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1時空觀念:中國古代歷史朝代簡表帶著這樣的問題進入歷史:這四件寶藏中蘊含了何政治制度?宜侯夨(cè)簋(guǐ)龜甲刻辭毛公鼎遂公盨[xǔ]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夏朝寶藏 - 遂公盨[xǔ]遂公盨是古代西周中期遂國國君所鑄的青銅禮器。內底銘文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關于大禹及德治的文獻記錄。專家認為這證實了大禹及夏朝的確存在。思考:大禹與何制度有關?世襲制1、夏朝政治制度 - 世襲制舜 禹 啟禪讓制 世襲制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為小康。——《禮記·禮運》公天下 家天下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商朝寶藏 – 龜甲刻辭商朝人在龜甲上刻字用于祭祀占卜和記錄。左圖龜甲反映了商朝統治者通過占卜來決定國家大事。王權具有了神秘色彩思考:商朝統治者是在何種制度下決定國家大事?內外服制度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2、商朝政治制度 – 內外服制特 點 : 神化王權,鞏固對地方的統治商王直接統治王畿的地區商王間接控制的方國和部落內 服外 服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寶藏 - 宜侯夨cè 簋guǐ西周青銅器,于江蘇出土,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共有銘文120余字,大意為西周康王冊封夨為宜侯,并賜他酒、銅器、土田和奴隸等。思考:寶藏反映西周的何制度?分封制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3、西周政治制度 – 分封制思 考 分封制對西周有何影響?士卿大夫諸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禮記·北山》周王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孟子·告子》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寶藏 - 毛公鼎西周青銅器,作器者毛公,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銘文約500字,主要是毛公歌頌自己為國服務的政績,以此鑄鼎傳后世。思考:寶藏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西周王臣在青銅器銘文中追念祖先功績、告祭自己榮譽,是為了加強其在宗族體系中的地位。宗法制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3、西周政治制度 – 宗法制思考 1.西周實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2.宗法制在當時有何影響?蓋天下之大利莫若定,其大害莫如爭若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以天,爭乃不生。——王國維《殷周制度論》1.維護貴族政治特權2.與分封制配合,維護西周的統治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4、先秦時期 – 早期民主的故事周厲王施政暴虐,一時間民冤沸騰。他派人在路邊偷聽人們的談話,凡被指認為反叛或誹謗的人,立即處決。國內無人敢評論國事,相互見面也不說話,而是道路以目。王室重臣召公借機勸誡:“您這是強行封老百姓的嘴……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老百姓也是一樣的道理啊!”3年后平民們最終不堪忍受,自發地組合起來攻入王宮,史稱“國人暴動”周厲王被驅逐。思考:這則故事體現西周政治的什么特點?早期民主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左傳·襄公十四年》國君需愛民如子,有人輔佐以避免專權,驕縱之君只會受百姓驅逐。商周時已具備原始民主傳統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4、先秦時期 – 早期民主遂公盨夏-世襲制龜甲刻辭商-內外服制宜侯夨簋周-分封/宗法制自主探究一:先秦的政治制度有何特點?神權政權結合家國一體等級制度鮮明權力尚未高度集中周天子地位高分封制、宗法制制度牢固西 周春 秋井田制逐漸瓦解諸侯爭霸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戰 國各國政治上重大改革君主權力加強分封制、宗法制郡縣制、官僚制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時空觀念,階段特征)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建立(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一統中國,自稱“始皇帝”。創“皇帝”這一稱號,成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稱號。“天子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天子獨以印稱為璽……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秦朝的政治制度皇帝三公九卿皇權為中心相互分工牽制配合二、秦至清時期的中央行政制度2、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建立(2)中央官制(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秦建立后,確立郡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在郡縣制下,地方管理層次分明,縣下有鄉、里、什、伍組織。各級官員職責明確。中央的政令可以通達全國各地。——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下卷)》有利于國家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地方力量時間地方力量圖2、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建立(3)地方行政制度:郡縣制二、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建立后,確立郡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在郡縣制下,地方管理層次分明,縣下有鄉、里、什、伍組織。各級官員職責明確。中央的政令可以通達全國各地。——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下卷)》秦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積極影響?地方力量時間地方力量圖2、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建立(3)地方郡縣制二、秦朝的政治制度漢唐宋元明清問題引領二:官員的姿勢為何有這些變化?東漢-尚書臺(東漢)光武中興,身親庶務,事歸臺閣(漢尚書臺在宮禁內,稱臺閣),尚書始重,而漢公卿稍已失職也……——司馬光《上哲宗乞合兩省為一》西漢-中朝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 兩漢(設中朝、設尚書臺)削弱相權,加強皇權中書-起草詔令尚書-負責執行門下-封駁審議政事堂-共議軍政作用:相權被分割,三省各自獨立又相互牽制;有利于加強皇權和中央集權,提高官員辦事效率。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 隋唐(三省六部制)(趙匡胤)問趙普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續資治通鑒》趙普給了皇帝什么方法?二府三司制君弱臣強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 宋朝(二府三司制)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二府三司制有何影響?宋朝前期的中樞權力機構設置,并非全盤創新,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設施的產物。它使政權機構之職能分化更為明確、責任更為集中。——《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職能明確維護統治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 宋朝(二府三司制)相權分割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元初侍御史高鳴進諫:“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元史·高鳴傳》元為何實行一省制?對元朝何影響?疆域大,少數民族統治宰相權大,內亂頻發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 元朝(中書省一省制)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設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襲此制,其間雖有 賢相,但也多有專權亂政之人。今我朝罷除丞相,設立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事皆朝廷總之。——明太祖《皇明祖訓》明太祖為何廢丞相?丞相專權維護皇權中國最后一個宰相胡惟庸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 明朝(廢丞相,設內閣)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明太祖)設置殿閣學士……大學士皆五品官,使侍左右備顧問,并不參預機務。(明成祖)特簡解縉、胡廣、楊榮等七人入值直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學士……內閣之名及閣臣參預機務自此始。——《明清簡史》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 明朝(廢丞相,設內閣)軍機處如何行使職能?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者,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無論宦奪(宦官)不得參,即承旨諸(軍機大臣)亦只供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清史稿·軍機大臣年序表》跪奏筆錄絕對服從皇帝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 清朝(設軍機處)軍機處有何影響?軍機處是皇帝的顧問、秘書班子或“智囊團”,他們可以參議得失,為皇帝的決策提供參考,減少君主為政的失誤……在及時處理政務、提高行政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王國卿《清代軍機處淺論》軍機處不過是皇帝御用的秘書,實實在在只是皇帝的一個“南書房”。 ——錢穆軍機處實現了從“君主專政”向“大臣行政”、從“直接的帝國個人專制”向“君臣聯合行政”的轉變。這種變化令清政權在“中年”時走向昌盛,并最終延長了其壽命。——美國漢學家白彬辦事效率高皇權發展到頂峰維護統治政治僵化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 清朝(設軍機處)自主探究二:中央政治制度演變有何特點?坐而論道秦-三公九卿直立奏對宋-二府三司跪奏筆錄清-軍機處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維護專制統治問題引領三: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經歷了何演變?秦 朝漢末魏晉唐 朝宋 朝郡縣州郡縣道州縣路州縣閱讀教材,完成填空問題引領三:中國古代地方制經歷了何演變?元 朝清 朝行省路三使司(省)閱讀教材,完成填空府州縣明 朝府縣省道府縣采取中央垂直管理與地方分權相結合的辦法,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行省的轄區包括今天的二到三個省,遠遠超過以前王朝的一級地方行政區。這種情況適應了元朝疆域遼闊的特點,避免了中央與地方空擋過大狀況的出現,做到上下結合、渾然一體。行省于地方事務,凡軍、政、財權無所不統……——張豈之《中國歷史 元明清卷》地方力量時間地方力量圖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 – 元朝(行省制)自主探究三:曲線的變化、地方制度的演變反映地方制度何發展特點?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處于動態發展地方力量時間地方力量圖郡縣州郡縣道州縣路州縣行省路承宣布政使司府州縣府縣省道府縣秦漢唐宋元明清地方制度力量不斷削弱層級日益細化課堂小結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隋唐元明清王位世襲制內外服制分封制與宗法制井田制分封制瓦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萌芽宗法制為核心,濃厚部族色彩君主專制(中央行政制度)中央集權(地方行政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設尚書臺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宋中書一省制廢丞相設內閣設軍機處郡縣制郡國并行制州、郡、縣(道)、州、縣路、州(府)、縣行省制省(廢行省設三使司)、府、縣省、府、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