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文化運動【教學目標】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主要陣地、代表人物、旗幟。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究新文化運動在近代中國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2.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3.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中國資產階級為打破封建束縛而在思想文化上開展的啟蒙運動,是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它動搖了封建專制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揚民主和科學,為五四運動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通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事跡的介紹與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及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教學過程】材料展示:中國學習西方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教師:結合材料,復習回顧中國近代化的探索足跡。學生: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器物層面(軍事技術)戊戌變法——資產階級改良派——制度層面(政治制度)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制度層面(政治制度)教師:中華民國成立后不久,革命的果實就被袁世凱竊取。身為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做皇帝。這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們認識到民主國家雖然已經建立,但舊的封建思想文化仍然根深蒂固,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步伐仍需繼續,于是他們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教師:大家來看下面幾幅圖片,并思考他們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主要體現的是新舊思潮發生了激烈的沖突。教師:一方面,尊孔復古思潮的泛濫。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獨裁和專制,頒布《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另一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進一步傳播。中華民國建立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新舊思潮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從1915年起,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認真思考,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從根本上改造國民性。這就成為新文化運動開展的歷史背景。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就此展開了。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新文化運動的概況。學生:(閱讀、整理)時間 1915年地點 由上海到北京人物 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陣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教師:投影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的圖像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分別為: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教師:(展示20世紀初國民現狀)根據材料,閱讀教材和所學知識,歸納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材料20世紀初的中國,是什么主導了國民的靈魂?鏡頭一:袁世凱祭孔、祭天,大搞尊孔復古逆流。鏡頭二:受封建君主專制思想的影響較深,忠君思想。鏡頭三:深受封建思想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的荼毒和戕害,壓抑人性的自由。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通常指仁、義、禮、智、信。鏡頭四:愚昧、無知、迷信、落后、懦弱、可悲。學生:(閱讀、討論、列舉、記憶)教師:(總結、說明)(1)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教師:(設問)什么是舊道德?什么是新道德?為什么要反對舊道德和舊文化?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舊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其核心內容是三綱五常。舊道德是歷代統治者用來束縛人們思想的枷鎖。魯迅的《狂人日記》中就描述了那“黑漆漆”的吃人世界。教師:(以三綱五常為例,提出問題)對待舊道德我們應該采取何種態度?是全面否定嗎?還是全面肯定?學生:(感悟、發言)教師:(總結)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全面認識祖國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現代性。(2)提倡民主和科學。教師:(設問)什么是民主與科學?民主和科學的反義詞是什么?為什么將民主與科學并提?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民主的對立面是專制,科學的對立面是愚昧。專制都是以愚昧為基礎的,為此封建社會為統治老百姓都普遍采取愚民政策。一個人受盡苦難,卻把這一切歸結到自己的命不好,壓根想不到去反抗專制壓迫。因此要提倡民主,反對專制。要提倡民主,還要有能行駛民主權力的人,這就要學習科學,用科學為民主保駕護航。所以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教師:陳獨秀根據英文翻譯稱他們為“德先生”和“賽先生”。(3)文學革命:推翻舊文學,提倡新文學。小故事:從前有個秀才到村里閑逛,看到一則征婚啟事,上面寫著:“烏黑頭發無麻子腳不大周正”,秀才覺得這姑娘很不錯,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點就暈過去了。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學生:秀才理解為“烏黑頭發,無麻子,腳不大,周正”,而征婚啟事實際上說的是“烏黑,頭發無,麻子腳,不大周正”。教師:對,舊文學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會給閱讀帶來很多麻煩和歧義。教師: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學內容上須言之有物,形式上采用白話文,例如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白話文的普及,為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教師:(總結)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戰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兩條戰線交織進行,因而它既是一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文學革命。三、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教師:根據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分析其意義和不足。學生:(思考、記憶)意義: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不足: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總之,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板書設計】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