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南宋]岳飛《滿江紅》
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金]完顏亮《題臨安山水》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
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政權并立與疆域拓展
政權 民族 存在時間 建立者 都城 生活方式
遼 916—1125 上京
北宋 漢族 960—1127 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 農耕為主
西夏 1038—1227 元昊 (今銀川) 游牧、農耕
金 1115—1234 會寧,后遷都燕京
南宋 漢族 1127—1276 趙構 臨安(今杭州) 農耕為主
元 蒙古族 1271—1368 (今北京)
契丹族
耶律阿保機
游牧、漁獵
黨項族
女真族
完顏阿骨打
忽必烈
農耕、狩獵、畜牧
游牧
興慶
大都
一、政權并立與疆域拓展
1. 觀察地圖1、2,提取一條歷史信息。
一、政權并立與疆域拓展
2. 觀察地圖3,填寫元朝疆域的四至。
3. 基于地圖1、2,結合元朝形勢圖,概括10—13世紀中國政治發展趨勢。
從遼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權并立到元再次統一。
一、政權并立與疆域拓展
4. 觀察地圖3,結合教材P57-58內容,歸納元朝管理廣袤疆域的措施。
交通通訊:
修筑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
設立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地方管理:
全國大部:實行行省制度
吐蕃:由宣政院進行管理;
西域:由北庭都元帥府和宣慰司
管理軍政事務;
臺灣:由隸屬福建的澎湖巡檢司
管理。
◎元代急遞鋪令牌
一、政權并立與疆域拓展
5. 觀察地圖3,閱讀以下材料,思考與唐代相比元代對邊疆統治有何成就?
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
——《元史·地理志》
版圖擴大,邊疆更為廣闊;
出現邊疆與內地一體化趨勢;
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定統治。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遼太宗——耶律德光
▲遼、北宋、西夏形勢圖(1111年)
400mm
等降水量線
契丹……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
——[元]脫脫:《遼史》卷45《志第十五·百官志一》
遼:南、北面官制
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
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
因俗而治 藩漢分治
思考:依據材料,總結南、北面官的職能與制度特點
二、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
▲遼、北宋、西夏形勢圖(1111年)
西夏:一官二稱
……遼亦欲聯夏制宋,冊封之外,又先后以宗室女與李繼遷、元昊和親。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游牧:逐水草而居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
——《中外歷史綱要(上)》
農耕:鎏金銅牛(夏)
400mm
等降水量線
耶律隆緒
仿制北宋
二、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
“吾聞北極之下為中國,此豈其地邪 ”
耶律洪基
“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自居“中國”
“中國之志”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金、南宋、西夏形勢圖
金:猛安謀克制
思考:金朝統治者如何應對疆域變化?
金朝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叫作“猛安謀克”。——《中外歷史綱要(上)》
Q:猛安謀克?
胡漢相勸
凡女真民戶,每三百戶編為一謀克,十謀克編為一猛安。他們被大量遷入中原,在漢族村落之間筑寨居住,平時耕作,戰時選拔壯丁出征。
——《中外歷史綱要(上)》
(猛安謀克)“與漢人錯居……農作時令相助濟,此亦勸相(勉勵)之道也。”
——[元]脫脫:《金史》卷46志第27《食貨一》
兵農合一
基層制度
1125年滅遼
1127年滅金
二、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
“大定之治”
“小堯舜”
不數年間,倉庫充實,民物殷富,四夷賓服,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
——(金)趙秉文《淦水集》卷20
“他能遵行堯舜之道”。
——朱熹《朱子語類》卷133
世宗問公:“朕讀《貞觀政要》,見魏征忠諫,恨不能與之同時。”公上言曰:”愿陛下懲艾前弊,開忠諫之路,以同下情,則天下幸甚!”
——《故金尚書右丞耶律公神道碑 》
二、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
政權 遼 西夏 金
民族 契丹族 黨項族 女真族
主要制度 南北面官制 一官二稱 猛安謀克
思考:結合材料及所學,
你認為遼、夏、金是“夷狄政權”還是“復數中國”?
(西夏)仁宗時尊孔子為“文宣帝”,為古代諸王朝唯一為孔子加帝號者。
——《中國古代簡史》張帆
“孔子大圣,萬世所尊,宜先。”
耶律倍
張家口宣化遼墓壁畫
西夏文字
遼、宋、西夏、金同為“中國”
諸政權之間的戰和關系,在本質上都展現出內聚性特征——“戰”則是統一之戰,“和”則是“君臣”、“叔侄”之和,始終處于“一個中華”的政治和文化語境之中。
——高福順:《遼宋夏金時期內聚性不斷增強》
元:行省制
▲元朝形勢圖(1330年)
行省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中書省)為表里……以省官(中書省官員)出領其事……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
——《元史.百官志》
思考:行省長官的權力如何?
范圍大!身份高!職權廣!
二、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
元:行省制
思考:范圍大!身份高!職權廣!為何未重蹈唐藩鎮割據的覆轍?
秦漢至唐,主要依據山川地形等自然界限來劃分行政區劃,稱為“山川形便”。元代一改前代做法,明確以“犬牙相入”為行省化界的主導原則,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為造成區劃邊界處于犬牙交錯的格局。
▲元朝驛站系統
(據《經世大典》整理)
驛站“星羅棋布脈絡相通 ”使公文通知“朝令夕至,聲聞畢達 ”。
決大獄質疑事皆中書報可而后行。
——[元]許有壬《至正集》
犬牙交錯 大而難獨
朝令夕至 大而難獨
派出機構 大而難獨
權力大而不專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有效結合
意義:
①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有效結合,提高了行政效率,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一;
②有利于促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民族融合;
③是我國省制的開端,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思考:結合所學分析行省制的重大意義
▲元朝形勢圖(1330年)
宣政院管理吐蕃
設北庭都元帥府、
宣慰司等管理西域
澎湖設置巡檢司
開創了全新的治理草原和農耕的帝國模式。
元:經略邊疆
思考:結合教材P62與材料,歸納元代治理邊疆的措施?并概括特點。
在西北的甘青藏區,結合當地宗教信仰特點,創立了“政教合一”制。……元政府設立云南行省,因當地民情,置路府州,有效利用當地政治資源治邊。推行土司制度……
因俗而治 因地制宜
行
省
制
腹里:大都與周邊中書省直轄區域
唐所謂羈縻之州,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元史·地理志》
邊疆管理呈現與內地一體化趨勢
思考:結合材料及所學,你如何看待“崖山之后無中國”?
當時中央的宰相機構是中書省,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逐漸形成常設機構,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中外歷史綱要(上)》
耶律楚材
制器者必用良工,
守成者必用儒臣
——耶律楚材
民族高度融合
中國國家治理模式豐富
中國疆域拓展
——《易經》
中華傳統文化保存
從炎黃初祖到華夏認同鑄就了秦漢統一多民族國家雛形;
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成就了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風骨;
遼夏金多民族政權并立與互動造就了多元一體乾元氣象。
沒有這段多民族歷史的崢嶸歲月何來明清中國版圖奠定?
雍正:中國之一統始于秦,塞外之一統始于元,而極盛于我朝。
姚大力:合“中國”(內地)與“塞外之一統”兩者為一體的國家建構模式......始于遼,承襲于金,定性于元。
葛劍雄:元朝之前分裂時間多于同一時間,元朝以后則基本上是統一的。
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
——《元史·地理志》
二、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
“四等人制”
回回
遼闊疆域下各民族雜居相處,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
三、民族交融與國家認同
遼 夏 金 元
建立時間 916 1038 1115 1206、1271
民族 契丹族 黨項族 女真族 蒙古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機 元昊 完顏阿骨打 忽必烈
主要制度 南北面官 四時捺缽 模仿北宋 一制二稱 沿襲唐宋 猛安謀克 中央中書
地方行省
【課堂小結】
“中國” 地域意義 文化意義 人民意義 政權意義
小中國 中原(九州) 漢文化(農耕文化) 漢人 漢族政權
大中國 十一行省 農耕、草原文化 漢蒙女真等各族人民 不論民族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總結遼西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的發展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作用
有利于民族交融;
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為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基礎
(遼夏金元)這不平凡的六百年孕育并實現了“中華”從“小中國”變型為“大中國”的“一次漂亮的轉身”……這是兩種不同的國家建構模式之間的區別:一種是外儒內法的專制君主官僚制模式,另一種則是從漢地社會邊緣的內陸亞洲邊疆發展起來的內亞邊疆帝國模式。后者萌芽于遼,發育于金,定型于元,而成熟、發達于清。……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國家建構模式的參與,今日中國就不可能有這般廣袤的版圖!
——姚大力《疾馳的草原征服者·推薦序:一段與“唐宋變革”相并行的故事》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
——2019.9.27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講話
【作業布置】
練習冊相關章節習題;
尋找該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文物遺存,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準備課堂分享(選做)
【課堂檢測】
1.(2022江蘇淮安期中)“契丹……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 北面治官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這反映了遼朝職官設置的特點是( )
A.蕃漢分治 B.與時俱進
C.墨守成規 D.模棱兩可
2.(2021湖南湘西期末)《金史》載:“金之初年,諸部之民無它徭役,壯者皆兵,平居則聽以佃漁射獵習為勞事,有警則下令部內,及遣使詣諸孛堇征兵,凡步騎之仗糗皆取備焉。其部長日孛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這說明猛安謀克( )
A.推動金朝的建立與發展 B.模仿漢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是社會與軍事管理系統 D.加強與漢族間的民族交融
A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