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學期期中考試初一歷史試題答案1-5 ABDAB 6-10 BBCAA 11-15 DBDCC 16-20 ACADC 21-26 BCDACB27.(1)①北京人或山項洞人②千欄式③夏(3分)(2)共同原因:未代君主殘暴昏庸。(1分)啟示:暴政可以導致亡國: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實行仁政,才會使國家長治久安;要重用人才等。(答出任意一點給1分,言之有理即可)(3)分封制(1分)作用: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確立了西周時期嚴格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由于諸侯國擁有較大權力,威脅天子權威,為后來割據混戰,埋下隱患(任意兩點即可,每點1分,共2分)(4)探訪古跡獲得信息(1分)28.(1)符號:DE(2分)(2)變化: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1分)影響: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或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寫出任意一點給1分)(3)積極影響:加快了統一的步伐,促進了民族交融。消極影響: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寫出任意兩點給2分)(4)局面:“百家爭鳴”(1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寫出任意一人給1分)墨家代表人物:墨子。(5)目的:富國強兵。特點:效果最為顯著;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改革最為徹底。(任意一點1分)意義:商鞅變法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莫定了基礎。(任意一點1分)20242025學年第-學期期中考試初一歷史一、選擇題(共26題,每小題1.5分,滿分共39分)1.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要培養的重要核心素養,請根據提示語“距今約]70萬年”、“門齒化石、”“粗糙的石器”、“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判斷描述的人類遺址是A.元謀人遺址B.藍田人遺址C.北京人遺址D.山頂洞人遺址2.“考古發現包括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4米?;覡a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據此可知,北京人①會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會人工取火④己經學會原始狩獵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④留3.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下圖為考古工作者在山頂洞人遺址出土的化石。它們體現了山頂洞人A.懂得人工取火B.會狩獵和浦魚C、過著群居生活D、掌握鉆孔技術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過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以種植業為主的原始農業的出現B.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5.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陜西西安發現了一處我國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考古學者復原了聚落房屋,如圖。其居民是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大汶口人6.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長1900米,寬1700米,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外城面積約630萬平方米。能夠修建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城市,說明當時良渚A.以原始農耕生活為主B.統治者組織調動能力強C.具有原始的宗教信仰D.社會階級分化相當明顯7陶寺都城遺址位于山西省襄汾縣,距今4300一4000年,被納入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該遺址己陸續發掘出城墻、宮殿區、大型宗教禮制建筑、王陵區、政府掌控的大型倉儲區等。該遺址的發掘可以用來研究A.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B.早期國家的產生C.長江流域的原始農業D.部落聯盟的興起8.2024年是中國甲辰龍年。遠古時期,中華大地上就普遍流行著對龍的崇拜。下列出士于不同地區史前時期文化遺址中的龍形器物,共同印證了離一彩繪龍紋陶獨(山西陶寺遇址)圖二玉豬龍(內家古紅山文化遇址)圖三玉龍(安徽凌家灘透址)A.中原地區較高的文明程度B.玉器制造業的水平高超C.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特點D.黃河流域孕育早期國家9.“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傳曾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迸c炎帝共同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黃帝B.唐堯C.虞舜D.夏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初一歷史答案.pdf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初一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