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生素質中期評價七年級歷史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題號12456個8910答案DDcBCDBBD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心ABBAQ0c二.(17分)(1)圖二。(2分):獵取動物,采集植物果實。(答出任一點即可,2分)(2)距今約7000-5000年。(2分):種類多:圖案豐富;分布廣泛;影響范圍廣。(答出任兩點即可,4分)(3)良諸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外城組成:能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4分)(4)考古發現。(3分)三.(19分)(1)占卜。(2分);農業。(2分)(2)金文。(或答銘文、鐘鼎文)(2分);牧野之戰(或答武王伐紂)。(2分);公元前1046年。(2分)(3)小篆。(2分)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創立皇帝制度:設立丞相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統一度量衡等。(答出任三點即可,6分)(4)漢字的演變是一個不斷豐富、變化的過程;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文字風格各異,一脈相承等。(答出任一點即可,1分)四.(24分)(1)都江堰。(2分);影響:它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既解決了洪水泛濫問題,也保障了周邊地區的農業灌溉,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答出任一點即可,2分);原因:政府重視;因地制宜:發揮集體智慧(人民支持);李冰勇于創新、無私奉獻、公而忘私、不怕困難等個人優秀品質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任兩點即可,4分)(2)原因:公正無私,嚴格執法;不畏強勢,論功行賞。(4分,意思相近即可);影響: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案統一中國莫定了基礎。(4分)。(3)孟子:儒家。(1分);提倡實行“仁政”,認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2分)::墨子:墨家。(1分);倡導“兼愛”“非攻”“尚賢”“節用”。(2分):莊子:道家。(1分):主張順應自然,追求精神自由。(2分);韓非:法家。(1分);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2分)(答出任兩點即可,派別各1分,主張各2分,6分)(4)經濟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重大改革的推動;思想認識的發展進步等。(答出任兩點即可,2分)2024一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生素質中期評價七年級歷史2024.11注意事項:1.本科評價滿分100分,時間為6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用0.5mm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學校、功級、姓名及考生號,并用2B鉛筆把對應考生號的標號涂黑。3、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必須用0.、5mm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上;不準使用涂改液,涉及作圖的題目,用2B鉛筆畫圖,答在試卷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不要折疊答題卡。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右圖為某一遠古人類生活想象圖。其中圖中右邊有一婦女手持骨針正在縫制衣服,人們有了愛美觀念…這一遠古人類是A.元謀人B.北京人C,藍田人D.山頂洞人2.某歷史研究小組編寫了一部小話劇《河姆渡人的一天》,下面四段話劇場景中符合史麗實的是A.清晨人們從半地穴式房屋里醒來B,男人們使用打制石器開墾土地C.人們制作的青銅器上布滿紋飾D.老人們擔心野獸踐踏田里的水稻3.右圖為山東大汶口晚期墓葬出土的隨葬品一成套玉器。這一時期,在同一墓地,有的隨葬百余件成套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玉器,有的卻一無所有。這說明當時A.原始居民還未走向定居B.原始手工業品種類單一:C.已經出現貧富分化現象D.使用鐵器生產水平很高4,陶寺古城遺址位于山西襄汾,城內墓葬出土的陶器上的曲線鳥紋形態可以追溯到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陶寺的光素無紋玉蹤和良渚玉琮的基本構型相似:陶寺中期大弱的船棺為南方流行的葬具。這反映出當時A.玉質器皿普遍使用B,各地文化因素匯聚中原:C,不同文化交流頻繁D.陶寺文化不斷對外擴張5.暑假期間,小華同學跟父母去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游玩,看到了炎黃二帝的塑像和相關介紹,內心非常震撼,于是回到家后部寫了一篇觀后感。其題目最有可能是A.早期猿人B.半坡遺址C.人文初祖D.禪讓制度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一上胡p6.下圖分別是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酒器和鑲嵌綠松石的龍形器。據此可以了解圖圖二A.商朝手工業的發展B.夏朝商業的發展C,商朝王室的生活狀況D.夏朝文明發展水平7.它位于今河南安陽,是盤庚遷徙后的都城遺址。考古學家在這里發現了大型宮殿、宗廟建筑遺跡和墓葬區。“它”是哪一都城的遺址A.朝歌B.殷C,鏑京D,亳8.“一些諸侯國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直接管理,這些職位也不再世襲。西周時期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材料所述史實發生在A.夏商周時期B.春秋時期C.戰國時期D,秦漢時期9.“為了消除邊患,晉國大臣魏絳向國君提出“和戎”主張。.他指出,與戎狄和好會有多方面的利益…國君最終被說服,命魏絳與周邊戎狄訂立盟約,和睦相處。”材料所述內容推動了A.諸侯爭霸B.社會變革C.思想解放D.民族交融10.右圖是戰國銅壺,壺身刻有水陸攻戰的圖案。可以得出戰國時期的歷史信息是A.銅質農具在生產中普遍使用B,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戰爭頻繁C.戰國時期達官貴人喜歡用銅器陪葬D.各諸侯國統治者生活奢侈11.孔子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先后培養了三千弟子,其中包括貴族子弟、商人及一大批出身貧賤的平民…材料體現了孔子的教育主張是A.因材施教B.溫故知新C.有教無類D.學思結合12,有學者認為,《詩經》多反映黃河流域的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祭祖與宴會等:《楚辭》則多反映楚地的神鬼巫術、自然崇拜、山川人物、歷史風情等。這折射出A.古典詩歌具有地域特色B,南方遠離戰爭社會更穩定C.經濟發展決定文學風格D.北方文化生活更豐富多彩13.《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圣人在春夏保養陽氣以適應生長,在秋冬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由此可知,《黃帝內經》推崇A.臨床醫學B.順應自然C.經驗傳承D.高超醫術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卷.pdf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