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A,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文明發展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強C.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點D.當時社會階級分化明顯6.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一、單項選擇題(共15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氣,藪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口口之野。”其中,“口口”1.下列地點中,既發現了直立人化石又發現了晚期智人化石的是(應為(A.云南元謀B.陜西藍田C.北京周口店D.浙江余姚A.阪泉B.涿鹿C.長吧D.鎬京2.參考如右圖:假如你在電影中看見一個中國原始人脖子上戴著這樣的石珠飾品,并且在7.“一位叫放齊的酋長推舉堯的兒子丹朱,堯馬上表示,丹朱‘顧兇’不可用:又一位叫用一根骨針縫衣服,可以推測他可能最早是(謹兜的舉薦共工堯與大家反復相商,又用各種辦法考察了舜的德行,才將舜立為堯的繼A,元謀人任人。”這反映出(B.“公天下”推行困難B.北京人A,禪讓制“選賢舉能”C.世襲制逐漸確立D.分封制開始流行C.山頂洞人D.現代人類8.“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新化合3.在黃河流域磁山遺址發掘的文化層(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間)中,發現了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材料表明華夏族(數以百計的窖穴,其中很多容穴底部有糧食堆積的痕跡,另外還有石鏟、石白、石杵和圓形A.通過不斷交融而形成B.構成中華民族的主體陶碗等。據此推測,這-·文化層(C.居住分散,交通發達D.有統一的文化和信仰①處于舊石器時代②處于新石器時代9.1986年,北京出土了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克盉,內部有銘文,其人意是:(周成王)③當時已經出現了原始農業④當時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命克(召公長子)做(燕,即今北京)的諸侯,管理當地部族。這件青銅器可以印證的制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是()4.下表是廣東、浙江兩地出士:的新石器時代文物相關圖片。據此推知,當時(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井田制10.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將一些人分封到地方,授子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以擴大統遺址玉鉞玉琮龍首玉環治范圍。下面是他分封的部分諸使國的示意圖,這說明西周分封的依據之一是封其弟召公爽于燕 石玻遺址A.年齡B.軍功封其弟康叔于衛封其弟周公C.血緣②長子伯禽于喜圖D.地域11.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級,遭到周王拒絕,熊通“乃良渚遺址自立為(楚)武王”:據《春秋》記載,從公元前722年一前479年,某諸侯國國君朝齊晉楚達33次,面朝周工儀3次。這些現象意味著(A.青銅治煉技術成熟B.南北經濟差異明顯A.諸侯爭霸造成社會混亂B,周天子影響力完全喪失C,農業生產工具先進D.兩地存在文化交流C.周分封制逐漸走向瓦解D.變法改草推動制度革新5.下表為我國不同地區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器物,這些器物均有“龍”的元素。這說明()12.下表為戰國時期一些諸侯國實行的變法。表中措施(諸侯國名稱部分措施魏國李悝變法“食有勞而祿有功”,根據功勞和能力逃官楚國吳起變法“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逐步廢除舊貴族世宮特權三星塔拉遺址陶寺遺址齊家文化遺址良渚遺址“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宗室貴族如果沒有軍功,彩繪龍紋陶盤(山西)凸堆龍紋紅罐(甘肅)龍首玉鐲(浙江)秦國商鞅變法紅山玉龍(內蒙古》不能享受公族特權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G頁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池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共15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5 C C C D C 6-----10 A A A C C 11-----15 C D A D A判斷改錯題(共4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1)【×】 將“《詩經》”改為“《黃帝內經》”(2)【√】(3)【×】將“甲骨文”改為“金文(4)【×】將“《論語》”改為“《詩經》”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7.(1)特點:種類豐富;制作工藝高超。(2分,任答1點)名稱:司母戊鼎。(2分)(2)思想主張:“有教無類”。(2分)意義:打破了教育在等級、地域和種族上的界限;促進了私學的興盛;推動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士人隊伍的形成和崛起;為思想領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2分,任答2點,言之有理即可)(3)原因: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中華民族具有敢于創新的精神;等等。(2分,任答1點,言之有理即可)(1)發展:鐵犁牛耕的逐步推廣;耕作技術的發展;水利工程的興修。(4分,任答2點)(2)措施:實行“分戶令”;獎勵軍功;鼓勵耕織;開發秦國土地。(2分,任答2點)作用:使秦國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2分,類似亦可)主要因素:先進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發明和使用;統治者實行恰當的經濟政策;順應歷史潮流的政治變革;等等。(2分,任答1點,言之有理即可)四、活動與探究(12分)(1)特點:分布范圍廣泛;分布不平衡,多集中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2分)圖2推論:先民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了建筑形式的差異;等等(2分,任答1點,言之有理即可)圖3推論:會制作陶器;先民們已經有了樸素的審美觀念;等等(2分,任答1點,言之有理即可)共同點:都出現了宮殿或宮城;都發現了墓葬;都發現了禮器;等等。(2分,任答2點,言之有理即可)重要意義:說明距今約5300---4000年,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出現了早期國家。(2分,言之有理即可)(4)主題: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探源;等等。(2分,任答1點,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pdf 池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