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標: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北洋軍閥統治是怎樣的時代? 引子 北洋時期,比如蔡元培做北大校長的時候,提出“兼容并包”,請的那些教師里面有保皇黨辜鴻銘,有黃季剛(黃侃),有叛徒劉申叔(劉師培),也是位國學大師,早年曾參加革命,后來又背叛了,但蔡元培也要。還有后來的布爾什維克李大釗,自由主義胡適,陳獨秀(現在應該算他是激進的民主主義了),他也要。還有魯迅、周作人、梁漱溟,他都要。其實假如北洋政府真正嚴格起來的話,完全可以把北大給封了,把蔡元培抓起來,可是蔡元培在北大卻演出了一場自由開放。 ——何兆武《上學記》 概念解析: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是中華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后,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 北洋軍閥統治的兩大時期。 (一)袁世凱獨裁專制(1912-1916年) (二)北洋軍閥割據混戰(1916-1928年)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1916.6 1920.7 1924.10 1928.12 1912.3 直系軍閥 馮國璋 曹錕 吳佩孚 孫傳芳 袁世凱獨裁專制(1912-1916年) 袁世凱 軍閥混戰割據時期 奉系軍閥 張作霖 皖系軍閥 段祺瑞 皖系統治時期 (1916.6--1920.7) 奉系統治時期 (1924.10--1928.10) 直系統治時期 (1920.7-1924.10)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1.閱讀課前提示,體會北洋軍閥統治下民眾的心情。 民國之政治,比之滿清尤為不及……把持國事者,均系軍閥武人,爭權奪利,禍國誤民,有國家共和之名,無國家共和之實。 ——《孫中山全集》第七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民主共和名存實亡 2.這種心情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1912.3.10 袁世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1913.3.20 宋教仁案。 袁世凱解散國民黨。 “宋教仁案” 1912年12月開始舉行的中華民國首次國會選舉中,國民黨獲勝。宋教仁準備籌劃組織第一屆責任內閣。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由上海啟程前往北京,被刺殺于上海滬寧火車站。宋教仁案是主張建立責任內閣的國民黨與袁世凱為首的政治勢力激烈斗爭的結果,此案促使革命黨人發動了“二次革命” 1914.5 公布《中華民國約法》, 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1914.12 1、袁世凱復辟帝制(1912.3-1916.6) 使反袁由合法的議會斗爭轉為武裝斗爭。 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頒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 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 《中華民國約法》 1.設立立法院,其組織及議員選舉法由約法會議議決之,其權力則議決各種法律案,但大總統得以否認,交院復議。 2.設立參政院為政府顧問機關。 3.大總統有召集與解散立法院之權。 4.大總統有提出法律案及預算案之權。 5.大總統得參政院同意,有發布與法律同等效力之命令,制定官制,宣告開戰媾和,統帥全國海陸軍,締結條約,并頒給爵位勛章及其他榮典。 6.大總統如遇非常事變,不能召集立法院時,經參政院同意,大總統得為財政上之緊急處分。又如預算案不能成立時,得沿用前年度預算。 7.大總統權力至上。 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 1913.11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②1913年1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③1914年5月,公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④1914年底,發布的《修正大總統選舉法》,又規定總統任期十年, 可連選連任。 1、袁世凱復辟帝制 忽而臨時總統,忽而正式總統,……忽而召集國會,忽而解散國會,忽而內閣制,忽而總統制,忽而任期總統,忽而終身總統……使全國民彷徨迷惑,莫知適從,政府威信,掃地盡矣。 ——梁啟超《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1912.3.10 袁世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1913.3.20 宋教仁案。 袁世凱解散國民黨。 1914.5 公布《中華民國約法》, 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1914.12 頒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 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 1915.5 與日本簽“中日民四條約”。 袁世凱簽字 “中日民四條約” 1、袁世凱復辟帝制(1912.3-1916.6)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 袁世凱被迫簽訂“中日民四條約”。 1913.11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近人之研究顯示,袁世凱努力與日本周旋,其外交實已達到當時中國國力所能取得的最好結果。 ——《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 民國卷(上)》 ①1915年8月,古德諾以及籌安會,都積極為袁世凱復辟帝制營造輿論; ②1915年10月,參議院召開“國民代表大會”,表示“一律”贊同“君主立憲”; ③1915年12月,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了皇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 1912.3.10 袁世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1913.3.20 宋教仁案。 袁世凱解散國民黨。 1914.5 公布《中華民國約法》, 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1914.12 頒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 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 1915.5 與日本簽“中日民四條約”。 1915.12 袁世凱稱帝。 1915.10 參議院召開“國民代表大會”, 贊成君主立憲。 1916.3 袁世凱取消帝制。 1916.6 袁世凱病逝,黎元洪繼任。 1915年12月袁世凱在天壇祭天 1、袁世凱復辟帝制(1912.3-1916.6)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2、護國戰爭 背景: 過程: 結果: ①袁世凱的倒行逆施,革命黨人起而反抗。 ②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 武力討伐袁世凱。 ③袁世凱的稱帝,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對。 1915年底,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 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 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二次革命 因宋教仁案而引發的討袁斗爭 護國戰爭 反對袁世凱恢復帝制的斗爭 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 陷入了軍閥割據和混亂的局面。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示意圖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派系 代表 支持國 占據區域 直系 馮國璋 英美 直隸及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閩、魯、陜各省 奉系 張作霖 日本 占據東北三省 滇系 唐繼堯 英美 云南及部分貴州、四川地區 晉系 閻錫山 日本 主要占據山西 桂系 陸廷榮 英美 兩廣地區 直系軍閥 奉系軍閥 皖系軍閥 【探究思考】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軍閥割據統治時期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軍閥混戰割據、政治分崩離析 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段祺瑞 1865-1936 1864-1928 黎元洪 (1)“府院之爭”: 概況: 背景: 矛盾焦點: 表現: 段祺瑞出任掌握實權的國務總理,重新召開國會。 是否參加一戰 黎元洪(總統府)段祺瑞(國務院)斗爭。 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復辟消息傳出后,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段祺瑞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組成討逆軍,防守的“辮軍”一觸即潰,張勛在德國人保護下逃入荷蘭使館,復辟僅僅上演了12天。 (2)張勛復辟: 張勛 溥儀 1917年6月,張勛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領5000“辮子兵”,借“調停”為名于6月14日進北京。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擁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復辟。 張勛以調節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解散國會,擁護溥儀復辟帝制。 概況: 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顧吾國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 ——孫中山 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 (3)革命派的反抗: ——護法運動 ①原因: ②表現: ③結果: 段祺瑞公然破壞《臨時約法》,拒絕恢復國會。 1917年8月,南下議員組成非常會議,決定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護法運動開始。 西南軍閥排擠孫中山,1918年孫中山辭去大元帥之職,護法運動失敗。 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1918年,北洋政府首次在北京紫禁城舉行盛大閱兵式。 目的: 概況: 方式: 影響: (4)參加一戰 法國海軍還專門聲明:外籍勞工,他們只要華工。…存放在威海檔案館里的一份英國陸軍1918年的報告顯示:“中國勞工是所有外國勞工中最優秀的…” ——張瑋《歷史的溫度》 爭取國際地位,抵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 1917年8月14日,中國宣戰,加入協約國方面 ①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 ②中國勞工的巨大付出,為協約國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以工代戰(派遣勞工前往歐洲前線) 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材料一 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戰前(1914年8月)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額為117 434 500 元。所涉及的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這兩個關系民眾衣食的行業發展得最快。 ——《第一回中國年鑒》 Q1:分析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 Q2:指出發展最快的兩大產業。 Q3:民族工業發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從1912-1916年間,北京政府所頒發的有關發展實業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等達96項之多。……有關工商業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公司條例》《公司注冊規則》《商人通例》《商業注冊規則》《商會法》《商標法》……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社會之變遷》 政府政策支持 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Q3:民族工業發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時間 國別 減少比例 1915年與1914年相比 歐洲列強 約1/5 1918年與一戰前相比 英國 1/2 1918年與一戰前相比 法國 1/3 1918年與一戰前相比 德國 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四 歐洲列強對華商品輸出表 材料三: 反帝愛國斗爭 列強放松侵略 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張謇 大生紗廠 福新面粉廠 榮宗敬 榮德生 實業救國 Q4:影響: ①無產階級壯大并登上歷史舞臺,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共成立奠定基礎。 ②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 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1)原因: (2)表現: (3)結果: 共和政體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的努力 ①歷法:改用陽歷; ②社會風俗:頒布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 ③禮儀: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 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文明開化的新習俗、新風尚。 “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 ——1912年3月《時報》 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五四新文化運動怎么會發生?它是由人們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痛苦反思而來。前面說過,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活動,沒有很長時間的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就很快把重點轉到發動武裝起義上來。這是它的優點,但也帶來弱點:缺少一場有足夠力度的思想文化運動作為先導。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初期新文化運動是對辛亥革命在這方面的補課。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 Q1: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會發生? ——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的補課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標志: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青年》) 雜志名稱《青年雜志》 后改名《新青年》 1、雜志以“青年”為題,封面也以法文書寫“青年”二字,說明該雜志的辦刊宗旨是什么? 2、第一期為何以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為封面? 喚醒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人,解放青年人的思想。 法文“青年”二字,底下坐著一排青年人 卡內基身上的品格:艱苦奮斗,奉獻社會。培養中國青年人積極進取、艱苦奮斗、為國奉獻的精神。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開始標志,主要陣地,代表人物。 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陣地:北京大學 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 內容: “德先生”和“賽先生” 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 ——陳獨秀《吾人之最后覺悟》 Q2:民主是什么? 民主制度+民主意識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科學者何?吾人對于事物之概念,綜合客觀之現象,訴之主觀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謂也……舉凡一事一興,一物一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以定其得失從違。其效將人間之思想行為,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而無知妄作之風息焉。 ——陳獨秀《敬告青年》 Q3:科學是什么? 科學知識+理性精神 內容: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理性精神: 獨立的懷疑和批判精神 民主意識和理性精神結合 ⑴對于習俗相傳下來的制度風俗,要問:“這種制度現在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⑵對于古代遺傳下來的圣賢教訓,要問:“這句話在今天還是不錯的嗎?” ⑶對社會上糊涂公認的行為與信仰,卻要問:“大家公認的,就不會錯了嗎?人家這樣做,我也該這樣做嗎?難道沒有別樣做法比這個更好、更有理、更有益的嗎?” ——胡適《新思潮的意義》 現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 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胡適《介紹我自己的思想》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內容: “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牽涉到文學上? 這因為文學是傳導思想的工具。——蔡元培《中國新文學大系》總序 舊文學是舊思想文化的載體; 新文學是傳播民主與科學的工具。 Q4:為什么提倡文學革命? Q5:什么是新文學? 【歷史趣聞】 胡適授課時,北大的學生抵觸白話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適出題目:前幾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打來電報,邀我去做行政院秘書,我不愿從政,決定不去,請替我用最少的字復電拒絕。 結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個字“才學疏淺,恐難勝任,恕不從命。” 胡適只用了5個字“干不了,謝謝。”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Q6:新文化運動產生了什么影響? 新文化運動時期,各種主義都被看做是救國良藥,蜂擁般地被輸入中國……先驗主義、經驗主義、實驗主義、尼采主義、國家主義、無政府主義、民主主義、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尤其是各種社會主義,一律受歡迎。 ——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 ①思想解放: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Q6:新文化運動產生了什么影響? 胡適說:這一年(一九一九)之中,至少出現了四百種白話報……時勢所趨,就是政客軍人辦的報也不能不尋幾個學生來包辦一個白話文附張了。 ——張家康《 <新青年>從創刊到終刊》 ②文化革新:報刊面貌一新 ?五四時期的報刊 ③民眾覺醒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贊頌十月革命。1919年9月、11月,他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表明,李大釗成為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李大釗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思考“主張全盤西化”的原因和新文化運動的結果。 新文化運動遭受誤解阻力而中斷,未能實現普遍民智的啟蒙 “改新的主張十分,社會惰性當初只能承認三分,最后自然的結果是五分。”——陳獨秀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胡適當年提倡“文學革命”,好比開窗,反對聲浪是很高的;但錢玄同冒出來主張廢掉漢字,好比拆掉屋頂,胡適的“文學革命”就少了阻力,白話文隨后也漸漸流行了起來。” ——魯迅 胡適后來自述其之所以“主張全盤西化”,是因為“文化自有一種‘惰性’。全盤西化的結果自然會有一種折衷的傾向。”——羅志田《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習題精練 1.(2024·柳州)舊桂系軍閥岑春煊是清末有名大吏,岑任兩廣總督期間推行“富國強兵”之策,大興“辦學育才”“選將練兵”。辛亥革命后,曾參與討袁護國、護法。岑春煊的這些行為( ) A.埋下辛亥革命失敗的隱患 B.是一種政治投機的行為 C.一定程度上利于社會轉型 D.說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習題精練 [解析] 材料指出岑春煊在晚清和民國初期兩個階段的舉措,晚清時期推行的“富國強兵”之策,大興“辦學育才”“選將練兵”有利于教育和軍事的近代化,而在辛亥革命后參與的護國、護法等則有利于政治民主化,故而有利于社會轉型,C項正確;材料反映岑春煊有利于民國政治的民主化,而不是埋下辛亥革命失敗的隱患,排除A項;材料反映岑春煊兩個階段都有利于近代中國的社會進步,而不是政治投機行為,排除B項;民主共和觀念是在辛亥革命時期逐步傳播的,而材料也提到岑春煊任清末的兩廣總督,與D項的時間不符合,排除。 習題精練 2.(2024·開平)1915年,全國教育聯合會決定各學校每年以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毋忘國恥”的標語在全國各處都可以看到。如圖為1915年馬星馳發表的漫畫,畫面中“困獸猶斗”四個字從左到右,通過改筆形式以空白部分凸顯“豈怕戰乎”四個字。作者特意在下方標注讀法:“困獸猶斗,況今日之中國豈怕戰乎”。這體現出( ) A.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B.中國反日浪潮涌動 C.民國政治轉型艱難 D.國人堅決參加一戰 B 習題精練 [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日本借口對德宣戰,侵入中國山東半島,并提出“二十一條”(1915年)。面對日本咄咄逼人之勢,中國民間反日浪潮涌動,甚至不惜與日本一戰,該材料和漫畫正是這一現象的表現,B項正確;材料體現了中國反日浪潮涌動,A項在材料中并未反映,排除;材料體現了中國反日浪潮涌動,“政治轉型”材料并未體現,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中國反日浪潮涌動,而D項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 習題精練 3.(2023·河池)1921—1922年,北洋政府以與各國一律平等作為參與華盛頓會議的先決條件,并提出了撤銷有害中國主權行動、修改限制中國自由行動之現存條約等要求,對此華盛頓會議原則上予以接受。這表明當時北洋政府( ) A.尋求提高國際地位 B.擺脫英美外交控制 C.重塑遠東政治格局 D.廢除列強在華特權 A 習題精練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下降,于是北洋政府利用一戰戰勝國的身份,積極尋求提高國際地位的機會,在參與華盛頓會議之前,提出了材料中的要求,A項正確;以當時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實力,暫時還不能實現B、C、D選項中的要求,排除三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