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 年下期學情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C A D B C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A D C A A 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4 小題,共 52 分)17.(14分)(1) 人工馴化動物和栽培植物;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4分)(2)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2分)(3) 賦役負擔沉重;休養生息政策。(4分)(4)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統治階級要注意調整統治政策,實行“仁政”;推行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重視水利興建等。(答出任意兩點得 4分)18.(12分)(1)商湯(1分);商朝:方國松散聯盟(1分);西周:通過分封制和宗法禮制形成眾星拱月的政治格局(1分)。(2)表現:國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過渡,復合制國家開始向單一制國家轉變(2分)。說明:商鞅變法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2分)(3)秦朝開創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官僚制度三位一體的封建國家政治體制,兩漢進一步完善。(3分)(4)確立并完善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古代中國遼闊版圖的基本輪廓;形成了以“漢”命名的民族共同體;是中國古代第一次封建大一統時期。 (2分)19.(12分)(1)貢獻: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搜集、整理、刪定或改編了《詩》《書》等作為教材。(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 2 分)作用: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戰國社會的變革奠定了人才基礎。(一點 1 分,共 2 分)(2)不同: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或推行道德教化);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一點 1 分,共 2 分)(3)人物:荀子、老子、墨子、莊子等等。(任意寫出兩個即可得 2分)局面:百家爭鳴。(1 分)2024年下期學情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 1 頁 共 2 頁{#{QQABSYKEgggoQBIAAAhCEQGiCgOQkhEACQgOAAAAIAABiBFABAA=}#}(4)影響:促進了教育的發展;為統治者治理國家提供了思想基礎;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 2 分)主題: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1 分,符合題意,具有概括性即可)20.(14分)漢武帝小傳(標題)漢武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2分)。鞏固大一統王朝采取了如下措施:政治上,頒布“推恩令”,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2分);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2分)﹔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其他正確也可),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2分);軍事上,北擊匈奴,匈奴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2分)。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2分)。令人感悟到,杰出人物推動歷史的發展(2分2024年下期學情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 2 頁 共 2 頁{#{QQABSYKEgggoQBIAAAhCEQGiCgOQkhEACQgOAAAAIAABiBFABAA=}#}2024年下期學情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卷)溫馨提示:1.本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卡(道德與法治、歷史合卷)兩部分,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2.考生作答時,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須按答題卡中注意事項的要求答題,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發現早期人類化石和遺物最多的國家。某學習小組準備暑假實地參觀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遺址,他們應該去A.陜西藍田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謀D.浙江河姆渡2.某校舉辦“百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圖片展。下圖為“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文物介紹。據此推測【名稱】河姆渡文化豬紋陶體【簡介】器表兩面各刻豬紋圖像,形象介于野豬和家豬之間。器內壁較粗糙。①該文物出土于黃河中游地區②河姆渡居民己開始了家畜飼養③該文物是新石器時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己經能夠燒制陶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傳說中能引起旱災的鬼怪),止,遂殺蚩尤?!鄙鲜霾牧?br/>A,沒有任何歷史研究的價值B.記述涿鹿之戰的真實歷史C.是否與歷史吻合尚待考證D.說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4.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中寫到“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從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具有的最主要特點是A.多元一體B.繼承發展C.分散雜居D.來源單一2024年下期學情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卷)第1頁(共6頁)5.文字對歷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1921年,胡適提出:“東周以前的歷史,是沒有一字可以信的?!蓖品m這一觀點最有力的證據是A.半坡村遺址出土的彩陶B.良渚遺址出土精美玉器C.河南二里頭遺址的發掘D.殷墟遺址發現甲骨文字6.周武王滅商后分封諸侯,主要分封遠古帝王的后裔和滅商的有功之臣,未強調分封宗親:到其子周成王時期,分封對象則以宗室和姻親為主。這一變化旨在A.建立血緣關B.強化控制地方C.確立等級秩序D.防止政治腐敗7.西周時期青銅器工藝高超,以禮器鼎、簋為主,周王朝對禮器的使用規格還制定了嚴格的制度:“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這主要說明西周A,青銅器制作流程復雜B.社會腐敗現象很嚴重C.社會等級的界限森嚴D.流行以禮器彰顯財富8.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保證了大約300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這有利于A.齊桓公成為霸主B.商鞅推行新法C.成就統一大業D.夏朝鞏固統治9.學習“百家爭鳴”知識后,同學們在討論本班任課教師的管理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語文趙老師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頗有儒家真諦②數學錢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知己知彼,頗有兵家風范③物理孫老師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典型墨家風格④英語李老師嚴格執行班規,照章辦事,深受法家影響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10.有學者認為,“大同”不但發揮了早期儒家思想,而且在不少地方繼承了墨家思想,例如“選賢與能”就和墨家的“尚賢”原則相似:有些地方也受了老子思想的影響,如“大道之行”,“大道”就是道家的術語。由此可知A.儒家善于兼容并包B,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思想C.諸子百家觀點趨同D.儒家思想遏制了思想學術的發展2024年下期學情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答案.pdf 定 七年級歷史.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