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4-25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1.2023年10月26日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下列哪種動物的運動特點與火箭升空運動相似( )A.海豚 B.鴿子 C.金魚 D.烏賊2.運動系統的各結構中,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的是( )A.骨膜 B.骨質 C.肌腱 D.肌腹3.人長高主要是由于下肢骨的長長,人到一定的年齡就不再長高的原因是:( )A.骨膜內的成骨細胞不再分裂B.紅骨髓變成了黃骨髓C.骨老化,缺乏營養D.軟骨層骨化,不再分裂產生新的骨組織4.小剛同學在打球時不小心被撞到,結果橈骨被撞斷了。經過治療后,斷骨愈合了,他可以重新上球場了。對斷骨愈合起主要作用的是:( )A.骺端軟骨層 B.骨膜 C.骨密質 D.骨松質5.買回家的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經常有菜青蟲咬過的痕跡,而芹菜等有特殊氣味的蔬菜卻基本沒有。李紅對菜青蟲的這種行為進行了探究,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為排除學習行為對實驗的影響,最好選擇蟲齡較大的菜青蟲幼蟲為實驗對象B.為保證實驗變量唯一,除葉子的種類不同外,其他條件都應相同C.用多只菜青蟲進行重復實驗,可以避免偶然性D.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葉片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6.下列關于人體運動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系統出骨骼、關節、骨骼肌組成 B.肌腱屬于肌肉組織C.骨骼肌既可以牽拉骨,又能推開骨 D.人體的運動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完成的7.劃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活動,劃槳動作包括:( )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 ②骨繞關節活動③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 ④骨骼肌收縮。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8.根據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下列行為與“蜘蛛結網”屬于同一類型的是:( )A.鸚鵡學舌 B.蜜蜂采蜜 C.小狗算術 D.老馬識途9.如下圖是同一實驗條件下不同的動物所需要的“嘗試與錯誤”次數的曲線圖。由此推測,下列動物的學習行為由復雜到簡單的是( )①蚯蚓走迷宮 ②小學生識字 ③雞繞道取食 ④猩猩釣取白蟻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10.關節的構成包括圖中所示( )三部分:(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④⑤⑥11.某種金合歡有大而中空的刺,螞蟻棲居其中,并以金合歡嫩葉尖端的珠狀小體為食。螞蟻棲居在金合歡中,這對金合歡的生長有害嗎?科研人員對此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如表。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組別 甲 乙金合歡幼苗生長情況 沒有螞蟻棲居 有螞蟻棲居十個月中的存活率/% 43 72幼苗生長高度/cm 5月25~6月24日 0→9.2 0→34.06月25~8月3日 9.2→14.2 34.0→78.0A.該實驗的變量是有無螞蟻B.比較10個月中金合歡幼苗的存活率,有螞蟻棲居的比沒有螞蟻棲居的提高了29%C.從幼苗生長的高度看,乙組的金合歡生長速度更快D.該實驗表明,螞蟻棲居在金合歡中,這對金合歡的生長有害12.下列動物的行為中,屬于節律行為的是:( )A.黃鼬在遇到敵害追擊時釋放臭氣 B.青蛙在繁殖季節雌雄抱在一起C.大雁冬去春來 D.螳螂捕蟬,黃雀在后13.英國科學家珍妮在野外研究黑猩猩時發現,黑猩猩群體中有首領,群體內分工合作,有等級現象,黑猩猩這種行為類型和珍妮這種研究方法分別是:( )A.社群行為、觀察法 B.社群行為、實驗法C.防御行為、觀察法 D.繁殖行為、實驗法14.如圖陰影部分表示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都是生來就有 B.都要生活經驗C.利于生存和繁殖 D.能伴隨動物一生15.烏賊通過改變體色,使自己隱蔽在不同的環境里,有利于避敵和捕食。不同種類的馬賊變色能力有較大差異,如歐洲普通烏賊變色能力強,蜂鳥短尾烏賊變色能力弱,研究人員對比了這兩種烏賊單位面積內神經元和色素細胞的數量及兩者間的關系(如圖)。根據圖中信息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烏賊通過改變體色避敵屬于防御行為B.歐洲普通烏賊變色能力強可能是色素細胞和神經元數量更多C.變色能力強可能是單個神經元控制的色素細胞數量少而精準D.蜂鳥短尾烏賊生活環境的色彩比歐洲普通烏賊更加豐富16.李洪家養了蜜蜂,他發現大黃蜂會捕食蜜蜂,而捕食的成功率與巢外蜜蜂數量的多少有關,蜜蜂太多時大黃蜂甚至會遭到圍攻,他將結果繪制成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巢外蜜蜂數量越多,大黃蜂捕食蜜蜂成功率越大B.當巢外蜜蜂數量達到20只時,大黃蜂有生命危險C.大黃蜂的捕食行為屬于后天學習行為D.蜜蜂中蜂后雄蜂不攻擊大黃蜂的行為屬于社群行為17.下列詩句中描述的動物,具有社會行為的是( )A.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C.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D.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18.小明同學剛入學時脊背挺直,三年后發現有些駝背,造成駝背的原因主要是( )A.小明的骨中無機物多于2/3,有機物少于1/3,彈性小硬度大,易骨折B.小明的骨中無機物少于1/3,有機物多于2/3,彈性小硬度大,易骨折C.小明的骨中無機物少于2/3,有機物多于1/3,彈性大硬度小,易變形D.小明的骨中無機物少于1/3,有機物多于2/3,彈性大硬度小,易變形19.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的一組是:( )A.中華鱘、大熊貓、揚子鱷、企鵝 B.揚子鱷、扭角羚、中華鱘、大熊貓C.獼猴、丹頂鶴、大熊貓、揚子鱷 D.揚子鱷、丹頂鶴、華南虎、獼猴20.圖示為農田生態系統中兩條主要的食物鏈。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內對該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是:( )A.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平衡 B.水稻蟲害嚴重C.蛇的數量迅速增加 D.田鼠的數量迅速增加21.下列某同學書寫的食物鏈,你認為正確的是:( )A.蟲→啄木鳥→樹 B.植物→田鼠→蛇C.出鼠→蛇→鷹 D.太陽→植物→蛇22.下列不是動物在生物界中的作用( )A.動物能夠維持生態平衡 B.動物能夠促進物質循環C.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D.動物能夠分解有機物23.科學家受到某種動物的啟示,為保證飛行員在戰斗機突然加速時腦部的供血,研制了飛行服——“抗荷服”,這種動物是( )A.長頸鹿 B.蝴蝶 C.蒼蠅 D.蝙蝠24.如下圖所示,為四種動物的行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從行為的獲得途徑來看,乙與其他三者不同B.丙和丁比較,丁中的動物學習能力較強C.甲中猩猩用樹枝釣取螞蟻,屬于學習行為D.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越弱,“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25.提起《昆蟲記》,我們不由想到“會唱歌的蟋蟀”在繁殖期間,憑著本能以“唱歌”吸引異性。這屬于:( )A.繁殖行為 B.社群行為 C.爭斗行為 D.防御行為26.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目的主要是:( )A.生態旅游 B.法制管理 C.遷地保護 D.就地保護27.下列關于動物運動和行為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完成推門動作時,肱二頭肌由收縮狀態變成舒張狀態B.動作完成過程:神經傳來興奮→骨骼肌收縮→相應的骨受到牽引→骨繞關節轉動C.烏鴉將核桃扔在斑馬線上讓車碾碎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D.動物的先天性行為使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28.“寒風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結構中的( )A.骨質 B.骨膜內的神經末梢C.成骨細胞 D.骨膜內的血管29.下列關于保護動物多樣性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保護野生動物只是專業動物學工作者的事B.保護動物多樣性是全體公民的責任和義務C.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D.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動物資源開發利用的矛盾不可能解決30.圖中的各種動物都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其中臥龍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的動物是:( )A. B.C. 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請據圖分析回答:(每空1分,共12分)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容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主要是由多種原因導致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使骨的脆性增加而造成的疾病。圖—人體髖關節結構示意圖 圖二不同強度的運動對大鼠骨密度的影響 圖三不同強度的運動對大鼠血鈣的影響(注:血鈣含量越高,骨代謝越強)圖四(1)骨質疏松會引起髖關節疼痛。圖一是人體髖關節結構示意圖,其中⑤是___________,⑤結構里面是骨結構中的骨松質,成人其腔隙內容納著富含脂肪的___________。(2)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同時患有骨質疏松癥。為探究不同強度的運動對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謝強度的影響,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①實驗選取20只大小相近的雄性糖尿病大鼠,隨機分為4組。A組為對照組,則A組的處理是___________,B、C、D組分別進行低強度、中強度、高強度運動訓練,實驗結果如圖二、圖三所示。②實驗結果表明,___________強度運動對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謝強度的提高最有利,判斷的依據是在此運動強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據圖四回答問題:據圖四中的信息,滑液和[ ]___________的存在使關節可以靈活運動,韌帶與[ ]___________的存在使關節牢固。(4)測試表明,人的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壓力,這與骨的成分有密切關系。骨堅硬的特性與骨中的___________有關,而骨韌性的特性又與骨中的___________有關。(5)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往往易出現膝關節損傷,可通過注射“人造關節液”——玻璃酸鈉來緩解疼痛,該液體的作用類似于關節囊分泌的滑液,應當被注射入圖四的___________(填編號)中。32.請閱讀下列資料,回答相關問題:(每空2分,共8分)資料一:切葉蟻是螞蟻中最能干的“農夫”,具有種植真菌的技術。葉片被收集蟻切割運回巢穴后,再由更小的工蟻將其運輸到“農場”二次加工,直至被咀嚼為“菌床”。兵蟻守在“菌床”旁寸步不離,一旦發現不速之客,隨時準備與入侵者展開殊死搏斗。菌床上生長的真菌富含殼多糖,切葉蟻以真菌為食并喂養幼蟻,幼蟻多次蛻皮后經蛹期最終長成成蟻。資料二:朱鹮(如圖)曾因棲息環境破壞、非法捕獵、繁殖困難等因素,數量急劇減少。經多年大力保護,受危等級由極危降為瀕危。(1)資料一中,切葉蟻的“種植”行為,從行為的功能角度來說,屬于社會行為。請總結出資料一中體現的社會行為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朱鹮取食時,會頻繁抬頭掃視周圍,一旦天敵進入警戒距離,鳥群就會有報警、驚飛等現象。從行為功能的角度分析,該行為屬于___________行為。(3)繁殖季節,朱鹮臉頰部位會分泌一種黑色黏稠液體,并依靠頸將其涂抹到體表,改變羽色吸引異性注意。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朱鹮特殊的求偶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是由體內的___________決定的。(4)對朱鹮的成功挽救,是世界瀕危物種保護的典范。根據題目信息,提出一條保護朱鹮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33.蝗蟲是農業害蟲,大山雀是其天敵之一。蝗災爆發的最關鍵原因是蝗蟲從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轉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每空2分,共10分)(1)甲圖中,理論上可以通過保護色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是___________型蝗蟲。(2)分析乙圖中實驗數據推測,除體色因素外,群居型蝗蟲可能還有其它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方法。科學家研究進一步發現,兩種類型的蝗蟲釋放不同揮發性物質的量存在差異(丙圖)。其中差異最顯著的物質是___________(填“a”或“b”或“c”或“d”)。經測定,該物質為苯乙腈。如群居型蝗蟲釋放的該物質確實能有效降低其被大山雀捕食率,則這種行為從獲得的方式看屬于___________行為。(3)為驗證上述推測,研究者設計表中兩組實驗,選取不同蝗蟲與饑餓處理的大山雀放入同一籠中,一段時間后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組別 第一組實驗 第二組實驗蝗蟲 群居型蝗蟲(自然狀態) 群居型蝗蟲(去除苯乙腈)蝗蟲數量 50只 50只饑餓處理的大山雀 10只 10只 ①本實驗中,控制的變量是___________(填物質名稱)的有無。②請預測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下圖為草原生態系統示意圖,請據圖回答:(每空1分,共10分)(1)圖中鷹在飛行時交替使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方式。(2)從圖中可以看出,草是___________,其它動物是___________。(3)圖中共有______條食物鏈,寫出其中最長的食物鏈是___________(4)食物網中鷹和蛇之間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關系(5)在草叢中發現了一只金龜子,金龜子遇到敵害時會裝假死,從行為功能上屬于___________行為,從行為發生上屬于___________行為。答案一、選擇題:1—5DDDBA 6—10DCBBB 11—15DCACC 16—20DCCBB 21—25BDADA26—30DCBBD二、非選擇題31、(每空1分,共12分)(1)關節頭 黃骨髓(2)①不運動,②中 股骨骨密度最大,血鈣含量增加最多(3)5 關節軟骨 2 關節囊(4)無機鹽(或者鈣鹽、無機物都可以) 蛋白質(骨膠蛋白或者有機物)(5)332、(每空2分,共8分):(1)成員有明確分工 (2)防御 (3)遺傳物質(DNA) (4)建立自然保護區33、(每空2分,共10分):(1)散居 (2)d先天性行為(3)①苯乙腈 ②自然狀態下的蝗蟲的被捕食率小于去除苯乙腈的蝗蟲。(或者去除苯乙腈的蝗蟲比自然狀態下的蝗蟲容易被捕食)34、(每空1分,共10分):(1)滑翔;鼓翼飛行(2)生產者;消費者(3)5;草→鼠→蛇→鷹(4)捕食;競爭(前后無所謂)(5)防御行為 先天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