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連山縣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考試時間:80分鐘)一、選擇題(共30題,60分)1、 人們為紀念某次重大歷史事件,在其爆發地點修建了一座紀念性建筑(如右圖),該建筑應位于( )A.北京 B.濟南 C.廣州 D.天津2、 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 )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 D.抗日戰爭3、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標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開 B.南昌起義的爆發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D.武昌起義的爆發4、 右圖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它見證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其中發生在這里、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歷史事件是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C. 開國大典 D.西安事變5、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據估計, 1913年中國近代工業企業共有698家,資本總額33082萬元。到1920年,近代工業企業達到1759家,資本總額50062萬元。中國的產業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萬人,到“五四”之前,達到了200多萬人。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工人階級逐漸成長,并于五四時期開始表現出不可低估的階級力量,必將產生其政治的代表。——據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等( 1)根據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國工業的發展狀況。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五四時期工人階級是如何“表現出不可低估的階級力量的”。材料二 中國工人運動最初主要是自發的經濟斗爭。 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將工人運動轉變到爭取自由的政治斗爭階段。罷工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工人階級獨立斗爭是不可能得到勝利的。中共三大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由單純領導工人運動轉移到國民革命中來。——據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工人運動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變化的主要原因。( 3)結合時代特點,為上述材料擬定一個恰當的主題。 6、 “他既是新文化運動主將,又是中國共產黨初期的中央局書記”中的“他”是A.陳獨秀 B.李大釗 C.魯迅 D.胡適 7、 下列事件發生在上海的是 ①最早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中國同盟會的成立③五四運動的爆發 ④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地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8、 .下列與國共兩黨合作無關的是A.黃埔軍校 B.北伐戰爭 C.五四運動 D.抗日戰爭9、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A.五四愛國運動 B.中共“一大”召開 C.井岡山會師 D.遵義會議召開10、 魯迅先生曾這樣詠贊中國共產黨誕生“它是遠方地平線上已經看得見桅桿的那一航輪船,是掙脫母腹的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是林中的響箭,是報春的驚雷。”中共的誕生 A.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C.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D.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1、 搜集有關五四運動的標語和口號,下列哪一口號最能反映五四運動的性質A.誓死爭回青島 B.取消二十一條C.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D.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12、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后,新文化運動進入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下列歷史人物,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是 A.魏源 B.嚴復 C.李大釗 D.胡適13、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何年何月在何地召開的 A.1919年5月 北京 B.1921年7月 上海 C.1935年1月 遵義 D.1945年4月 延安14、 .五四運動的中心轉移到上海后,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群眾愛國運動,這充分說明 A.上海是最早發生工人罷工的城市 B.五四愛國運動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C.五四愛國運動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D.五四愛國運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15、 “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歡呼學生罷課,慶賀商店開門。”這首打油詩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一二·九運動 B、五四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洋務運動16、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 ( ) A鴉片戰爭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中國共產黨成立17、 五四愛國運動最先發生在 A、廣州 B、南京 C、上海 D、北京18、 五四運動中,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力量的階級是A.農民階級 B.工人階級C.地主階級 D.資產階級19、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代表顧維鈞先生說:“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中國人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我想問問這份喪權辱國的和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簽字!”這份“喪權辱國的和約”直接導致了A.五四運動的爆發B.新文化運動的興起C.辛亥革命的爆發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20、 這艘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材料中的“大事變”是指A. 五四運動 B. 中國共產黨誕生 C. 南昌起義 D. 紅軍長征21、 下列四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按組建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應是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②八路軍一一五師③東北野戰軍④中國人民志愿軍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22、 中國共產黨完成孫中山未竟的事業,主要表現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B.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D.建立公有制,實現了共同富裕23、 某校八年級(2)班出了一期關于中國共產黨黨史的板報,其中有錯誤的一項是A.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B.中共“十三大”——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C.中共“十五大”——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D.鄧小平南方談話——開始建立經濟特區24、 確定毛澤東思想為中共的指導思想是在:A.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B.解放戰爭時期C.抗日戰爭勝利前夕 D.抗日戰爭勝利后25、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說:“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繼承者”。下列事實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①武昌起義②黃埔軍校創辦③北伐戰爭勝利進軍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6、 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A.作出了開始由城市領導鄉村的偉大決策 B.提出實行多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 C.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D.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27、 “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該政治路線為爭取下列哪一戰爭的勝利準備了條件 A.解放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西藏28、 (非課改)井岡山是我國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下列歷史事件與之聯系最緊密的是 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B.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鞏固和擴大 C.最大的農村革命根據地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29、 1919年3月,《申報》報道一名參議院議員指責北京大學某教授“有離經叛道之鼓吹”。這是指該教授( )A 抨擊尊孔復古B 抨擊軍閥統治C 提倡科學精神D 提倡民生主義30、 下列革命或運動屬于反帝反封建性質的是( )①洋務運動 ②五四運動 ③國民大革命 ④維新變法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綜合題(共3題40分)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列強發動的主要侵華戰爭和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根據統編初中歷中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編制材料二 有說歐美共和的政治,我們中國此時尚不能合用的 ……我們中國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憲,萬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說大謬(錯誤)……且世界立憲,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稱為真立憲。同一流血,何不為直截了當共和……——摘自孫中山在東京留學生歡迎大會上的演講詞材料三 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自經此次之實驗,國中賢者,寶愛共和之心,因以勃發,厭棄專制之心,因以明確。 ……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摘編自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 1916 年)材料四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蒙受的屈辱阻礙了中國尋求西方模式的國家認同。五四知識界對西方的幻滅,伴隨著親蘇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許多中國人認為俄國革命是中國進行國家建構的唯一成功楷模。——摘編自徐國琦《中國與大戰》(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的歷次反抗斗爭呈現的共同特點。(2) 根據材料二,指出孫中山提出的與以往不同的理想目標。促使孫中山提出這一理想目標的外部因素是什么?(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陳獨秀所說 “ 專制政治 ” 指的是什么? “ 此次之實驗 ” 是在哪一領域向專制政治宣戰的?(4) 根據材料四,指出中國人的認識發生了怎樣的變化?(5) 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 “ 辛亥革命 ”“ 新文化運動 ”“ 五四運動 ”“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 四個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簡要指出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2、 根據所給提示,對應列舉出相應的歷史事件。 (1)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_______ (2)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___________ (3)使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在中國深入人心_________ (4)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_______ (5)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__________3、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他堅持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請回答: (1)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 (2)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的革命活動有哪些 舉出四例。 (3)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的某一革命活動請你說出它的影響或歷史意義。 (4)唱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回顧中國革命的歷史,你有哪些感想 八年級歷史期中試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A2、 C3、 A4、 B5、 ( 1)狀況:企業數量、資本總額、工人總數增加。說明: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等。( 2)變化:從自發的經濟斗爭到有組織的政治斗爭;從獨立斗爭到國民革命。原因:近代工業發展,工人階級力量壯大;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等( 3)示例: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是近代歷史的必然選擇【詳解】( 1 )第一問狀況,根據材料一 “1913 年中國近代工業企業共有 698 家,資本總額 33082 萬元。到 1920 年,近代工業企業達到 1759 家,資本總額 50062 萬元。中國的產業工人在 1913 年只有 60 多萬人,到 ‘ 五四 ’ 之前,達到了 200 多萬人。 ” 可知, 1913—1920 年中國工業的發展狀況是企業數量、資本總額、工人總數增加。第二問說明,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推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 2 )第一問變化,根據材料二 “ 中國工人運動最初主要是自發的經濟斗爭。 1923 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將工人運動轉變到爭取自由的政治斗爭階段。 ” 可知,從自發的經濟斗爭到有組織的政治斗爭;根據材料二 “ 罷工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工人階級獨立斗爭是不可能得到勝利的。中共三大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由單純領導工人運動轉移到國民革命中來。 ” 可知,從獨立斗爭到國民革命。第二問原因,根據材料二 “ 罷工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工人階級獨立斗爭是不可能得到勝利的。 ” 可知,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根據材料二 “ 中共三大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由單純領導工人運動轉移到國民革命中來。 ” 可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推動了中國工人運動的變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工人階級的力量逐漸壯大;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的勝利發展,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不少知識分子開始走向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傳播,使中國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 3 )根據時代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指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的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怎樣 “ 救亡圖存 ” 、中國 “ 向何處去 ” ,是當時許多仁人志士所探索的大問題,而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則是近代以來中國關于社會發展方向的所有爭論的焦點。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盡管中國人民已進行了 80 多年的艱苦斗爭,但沒有一個階級、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認清這場斗爭的本質,提出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革命綱領。歷史實踐證明,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才能真正擔負起領導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建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因此,為上述材料擬定一個恰當的主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是近代歷史的必然選擇。6、 A7、 C8、 C9、 A10、 A11、 C12、 C13、 B14、 D15、 B16、 C17、 D18、 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市風潮隨即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中心城市。多地工人也舉行罷工,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由此可知,答案是B。19、 A【解析】據材料“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中國人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協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簽字,”可知,這份“喪權辱國的和約”直接導致了中國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所以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20、 B【解析】根據“紅船”、“開天辟地”、“中國革命源頭”等信息判斷材料中的“大事”值得應該是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共一大最早在上海召開,后來為了躲避外國巡捕的搜查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條紅船上,中共的成立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故選B;五四運動、南昌起義和紅軍長征都與“紅船”無關,與題意不符,排除ACD。故選B。21、 D22、 A23、 D24、 C25、 B26、 C27、 C28、 B29、 A30、 B二、綜合題1、(1) 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持續發展。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反抗斗爭具有自發性、持續性、反帝反封建的雙重性,經歷了由自發到自覺的轉變。(2) 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歐美共和制和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3) 封建專制,袁世凱復辟,掀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在思想文化領域。(4) 從尋求西方模式到追隨俄國革命的模式。(5)1911 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成立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 , 袁世凱建立起北洋軍閥黑暗統治。進步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 , 必須從思想上改造國民性,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1919 年五四運動爆發,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詳解】( 1 )結合所學知識,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指 1840——1919 年,這個階段主要是各個階級單獨進行武裝斗爭,如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因此特點是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持續發展。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反抗斗爭具有自發性、持續性、反帝反封建的雙重性,經歷了由自發到自覺的轉變。( 2 )材料中孫中山認為中國實行君主立憲要強于共和的觀點是錯誤的,他認為同樣是革命犧牲,君主立憲不如直接共和,因此提出了與此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所倡導的君主立憲所不同的民主共和制。而材料中明確提到了他倡導的是 “ 歐美共和的政治 ”, 由此可知其目標所受國外影響為西方共和制思想和啟蒙思想的傳播。( 3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所說 “ 專制政治 ” 指的是封建專制,袁世凱復辟,掀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 “ 此次之實驗 ” 是在思想文化領域向專制政治宣戰。( 4 )根據材料 “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蒙受的屈辱阻礙了中國尋求西方模式的國家認同。五四知識界對西方的幻滅,伴隨著親蘇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許多中國人認為俄國革命是中國進行國家建構的唯一成功楷模。 ” 可知認識是從尋求西方模式到追隨俄國革命的模式。( 5 )根據所學知識,可寫為 1911 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成立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 , 袁世凱建立起北洋軍閥黑暗統治。進步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 , 必須從思想上改造國民性,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1919 年五四運動爆發,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2、 ⑴ 洋務運動 ⑵ 戊戌變法 ⑶ 辛亥革命 ⑷ 五四運動 ⑸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3、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開。(2)推動國民革命發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全中國(舉出任意4例即可)。(3)任選一件即可。如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如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4)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寫出任意一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