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速度核心素養1.學生從測量簡單的速度的過程中,知道其他很多速度都是這樣測量出來的,由此增加學生對速度大小及測量方法的感性認識。找出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和測量速度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實驗和發散性思維的能力。教學設想初二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要求比較高的計算公式和單位換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由于有初一甚至小學數學中行程問題的基礎做鋪墊,學生對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將兩種不同的比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時間)以一個合適的方法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確實從方法上去理解這兩種比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導技巧上有所突破。在學生活動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增加實驗的可視程度,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能夠較方便地測出速度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在做“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的實驗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自主設計表格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實驗中的缺點并迅速想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的能力。本節課對公式、復合單位、單位換算以及規范計算的格式也作出了嚴格的要求,對于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生活 物理 社會”中也給出了極好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案例,加深學生對速度的理解。特別關注“活動5.2 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的教學,在要求學生提出比較從同一高度釋放的紙錐運動快慢的方案時,可充分利用他們的生活經驗。例如,在觀看游泳比賽時,觀眾和裁判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較運動員的快慢。前者用的方法是看誰游在前面,即在相同的時間內,誰通過的路程長,誰就運動得快;后者用的方法是看誰先到達終點,即通過相同的路程,誰用時短,誰就運動得快。通過“活動5.3”應使學生體會到物體運動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的有關。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方法的學習,學生第一次用物理方法來學習控制變量法,并由此進一步在兩者之間進行選擇,并引導學生自己談談理由,以此培養學生一種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后續學習密度、壓強、功率、電功率等概念的學習做準備。教學目標物理觀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義和單位。科學思維學會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科學探究了解測量速度的基本方法。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養成探究問題的良好的習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速度的定義,單位時間和速度的理解,常見兩種速度單位的換算;培養學生完成物理計算題的解題習慣。難點1.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及不同方法的靈活運用。2.如何引導學生比較準確地進行速度的測量。教學突破通過兩個活動展開課堂教學,從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上引入速度的概念及相關知識。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展臺、自制PPT課件。2.視頻:《動物世界》中獵豹追捕小動物,蝸牛爬行。3.大小紙錐各一個、長軟尺一根秒表一塊、汽車速度計的模型、氣球等;收集一些物體的運動速度數據。學生準備1.大小紙錐各一個、米尺一把、秒表(或手表)一塊。2.課前預習: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哪些方法 什么是速度 它的計算公式、國際單位分別是什么 如何測出紙片下落的速度 教學過程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引入課題播放一段《動物世界》中獵豹追捕小動物的視頻,再放一段蝸牛爬行的視頻,讓學生比較兩動物的運動快慢。提出問題:觀察并比較哪種動物運動得快。引入課題:“速度”。點評:通過獵豹追小動物引入本節課,把學生引入探究情境中,激發其探究動機和求知熱情。二、活動5.2 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演示:兩個大小不同的紙錐從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猜一猜:哪個紙錐下落得較快 你是怎樣比較出來的 回答:通過比較誰能以更短的時間完成相同的路程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繼續演示:兩個大小不同的紙錐從不同高度由靜止釋放,(同時落地)學提問:你怎樣比較兩個紙錐的速度 回答:通過比較誰能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更長的路程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繼續演示并提問:兩個大小不同的紙錐從不同高度由靜止釋放(不同時落地)。這時候你又怎樣比較紙錐運動的快慢呢?學生會想到:分別記下它們下落的時間和高度,用高度除以時間就可以比較它們的快慢。憑感覺是不準確的,是不科學的,還要引導學生由數學上的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得出比較錐運動快慢可以用 和 的方法。過渡:這和我們在體育比賽中比較運動員運動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樣的呢 比如百米賽跑,記下運動員跑完一百米所用的時間,就可以知道誰跑得快,誰跑得慢。那么在體育比賽中觀眾和裁判所用的比較快慢的方法相同嗎 如果回答相同,則提問:觀眾也記時間嗎 如果回答不同,則提問: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觀眾看誰跑在最前面,裁判看誰用的時間最短。講述:有誰能用簡短的語言歸納一下這兩種方法呢 回答:我們將這個過程用物理語言敘述出來就是,觀眾的方法是誰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長,誰運動得就快;裁判的方法是誰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時間短,誰運動得就快。歸納與小結:比較物體運動的方法有兩種,如運動的時間相同,則比較路程,誰運動的路程長,誰運動得就快,寫成表達式是;如運動的路程相同,則比較時間,誰花費的時間短,誰運動得就快,寫成表達式是。點評:通過教師引導,鼓勵學生相互討論,提出不同的見解,學會用不同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學生可能會認為以上內容比較簡單,教師應適時強調,要將這種思想轉化為方法,運用到實際中,需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歸納比較和分析問題能力。三、速度過渡提問:用和 的方法是怎樣反映物體運動的快慢的 哪種比較方便 引導學生認識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但用比較方便,從而引出速度的定義、單位和計算公式等.點評: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舍劣擇優能力.講述: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我們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提出有關單位時間的問題;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的單位時間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時、一分鐘、一秒等,但是在物理學中,單位時間只有一個國際單位,那就是秒,符號為s(second)。點評:學生對單位時間的認識可能有局限,會出現與物理上所要求的單位時間不一致的說法。鞏固性提問:有了速度這個物理量,我們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回答:相同路程比時間或相同時間比路程。設問;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還是小呢 這里我們引入速度的計算公式。同學們應該在數學課上早就學過這個公式,就是v=提問:由公式我們可以知道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可知它的單位也是由路程和時間決定的,可見速度的單位有哪些 回答:國際單位:米/秒,讀作“米每秒”,符號為“m/s”。常用單位:千米/時(km/h),厘米/秒(cm/s)……其中,1 m/s和1 km/h哪個大呢 請寫出比較過程。學生進行換算:l km/或1 m/3.6 km/h.點評:讓學生了解速度的單位是復合單位,在心目中對速度單位有所認識,并且認識到比較速度的大小要統一單位。總結:對于兩個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的運動物體的速度大小比較,可用速度的公式進行計算,直接用速度的數值進行比較,這樣可以更方便地進行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學生舉例、教師補充: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速度數值。點評:將運動快慢的比較方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速度數值,加深對速度數值的理解,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四、活動5.3 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過渡:學以致用,如何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 你的依據是什么 應測量哪些物理量 選用哪些器材 器材:卷尺(米尺)、手表(秒表)方法:量出某一高度到地面的距離,測出從某一高度紙錐落到地面的時間,計算出速度。提醒;測量過程如何減小誤差 師生討論后歸納,方法有(1)多次測量取平均值。(2)想辦法降低紙錐下落的速度,這樣便于測時間。(3)可以增加紙錐下落的高度。(4)可以換用氣球,也許氣球下落的速度要慢些(讓學生實操并測量)。設計實驗步驟以及實驗數據處理表格(見下表)。實驗次數 高度/m 時間/s 速度/m/s123實驗次數 1 2 3高度/m時間/s速度/(m/s)交流與評價:你還能如任何改進這個實驗使測量結果更加精確 學生思考后回答。點評:通過“活動5.3”進一步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測物體的速度,應提倡多種方法,鼓勵求異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和交流能力,以及與實際生活聯系的能力。從中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通過測量時間和路程進一步培養設計表格的能力,啟發學生思考減小誤差的方法。五、速度的簡單計算幻燈片展示教材例題,指導學生解答,并規范解題要求。小結提問:物理計算題與數學應用題相比,應注重哪些方面 學生自由發言。點評: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規范其答題方式。在學生回答如何設計表格的基礎上,總結常見的幾種表格形式.閱讀“生活 物理 社會”。講述:速度在體育運動中是重要的,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成績,教材第133頁列舉了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競速項目中取得好成績。點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奧運健兒的拼搏精神,并將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將競爭意識貫穿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中。六、交流與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重要知識 學生:我今天學習了……七、作業布置復習本節課學習知識,并完成教材第134頁“實踐與練習”第1、2題,第3題課后選做。板書設計第2節 速度1.物體的運動有快慢。2.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1)相同的時間,比路程,誰通過的路程長,誰就運動得快。(2)相同的路程,比時間,誰通過的時間短,誰就運動得快。3.速度的定義。(1)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2)單位:國際單位 米/秒(m/s)常用單位 千米/時(km/h) 厘米/秒(cm/s)(3)計算公式:v=4.規范的計算題格式;已知:s=180 km;v=100 km/h。求t。解:由v=得答:汽車需要1.8 h可到達上海。教學探討與反思本節課應注重的方法有:一、引導學生用控制變量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a)時間相同比路程;(b)路程相同比時間,認識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升學生對生活經驗的認識。二、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即用路程和時間比值來描述運動的快慢。像這類描述物體特征的物理量還有壓強、功率等,在以后學習這些物理量時進行類比教學能有效地克服學生對此類概念的模糊認識,幫助正確理解新概念,另外,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對用物理公式測量、計算速度提出了要求,以此說明數學與實驗是研究物理現象的重要工具。- 1 -- 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