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章 能量的轉化與守恒(1-5節)綜合練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章 能量的轉化與守恒(1-5節)綜合練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九上科學第三單元1-5節綜合練習
一、選擇題
1.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種多樣,下列物體所具有能量形式表述錯誤的是( ?。?br/>A.強度很大的爆炸,不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隨著巨響,這是因為爆炸聲具有聲能
B.我們平時吃的米飯中蘊含著化學能
C.汽車行駛時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儲存的能量屬于熱能
D.在空中飛行的蒲公英種子具有機械能
2.如圖所示,擺球由A 點靜止釋放,經過最低點O到達B點,A、B兩點等高。關于擺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從A 點到B點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B.在B 點時處于平衡狀態
C.在O 點時重力勢能最大D.從A 點到O 點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彈跳桿運動是一項廣受歡迎的運動。其結構如圖甲所示。圖乙是小金玩彈跳桿時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過程,其中b是彈簧處在原長的狀態,針對此過程分析正確的是()
A.a→b,小金的機械能不斷增加,在b時動能最大
B.a→c,彈簧的彈性勢能全部轉化為小金的重力勢能
C.在a狀態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
D.在c狀態時小金的機械能達到最大
4.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關于火箭和飛船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火箭加速升空時,動能變大,機械能守恒
B.火箭發射的能量轉化主要是燃料的核能轉化為機械能
C.神舟飛船在軌運行時,太陽能帆板將太陽能轉化為機械能
D.燃氣燃燒推動火箭上升的能量轉化類似于汽車發動機中的做功沖程
5.小金對身邊的一些物理量進行了估測,其中最符合實際的是(  )
A.一名初中生步行的速度大約為15km/h
B.一名初中生做一次引體向上所做的功約500J
C.一名初中生1分鐘跳繩180個,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約150W
D.一名初中生用一個普通塑料水桶提一桶10kg的水上2樓,整個過程做功的效率約為90%
6.用如圖所示的四種簡單機械,將同一重物從低處勻速提升到高處,在不計機械自重及摩擦的情況下,最省力的是( ?。?br/>A.B.C. D.
7.如甲圖所示,小柯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使它先后兩次沿水平木板勻速滑動相同的距離,乙圖是他兩次拉動同--木塊得到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兩次木塊運動的速度不相同
B.整個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一樣多
C.相同時間內兩次拉力對木塊做的功一樣多
D.兩次拉力對木塊做功的功率不相同
如圖所示,用充氣的氣球模擬“噴氣火箭”,松開手指后,球內氣體向后噴出,氣球向前運動。此過程中( ?。?br/>A.氣球的彈性勢能增大 B.球內氣體內能減小
C.噴出的氣體熱運動加劇 D.噴出的氣體向外界傳遞熱量
9.一水平放置靜止的氣缸內充滿了空氣,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活塞沿著粗糙的氣缸壁向左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活塞向左運動,氣缸內氣體分子運動速度不變,但是氣缸內氣體的內能增加了
B.若活塞在恒力F作用下向左運動了S長的距離,則活塞克服氣缸壁摩擦力做功的大小為:
C.恒力F推動活塞向左運動過程中,活塞的機械能始終保持不變
D.力F推動活塞向左運動,這一過程中能量轉化形式和四沖程汽油機的壓縮沖程的能量轉化相同
10.如圖是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丁圖所示沖程屬于壓縮沖程
B.甲沖程中能量的變化為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C.加潤滑油減少各部件之間的摩擦可以提高機械效率
D.如果汽油能更充分燃燒,既能提高機械效率,也能提升汽油的熱值
11.如圖所示,物體A的重力為180N,物體B的重力為15N。物體A受到一個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的功率為3W,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B在2s內勻速上升0.3m。不計滑輪、繩子的自重及它們之間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拉力F做的功等于物體B克服重力做的功 B.2s內,物體B克服重力做功5.4J
C.拉力F大小為40N D.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為0.3m/s
12.如圖甲所示,虛線框內是由兩個相同的滑輪安裝成的滑輪組。利用該滑輪組提升質量為27kg的物體所用的拉力為100N。物體和繩子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不計繩重和摩擦,則( ?。?br/>A.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B.滑輪組中動滑輪重10N
C.拉力的功率為50W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5m/s
13.一定質量的物體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線運動,其路程(s)—時間(t)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正確的是( ?。?br/>A.物體20s時的速度大于8s時的速度B.0~12s 物體所受的拉力大于12s~24s物體所受的拉力
C.0~ 12s拉力做的功大于12s~24s拉力做的功D.0~ 12s拉力做功的功率小于12s~24s拉力做功的功率
14.關于功、功率、機械效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物體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物體所做的功越多
C.機械效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D.同一滑輪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機械效率
15、如圖,重物P放在一長木板OA上,將長木板繞O端勻速緩慢轉動一定角度,重物P相對于木板始終保持靜止。勻速轉動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外力對木板做了功B.木板對重物P做了功
C.重物P的機械能不斷變大D.長木板和重物的總機械能保持不變
二、填空題
16.某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一段時間后打開降落傘,最后安全著地。跳傘過程中下降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OA段的動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AB段的機械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17.將甲、乙兩物體用細線相連并繞過定滑輪,使兩物體距離地面相同高度。如圖1所示當由靜止自由釋放后,甲物體下降,乙物體上升,如圖2所示。若不計摩擦,則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乙的動能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減少的重力勢能   乙增大的動能(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 在立定跳遠項目的測試時,體重為500牛的某同學從最高點到落地點的過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離為0.3米,用時0.5秒,運動軌跡如圖所示。
(1) 此過程中人的重力做的功為   焦。
(2) 人的重力的平均功率為   瓦。
19.18世紀,瓦特利用一匹馬勻速拉動1000磅(1磅約等于0.45千克)的重物,如圖所示。馬在1分鐘內把重物提升了33英尺(1英尺約等于0.3米),瓦特就把這匹馬1秒鐘內做的機械功稱1馬力。不考慮繩重和摩擦。
(1)根據馬拉重物的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有   ;
A.B滑輪是動滑輪
B.B滑輪可以省力
C.A、B滑輪均可以用來改變力的方向
D.繩子自由端的移動的距離等于重物上升的高度
(2)“馬力”其實是  ?。ㄌ顚懣茖W量的名稱)的單位。通過計算分析“1馬力”大約是多少瓦  ???
20.如圖所示,斜面高為2m,沿斜面向上大小為50N的拉力F,將重為12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以0.8m/s的速度勻速拉動,經過10s達到頂端,則拉力的功率是   W,該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物體與斜面間的摩擦力是   N。
21.如圖甲所示,在一個罐子的蓋和底各開兩個小洞。將小鐵塊用細繩綁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兩端穿過小洞用竹簽固定,如圖乙為其截面圖。做好后如圖丙所示,將該罐子從斜面A點由靜止釋放,滾到水平面D點停止,然后返回,自行滾上斜面的B點停止后又滾下斜面……如此往返,最后停在水平面上。
(1)橡皮筋在   點(選填字母)的彈性勢能最大;
(2)若罐內沒有橡皮筋和小鐵塊,罐子  ?。ㄟx填“可能”或“不能”)返回滾上斜面;第一次返回斜面,向上滾動的過程中,罐子整體在C點時的機械能  ?。ㄟ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點時的機械能。
22.圖甲是腳踏式翻蓋垃圾桶的實物圖,通過兩個水平杜桿組合實現腳踏翻蓋,圖乙為這兩個杜桿和的示意圖。已知桶蓋重,重心位于中點的正上方,,桶蓋和連接桿的尺寸如圖乙所示,腳踏桿和豎直連接桿的質量不計。
(1)杜桿阻力臂長度為  ??;
(2)若要把桶蓋翻開,腳對踏板處的壓力至少為   。
23.小明想比較銅和鋁的比熱容,設計了如下實驗:
(1)將   相等的銅塊和鋁塊放入冰箱,使它們的溫度降低到0℃;
(2)取出后,將銅塊、鋁塊再分別放入盛有質量相等、溫度都是23℃的水中,并將容器用隔熱材料密封,如圖所示;
一段時間后溫度穩定,同時測量甲、乙兩容器中水的溫度,分別是20℃和17℃。
實驗中,用   間接反映兩金屬塊吸收熱量的多少。
(3)對比數據可判斷,表明   的比熱容大(填“鋁”或“銅”)
三、實驗探究題
24.在學習了“機械能”相關內容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為我市某游樂園體驗項目設計了“過山車模型”,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評價表。
“過山車模型”評價表(節選)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設計合理,運行過程安全,體驗感好。 能正常使用 不能正常運行
指標二 更好的利用地理優勢,擺脫外界能源依賴。 適當使用外界能源 能量完全依靠外界
同學們利用凹槽,拼接軟管,小車等器材設計了如下模型、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
(1)在某次實驗中小車從A點勻速下滑至點B該過程小車的機械能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該小組設計的作品,小車不借助外界能量,從A點靜止下滑,不考慮能量損失,小車能否順利通過點C  ?。ㄟx填“能”或“否”)
(3)根據評價表,該模型“指標一”被評為“優秀”,“指標二”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水平,請你針對該模型提出更合理的設計方案:   。
25.由于彈簧秤的量程過小,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去測量石塊的重力以及液體的密度,當杠桿(自身重力不計)處于水平靜止狀態時,小明測量獲取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金屬塊的體積/厘米3 彈簧秤的示數/牛 OB的長度 OA的長度
物體處于空氣中(如圖甲) 150 1.8 30 10
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如圖乙) 150 1.2 30 10
(1)為了完成本實驗,除彈簧秤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
(2)根據圖甲以及表中的數據可求得石塊的重力為    牛。
(3)根據圖乙以及表中的實驗數據,計算容器中液體的密度    。(請寫出計算過程)
26.項目學習小組在使用密度計時發現由于刻度不均勻,估讀時誤差較大,由此準備制作一個刻度均勻的密度計。
【小組討論】
液體密度計是根據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化判斷密度大?。桓鶕芏裙絧=m/v,想到是否可以通過密度與質量 之間的關系來制作刻度均勻的密度計。經過查閱資料及深入討論最后確定了制作方案。
【查閱資料】
桿秤是我國古老的質量稱量工具 (如圖甲),刻度是均勻的。使用時先把被測物體掛在秤鉤處,提起秤紐, 移動秤花,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秤花懸掛點對應的數值即為物體的質量。
(1)桿秤的工作原理是:  ??;
(2)【產品制作】
器材:木棒、塑料杯、細線、刻度尺、
金屬塊(代替秤花)。
步驟:①模仿桿秤結構,用杯子代替秤鉤,先自制一根無刻度“密度秤”;
②杯中不加液體,提起秤紐,移動秤花,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如圖乙),將此時秤花的懸掛點A標記為“0”刻度;
含杯中加水至a處,提起秤紐,移動秤花,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將此時秤花的懸掛點B標記為“?”刻度(單位g/cm3);
③ ▲ 。
步驟②中,秤砣懸掛點B標記的刻度值應為  ?。?br/>(3)如何在桿秤上標其它刻度(精確到0.1g/cm3)?請將步驟③的操作補充完整:   。
(4)【產品檢驗】用多種密度已知的液體對“密度秤”刻度準確度進行檢驗。
【產品升級】為了制作出精確度更高的“密度秤”,下列改進措施可行的是 。
A.把秤紐位置往遠離秤鉤一側移動B.減小秤花的質量
C.減少加入杯中的液體體積D.換用更細的秤桿
27.小科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在輕質杠桿后面安裝一個以O為圓心、以OB為半徑的圓盤(不影響杠桿的平衡),如圖。
步驟一: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如圖甲,在杠桿的A點掛上一重物,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施加豎直向下的力F1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
步驟二:將彈簧測力計從B點移到C點,拉力F2沿DC方向(CD是圓O的切線),使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靜止。
(1)在圖甲中畫出拉力F2的力臂L2
(2)判斷:F1    F2。(選填“>”、“<”或“=”)
(3)在圖乙中的E點施加拉力F3 , 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靜止,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F1相同,則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四、解答題
28.跳繩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然而親自跳起來就會感到運動量是相當大的。有位同學對此作了專門研究:跳繩者的質量m=50kg,跳繩者的重心高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根據所給條件分析:
(1)跳繩者跳一次繩所做的功為多少焦
(2)在1分鐘內做功的平均功率為多少瓦
29.為弘揚紅軍長征精神,鑄造廠用鐵合金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紅軍戰士雕像。為確保運輸與安裝的安全,需要測量出雕像的重力和重心所在位置。其測量方法如圖乙所示,將雕像水平放置在上端裝有壓力傳感器的支架上,測出頭部A處和腳后跟B處之間的距離為175cm。用數據線分別連接兩邊支架上的壓力傳感器,測出A處和B處受到的壓力FA和FB(可通過顯示器直接讀取壓力大小),其測量值如表所示。
壓力 顯示器讀數/N
FA 3200
FB 2400
(1)雕像受到的重力為多少?
(2)雕像重心距腳后跟 B 處的距離是多少?
30.如圖甲所示,某型號挖掘機的質量為3000kg,兩履帶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1.5m2;挖掘機在 6s 內將裝滿鏟斗、質量為0.75t的泥石送到岸邊,挖掘深度 H=2m(如圖乙所示)。 求:(g 取10 N/kg)
(1)挖掘機靜止在水平地面上不工作時,對地面的壓強。
(2)挖掘機每挖一次泥石并水平移送到岸邊,對泥石做的功。
(3)若發動機的總功率是20kW,挖泥過程中挖掘機的機械效率。
31.如圖是一款升降燈,重力錘約為3kg燈的質量約為2kg通過調節重力錘位置可調節燈的高度,從面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忽略繩重和所有摩擦。請回答以下問題:
(1)動滑輪A的重力是多少?
(2)小科在書房安裝此燈后,覺得距離書桌太遠,想將燈降下50cm,請問重力錘的重力勢能將增加多少?
(3)在(2)的基礎上,燈與重力錘的能量轉化效率是多少?
32. 釣魚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戶外休閑活動之一。如圖甲是人坐在釣箱上垂釣時的情景。該釣箱長40cm、寬25cm、高30cm,空箱時,整箱質量僅5kg,輕便易攜,還可以安裝遮陽傘等配件。
(1)小明把空箱向上搬 100cm后放到車上,向上搬 100cm的過程中小明對釣箱做了多少功
(2)空箱時,釣箱可以近似看作是一個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如圖乙,試計算把左側底邊稍微抬離地面需要施加的最小力是多少牛。
(3)如圖丙,若風從左往右吹,安裝遮陽傘后,釣箱容易發生翻倒。除遮陽傘外,釣箱(包括箱內的物品)重心可近似看做在釣箱的幾何中心。遮陽傘(包括傘桿)的質量為4kg,重心在M點下方30cm處。已知某時刻遮陽傘承受的水平風壓為 20N/m2,遮陽傘承受該風壓的等效垂直面積為1.5m2,風壓的作用點可視為M點。為了使釣箱不翻倒,至少應該在釣箱內放多少千克的重物 (空氣對遮陽傘的升力忽略不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1.動能:是伴隨著物質運動的能量;2.勢能:物質靜止時所具有的能量;它與物質所處的位置和狀態有關;3.輻射能:各種電磁輻射,包括光和熱的輻射能。能量的每種形式都可以轉換為其它形式,但能量不能消滅或無中產生。能量的損失,常為轉換成其它類型的能量。電能是一種動能;它可轉換成熱能或光能。4、分子勢能(內能)分子勢能是分子間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從而具有的與其相對位置有關的能。分子勢能是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5、光能是由太陽、蠟燭等發光物體所釋放出的一種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種可再生性能源。6、磁能泛指與磁相聯系的能量,嚴格地說應指磁場能。7、電能,是指使用電以各種形式做功(即產生能量)的能力。8、化學能是一種很隱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來做功,只有在發生化學變化的時候才可以釋放出來,變成熱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9、核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 ,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
【解答】A. 強度很大的爆炸,不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隨著巨響,這是因為爆炸聲具有聲能,A正確;
B. 我們平時吃的米飯中蘊含著化學能 ,B正確;
C.汽車行駛時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儲存的能量屬于化學能,C錯誤;
D. 在空中飛行的蒲公英種子具有機械能,D正確;
故答案為:C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和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和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稱為彈性勢能,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
(2)判斷是哪種能量轉化成了另一種能量的標準是:減小的轉化為增多的。
(3)人上升到最高點時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得出結論。
【解答】A、a→b的過程中,彈簧的形變程度減小,彈簧的彈性勢能減小,彈簧的彈性勢能不斷轉化為小金的機械能,故小金的機械能不斷增加;
開始一段時間內,彈簧的形變量較大,向上的彈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小金做加速運動;隨著彈簧形變量的減小,彈力減小,當彈力等于重力時,小金的速度達到最大,此時動能最大;彈力繼續減小,當向上的彈力小于向下的重力時,小金做減速運動;
所以,a→b的過程中,小金先加速后減速,在b狀態時速度并不是最大,此時彈簧恢復到原長,無彈力,人只受重力作用,處于減速階段,故在b時動能不是最大,故A錯誤。
B、b→c的過程中,即人離開地面上升的過程,小金的速度減小,動能減小,高度增大,重力勢能增大,所以該過程中是動能轉化為人的重力勢能,故B錯誤。
C、a是最低位置,此時彈簧的形變程度最大,所以在a狀態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故C正確。
D、b→c的過程中,小金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做功,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機械能不斷減??;故在c狀態時小金的機械能不是最大,故D錯誤。
故選:C。
4.【答案】D
【解析】【分析】 機械能守恒是指在只有在重力(或彈簧的彈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的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和動能發生相互轉化,但總機械能保持不變。
【解答】A. 火箭加速升空時,動能變大,重力勢能變大,機械能變大,A錯誤;
B. 火箭發射的能量轉化主要是燃料的化學能能轉化為機械能 ,B錯誤;
C. 神舟飛船在軌運行時,太陽能帆板將太陽能轉化電能,電能轉化為機械能,C錯誤;
D. 燃氣燃燒推動火箭上升的能量轉化類似于汽車發動機中的做功沖程,即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D正確;
故答案為:D。
5.【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據對常見速度的認識判斷。
B.估測中學生的體重和引體向上的高度,根據W=Gh估算一次做功大小。
C.根據W=Gh估算跳繩做的功,根據P=計算跳繩的功率。
D.根據W=Gh計算出克服自身重力做的額外功,克服水桶重力做的有用功,二者相加得到總功,最后計算效率即可。
【解答】A.一名初中生步行的速度大約為1.1m/s≈4km/h,故A錯誤;
B.中學生的體重約G=500N,引體向上高度約h=0.5m,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約為W=Gh=500N×0.5m=250J,故B錯誤;
C.跳一次繩克服重力做的功:W=Gh=500N×10×10-2m=50J,
跳繩180次克服重力做的總功:W總=180W=180×50J=900J,
跳繩時的功率:P===150W,故C正確;
D. 中學生的重力約為500N,上到位于二樓的教室,其上升的高度約為3m,其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約為:W'=Gh'=500N×3m=1500J,
用一個普通塑料水桶提一桶10kg的水上2樓,
克服其重力做功約為:W''=Gh''=mgh''=10kg×10N/kg×3m=300J,
則機械效率η==×100%≈16.7%,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答案】D
【解析】【分析】(1)動滑輪在理想情況下可以省一半力。
(2)使用定滑輪不省力。
(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分析。
(4)在忽略斜面摩擦的情況下,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多少倍,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多少分之一。
【解答】
解:由題知,不計機械自重及摩擦;
A、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即
B、使用定滑輪不省力,即F=G;
C、根據題圖可知:此時的動力臂為:;阻力臂為:;
D、不計摩擦,根據功的原理可知:FL=Gh,則;
綜上可知:最省力的是斜面,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7.【答案】C
【解析】【分析】(1)比較木塊兩次相同時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得出其運動的速度關系。
(2)根據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分析兩次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關系,然后利用W=fs分析整個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少;
(3)先判斷木塊兩次的運動狀態,然后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拉力和摩擦力的關系,利用公式W=Fs比較兩次做功的多少。
(4)根據公式P=Fv進行分析?!窘獯稹緼.從圖象中可看出,相同時間第一次通過路程大于第二次,所以第一次實驗的速度大于第二次的速度,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兩次拉動同一木塊沿水平木板勻速滑動過程中,木塊對水平木板的壓力相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相等,使它先后兩次沿水平木板勻速滑動相同的距離,則根據W=fs可知,整個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一樣多,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沿水平木板勻速滑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論其速度大小如何,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兩次木塊受到的拉力相等。相同時間內木塊運動的距離不相同,由W=Fs可知,相同時間內兩次拉力對木塊做的功不一樣多,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塊運動的速度較大,而木塊所受的拉力不變,根據公式P=Fv可知,拉力第一次做功的功率大,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8.【答案】B
【解析】【分析】(1)彈性勢能大小與物體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
(2)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判斷;
(3)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4)根據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判斷。
【解答】松開手指后,球內氣體向后噴出,氣球的體積減小,即形變程度減小,那么彈性勢能減小,故A錯誤;
球內氣體的內能轉化為氣球的機械能,則氣體內能減小,故B正確;
噴出的氣體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則熱運動減弱,故C錯誤;
噴出氣體的溫度較低,會從外界吸收熱量,故D錯誤。
故選B。
9.【答案】D
【解析】【分析】 A.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
B.根據功是計算式W=fs判斷;
C.活塞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減??;
D.四沖程汽油機的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解答】 A.活塞向左運動,對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增大,故A錯誤; B.若活塞在恒力F作用下向左運動了S長的距離,則活塞克服氣缸壁摩擦力做功的大小為W=fs,其中f為摩擦力,故B錯誤;
C.恒力F推動活塞向左運動過程中,活塞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減小,故C錯誤;
D.力F推動活塞向左運動,對氣體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這一過程中能量轉化形式和四沖程汽油機的壓縮沖程的能 量轉化相同,故D正確。
故選D。
10.【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據活塞的運行方向和氣門的開合判斷沖程名稱;
B.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C.減小能量損耗,可以提高熱機效率;
D.熱值是燃料的一種性質,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
【解答】A.丁圖中兩個氣門關閉,活塞向上運動,為壓縮沖程,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甲中兩個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為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B正確不合題意;
C. 加潤滑油減少各部件之間的摩擦可以提高機械效率,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汽油的熱值與是否充分燃燒無關,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1.【答案】C
【解析】【分析】A.拉力做的功用來克服摩擦力的功和滑輪組拉力做的功;
B.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大小x在重力方向上運動的距離;
C.拉力大小可以用滑輪組的特點求得;
D.動滑輪省力但卻費距離。
【解答】A. 拉力F做的功大于物體B克服重力做的功;
B. 物體B克服重力做功等于(15x0.3)=4.5J;
C.
D. 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為0.075m/s;
故答案為:C
1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據乙圖確定物體上升的高度和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根據s=nh確定滑輪組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
A.用G=mg求提升物體的重力,根據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B.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計算動滑輪的重力。
CD.利用速度公求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再利用P=Fv求拉力的做功功率?!窘獯稹坑蓤D乙可知,在t=4s內,物體上升高度h=2m時,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6m,
滑輪組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
A.物體重力:G=mg=27kg×10N/kg=270N,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故A正確;
B.根據可知,則動滑輪的重力:G動=3F-G=3×100N-270N=30N,故B錯誤;
C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
拉力的做功功率:P=Fv=100N×1.5m/s=150W,故C、D錯誤。
故選A。
13.【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據公式計算出速度,然后進行比較;
(2)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判斷;
(3)根據W=Fs比較做功的大?。?br/>(4)根據P=Fv比較做功的功率大小。
【解答】A.8s時物體的速度為:;
20s時的速度為:;
則20s時的速度小于8s時的速度,故A錯誤;
B.根據圖像可知,物體在兩個時間段內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因為摩擦力保持不變,所以兩個時間段內的拉力相等,故B錯誤;
C.0~12s內運動距離為6m,12~24s內運動距離為2m,且拉力相等,根據W=Fs可知,前者做的功大于后者做的功,故C正確;
D.0~12s內的速度大于12~24s內的速度,根據P=Fv可知,前者的功率大于后者的功率,故D錯誤。
故選C。
14.【答案】D
【解析】【分析】 A.根據公式判斷;
B.根據公式W=Fs判斷;
C.根據機械效率的定義判斷;
D.根據公式分析判斷。
【解答】 A.根據可知,功率的大小與功和時間有關,則物體做功越多,功率不一定大,故A錯誤;
B.根據W=Fs可知,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物體在只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越大,做的功才一定越大,故B錯誤;
C.機械效率為有用功是總功的比值,表示機械性能的好壞,故C錯誤;
D.提升高度相同時,增大物重,有用功增大;而額外功幾乎不變,根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會增大,故D正確。
故選D。
15.【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分析;
(2)根據(1)中分析判斷;
(3)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而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
(4)根據(3)中的分析判斷。
【解答】A、在木板旋轉的過程中,木板的重心在不斷升高,那么木板的機械能在不斷增大,因此外力肯定克服木板的重力做了功,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重物P的位置不斷升高,那么它的機械能不斷增多,因此木板對重物的力肯定做了功,故B正確不合題意;
C、重物P勻速轉動,那么動能不變;由于高度增大,因此重力勢能變大。根據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它的機械能不斷增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長木板和重物的速度不變,那么動能不變;高度增大,那么重力勢能增大。據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它們的機械能不斷增大,股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6.【答案】增大;減小
【解析】【分析】動能和勢能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速度、物體被舉高的高度、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以及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的速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這表明動能的大小取決于物體的運動狀態,即運動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被舉高的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而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有關,同一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解答】動能和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所以OA段的動能增大,AB段的機械能減小,因為往下運動,質量不變,速度不變,所以動能不變,但是高度減小,所以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等于重力勢能和動能,所以AB段的機械能減??;
故答案為:增大;減小
17.【答案】增大;大于
【解析】【分析】 根據甲、乙的運動情況判定甲、乙的重力、質量的大小關系;動能的大小與質量、速度有關;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高度有關。
【解答】 當由靜止自由釋放后,甲物體下降,乙物體上升,
這說明甲物體的重力大于乙物體的重力,
那么合力向上,則乙的速度逐漸變大;
根據G=mg可知,甲物體的質量大于乙物體的質量;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乙的質量不變,高度變大,重力勢能變大,速度變大,動能變大;
下降過程中,甲的重力勢能轉化為甲的動能、乙的動能、乙的重力勢能,所以甲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乙增大的動能。
18.【答案】(1)150
(2)300
19.【答案】CD;功率;742.5W
【解析】【分析】定滑輪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解答】(1)ABC、滑輪的軸固定不動的叫定滑輪,軸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叫動滑輪;由圖可知,滑輪A、B的轉軸固定,則A、B為定滑輪,定滑輪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故AB錯誤,C正確;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等于重物上升的高度,故D正確;
故答案為:CD。
(2)[2]由題意可知,馬力是單位時間內所做的機械功的單位,所以是功率的單位。
[3]由于A、B均是定滑輪,不考慮繩重和摩擦,所以馬施加的拉力和物體的重力相等,即F=G=mg=1000×0.45kg×10N/kg=4.5×103N
拉力所做的功W=Fs=4.5×103N×33×0.3m=4.455×104J
拉力的功率為

20.【答案】40;60%;20
【解析】【分析】(1)根據P=Fv計算拉力的功率;
(2)根據W總=Pt計算出總功,根據W有=Gh計算有用功,根據計算斜面的機械效率;
(3)根據W額=W總-W有計算額外功,根據計算摩擦力。
【解答】(1)拉力的功率:P=Fv=50N×0.8m/s=40W;
(2)拉力做的總功:W總=Pt=40W×10s=400J;
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120N×2m=240J;
斜面的機械效率:;
(3)斜面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400J-240J=160J;
斜面的長度:s=vt=0.8m/s×10s=8m;
物體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21.【答案】(1)D
(2)不能;大于
【解析】【分析】(1)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高度有關;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動能的大小與質量、速度有關;
(2)罐子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罐子的機械能變小了,這說明罐子在運動的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了其他形式的能。
【解答】(1)罐子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質量不變,在A點時的高度最高,重力勢能最大;罐子從A點運動到D點,橡皮筋發生了彈性形變,在D點時的形變程度最大,所以在D點的彈性勢能最大;
(2)若罐內沒有橡皮筋和小鐵塊,罐子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內能和罐子的動能,罐子不具有彈性勢能,所以不會返回斜面;
第一次返回斜面,向上滾動的過程中,由于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了內能,所以罐子整體在C點時的機械能大于在B點時的機械能。
22.【答案】(1)
(2)
【解析】【分析】分析圖乙,有兩個杠桿AO1B和O2CD,O1和O2分別為支點,知道各力臂大小,知道桶蓋的質量,利用重力公式求桶蓋的重,分別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列出方程求出腳對踏板A處的壓力。
【解答】 設頂桿對桶蓋上C點的作用力為F2,EO2=EC+CO2=×50cm+5cm=30cm,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G×EO2=F2×CO2---------------②
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F1=F2,
則得:,所以,。
23.【答案】(1)質量
(2)水降低的溫度值
(3)鋁
【解析】【分析】 (1)比較不同物質的比熱容要控制質量相同;
(4)根據轉換法,由Q=cmΔt可知,用等質量水的溫度下降量間接反映兩金屬塊吸收熱量的多少,等質量水的溫度下降越多,表明放入的物質吸熱越多;
(5)由已知條件分析甲、乙水的溫度變化,根據Q=cmΔt和分析。
【解答】 (1)根據題意可知,將質量相等的銅塊和鋁塊放入冰箱,使它們的溫度降低到0℃;
(4)實驗中,用等質量水降低的溫度值間接反映兩金屬塊吸收熱量的多少;
(5)因同質量水的初溫均為23℃,甲、乙兩容器中水的末溫分別20℃和17℃,故乙圖中水的溫度變化大。根據Q=cmΔt,乙圖中水放熱多,因沒有熱損失,故鋁從水中吸收的熱量多;
根據,質量相同的鋁和銅,因鋁吸熱多,而鋁的溫度變化小,故鋁的比熱容大。
24.【答案】(1)減小
(2)否
(3)將小車出發點A移至山體更高點
【解析】【分析】(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
(2)根據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分析;
(3)要使小車順利通過C點,則要求小車到大C點時動能越大越好。而小車的動能由重力勢能轉化而來,因此可以想辦法增大小車開始時的重力勢能,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 在某次實驗中小車從A點勻速下滑至點B該過程 ,小車的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則動能不變;質量不變,高度減小,則重力勢能減小。根據“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小車的機械能減小。
(2)根據圖片可知,A點和C點高度相同,則二者重力勢能相同,那么小車到達C點時動能為零,即它不能順利通過C點。
(3)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水平,針對該模型提出更合理的設計方案:將小車出發點A移至山體更高點。
25.【答案】(1)刻度尺
(2)5.4
(3)1.2×103
【解析】【分析】(1)由表格數據判斷出測量工具;
(2)物體在空氣中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G×LOA=F×LOB算出物體的重力;
(3)由圖乙知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G-F?。罫OA=F′×LOB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由F浮=ρ液gV排算出液體的密度。【解答】(1)由表格數據知實驗中需要用彈簧秤測量物體在空氣中和浸沒在液體中示數,用刻度尺測量OA、OB的長度,所以除彈簧秤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
(2)物體在空氣中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知G×LOA=F×LOB,
解得:;
(3)由圖乙知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G-F?。罫OA=F′×LOB,
解得:;
由F浮=ρ液gV排得液體的密度為:。
26.【答案】(1)F1L1=F2L2
(2)1
(3)測出AB的長度,以AB間的1/10為標準,在整根杠桿上均勻地刻上刻度
(4)A;B
【解析】【分析】(1)通過圖示的模型結合杠桿的定義,即可確定它用到的相關知識;
(2)杠桿上對應位置標注的應該是所測液體的密度;
(3)這個密度計的刻度是均勻的,量出從0~1g/cm3之間的長度,然后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g/cm3;
(4)提高密度秤的測量精確度,其實就是密度變化相同時,兩個刻度值之間的距離更大,根據杠桿的 平衡條件分析判斷即可。【解答】(1)通過圖示的模型結合杠桿的定義,即可確定它用到的相關知識,桿秤的工作原理是杠桿平衡原理F1L1=F2L2;
(2)密度秤測量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g/cm3,故在B的位置標記為1.0;
(3)在桿秤上標其它刻度(精確到0.1g/cm3),步驟③的操作補充完整:測出AB的長度,以AB間的1/10為標準,在整根杠桿上均勻地刻上刻度。
(4)A.把秤紐位置往遠離秤鉤一側移動,說明阻力臂增大,根據杠桿平衡原理F1L1=F2L2,動力和阻力不變,動力臂也要隨著增大,AB兩點之間長度增大,密度秤會更精確,故A正確;
B.減小秤砣的質量,說明動力減小,根據杠桿平衡原理F1L1=F2L2,動力臂也要隨著增大,AB兩點之間長度增大,密度秤會更精確,故B正確;
C.杯中不加液體,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G0×L1=G陀×LA;
杯中加水至a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G0+G水)×L1=G陀×LB;
聯立兩式可得:;
杯中加某種液體至a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AB中某一點C處,水平位置平衡時,
可得;
則:;
當液體體積和水的體積相同時,液體和水的密度比就是重力比,也為長度比;如果減少加入杯中的液體體積,則不能通過密度秤得到液體的密度大小,故C錯誤;
D.由上述計算可知,秤桿的重力不影響最后的密度結果,故D錯誤。
故選AB。
27.【答案】(1)
(2)=
(3)A,B
【解析】【分析】(1)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據此完成作圖;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
(3)根據對力臂的認識分析判斷。
【解答】(1)通過支點O做F2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從支點到垂足之間的距離就是它的力臂L2,如下圖所示:
(2)根據圖甲可知,F1和F2的方向都與這個圓相切,則兩個力的作用線都與通過切點的半徑垂直。根據力臂的定義可知,兩個力的力臂都等于半徑,即力臂相等。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F1=F2;
(3)根據圖乙可知,物體的重力豎直向下,要使杠桿保持平衡,拉力的方向必須是向上的,故④錯誤;
力①和②的作用線都與這個圓相切,則它們的力臂相等,即它們的大小都等于F1,故A、B正確,而C錯誤。
故選AB。
28.【答案】(1)G=mg=50kg×10N/kg=500N,起跳的最大高度h=0.09m,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
(2)由圖可知跳一次所用時間,所以一分鐘內所跳次數為次
1min內克服重力做功為總
1min內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解析】【分析】功的定義: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了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功的計算公式:W=FS(其中W是功,F是力,S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離);功率的定義: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計算公式:P=W/S=FV(其中P是功率,W是功,S是距離,F是力的大小,V是速度)。
29.【答案】(1)解:方法一:假設雕像重心距腳后跟 B 距離為L,雕像長度為 L數,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當以 B 點為支點時, 175cm①
當以 A 點支點時,2400×175cm②
聯立①②兩式可得:G=5600N,L=100cm。
方法二:(1)由平衡力的知識得,雕像受到的重力
(2)假設雕像重心距腳后跟B距離為L,雕像長度為LB ,以B點為支點,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得:G·,即5600N×L=3200N×175cm,解得L=100cm。
【解析】【分析】(1)方法一:分別將B點和A點看作支點,將重力看作阻力,將顯示器對應的示數看作動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列出兩個方程,最后聯立計算即可;
方法二:人處于靜止狀態,則它受到兩個支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列式計算重力即可。
(2) 以B點為支點,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列式計算即可。
30.【答案】(1)靜止在地面上時,挖掘機對地面的壓力
挖掘機對地面的壓強
(2)泥石所受的重力
挖掘機對泥石做的功
(3)挖掘機做的總功
挖掘機的機械效率
31.【答案】(1)G燈=mg=2kg×10N/kg=20N
G錘=mg=3kg×10N/kg=30N
GA=2×20N-30N=10N
(2)重力錘重力勢能=Gh=30N×(0.5m/2)=7.5J
(3)動滑輪A重力勢能=Gh=10N×(0.5m/2)=2.5J
η=W有/W總=7.5J/(7.5J+2.5J)=75%
或η=W有/W總=W有/G燈·h=7.5J/20N×0.5m=75%
【解析】【分析】 (1)軸的位置隨被拉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稱為動滑輪。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的杠桿(省力杠桿)。它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最多能夠省一半的力,但是不省功。
(2)重力勢能=重力x所處的高度;
(3)η=W有/W總 ;
32.【答案】(1)空釣箱的重力為:G=mg=5kg×10N/kg=50N;
小明對釣箱做的功為:W=Gh=50N×1m=50J;
(2)釣箱可以近似看作是一個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把左側底邊稍微抬離地面時,要使施加的力最小,則動力臂應該是最大的,如下所示:
當AB為動力臂時,此時的動力臂最大;
;
釣箱重力的力臂為:L2=×40cm=20cm;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所需的最小動力為:
(3)遮陽傘承受風壓的面積為1.5m2,某時刻風壓為20N/m2,則風力的大小為:F1=1.5m2×20N/m2=30N,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G0L0=F1L1,即G0××40cm=30N×(105cm+30cm+5cm),
解方程可得G0=210N,
釣箱內放重物的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W=Gh求出所做的功;
(2)要想用最小的力讓釣箱一邊剛好離開地面,那么動力臂應該達到最大,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求出最小的力;
(3)首先計算風力的大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重力公式計算當人離開釣箱后,為了使釣箱不翻倒,至少應該在釣箱內放多少kg的重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敦化市| 丹阳市| 龙海市| 鹿泉市| 沙雅县| 丽水市| 盖州市| 宁安市| 左云县| 苗栗县| 六枝特区| 尖扎县| 修文县| 开平市| 邳州市| 田阳县| 佛山市| 吐鲁番市| 化州市| 奉贤区| 南岸区| 闻喜县| 德兴市| 汶上县| 于都县| 南靖县| 阜宁县| 乌审旗| 三穗县| 弋阳县| 五大连池市| 澜沧| 鹤山市| 晋城| 宜阳县| 钟山县| 柳江县| 灵山县| 舞钢市|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