資源簡介 第11課《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教案一、新課標標準通過了解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舉措,認識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和主要問題。內容分析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列寧和斯大林進行了建設社會主義的艱難探索。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斯大林強調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1937年,蘇聯完成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工業總值躍居世界第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為蘇聯在發法西斯戰爭中取得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模式弊端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三、教學目標時空觀念:理解新經濟政策的歷史背景,掌握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史料實證:了解蘇聯工業化取得的成就及農業集體化的內容。歷史解釋:熟悉蘇聯模式的形成及其歷史作用與弊端。唯物史觀: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為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取得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成為經濟社會發展 的嚴重體制障礙。家國情懷:了解社會主義體制的優越性,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帶來的啟示。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三年內戰結束后,蘇維埃俄國滿目瘡痍,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尖銳。(二)講授新課1.新經濟政策(1)教師活動閱讀課本P42的相關史實及下面材料,概括“戰時主義政策”的內容和影響?隨著內戰結束,農民不堪忍受越來越嚴重的無償征購,有意減產,以抗拒糧食征集。加上多年的戰爭,導致俄國1920年的糧食產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農民反抗的情緒日益嚴重。農產品和原料短缺,導致多數工廠停產,工人大量失業,開始罷工游行。 ——《全球通史》學生活動內容:實行余糧收集制,取消自由貿易……影響:①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不滿,社會矛盾加劇。②戰爭嚴重破壞了俄國經濟,經濟異常困難。(3)教師活動對比新經濟政策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區別?(4)學生活動特點: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新:肯定市場經濟和商品貨幣關系教師活動(6)學生活動影響: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2.蘇聯的工業化(1)教師活動1922 年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1924年1月,列寧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實現國家工業化的設想。1926 年,蘇聯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2)學生活動1928—1937 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特點:①優先發展重工業;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下進行。教師活動如何看待“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4)學生活動積極:短時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工業化。消極: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被固定下來,致使蘇聯經濟體制日益僵化。3.農業集體化(1)教師活動閱讀課本,概況農業集體化的相關史事 (2)學生活動(3)教師活動閱讀材料,知道蘇聯采取農業集體化政策的影響有哪些?材料1:全盤集體化運動使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變化為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現提供了條件。它使城市居民的糧食供應和工業原材料的供應得到了一定保障。另外,集體農業還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資金和勞動力。——吳于廑、齊世榮《世界現代史·上卷》材料2:蘇聯學者估計,集體化時期遭到迫害的有500萬—1000萬人。1932-1933年烏克蘭、北高加索地區的大饑荒使300萬——400萬人餓死。政府忽視農民的物質利……農民生產積極性低下,農牧業生產長期停滯落后,嚴重阻礙了蘇聯經濟的發展。——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學生活動積極影響:解決了糧食問題,推動了蘇聯的工業化建設。消極影響:嚴重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農業的發展。蘇聯模式教師活動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現,使蘇聯的社會經濟生活和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了從法律上肯定這些變化,1936 年,蘇聯公布了新憲法。新憲法規定,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也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學生活動蘇聯模式的特點:經濟上:單一的公有制,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政治上:權力高度集中,各級領導由上級指派,基本不受監督。教師活動閱讀課本,概況蘇聯模式的影響 學生活動積極影響: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消極影響:隨著時間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5)教師活動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列寧與斯大林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特點 (6)學生活動五、課堂總結本課主要學習四部分內容:新經濟政策、蘇聯的工業化、農業集體化、蘇聯模式。20世紀20年代,飽受戰爭之苦的蘇維埃俄國滿目瘡痍,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加劇。列寧根據國情,提出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斯大林成為蘇聯領導人后,提出實現國家工業化的設想,蘇聯開始進行工業化建設。從20世紀30年代初起,蘇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農業集體化運動在解決糧食問題的同時,也推動了蘇聯的工業化建設。1937年,蘇聯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蘇聯形成的政治經濟體制被稱為“蘇聯模式”。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通過展示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閱讀史料以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學生反映良好。不足之處是教學語言的嚴整性還有待加強,課堂的氣氛不夠熱烈。這取決于教師本身的個性和教師的課堂調動能力,語氣過于平緩會缺乏激情,不能引人入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