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兩個雕塑為什么有多處相似?左圖為公元前7—6世紀的希臘雕刻右圖為古代埃及即公元前3千紀后期的雕刻。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課標: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目錄123古代文明的擴展古代世界的帝國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的擴展材料一:由于有了農業,食物有了保障,人們定居下來,生活比較安定了,可以養活更多的孩子,為了養活這些人,人們就必須開墾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現農業,所以,農業是一種擴張的力量,它要求越來越多的土地。——錢乘旦:《西方那塊土》12探究一:擴展的原因材料二:(希臘)到公元前8世紀初,經濟上的自給自足因人口壓力而遭到破壞渴望土地的農民不得不到海上去當海盜、商人或者殖民者,或者如時常發生的那樣三者兼而事之。——斯塔夫利阿諾斯:《全球通史》擴展的動力:人口壓力(人地沖突)擴展的潛能:農耕地區有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能夠動員人力、物力等。探究二:擴展的表現文明類型 農耕文明 海洋文明擴展方式代表文明擴展方向武力擴張移民殖民古埃及文明古西亞文明古希臘文明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埃及新王國時期達到兩河流域,武力擴張從兩河流域向周邊擴展,古巴比倫王國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擴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不僅統一了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殖民根據教材第8—9頁,填寫表格。探究三:擴展的特點公元前2900年古埃及公元前15世紀古埃及農耕文明擴展的特點:從點及面,分布區逐漸擴大,交流與聯系逐漸增強。12探究三:擴展的特點材料二:我們居住的位于費西斯河(黑海最東部的一條河)與赫丘利柱石(直布羅陀海峽兩邊聳立的海岬)之間的區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們沿著大海生活,就像螞蟻或青蛙圍繞著一個池塘…——[古希臘]柏拉圖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第1卷材料一:海洋文明擴展的特點:①沿海岸線,呈點狀分布;②海外城邦沿襲母邦制度習慣,獨立自主,沒有形成統一帝國。探究四:擴展的影響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古代文明的擴展總結:文明類型 農耕文明 海洋文明擴展方式 武力擴張 移民殖民代表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西亞文明 古希臘文明擴展原因 擴張的動機:人口壓力(人地沖突) 擴展的潛能:農耕地區有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能夠動員人力、物力等。擴展特點 從點及面,分布區逐漸擴大,交流與聯系逐漸增強。 ①沿海岸線,呈點狀分布;②海外城邦沿襲母邦制度習慣,獨立自主,沒有形成統一帝國。擴展影響 使不同文明連接起來,促進了帝國的興起。古代世界的帝國帝國:統治區域、統治權力,特別是一個民族通過武裝征服統治其他部落或者族群建立的范圍比較廣大的國家。赫梯、埃及新王國和公元前8世紀以后的亞述都已經是統治范圍比較廣大的國家,這些國家后來也被稱為帝國。類似的擴張行動有時被稱為“帝國主義”。1名詞解釋2早期帝國:①赫梯帝國:小亞細亞地區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2世紀滅亡于亞述帝國②埃及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67—前1085年。公元4—7世紀并入東羅馬帝國,古埃及文明滅亡。③亞述帝國:分為古亞述時期(約前2500~前1500)、中亞述時期(約前1400~前1078)、新亞述時期(前935~前605)。滅亡于新巴比倫。波斯帝國材料一:大流士采用并改進了亞述人所使用的驛站制度,他在全國修建驛道……大流士還統一幣制,使得境內的商業活動有一定的標準……這種由王室發行以保證其純度的錢幣鑄造起源于小亞細亞的呂底亞。——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宣稱:凡忠信之士,我賜予恩典;凡不義之人,我嚴懲不貸……凡我給他們的一切命令,他們都遵行不誤。…靠阿胡拉馬茲達之佑,我統治了這個王國。——李鐵匠選譯《古代伊朗史料選輯》君主專制君權神授驛站制度統一幣制稅收體系行省制度波斯帝國統治措施:①中央:君主專制制度,君權神授,國王是整個政權的核心和最高主宰;②地方: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③管理: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由波斯人擔任最重要的職務,以統治社會發展水平和風俗都非常不同的廣大地區;④交通:推行驛站制度,全國修建驛道;⑤經濟:統一幣制,使得境內的商業活動有一定的標準。影響:①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②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③促進經濟交流和貿易的發展;④鞏固了帝國統治,使波斯帝國達到全盛。材料一:亞歷山大所建立的帝國,在許多方面都沿襲波斯帝國的舊規。他繼承波斯的專制政體,采用波斯的服飾和朝儀。他保留波斯行省的制度,起用不少波斯舊臣擔任行省的總督。他也保留埃及的宗教習慣,并且自居為神,要臣民把他當做神來崇拜。他在軍事上征服了波斯,在政治上卻為波斯的制度所溶化。從這一點說他的帝國應當視為波斯帝國歷史的繼續。——吳于廑《古代的希臘和羅馬》材料二:亞歷山大手下眾將軍的后裔沒有忘記他們的希臘之根,他們積極進行宣傳,比如說通過設立在貿易中心或農業中心的造幣廠所鑄造的標準化錢幣:正面是當今統治者的頭像,卷發加王冠,而且像亞歷山大那樣永遠側視著右方;背面是阿波羅的頭像,并標有希臘字母。——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是怎樣治理的?根據材料結合教材第十頁第一段思考問題。①中央: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于一身;②地方:實行行省制,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③文化:推廣希臘文化。1希臘化時代:指從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滅亡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托勒密王朝為止的一段中近東歷史時期,這段時期內地中海東部原有文明區域逐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形成新的特點。2亞歷山大東征:材料一:希臘化時代的意義在于:它打破了歷史上形成的東、西方各自獨立發展的模型,將它們合二為一。……起先,埃及人和馬其頓人是以征服者和統治者的身份去東方,強制推行希臘化模式。但在這一過程中,他們自己也發生了變化,使隨后產生的希臘化文明成為一個混合物,而不是來自其他地區的移植物。最后,東方的宗教也傳播到西方,大大地促進了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歐洲的轉變。——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希臘化時代,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后的三個世紀里,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種進程。如果說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發展的話,那么“希臘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臘、埃及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體。她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廣闊的空間爭相怒放。——陳恒《希臘化時代研究的歷史與現狀》材料三:為了報復地中海東岸中部城市提爾的堅決抵抗,馬其頓人屠殺八千提爾人,被俘當奴隸的共約三萬人!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將底比斯夷為平地,并將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淪為奴隸,底比斯從此滅亡。積極:擴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圍,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過程。積極:促進了古希臘文化的傳播,推動了東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消極:具有侵略性質,給被征服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掠奪了懂得財富。羅馬帝國2世紀的演說家阿利斯提德對羅馬城作為商品匯聚地的描繪是:所有的貨物,所有現存的和曾經存在的東西,貿易、航海、農業、金屬加工,任何曾經創造出來或者生長出來的東西,都在這里匯合。這里看不到的東西,肯定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編者摘譯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說《致羅馬》英文版世界貨物集散地的中心地位促進各國文化交流和商品交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材料一: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羅馬從家內奴隸制發展到發達的奴隸制……奴隸廣泛使用于農業,畜牧業,采礦業和手工業,逐漸成為羅馬社會的主要生產者,其他各種手工業也使用奴隸勞動。12羅馬帝國材料二:在古代羅馬,奴隸分布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毫無權利,受到主人的殘酷剝削。西西里奴隸主達摩披洛斯甚至不給奴隸提供最基本的食物。約公元前136年,奴隸們起而暴動,殺死了達摩披洛斯和其他臭名昭著的奴隸主,攻占了西西里的一些重要城市,建立政權。羅馬政府派出大批軍隊,鎮壓了起義。但奴隸的反抗并未被撲滅。公元前104年,西西里爆發了第二次奴隸起義。公元前73年,意大利半島中部爆發了著名的斯巴達克起義。起義者堅持兩年,縱橫意大利南北,一度威脅到羅馬城。雖然這些起義最后都被鎮壓,但它們沖擊了奴隸制,深刻影響了羅馬歷史發展進程。——《中外歷史綱要(下)》奴隸制的影響積極:奴隸制莊園經濟促進了羅馬經濟的繁榮,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消極:外族奴隸占大多數,后期出現的奴隸起義動搖帝國的穩定,如西西里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等消極:壓迫奴隸的人身自由。積極:由于奴隸和平民的努力,帝國在1—2世紀保持了200年的和平與繁榮。羅馬帝國“羅馬曾三次統一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br/>1世紀,基督教產生于巴勒斯坦,它“最初是奴隸和被釋放奴隸、窮人和無權者,被羅馬征服或驅散的人們的宗教”,后來影響逐漸擴大。2世紀后,基督教教義發生變化,宣揚忍耐順從、君權神授等思想,有利于羅馬的統治。公元313年,羅馬征服頒布“米蘭敕令”,正式承認基督教與其他宗教并存,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到4世紀末成為羅馬帝國國教。材料一:由于貪污盛行,政治動蕩不安;羅馬國內賦稅的增加及對行省的搜刮造成了國內及其盟國的不滿,故人民起義、奴隸起義不斷,官僚集團內部紛爭不斷,宮廷政變使得政權更迭頻繁;腐敗使帝王對軍隊過分倚重和嬌寵,使禁衛軍有機會篡位奪權,這一切均加速了帝國滅亡。——楊燕《社會風尚的淪喪與羅馬帝國的滅亡》12羅馬帝國①內部紛爭,政治動蕩不安②過于龐大的官僚體系和職業軍隊使人民的負擔不斷加重③軍人干政,政局混亂④蠻族入侵,邊境壓力增大文明的交流技術和藝術交流領域 起源地區 傳播地區農耕技術冶鐵技術神話故事雕塑藝術西亞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西亞西亞埃及、希臘等希臘希臘最初的雕塑藝術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根據教材第12頁第一段,填寫表格。文字交流拉丁字母希臘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古代西亞字母古代埃及字母古代印度字母……腓尼基字母阿拉馬字母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腓尼基文字①自身優勢:簡便、易于記憶、有固定順序和每個字母都有固定讀音等優點;②促進因素:腓尼基商業比較發達,經濟交往頻繁的需要。經貿交流閱讀教材第十三頁的“問題探究”,概括羅馬與漢朝、安息交往的情況。①記載中多是大而化之的描寫,于羅馬帝國的實際情況存在區別,如糧食價格、國王處理司法案件的方式等;②羅馬與漢朝的聯系都只能通過安息這個中介,缺乏直接接觸。“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系和影響。文明之間交往的總趨勢是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也不斷擴大?!拔覀円訌娛澜缟喜煌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文明交流的總趨勢1.(2024·威海)下圖呈現了棉花栽培在歐亞非大陸的傳播情況。這表明( )A.文明發展呈現多元一體B.全球貿易網絡逐步形成C.農耕文明具有擴展能力D.古代文明交流內容單一C[解析] 根據題干示意圖可知,棉花栽培源于印度地區,農耕文明因其經濟優勢,具備了穩定擴大范圍和影響的潛能,C項正確;僅由材料示意圖不能得出多元一體的結論,且世界文明也不是多元一體,排除A項;全球貿易網絡逐步形成是在新航路開辟之后,排除B項;D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2.(2024·信陽)柏拉圖認為,“(在理想的政體中)全體公民無一例外,每個人天賦適合做什么,就應派他什么任務,以便大家各就各業,一個人就是一個人而不是多個人,于是整個城邦成為統一的一個而不是分裂的多個”。據此可知,柏拉圖這一主張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直接民主 B.實現社會和諧C.提倡奉獻精神 D.提升公民素質B[解析] 根據材料“整個城邦成為‘統一的’一個而‘不是分裂’的多個”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柏拉圖主張尊重順應每個公民的天賦,大家各就各業,適得其所,進而使城邦處于一種和諧狀態,故柏拉圖這一主張的主要目的是實現社會和諧,B項正確;材料不涉及政治制度如何,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倡奉獻精神,排除C項;材料主張順應公民天賦,與提升公民素質無關,排除D項。3.(2024·佛山)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記敘尼羅河的源頭時,直言“直至埃勒方提那是我親眼所見,從此往南則僅僅是道聽途說?!睘楹藢嶊P于埃及風土人情的一些說法,他專程前往太陽城,通過親歷和詢問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資料。這表明,希羅多德具有( )A.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B.求真求實的價值追求C.兼收并蓄的研究態度D.求新求異的好奇動機B解析] 根據材料“為核實關于埃及風土人情的一些說法,他專程前往太陽城,通過親歷和詢問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資料”可得出,希羅多德通過實地游歷考察來獲取歷史事實,具有求真求實的價值追求,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希羅多德根據時代進步進行創新,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希羅多德在研究中注意吸收各方面觀點和材料,排除C項;希羅多德實地調查的原因是“為核實關于埃及風土人情的一些說法”,并非主要出于好奇,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