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評估試題(卷)八年級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說明:閉卷考試,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5 ABDAC 6---10 CBADA 11---15 CDAAD非選擇題(共55分)16.【20分】(1)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評分說明:一點2分山地 地形類型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評分說明:山地2分 地形類型復雜多樣2分,山區面積廣大2分。(3)農業:地形類型復雜多樣,使得農業多種經營 ;采礦業:山區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利于發展采礦業;旅游業:山區面積廣大,適合發展生態旅游業。評分說明:一點2分,任答其兩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4)地勢特征: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氣候:有利于海洋暖濕氣流深入內陸,形成豐富的降水。河流:河流大多東流入海,溝通東西交通,加強沿海與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評分說明:地勢特征2分,氣候方面2分,河流方面任答一點得2分,意思對即可。17.【19分】(1)“V+W” 宜昌 湖口評分說明:一點2分,錯別字不得分。(2)黃金水道 條件:中下游流經地區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最低均溫在0度以上,河流無結冰期,四季通航;中下游流經地區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水量大,江闊水深。評分說明:黃金水道1分,氣候角度兩點4分。(3)影響:有利:為生產(農業、工業)生活提供水源;開發水能;開發旅游業;塑造平原;帶來肥沃的土壤等。不利: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等評分說明:任答兩點得4分(4)植樹造林;退田還湖;污水達標排放;實行“休漁期”;退耕還林還草等評分說明:任答兩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18.【16分】(1)特點:中國水資源供需不平衡(配合不協調);北方耕地資源多,水資源少;南方耕地資源少,水資源多。不利影響:加劇水資源短缺;影響人們的生活;影響經濟的發展。評分說明:特點任答兩得4分,影響任答一點得2分。(2)自然原因:山西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較少;水資源總量少,水資源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等。人為原因:山西省人口稠密,生活需水量大;農業灌溉需水量大;工業生產方面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大;開發過程中污染浪費嚴重。評分說明:自然原因任答一點得2分,人為原因任答一點得2分。(3)生活:一水多用;少用含磷洗潔精、洗衣粉;加強宣傳教育;制作節水器具等,意思對即可。評分說明:任答兩點得4分(4)小組成員參與度;小組合作的團結性;內容的完整性、準確性;展示語言的流暢度、聲音是否洪亮、展示方式……評分說明:任答一點得2分,意思對即可。介休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評估試題(卷)八年級地理(分值100分,時間60分鐘)第Ⅰ卷 選擇題(共45分)一、選擇題(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選項涂黑。本大題包含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2024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紀念日,全國各族人民及海外華僑共同歡度國慶。圖1為中國疆域圖,讀圖完成1-2題。圖11.海外的愛國華僑載歌載舞,同賀國慶,部分華僑所在的下列國家中,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是A.馬來西亞 B.俄羅斯 C.印度 D.蒙古2.國慶時,我國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兩地日出時間明顯不同,主要的影響因素是A.跨緯度廣 B.跨經度廣 C.氣溫差異 D.降水差異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圖2為中國未來人口老齡化趨勢圖,讀圖完成3-5題。圖23.讀圖可知A.2020年中國未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B.203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最多C.2030年以后中國人口總數持續增加D.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4.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變化帶來的問題是A.養老負擔加重 B.勞動人口增加 C.就業困難 D.住房緊張5.為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取消計劃生育政策 B.大量接納海外移民C.健全養老體系 D.限制人口遷移中央氣象臺9月30日6時發布臺風黃色預警,第18號臺風“山陀兒”加強為超強臺風級,臺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地區風力有13至16級。圖3為18號臺風未來120小時路徑概率預報圖,讀圖完成6-8題。圖36.臺風“山陀兒”未來120小時移動路徑經過的主要海域是A.渤海、黃海 B.黃海、東海 C.東海、南海 D.黃海、南海7.臺風“山陀兒”帶來的天氣現象是A.風和日麗 B.狂風暴雨 C.炎熱干燥 D.陰雨綿綿8.在臺風監測中,氣象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風速,風向,氣壓等關鍵氣象參數,為應急響應和災害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這樣的氣象成就主要取決于A.先進的科技 B.眾多的人口 C.悠久的歷史 D.便利的交通圖4為“我國東部地區四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逐月分配示意圖”,讀圖完成9-10題。 甲 乙 丙 丁圖49.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0.四城市降水季節分配的共同特點是A.春冬少,夏秋多 B.春冬多,夏秋少C.年際變化大 D.空間變化大2024年6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土地日,活動的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希望全社會樹立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意識。圖5為“中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圖6為“中國土地利用類型構成圖”,讀圖完成11-13題。 圖5 圖611.圖中序號與土地利用類型搭配正確的是A.①—旱地 B.②—草地 C.③—林地 D.④—水田12.下列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總量豐富,人多地多 B.類型齊全,比例合理C.林地較小,耕地較大 D.耕地較小,草地較大13.關于全社會節約耕地、保護耕地的措施敘述正確的是A.禁止亂占耕地 B.陡坡開辟梯田 C.毀林開荒 D.圍湖造田“以竹代塑”是中國政府同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的倡議。竹子作為速生、可降解的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為減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有效解決途徑。圖7為以竹代塑產品圖,完成14-15題。圖714.竹子屬于A.生物資源 B.氣候資源 C.海洋資源 D.土地資源15.發展“以竹代塑”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是A.帶動相關產業 B.促進農民增收C.增加就業機會 D.減輕環境污染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5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含3個小題,共55分)16.(20分)【研究性學習】研究名稱:中國的地形地勢特點及其影響研究資料: 圖8為中國地形地勢示意圖,圖9為中國地形類型構成圖,圖10為三級階梯分布示意圖圖8 圖9圖10(1)讀圖8,說出地形區①、②的名稱。(4分)(2)讀圖9,說出占比最大的地形類型名稱,并描述中國地形類型特點。(6分)(3)從農業、采礦業和旅游業中,任選兩方面簡要說明我國地形特點對其發展的影響。(4分)(4)讀圖10,概括我國的地勢特征,并分析其對我國氣候、河流產生的影響。(6分)17.(19分)【探究發現】探究名稱:長江流域高質量發展探究資料:資料一 青藏高原的涓涓細流,出群山、納萬川,匯聚成波濤滾滾的大江,造就綺麗風光,澆灌延綿良田,孕育中華文明,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資料二 2023年,長江干支流水質評價總體為優,監測到土著魚類比2022年增加34種;長江干線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超22億噸,運輸量位居世界內河運輸量第一;三峽、葛洲壩等六庫聯動,成為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資料三 圖11為長江流域示意圖 圖12為長江流域氣候資料圖圖11 圖12探究思考:(1)描述長江干流的形狀,說出長江上中下游分界點的名稱。(6分)(2)長江運輸量多年位居世界內河運輸量第一,因其航運價值高歷來享有“ ”(黃金水道或水能寶庫)的盛譽。請你結合圖12從氣候角度分析長江航運價值高的自然條件。(5 分)(3)除航運外,請你再列舉兩例長江對沿岸城鎮發展的影響。(4分)(4)為推動長江流域高質量發展,請你根據所學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4分)18.(16分)【項目學習】項目主題:山西省水資源現狀調查及合理建議項目背景: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3月22日到28日是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我國紀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為此,同學們開展了“山西省水資源現狀調查及合理建議”的項目化學習,以下是項目化學習的過程。收集資料:資料一 圖13為“中國耕地資源、水資源配置對比圖” 圖14為“山西省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圖13 圖14資料二 山西省水資源總量142億立方米,人口總數3466萬人,人均占有量381立方米,是全國的平均水平的1/5,屬于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省份。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山西省用水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人們在水資源利用中污染和浪費現象十分嚴重,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資料三 為應對當前水資源存在的問題,2024年9月,山西省水利廳聯合省交通運輸廳積極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節水驛站”建設試點工作,旨在普及節水器具、精細用水管理。建設完成后的平遙、襄汾兩個服務區每年度至少可節水共6萬噸以上,年度節水費達24萬元以上。分析探究:(1)讀圖13,歸納中國耕地資源與水資源配置特點,并分析這樣的特點對北方地區有什么不利影響。(6分)(2)結合以上資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山西省水資源短缺的自然和人為原因。(4分)(3)保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作為中學生,請你列舉兩例生活中的節水愛水措施。(4分)展示評價:同學們結合項目式學習過程,從小組分工、調查過程、數據收集、現狀分析等方面進行了小組展示。大家對小組展示活動進行了多維度的評價,并做了反思總結。(4)你認為可以從哪些角度對小組的展示活動進行評價。(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地理答案.docx 山西省介休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