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重點強化練64 生態系統的結構(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重點強化練64 生態系統的結構(含解析)

資源簡介

重點強化練64 生態系統的結構
一、選擇題
1.(2023·蘇州高三期末)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因素
B.消費者因自身代謝能加快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C.分解者指的是各種細菌和真菌,能把動植物遺體和動物排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D.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2.(2023·遼寧名校聯盟高三聯考)果樹-草菇立體農業是利用果樹下微弱的光照、較高的空氣濕度和較低的風速等特殊環境條件,在果樹下人工栽培草菇的工程體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中,可能存在鼠→蛇→鷹這樣一條食物鏈
C.生產者都是自養生物,自養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D.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
3.(2024·錦州高三期末)單向性集團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敵共享同一獵物,其中一種天敵捕食共同獵物的同時還捕食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捕食者,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獵物。某生態系統中瓢蟲與寄生蜂、蚜蟲三者之間存在單向性集團內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獵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瓢蟲屬于集團內捕食者,寄生蜂屬于集團內獵物
B.瓢蟲在該生態系統中占據第二、第三營養級
C.若移走寄生蜂,瓢蟲獲得的能量可能會增加
D.可采用樣方法調查單向性集團內蚜蟲的種群密度
4.研究小組從某湖泊中選取了四種不同的生物,并對其消化道內食物組成進行了分析,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生物種類 魚甲 河蝦 魚乙 水蚤
消化道內食物組成 魚乙、河蝦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蝦 小球藻
A.魚甲與魚乙二者間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種間競爭
B.魚乙在這四種生物中營養級最高
C.小球藻、水蚤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
D.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網共有6條食物鏈
5.(2024·成都高三聯考)下列關于某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間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草為生產者 B.鷹為肉食動物
C.鼠為次級消費者 D.草與鳥為捕食關系
6.(2023·天津蘆臺第一中學高三二模)蜜獾因喜食蜂蜜而得名。蜜獾常通過跟隨善于發現蜂巢但不能搗毀蜂巢的響蜜鴷找到蜂巢,并用利爪搗毀蜂巢,與響蜜鴷分享蜂蜜。如圖為非洲某草原生態系統部分組分之間的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蜜獾與響蜜鴷的種間關系為互利共生
B.圖中由捕食關系形成的食物鏈共6條
C.圖中的動物都屬于消費者,蚱蜢屬于次級消費者
D.蟾蜍、蚱蜢的存在能夠加快草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7.(2024·海口高三聯考)研究人員對某池塘中5種生物的食物關系及體內汞含量進行調查,結果如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的食物 汞含量(mg/kg體重)
A魚 B魚 70
B魚 水蠶 10
河蚌 水蠶、小球藻 7
水蠶 小球藻 5
小球藻 2
A.表中生物構成3條食物鏈
B.河蚌與水蠶為捕食和種間競爭關系
C.營養級越高,體內汞含量越高
D.物質、能量和信息沿食物鏈流動
8.(2023·梅州高三三模)磷蝦是極地海洋中的精靈,養活了海洋中大部分生物,近些年來氣候變化和人類捕撈導致磷蝦數量大幅減少,如圖表示南極海域典型食物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生物和分解者共同組成了生態系統的成分
B.南極海域能夠容納磷蝦的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
C.據圖可知,磷蝦中的能量可通過3條以上的食物鏈流向海豹
D.可以通過人為大量捕殺須鯨等方法來增加磷蝦數量
9.(2024·深圳西鄉中學高三聯考)生態學家發現,具有同種食物來源的兩種捕食者之間,存在相互捕食對方的現象,稱之為集團內雙向捕食,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有2條食物鏈
B.能量在甲和乙之間雙向流動
C.圖中的全部生物構成了所在區域的生物群落
D.若甲的種群密度增大,可預測其種群數量會增加
10.(2024·長沙高三聯考)如圖是某湖泊中主要物種之間形成的食物網。若向該湖泊投放捕食魚類的烏鱧、鯰等大型肉食性魚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鯉與秀麗白蝦之間的捕食、種間競爭關系發生改變
B.黃顙魚、銀鯽、鰱和鯉的減少量等于烏鱧、鯰的增加量
C.秀麗白蝦、浮游動物的生物總量先增加后減少,最終趨于穩定
D.綠藻、硅藻、浮萍和蘆葦等生產者的生物總量迅速減少
二、非選擇題
11.(2023·西安高三模擬)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科研工作者據此設計了兩個能維持多年相對穩定的池塘生態系統A和B。回答下列問題:
(1)A池塘中生物群落區別于B池塘中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為__________; A、B池塘生態系統的結構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部分組成。
(2)已知A池塘中的食物網如圖所示,其中鯽魚和鰱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食物網中同時存在兩種種間關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等量的藻類時,鱖魚的生長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鰱魚,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池塘中某種魚的成年個體生活在底層,取食多種底棲動物,而該種魚的幼體則生活在水體上層,濾食浮游動物和浮游藻類。這種魚不同發育階段在池塘生物群落中所占據的生態位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3·重慶八中高三月考)南極因自然環境嚴酷,內陸地區生物種類十分稀少,但海洋中生物資源卻極其豐富,其中磷蝦是南極洲海域眾多生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如圖為南極某海域的部分食物網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海域的食物網關系中,虎鯨分別處于第______________營養級。除圖中所示的生物類群外,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__________才能保證其物質循環的正常進行。
(2)該海域的阿德利企鵝、鋸齒海豹和豹形海豹三類生物中,生態位重疊較大的兩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極磷蝦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許多漁業國家對南極磷蝦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若希望長期獲得較高的捕撈量,捕撈后應使磷蝦的種群數量處在______左右。飛鳥捕食磷蝦攝入體內的能量大于飛鳥從磷蝦處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23·晉中高三一模)花生是我國常見的經濟作物,在苗期常因蟲害而減產。婆婆納作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較長,對花生苗蟲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員進行了花生單作(對照區)、花生與婆婆納鄰作(實驗區)的對比研究(試驗田面積均為100 m×100 m)。圖1表示花生種植區部分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圖2是特定時間內種植區3種害蟲數量的調查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花生苗屬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2結果表明,婆婆納與花生鄰作對________的控制作用最明顯。與5月30日相比,6月8日花生蚜數量顯著降低,結合圖1和圖2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進一步研究婆婆納鄰作對花生苗蟲害控制作用的機制,科研人員統計了對照區花生、實驗區花生和實驗區婆婆納植株上食蚜蠅和瓢蟲的數量,結果如圖3。
①食蚜蠅和瓢蟲更多地分布在婆婆納植株上。一方面婆婆納為食蚜蠅、瓢蟲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食蚜蠅、JP5瓢蟲為婆婆納______和捕食害蟲。
②推測婆婆納鄰作對花生苗蟲害控制作用的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強化練64 生態系統的結構(解析版)
一、選擇題
1.(2023·蘇州高三期末)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因素
B.消費者因自身代謝能加快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C.分解者指的是各種細菌和真菌,能把動植物遺體和動物排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D.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答案 C
解析 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包括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此外一些動物也可作為分解者,如禿鷲,C錯誤。
2.(2023·遼寧名校聯盟高三聯考)果樹-草菇立體農業是利用果樹下微弱的光照、較高的空氣濕度和較低的風速等特殊環境條件,在果樹下人工栽培草菇的工程體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中,可能存在鼠→蛇→鷹這樣一條食物鏈
C.生產者都是自養生物,自養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D.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
答案 D
解析 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食物鏈、食物網,A錯誤;食物鏈起始端必須是生產者,鼠→蛇→鷹不能構成一條食物鏈,B錯誤;生產者都是自養型生物,但有光能自養和化能自養之分,故并不是自養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C錯誤。
3.(2024·錦州高三期末)單向性集團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敵共享同一獵物,其中一種天敵捕食共同獵物的同時還捕食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捕食者,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獵物。某生態系統中瓢蟲與寄生蜂、蚜蟲三者之間存在單向性集團內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獵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瓢蟲屬于集團內捕食者,寄生蜂屬于集團內獵物
B.瓢蟲在該生態系統中占據第二、第三營養級
C.若移走寄生蜂,瓢蟲獲得的能量可能會增加
D.可采用樣方法調查單向性集團內蚜蟲的種群密度
答案 B
解析 瓢蟲和寄生蜂都以蚜蟲為食,同時寄生蜂被瓢蟲捕食,所以瓢蟲屬于集團內捕食者,寄生蜂屬于集團內獵物,A正確;植物是第一營養級,故瓢蟲在該生態系統中占據第三、四營養級,B錯誤;如果將寄生蜂移走,食物鏈縮短,其獲得的能量可能會增加,C正確;蚜蟲個體小、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可采用樣方法調查單向性集團內蚜蟲的種群密度,D正確。
4.研究小組從某湖泊中選取了四種不同的生物,并對其消化道內食物組成進行了分析,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生物種類 魚甲 河蝦 魚乙 水蚤
消化道內食物組成 魚乙、河蝦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蝦 小球藻
A.魚甲與魚乙二者間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種間競爭
B.魚乙在這四種生物中營養級最高
C.小球藻、水蚤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
D.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網共有6條食物鏈
答案 A
解析 根據消化道內食物組成分析,魚甲可以捕食魚乙,同時兩者都以河蝦為食,所以魚甲與魚乙二者間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種間競爭,A正確;由分析可知,魚甲在這四種生物中營養級最高,B錯誤;小球藻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水蚤能吃小球藻,因此水蚤屬于初級消費者,C錯誤;分析表格可知,表中形成的食物鏈有:小球藻→水蚤→河蝦→魚甲,小球藻→水蚤→河蝦→魚乙→魚甲,小球藻→水蚤→魚乙→魚甲,小球藻→河蝦→魚甲,小球藻→河蝦→魚乙→魚甲,共5條,D錯誤。
5.(2024·成都高三聯考)下列關于某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間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草為生產者 B.鷹為肉食動物
C.鼠為次級消費者 D.草與鳥為捕食關系
答案 C
解析 圖中草固定太陽能,被鳥和鼠吃,草為生產者,A正確;鷹吃植食性動物鼠和鳥,為肉食動物,B正確;鼠吃草,鼠為初級消費者,C錯誤;鳥吃草,草與鳥為捕食關系,D正確。
6.(2023·天津蘆臺第一中學高三二模)蜜獾因喜食蜂蜜而得名。蜜獾常通過跟隨善于發現蜂巢但不能搗毀蜂巢的響蜜鴷找到蜂巢,并用利爪搗毀蜂巢,與響蜜鴷分享蜂蜜。如圖為非洲某草原生態系統部分組分之間的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蜜獾與響蜜鴷的種間關系為互利共生
B.圖中由捕食關系形成的食物鏈共6條
C.圖中的動物都屬于消費者,蚱蜢屬于次級消費者
D.蟾蜍、蚱蜢的存在能夠加快草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答案 D
解析 由題意可知,蜜獾與響蜜鴷分享蜂蜜,二者是可以單獨生活的,說明兩者是原始合作關系,A錯誤;由捕食關系形成的食物鏈中不包含腐生細菌,故只有2條食物鏈,B錯誤;蚱蜢屬于初級消費者,C錯誤。
7.(2024·海口高三聯考)研究人員對某池塘中5種生物的食物關系及體內汞含量進行調查,結果如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的食物 汞含量(mg/kg體重)
A魚 B魚 70
B魚 水蠶 10
河蚌 水蠶、小球藻 7
水蠶 小球藻 5
小球藻 2
A.表中生物構成3條食物鏈
B.河蚌與水蠶為捕食和種間競爭關系
C.營養級越高,體內汞含量越高
D.物質、能量和信息沿食物鏈流動
答案 D
解析 據表格中各個生物消化道中的食物可知,5種生物形成的食物鏈有小球藻→水蠶→河蚌、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蠶→B魚→A魚,共3條,其中河蚌既可以捕食水蠶,又與水蠶共同捕食小球藻,兩者之間是捕食和種間競爭關系,A、B正確;汞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逐漸在生物體聚集,最終積累在食物鏈頂端,故營養級越高,體內汞含量越高,C正確;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通常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但信息不一定沿著食物鏈流動,D錯誤。
8.(2023·梅州高三三模)磷蝦是極地海洋中的精靈,養活了海洋中大部分生物,近些年來氣候變化和人類捕撈導致磷蝦數量大幅減少,如圖表示南極海域典型食物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生物和分解者共同組成了生態系統的成分
B.南極海域能夠容納磷蝦的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
C.據圖可知,磷蝦中的能量可通過3條以上的食物鏈流向海豹
D.可以通過人為大量捕殺須鯨等方法來增加磷蝦數量
答案 C
解析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A錯誤;環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B錯誤;圖中某些方塊內所代表的生物可能不止1種,所以磷蝦中的能量可通過3條以上的食物鏈流向海豹,C正確;人為大量捕殺須鯨后,磷蝦數量會增加,但是該方法會導致須鯨數量急劇下降,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D錯誤。
9.(2024·深圳西鄉中學高三聯考)生態學家發現,具有同種食物來源的兩種捕食者之間,存在相互捕食對方的現象,稱之為集團內雙向捕食,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有2條食物鏈
B.能量在甲和乙之間雙向流動
C.圖中的全部生物構成了所在區域的生物群落
D.若甲的種群密度增大,可預測其種群數量會增加
答案 B
解析 由于植物及植食性昆蟲的種類數未知,所以不能確定圖中有多少條食物鏈,A錯誤;甲和乙之間雙向捕食,能量在甲和乙之間雙向流動,B正確;群落是指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圖中生物只包含了部分動植物,不能構成所在區域的生物群落,C錯誤;不能根據種群密度預測種群的數量變化,D錯誤。
10.(2024·長沙高三聯考)如圖是某湖泊中主要物種之間形成的食物網。若向該湖泊投放捕食魚類的烏鱧、鯰等大型肉食性魚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鯉與秀麗白蝦之間的捕食、種間競爭關系發生改變
B.黃顙魚、銀鯽、鰱和鯉的減少量等于烏鱧、鯰的增加量
C.秀麗白蝦、浮游動物的生物總量先增加后減少,最終趨于穩定
D.綠藻、硅藻、浮萍和蘆葦等生產者的生物總量迅速減少
答案 C
解析 投放捕食魚類的烏鱧、鯰等大型肉食性魚類,鯉與秀麗白蝦之間仍存在捕食、種間競爭關系,A錯誤;能量流動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黃顙魚、銀鯽、鰱和鯉的減少量大于烏鱧、鯰的增加量,B錯誤;投放捕食魚類的烏鱧、鯰等大型肉食性魚類,黃顙魚、銀鯽、鰱和鯉的生物量減少,對秀麗白蝦、浮游動物的捕食量減少,秀麗白蝦和浮游動物的生物總量先增加后減少,最終趨于穩定,C正確;投放捕食魚類的烏鱧、鯰等大型肉食性魚類,生產者的生物總量相對穩定,不會迅速減少,D錯誤。
二、非選擇題
11.(2023·西安高三模擬)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科研工作者據此設計了兩個能維持多年相對穩定的池塘生態系統A和B。回答下列問題:
(1)A池塘中生物群落區別于B池塘中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為__________; A、B池塘生態系統的結構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部分組成。
(2)已知A池塘中的食物網如圖所示,其中鯽魚和鰱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食物網中同時存在兩種種間關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等量的藻類時,鱖魚的生長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鰱魚,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池塘中某種魚的成年個體生活在底層,取食多種底棲動物,而該種魚的幼體則生活在水體上層,濾食浮游動物和浮游藻類。這種魚不同發育階段在池塘生物群落中所占據的生態位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物種組成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2)鯽魚和水蚤、鰱魚和水蚤 小于 鱖魚的營養級高于鰱魚,且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因此消耗等量藻類時,鰱魚獲得的能量更多 (3)不同 這種魚在不同發育階段的棲息地、食物資源及其和其他物種的種間關系不同
解析 (1)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決定群落性質的重要因素。(2)鯽魚和水蚤之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種間競爭關系;鰱魚和水蚤之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種間競爭關系,因此,食物網中同時存在兩種種間關系的生物是鯽魚和水蚤、鰱魚和水蚤。
12.(2023·重慶八中高三月考)南極因自然環境嚴酷,內陸地區生物種類十分稀少,但海洋中生物資源卻極其豐富,其中磷蝦是南極洲海域眾多生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如圖為南極某海域的部分食物網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海域的食物網關系中,虎鯨分別處于第______________營養級。除圖中所示的生物類群外,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__________才能保證其物質循環的正常進行。
(2)該海域的阿德利企鵝、鋸齒海豹和豹形海豹三類生物中,生態位重疊較大的兩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極磷蝦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許多漁業國家對南極磷蝦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若希望長期獲得較高的捕撈量,捕撈后應使磷蝦的種群數量處在______左右。飛鳥捕食磷蝦攝入體內的能量大于飛鳥從磷蝦處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四、五、六 分解者 (2)鋸齒海豹和阿德利企鵝 (3)K/2 飛鳥攝入的磷蝦未被完全消化吸收,有一部分能量隨糞便排出后被分解者利用
解析 (2)鋸齒海豹和阿德利企鵝均處于第三營養級,且有共同的食物磷蝦,故鋸齒海豹和阿德利企鵝的生態位重疊較大。(3)為長期獲得較高的捕撈量,捕撈后應使磷蝦的種群數量處在K/2左右,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快,種群數目容易恢復。
13.(2023·晉中高三一模)花生是我國常見的經濟作物,在苗期常因蟲害而減產。婆婆納作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較長,對花生苗蟲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員進行了花生單作(對照區)、花生與婆婆納鄰作(實驗區)的對比研究(試驗田面積均為100 m×100 m)。圖1表示花生種植區部分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圖2是特定時間內種植區3種害蟲數量的調查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花生苗屬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2結果表明,婆婆納與花生鄰作對________的控制作用最明顯。與5月30日相比,6月8日花生蚜數量顯著降低,結合圖1和圖2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進一步研究婆婆納鄰作對花生苗蟲害控制作用的機制,科研人員統計了對照區花生、實驗區花生和實驗區婆婆納植株上食蚜蠅和瓢蟲的數量,結果如圖3。
①食蚜蠅和瓢蟲更多地分布在婆婆納植株上。一方面婆婆納為食蚜蠅、瓢蟲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食蚜蠅、JP5瓢蟲為婆婆納______和捕食害蟲。
②推測婆婆納鄰作對花生苗蟲害控制作用的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產者 (2)稻管薊馬 花薊馬和稻管薊馬的數量增加導致食物減少,花生蚜遷飛到其他區域 (3)①棲息場所和食物 傳粉 ②婆婆納鄰作可以有效地吸引花生苗害蟲的天敵,從而捕食更多的害蟲,使花生苗生長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呼和浩特市| 儋州市| 古田县| 乐平市| 沂源县| 合作市| 吴忠市| 同仁县| 九龙县| 东明县| 司法| 湖南省| 舒城县| 青河县| 宁远县| 景宁| 通化县| 唐河县| 玉树县| 呼和浩特市| 巫山县| 车致| 霍邱县| 开化县| 栖霞市| 漳平市| 西峡县| 云霄县| 额济纳旗| 沙河市| 永平县| 化州市| 龙江县| 布拖县| 岢岚县| 江津市| 新竹市| 通化县| 巴林右旗|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