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九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習近平目錄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二人民政權的鞏固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三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課程標準】1.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2.概述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主要舉措。3.認識新中國為民主政治建設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所作出的努力。中國現代史:指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時期,是一段從人民政權建立,從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一段歷史,是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段歷史,是中國人民站起來、使中國獨立富強的一段歷史。中國現代史過渡時期 (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 (1949—1956)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 — 1966)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至今)走向現代—共和國史冊的宏偉徘徊中前進時期(1976—1978)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共同綱領》(部分)(一)籌備代行人大一屆政協具有廣泛代表性1949.9.21 北平3.確定國名、首都、國旗、紀年、代國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1950年確定)1.通過了《共同綱領》;一屆政協內容:①建國綱領(國家性質、奮斗目標)②臨時憲法2.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 副主席探索歷史—1946年和1949年的政協會議PK1946年1月的重慶政協會議1949年9月的北平政協會議思考:對比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兩次政協會議,為什么北平的政協會議取得成功?“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毛澤東《一屆政協致辭》(二)成立標志: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1949年10月1日2.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三)意義參照課本160頁新中國成立(1)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革命意義)(2)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3)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4)中華民族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世界意義)“三座大山”世界格局新狀態民族獨立新形象人民解放新面貌國家統一新局面完成新民主義革命的反帝任務完成新民主義革命的反封建任務(社會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意義舊中國 新中國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命運 貧窮落后,任人宰割人民命運 受奴役受壓迫當家做主新民主主義社會獨立自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課堂探究】總結新中國與舊中國二者之差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毛澤東主席沒有刻上自己的雕像,選擇靠近人民最內心的感情——自由天安門廣場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戰爭還沒有完全地結束。人民解放軍繼續圍剿國民黨殘余勢力,解放全國。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949年11月14日,貴陽解放;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1949年12月9日,昆明解放;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1950年5月1日,海口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二、人民政權的鞏固二、人民政權的鞏固(一)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時,大量農民被束縛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舊中國占鄉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約70-80%的土地,他們借此殘酷的剝削農民。而占鄉村人口90%以上的貧農、雇農,卻總共只占有約20-30%的土地,他們終年勞動,不得溫飽。——《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背景:《土地改革法》2.時間:1950年—1952年3.影響:農民從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農村生產力得到大解放,為工業化掃除了障礙。易錯警示1.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為:完成土地改革。3.土地改革前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也是私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屬于農民,土地私有制并沒有變。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實現了土地公有制。(二)穩定物價1.原因材料一 1949年國民黨逃跑時劫走的金銀材料二 新中國剛成立時,有人宣稱:中國共產黨人進得了城市,卻管不了城市。他們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經濟卻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價上漲20倍,不到一年里全國發生四次物價上漲。品種 數量黃金 277萬兩白銀 1520萬元美鈔 1537萬元②投機商人的不法行為導致物價上漲,市場混亂。①國家財政困難;②通過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物資管理、現金管理等措施,實現了國家財政經濟的統一。3.措施①“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2.時間1949年—1952年(三)抗美援朝②美軍越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朝鮮半島及“三八線”地圖1.背景①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③美國入侵臺灣海峽,阻撓中國統一。2.時間1950年10月—1953年7月勝利3.影響①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②志愿軍涌現眾多英雄模范和功臣,鼓舞著全國人民團結奮斗。楊根思羅盛教邱少云黃繼光◎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彭德懷三、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針對國民黨針對帝國主義倒向社會主義陣營課本163頁“歷史縱橫”總方針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鞏固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為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基礎。使新中國在國際交往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外交方針 解決的問題 內容 影響另起爐灶 如何對待國民黨政府的外交 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經過談判同各國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 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如何對待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 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必須取消,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 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奠定了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一邊倒 如何對待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 新中國在外交上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新中國在國際交往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二)參加日內瓦會議◎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1.時間:1954年4月2.特點: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3.內容:朝鮮問題 (未解決)印度支那問題(政治解決)4.意義:新中國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起了積極作用。(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1954年6月,成為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1.1953年12月,首次提出。(四)參加亞非會議(萬隆會議)◎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1.時間:1955年4月2.特點:戰后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3.成果:“求同存異”4.意義:①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友好合作;②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進展。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一)經濟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三改”1953年◎一五計劃時期的鞍山鋼鐵廠和武漢長江大橋2.三大改造: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變革生產關系)(1953—1956)1.工業化:一五計劃(發展生產力)(1953—1957)解決工業化過程中的原料、資金、勞動力問題【思考】根據材料,思考“一五計劃”具有怎樣的特點?為什么?材料 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重點。首先保證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基本建設,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們必須在五年內基本上完成鞍鋼等大工業基地的建設,以此來發展我國的機械、電力與國防工業,使1957年的工業生產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建設成就圖【思考】根據材料,思考“一五計劃”具有怎樣的特點?為什么?材料 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重點。首先保證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基本建設,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們必須在五年內基本上完成鞍鋼等大工業基地的建設,以此來發展我國的機械、電力與國防工業,使1957年的工業生產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建設成就圖特點:“一五計劃”以重工業為主一五計劃的意義1.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業布局;2.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3.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由此全面開展;4.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建設成就圖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公私合營、贖買政策三大改造性質:社會主義革命。1.標志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初步建立;2.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3.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生產資料高度集中、國家統一分配)基本建立。意義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關系變革:生產資料私有 公有改造方式(二)政治——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①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時間1954年9月2.內容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性質根本政治制度國家最高權力屬于人民基本政治制度“一法三制”原則人民代表大會制 資產階級議會制經濟基礎階級本質組織原則政黨活動權力主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和西方資產階級議會制之間有何區別?社會主義公有制資本主義私有制人民民主專政資產階級專政民主集中制分權制衡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兩黨或多黨輪流執政全國人民資產階級相同:都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定期選舉;間接民主等。(三)思想——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作出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評價。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大發展;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摘自新華社《永遠的豐碑 紅色記憶》毛澤東思想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革命(1949—1956)、社會主義建設(1956—今)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理論飛躍)階段 時間 思想 著作萌芽/醞釀 國民革命時期(1924-1927) 堅持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和依靠農民進行革命的主張 《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形成 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 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熟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 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 《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革命論》《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論聯合政府》豐富和發展 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后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理論;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過渡時期(1949-1956)【歸納總結】過渡時期我國的社會特點。1.社會性質∶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2.經濟結構∶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3.階級結構∶由多種階級成分(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并存到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者。4.社會主要矛盾∶由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到工業國、農業國,經濟文化發展矛盾(26課一段)5.政治制度∶由政協代行人大職權、《共同綱領》臨時憲法到1954年一屆人大通過《憲法》,標志著人大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