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正視和反思她曾經遭受的屈辱。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1.唯物史觀:理解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2.史料實證:客觀地理解鴉片戰爭對中國歷史的影響。3.家國情懷:結合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和林則徐、魏源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培養家國情懷目標解讀歷史 時空第五單元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目錄一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二兩次鴉片戰爭三開眼看世界中國近代史(1840年—1949年)一種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對主要矛盾:四個政府:侵略史——列強侵華,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統治抗爭史——中國人民前仆后繼反侵略反封建斗爭探索史——仁人志士不懈尋找救國救民真理道路四條線索近代化史(發展史)——中國由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民族矛盾——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 階級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晚清政府、南京臨時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政治:民主法制化; 經濟:工業化市場化思想:理性科學化; 社會生活:城市化政治經濟《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工業革命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思想科技軍事一、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對外日不落帝國中國 西方政治經濟科技思想軍事外交封建社會,君主專制強化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代議制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主導,重農抑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機器大生產)占主導近代科技領先世界科技落后僵化的程朱理學占主導,思想專制啟蒙運動促進思想解放,自由平等熱武器,船堅炮利冷兵器,軍備廢弛,八旗和綠營戰斗力低下華夷觀念,天朝上國,閉關自守對外殖民擴張,近代外交觀念落后的農耕文明 VS 先進的工業文明完成工業革命后英國的經濟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急需尋找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和傾銷商品。二、兩次鴉片戰爭1、爆發原因:(一)鴉片戰爭原因: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外國的工業品具有頑強的抵抗力和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的限制,使英國不可能在中國為自己的商品打開市場,因而出現貿易逆差。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中英正當貿易:中國順差(出超)英國走私鴉片打開市場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逆差(入超)白銀大量外流二、兩次鴉片戰爭1、爆發原因:(一)鴉片戰爭軍隊里也吸食鴉片成風吸食鴉片后的慘狀“(鴉片)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走私鴉片的危害1821-1840年間,中國白銀外流至少在1億元以上,平均每年流出500萬兩白銀,相當于清政府每年總收入的1/10。危害:損害了中國人的健康,加劇了政治腐敗,削弱了軍隊戰斗力,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二、兩次鴉片戰爭1、爆發原因:(一)鴉片戰爭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4月至5月,收繳英國、印度和美國商人的鴉片2萬多箱。從6月3日至25日,在林則徐親自主持下,將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煙的決心。虎門銷煙國際禁毒日6月26日二、兩次鴉片戰爭1、爆發原因:(一)鴉片戰爭材料一:中國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安得魯· 韓德森致拉本特函》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禁煙運動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材料二:在我們重新審視鴉片戰爭的時候,也很有必要將之放入現代歷史發展大潮的背景中進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國,那么別的國家也會這么做的,至于英國在華貿易的重點是鴉片而非茶葉或其他什么商品,這只是歷史的巧合罷了。——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導火線必然性二、兩次鴉片戰爭1、爆發原因:(一)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1年5月第一階段陷定海逼天津攻廣州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和英軍談判。1841年6月---1842年8月第二階段占香港島進吳淞到南京清政府屈辱求和二、兩次鴉片戰爭2、戰爭經過(一)鴉片戰爭條約 時間 簽約國家 內容 主權影響《南京條約》 中英《虎門條約》 中英 《望廈條約》 中美 《黃埔條約》 1844 中法 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接受協定關稅以及開放五口通商等184218431844英美法三國獲得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以及通商口岸傳教權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破壞了中國關稅自主權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貿易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指主權部分喪失,包括政治、經濟、思想各方面。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斷發展。兩者都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要素。二、兩次鴉片戰爭3、結果(一)鴉片戰爭思考:鴉片戰爭中,中國的戰敗可以避免嗎?中國失敗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道光十四年(1834年)英國兵船在廣東海口挑釁時,清軍不能擊退,道光帝得報大怒曰:“看來各地炮臺俱系虛設,兩只夷船不能擊退,可笑可恨!戰備廢弛一至于此,無怪外夷輕視也!”二、兩次鴉片戰爭材料:1853年,擁有3.6億人口的中國人均消費英國棉紡織品價值只有0.75便士,而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卻人均消費英國棉紡織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國的1246倍。他們把英國棉紡織品在中國滯銷的原因歸結為中國開放的口岸太少,英國在中國開放的口岸太少,英國在中國享受的特權太少。 ——《中國近代現代史》材料:為了適應外商對農業產品業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貿易市場尚待進行。自從條約締結以來,因我們對華通商的擴張有限而感到的許多失望......屆時我們當有權要求中英條約的修訂。——1854年2月英國科勒拉德斯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想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2)直接原因:英法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絕。(3)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原因二、兩次鴉片戰爭1853年英美等國掀起了“修約”交涉未能得逞。1856年10月8日,英國侵略者制造“亞羅號事件”。“亞羅號”事件是中國近代時期英國一系列粗暴踐踏中國主權和損害中國管轄權事件中的一個。馬神甫事件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是法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之一。1853年(清咸豐三年)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潛入我國廣西西林縣, 披著宗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1856年(清咸豐六年),西林知縣張鳴鳳根據村民控呈,調查據實后,將馬賴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歸案,依法判處馬賴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別論罪處罰。法國政府,借口挑起侵華戰爭。1857年聯合英國出兵侵華。亞羅號事件(二)第二次鴉片戰爭2、借口二、兩次鴉片戰爭天津北京廣州(1)第一階段:廣州——天津(2)第二階段:天津——北京1858年,簽訂《天津條約》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搶劫、焚毀圓明園后,進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二)第二次鴉片戰爭3、經過二、兩次鴉片戰爭(二)第二次鴉片戰爭侵略暴行二、兩次鴉片戰爭4、結果條約 時間 簽約國家 影響《天津條約》 1858 中英、中法 英法獲得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內河航行權等權益;鴉片以“洋藥”,納稅進口,實現鴉片貿易合法化。《北京條約》 1860 中英、中法 《北京條約》 1860 中俄 俄國搶占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余萬平方千米的中國土地,還把俄方提出的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為此后大規模侵占中國領土制造根據。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二)第二次鴉片戰爭二、兩次鴉片戰爭兩次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劇變社會性質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主要矛盾、革命任務都發生變化,中國步入近代歷史社會政治 導致晚清政局的變化,出現洋務派社會經濟 開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自然經濟逐步解體,洋務企業的興辦,有利于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客觀上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階級關系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更加尖銳;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中國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先后產生社會思想 一批愛國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階級知識分子)覺醒,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芽,產生了“中體西用”的洋務思想對外關系 閉關鎖國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聯系加強,中國被迫融入世界發展潮流中,對外關系逐步近代化社會生活 西方的生活習俗、交通工具等傳入中國,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生活的近代化拓展深化二、兩次鴉片戰爭林則徐:“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魏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徐繼畬:撰成《瀛寰志略》,系統介紹了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尤重介紹歐美各國。戰后中國的反應鴉片戰爭接近尾聲時,道光皇帝詢問英國俘虜的三個問題:英吉利到底在哪個方向?從新疆出發,通過陸路能夠到達英國嗎?英國女王是否婚配? ——摘編自《清宣宗實錄》最高統治者:普通民眾:議和之后,都門仍復恬嬉,大有雨過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囀喉觸諱,絕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書“免談時事”四字,儼有詩書偶語之禁。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開明士大夫:封閉、愚昧、腐朽麻木不仁開眼看世界道光帝最關心的地理問題,正是他自己最有資格回答的,我們今天尚能看到的由傳教士南懷仁為他高祖父康熙帝繪制的當時中國最精美的世界地圖——《坤輿全圖》,此時正在紫禁城的庫房睡覺。鴉片戰爭后,對于協定關稅一款,清政府反而沾沾自喜。作為國家主權的關稅自主權已遭外國削奪,而腐敗的清政府卻陶醉于暫時的關稅增盈的無知經濟滿足之中。——茅海建《天朝的崩潰》1、背景(1)民族危機和封建危機日益加深。(2)“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3)《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朝統治階級高層依舊封閉、愚昧與腐朽。(4)鴉片戰爭使一些愛國知識分子(林則徐、魏源)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他們開眼看世界,尋求強國御侮之道,提出向西方學習。2、代表人物林則徐、魏源是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1)林則徐:在廣州開辦驛館,羅致譯員,收集有關西洋各國的消息情報和國際知識,包括國際法知識,匯譯成《四洲志》等書稿。地位: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四洲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三、開眼看世界(2)魏源:在《四洲志》基礎上編成《海國圖志》一書,地位:是近代中國最早介紹外國歷史地理的書籍之一,被譽為了解外國知識的“百科全書”。魏源在書中提出了“師夷之長 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海國圖志》(3)徐繼畬:撰成《瀛寰志略》一書,系統介紹了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概況,尤重對歐美各國的考察和介紹,地位:是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徐繼畬《瀛寰志略》3、影響:(1)積極①促進了思想解放。②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的主張,有利于西學在中國的傳播;③對洋務運動產生影響。三、開眼看世界 2、代表人物(2)局限:①對西方的介紹并不全面,僅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器物層面)。②沒有付諸實踐。史論歸納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社會性質變化:①由一個落后封閉但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表現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②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③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2、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中國的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中國近代社會最主要的矛盾。3、革命任務、性質變化:①革命任務由原先的單純反對本國封建勢力變為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革命任務;②革命性質也由傳統的農民戰爭轉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林則徐:《四洲志》魏源:《海國圖志》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海國圖志·序》徐繼畬:《瀛寰志略》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興辦洋務——學習西方器物之強大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奕 師夷長技以自強師夷長技以求富恩格斯:“每一次歷史的災難都是以歷史進步為補償的”。20年后三、開眼看世界貿易逆差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尋找借口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半封民族危機爆發地主階級抵抗派萌發學習西方技術的新思想半殖半封加深天津條約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知識結構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本課小結走私鴉片南京條約1.(2022·北京高考·6)《海國圖志》問世不久即傳入日本,當時著名學者佐久間象山感嘆自己與魏源“所見亦有暗合者”“真可謂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學者感慨道:“使海內盡得觀之,庶乎其為我邊防之一助矣!”這表明此時中日兩國的有識之士( )A.有了“開眼看世界”的意識 B.主張中日結盟以反對西方的侵略C.產生了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師夷長技”的社會運動A2.(2022·全國甲卷·28)1846年,上海的進口貨值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減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雖有回升,但極不穩定,一直到1854年還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這可用于說明,進口貨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B.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C.促使傳統手工業的恢復 D.成為列強進一步侵華的借口D當堂檢測3.(2020.7·浙江高考·9)論及晚清時期的不平等條約,有學者注意到:“簽署治外法權條款則是出于以下權宜的想法,即這些說不同的語言并有著奇怪習俗的夷人應該獲準管理自己——以顯示中國的寬宏大量,并減輕管轄他們的任務。”清政府的這種認知反映了( )A.極力維護朝貢貿易體制B.拋棄了閉關鎖國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國的幻夢D.對司法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仍懵懂無知D當堂檢測課后作業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請同學們課后思考,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下節課課上分享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