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6.3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第1課時)(導學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6.3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第1課時)(導學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章第三節 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課時1)(學案)
(
0
1
學習目標
)
2024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學習重難點
①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區域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②結合實例,描述不同區域的差異,說明區域聯系和協同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初步認識其地理位置的特點與意義。(區域認知) 2.查找或運用資料,知道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搖籃之一。(地理實踐力 人地協調觀) 2.舉例說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黃土風情”與黃土高原自然環境的關系。(綜合思維) 3.在地形圖上識別黃土高原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其地形特征。(區域認知) 1.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環境。 2.識別黃土高原的主要地形類型。
(
0
2
自主學習
)
任務一:位置與自然環境
結合教材P24“圖6.25 黃土高原的地形”完成任務一,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
1.位置與范圍
① 地理位置: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深居內陸。經緯度位置大致介于33°N—41°N,100°E—114°E之間,屬于中緯度。
② 邊界: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南抵秦嶺,北連內蒙古高原。位于中國第二級階梯上,在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
③ 跨七個省級行政區:包括山西省大部,陜西省中北部,甘肅中東部,寧夏南部和青海省東部和河南省西北部。其中山西省和陜西省的面積比較大。
2.自然環境
① 地形地勢:黃土高原內部有著六盤山、呂梁山脈。主要平原有渭河平原和汾河平原等。地勢特點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波狀下降。
② 氣候特征:黃土高原東部和東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黃河中游的西北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整體上氣候是冬冷夏熱,降水集中在夏季。
③ 黃土高原自南向北兼跨的溫度帶有暖溫帶和中溫帶,自西向東兼跨的干濕地區有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
④ 河流:黃土高原支流眾多,黃土高原主要干流是黃河,主要支流是渭河和汾河。
【特別提示】
谷子是黃土高原的特色農作物,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
任務二:文明的搖籃
結合教材P24—P25 完成任務二,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
① 母親河:在黃土高原的黃土地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黃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種。
② 黃土高原是原始農耕文明,華夏文明的先河。六七年前,渭河平原就出現了原始農耕文明。
③ 黃土高原有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多彩的文化,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存,例如北京社稷壇,陜西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
【特別提示】
黃土高原是中國文明的搖籃。
任務三:風吹來的黃土
結合教材P26—P27完成任務三,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
1.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面積約占世界黃土分布的70%,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2.風成說:黃土是由風從內陸干旱地區吹到這里堆積而成的。黃土的老家遠在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內陸 地區。
3.黃土地表特征:黃土土質疏松,極易遭受流水的侵蝕。流水侵蝕使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
4.黃土地貌景觀:
① 黃土塬:塬指殘留的高原面,頂部平坦開闊,四周被流水侵蝕成溝壑。
② 黃土墚:塬面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成長條狀的山梁。
③ 黃土峁:墚進一步被溝谷切割分離,形成孤立的饅頭狀山丘。
④ 黃土川:溝谷進一步發育成川,川是黃土高原農業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
【特別提示】
黃土地貌景觀為塬、墚、峁、川。塬、墚、峁處于黃土地貌的不同發展階段。
(
0
3
合作探究
)
探究一:“黃土風情”與自然環境
材料一:陜北和晉西北居民春秋兩季多以頭巾纏頭,晉中、呂梁一帶則一年四季以白羊肚頭巾成圈狀挽手頭頂,前額上方打個結,顯示一種陽剛英武之氣。
材料二:窯洞是中國北部黃土高原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人們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筑的窯洞。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材料三:信天游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其歌腔高亢而悠長是流傳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用高亢而悠長的歌聲抒發自己的感情。
1.結合黃土高原氣候的相關知識解釋一下為什么當地人喜歡帶頭巾?
當地冬春季節多風沙,夏季氣溫高,光照強,頭戴白毛巾可以防風、防塵和防曬等。
2.結合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為什么窯洞成為當地人們較適宜的居住選擇?
黃土高原降水少冬季寒冷,有厚厚的黃土層覆蓋,黃土的直立性好,不易坍塌;黃土土層厚,適合挖掘和開鑿;黃土保暖性好,可以保暖御寒。
3.結合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解釋為什么當地特色民歌是信天游?
黃土高原地表溝壑縱橫,支離破碎,信天游與黃土高原的環境及其地形特點密切相關。
【典例】陜北高原地處東部農耕區和西北游牧區的過渡地帶,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邊關要道。安塞腰鼓(下圖)是當地特有的文化現象,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安塞腰鼓最可能源于( )
A.軍事活動 B.慶祝豐收 C.狩獵活動 D.文化表演
2.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安塞腰鼓的風格特點主要是( )
A.松弛自如,瀟灑優雅 B.豪邁粗獷,剛勁奔放
C.儀態安詳,婀娜多姿 D.優美恬靜,靈巧質樸
3.當地人腰鼓表演和外出勞作時常用白巾罩頭,白巾的主要作用是( )
A.祭祖 B.防雨水 C.防風沙 D.防冰雹
1.A 2.B 3.C
【解析】1.讀題干“陜北高原地處東部農耕區和西北游牧區的過渡地帶,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邊關要道。”可知,當地地理位置重要,多駐軍,安塞腰鼓最可能源于軍事活動,A正確。慶祝豐收、狩獵活動、文化表演不是主要原因,BCD錯誤。故選A。
2.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黃土高原因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貌景觀,人們的風格是粗狂豪放,腰鼓的風格特點主要是豪邁粗獷、剛勁奔放,B正確;松弛自如,瀟灑優雅、儀態安詳,婀娜多姿、優美恬靜,靈巧質樸都是南方地區的特色,排除ACD,故選B。
3.當地大部分降水少,氣候干旱,靠近風沙源地,多風沙,外出勞作的人常白巾罩頭,最重要的作用是防風沙、擦汗,C正確;和祭祖、防雨水、防冰雹沒有關系,排除ABD,故選C。
探究二:風成說
1.下列現象被認為是支持黃土“風成說”的證據,說說它們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
證據①: 黃土就像冬季地面積雪那樣,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起伏不同的各種地形上。
黃土是從空中沉降下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
證據②: 黃土高原自西北向東南,黃土顆粒越來越細。
黃土來自西北地區。
證據③: 黃土的礦物成分與其下面的基巖成分不一樣。
黃土不是本地巖石風化形成的。
結論:黃土高原的黃土從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的荒漠和戈壁吹過來的。
2.關于黃土的來歷,你還有其他推測嗎?
關于黃土高原的成因,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假說,其中得到了廣泛認同的是“風城說”。此外還有“水成說”。
【典例】以下說法屬于黃土高原"風成說"證據的是( )
A.黃土高原地面破碎,溝谷密度大 B.黃土結構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C.高原自西北到東南,黃土顆粒越來越細 D.黃土高原分布在半濕潤、半干旱地區
【答案】C
【詳解】黃土風成說最有力的證據是黃土分布在沙漠和戈壁的下風區,因此,黃土高原正好形成在蒙古高原南緣是最好的證據。北風送土,填山沒壑,黃土高原自西北到東南,風勢逐漸減弱,加上南方氣候濕潤加速土質分化,黃土顆粒越來越細,C正確。而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黃土高原地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缺少植被,形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黃土高原分布在半濕潤、半干旱地區;均不能成為“風成說”的證據,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
0
4
知識圖網
)
(
0
5
強化特訓營
)
黃土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源地。黃土高原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圖為黃土高原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黃土高原( )
A.主要分布在晉、秦、寧、隴 B.一月平均氣溫高于0°C
C.位于第二級階梯,秦嶺以南 D.河流眾多,水量豐沛
2.下列傳統民居最有可能出現在該地是( )
A. B.
C. D.
3.當地很多居民多戴白羊肚頭巾,可能與當地自然環境有關的是( )
A.冬季寒冷、風沙大 B.夏季多雨、氣溫低
C.地形類型復雜多樣 D.河流多而且水量大
1.A 2.A 3.A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主要分布在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簡稱分別是晉、陜或秦、寧、甘或隴,A正確;黃土高原地區1月平均氣溫低于0℃,B錯誤;黃土高原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秦嶺以北,C錯誤;黃土高原地區降水較少,河流較少,水量較小,D錯誤;故選A。
2.A是窯洞,是黃土高原地區的傳統民居,A正確。B是我國南方地區的傳統民居,B錯誤。C是竹樓,主要出現在多雨的南方,C錯誤。D是蒙古包,不太可能出現在黃土高原,D錯誤。故選A。
3.根據所學知識,圖中所示高原為黃土高原,該地是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地帶,氣候干燥、降水少,冬季寒冷多風沙天氣;白羊肚頭巾具有抵御風沙、防塵擦汗、夏天防曬、冬天御寒等作用;因此A正確、BCD錯誤;故選A。
4.下列關于黃土高原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位于秦嶺以南,太行山以西
B.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內陸地區
C.風力侵蝕是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表形態的主要原因
D.信天游、四合院是黃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
4.B
【詳解】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位于秦嶺以北,太行山以西,A錯誤;且黃土高原的黃土主要受西北風影響,因此來自我國西北地區、中亞地區和蒙古高原,B正確;黃土高原的黃土土質疏松,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降水量大的季節流水侵蝕導致其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C錯誤;黃土高原特有的特色“黃土風情”是窯洞和信天游,四合院是北京的特色民居,D錯誤。故選B。
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地表破碎,形成了塬、墚、峁、川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讀黃土高原地貌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5.圖中四種黃土地貌中,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是( )
A.黃土塬 B.黃土墚 C.黃土峁 D.黃土川
6.玲玲家在黃土高原,學校就在她家對面,但她卻需要繞很遠的路才能到學校,這是因為黃土高原( )
A.溝壑縱橫 B.冰川廣布 C.河湖密布 D.崎嶇不平
7.下列民俗風情,能在黃土高原地區欣賞到的是( )
A.摔跤 B.賽龍舟 C.信天游 D.二人轉
5.D 6.A 7.C
【解析】5.黃土塬、黃土茆,黃土梁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地貌地形,塬、梁、峁基本上代表了流水對黃土的侵蝕強度和地貌演化過程,它們都是黃土高原地區崎嶇不平的地形,黃土川地形平坦開闊,利于農業生產,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區。排除ABC,故選D。
6.玲玲家在黃土高原,學校就在她家對面,但她卻需要繞很遠的路才能到學校,這是由于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是長期受到水土流失形成的,A正確;冰川廣布是青藏高原的特征,B錯誤;河湖密布是南方地區,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C錯誤;崎嶇不平是云貴高原的特征,D錯誤;綜上所述,排除BCD,故選A。
7.根據已學知識,摔跤是內蒙古高原的民俗,A錯誤;賽龍舟是南方地區的民俗,B錯誤;信天游是黃土高原的風俗,C正確;二人轉是東北地區的民俗風情,D錯誤;綜上所述,ABD錯誤,故選C。
8.以下不屬于黃土高原地貌的是( )
A.溶洞 B.黃土塬 C.黃土峁 D.黃土梁
8.A
【詳解】黃土高原地貌景觀有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黃土塬為頂面平坦寬闊的黃土高地,又稱黃土平臺;黃土墚為長條狀的黃土丘陵;黃土峁為溝谷分割的穹狀或饅頭狀黃土丘;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景觀。 故選:A。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沉積區,生態環境脆弱。讀黃土高原圖,完成下面小題。
9.讀圖,下列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獨特的地貌類型有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等
B.黃土高原是流水沉積而成的
C.河南省、陜西省、山西省全部位于黃土高原地區
D.圖中a是行政中心太原,b是行政中心西安
10.黃土高原地表形態千溝萬壑、支離破碎,形成這種景觀主要是由于( )
A.農民修筑梯田造成的 B.大量取土燒磚建房形成的
C.大規模開采露天煤礦造成的 D.長期水土流失形成的
9.A 10.D
【解析】9.由于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形成了獨特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地貌類型,故A符合題意;風成說觀點被多數學者所接受,是黃土形成的主流學術觀點,故B錯誤;黃土高原主要包括山西省、陜西省、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大部分以及河南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C不正確;圖中a是陜西省行政中心--西安,b是山西省省會--太原,D不正確。根據題意選A。
10.讀圖可知,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人類對黃土高原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如開墾土地、修筑梯田、濫墾、過樵、過牧等,加上其土質疏松,一遇暴雨,水土流失嚴重,因此長期的水土流失,致使黃土高原形成溝壑縱橫的自然景觀。故D符合題意。故選D。
11.去黃土高原旅游,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是( )
A.渭河平原 B.三江平原 C.黃帝陵 D.寶塔山
11.B
【詳解】黃土高原主要包括山西、陜西、甘肅等省份;渭河平原、黃帝陵、寶塔山位于陜西省;故ACD錯誤。三江平原位于東北地區,故去黃土高原旅游,不能看到,故B正確。故選B。
12.“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里!”一篇《回延安》,幾代延安情!讀延安位置示意圖及氣候資料圖,下列事物可能出現在《回延安》中的是( )
①羊肚手巾紅腰帶②青山綠水,紅葉黃花③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④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C
【詳解】由圖可知,延安位于黃土高原,黃土風情有:白羊肚手巾紅腰帶、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饃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①③④說法正確;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植被稀疏,青山綠水,紅葉黃花,描述的并不是黃土高原的秋景,②說法錯誤。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3.讀圖,在黃土高原以下哪種景觀適合大面積種植農作物( )
A. B.
C. D.
13.A
【詳解】黃土土質疏松,極易遭受流水的侵蝕。天長日久,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A景觀地形最平坦,適合大面積種植農作物,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4.如圖為我國黃土高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山脈名稱:A是 ;B是 。
(2)①河最顯著水文特征是 ,②所在省的行政中心是 。
(3)A山脈以東的地形區是 。
(4)該區域大部分屬于 (干濕地區),該地區所屬 帶(溫度帶)。
(5)該地區的地貌特點是 ,形成這一地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14.(1) 太行山脈 秦嶺
(2) 含沙量大 西安
(3)華北平原
(4) 半濕潤區 暖溫帶
(5) 支離破碎,千溝萬壑 水土流失
【詳解】(1)讀圖可知,A是太行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和第三級階梯分界山脈;B是秦嶺,是我國自然地理南北分界山脈。
(2)讀圖可知,①河是黃河,由于中游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大量的泥沙入河,最顯著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②所在省是陜西省,行政中心是西安。
(3)讀圖可知,A太行山脈以東的地形區是華北平原,也叫黃淮海平原。
(4)讀圖可知,圖中陰影部分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間,大部分屬于半濕潤區,該地區所屬暖溫帶,適合蘋果、冬小麥的種植。
(5)這里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溝壑縱橫”(支離破碎,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15.為了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國不斷加強對黃土高原地區的生態保護和治理。讀圖1“黃土高原示意圖”和圖2“黃土高原景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圖1,從范圍上看,黃土高原東起 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南抵 。該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
(2)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是( )
A. B.
C. D.
(3)符合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做法是( )
A.增加草地放牧牲畜的數量 B.大量開墾土地,擴大耕地面積
C.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 D.加大化肥使用量,提高糧食產量
15.(1) 太行 秦嶺 水土流失
(2)B
(3)C
【詳解】(1)讀圖可知,黃土高原主要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古長城以南,烏鞘嶺以東。黃土高原由于地表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坡度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再加上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方式,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2)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是窯洞,B正確;A為江南水鄉,C為竹樓,D為蒙古包,排除ACD,故選B。
(3)根據所學知識,增加草地放牧牲畜的數量、大量開墾土地、盲目擴大耕地面積、加大化肥使用量都會破壞生態環境,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ABD錯誤。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C正確。故選C。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万荣县| 达尔| 上饶市| 嵊州市| 南郑县| 黄骅市| 巴里| 罗山县| 岳阳县| 枞阳县| 沧州市| 习水县| 资源县| 凤山县| 望城县| 临洮县| 康平县| 海阳市| 巩义市| 县级市| 伊川县| 苗栗县| 江西省| 徐闻县| 新余市| 团风县| 庄河市| 棋牌| 墨玉县| 武鸣县| 抚远县| 巴林左旗| 霍林郭勒市| 微山县| 深泽县| 锡林郭勒盟| 兴业县| 和平区| 新乐市|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