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考模擬考試(一模)化學試卷考生須知: 2024.111. 本卷試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9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 答題時,請按照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規范作答,不按要求答題或答在草稿紙上、試題卷上無效。本卷答題時不得使用計算器。3.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a-40 Ge-73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 文物見證歷史,化學創造文明。下列寧波博物館館藏文物中,主要由無機非金屬材料制成的是A. 戰國羽人競渡銅鉞 B. 唐越窯青瓷托盞C. 明五子戲彌勒竹雕 D. 南宋天封塔地宮銀殿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鹽鹵作為食品凝固劑,能使豆漿中的蛋白質變性B. 鐵與水蒸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 Fe O 和H C. 在實驗室中,.要把鈉保存在煤油或石蠟油中D. Na S溶液中滴加過量H SO 溶液后,溶液變渾濁3. 下列表示正確的是A. PCl 分子的 VSEPR 模型:B. 反-2-丁烯的球棍模型:C. 用電子式表示 MgCl 的形成過程:D. CH CH(CH )CH C(CH ) 的名稱: 2,4,4-三甲基戊烷4. 化學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識別特性可以實現 C 、C 分離B. 蒸餾法、反滲透法和電滲析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C. 石油裂化和裂解的目的是為了得到苯、甲苯等環狀烴D. 科技考古研究人員利用C和N的測定,分析古代人類的食物結構化學試卷 第1頁 共9頁5. 高鐵酸鈉 是一種綠色消毒劑,堿性條件下濕法制備的化學原理為:(未配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A. X表示B. 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2∶3C. 1 L0.1m ol/L NaClO溶液中含 ClO 數目為(D. 若生成 則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6. 關于物質的鑒別或檢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僅用水不可鑒別乙醇、苯和四氯化碳B. 用新制 可以鑒別蔗糖和麥芽糖C. 通過X射線衍射實驗,可以確定乙酸中的鍵長與鍵角D. 根據纖維在火焰上燃燒產生的氣味,可以鑒別蠶絲與人造絲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圖①探究“丁達爾效應”實驗時,視線應順著光線的方向進行觀察B. 圖②表示滴定時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的操作C. 圖③裝置可用于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D. 圖④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備并檢驗乙烯8. 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結構或性質不能解釋其用途的是選項 結構或性質 用途A 鐵粉具有還原性 鐵粉可用于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劑B 石墨中碳原子未雜化的所有p軌道相互平行重疊,使p軌道中的電子可在整個碳原子平面內運動 石墨可制成導電材料C 木糖醇()甜味與蔗糖相當, 但不屬于糖類 木糖醇可用作糖尿病患者適用的甜味劑D 植物油可通過催化加氫提高飽和度 植物油可制取肥皂化學試卷 第2頁 共9頁9. 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 工業上用石灰乳制漂白粉:(B. 酸性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雙氧水:C. 乙醇與酸性 溶液反應:D. 過量SO 通入 溶液中:10. 短周期元素 X、Y、Z、Q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原子的價層電子數是電子層數的2倍,Y的基態原子s能級與p能級電子數相等,Z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Q與 Y 同主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分子的極性: B. 最簡單氫化物的熱穩定性:C. 沸點: D. 離子鍵成分的百分數:11. 分子結構修飾在藥物設計與合成中有廣泛的應用,水楊酸常被制成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和長效緩釋阿司匹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對水楊酸分子進行成酯修飾目的是增強其水溶性B. 阿司匹林屬于OTC類藥品,因此可以長期大量服用.C. 長效緩釋阿司匹林完全水解后可以得到三種物質·D. 可以用氯化鐵溶液鑒別水楊酸、乙酰水楊酸12. 由對二甲苯(X) 合成目標物質T的過程如圖所示:333K下,反應器中X 的起始濃度為6.80mol/L,保持體系中氯氣濃度恒定(反應體系體積變化忽略不計),60min 時測得相關物質的濃度如下表。物質 X D G Tc( mol/L) 5.54 0.099 0.017 0反應①~⑤的速率方程均可表示為 v=k·c(A)·c(B),其中c(A)、c(B)分別為各反應中對應反應物的濃度,k為速率常數(只與溫度有關),Ea為活化能,相關數據如下表。反應 ① ②: ③ ④ ⑤k(L·mol ·min ) 0.11 0.06 0.01 0.03 0.05Ea(kJ/ mol) 79.9 119.4 123.4 333.7 136.9化學試卷 第3頁 共9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0~60 min 內, v(X)=0.021 mol/(L· min)B. 60 min時, c(M)=1.144 mol/LC. 上述反應活化能越小,反應速率越快D. 60 min后, 隨著T的含量增加, c(G)/c(D)減小13. 如右圖所示,連接2~3V的直流電源進行鐵制鍍件鍍銅。鐵制鍍件在電鍍前需除油、除銹處理。甲同學選用的電鍍液為0.1m ol/L CuSO 溶液;乙同學先往0.1m ol/L CuSO 溶液加入濃氨水至溶液恰好澄清,取所得澄清液做為電鍍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除去鍍件表面油污的試劑可以是Na CO 溶液或NaOH溶液B. 甲同學的實驗中,陰極表面可發生的反應有C. 乙同學的實驗中,若Cu 參與放電,則 將逆向移動D. 甲、乙兩同學實驗完畢后,乙同學所得鍍件的鍍層更光亮可用于制取硅橡膠,通過水解、聚合、交聯轉化而成。一定條件下可發生水解反應: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分子中的 Si元素呈現+4價,不存在對映異構體B. 水解過程沒有氫鍵的斷裂和形成C. 聚合過程中, ( 可能生成,與液氨反應的產物在一定條件下可生成15. 室溫下, 探究在不同pH體系中, Mg 在 Na CO 溶液中的產物。已知:①圖1中曲線I、Ⅱ代表難溶物達到沉淀溶解平衡時, 與pH的關系。②圖2中曲線表示 Na CO 溶液中各含碳粒子的物質的量分數與pH的關系。③圖1和圖2中 Na CO 溶液的起始濃度都為0.1m ol/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當pH=12時,B. 當pH=4時,(C. 當 時,D. 當 時,生成的產物為 沉淀化學試卷 ·第4頁 共9頁16. 下列根據實驗操作進行的實驗結果分析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實驗結果分析A 室溫下測量 NaCl 溶液的pH值 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濕潤的pH試紙上,待顯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比。 所測溶液pH偏大B 中和反應熱的測定 測量完鹽酸的初始溫度后的溫度計未經洗滌直接測量 NaOH溶液的起始溫度 所測中和反應熱(△H) 偏大C 洗滌定量分離的BaSO 沉淀 用等體積0.01 mol/L 硫酸代替蒸餾水洗滌BaSO 沉淀 所得沉淀質量與用蒸餾水洗相比偏小D 以酚酞作指示劑, 用NaOH標準液滴定未知濃度的HCl溶液 停止滴定時, 溶液為深紅色, 且半分鐘內不變色 所測HCl溶液濃度偏小非選擇題部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2分)17. (10分) 氮是構建化合物的重要元素。請回答:(1) 某化合物的晶胞如圖1所示,其化學式是 ▲ ,晶體類型是 ▲ 。(2) 丁二酮肟可以與Ni 生成血紅色配合物,如圖2所示。①基態 Ni 的簡化電子排布式為 ▲ 。②鍵角α<β的原因是 ▲ 。(3) 氨基硼烷系列的儲氫材料有多種。①.圖形領域()可作為儲氫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化學試卷 第5頁 共9頁A. 電負性: N>C>HB. 元素 B、N的第一電離能均高于同周期相鄰元素C. 相同條件下在苯中的溶解度:D. 基態硼原子核外電子的軌道表示式:②氨硼烷( 也可作為儲氫材料。已知 都能與 Na發生反應,可體現出一定的酸性,比較兩者酸性強弱: (填“>”、“<”或“=”) , 寫出等物質的量的 Na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18. (10分) 以鍺石礦(成分為GeS、FeS、Cu S) 為原料, 可以實現如下轉化。已知: ①Ge與 Si 同族; ( 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可溶于稀硝酸;是一元弱酸,常溫下易分解為NO、NO 。請回答:(1) 固體氧化物C的化學式為 ▲ 。步驟Ⅱ中,加入CuO的作用是 ▲ 。步驟Ⅳ可以用來構建 Ge-C鍵,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工業生產中可以選擇鋁或鉑作為盛裝大量濃硝酸的罐體材料B. 在足量氧氣情況下, 溶液最多可吸收92g氣體AC. 步驟Ⅲ中濃鹽酸的作用僅作為反應物D. 工業上可通過電解液體D制備金屬 Ge是一種紅褐色液體,易水解。設計實驗驗證該化合物中含有N、 Cl元素。①實驗方案: 取 NOCl液體, 加入足量NaOH溶液, 然后 ▲ 。②寫出NOCl與足量NaOH 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化學試卷 第6頁 共9頁19. (10分) 以( 為碳源催化加氫合成甲醇,有利于降低碳的排放,實現“碳中和”。已知:Ⅰ:請回答:(1) ①物質的標準生成焓是指在一定溫度下,由元素最穩定的單質生成1mol純物質時的焓變。下表是幾種物質在298K時的標準生成焓(物質 CO (g) H (g) CH OH(g) H O(g)△HD/(kJ/ mol) -393.5 0 x -241.8則②反應的自由能變化量: 時反應自發,反應Ⅱ的△G隨溫度變化如圖1所示。則反應Ⅱ的 (填“>”、“<”或“=”)。(2) 將 和 按物質的量之比1:3充入恒壓 (5MPa)容器中,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發生反應Ⅰ和Ⅱ,測得( 的平衡轉化率及( 的選擇性隨溫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 的選擇性= ×100%)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溫度不變,縮小容器體積,達到新平衡后( 濃度增大B. 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和( 的平衡產率一定都增大C. 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 的產量D. 當 時,反應達到平衡后, 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 ▲ 。時,反應Ⅱ的平衡常數K= ▲ (保留3位小數)。④其他條件相同,若將反應物充入恒壓(3MPa) 容器中發生反應, 的選擇性隨溫度的變化與5 Mpa時變化相似,請在圖2中畫出 之間 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曲線 ▲ (只作定性描述)。化學試卷 第7頁 共9頁20. (10分) 某小組采用如下實驗流程制備無水(已知:醋酸與鎂反應放熱且劇烈,醋酸鎂固體具有高吸水性。請回答:(1)①如圖為步驟Ⅰ的實驗裝置圖(夾持裝置已省略),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 ▲ 。②儀器A中的試劑可以是 ▲ 。(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實驗需要在通風櫥中進行B. 反應過程中進行攪拌有利于散熱和生成的氣體排出C. 當無水醋酸加入到三頸燒瓶后,加熱引發反應,待鎂片表面產生氣泡時即可停止加熱D. 采用10%稀醋酸代替無水醋酸,可以防止反應過于劇烈(3) 反應物醋酸加入量過多,會導致步驟Ⅱ過濾后所得醋酸鎂的產率下降,請結合步驟Ⅲ分析醋酸鎂的產率下降原因: ▲ 。(4)由于鎂片中含有雜質,所制得(CH COO) Mg粗產品中含有少量( 現.取 mg粗產品溶解于蒸餾水中配成500mL待測液,用滴定法測定粗產品中鎂的含量從而確定產品的純度,后續步驟如下(已知:EDTA 標準液的濃度為 cmol/L,且與Mg 、Ca 反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均為1∶1。):步驟1, Ca 、Mg 總量測定: 移取50.00mL待測液于錐形瓶中, 滴定到終點時,消耗 EDTA標準液 V mL。步驟2,Ca 含量的測定:移取50.00mL待測液于錐形瓶中,并調節溶液 12~13, 滴定到終點時, 消耗 EDTA 標準液 V mL。步驟3,空白測定:移取50.00mL蒸餾水于錐形瓶中,滴定到終點時,消耗EDTA標準液 V mL。①步驟2中, 調節溶液 pH=12~13的作用為 ▲ 。②進行空白測定的目的是 ▲ 。③產品的純度為 ▲ (將空白測定所得結果記為空白試驗值,需在樣品的分析結果中扣除)。化學試卷 第8頁 共9頁21. (12分) 某研究小組按下列路線合成具有抗炎、鎮痛藥“依托度酸”。請回答:(1) 化合物F的官能團名稱是 ▲ 。(2) 化合物B的結構簡式是 ▲ 。(3)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化合物A、E都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 若 中R、R'都為H原子,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則C、N都是sp 雜化C. 化合物B→C、H→依托度酸的反應類型均為取代反應D. “依托度酸”的分子式為(4) 寫出G→H的化學方程式 ▲ 。(5) 設計以乙醛和丙醛為原料合成 白的路線(用流程圖表示,無機試劑任選) ▲ 。(6) 寫出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合物B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 。①分子中共有4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有N-H鍵。②屬于芳香族化合物, 1mol該有機物與NaOH溶液反應, 最多消耗2molNaOH。化學試卷 第9頁 共9頁寧波市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考與選考模擬考試化學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 2 3 4 5 6 7 8B A B C D A C D9 10 11 12 13 14 15 16C A D c c B D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2分)17. (10分)(1) Al(NH )Cl (2分), 分子晶體(1分)(2) ①[ Ar]3d (1分)②兩者均為sp 雜化,鍵角α對應的N原子有一對孤電子對,鍵角β對應的N原子沒有孤電子對,由于孤電子對與成鍵電子對的排斥力大于成鍵電子對與成鍵電子對的排斥力, 所以鍵角α<β。(2分)(3) ①AD(2分)②< (1分), (1分)18. (10分)(1) GeO (1分); 調節溶液的pH (1分);( (2分)(2) B (2分)(3)①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若出現紅棕色氣體,則有氮元素; 再加入AgNO 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淀,則有氯元素。 (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2分)(2分)19. (10分)(1) ①-201.5 (1分)②> (1分)(2)①AC(2分)②反應Ⅰ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反應Ⅱ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 275℃后,反應Ⅱ正向移動的程度比反應Ⅰ逆向移動的程度大,因此 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2分)③0.007(2分)④(2分)化學答案 第1頁 共2頁20. (10分)(1) 干燥管(1分) ;堿石灰(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1分)(2) ABC (2分)(3) 醋酸鎂固體溶解在過量的醋酸中,導致產率下降 (1分)(4) ①使 Mg 生成難溶的 Mg(OH) 沉淀 (2分)②消除蒸餾水中能與EDTA 反應的物質對測定結果的影響或消除系統誤差(1分)y (2分)21. (12分)(1) 羥基、醛基 (1分)(1分)(3) CD(2分)(4)(2分)(5)(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