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 政治命題時間:24.10.15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2024年8月1日~8日,第25屆世界哲學大會在意大利羅馬舉行。本屆大會主題為“跨越邊界的哲學”,旨在促進學術界和公眾對社會未來的反思,強調哲學思想在公共領域的持續重要性。關于哲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具體科學 ②哲學的本義是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科學③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需要哲學智慧 ④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講到,19世紀歐洲一些神靈研究者聲稱自己具有讓人返老還童、改形換貌、招魂降神以及點石成金等超意識能力。下列與神靈研究者聲稱的“超意識能力”觀點相悖的是①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②人類具有穿越到神靈世界的能力③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 ④人類意識的創造能力受客觀條件的限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年9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探月工程計劃在2028年左右實施嫦娥八號發射任務,嫦娥八號將建立月球無線網絡,這不僅能增強月球基地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還有助于解決地球上的數字鴻溝問題。研究表明,通過在月球上測試WiFi 網絡,可以幫助地球上那些無法獲得穩定網絡信號的社區聯網。這體現了①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造福人類 ②人的意識具有自主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③人們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世界的物質性 ④科研活動是客觀與主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年7月23日,在中方的邀請和主持下,巴勒斯坦各派代表簽署了(關于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以下簡稱《北京宣言》)。此次對話最重要的共識就是實現巴勒斯坦所有14個派別的大和解、大團結,是中國在中東地區勸和促談、外交斡旋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北京宣言》①是人腦對客觀事物能動的反映 ②是正確解決巴以沖突的基礎③有助于有計劃、有目的地解決巴以沖突 ④能夠把解決巴以沖突問題變成現實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5.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進展迅速且致命的肺部疾病,發病機理尚不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挑戰。前不久,我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揭示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生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并找到了有望治療肺纖維化疾病的新靶點。這表明①技術發展將使規律逐漸減少對人類生活的制約②人為事物的聯系在主客觀條件的作用下形成③事物因在不同的聯系中呈現不同的特性④科學家遵循規律研究技術能夠造福人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我國科學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小白鼠TAAR9受體在4種不同配體結合條件下與Gs/Golf嗅覺特異性蛋白三聚體復合物的結構,進一步結合藥理學分析揭示了mTAAR9感知配體后被激活的分子機制,同時闡明了Ⅱ類嗅覺受體獨特的激活方式。這表明①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真理性認識源自于科學探索③要在聯系的多樣性中把握事物 ④科研的進步離不開哲學世界觀的指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下圖漫畫揭示的哲理是①實踐與認識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②實踐是直接現實性的物質性活動③認識與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認識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智能手機的普及,曾讓功能機(只具備基本通話和短信功能的手機)一度淪落為“老人機”。然而,當前面對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巨量信息涌入帶來的“手機焦慮”,越來越多的人嘗試和倡導“電子產品戒斷”,通過重新使用功能機來獲得簡單生活,并尋找一種健康的數字生活方式,其中不乏新生代年輕人。這表明①返璞歸真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②手機的更新換代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③內部矛盾是人們處理與手機關系的根本動因④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是一個辯證否定的過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赴青海、寧夏兩地考察。對于兩省區的重點工作,總書記都強調了“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我們從中可以領悟到的辯證法智慧有①發展與保護作為矛盾雙方既有斗爭性也有同一性②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體現辯證的發展觀③竭澤而漁的發展忽視了事物直接、本質的聯系④緣木求魚的生態保護沒有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年5月,中國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福建發現大型恐爪龍類恐龍足跡,這是目前世界已發現的最大恐爪龍類足跡。研究人員為此建立新的足跡屬種,名為“英良福建足跡”。“英良福建足跡”的發現顯示出亞洲恐爪龍為成為陸地頂級掠食者出現的體形巨大化的適應性演化,對我國晚白堊世恐龍動物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此研究發現印證了①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②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③感性認識有待上升為理性認識 ④自在事物與人為事物存在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在唐代詩人柳宗元看來,牛是“日耕百畝”的勤勞符號;在宋代名將李綱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的犧牲精神;在現代詩人臧克家筆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細作走東西”的開拓品格,體悟牛的品格、弘揚牛的精神、激發牛的干勁,是中國人民精氣神的具體體現,材料體現了A.人為事物的聯系具有“人化”的特點 B.事物的性質取決于人們觀察的角度C. 矛盾的特殊性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 D. 人們的意識活動受主體狀態的影響12.作為深圳和東莞的界河,茅洲河曾是“珠三角污染最嚴重的河流”。近年來,廣東省委高度重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深圳、東莞兩地協同作戰,經過三個階段的有效治理,茅洲河的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昔日的爛河灘和臭水溝如今變成了濕地公園和沿河碧道。茅洲河的轉變①實現了主次矛盾的轉化,從爛河灘變為濕地公園②說明人們可以通過實踐調整事物之間原有的聯系③說明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必然引起質變④表明要立足河域整體,統籌治污,實現最優目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 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相融合,深度賦能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務院發改委修訂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版)》,新增“智能制造”等行業大類,突出以智能制造為主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由此可見①人工智能的應用能夠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②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③認識提出的新要求決定人們進行新實踐 ④推動產業技術優化升級要抓住主要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 恩格斯認為,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即物質生產,它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人類自身的生產兩種形式。上述觀點①正確闡釋了構成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 ②論證了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③認為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物質體系 ④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于社會歷史研究領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 學位法與時俱進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該法立足發展現實,以完善學位管理體制為契機,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助力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更好支撐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教育力量。由此可見①實踐中的要求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治保障 ②人大的表決是教育強國建設發展的根本動力③調整和變革上層建筑對社會發展具有反作用 ④學位法的制定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6.針對職稱評審過程中反映突出、易發多發的違規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作為我國首部職稱評審監管的專門文件,《辦法》著眼于加強職稱評價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建立更為有效的監督機制,有利于進一步規范評審程序、打擊違規行為,對提高職稱評審質量、促進公平公正、更好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這說明①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②與社會存在同步發展的社會意識能夠預見社會發展的趨勢③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監管辦法的制定要緊跟時代步伐④專業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滿分52分)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元宇宙”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擁有完整運行的社會和經濟系統。現實中的人能以數字化身的形式進入“元宇宙”,進行娛樂、社交、消費、內容創作等,并獲得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體驗。現代科技的運用、發展與整合,為“元宇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有人認為,未來人類會生活在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中,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結合材料,運用哲學唯物論的知識對以上觀點加以辨析。(10分)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國家興盛之要。 學習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其根本要務不是知識的豐富和才能的提升,而是生命的完整和道德的充實。德是首要,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要推廣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育人育才;要引導自身內省,提升道德修為,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請你結合材料談談人才培養應當遵循的辯證法思想。(12分)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材料一 梁啟超認為,“歷史者,英雄之舞臺,舍英雄幾無歷史”,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按照這一觀點,中國歷史完全是由孔孟老莊、秦皇漢武等大人物創造的。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英雄精神,褒獎英雄模范,強調要樹立正確的英雄史觀。他多次前往革命老區、烈士紀念地考察調研,追憶崢嶸歲月,提出“把革命烈士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詩文、家書編輯成冊,用于干部教育”;同時,我國以立法形式設立烈士紀念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號召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銘記歷史。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的知識,說明應如何樹立正確的英雄史觀。(9分)2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一處處革命舊址、一段段革命往事、一件件革命文物,都訴說著直抵人心的紅色故事。在互聯網和科技加持下,更多革命文化場館選擇了更親民、更時尚的展覽敘事方式和展陳形式,讓每一件革命文物變得“可觸達”。貴州四渡赤水紀念館,通過聲光電模擬“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戰爭場景;陜西金延安景區運用AR等技術手段再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知識青年奔赴延安的生動畫卷. 先輩們拋灑熱血的地方,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一處處革命文化場館已成為紅色教育的重要陣地。年輕人循著故事來、帶著信仰走,深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自覺成為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相關知識,說明各地革命文化場館“可觸達”的體驗活動對年輕人的影響。(9分)2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蝗災,是農業重大災害之一。歷史上,人們代代研發治蝗方法,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終于基本控制蝗災。 20世紀50年代初,治蝗人員來到蝗害重災區洪澤湖畔,日夜觀察、記錄飛蝗的點滴動向,逐步摸清了飛蝗的習性,同時記錄大氣溫度、土壤溫度、降水等小氣候,獲得了寶貴的一手資料。經過分析,專家得出結論:在濱湖蝗區和內澇蝗區,水位高低決定飛蝗的繁殖數量——淤灘越大,飛蝗產卵場所就越多;浸水多的地方,蝗卵則會死亡。由此,專家提出治蝗方案:改變水利條件,墾荒種地,讓蝗蟲失去產卵環境;改變植被條件,少種禾本科植物、多種棉花等,讓飛蝗斷糧;改變土壤條件、深翻土地,讓飛蝗再無藏身之地。 人們依據方案治蝗,1977年10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莊嚴宣告:“飛蝗蔽日的時代一去不返危害我國數千年的東亞飛蝗之災,已被我國人民和科學工作者控制,連續十多年沒有發生蝗害!”結合材料,運用“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和“價值的創造和實現”知識,談談我國治蝗人員是如何深入實踐,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12分)24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政治參考答案1-16 DDABC BBDAA DDBDD B17.【答案】①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②“元宇宙”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能以數字化身的形式進入“元宇宙”進行娛樂、社交、消費、內容創作等,并獲得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體驗。這說明意識具有能動創造性,是對客觀存在的能動反映。③人是現實社會中的人,“元宇宙”中的人不能離開現實社會中的人而獨立存在,它是對現實社會中的人的一種反映,人不能脫離現實而生活在虛擬世界中。18.①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人才培養要抓住道德的充實這一主要矛盾,也要注重德才兼備,不忽視知識的豐富和才能的提升。②要堅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要用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先進事跡中所共有的優秀品德育人育才。③聯系具有多樣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既注重榜樣示范的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內省的主觀條件,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19.①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若回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亦可)②樹立正確的英雄史觀,要正確認識英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弘揚英雄精神;要正確理解人民群眾與英雄人物的關系,反對個人英雄主義,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若回答“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亦可)20. 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體驗活動使年輕人感受先烈為民族國家不怕犧牲的愛國情懷,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②引導年輕人踐行核心價值觀,自覺投身社會實踐,走歷史必由之路,擔當民族復興重任,實現人生價值。21.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治蝗人員深入實踐,獲得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得出了治蝗的科學認識。(4分)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我國基本控制蝗災,證明了治蝗方法的科學性,實現了治蝗的目的。(4分)③治蝗人員投身于治蝗實踐,找到科學治蝗方法,成功控制蝗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了人生價值。(4分)(說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黃圖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docx 政治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