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章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課時2) (學案)(01學習目標)2024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學習重難點結合實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1.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對氣候分布和特點的影響。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引導學生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02自主學習) 任務一:影響氣候的因素結合教材P88完成任務一,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因素。2.影響因素之緯度因素:① 材料:“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長安的荔枝為什么要從南方運過來?(提示:荔枝適宜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說明緯度位置會影響氣候。② 緯度位置對氣溫的影響:一般來說,緯度低,氣溫高。緯度高,氣溫低。例如:南北回歸線之間是熱帶,回歸線至極圈之間是溫帶,極圈以內是寒帶。③ 緯度位置對降水的影響: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3.影響因素之海陸位置:① 材料:“羌笛無需怨楊柳,春分不度玉門關。”玉門關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偏心”的春風為何不來玉門關?說明海陸位置會影響氣候。② 海陸位置影響氣溫:距海近,氣溫變化幅度小;距海遠,氣溫變化幅度大。③ 海陸位置影響降水:距海近的地方,降水多;距海遠的地方,降水少。4.影響因素之地形:① 材料:“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為何山寺的桃花遲遲開放?說明地形會影響氣候。② 地形影響氣溫:海拔高,氣溫高;海拔低,氣溫低。③ 地形影響降水: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特別提示】在山地和丘陵地區,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約下降0.6℃。 任務二:氣候與人類活動結合教材P89完成任務二,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氣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例如:生活在熱帶的人們,終年只穿單衣;生活在寒帶的人們,終年都要穿厚厚的的衣服;生活在溫帶的人們,穿衣多隨季節變化。2.氣候也影響人們的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3.氣候的異常變化:有時,氣候發生異常變化,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危害,甚至造成災害。4.人類活動也會對氣候產生影響。例如: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過度砍伐森林,會影響局地甚至全球的氣候。【特別提示】氣候與人類活動是相互影響的。(03合作探究)探究一: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請你談一談氣候對人類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影響。氣候與服飾:印度沙麗;阿拉伯長袍;俄羅斯厚厚衣服。氣候與飲食:英國牛肉;天津包子;泰國米飯;南方米飯,北方面食。氣候與民居:北極冰屋;北京四合院;東南亞高腳屋;東北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大,墻厚;青藏高原平頂碉房;黃土高原窯洞。氣候與交通:東南亞船;內蒙古馬;西伯利亞狗拉雪橇;江南水鄉;沙漠駱駝;草原騎馬。氣候與農業:西南旱災;華北小麥豐收;廣西水稻豐收。【典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句話反映了( )A.地理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B.地理對交通出行的影響C.地理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D.地理對工業生產的影響【答案】C【詳解】“風調雨順”,其中的“調”:調和,“順”:和協,意思是風雨及時適宜,‘“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是在強調水分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C正確;沒有體現對日常生活、交通運輸和工業生產的影響,ABD錯誤。所以選C。探究二:人類活動影響氣候1.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有哪些?有利:植樹造林改善局地氣候。不利:過度砍伐森林會導致局地甚至全球氣候的變化。例如全球氣候變暖,排放硫氧化合物導致酸雨。2.面對全球氣候變暖,我們該怎么辦?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綠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使用清潔能源。增加吸收二氧化碳:植樹造林;增加濕地面積。3.人類生活與氣候息息相關,請你撰寫保護其后的宣言!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綠色出行【典例】我國在發展進程中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愿與國際有關各方面積極配合,維護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下列關于全球氣候變暖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燃燒礦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②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③植被破壞導致吸收的二氧化碳減少 ④水污染導致二氧化碳猛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詳解】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是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過多,同時人類濫砍濫伐森林樹木,導致全球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減少,加劇了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的氣候變暖,故①③正確;使用太陽能和風能不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污染不會導致二氧化碳猛增,故②④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04知識圖網)(05強化特訓營)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和四位小朋友的穿著和對家鄉氣候的描述,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世界各氣候類型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回歸線附近 B.歐洲是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大洲C.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大陸西岸 D.寒帶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中部2.據圖可知,昆明的氣候特征為( )A.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熱少雨,冬季溫和多雨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D.全年高溫多雨3.據四位小朋友對自己家鄉的描述判斷,他們可能居住的地區對應正確的是( )A.甲——歐洲西部 B.乙——亞洲東南部C.丙——南美洲北部 D.丁——非洲北部4.下列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表示的氣候類型,與丙小朋友的描述相符的是( )A.A B.B C.C D.D1.C 2.C 3.B 4.D【解析】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10°之間(赤道附近),A錯誤;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大洲是亞洲,原因是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B錯誤;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C正確;寒帶氣候主要分布在極圈以內,D錯誤;排除ABD,故選C。2.讀圖可知昆明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排除ABD,故選C。3.甲小朋友所居住的是青藏高原,位于亞洲內陸高原,A錯誤;乙小朋友居住地區終年炎熱,下雨天數多,空氣濕度大,應該屬于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10°之間(赤道附近),位于亞洲東南部,B正確;丙小朋友所居住的應該是中東地區,中東地區位于亞洲西南部,C錯誤,丁小朋友居住地區終年寒冷,應該位于南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D錯誤;排除ACD,故選B。4.丙小朋友所在地區炎熱干燥,一年中很少見到降雨,屬于熱帶沙漠氣候,D符合,排除ABC,故選D。咖啡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豆的種植需要適宜的溫度條件,一般為15℃至24℃之間。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氣溫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逐漸升高B.同緯度地區,海洋氣溫均比陸地高C.氣溫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逐漸降低D.等溫線南北延伸,大致與經線平行6.圖中的咖啡豆產地主要分布在( )A.歐洲和亞洲 B.亞歐大陸中部地區C.均在中高緯度地區 D.低緯度且年平均氣溫20℃以上的地區5.C 6.D【解析】5.從等溫線的曲直上看,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是:氣溫從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逐漸降低,A錯誤、C正確;同緯度地區,冬季海洋氣溫比陸地氣溫高,夏季海洋氣溫比陸地氣溫低,B錯誤;讀圖可知,等溫線東西延伸,大致與緯線平行,D錯誤。故選C。6.讀圖分析,咖啡豆產地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A錯誤。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屬低緯度地區,年平均氣溫20°C以上,D正確,BC錯誤。故選D。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大興安嶺位于地勢第二、第三級階梯交界處。圖為大興安嶺兩側自然條件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與乙地氣候相比,下列關于甲地氣候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夏季氣溫高 B.冬季氣溫高 C.年降水總量小 D.氣溫年較差小8.使甲、乙兩地降水量產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人類活動 B.地形 C.植被 D.緯度7.C 8.B【解析】7.由圖中氣候資料可以看出,與乙地相比,甲地的夏季氣溫更低,這是由于甲地海拔比乙地更高導致,A錯誤;甲地冬季氣溫更低,除海拔更高以外,還因為甲地離冬季風的源頭更近,B錯誤;甲地年降水量更小,年溫差更大,這是由于甲地離海更遠,受海洋的影響小,降水少,氣候的大陸性較明顯,C正確,D錯誤。故選C。8.由圖可,甲、乙兩地的緯度相當,但由于乙地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更豐富,而甲地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更少,影響降水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正確;人類活動和植被的影響很小,與緯度位置無關,ACD錯誤。故選B。9.全球變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下列能加劇全球氣候變暖的行為有( )①水污染 ②推廣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③砍伐森林 ④大量燃燒礦物燃料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9.D【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人類過度使用礦石燃料以及毀林開荒、破壞森林,造成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加劇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③④符合題意;水污染與全球氣候變暖無關;太陽能、風能屬于清潔能源,對環境污染小,故排除①②。故選D。某校學生利用課間,設計并完成了以下實驗:用同樣大小的燒杯,放入等量水和沙子,將溫度計放入同一深度,置于太陽下,觀測溫度變化(下圖)。讀實驗記錄表(下表),完成下面小題。實驗記錄表介質溫度時間 水 沙子早上上課前(7:55) 20℃中午午休(12:30) 25℃ 30℃傍晚放學后(19:00) 19℃ 16℃10.該實驗探究的是( )對氣候的影響。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11.該實驗結論可以解釋( )A.夏季,我國普遍高溫 B.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大C.青藏高原全年氣溫低 D.西北內陸氣溫年較差大10.B 11.D【解析】10.由圖可知,水代表海洋,沙子代表陸地,所以該實驗探究的是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B正確,ACD錯誤,故選B。11.由圖可知,水的溫度一天當中溫差較小,而沙子一天當中的溫差較大,可以得出東部沿海地區年溫差較小,西北內陸氣溫年較差較大,D正確。ABC的結論和實驗不符,故選D。12.有關氣候內容,敘述錯誤的是( )A.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B.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升高100米氣溫大致降低0.6℃C.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D.地球上緯度越低的地方,得到的太陽光熱越少,溫度越低12.D【詳解】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故A敘述正確;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升高100米大致降低0.6℃,故B敘述正確;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故C敘述正確;地球緯度越低的地方,得到的太陽光熱越多,溫度越高。故D敘述錯誤。根據題意,故選D。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走的地理課堂,可以將知識與生活相融合,提高地理素養。暑假期間,我縣某中學的同學們到我國各地進行研學,并進行歸納總結。請完成下面小題。13.研學報告一:郭一沫暑假在我國東北吉林長白山游玩,在山體的東南側遇到降雨,其原因是( )A.因為東南側位于山的背風坡,形成了大量的鋒面雨B.因為東南側位于山的背風坡,形成了大量的對流雨C.因為東南側位于山的迎風坡,形成了大量的對流雨D.因為東南側位于山的迎風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14.研學發現二:田諾熙在我國西北內陸游玩中,好幾天都是晴空萬里。歸納總結影響氣候的因素錯誤的是( )A.海陸因素 B.地形地勢因素 C.地球形狀 D.緯度因素15.研學發現三:赫赫去西藏自治區游玩,發現當地的居民穿衣服,往往只穿左邊的袖子,這是因為( )A.當地的風俗 B.晝夜溫差大 C.為了美觀 D.當地海拔高氣溫低16.研學發現四:通過研究對比發現;南極大陸的冰雪每年都在減少,令人擔憂,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A.地球變暖 B.亂砍亂伐 C.地殼運動 D.游客太多破壞生態環境17.探究延伸:作為中學生,能減緩南極大陸冰雪減少這種現象做法錯誤的是( )A.人走燈滅 B.低碳出行 C.盡可能使用空調 D.保護森林資源13.D 14.C 15.B 16.A 17.C【解析】13.長白山位于我國東北,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南位于山的迎風坡,降水豐沛,且多為地形雨,故選D。14.我國西北位于中緯度的內陸地區,距海遠,又受到山脈阻擋,故晴天多,故A海陸因素、B地形因素、D緯度因素都是正確的,與地球的形狀無關,故選C。15.西藏自治區位于青藏高原,該地區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只穿左邊的袖子是為了適應其環境,B正確,ACD錯誤。故選B。16.人類對地球植被的亂砍亂伐,化石燃料的燃燒等都會造成全球氣候呈現變暖趨勢,使得極地冰雪融化,A正確,BCD錯誤。故選A。17.人走燈滅、低碳出行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保護森林資源可以促進二氧化碳的吸收從而減緩南極大陸冰雪減少的現象,ABD正確;而盡可能使用空調會加劇全球氣候變暖,C錯誤。故選C。18.一組登山隊計劃攀登丙山峰和丁山峰,然后乘船離開,請你根據學過知識,回答登山過程中的有關問題。(1)登上丙山峰后,一隊員仰望高高的山峰說:“真高哇!”請問:丁山峰海拔 米,相對丙山峰的高度為 米。(2)如果海岸邊氣溫是20℃,那么,此時丁處的氣溫是 ℃。(3)登山隊員在乙坡時天氣非常晴朗,很少有云霧,而到了甲坡云霧大,森林比乙坡茂密,而且還遇上了一場大雨。根據學過的地理知識并結合現象,可以初步判定降水量甲坡要 (大于或小于)乙坡,這里的降水類型最有可能是 雨。18.(1) 2000 500(2)8℃(3) 大于 地形【詳解】(1)由圖可知,丁山峰海拔約2000米,相對丙山峰(海拔1500米)的高度為500米。(2)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C。如果海岸邊氣溫是20℃,那么,此時丁處(2000米)的氣溫比海邊低12°C,為8℃。(3)由圖可知,甲坡位于迎風坡,降水量甲坡要大于乙坡,這里的降水類型最有可能是地形雨。19.泰安市某中學氣象愛好者小組的同學們,為了解等溫線的相關知識,在校內外進行了系列實踐活動。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知識拓展:據世界氣象組織常年對全球氣溫監測發現,全球氣溫不斷上升。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部分指標見下表。升高1.5℃ 升高2.0℃植物消亡比例 8% 16%北極水久凍土解凍面積 480萬km2 660萬km2玉米減產幅度 3% 7%請從表中任選一個方面說出全球升溫1.5℃到2.0℃的影響變化。19.氣溫升高,導致植物消亡的比例大幅上升(由8%到16%),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量減少,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詳解】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氣溫升高,導致植物消亡的比例大幅上升(由8%到16%),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量減少,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 北極永久凍土解凍面積由480萬km2增加到660萬km2,解凍面積擴大,釋放二氧化碳量增加,加劇氣候變暖。(北京)股份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