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一輪復習必修二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一輪復習必修二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資源簡介

(共41張PPT)
【時政熱點】
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提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機制","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
【宏觀把握】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國家
個人企業
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高質量發展 (目標)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社會 公平 (要求)
基礎
促進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踐)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人民的幸福感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
我國的社會保障
實現社會公平
增強人民的
獲得感
以人民為中心
完善社會保障增強人民的
安全感
綜合探究:
踐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進步
弘揚勞動精神與投身創新創業
推動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
實現精準扶貧和共同富裕
第四課 圍繞社會進步這個中心,主要講述我國社會建設中有關個人收入分配、共同富裕、社會保障的基本原理。從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到完善社會保障,努力實現實現社會公平,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5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
必修2 經濟與社會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高考考情統計】
課本 高考真題 涉及考點 預測
第一課 2023·廣東(5/17);2023·浙江(10/30); 2023·湖南(17);2022·遼寧(4);2022·山東(2); 2022·湖南(3) 國企改革、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經營 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會考查,第三課內容尤為重要。
第二課 2023·廣東(4);2023·江蘇(9);2023·湖南(4); 2023·天津(5/13);2023·遼寧(3/4); 2023·湖北(4);2022·遼寧(5);2022·山東(4) 市場調節、宏觀調控
第三課 2023·江蘇(10);2023·天津(4); 2023·北京(12/13/19);2023·浙江(11-13); 2023·遼寧(19);2023·新課標(14/15); 2023·山東(2/3/17);2023·湖北(2/3/5/17); 2023·湖南(5);2022·遼寧(17);2022·山東(17) 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新發展格局、實體經濟、人民中心
第四課 2023·廣東(3);2023·天津(13);2023·山東(4);2022·北京(10/11);2022·山東(3) 收入分配、社會保障
【課程標準解讀】
高考評價體系+課標要求 必備知識 
四層:考什么? 2.2 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 2.3 闡明勞動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 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決定因素
2.按勞分配性質地位、基本內容和要求、★★原因+意義
3.★★★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容、意義
4.我國居民收入的來源、途徑
5.★勞動的重要性
6.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措施
7.★★社會保障的必要性、作用
8.★★社會保障的內容
9.★★★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
四翼:怎么考? 1.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我國收入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再分配及第三次分配,以及社會保障的內容。2.在非選擇題方面,可能會以原因類和措施類題型,結合扶貧攻堅、鄉村振興、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六穩”中的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等熱點考查我國分配制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的措施以及完善社會保障的措施及意義等。
【知識結構】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
按勞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
性質、地位、適用范圍、基本內容和要求
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物質基礎:生產力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要素: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
意義:一切要素活力迸發,優化資源配置
原因:
措施:
收入途徑: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社會保障
怎么做
①社會保險:核心;②社會救助:最后一道防線;
③社會福利:最高層次;④社會優撫:特殊的社會保障
含義: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內容:
是什么
為什么
意義:社會穩定、社會公平正義、社會健康持續發展
措施:公平對待、量力而行、權責統一
【學在前面】
弄懂國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思路
1.誰創造社會財富(國民收入)?
2.由誰分?分給誰?
3.怎么分?
企業和勞動者創造
由誰分
初次分配
——主要是企業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
再分配
—— 國家
(通過財政)
——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
分給誰:
社會所創造的國民收入要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分別形成政府收入、企業收入和個人收入,以滿足不同的社會需要。
國家應當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關系,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體現效率也要促進公平。
第三次分配
——以慈善、捐贈等公益活動為主要表現形式)【社會力量——社會機制發揮作用】
【考點精講】
考點1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我國的分配制度
是什么
為什么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所創造的國民收入要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分別形成政府收入、企業收入和個人收入,以滿足不同的社會需要。
(2)決定因素:
①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②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中,所有制結構決定分配制度。決定我國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當前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居民/個人收入
勞動者
勞動對象
勞動工具
生產力
生產資料所有制
人與人的經濟關系
產品分配制度
生產關系
決定
反作用
【知識鏈接】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決定
根本
【考點精講】
考點1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性質
基本內容和要求
表現形式
原因
意義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方式: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1)按勞分配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
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必要扣除:滿足社會再生產和社會公共需要的部分),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即:①公有制經濟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國企;集體企業—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企業;機關事業單位);②農民承包土地勞動經營收入。
公有制范圍內的勞動者所得的福利性分配和社會保障性收入不屬于按勞分配。
①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②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謀生手段,有差別)
不能實行按需分配
不能實行平均分配
①提高效率: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②體現公平: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考點精講】
考點1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含義
內容
意義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方式: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2)按生產要素分配
勞動要素 非公經濟中的勞動收入:私營/外資企業中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
資本要素 儲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轉讓所得、債券的利息、私營企業主的稅后利潤等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農民轉讓土地經營權所得的收入
技術要素 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等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業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才能和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等獲得的收入經理
數據要素 數據的收集、使用和轉移產生的價值(大數據、云計算等)
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的所有權參與收入分配。
提高效率: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注意:單純按要素分配會導致收入差距拉大甚至收入差距懸殊,
需要宏觀調控,特別是通過再分配調節的機制來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方法點撥】
①范圍: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及公有控股的股份制經濟中,
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所得是按勞動或管理要素分配所得。
②依據:按勞分配是根據付出勞動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確定收入多少,
其形式是工人的工資、津貼、獎金,還包括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所得。
③排除:公有制經濟中的管理、技術、資本要素所得是按要素分配的體現,
福利性分配、從社會保障中取得的各種收入,屬于再分配;
農民轉讓土地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土地要素參與分配。
判定按勞分配的條件
【拓展延伸】
:區分各種分配方式
類別 表現形式 適用
按勞分配 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①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②農民承包土地勞動經營收入
按 要 素 分 配 勞動要素 非公經濟中的勞動收入:私營/外資企業中職工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
資本要素 儲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轉讓所得、債券的利息、私營企業主的稅后利潤等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農民轉讓土地經營權所得的收入
技術要素 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等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業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才能和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等獲得的收入
數據要素 通過信息技術的收集/篩選/加工/處理的“大數據”獲得的收入
其他 福利性分配;社會保障收入和捐贈、繼承等
【注意】不是所有的勞動收入(工資、獎金、津貼)都是按勞分配;
公有制經濟中并不都是按勞分配
公有制
非公有制
廣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中
【拓展延伸】
◇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現實意義
①有利于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②有利于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對數據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能激發人們開發和利用數據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有利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④有利于拓寬人們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知識拓展】
數字
經濟
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新經濟增長點
經濟高質量發展
生產、分配、交換、消費
催 生
市場調節
宏觀調控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壯大發展實體經濟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卡脖子難題、核心競爭力
要素市場
對企業經營
需求端:
市場廣闊、消費升級
供給端:
技術、創新、產業升級
宏觀政策:
大數據、新基建……
驅動因素
數字經濟對接書本知識
【考點精講】
小呂爸爸在一家國企工作,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獎金。媽媽是一家私人控股企業的管理人員,除工資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投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有收益。小呂的爸爸和媽媽周六和周日都休息,趁著雙休日來到小呂鄉下的姑姑家探望,姑姑和姑夫是農民,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業余時間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養老金,姑夫的媽媽是個殘疾人,每月政府都有發放殘疾人補貼。
探究問題:小呂一家收入如何體現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
小呂一家的故事
勞動要素
資本要素
資本要素
技術要素
福利性分配
勞動要素
土地要素
福利性分配
按勞分配
【有關提醒】
(1)按勞分配的形式:①公務員、公有制企事業單位的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等。②國有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的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等。③農村經濟中的“聯產計酬”: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農民承包本村土地獲得的收入。
(2)不能認為“按勞分配意味著等量勞動必然獲得等量報酬。”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本企業的經濟效益密切相關。
(3)不能認為“公有制范圍內只有按勞分配,不存在其他分配方式”。
按勞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除了按勞分配,還存在按生產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會保障收入。
(4)按生產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既可以與非公有制經濟相適應,也可以與公有制經濟相適應。
(5)我國農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體所有制,因此農民承包土地獲得的經營收入屬于按勞分配,農民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考點精講】
考點1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主要來源 勞動性收入 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
財產性收入 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
其他來源 經營性收入 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
轉移性收入 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
【注意】讓群眾擁有更多的財產性收入能否促進社會公平?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3.居民收入來源/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
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
公有制:按勞分配
非公有制:按勞動要素分配
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專利轉讓、土地流轉的租金等
如開小店、擺小攤的收入
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種糧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
非勞動收入≠非法收入
【鞏固訓練】
區分各種收入來源
小呂的爸爸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獎金。小呂的媽媽是一家外資企業的總經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投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有收益。小呂的叔叔是農民,除了轉讓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獲得的一定收入,還自己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呂是私營企業的普通員工,除了工資,課余時間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小呂大伯父是殘疾人,無法務工,家里主要經濟來源是國家發放的低保金和殘疾補貼。
議題1:小呂一家人的收入分別來自哪一種分配途徑?
勞動性收入
勞動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
經營性收入
勞動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
轉移性收入
【考點精講】
考點1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4.勞動是財富的源泉
重要性
要求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P3
①弘揚勞動精神:要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
②鼓勵勞動致富:要鼓勵全體勞動得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
【拓展延伸】
◇正確認識“三權分置”下農民收入的分配方式和收入來源
1.農民自己經營所承包土地獲得的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也屬于合法的勞動收入。
2.農民流轉土地所得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屬于財產性收入,同時屬于合法的非勞動收入。
3.農民以土地入股分紅所得收入,屬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屬于財產性收入;
4.農民獲得的土地征收補償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
5.農民到流轉后獲得經營權的公司(非股份合作制企業)去打工,其收入為按勞動要素分配收入。(若是股份合作制的則為按勞分配收入)。
6.農民的種糧補貼收入,屬于轉移性收入。
【考點精講】
考點1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兼顧效率與公平)
為什么
①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新增)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補充: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②促進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調節收入差距
③提高效率,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④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貫徹協調和共享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
基尼系數,是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之一,表示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于“0”。一般認為,基尼系數小于 0.2 時,顯示居民收入分配過于平均,0.2—0.3 之間時較為平均,0.3—0.4 之間時比較合理,0.4—0.5 時差距過大,大于 0.5 時差距懸殊。
【知識拓展】
1.全面理解公平
(1)就領域而言,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領域實現公平。
(2)從實質上講,強調機會的平等,不要求結果的均等。如貢獻大、收入高,也是一種公平。
(3)收入分配公平,強調兩點,一是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二是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
效率是指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3.關系
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
【考點精講】
考點1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兼顧效率與公平)
怎么做
根本途徑 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和居民收入。
理順關系 構建體系 健全制度 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同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兩個同步 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兩個同步要準確對應)
初次分配 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工資、獎金、津貼);(公平)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社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效率)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橄欖型分配格局)
再分配 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第三次分配 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拓展延伸】
區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1.初次分配:是指生產部門內部的分配,主體是企業。包括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相關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靠市場)
2.再分配:是指通過政府調控而實現的分配過程,包括稅收(個稅/財產稅等)、社會保障(養老/醫保/失業保險)、轉移支付。相關措施:如提高個稅起征點、最低生活保障、補貼。(靠政府)
3.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的行為,是對再分配的有益補充。其主體是社會力量(靠自愿)
【知識拓展】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分配
范圍 物質生產部門內部 全社會 全社會
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 社會力量
手段 市場機制決定 政府宏觀調控 道德、文化、習慣
目的 提高效率,體現公平 更加體現公平 共同富裕
舉例 ①企業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如: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勞動報酬等) ②企業向國家企業向國家交的“增值稅”、“關稅”等; ③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獲得的租金、股息、利息、紅利等收入 稅收(如:提高個稅起征點、財產稅) 社會保障 (如:最低生活保障) 轉移支付(如:補貼) 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 民間捐贈、
慈善事業、
志愿行動
區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知識拓展】
收入差距的表現 國家宏觀政策
城鄉收入差距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實施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過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財政的轉移支付
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過低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區域收入差距,主要指東西部收入差距 貫徹新(協調)發展理念,統籌區域發展
行業收入差距,主要指壟斷行業收入過高 深化國企改革,提高國企上交利潤率,
對國企高管實行限薪制等
我國收入差距的現狀與具體的國家政策
【典例精練】
2、(2022·山東·統考高考真題)2022年山東省新設40萬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區設置日間照料中心服務等公共服務類公益崗、網格員等公共管理類公益崗,按照不低于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崗位補貼。政府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 )
①挖掘更多就業潛力,落實好保就業目標
②豐富社會救助形式,滿足群眾保障訴求
③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增加群眾收入來源
④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對點訓練4.(2023·河北·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數據二十條”)發布。
在以物力資本為主推進現代化的工業化階段,中國由于面臨追趕,在處理先富、共富關系上,難以擺脫西方式現代化中的慣性,如物力資本優先、貧富差距擴大等。進入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發展數字化,建立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基礎制度,要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距,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特別是沿著促進機會公平、擴大民眾要素收入與財產性收入的方向,完善分配制度。
“數據二十條”明確要求數據基礎制度要“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此前,我們曾有過教訓,以私人資本壟斷方式過度搜取數據要素的租金盈余,而不承擔相應社會責任,這嚴重損害平等與公平,如果把這種現實固化為基礎制度,就會不自覺地滑向“數字資本主義”的選擇。而今通過共享數字生產資料解放生產力,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完善分配制度,能令勞動者在共享發展中平等獲得要素收入、財產性收入。
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能夠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評析該觀點。
【答案】
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發揮市場對數據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健全數據要素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有利于激發數據要素活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增加居民收入,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意義)
2.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還要
①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在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
②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堅持科學宏觀調控和有效政府治理,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兼顧效率與公平,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使數據要素收益分配更加公平;
④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多渠道增加居民數據要素收入,讓人們充分共享數據要素發展成果。
【考點精講】
考點2 我國的社會保障
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
為什么 地位
作用
是什么 內容
體系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①社保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發揮民生保障安全網作用;
②社保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③社保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共濟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既有經濟保障,也有服務保障
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還包括其他社會保障形式(企業年金、社區服務),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考點精講】
考點2 我國的社會保障
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地位 對象 方式 構成 作用
社會保險 核心 公民 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 基本養老、醫保、工傷、事業保險、生育保險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
社會救助 最先形成、歷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線 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給予無償幫助 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 災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
社會福利 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 “老殘婦兒”和其他社會成員 政府和社會提供 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 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社會優撫 特殊社會保障 軍人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 國家和社會提供 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 具有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征
【知識拓展】
其他社會保障
【典例精練】
1、(2023·山東·統考高考真題)近年來,我國醫保多項改革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建成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2022年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基金支付809.19億元;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實現醫保用藥全國范圍基本統一;國家集中采購7批29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關于醫保改革,下列傳導正確的是( )
①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積極性
②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篩選創新藥進入目錄→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
③統一醫保用藥范圍→增加藥品報銷種類→滿足居民高層次保險需求
④藥品集中采購→通過市場化機制以量換價→降低居民醫療負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拓展延伸】
區分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 商業保險
不 同 點 性質 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 自愿的市場行為
給付標準 只保障基本生活 項目廣泛,標準較高
經營目標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 追求利潤
經營方式 由國家經辦 保險公司經營
費用來源 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分攤 全部由個人承擔
保障水平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 滿足被保險人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
相同點 都是經濟保障機制,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繳納保險費,保護投保人遇到風險后獲得一定的補償,都是風險規避和轉移機制。
【考點精講】
考點2 我國的社會保障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全覆蓋】
①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
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量力行】
◇原因:①盡力而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
②量力而行: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社會保障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
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權責清】
原因: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同時,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
4.總: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面、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多層次】
知識·總結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
我國的社會保障
分配方式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收入來源
按勞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
勞動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
經營性收入
轉移性收入
理順關系+構建體系+健全制度
兩個基本同步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
社會保險
社會救助
社會福利
社會優撫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公平對待
保障適度
權責清晰
應保盡保
【知識拓展】
共同富裕的多維度構建
共同富裕
生產資料所有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經濟高質量發展
P4 以公有制為主體是實現共
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相關鏈接】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社會主義的本質
P2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的根本目標
P33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
思想——“依靠”
P38 共享發展理念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P49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已刪除)
綜合探究
P62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取得的成就+仍存在的問題
如何做:①弘揚脫貧攻堅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②根本舉措:大力發展生產力;③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④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⑤建設提現效率、促進公平的分配體系。
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經濟與社會》“共同富裕”話題的知識盤點
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逐步共富
【綜合探究】
一、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1.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1)勞模精神: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勞動模范是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勞動者,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
(2)勞動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
(3)工匠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
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
【綜合探究】
二、踐行社會責任
1.勞動者:廣大勞動群眾要立足本職崗位誠實勞動。
2.創業者: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3.★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既要追求經營利潤,又要堅持誠信原則;既要講求經濟效益,又要承擔社會責任;既要實現自身發展,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4.消費者: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量人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
【綜合探究】
三、促進社會進步
1.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
2.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要求:①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②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歸根結底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分配體系。
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
增強及時回顧意識 提高復習鞏固效率
課后:1.完成課后鞏固訓練
2.回扣基礎知識,查漏補缺
下節課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巴彦县| 洪江市| 三门县| 新竹市| 临猗县| 孝感市| 宾川县| 宝兴县| 常宁市| 榆树市| 丰宁| 垫江县| 凌源市| 岳池县| 凌源市| 栖霞市| 文昌市| 兴海县| 务川| 成武县| 洪雅县| 万全县| 赞皇县| 潞城市| 治多县| 巩留县| 建水县| 彭山县| 什邡市| 张北县| 洛隆县| 新巴尔虎右旗| 商丘市| 黄浦区| 梁山县| 阳谷县| 临沭县| 江山市| 原平市|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