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社會 法治期中學業評價參考答案一、判斷題(6分)T F F F F F二、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C D C B A B C A題號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 A C D B A D A B D B三、非選擇題(本題有4小題,共54分)27.(10 分)(1)魯 黃海(2 分)(2)①地形:該省大部分處于平原(華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農作物大面積種植;②氣候:該省瀕臨海洋,降水較為充沛,氣候濕潤,適合農作物生長;(或該省為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農作物生長;)③河流:河流流經提供灌溉水源;④勞動力:該省務農人口數量多,為農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⑤交通:交通便利,蔬菜運送方便,實現不同區域的交流與互補。(溫馨提示:從自然和人文兩個角度,任選 3 點得 6 分)(3)黃河此河段是地上河,有引發洪澇災害的可能性;黃河此河段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易發生凌汛;該地為溫帶季風氣候,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易引發旱澇災害、寒潮;溫帶季風氣候冬春季降水少,易引發旱災。(任選一點得2分)28.(10分)(1)低緯度帶,云或滇。(2分)(2)蘑菇房以石為基、以林為主,是因為山區石料、木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2分);蘑菇房屋頂由平頂組成,是因為山區空間有限,便于增加晾曬空間(2分);蘑菇房屋頂由斜頂組成,是因為該地降水充足,便于排水(2分)。(任一角度答對1點得2分,共4分)(3)山頂森林的合理性:能接收源自河流的水汽,涵養水源,形成溪流;為下方的村寨和梯田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山腰村寨的合理性:位于梯田上方,可獲得清潔水源,產生的生活廢水又可灌溉梯田;方便兼顧村寨以上的山地林業及村寨以下的梯田生產勞動。該地緯度較低,山腳氣溫高,在半山腰較涼爽、宜居;該地為季風氣候,半山腰海拔較高可以減輕洪澇災害對村寨的影響;山坡梯田的合理性:位于森林和村寨的下方,可獲得營養豐富的灌溉水源;海拔低,熱量更充足。(任一角度答對1點得2分,共4分)29.(8分)(1)材料一反映的現象:中國在正常的中英貿易中處于出超(順差)地位或在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明顯出超(順差)地位或在正當貿易中,英國處于明顯入超(逆差)地位(1分,若意思類似,表述有異同樣給分)材料二反映的現象:英國大量向中國輸出鴉片/英國(1分)聯系:英國為扭轉中英貿易中的逆差,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2分)或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2分)(類似表述合理任選一句2分,有類似意思不夠合理1分)(2)材料三影響:(要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來談影響)積極:鴉片戰爭的失敗促進了部分中國人(一些先進的中國人)的覺醒或鴉片戰爭的失敗使部分中國人(一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或鴉片戰爭的失敗使部分中國人(一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去了解西方(1分,若意思類似,表述有異同樣給分)消極:但并沒有真正讓清政府覺醒或但并沒有真正讓清政府改變自大的心態或但清政府依然盲目自大或但并沒有真正讓清政府去學習西方(1分,若意思類似,表述有異同樣給分)材料四影響: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解體)(1分),中國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分)30.(12分) (1)洋務運動(2分)(2)項目A:①③⑤⑧,項目B:②④⑥⑦(每空1分,漏寫錯寫1個,即不得分)C: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改變了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2分)(3)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近代化轉型觀點,要做到史論結合、有理有據。(6分)示例1:正是西方的一次次沖擊,推動了中國經濟、政治、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的近代化轉型。鴉片戰爭戰敗簽訂《南京條約》,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和封建自然經濟遭受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不斷的外來沖擊刺激了先進的中國人尋找救亡之路。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興辦近代軍事、民用工業,發展新式教育等,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帶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及至甲午戰爭慘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資產階級改良派又主張政治變革,他們宣傳維新思想,推動變法運動,對當時中國思想文化產生深遠影響,也開啟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步伐。示例2:在西方沖擊下我國社會性質發展改變。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南京條約》,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和封建自然經濟遭受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我國我國喪失了更多主權,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甲午戰敗,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八國聯軍侵華后,《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列強一次次的侵略之下,我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1.(14分) (1)(4分) 《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高 漲;資產階級革命派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創建革命團體及政黨;組織發動一系列的武裝起義,積累了經驗。(答出以上任意兩點點即可。每點 2分,共 4分。)(2)(4分)創立興中會;創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制度,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創辦“黃埔軍校”,推動國民革命進程等。 (寫出其中2點即可,每點2分。)(3)不矛盾。(1分)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任選3點得3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軍閥混戰,國家四分五裂,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務(任選1點得分)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社會 法治期中學業評價考生須知:1.本學科考試為閉卷考試,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2.全卷分為試卷和答題卷。試卷共8頁,有三大題,31小題。3.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寫在試卷、草稿紙上均無效。一、判斷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T涂黑,錯誤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F涂黑)黑河——騰沖一線是中國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線。 ( )北回歸線穿越過的省級行政區自東向西依次是臺、瓊、桂、滇。( )1884年清政府根據左宗棠的建議,在臺灣建立行省,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 統一。 ( )1897年嚴復在天津創辦《時務報》,號召變法圖強,成為北方最有影響的報紙。 ( )孫中山領導創建的同盟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團體。 ( )《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朝廷淪為“洋人的朝廷”,使近代中國社會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 )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填在右邊括號里,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7.如圖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我國疆域四至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當甲地旭日東升時,丙地還是繁星滿天的黑夜B.當乙還是冰天雪地時,丁地所在省已經春意盎然C.我國黃河、長江發源于丙所在省區D.丁所在省區是我國跨緯度最廣的省區8.我國人口和民族眾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分布不均勻,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稀疏B.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C.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部地區D.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格局9. 長江與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它們的共同點有( )①河流治理的首要任務都在于治沙 ②都發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③青海和四川是它們共同流經的省份 ④下游都有“黃金水道”之稱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0.我國的寶島——臺灣,地理位置獨特,具有重要的戰略和交通作用。這種戰略和交通作用主要體現在它 ( )①是亞歐大陸西入太平洋的橋頭堡②處于太平洋南北航線的要沖之地③是我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聯系的交通樞紐④與其他島嶼構成中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1.有學者按自然地理特狂,將中國分成如圖所示的四塊區域,并分別命名為“金色中國”、“銀色中國”、“綠色中國”和“黃色中國”。讀圖,有關各區域地理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綠色中國”——草原廣袤,牛羊成群 “銀色中國”——沃野千里,綠樹成蔭“金色中國”——茫茫戈璧,黃沙漫漫 “黃色中國”——地勢高聳,冰川廣布12.“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這一聯詩句被習近平總書記視為飽含著“報國情懷”。能充分體現林則徐“報國情懷”的是( )A.三元里抗英 B.虎門銷煙 C.洋務運動 D.平壤戰役13.鴉片戰爭后,外患接踵而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晚清時期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 )俄國 B.英國 C.日本 D.德國14. 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某歷史事件時說道:“宗派、等級、享樂主義三種思想,總根源在農民階級消極方面的狹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這些特性的反映,也決定了該事件的必然崩潰。”材料中的“該事件”指的是( )A. 洋務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 C .義和團運動 D. 戊戌變法15.“我中華智巧聰明,豈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轉相傳習,一切輪船火器等巧技,當可由漸通曉,于中國自強之道似有裨助(增益、補益)。”下列活動最符合此設想的是( )A.創辦《萬國公報》 B.創辦京師大學堂C.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D.開辦大生紗廠16.梁啟超認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①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簽訂 ②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史的開端③《馬關條約》簽訂——公車上書 ④戊戌變法——廢除封建君主專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7.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包括 ( )①都由列強共同策劃 ②侵略者都攻占了北京③都是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④都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8.右邊漫畫《“CHINA”被撕碎》所反映的情景應是哪一次列強侵華戰爭帶來的直接影響( )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中日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說“變法之本,在于人才,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他認為變法從根本上要變革( )A.教育制度 B.科舉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20.1895年,日本人終于拿到了想要的《馬關條約》,西方政界議論紛紛。下列對西方政界議論的改編中,符合史實的是( )英國:我們可以親自核定關稅了!B.法國:伙計,我們的機器也搬運到中國去!C.美國:我們可以在山海關駐兵啦!D.俄國:我們可以把使館設在中國北京啦!21. 下列關于義和團“扶清滅洋”口號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表明農民群眾的愛國熱情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質③表明農民對封建統治抱有一定幻想 ④清政府“招撫”政策的影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辛丑條約》這些條約都涉及的內容是( )A.割地 B.駐軍 C.通商 D.賠款23.下圖是1901年發表的漫畫。圖中所示器具從右到左依次是:壇——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壺——外國。其寓意是( )A.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B.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阻C.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中國的領土主權受到破壞24.綜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結論符合這一時期史實的是( )鴉片戰爭(1840-1842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南京條約》 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天津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A.清朝主動開放力度加強 B.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游一帶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減少 D.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5.1899年,美國提出了如下對華政策:各國對任何條約、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國在各自的“勢力范圍”內,對他國船只、貨物運費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國的費用。該政策( )①協調列強之間關系 ②消除列強在華矛盾③維護中國主權完整 ④列強共同奴役中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6.時空觀念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歷史事件先后順序排列正的一項是( )A.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護法運動B.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護法運動C.宋教仁遇刺→護國戰爭→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護法運動D.護國戰爭→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護法運動→宋教仁遇刺非選擇題(本題有4小題,共54分)27 .(10 分) “ 因地制宜,謀求特色發展 ”。閱讀資料,回答問題。我國第一蔬菜大省年產 1.2 億噸,蔬菜種類多,產量大,品質好,遠銷海內外,被稱為“ 中國最大的 菜園子 ”。該省務農人口超 3667.3 萬,居全國第二。 以下是該省示意圖和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1)寫出圖中該省的簡稱及圖中A 海域的名稱。(2 分)(2)結合圖文資料,分析該省成為“ 中國最大菜園子 ”的優勢條件。(6 分)(3)據圖分析可能影響該省蔬菜種植的不利因素。(2 分)28.(10 分)哈尼梯田,和諧家園典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13 年,紅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地哈尼族人用智慧與勤勞創 造了獨特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系統,使村寨和梯田獲得全年穩定的水源, 見證人與山河的和諧共生。(1)請寫出哈尼梯田所處的緯度帶和省級行政區簡稱。(2 分)(2)結合蘑菇房的建筑特點,分析其與自然環境的聯系(4 分)(3)哈尼梯田形成了“ 山頂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 ”垂直景觀。結合材料, 任選其中一處景觀分析其位置布局的合理性。(4 分)29.(8 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英貿易,1781 年到 1790 年,中國銷往英國商品一項就達 9600 萬元。而 1781 到 1793 年,英國銷往中國的全部工業品只有 1600 萬元。外國人要用白銀來抵付貿 易差額。 ——摘錄自李侃《中國近代史》材料二: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數量時間 輸華鴉片量1800—1801 年 4,570 箱1821—1822 年 5,959 箱1830—1831 年 21,849 箱1838—1839 年 35,500 箱——摘錄自姚賢鎬《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么現象?兩者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系?(4 分)材料三:鴉片戰爭后,魏源輯錄《海國圖志》、徐繼畬編著了《瀛環志略》,他們試 圖通過了解外部世界以達到“制夷”即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但這些著作并沒有在國內流 行。1845 年,俄國政府因清政府贈送藏文《大藏經》,回贈各類圖書 355 種共計 800 余冊 (幅),另有天文、地理儀器和工具。這些圖書可分為 21 類,包括政治、經濟、文化、 軍事、科技等。理藩院在收到這些書后,僅譯出書名,便束之高閣了。——摘編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潰》材料四:1842-1846 年,中國茶的出口增長 1 倍,絲出品增長近 5 倍。1846 年到 1856 年,茶的出口再增長 55%,絲的出口又增長了 3 倍多。絲茶等農產品大量出口, 擴大了部 分地區農業生產中商品經濟作物的比重,減少了農業經濟中自給自足的成分。這些產品 成為工業國的重要原料。 ——摘錄自鄭師渠《中國近代史》(2)材料三、四能從側面說明鴉片戰爭對中國具有怎樣的影響。(4 分)(12分)為加強中國近代史的學習,某班開展了項目化學習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了完成項目化學習,項目組同學進行了文本閱讀,收集了以下史實。序號 史 實① 1842年8月,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后被迫簽訂《南京條約》。② 1851年1月,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反對清朝統治。③ 1860 年10月,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并控制北京城,奕訴被迫簽訂《北京條約》。④ 1861 年1月,奕訴上奏《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推行自強求富為目標的運動。⑤ 1895 年初,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談判簽訂《馬關條約》。⑥ 1898 年6月,在維新派推動下,光緒帝發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⑦ 1898 年秋,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口號,采取針對帝國主義的抗擊行動。⑧ 1901年9月,在絞殺義和團并占領北京后,八國聯軍同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1)寫出史實④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2分)材料二:圍繞中國近代史,項目組同學繪制了以下項目化學習列表。項目主題 項目:屈辱與危機 項目:抗爭與探索收集資料 A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B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形成認識 C____________________ 逐漸向近代化社會轉型在材料一中選擇適當的史實填入對應的A、B空格中,并完成C處的填寫。(4分)材料三:某同學找到了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關于中國近代轉型的觀點,并在項目組內展開了討論。“西方是中國近代轉型的推動者。鴉片戰爭以后西方的“沖擊”幾乎一夜之間改變了中國社會的走向與中國的思想主題……” ——費正清《中國對西方的反應》(3)你是否贊同費正清關于中國近代轉型的觀點 請結合項目化學習內容,闡明你的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清晰、史論結合;語句通暢。邏輯清晰,表述完整。)(6分)31.(14分)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化探索中的一次重要實踐。材料一(1)有人認為武昌起義是革命形勢比較成熟的結果。結合材料一進行說明。(4分)材料二:⑵論從史出,請你用孫中山致力國民革命四十年的具體史實佐證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分)材料三:甲同學:中華民國的成立并沒有給人們帶來預期的民族獨立、民主和社會進步。乙同學: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義的歷史性變革,為以后的中國人民革命斗爭打開了道路。(3)甲同學與乙同學對辛亥革命的評價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考試 四校聯考.docx 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考試 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