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1)教師彈奏鋼琴或播放音樂,當出現強音和弦的時候,讓學生扮演某一動物邁著豪邁、威武、雄壯的步伐走路;當出現弱音和弦時,學生走出柔和、輕巧的步伐等。(2)教師可以用鼓(中國鼓、非洲鼓等)持續敲擊節奏×× ,力度較強的時候學生腳回應,力度較弱時拍腿回應。動物走秀歐四留音躒堂●】5●●●1●你好你好(師)景×X(強)XXX(弱P)XXXx-(強f)(生)XX(強)XXX(弱P)XXX:x-(弱)看圖辨音響,你能感受下面哪張圖表現的流水聲強,哪張圖表現的流水聲弱嗎?清用“f”和“p”分別填在對應的括號內。(是推成敲●●●01=D器9@-的-)]母_超&曼0衛27胸-胸-)但82超演唱是誰在敲1=C中速風趣地美國兒歌353232是誰輕輕敲著窗子?35323是p5誰咚咚在敲門?33328媽媽輕輕敲著窗子,533323弟弟咚咚在敲門。當唱到的時候,兩手打開,如拿著一個充滿氣的氣球。當唱到時,兩手縮緊,如拿著一個漏氣的氣球。1=D演一演,動一動P(3)(533232將右手放在右耳旁,做出“聽”的靜止動作XXX-左前方輕輕拍手3次f(3)(533231將右手放在右耳旁,做出“聽”的靜止動作XXX-原地跺腳3次P(5(333232將雙手手臂張開,手心朝下,成八字形XXX-左前方輕輕拍手3次f(5)(333231雙手又腰,模仿弟弟淘氣的樣子XXX-原地哚腳事次演唱B宇勢C律動合作簧臺同學下節見/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音樂學科是誰在敲教材分析《是誰在敲》是一首風趣的美國兒歌,由4個樂句組成,歌曲只用了“1、2、3、5”4個音組成,全曲4個樂句的旋律都是由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而成。歌曲的結構為a+a+a +a3。其中a和a在結束的時候只有一個音不同,演唱時用不同的力度記號f和P做力度對比處理,使得基本相同的兩個旋律出現了不同的效果。后面的兩個樂句也用了同樣的寫作手法。歌曲巧妙地運用力度記號表現了媽媽和弟弟敲門聲的不同。通過歌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怎樣敲門才有禮貌,從而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在音樂課《是誰在敲》的學情分析中,表現出對新鮮事物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喜歡通過聽覺和動作來感受音樂的魅力,但對音樂術語和力度變化的理解尚顯稚嫩,需要教師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幫助他們逐步建立音樂感知和表達能力。教學目標審美感知:通過聆聽《是誰在敲》這首樂曲,引導學生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美和節奏變化帶來的愉悅感。藝術表現:鼓勵學生模仿樂曲中的聲音,用簡單的身體動作或打擊樂器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創意實踐:引導學生嘗試創作簡單的節奏序列或音樂故事,將《是誰在敲》的主題融入個人或小組的音樂創作中。文化理解:介紹樂曲背后的文化背景或相關音樂故事,增進學生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識和尊重。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知音樂力度記號“強f”和“弱p”,并理解其在歌曲中的表現。教學難點:學生能夠用正確的音樂語言表述所感知的音樂力度,并準確地將音樂力度記號運用到歌曲演唱中教學過程回聲游戲動物視頻(1)聆聽哪個強,哪個弱?(2)動物走秀檢驗強弱唱反調聆聽瀑布和溪水聲檢驗聆聽《是誰在敲》想想是誰在敲講講歌詞再次聆聽《是誰在敲》聽辨3、5聽辨強弱第三次聆聽,觀察歌譜演唱歌譜用氣球手勢感受強弱演唱歌詞演一演,動一動聲勢伴奏合作表演演唱+演奏+律動教學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們不僅學會了這首充滿歡樂氛圍的歌曲,還深刻體會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與活力。在演唱過程中,學生們展現了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力,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也嘗試進行了簡單的舞蹈動作創編,進一步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為今后的音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是誰在敲(演唱).mp3 2.是誰在敲(伴奏).mp3 3.流水的聲音(瀑布).mp3 4.流水的聲音(小溪).mp3 【早教】動物的叫聲 The Voice of the Animals 【Flying166中英文字幕】.mp4 是誰在敲.docx 是誰在敲.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