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階段練習八年級歷史試題第I 卷(選擇題共20分)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20分) 1.標志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歷史事件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近年來,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當年,將這一 號稱“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變成廢墟的是A.八國聯軍 B. 英法聯軍 C.俄國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3.19世紀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侵占了中 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的國家是A.英國 B.美 國 C.俄國 D.法國4.《資政新篇》在經濟上主張“興器皿技藝”“興保險”,在文化上主張“設新 聞館,以收民心公議”。此外,還特別提到了保護私人資本,準許私人開礦設廠, 允許雇傭勞動力。這表明它A.滿足了農民利益需求 B. 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C.改變了軍事不利局面 D.具有資本主義色彩5.李大釗曾說:“他們(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 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可見,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是由于A.缺乏堅決斗爭意志 B.沒有依靠人民群眾C.沒有對外作戰經驗 D.缺乏科學理論指導6.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 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白銀,美國旗昌洋行不堪賠累,被招商局 兼并。這表明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B.推動了民主政治發展D.增強了清朝海軍力量)A.促進了國民思想解放C.抵制了外國經濟侵略八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7.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英兩國支持浩罕國軍事頭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 區,俄國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區,日本軍隊進攻臺灣。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 二年,法軍進攻臺灣。以上史實反映了近代中國A.邊疆危機嚴重 B.中外友好交往C.列強力量弱小 D.社會經濟蕭條8.1885年,臨危受命,取得鎮南關大捷,并收復越南諒山等地的老將是A.林則徐 B.馮子材 C.陳化成 D.劉永福9.近代一位外國人這樣評價戊戌變法:“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 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 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 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他認為變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變法措施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動員 D.社會沒有廣泛支持10.漫畫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如圖漫畫《 “China” 被撕裂》反映的是A.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 B. 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得到落實C.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清政府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 11.以下示意圖中①處應填的是(林則徐虎門銷煙英國走私鴉片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鴉片戰爭①甲午中日戰爭義和團廊坊阻擊戰八國聯軍侵華)A.戚繼光抗倭 B.雅克薩之戰 C.黃海海戰 D.《辛丑條約》八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12.下表所示為部分近現代學者對義和團運動的看法。據此可知,這些學者均認 為義和團運動學者 看 法榮孟源 義和團在斗爭中提出均糧、抗稅,這就是反封建,一般說農民反封建 也就如此丁名楠 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義和團主要是反帝,同時也附帶反封建戚其章 義和團的“均根濟貧”與歷代農民起義一樣帶有反封建剝削的性質A.運動規模相對較大 B.以打擊侵略勢力為主C.具有反封建的性質 D.與傳統農民起義無異13.金沖及認為,《辛丑條約》簽訂后的清政府“內而宮廷,外而疆吏,皆莫不 以敬讓外人為宗旨”,己經徹底成為列強統治中國“馴服的工具”。做出這一判 斷的主要依據是該條約A.允許列強在華設廠 B.嚴禁人民反帝斗爭C.海關關稅中外協定 D.割讓土地賠償巨款 14.如下表格展示的是一位歷史人物的部分經歷,他是時間 1894年 1895年 1913年 1917年事件 成立興中會 發動廣州起義 發動“二次革命” 開展護法運動A.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 反清英雄第一人C.維新變法的倡導者 D.禁煙斗爭的領導者15.鄒容的《革命軍》問世后,很快便由各地書肆以《革命先鋒》《圖存篇》等 書目翻印,或與章太炎(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合刊,簡稱《章鄒合刻》, 銷售百萬冊。這種現象反映了當時A.書肆是宣傳革命的主要場所 B.鄒容政治聲望不及章太炎C.各地對革命理解差異較大 D.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16.1913年12月,《新聞報》刊登了如下圖漫畫:袁世凱操控著象征“政治會議” 的汽車“一意進行”,將前面的障礙如“縣會”“省會”“國會”“內閣”等全 部碾除。對漫畫主旨解釋正確的是八年級歷史試題第3頁共8頁A.北洋政府支持工業發展 B.民主共和遭到公然破壞C.軍閥混戰造成民不聊生 D.制度重建鏟除封建殘余17.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贊美家鄉風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 的美,是美的自然;絕無人跡處,空山響流泉。”他用口語化的語言呈現詩歌內 容,得益于新文化運動A.提倡民主思想 B.抨擊舊道德 C. 主張男女平等 D. 倡導白話文 18.《新民主主義論》中提道:“近代中國革命運動此起彼伏……辛亥革命與義和 團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運動則帶有更新的時代烙印。”下列選項對“更新 的時代烙印”理解正確的是A.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B.追求民主共和的進步性C.反對清朝統治的革命性 D.發起武裝斗爭的正義性19.《吳玉章回憶錄》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總是看著上層的軍官、政客、 議員……如今在五四群眾運動的對比下,上層的社會力量顯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眾中所蘊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驚天動地、無堅不摧的。” 他認為A.革命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 B.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 C.革命主力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已經完成20.中共一大制定革命綱領時,主要依據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和俄國革命的基 本經驗。中共二大則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提出建立民主聯 合戰線的策略方針。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A.積極開展土地改革 B.受國共合作方針的影響C.意圖放棄暴力革命 D.對國情的認識逐漸深入八年級歷史試題第4頁共8頁第II卷(非選擇題共30分)21.城市見證了歷史,甚至是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本題8分)【屈辱之城】材料一1861年,漢口正式開埠通商(圖一:1861年11 月設立漢口海關江漢關,1924年江漢關大樓建成)。這是武漢 城市歷史乃至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不尋常的事件。漢口開埠 并非中國自愿,而由戰爭和不平等條約強行促成。圖一(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開辟漢口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條約。(1分)兩次 · 鴉片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分布有何變化 (2分)【自強之城】材料二誕生于1890年的漢陽鐵廠(圖二), 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也是最大的鋼鐵 聯合企業,它見證了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圖二(2)指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的標志性事件。(1分)漢陽鐵廠是在哪一主張 下創辦的 (1分)【英雄之城】材料三武漢有“首義之城”的美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重鎮。1911年10 月11日,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取得勝利以后,建立了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圖八年級歷史試題第5頁共8頁三)位于中國中部的武漢,在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圖三(3)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歷史事件的指導思想。(1分)材料四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罷 工工人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圖四)。1923年2月7日,吳佩孚調動軍隊鎮壓京漢鐵路罷工工人,制造了血腥的“二 七慘案”。京漢鐵路總工會漢口江岸分會工人領袖林祥謙被 捕并英勇就義。(4)簡述京漢鐵路大罷工失敗的教訓。(2分)圖四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本題12分)材料一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維新變法運動,試圖用和平 改良的方式,從開制度局入手,逐步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在政治制度層面對封建 專制的中國進行改造,以挽救民族危亡。——摘編自李清源《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程管窺》(1)根據材料一,指出資產階級維新派挽救民族危亡的方式是什么 (1 .分)八年級歷史試題第6頁共8頁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 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 命。摘自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2)與材料一中資產階級維新派相比,材料二中革命派的救國方案有何變 化 ( 1 分 )材料三 陳獨秀從美國引來的這把火,把北大燒得通紅,推動了北大的變革。 李大釗從俄國也“盜來”了火種,這兩把火,前后交映,足以改變古老的舊中國。汪兆賽《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俄國之火”所代表的先進思想。(1分) 結合史實分析兩把火是如何改變中國的。(4分)材料四1921年注定照耀史冊,它并非世紀起點的標志,卻是一個全新時代 的開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經驗,上下求索,終于找到了一條 正確的革命道路。——摘編自《百年中國》解說詞(4)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材料四中“1921年注定照耀史冊”指的是什么事 件 (1分)為什么說它是“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 (2分)(5)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思想主張的發展特點。 (2分)八年級歷史試題第7頁 共8頁23.閱讀材料,解答下列問題。(本題10分)(先進技術洋務運動1861年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政治制度戊戌變法辛亥革命1898年1911年思想文化新文化運動1915年)(1)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戊戌六君子”中的兩個代表人物。(2分)(2)閱讀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 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8分)八年級歷史試題第8頁共8頁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階段練習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第Ⅰ卷 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5 ABCDD 6-10 CABDC 11-15 CCBAD 16-20 BDABD第II卷 非選擇題(共30分)21.(8分)(1)《天津條約》。(1分)從東南沿海擴展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從沿海擴展到沿江)。(2分)(2)洋務運動;(1分)求富。(1分)(3)三民主義。(1分)(4)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單槍匹馬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2分)22.(12分)(1)和平改良(或實行君主立憲制度)。(1分)(2)由改良變為革命(或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分)(3)馬克思主義思想。(1分)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2分)李大釗宣傳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2分)(4)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1分)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分)(5)由學習資本主義到學習馬克思主義(或呈現出不斷提升的發展趨勢)。(2分)23.(10分)(1)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任答兩個,一個一分,共2分)(2)要求:(1)觀點必須是完整的陳述句,不能是疑問句、設問句、反問句。(2)論述部分史實要正確,每個事件的論述:包含內容,影響,至少2個事件的論述。(3)結論必須句子完整,對應觀點。評分標準:觀點:2分;論述4分(一個事件2分);結論:2分。觀點1:為挽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面對內憂外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先進的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維新變法運動,促進了思想啟蒙,開啟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資產階級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面對北洋軍閥統治下的混亂局面,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必須進行文化變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新文化運動,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動了思想的近代化。綜上所述,近代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中國人民在不斷的探索中艱難地走向近代化。觀點2:中國的近代化經歷了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中國的近代化經歷了由學習西方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過程。)論述:洋務派為了自救,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器物、技術的洋務運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了戊戌變法,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陳獨秀領導新文化運動,高舉科學、民主兩面大旗,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綜上所述,中國近代化經歷了從學習技術,到學習制度,再到學習思想文化的過程,具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