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七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大單元教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七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大單元教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七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大單元教學設計)
01課標解讀 02教材分析 03學情分析 04學習目標
05情境任務 06課時安排 07難點突破 08跨學科學習
09背誦清單 10復習設計 11大事年表 12 分類速查
13單元評價
01【課標解讀】
1.2022年課標要求
〖導論〗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 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內容要求〗1.7人民解放戰爭
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等史事;通過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知道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2.2022年課標解讀
⑴了解重慶談判基本內容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
⑵通過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知道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①結合歷史地圖,了解解放戰爭不同階段的歷程,進一步培養時空觀念。(時空觀念)
②通過探究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結束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原因的分析,培養閱讀史料和歷史解釋的能力。(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③立足唯物史觀,認識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故能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唯物史觀)
④通過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和意義,培養家國情懷,感悟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努力奮斗的精神。(家國情懷)
⑶能結合語文、地理、音樂等課程的學習,通過閱讀近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查閱地圖,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探究與討論,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02【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主要內容:
本單元由兩節正課組成。
抗日戰爭勝利后,人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于1946年發動了全面內戰。
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先后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之后展開戰略進攻,發起三大戰役。1949年4月,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本單元教材共二課。
《第23課 內戰爆發》的教學:本課上承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下啟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教材內容共分為三個子目:重慶談判;國民黨發動內戰;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后,從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到內戰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人民開展自衛反擊的歷史。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教學:本課主要內容有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人民解放戰爭是國共兩黨的最后決戰,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迅速走向勝利的階段。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在廣大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軍屢戰屢勝,獲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中國近代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時空縱覽
單元大概念架構
①政治:抗戰勝利后,內戰爆發,國共兩黨的關系由合作走向對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②經濟: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使得國民經濟瀕臨崩潰;
③中外聯系:美國為了稱霸世界,推行冷戰政策,支持蔣介石打內戰,中國陷入國共內戰的混亂局面。
④專題線索:
一次談判 重慶談判
一次會議 七屆二中全會
一次改革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兩個重點 陜甘寧解放區、山東解放區
三個階段 戰略防御、戰略進攻、戰略決戰
四次戰役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4、整體教學流程透視
(1)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
(2)導入新課后,出示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
(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
(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5)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3至5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堂堂清,不欠賬。
5、本單元教材體例
(1)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
(2)設計插圖增強感染力;
(3)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
(4)設計正文楷體內容補充說明;
(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
(6)設計“問題思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
(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
(8)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9)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
03【學情分析】
優點: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歷史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學習歷史的方法,閱讀史料能力、綜合概括分析比較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教師史料教學及運用多種方法展開課堂教學。此外,大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較高,具有課前預習及收集材料的習慣。且學生學習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對國共兩黨的情況、重慶談判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參與意識,對“解放戰爭”興趣濃厚。
不足:學生掌握的信息多為碎片化信息,分析和提煉不夠深入。本單元內容是學生普遍熟悉而又知道不多的一段歷史,因而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其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進行發現探究。
對策: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貼近學生心理的角度,兼采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思多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分析、歸納綜合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04【學習目標】
一、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分析重慶談判國共雙方的目的,知道蔣介石的真內戰假和平,知道共產黨爭取和平。
2.通過閱讀教材,知道國民黨發動內戰,解放區軍民運用運動戰開展自衛反擊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3.通過閱讀教材,掌握土地改革的內容和意義;分析理解土地改革與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關系。
4.通過閱讀教材,知道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5.通過閱讀教材,知道三大戰役勝利的史實與意義,分析勝利的原因。
6.通過閱讀教材,知道渡江戰役和國民黨統治的覆滅等史實,知道南京解放的重大歷史意義。
7.通過人民解放軍為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歷盡艱辛、英勇作戰、不畏犧牲的精神,使學生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
8.嘗試閱讀相關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嘗試運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說明自己對歷史問題的看法或有根據地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重慶談判、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及渡江戰役。
難點: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三大戰役的決策及有關方針;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05【情境任務】
情境1、以歷史發展時間軸,編寫簡要的歷史大事年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空觀念。
情境2、觀察并識讀《三大戰役示意圖》,從歷史地圖中辨識、獲取重要的歷史地理信息,了解歷史事件的過程——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情境3、通過解讀《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談判期間的合影》、《美國用軍用飛機空運國民黨軍隊到內戰前線》、《毛澤東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知識拓展《人民解放軍作戰十大軍事原則》、宣傳《中國土地法大綱》、《翻身農民丈量分配土地》、人物掃描【董存瑞】、《三大戰役示意圖》、《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知識拓展《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圖文資料,獲取有效信息,通過材料研讀,學會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認識圖文資料是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唯物史觀、史料實證。
情境4、搜集這一時期相關的圖片,將歷史圖片進行分類,配上文字說明。在此基礎上,開展“圖說歷史”的活動,以黑板報、手抄報、歷史圖集等方式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史料實證。
情境5、觀察并繪制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歷史地圖。根據不同的學習主題,繪制示意圖(如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示意圖、渡江戰役示意圖、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示意圖),展示繪制出的歷史地圖,解說圖中的歷史信息——時空觀念、家國情懷。
情境6、觀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如《重慶談判》《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戰上海》《渡江戰役》等,撰寫觀后感,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情境7、舉辦故事會,講述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人物故事如彭德懷、林彪、陳毅、粟裕、劉伯承等,弘揚中華民族敢于斗爭的精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情境8、比較近代歷史上的同類史事并繪制圖表,用板報等形式展示。比如,比較分析遵義會議、中共七大、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主要內容,認識三次會議的歷史意義;比較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認識黨的方針政策與時俱進;比較國統區人民對政府的態度,解放區人民對政府的態度,認識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是人民群眾的支持。--歷史解釋、唯物史觀。
情境9、課后活動示例:
(一)活動主題:破解“戰爭之謎”---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二)活動目標:
①通過分析史料,對比國共兩黨在政治、經濟、軍事、民生方面的差異,探究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②通過分析史料,認識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活動過程:
分析史料,對比國共兩黨在政治、經濟、軍事、民生方面的差異,填表并分析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①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有關國共兩黨在政治、經濟、軍事、民生方面的史料。例如,從《毛澤東傳》、《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等書籍中選取史料。
②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政治組、經濟組、軍事組、民生組。分別對史料進行分析,對人民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黨在政治、經濟、軍事、民生等方面進行比較。通過史料分析,探究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結束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
③指導學生根據史料填寫表格(表4-2),總結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原因。
表4-2 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民生方面的情況
名稱 政治 經濟 軍事 民生
國民黨
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原因: 。
(四)活動說明:
本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查閱史料,鍛煉查找、甄別、遴選史料的能力。分組探討有助于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歷史,加強合作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分析,理解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失敗與中國共產黨取勝的原因,培養了學生的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
06【課時安排】(三課時同步教案——見同步教案+一課時單元復習)3課時
1.單元主題:
抗日戰爭勝利后,人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于1946年發動了全面內戰。
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先后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之后展開戰略反攻,發起三大戰役。1949年4月,渡江戰役,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解放軍向全國進軍,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2.課時分配:
第1課時:第23課《內戰爆發》(重慶談判、全面進攻、重點進攻、運動戰)
第2課時: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土地改革、千里躍進大別山、三大戰役、渡江戰役)
第3課時:單元復習
07【難點突破】
【難點1】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實行的土地政策有哪些不同?
【參考答案】
國共十年對立時期(土地革命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 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農村革命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抗日根據地: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雙減雙交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 解放區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前提),實行耕者有其田(核心),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方法)。
【難點2】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關系變化呈現什么特征?出現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1)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2)主要原因: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國共兩黨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國際環境和國際勢力的影響等。
(3)啟示:和則兩利,分則兩傷。
【難點3】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
【參考答案】(1)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主要原因)。
(2)廣大解放軍戰士英勇善戰。
(3)黨中央正確的戰略戰術。
(4)國民黨統治腐敗,士氣低落。
08【跨學科學習】
地理學科:《轉戰陜北形勢圖》《三大戰役意圖》《渡江戰役形勢圖》等。
音樂學科:《團結就是力量》、《戰斗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誰不說俺家鄉好》、《人民軍隊忠于黨》等。
語文學科:《林海雪原》、《保衛延安》、《紅巖》、《決戰》、《突出重圍》、《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等。
美術學科:《淮海大捷》《激戰天津》《攻克錦州》《遼沈戰役-攻克錦州》《決戰淮海》等油畫;版畫《人橋》、《破獲敵軍防線》等;連環畫《開不敗的花朵》等。
影視劇:電影:《大決戰》、《千里躍進大別山》、《紅色黎明》、《光榮與夢想》、《孟良崮戰役》等。
歷史著作:《論人民民主專政》、《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決戰:東北解放戰爭 1945--1948》、《決戰:華東解放戰爭 1945--1949》、《決戰:中原西南解放戰爭 1945--1951》、《決戰:西北解放戰爭 1945--1949》、《決戰:中南解放戰爭 1949--1950》、《決勝:解放戰爭何以勝利》《全國解放戰爭史專題》等。
09【背誦清單】
第七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
【背誦清單與思維導圖】
主題內容
中國近代史內容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分為七個單元,本單元是第七個單元人民解放戰爭,主要講述1946年到1949年的歷史時期,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打敗蔣家王朝,為即將到來的新中國的誕生奠定基礎。
時間 國民黨 共產黨
1945年8月至10月 重慶談判,國民黨真內戰假和平,共產黨爭取一切可能的和平,最終簽署《雙十協定》。
1946年6月 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 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1947年3月 國民黨發動對陜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撤出延安,轉戰陜北,取得青化砭、沙家店戰役勝利,粉碎了對陜北的進攻,取得孟良崮戰役勝利,粉碎了對山東的進攻 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947年夏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開始戰略反攻,直接威脅南京和武漢
1948年9月-11月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解放華北全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1949年4月 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 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第7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 思維導圖
10【復習設計】
第7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
【單元復習設計】
復習目標 1.以歷史發展時間軸,梳理解放戰爭時期重大歷史事件,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核心素養;2.了解重慶談判,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3了解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孟良崮戰役粉碎國民黨的進攻;4.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 5.通過閱讀教材,史料分析,理解國民黨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戰爭勝利后,人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于1946年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先后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之后展開戰略反攻,發起三大戰役。1949年4月,渡江戰役,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解放軍向全國進軍,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課時 1
復習重點 重慶談判、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三大戰役、渡江戰役、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復習難點 重慶談判、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考向定位 1.結合歷史資料,考查重慶談判的時間、目的、影響。2.聯系當前實際,從歷史發展觀角度考查解放戰爭勝利的影響。3.結合歷史上的國共十年對峙、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考查國共兩黨的關系史,認識合則兩利、分則兩損。
教學方法 (1) 教學方法:采用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批判性思維;(2) 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歷史圖片、視頻等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教學準備 提前制作課件及評價檢測
【復習過程】
【復習導入】
PPT展示:觀看《解放戰爭階段時間軸》、閱讀階段特征,從整體上把握階段史實。
階段特征: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抉擇。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和時間軸,能從整體上把握解放戰爭全貌,讓學生落實核心素養中的時空觀念。)
【復習環節】
環節一、自主復習(限時)
【教師活動】教師:請同學們閱讀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至第24課的課文,給同學們5分鐘的時間,來完成【自主復習】中的相關問題。
(一)【基礎認知】
1.應知應會
考點一.內戰爆發
背記要點:重慶談判;國民黨發動內戰;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
背記提示:了解國民黨發動內戰的原因。
【考點速記】
1.重慶談判:(1)過程: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事。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2)結果:1945年10月10日,國共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3)影響: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
2.內戰爆發(防御階段)
①.爆發標志:1946年6月,蔣介石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
②.從全面進攻到重點進攻:國軍先發動全面進攻,再對陜北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
③.解放區反擊: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制定了以運動戰為主要方式,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的方針
粉碎全面進攻:半年多自衛反擊戰,粉碎了國民黨軍全面進攻;
粉碎陜北:主動撤出延安,以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粉碎了敵人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粉碎山東:在山東孟良崮消滅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考點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背記要點: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七屆二中全會。
背記提示:理解農民通過土地改革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
學習延伸: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歷史的結論。
【考點速記】
1.解放區的土地政策: 1947年,解放區將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3.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
(1)戰略決戰:三大戰役
戰役 意義
遼沈戰役 解放東北全境
淮海戰役 解放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
平津戰役 華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和平解放)
影響: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南京解放——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4.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蔣介石實行獨裁、發動內戰,不得人心,中國共產黨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決策英明;人民解放軍士氣高漲,國民黨軍隊士氣日益低落;人民解放軍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等。
2.知識結構
3.易混易錯
1).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標志著人民解放軍開始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解放區不再是解放戰爭的主戰場,戰爭主要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
2).三大戰役與渡江戰役的區別: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的是三大戰役;最終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是渡江戰役。
3).解放戰爭勝利的標志是新中國的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垮臺的標志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4).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標志著統治中國達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的垮臺,人民解放戰爭尚未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也沒有結束。
5).解放戰爭勝利的標志是新中國的建立,而不是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或西藏的和平解放。
(二)【能力提升】
【命題點1】為什么占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隊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其進攻就被人民解放軍挫敗?
【命題點2】國共關系的演變、認識
關系 時間 原因 影響
合作
對立
合作
對立
認識:
【命題點3】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感想?
【學生活動】學生:學生開始完成自主學習的內容,學生派出三個代表進行公布自主學習的答案。
學生:學生開始完成自主學習的內容,學生派出三個代表進行公布自主學習的答案。
【自主復習】參考答案
【基礎認知】
一、應知應會
學生:學生開始完成自主學習的內容,學生派出代表進行公布自主學習的答案。
(見上)
(二)【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參考答案
【命題點1】為什么占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隊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其進攻就被人民解放軍挫敗?
【參考答案】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要求。制定了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和方針。
一是集中兵力殲滅敵人;二是黨中央、毛澤東的親自領導;三是人民軍隊的英勇作戰;四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命題點2】國共關系的演變、認識
關系 時間 原因 影響
合作 1924-1927國民大革命時期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務 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
對立 1927-1937土地革命時期(十年內戰時期)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鎮壓工農革命 大革命失敗,形成十年對立局面,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
合作 1937-1945全民族抗戰時期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戰勝利,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
對立 1946-1949解放戰爭時期 國民黨反動派企圖實行獨裁統治,中國共產黨及全國人民要求民主和平 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造成海峽兩岸長期分裂的局面
認識:(1)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而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階級性質不同是國共關系矛盾斗爭直到對立的根本原因;(2)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命題點3】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感想?
【參考答案】
1.原因:
(1)政治上,國民黨實行一黨獨裁,缺乏民主,政治腐敗;中國共產黨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
(2)經濟上,國民黨統治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壟斷國家財富,百姓生活困難;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為戰爭勝利提供了可靠保證;
(3)軍事上,國民黨戰略錯誤,軍隊厭戰,士氣低落;中共中央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戰略戰術,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
(4)思想上,國民黨發動內戰不得人心,喪失民眾支持;共產黨所進行的解放戰爭是維護人民利益的戰爭,深得民心。
2.感想:任何一個政黨或政權,必須順應歷史潮流,順應民心,否則就會衰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教師在學生完成的基礎上,針對【自主學習】中有問題的題目進行講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學生當堂進行檢測。通過對課本的學習,能夠鞏固夯實基礎知識。同時學生回答完基礎知識后,小組進行展示,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同時能夠對當堂的檢測進行點評,發現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的修改并講解。)
環節二、課中學習
【教師活動】
學習任務(一):自主完成,組內完善、展示、補充,解釋時間軸,構建知識體系。(復習目標1)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組內分享、完善、展示、補充,避免知識落實方法的單一性,活躍課堂氣氛。
結論:
參考答案:
(設計意圖:對于基礎史實的落實,用時間軸更能整合重點知識,使知識脈絡清晰;對于歷史發展規律,進行單元整合,有助于學生理解)
【教師活動】
學習任務(二):
1.了解重慶談判,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復習目標2)
2.了解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孟良崮戰役。(復習目標3)
3.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復習目標4)
4.通過閱讀教材,史料分析,理解國民黨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復習目標5)
任務1:了解重慶談判,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復習目標2)
六個星期的談判無疑沒有取得什么進展。盡管毛澤東表面上持和解的姿態,但他并不想在那些涉及中共根本地位的基本點上讓步。另一方面,國民政府憑借實力進行談判堅拒妥協,以免自己的特權地位受到損害。蔣對毛澤東此刻愿意達成的某種和平“臨時協議”毫無興趣。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設問:根據材料概括國共兩黨的態度分別是什么?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態度?
【參考答案】態度:中國共產黨:表面持和解姿態,在涉及中共根本地位的基本點上不讓步;國民黨:堅拒妥協。原因:中國共產黨: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避免內戰,同時揭露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國民黨:以免自己的特權地位受到損害。
【學生活動】學生自主思考,完成問題,可以書寫關鍵詞,完成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能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其他同學可以針對展示的內容進行補充和質疑。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巡視信息以及學生發言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從材料中得出結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從史料中獲取關鍵信息,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任務2.了解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孟良崮戰役。(復習目標3)
【兄弟鬩墻】
漫畫背景:1946年夏,國內的形勢正發生新的變化,在“和平方案”的背后,蔣介石的行徑激怒了有良知的中國人。1947年初,這幅漫畫發表后,在報紙上,在街頭,甚至在路邊的電線桿上,人們都能看到它
設問:與1945年相比,人們對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 根據材料分析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
【參考答案】變化:由擁護到反對。
原因:1946年6月,蔣介石指揮軍隊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設問:材料中“我軍這一戰略行動”是什么行動?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行動的影響。
【學生活動】學生自主思考,完成問題,可以書寫關鍵詞,完成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能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其他同學可以針對展示的內容進行補充和質疑。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巡視信息以及學生發言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從材料中得出結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跨學科學習,從漫畫史料中獲取關鍵信息,提升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核心素養。
任務3.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復習目標4)
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摘自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4月)
設問:毛澤東為什么強調“宜將剩勇追窮寇”?結合歷史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原因:1949年,國共決戰勝負已定,南京政府精銳喪盡。看法: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學生活動】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所學,解決上述問題。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巡視信息以及學生發言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從材料中得出結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核心素養。
任務4.通過閱讀教材,史料分析,理解國民黨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復習目標5)
材料 人民解放軍的戰爭所具有的愛國的正義的革命的性質,必然要獲得全國人民的擁護。這就是戰勝蔣介石的政治基礎。
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斗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
……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
——毛澤東《當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1947年12月25日)
設問:根據材料,歸納毛澤東認為人民解放戰爭終將取勝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人民解放戰爭的正義的革命性質;全國人民的擁護;人民解放軍隊的英勇作戰和革命意志;土地改革的進行等
【學生活動】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所學,解決上述問題。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巡視信息以及學生發言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從材料中得出結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核心素養。
環節三、活動探究
剛才通過【自主復習】解放戰爭(1945——1949)階段特征: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抉擇。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28年的奮斗歷程顯示,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代表中國人民的最根本利益。那么接下來,以四人為一個小組,給大家10分鐘的時間,結合【活動探究】的相關內容,小組討論完成相應的問題。
【教師活動】活動探究1:【唯物史觀】如何認識內戰爆發的必然性
【學生活動】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學生開始回答相應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1:結論:
①從兩黨的本質看: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會改變;共產黨代表全國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爭取和平、民主。
②從兩黨的主張看:國民黨繼續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拒絕建立民主聯合政府,一心準備內戰;共產黨方面主張建立聯合政府,抱著和談誠意,但沒有放松對戰爭的準備。
③從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看:抗日戰爭勝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階級矛盾上升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設計意圖:通過對國民黨發動內戰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等核心素養)
【教師活動】活動探究2:【唯物史觀】基于近代中共中央政權更迭的史實,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一觀點加以論述。
讀圖學史,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學生開始回答相應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2:結論:
觀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論述: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面對內憂外患,各種政治力量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嘗試改變國家命運,但都以失敗告終。“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此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自此,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為指導,結合中國實際與國情,從全民族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一系列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結束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近代以來的悲慘命運,使中華民族開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堅定選擇。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黨領導中國革命不同時期革命地點的變化的歸納,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等核心素養。)
【教師活動】活動探究3:【家國情懷】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可以獲得哪些經驗與啟示?
【學生活動】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學生開始回答相應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3:結論:
經驗: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②立足中國革命實際,領導人民軍隊開展武裝斗爭,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組織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④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
啟示:
①革命道路的選擇應結合中國國情;
②順應民心、獲得人民的支持是革命獲勝的關鍵。
(設計意圖:通過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經驗與啟示的探討,培養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
環節四、鞏固提升
【教師活動】(教師小結并升華)抗日戰爭勝利后,人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堅持獨載統治,于1946年發動了全面內戰。
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先后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之后展開戰略反攻,發起三大戰役。1949年4月,渡江戰役,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解放軍向全國進軍,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小結,使學生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升華家國情懷。)
【學生活動】完成第四部分【鞏固提升】的相關練習題(3分鐘左右)
1.(23-24八年級下·河北唐山·期中)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方針早就定了,還要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原因是( )
A.蔣介石改變了主意,不準備打內戰了 B.共產黨的勢力比國民黨的勢力大
C.美國不希望中國打內戰 D.內戰準備還不充分,也為了欺騙人民
2.(23-24八年級下·河北唐山·期中)《雙十協定》簽訂的最重要的意義是( )
A.粉碎蔣介石的陰謀 B.贏得了反內戰的時間。
C.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 D.使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3.(2024·江蘇揚州·一模)1946年8月,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這個論斷提出的背景是( )
A.重慶談判的進行 B.政協會議的召開
C.全面內戰的爆發 D.戰略決戰的勝利
4.(2024·河北承德·模擬預測)下側的委任狀影印件可以用來直接佐證( )
A.百團大戰 B.孟良崮戰役 C.淮海戰役 D.青化砭戰役
5.(2024·安徽六安·一模)在戰爭開始的八個月里,解放區軍民積極作戰,殲滅敵人70多萬,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不久,又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當時國民黨重點進攻的是( )
A.山東解放區 陜北解放區 B.中原解放區 東北解放區
C.山東解放區 大別山根據地 D.中原解放區 陜北解放區
6.(23-24八年級下·福建福州·期末)整理知識結構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下圖示意圖有助于了解( )
A.國民大革命主要進程 B.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C.抗日戰爭的主要進程 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
7.(24-25八年級上·全國·課后作業)1948年,在考察了經過土改的解放區后,學者韓丁指出,中國革命創造了一整套新的詞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翻身”。這里的“翻身”強調了( )
A.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 B.封建土地制度已經徹底廢除
C.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 D.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8.(23-24八年級上·吉林白城·階段練習)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毛澤東為戰事付了極大的心血。這一期間毛澤東指揮了( )
A.平型關大捷 B.汀泗橋戰役 C.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
9.(23-24八年級下·河北唐山·期中)蔣介石在1949年元旦發出“求和”聲明的原因包括( )
①國民黨在三大戰役中大潰敗 ②國民黨在長江以南難以組織起有效防御
③蔣介石企圖“劃江而治” ④解放軍渡江作戰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3-24九年級下·河北滄州·階段練習)人民解放戰爭時期,與國民黨四處抓壯丁充軍不同,華北近百萬,東北160萬人主動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民兵參加者近290萬人,作戰115700余次。由此可見( )
A.國民黨軍隊的兵員很充沛 B.民兵是人民解放戰爭主力部隊
C.中國共產黨贏得人民支持 D.廣大群眾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B A B A C A C
1.D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在美國的積極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但是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他接連三次打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內和平問題,D項正確;蔣介石發起重慶談判是為內戰爭取籌備時間而不是不打內戰,排除A項;解放戰爭爆發時國民黨兵力300多萬而共產黨兵力百余萬,排除B項;美國在抗日戰爭結束后出兵幫助蔣介石奪取勝利果實,并幫助武裝國民黨軍隊,排除C項。故選D項。
2.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重慶談判是蔣介石為了發動內戰贏取準備時間的陰謀之舉,毛澤東等人毅然赴重慶談判,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在重慶談判中中共做出了極大的讓步,國共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使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D項正確;“粉碎蔣介石的陰謀”是中共參加重慶談判的目的之一,不是《雙十協定》簽訂的最重要的意義,排除A項;“贏得了反內戰的時間”說法錯誤,重慶談判是蔣介石發起的,他是為了發動內戰贏取時間,不是共產黨為了針對蔣介石的陰謀主動提出的談判,排除B項;《雙十協定》雖然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但這不是其最重要的意義,排除C項。故選D項。
3.C
【詳解】根據“‘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6年6月,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撕毀政協決議,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10月,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家口,全面進攻達到最高峰。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和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C項正確;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排除A項;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排除B項;1947年經過連續作戰,人民解放軍先后殲滅國民黨軍精銳200多萬,迫使國民黨軍隊主力退守沈陽、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動防御作戰。中共中央認為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先后發起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戰略決戰取得勝利,排除D項。故選C項。
4.B
【詳解】據題干“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和所學知識可知,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B項正確;百團大戰是彭德懷指揮的抗日戰爭中敵后戰場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與圖片信息不符,排除A項;1948年11月,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指揮下,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淮海戰役,殲滅大量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與圖片信息不符,排除C項;青化砭戰役是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取得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的戰役,與圖片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5.A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的全面進攻被粉碎后,國民黨重點進攻的目標在陜甘寧解放區(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A項正確;中原解放區是國民黨全面進攻的區域,排除BD項;大別山根據地是1947年由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地區建立的根據地,從此開辟了中原戰場,加快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排除C項。故選A項。
6.B
【詳解】根據題干“轉戰陜北”“挺進中原”“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和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和陜北解放區。中共中央開始了轉戰陜北的偉大歷程。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挺進中原。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渡江戰役是繼三大戰役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對國民黨軍進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戰役行動,B項正確;國民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排除A項;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經歷的三個階段:戰略防御階段(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戰略相持階段(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戰略反攻階段(從1944年至1945年8月),排除C項;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指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由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排除D項。故選B項。
7.A
【解析】略
8.C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C項正確;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9月,排除A項;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發生在1926年,排除B項;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4月,排除D項。故選C項。
9.A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初,中國共產黨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都大獲全勝,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線崩潰,在長江以南難以組織起有效防御,在三大戰役進行期間和結束以后,國民黨統治集團在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支持和策劃下,發動了一場“和平攻勢”,他們企圖利用和平談判的手段,達到“劃江而治”的目的,以便爭取喘息時間,保存殘余的反革命勢力,伺機卷土重來,在內外夾攻下,蔣介石在1949年元旦發出求和聲明,企圖作緩兵之計,毛澤東發表對時局的聲明,揭穿其假和平的陰謀,①②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作戰,取得勝利,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與題干時間“元旦”不符,④不符合題意,排除就含有④的選項,排除BCD項。故選A項。
10.C
【詳解】根據材料“華北近百萬,東北160萬人主動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民兵參加者近290萬人,作戰115700余次”分析可知人民群眾主動加入共產黨的軍隊,體現出解放戰爭得到了人民群眾支持,人民群眾支持是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C項正確;國民黨軍隊主要依靠抓壯丁充軍,不能說明兵員很充沛,排除A項;人民解放戰爭主力部隊并不是民兵,排除B項;解放戰爭與國民黨軍隊作戰,不屬于民族意識覺醒,排除D項。故選C項。
(設計意圖:通過對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進行鞏固提升。)
【課堂總結】
人民解放戰爭是國共兩黨的最后決戰,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迅速走向勝利的階段。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政治:國共關系由合作再次走向對立;國民黨發動內戰;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2)經濟: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和內戰政策,使國民經濟瀕臨崩潰;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時空線索構建單元發展脈絡,清晰明了)
【教學反思】
優點:
1、通過對本堂課的授課,能夠貼近課程標準中學生應知應會的內容。
2、通過整堂課的教學設計,能夠使得學生對基礎知識,語言組織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3、學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提升其閱讀素養和歷史解釋核心素養;
4、在實際測評中關注個體學生間的差異,有針對性地提升成績。
缺點:
難點突破的效果不夠明顯,需進一步加強。
11【大事年表】
中國近代史(1946年-1949年)大事年表
人民解放戰爭
1945年8月 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
1945年11月10日 國共簽訂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1946年6月6日 蔣介石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1947年3月 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陜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撤出延安
1947年夏 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
1948年9月-11月 遼沈戰役,東北人民解放軍解放東北全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戰役,解放徐州,奠定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北平和平解放,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1949年4月 渡江戰役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國民黨政權垮臺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署投降書
12【分類速查】
一、文獻類
1.1945年8~10月,國共進行重慶談判,國共雙方最后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2.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二、戰役類
1.1947年彭德懷指揮的青化砭、沙家店戰役;華東野戰軍孟良崮戰役。
2.1948年9~11月,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
3.1948年11月~1949年1月,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指揮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發動淮海戰役并取得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4.1948年11月~1949年1月,東北人民解放軍與聶榮臻指揮的華北人民解放軍共同發起平津戰役,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5.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渡江戰役),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三、意義類
1.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意義: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意義: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3.三大戰役的意義: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13【單元評價】
第7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
選擇題
1.通知指出:“在我黨采取上述步驟后,如果國民黨還要發動內戰,它就在全國、全世界面前輸了理,我黨就有理由采取自衛戰爭,擊破其進攻……”該通知發布的背景是( )
A.南昌起義 B.西安事變 C.中共七大 D.重慶談判
2.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重慶機場講話道:“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國內政治上軍事上所存在的各項迫切問題,應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加以合理的解決,以期實現全國之統一,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毛澤東認為“目前”最迫切的是( )
A.保證和平,實現民主,鞏固團結 B.解決好政治上軍事上存在的問題
C.實現國家統一,建立建設新中國 D.國共雙方談判簽署《雙十協定》
3.1945年8月29日重慶《大公報》報道:“昨日下午三點多鐘,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毛澤東先生來了!……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這反映了當時中國( )
A.對和平的期盼 B.慶祝抗戰勝利
C.渴望世界團結 D.聯合政府成立
4.下圖是進步畫家華君武1946年所作的漫畫《遠水救不了近火》。對該作品的解讀,最恰當的是( )
A.揭露了美國的霸權主義陰謀 B.批判了國民黨出賣國家主權的行徑
C.表明了戰爭形勢已發生逆轉 D.宣揚了民主進步的潮流不可阻擋
5.毛澤東說:“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下列最能體現這個戰略思想的軍事行動是( )
A.中共中央轉戰陜北 B.孟良崮戰役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遼沈戰役
6.毛澤東說:“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下列軍事行動最能體現這一作戰指導思想的是( )
A.主動撤離,轉戰陜北 B.千里躍進,戰略反攻
C.三大戰役,殲敵主力 D.橫渡長江,解放南京
7.當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在孟良崮被圍時,附近本可以前往增援的部隊或觀望不前,或移動緩慢,最終導致第七十四師被殲滅。據此可知( )
A.華東野戰軍作戰快準狠 B.共產黨獲勝是人心所向
C.國民黨的政策不得人心 D.國民黨軍隊不協同作戰
8.1947年8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發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這是一次路途諸多險阻的進軍,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勝的進軍。”這一軍事行動是( )
A.北伐戰爭 B.紅軍長征
C.百團大戰 D.千里躍進大別山
9.1947年,鄧穎超同志參加了在西柏坡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會后,她深入河北農村搞土改蹲點,開展調查研究。下列與鄧穎超同志開展調研工作直接相關的文件是( )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10.1948年秋,中國共產黨已在東北解放了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95%的鐵路線;國民黨軍隊被分割在長春、錦州等孤立地區,敵我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這表明當時( )
A.國統區經濟狀況急劇惡化 B.國民黨反動統治徹底覆滅
C.人民解放軍開始戰略反攻 D.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11.下圖所示時間軸反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四個階段。其中方框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
A.民族恥辱,抗爭探索 B.十年內戰,國共對峙
C.打倒美蔣,人民解放 D.恢復經濟,鞏固政權
12.“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民謠反映了人民解放戰爭的( )
A.歷史背景 B.基本過程 C.作戰方針 D.勝利原因
13.研讀地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地圖反映的戰役( )
A.解放了東北全境 B.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C.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D.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14.1949年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給總統杜魯門的信中說:“中國內戰不祥的結局超出美國政府控制的能力,這是不幸的事,卻也不可避免的。”最能驗證這段話的史實是( )
A.解放軍開始戰略反攻 B.渡江戰役取得勝利
C.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 D.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15.抗戰勝利后,中國面臨“兩種命運”的抉擇。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堅定地實行耕者有其田,使人民看清是誰代表著他們的利益,應該跟著誰走。劉少奇指出,這是爭取戰爭勝利最基本的一環,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環。這里,有決定意義的“一環”是( )
A.中國共產黨提出民主革命綱領
B.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
C.中國共產黨領導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解放區軍民自衛反擊,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
二、綜合題
16.材料一:1945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指出,談判“自然必須作一定的讓步……”“無此讓步,不能擊破國民黨的內戰陰謀,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不能取得國際輿論和國內中間派的同情,不能換得我黨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
材料二:西北野戰軍撤離延安后,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周恩來等指揮下,按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確定的蘑菇戰術,依靠陜北優越的群眾條件和有利地形,與國民黨幾十萬軍隊在陜北高原周旋,使其始終無法準確獲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補給等方面的嚴重困難,士氣低落。而人民解放軍則選擇有利時機和地形,尋機殲敵,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共殲敵1.4萬余人。
(1)材料一中的“談判”指的是哪次談判?
(2)材料二中西北野戰軍撤離延安的背景是什么?
17.九年級某歷史學習小組以“人民解放戰爭”為主題開展探究學習,請你參與,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與共產黨談判,乃系窺測其要求與目的,以延時間,緩和國際視線,俾使國軍抓緊時機,迅速收復淪陷區中心城市,待國軍控制所有戰略據點及交通線,將寇軍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優越軍事形勢和共產黨做具體談判,彼如不能在軍令政令統一原則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摘編自蔣介石給國民黨各戰區司令長官的絕密電報(1945年9月20日)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蔣介石1945年與共產黨進行“談判”的目的。
材料二 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力量對比
項目 國民黨 共產黨
兵力 約430萬人 約127萬人
武器設備 擁有裝備較好的陸、海、空軍 只有陸軍,裝備基本上是繳自日、偽軍的步兵武器和少數火炮
擁有人口 約3.39億 約1.36億
擁有地區 大城市、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 小城鎮、鄉村、偏遠地區
(2)根據材料二,指出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表現出怎樣的態勢。這種態勢決定當時雙方各處于怎樣的戰略地位
材料三
(3)從材料三中任選一幅圖,結合所學說明圖片所反映的歷史故事。
材料四
三大戰役人民支前統計
分項戰役 民工(萬人) 挑子(副) 擔架(副) 小車(輛) 大車(輛) 牲畜(頭) 船只(只) 糧食(萬千克)
遼沈戰役 160 ——— 13800 ——— 6750 30000 ——— 3500
淮海戰役 225 42400 73900 410900 3070 6300 13600 28500
平津戰役 154 ——— 20000 20000 380000 1000000 ——— 15500
———整理自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上冊)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四與人民解放戰爭勝利之間的關系。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B A A D D A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C C
1.D
【詳解】根據題干“如果國民黨還要發動內戰,它就在全國全世界面前輸了理”可知,這個《通知》發布在全面內戰爆發前(抗戰勝利后),與1945年召開的國共談判有關,D項正確;南昌起義發生在1927年,排除A項;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排除B項;中共七大發生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1945年,排除C項。故選D項。
2.A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1945年8月28日”“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國內政治上軍事上所存在的各項迫切問題,應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加以合理的解決,以期實現全國之統一,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可知,與此相關的是重慶談判。這一講話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史稱重慶談判。因此毛澤東認為“目前”最迫切的是保證和平,實現民主,鞏固團結,A項正確;解決好政治上軍事上存在的問題與毛澤東認為“目前”最迫切保證和平,實現民主不符,排除B項;建立建設新中國是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討論的內容,排除C項;重慶談判的結果國共雙方談判簽署《雙十協定》,排除D項。故選A項。
3.A
【詳解】據題干“1945年8月29日重慶《大公報》報道:‘昨日下午三點多鐘,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描述的事件是重慶談判有關,1945年8月,抗戰基本勝利,蔣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商討和平建國問題,為了實現和平民主,揭露蔣介石的陰謀,毛澤東毅然前往重慶與國民黨方面進行重慶談判,而之所成是對中國的一件大喜事反映了中國人民對和平建國的期盼,A項正確;重慶談判是為了和平建國而非慶祝抗戰的勝利,排除B項;重慶談判是解決國內問題,而非世界問題,排除C項;重慶談判是為解決和平談判問題,材料還為進行具體的談判,未成立聯合政府,排除D項。故選A項。
4.B
【詳解】根據題干“1946年所作的漫畫《遠水救不了近火》”及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正值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政府依賴美國的援助來對抗中國共產黨。然而,漫畫通過“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比喻,揭示了國民黨政府依靠外援無法解決國內問題的現實,批判了國民黨出賣國家主權、依賴外國勢力的行徑。B項正確;漫畫顯示的是蔣介石向美國求助,而非揭露美國的霸權,排除A項;1947年挺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1946年戰爭尚未發生逆轉,排除C項;漫畫中提到軍事危機,而不是民主進步的潮流,排除D項。故選B項。
5.A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略,可以看出,在此次軍事行動中,人民解放軍主動放棄了某個地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重點進攻陜北解放區,胡宗南部大兵壓境,黨中央主動撤離延安,在陜北機動轉移與國民黨軍隊周旋,同時,吸引國民黨重兵追擊,分散其他戰區國民黨軍隊對解放軍的軍事壓力,A項正確;孟良崮戰役消滅了國民黨的精銳部隊,此次行動并未放棄某個地方,排除B項;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是解放軍主動出擊的一次軍事行動,此次行動并未放棄某個地方,排除C項;遼沈戰役屬于三大戰役,主力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沒有放棄某個地方,排除D項。故選A項。
6.A
【詳解】據材料“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可知,毛澤東強調打仗不能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要顧全大局,因此1947年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A項正確;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與延安關系不大,排除B項;三大戰役分別發生在遼沈、平津和淮海,與延安關系不大,排除C項;解放南京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的垮臺,其與材料觀點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7.D
【詳解】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內部紀律渙散,不協同作戰。這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材料中“附近本可以前往增援的部隊或觀望不前,或移動緩慢,最終導致第七十四師被殲滅”說明國民黨軍隊不協同作戰。D項正確;材料分析的是國民黨戰敗的原因,不是分析華東野戰軍作戰快準狠 以及共產黨獲勝是人心所向。排除A和B項;材料中分析國民黨失敗是因為軍事上原因,不是政策問題,排除C項。故選D項。
8.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D項正確;北伐戰爭主要發生在1926年至1928年期間,是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黨軍閥的戰爭,排除A項;紅軍長征發生在1934年至1936年期間,是中國工農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保存實力和戰略轉移而實施的大規模戰略轉移,排除B項;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由于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排除C項。故選D項。
9.A
【詳解】根據題干“1947年,鄧穎超同志參加了在西柏坡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會后,她深入河北農村搞土改蹲點,開展調查研究。下列與鄧穎超同志開展調研工作直接相關的文件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鄧穎超同志參加了在西柏坡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并深入河北農村搞土改蹲點,開展調查研究。與此直接相關的文件是1947年10月10日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該文件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規定了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A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的時間是1950年,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與材料的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1949年制定頒布的,是圍繞新中國的成立而制定的,與題干全國土地會議的信息不符,排除C項;《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是1984年通過的,內容是中國的經濟體制的變革與全國土地會議的信息不相符,排除D項,故選A項,
10.D
【解析】略
11.C
【詳解】根據時間軸中“1945—1949年”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處于人民解放戰爭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是打倒美蔣,人民解放,C項正確;民族恥辱,抗爭探索是近代中國的狀況,與表格中時間不符,排除A項;十年內戰,國共對峙時期從1927年至1937年,排除B項;恢復經濟,鞏固政權是新中國初期,與表中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2.D
【詳解】根據“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可知,解放戰爭時期,人民群眾對人民解放軍的大力支持,這是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D項正確;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背景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人民解放戰爭的基本過程包括防御階段、戰略反攻、戰略決戰和勝利四個階段,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這首民謠無法體現人民解放戰爭的作戰方針,排除C項。故選D項。
13.B
【詳解】根據圖示關鍵詞信息“徐州、陳官莊”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淮海戰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指揮下,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淮海戰役,殲滅大量敵軍。到1949年1月,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B項正確;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與圖片信息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的戰役不符,排除A項;1948年11月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發起平津戰役,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與圖片信息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的戰役不符,排除C項;渡江戰役,占領南京,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與圖片信息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的戰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14.C
【詳解】據材料“1949年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給總統杜魯門的信中說:中國內戰不祥的結局超出美國政府控制的能力,這是不幸的事,卻也不可避免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的即將勝利,三大戰役結束,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C項正確;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排除A項;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役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5.C
【詳解】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堅定地實行耕者有其田,使人民看清是誰代表著他們的利益,應該跟著誰走”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政策直接觸及了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在封建社會中,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而封建土地所有制則嚴重束縛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力。中國共產黨通過領導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這一政策對于決定人民在“兩種命運”中的選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C項正確;中國共產黨提出民主革命綱領是在中共二大,時間不符,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是在七屆二中全會,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B項;解放區軍民自衛反擊,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與題干“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堅定地實行耕者有其田”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6.(1)談判:重慶談判。
(2)背景: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陜北解放區。
【詳解】(1)談判:根據材料一“1945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指出,談判‘自然必須作一定的讓步……’‘無此讓步,不能擊破國民黨的內戰陰謀,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不能取得國際輿論和國內中間派的同情,不能換得我黨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結合所學可知,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故材料一中的“談判”指的是重慶談判。
(2)背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3月,國民黨全面進攻被粉碎,開始發動對陜甘寧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朱德撤出了延安,轉戰陜北。故材料二中西北野戰軍撤離延安的背景是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陜北解放區。
17.(1)目的: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
(2)態勢:敵強我弱。
戰略地位:國民黨和共產黨分別處于戰略進攻與戰略防御的戰略地位。
(3)示例:選擇圖一,歷史故事: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在美國的協助下空運軍隊到各地,為發動內戰作準備。
選擇圖二,歷史故事: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在全面進攻受挫的情況下,轉而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
選擇圖三,歷史故事: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
(4)關系: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熱情和生產積極性,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中國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人民群眾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積極支援前線。
【詳解】(1)目的:根據材料一中“目前與共產黨談判,乃系窺測其要求與目的,以拖延時間,緩和國際視線,俾國軍抓緊時機,迅速收復淪陷區中心城市。”和結合所學可知,蔣介石1945年與共產黨進行“談判”的目的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一點即可)。
(2)態勢:根據材料“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力量對比”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兵力、武器裝備、擁有人口和地區都明顯優于共產黨,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表現出敵強我弱的態勢。
戰略地位:根據材料“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力量對比”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表現出敵強我弱的態勢。因此,敵強我弱態勢決定當時國民黨處于戰略進攻,共產黨處于戰略防御的戰略地位。
(3)示例:選擇圖一,歷史故事:結合史實進行論述,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邏輯嚴密。如,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在美國的協助下空運軍隊到各地,為發動內戰作準備。
選擇圖二 ,歷史故事:結合史實進行論述,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邏輯嚴密。如,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在全面進攻受挫的情況下,轉而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
選擇圖三 ,歷史故事:結合史實進行論述,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邏輯嚴密。如,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
(4)關系:根據材料四《中國土地法大綱》、三大戰役人民支前統計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的土地改革政策,人民群眾對三個戰役支援的統計表,結合所學可知,土地改革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熱情和生產積極性為戰爭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中國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人民群眾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積極支援前線。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齐齐哈尔市| 佛冈县| 平原县| 靖西县| 正定县| 合川市| 临海市| 嫩江县| 兴化市| 南昌县| 德安县| 金乡县| 拜城县| 剑川县| 景泰县| 新蔡县| 甘德县| 台山市| 泸西县| 台安县| 宿松县| 厦门市| 深圳市| 达日县| 阜新| 瑞金市| 谷城县| 安福县| 上饶县| 莒南县| 逊克县| 彩票| 易门县| 射洪县| 阿巴嘎旗| 屯昌县| 托里县| 报价| 尉氏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