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中國古代史: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距今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1840年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國近代史: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程1840年--1949年0102中國現代史:中華民族的自立富強與偉大復興1949--至今03中國古代史分期先秦時期(距今約170萬年前--BC221年):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時期秦漢時期(BC221年--220年):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時期隋唐時期(581年--907年):封建社會高度繁榮時期宋元時期(960年--1368年):封建經濟和民族交融進一步發展時期明清時期(1368年--1840年):封建社會的盛世與危機并存時期時空坐標約170萬年約1萬年約5000年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早中期 新石器時代晚期 木石為主,少量青銅時代元謀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龍山文化 紅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時代: 炎黃部落 堯舜時期 夏 商 西周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早期國家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中華文明的起源 ——石器時代 中華文明的產生 ——萬邦時代 中華文明的發展——青銅時代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第 1 課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大一統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1.通過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認識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之間的關系;2.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及其他文獻記載,了解早期國家的特征。課標要求識記國家產生的原因、標志,理解從禪讓制到世襲制的變化及變化實質。24識記商朝的政治制度、手工業發展和文化進步的表現。33識記原始社會的階段劃分,不同時期古人類代表及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掌握原始社會三個階段;能區分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的特點;31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重點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國家的特征難點私有制,階級與國家產生的關系識記并理解西周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含義、作用,識記商周時期的土地制度。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因石器制作技術的不同被區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距今約300萬年—1萬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新石器時代:從距今約1萬年前開始,以打磨結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目錄1.舊石器時代(170萬年前—1萬年前)(1)含義:(2)遺存代表:(3)生活特征:元謀人牙齒化石北京人頭蓋骨火燒過的樸樹籽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山頂洞人,距今約18000年漁獵采集、群居生活、學會用火元謀人生活場景復原圖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思考:分析中國早期人類分布的基本特點?我國早期人類分布具有:分布廣泛,多元起源;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黃河和長江。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目錄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2.新石器時代(1萬年前—BC2070年)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河姆渡碳化稻米使用陶器、原始農業、飼養家畜、生活逐漸穩定(1)含義:(2)生活特征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磨制石器骨耜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時間 距今約1萬年前含 義 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打磨結合方法制作石器生 活 原始人群從事漁獵和采集,過著群居生活。元謀人、北京人已經學會用火 大量使用陶器,開始從事原始農業,飼養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漸穩定。遺址分布 有代表性的有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和距今約70萬—20萬年的北京人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分布特點 分布廣泛,并逐漸朝著多元一體、中原核心的方向發展。比較“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3.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1萬年前——距今5000年前)文化遺址距今時間主要分布區域基本特征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約7000——5000年前黃河中游彩繪陶器,粟約7000——5000年前約7000——5000年前黃河下游長江下游種植水稻,養蠶繅絲約5000年約5000年約5000年黃河中下游北方遼河上游長江下游黑陶,蛋殼陶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目錄知識拓展:中華文明起源的特征 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 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觀察兩幅圖片,中國古人類分布在地域上有什么特點?從舊石器到新石器,分布上有什么變化?舊: 分布廣,主要集中在江河流域新:分布廣,朝著多元一體、中原核心的方向發展多元:多個文化起源地,各具特色一體: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源遠流長比較項 母系氏族社會 父系氏族社會相同點 不同點①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②生產力發展的產物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產生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財產公有,共同勞動,共享成果出現私有制,階級分化明顯,部落中出現“權貴階層”婚姻關系是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婚姻關系相對穩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婦女在采集和家務勞動中舉足輕重,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隨農業和畜牧業發展,男子在社會中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親緣關系以母系計,女性受人尊敬家族長和氏族首領都是男性,親緣關系以父系計算注意: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4.原始人類的社會階段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陶寺(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大墓與小墓對比圖生產力的發展剩余產品出現私有財產出現出現貧富分化隨葬品 墳墓 占全部墳墓比例31-40件 1座 0.3%21-30件 3座 0.8%11-20件 47座 12.8%1-10件 270座 73.8%0件 45座 12.3%新石器時代晚期齊家文化366座墓地隨葬品統計遺址中的墓葬隨葬品懸殊階級分化國家產生私有制、階級與國家之間的關系5、早期國家雛形的產生陜西臨潼姜寨聚落遺址修復圖(新石器早中期仰韶文化)5、早期國家雛形的產生以家族血緣為紐帶聚居;母系氏族公社;尚未產生貧富分化;共同勞動,成果共享。良渚古城復原圖(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內城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外城約630萬平方米。古城和水利系統總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良渚遺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沒有隨葬品,大型墓葬則往往隨葬數百件玉器和陶器。墓葬差別較大,貧富分化;私有制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具備國家的初始形態。私有制、階級與國家之間的關系①三皇:時代較早,神話色彩濃厚。②五帝:事跡較為具體。統一戰爭(阪泉之戰、涿鹿之戰),形成了華夏族(漢族)多元一體的特點與風格,黃帝和炎帝(炎黃部落聯盟)被后世尊為華夏始祖;堯、舜實行“禪讓制”二、從部落到國家(一)部落時代:1.“三皇五帝”: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僅是原始社會中后期出現的早期部落聯盟首領,后人追尊為“皇”或“帝”。燧人氏(鉆木取火);伏羲氏(發明網、陷阱、原始的烹調、八卦);神農氏(炎帝:為我國農業始祖和醫藥始祖)1.建立:2.權力繼承:3.國家管理:最高統治者:夏王,實行王位世襲制中央機構:設有主管行政、司法和宗教的機構與職官地方機構:直接統治夏部族,間接統治其他部族夏禹大同之世 → 小康之世天下為公 → 天下為家禪讓制 → 世襲制選賢與能 →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啟繼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二、從部落到國家(二)夏朝 (約前2070-前1600)夏朝疆域圖撲朔迷離的夏文化之繼承疑案益讓帝禹之子啟。——《史記·夏本紀》禹授益而以啟人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友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也,其實令啟自取之。——《戰國策 燕策》益干啟位,啟殺之。——《竹書紀年》關于啟的繼位,為什么會出現上述不同的說法?客觀條件限制:記載內容無可靠的史料佐證;主觀條件限制:史書記載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因人物立場、能力水平而產生不同。政權的更替和社會形態的演進并非一帆風順。1.商朝的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領湯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朝前期的都城多次遷移,后來定于殷,所以也稱殷朝。2.遷都:河南安陽殷墟(甲骨文、青銅器)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3.文化遺存:三、商和西周(一)商朝的統治4.地方制度:內外服制◎商族勢力范圍示意圖“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左傳》“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禮記·表記》商朝的統治具有什么特點?三、商和西周(一)商朝四方(四土)“外服”大邑商“內服”“內服”是由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外服”則是商王間接控制的方國和部族。商代的國家形式是“方國聯盟”,各方國是原本存在的部落組織,處于獨立或半獨立的狀態。神權色彩濃厚;神權與王權結合;核心突破:商朝制度為什么說商代以后的歷史是“信史”?甲骨文的出土及1928年殷墟的發掘為商朝的存在提供了確切的證明。甲骨文里出現的王的名字按序排列,與《史記 殷本紀》上敘述的幾乎一模一樣。西周早期青銅器利簋利簋(gui)銘文及注解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人……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書 牧誓》★出土文物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二重證據法1.建立2.地位3.制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鎬(今陜西西安西)我國奴隸制社會由繁榮轉向衰落經濟:井田制政治:分封制宗法制4.衰落5.滅亡標志: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原因:周厲王貪財好利,為政暴虐結果:周厲王出逃,諸侯共伯和(被推舉攝政,史稱共和行政。西周從此走向衰落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知識鏈接:東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遷都洛邑(河南洛陽),東周從此開始。三、商和西周( 二)西周目的:“ 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對象: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貴族封國:晉、衛、宋、魯、齊、燕等特點:統治集團內部進行層層分封,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作用: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使周的統治延續了數百年。《三字經》:“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王侯卿士平民工商(1)西周分封制三、商和西周天子適于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孟子·告子》分封制下的西周社會結構示意圖天子諸侯卿大夫庶人奴隸士天下共主縱向:分封制明確周王權力與諸侯義務,形成嚴格的等級序列,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橫向:分封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分配國家政治權力,加強了諸侯國之間的橫向聯系含義:目的:特點:以血緣親疏和嫡庶來確定繼承關系和名分的制度。①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②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土地、財產上的矛盾。①嫡長子繼承制(核心);②嚴格的大宗與小宗體系,小宗必須服從大宗,二者具有相對性;③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家國同構)歸納總結:(1)一個核心:嫡長子繼承制。(2)兩個原則:“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3)三個宗法形式:家譜,宗祠,族規。(4)四個重要觀念:“親親尊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男尊女卑” “裙帶風氣、蔭庇心態”等。(2)宗法制:家國同構:指家庭、家族、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親——宗法關系來統領,存在嚴格的父系家長制。家族是家庭的擴大,國家是家族的擴大和延伸。在家國同構的格局下,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內,父親地位至尊,權力至大,在國內,君王地位至尊,權力至大。(忠臣孝子、亂臣賊子、孤臣孽子)庶小宗大宗嫡長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嫡長子(嫡長孫……)嫡長子(嫡長孫…… )嫡長子……嫡長子(嫡長孫…… )諸侯大宗與小宗的關系:不僅是家族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對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屬,要對大宗絕對服從;同時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緣關系。(2)宗法制:周公制禮作樂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八佾舞六佾舞四佾舞二佾舞禮樂相輔相成禮:泛指宗法等級制度的各種典章、規則、禮節、儀式;樂:指音樂、舞蹈、歌詠等。(3)禮樂制:“九鼎”作為一種禮器,在西周時期是王位和權力的象征。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禮記》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禮記》禮:秩序樂:和諧禮樂制維護工具維護工具政治上的表現(表)血緣紐帶(基礎;里)分封制宗法制權力繼承權力分配權力認同宗法制是分封制基礎和實施法則;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體現,解決了大宗與小宗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互為表里,相互依存;禮樂制是維護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宗法制、分封制與禮樂制的關系?含義所有制經營方式特點發展歷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千耦其耘”“十千維耦”——《詩經》“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田百畝,同養公田。”——《孟子》拓展——經濟制度:井田制土地規整,溝洫灌溉,疆界分明,形似“井”字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土地名義上國家公有,實際上國王所有,不能隨意買賣。耕種私田,同養公田①土地不得轉讓買賣;②土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③領主強迫庶民耕種,并交納貢賦;商朝興起,西周盛行,春秋瓦解,戰國廢除歸納總結:中國早期國家的特征政治:1、王權與神權相結合,帶有濃厚的神權色彩。2、血緣紐帶與政治關系相結合,形成家國同構的政治局面。3、最高統治者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經濟:1、青銅鑄造;2、土地國有(井田制),集體勞作;思想:1、呈現較濃厚的鬼神迷信色彩;西周時期已經產生了早期“民本”思想;2、開始形成統一的心理文化認同(華夏文化,炎黃子孫)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元謀人北京人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距今約5000年前早期國家夏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商內外服制甲骨文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奴隸制社會青銅器聚族而居本課小結1.(2024·全國高考新課標卷·24)考古學者在某史前遺址發掘出 1300 余座墓葬,中、小三類墓葬分別占總數的不到 1%、近 10%和 90%。其中大型墓葬規模大、隨葬品豐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禮器等。據此可以推斷,該遺址處于A. 舊石器時代早期B.舊石器時代晚期C.新石器時代早期D.新石器時代晚期【答案】D【解析】據材料可知并結合所學可知,墓葬中隨葬品的多反映出貧窗差別開始出現,階級已經萌芽,社會中正孕育著文明因素,結合所學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發展到更高的層次,青鋼鑄造已經發明,城市出現,墓葬中隨葬品的種類和數量相差懸殊,反映了階級的出現,表明在此階段已經出現了文明的曙光,社會歷史已接近文明時代的門檻,故選D項:舊石器時代早期尚未出現陶器,與出土文物不符,排除A項:舊石器時代晚期雖然接近新右器時代,但同樣沒有陶器的證據,排除B項:新石器時代早期,考古學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為主,磨制很少,陶器制作粗,居民生活以漁獵采集為主,農業和家畜飼養業處于初期階段,且早期,社會復雜化程度相對較低,發現的大型聚落及墓葬較少,排除C項。2.(2024·海南高考·1)西藏地區考古資料顯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卡若遺址出現了菜的栽培和豬的飼養;在昌果溝遺址發現了距今 3370年前后的炭化菜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遺址發現了 2-4 世紀的茶葉、絲綢以及青銅與鐵等金屬制品遺存。這有力佐證了西藏地區( )A.生態環境受到新物種引進的嚴重彩響B.與其他地區存在持續的物質文化交流C.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D.青銅鑄造是手工業生產中的主要部門【答案】B【解析】由“乘的栽培和豬的飼養”“茶葉、絲綢以及育銅與鐵等金屬制品遺存”可知,這些都是在西藏地區考古資料中出現的,而這些多數是黃河流域或長江流域的中下游的產物,而且出現于西藏地區不同的發展時段,這說明西藏地區與其他地區存在持續的物質文化交流,故選B項:題干提到了新物種被西藏地區引進,但并未提到這些新物種對西藏生態環境的影響,所以A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題千所述考古資科是新石器時代及其之后的時間段內的,而不是舊石器時代的,所以C項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題千中提到了青鋼制品,但并不能據此得出西地區能夠鑄造育鋼,而且也并未提到其他的手工業部門,不能據此得出青鋼鑄造是手工業生產中的主要部門的結論,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