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2017)四年級科學上冊期中考試試卷(時間:40分鐘 總分:100分)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土電話”是借助( )傳播聲音的。A.空氣 B.耳朵 C.棉線2.人說話的聲音是由( )的振動產生的。A.嘴唇 B.聲帶 C.喉嚨3.學校體檢時,小強測了一下肺活量,發現偏小,使他的肺活量增大的有效方法是( )。A.經常鍛煉身體 B.多吃水果、蔬菜 C.多睡覺4.假如兩個人在月球上通話,必須( )。A.大聲說話 B.用無線電 C.小聲說話5.關于一日三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一日三餐都是必不可少B.每餐要定時定量C.早上時間緊,早餐可以不吃6.霧霾天氣我們盡量減少外出,如果外出需帶上口罩,因為霧霾會直接影響我們的( )。A.胃 B.心臟 C.肺7.關于將一天的食物進行分類,下面相對科學合理的表述是( )。A.分類是為了吃更多的肉類 B.分類會使食物變質 C.分類會進一步幫助我們進行研究8.下列保護我們聽力的方法中錯誤的是( ) 。A.遠離噪聲 B.控制物體發聲 C.耳機音量開到最大9.我們的身體所需要的養料和能量的主要來源是( )。A.呼吸 B.食物 C.消化10.跑步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氣,( ) 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A.肺 B.氣管 C.鼻腔11.食物進入口腔后,和( )充分混合開始消化。A.牙齒 B.舌頭 C.唾液12.吃飯時要做到( ),保證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A.狼吞虎咽 B.細嚼慢咽 C.暴飲暴食13.下面聲音中比較悅耳是( )。A.流水叮咚聲 B.工地上打樁聲 C.汽車鳴笛聲14.下列聲音中,聲音較弱的是( )。A.雷聲 B.喇叭聲 C.蚊子發出的嗡嗡聲15.“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經常鍛煉身體,能使心肺功能增強B.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身體健康C.每天鍛煉的時間越長,身體越健康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16.聲音可以在 、固體、 中傳播。17.聲音以 的形式傳播,它是由物體 產生的。(選填“振動”或“聲波”)18.根據生熟標準分類我們可以將食物分為: 、 。19.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 ;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 。20. 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質; 是植物制造養料所必需的原料。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21.敲桌面時,看不到桌面的振動但有聲音,說明桌面發聲時不振動。( )22.用相同的力敲擊鋁片琴,鋁片越長發出的聲音越低。( )23.在制作小樂器活動中,只要將小樂器制作出來,活動就結束了。( )24.兩位同學同時參加400米跑步決賽,更容易氣喘吁吁的同學肺活量小。( )25.古箏校音時,把弦調得緊一些,是為了降低音調。( )26.聲音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27.聲音的高低用音高來描述,它的單位是分貝。( )28.隨著年齡的增長,肺活量會一直變大。( )29.吸氣時,空氣進入肺部,此時胸腔擴張,腹部放松。( )30.人發出的聲音不是振動產生的。 ( )四、連線題(每題5分,共10分)31.將下列人體部位與其作用連起來耳郭 將振動轉化為聽覺信號耳蝸 收集聲音鼓膜 將聲音傳到中耳聽小骨 將聲音轉化為振動外耳道 將振動傳遞到內耳32.將器官與其對應的作用連起來。 口腔 把食物變成食糜 胃 輸送到胃部 大腸 儲存食物殘渣,吸收水分 小腸 食物初步消化的場所 食道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五、實驗題(共10分)小李同學擅長彈奏吉他,他覺得吉他發出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周末的時候他認真地研究了一下吉他發出聲音的原理,并把實驗過程記錄了下來。用力彈 輕輕彈音量 音高 振動幅度 振動快慢 音量 音高 振動幅度 振動快慢粗弦 大 低 大 慢 小 低 小 慢細弦 大 高 大 快 小 高 小 快33.根據小李的實驗,音量大小與( )有關。A.琴弦粗細 B.振動快慢 C.振動幅度34.用同樣的力度彈琴,琴弦振動快慢與( )有關。A.琴弦粗細 B.振動幅度 C.用力大小35.小李還發現,當琴弦不再振動時,吉他就不再發出聲音了,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36.當小李把琴弦調緊后發現,琴弦振動更快。此時琴弦發出的聲音變( )了。37.用同樣的力去彈粗細不同的琴弦,聲音的高低變化規律是粗琴弦聲音( ),細琴弦聲音( )。六、綜合題(共10分)四位同學利用簡易肺活量測量袋分別測量了自己的肺活量。姓名 肺活量A同學(女) 1000毫升B同學(女) 650毫升C同學(男) 2750毫升D同學(男) 2250毫升38.簡易肺活量測量袋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①展開測量袋 ②深吸一口氣,將氣體從通氣管呼入測量袋③讀取鼓起的測量袋上的最大數值 ④肺部氣體全部呼出后,收緊通氣管避免空氣跑出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39.《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有關肺活量的數據如下:小學四年級男生肺活量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學四年級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四位同學中肺活量不達標的是 同學, 超出標準值的是 同學。(填字母)。40.肺活量是身體發育是否健康的一個指標。對于肺活量不達標的同學,你的建議是 。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B C C C C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A C A1.C【詳解】聲音可以在固體、氣體、液體中傳播。“土電話”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棉線傳播的,所以C符合題意。2.B【詳解】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固體里傳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體,最后是氣體。聲帶是人的發音器官,人說話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3.A【詳解】人體吸入最多空氣后,呼出去空氣的量叫肺活量。肺活量是人體發育健康的一個指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身體健康,可以提高自己的肺活量。故選A。4.B【詳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但是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月球上是真空狀態,不能傳播聲音,需要依靠無線電設備。故選B。5.C【詳解】科學合理的飲食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基礎,飲食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人體的營養與健康狀況。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一日三餐都是必不可少的,每餐要定時定量,AB是正確的觀點,C選項觀點錯誤,早餐很重要,要吃早餐。6.C【詳解】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氣體交換中轉站,能夠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霧霾天氣我們盡量減少外出,如果外出需帶上口罩,因為霧霾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肺。7.C【詳解】關于將一天的食物進行分類,分類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我們進一步學習研究,了解不同食物的營養成分。故選C。8.C【詳解】根據保護聽力措施的認識,遠離噪聲、控制物體發聲都可以,耳機音量開到最大,耳機近距離接觸耳朵,聲音太大時對耳朵損傷較大。9.B【詳解】人的生長與活動需要營養就是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的。食物為人的身體生長和發育提供營養,為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我們的身體所需要的養料和能量的主要來源是食物,所以B符合題意。10.A【詳解】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著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跑步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氣,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是人體進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所以A符合題意。11.C【詳解】口腔是食物消化開始的地方,是由牙齒、舌頭、唾液共同完成的。食物進入口腔后,和唾液充分混合開始消化,所以C符合題意。12.B【詳解】保護消化器官要做到,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保證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定時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飲暴食。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飯后不要做劇烈的運動,所以B符合題意。13.A【詳解】聲音可以用高低、強弱、悅耳和刺耳等詞語來進行描述。流水叮咚聲比較悅耳,工地上打樁聲和汽車鳴笛聲屬于比較刺耳,所以A符合題意。14.C【詳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的。鑼聲、鼓聲是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的,雷聲、風聲是自然聲音較強。蚊子發出的嗡嗡聲,就是它們在飛行時因翅的振動而產生的聲音較弱。15.A【詳解】“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說明經常鍛煉身體,能使心肺功能增強;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身體健康。但并不是每天鍛煉的時間越長,身體越健康,體育鍛煉應該科學適量。16. 氣體 液體【詳解】聲音的產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聲音是物質振動產生的波動,需要靠介質傳播才能聽到。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17. 聲波 振動【詳解】聲音作為一種波動現象,其傳播的方式是通過介質的振動傳遞能量。這種振動的傳遞形成了聲波。聲波是一種機械波,它需要介質(如空氣、水或固體)來傳播。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它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18. 生食 熟食【詳解】根據生熟標準分類我們可以將食物分為生食和熟食,生食指的是那些沒有經過烹飪,可以直接食用的食物,如黃瓜、西紅柿等。熟食則是指經過烹飪處理,如煮、烤、炸等過程,變得可食用的食物,如米飯、煮熟的肉類等。19. 強 弱【詳解】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音量和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物體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物體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20. 氧氣 二氧化碳【詳解】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氣以外,其他動物都需要氧氣才能生存,就連河里和海里的魚也離不開水中的氧氣。人和動物從空氣中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這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會越來越多,氧氣也不會用完。氧氣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質。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養料所必需的原料。這兩種氣體對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21.×【詳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敲桌面時,能夠聽到聲音,說明桌面在振動。看不到桌面的振動是因為振動不明顯。故題目說法錯誤。故答案為:×。22.√【詳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調來描述,音調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振動的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我們用同樣的力按鋁片從短到長的順序敲擊鋁片琴,發出的聲音是從高到低,這是因為鋁片越短,振動越快,聲音越高。23.×【詳解】自制小樂器分為四個步驟,依次為設計、制作、演奏和改進。小樂器制作出來,活動并沒有結束。題目說法錯誤。24.√【詳解】人體盡力吸氣后,盡力呼出氣體的量是肺活量。通常肺活量越大的人,運動后恢復正常呼吸需要的時間越短。兩位同學同時參加400米跑步決賽,肺活量小的同學更容易氣喘吁吁。25.×【詳解】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振動得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古箏校音時,把弦調得緊一些,振動變快,是為了提高音調。26.√【詳解】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充當聲音傳播的介質。所以該說法是正確的。27.×【詳解】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響度來描述,它的單位是分貝(dB),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調來描述,它的單位是赫茲(Hz)。故錯誤。28.×【詳解】肺活量:人體吸入最多空氣后,盡力呼出去空氣的量,它是人體發育是否健康的一個指標。肺活量大小和年齡、性別、是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等因素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肺活量會變大,成人后肺活量比較穩定。要增大肺活量,最好的方法是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點睛】本題考查肺活量,要求學生掌握肺活量大小和年齡、性別、是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等因素有關。29.×【詳解】人體通過呼氣和吸氣這種呼吸運動,不斷進行著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呼吸時胸廓大小會發生變化。吸氣時,胸廓擴大,肺也擴張,腹部收縮,外界的氣體被吸入;呼氣時,胸廓縮小,肺便收縮,腹部擴大,體內的氣體被呼出。故錯誤。30.×【詳解】略31.【詳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物體的振動帶動了周圍空氣的振動,空氣的振動又引起鼓膜的振動。聲波由空氣傳入耳內,耳郭是收集聲波,外耳道傳遞聲音,鼓膜對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是傳遞振動到內耳,耳蝸對將振動轉化為聽覺信號,聽覺神經對將聽覺信號傳遞到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32.【詳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部、小腸、大腸。消化道主要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口腔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之一,口腔的作用是嚼碎食物, 食物初步消化的場所 。食道的作用是把咀嚼過的食物運輸到胃里。胃的作用是暫時貯存食物,并對食物進行進一步研磨和消化。人的消化器官中,長度最長的是小腸。小腸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腸的作用是儲存食物殘渣,吸收水分。33.C 34.A 35.振動 36.高 37. 低 高【解析】物體發出聲音的大小與物體的振動幅度有關,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物體發出的聲音就越大。33.根據小李的實驗數據來看,音量大小與用振動快慢有關;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物體發出的聲音就越大;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小,物體發出的聲音就越小。34.根據小李的實驗數據來看,琴弦振動快慢與琴弦粗細有關。琴弦越粗,物體發出的聲音就越強。35.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只要發出聲音,就一定在振動;36.當琴弦被調緊后,琴發出的聲音變大了,說明琴弦越緊,琴弦振動的越快,琴的聲音就越大;37.聲音的高低和振動的快慢有關,振動的快慢和材料的長短、粗細、松緊有關。粗琴弦振動的慢聲音就低,細琴弦振動的快聲音就高。38.C 39. B C 40.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解析】38.肺活量是人體發育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人體吸入最多空氣后,呼出去空氣的量叫肺活量。簡易肺活量測量袋使用方法正確:簡易肺活量測量袋使用方法正確的是①展開測量袋;②深吸一口氣,將氣體從通氣管呼入測量袋;③肺部氣體全部呼出后;④讀取鼓起的測量袋上的最大數值,所以C符合題意。39.人體吸入最多空氣后,呼出去空氣的量叫肺活量。肺活量是人體發育健康的一個指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身體健康,可以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小學四年級男生的肺活量是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學女生的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四位同學中肺活量不達的是B同學,超出標準值的是C同學。40.肺活量是人肺活量是人體發育健康的一個指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身體健康,可以提高自己的肺活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