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重點強化練63 群落的結構特征與演替(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重點強化練63 群落的結構特征與演替(含解析)

資源簡介

重點強化練63 群落的結構特征與演替
一、選擇題
1.(2024·湛江高三聯考)在海底,海葵主要吃小魚和小蝦。海葵固著于寄居蟹的螺殼上,寄居蟹的活動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藻類和其他浮游生物,海葵則用有毒的刺細胞為寄居蟹提供保護。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海葵和寄居蟹之間屬于互利共生關系
B.食物是影響寄居蟹種群數量的密度制約因素
C.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屬于群落水平研究的問題
D.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種的多樣性
2.寒來暑往,四季更迭,群落往往存在季節性變化。下列關于群落季節性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動物的遷徙行為與群落季節性改變密切相關
②群落的季節性變化與植物接受的光照強度不同有關 ③植物生命周期的季節性是影響群落季節性變化的因素之一 ④蝙蝠習慣夜晚活動,蜜蜂習慣白天活動,這是群落季節性的體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群落結構總體上是對環境條件的生態適應,在其形成過程中,生物因素起著重要作用。生物群落各物種之間的關系主要有3類:①營養關系,一個物種以另一個物種的活體、殘體或產物為食;②成境關系,一個物種的生命活動使另一個物種的居住條件發生改變;③助布關系,一個物種參與另一個物種的分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植物在群落的成境關系方面起主要作用
B.動物在群落的助布關系方面起主要作用
C.同一群落中同營養級生物在生態位上往往高度重疊
D.營養關系和成境關系把不同物種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礎
4.(2024·泉州德化第一中學高三聯考)生態位是生態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生態位理論經歷了一個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某位生態學家提出了基礎生態位與實際生態位的概念。一般來說,沒有競爭和捕食存在的情況下,潛在的生態位空間就是基礎生態位,即物種所能棲息的理論的最大空間;一個物種實際占有的生態位空間叫作實際生態位。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B.種間競爭的存在可能會縮小某物種的實際生態位
C.大豆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會縮小大豆的實際生態位
D.生態位分化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5.科研人員將反枝莧、決明兩種雜草分別與棉花一起種植,研究雜草密度對棉花產量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反枝莧與棉花存在種間競爭關系
B.可利用樣方法調查雜草種群密度
C.反枝莧比決明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D.生物因素會影響棉花的光合作用
6.(2024·天津和平區高三模擬)某螺可捕食a、b、c等多種藻,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種藻,培養一段時間后,再向缸內加入一定數量的某螺,并開始統計三種藻的數量,結果如圖(實驗期間螺的數量不變)。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無螺時b藻競爭力最強
B.該螺對a藻的捕食偏好最強
C.種間競爭是導致b藻數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原因
D.螺對競爭優勢藻的捕食偏好會降低藻的物種多樣性
7.如圖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燒毀前后(b為發生火災的時間),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等植物體內儲存的能量(Pn)變化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整個演替過程中,各種群的數量一般呈“S”形增長
B.a~b段,三類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塊鑲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
C.由于b時該森林被大火完全燒毀,因此圖示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D.可以用樣方法調查某種喬木的種群密度
8.(2023·山西實驗中學高三二模)生物種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稱為生態位。斑點叉尾魚和鰱魚是常見的淡水養殖魚類,人們常常將它們混合放養以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科研人員對兩種魚所攝取的食物種類和數量進行研究,并繪制了如圖曲線。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
A.b越小,說明斑點叉尾魚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
B.d越大,說明兩種生物之間的種間競爭越弱
C.據圖分析,斑點叉尾魚和鰱魚之間存在種間競爭關系
D.對生態位的研究屬于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9.如圖所示,以多年生草本為優勢種的某高草草原①,由于燒荒和放牧,逐漸演替成②,一段時間后,②中出現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類釋放出萜烯類化學物質,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長,進而演替成③。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從①到②,高草種群數量下降是由密度制約因素引起的
B.③取代②是因為鼠尾草灌木和蒿類繁殖力較強
C.經過較長時間發展,③就能演替到森林階段
D.人為干擾和生物因素均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
10.(2024·福州第一中學高三模擬)在中國悠久的淡水漁業養殖歷史中,人們發明了高產低耗的“四大家魚混養技術”。如圖為夏季一個池塘中魚的種群數量與水層優勢種之間的關系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四大家魚混養技術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特征,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空間和食物資源
B.若引入喜棲池底水草,以蝦、螺螄為食的河蟹,可能會導致能量耗損增加,青魚產量降低
C.若多年后該池塘廢棄,其中的優勢種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化,該過程屬于初生演替
D.與夏季相比,冬季該池塘中四大家魚在各水層的分布發生改變,這體現了群落的季節性
二、非選擇題
11.(2024·廣州白云中學高三月考)由于氣候變化和工業污染等原因,廣東某地的河涌和果園出現了河涌淤塞、果園減產、環境退化等問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現已被建成有嶺南水鄉特色的垛基果林,成為受大眾歡迎的濕地公園,其結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長期種植單一品種果樹,果園中容易出現某些害蟲爆發式增長,為監測這些害蟲的種群數量,在實踐中常用____________法調查其蟲卵的密度;一般在害蟲種群數量達到__________之前進行滅蟲效果最佳。
(2)修復過程中,用開挖溝渠的泥土堆積成垛基,在垛基上種植果樹,逐漸形成穩定的垛基果林,這個過程發生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垛基果林包含深水塘、淺灘、草地和果樹區,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結構。
(3)當果林枝葉密度過大時,管理人員會對果林進行適度疏伐,剪去部分枝葉,試分析這樣做的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吸引更多的鳥類在該濕地公園棲居,請你為垛基果林設計一個種植方案,并簡要說明設計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4·福建龍巖第一中學高三模擬)黃秋葵是一種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深受人們喜愛,其制品可用于食品、醫療保健、美容等行業。蟲害是影響黃秋葵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員在不同時間調查了黃秋葵種植園主要害蟲棉蚜、棉大卷葉螟以及害蟲天敵的種群密度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調查棉蚜種群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選用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棉蚜與棉大卷葉螟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__。
(2)生態位重疊指數反映了不同物種對資源的利用在空間、時間維度上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員調查了不同類生物之間時間生態位的重疊指數,結果如表所示。
種類 棉蚜 棉大卷葉螟 瓢蟲 蜘蛛
棉蚜 - 0.139 7 0.859 3 0.302 6
棉大卷葉螟 - - 0.404 5 0.722
瓢蟲 - - - 0.542 6
蜘蛛 - - - -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棉蚜的捕食性天敵主要是______________,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黃秋葵生長季,采用化學方法防治黃秋葵蟲害時,應盡量選擇高效、低毒力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1點)。
(4)農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是群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與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沒有人工干預,農田生物群落______(填“能”或“不能”)長期保持農田的特征。
重點強化練63 群落的結構特征與演替(解析版)
一、選擇題
1.(2024·湛江高三聯考)在海底,海葵主要吃小魚和小蝦。海葵固著于寄居蟹的螺殼上,寄居蟹的活動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藻類和其他浮游生物,海葵則用有毒的刺細胞為寄居蟹提供保護。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海葵和寄居蟹之間屬于互利共生關系
B.食物是影響寄居蟹種群數量的密度制約因素
C.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屬于群落水平研究的問題
D.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種的多樣性
答案 A
解析 海葵和寄居蟹并不會從對方身上獲取營養,只是生活在一起,且這種方式對雙方均有利,因此,兩者屬于原始合作關系,A錯誤;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即種間關系屬于群落水平研究的問題,C正確。
2.寒來暑往,四季更迭,群落往往存在季節性變化。下列關于群落季節性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動物的遷徙行為與群落季節性改變密切相關
②群落的季節性變化與植物接受的光照強度不同有關 ③植物生命周期的季節性是影響群落季節性變化的因素之一 ④蝙蝠習慣夜晚活動,蜜蜂習慣白天活動,這是群落季節性的體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群落季節性變化使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棲息環境改變,動物的遷徙行為與群落季節性改變密切相關,①正確;不同季節光照強度不同,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不同,群落的季節性變化與植物接受的光照強度不同有關,②正確;不同季節的光照、溫度、水分等環境因素使植物表現出生命周期的季節性,植物為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空間,植物生命周期的季節性是影響群落季節性變化的因素之一,③正確;蝙蝠習慣夜晚活動,蜜蜂習慣白天活動,這是晝夜更替節律的體現,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
3.群落結構總體上是對環境條件的生態適應,在其形成過程中,生物因素起著重要作用。生物群落各物種之間的關系主要有3類:①營養關系,一個物種以另一個物種的活體、殘體或產物為食;②成境關系,一個物種的生命活動使另一個物種的居住條件發生改變;③助布關系,一個物種參與另一個物種的分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植物在群落的成境關系方面起主要作用
B.動物在群落的助布關系方面起主要作用
C.同一群落中同營養級生物在生態位上往往高度重疊
D.營養關系和成境關系把不同物種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礎
答案 C
解析 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同一群落中同營養級生物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往往不會使生態位重疊,C錯誤。
4.(2024·泉州德化第一中學高三聯考)生態位是生態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生態位理論經歷了一個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某位生態學家提出了基礎生態位與實際生態位的概念。一般來說,沒有競爭和捕食存在的情況下,潛在的生態位空間就是基礎生態位,即物種所能棲息的理論的最大空間;一個物種實際占有的生態位空間叫作實際生態位。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B.種間競爭的存在可能會縮小某物種的實際生態位
C.大豆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會縮小大豆的實際生態位
D.生態位分化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答案 C
解析 一個物種實際占有的生態位空間叫作實際生態位,種間競爭的存在可能會縮小某物種的實際生態位,B正確;大豆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會使大豆在相對貧瘠的土壤中正常生長,增大了大豆的實際生態位,C錯誤;生態位分化使生物占據的資源更多,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D正確。
5.科研人員將反枝莧、決明兩種雜草分別與棉花一起種植,研究雜草密度對棉花產量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反枝莧與棉花存在種間競爭關系
B.可利用樣方法調查雜草種群密度
C.反枝莧比決明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D.生物因素會影響棉花的光合作用
答案 C
解析 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可用樣方法,B正確;決明使棉花產量的降低更明顯,說明決明比反枝莧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C錯誤;雜草會競爭陽光,一起種植時棉花產量會降低,說明雜草會影響棉花的光合作用,D正確。
6.(2024·天津和平區高三模擬)某螺可捕食a、b、c等多種藻,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種藻,培養一段時間后,再向缸內加入一定數量的某螺,并開始統計三種藻的數量,結果如圖(實驗期間螺的數量不變)。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無螺時b藻競爭力最強
B.該螺對a藻的捕食偏好最強
C.種間競爭是導致b藻數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原因
D.螺對競爭優勢藻的捕食偏好會降低藻的物種多樣性
答案 B
解析 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種藻,培養一段時間后,剛放入某螺時,a藻數量最多,說明無螺時a藻競爭力最強,A錯誤;放入螺之后,在0~20天之間,a藻的數量減少最明顯,b藻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c藻的數量緩慢上升,說明該螺捕食藻類的喜好為a藻>c藻>b藻,B正確;b藻數量在峰值時,a藻和c藻數量都較少,種間競爭并不強,b藻數量在峰值后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與玻璃缸內代謝廢物積累、無機鹽減少等環境因素有關,C錯誤; 一種藻類的過度繁殖會造成其他藻類的消亡,螺對競爭優勢藻的捕食偏好,會控制該種藻類的數量,給其他藻類騰出空間,增加藻的物種多樣性,D錯誤。
7.如圖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燒毀前后(b為發生火災的時間),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等植物體內儲存的能量(Pn)變化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整個演替過程中,各種群的數量一般呈“S”形增長
B.a~b段,三類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塊鑲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
C.由于b時該森林被大火完全燒毀,因此圖示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D.可以用樣方法調查某種喬木的種群密度
答案 C
解析 b時該森林被大火完全燒毀,原有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所以火災后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C錯誤。
8.(2023·山西實驗中學高三二模)生物種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稱為生態位。斑點叉尾魚和鰱魚是常見的淡水養殖魚類,人們常常將它們混合放養以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科研人員對兩種魚所攝取的食物種類和數量進行研究,并繪制了如圖曲線。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
A.b越小,說明斑點叉尾魚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
B.d越大,說明兩種生物之間的種間競爭越弱
C.據圖分析,斑點叉尾魚和鰱魚之間存在種間競爭關系
D.對生態位的研究屬于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答案 A
解析 b越大,說明該種群的生態位越廣,捕食對象越多,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A錯誤;d越大,兩個種群的生態位越不重疊,生活習性、捕食對象重疊度越低,競爭越弱,B正確;斑點叉尾魚和鰱魚的攝食種類有交叉部分,即兩者捕食相同的食物,因此存在種間競爭關系,C正確。
9.如圖所示,以多年生草本為優勢種的某高草草原①,由于燒荒和放牧,逐漸演替成②,一段時間后,②中出現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類釋放出萜烯類化學物質,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長,進而演替成③。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從①到②,高草種群數量下降是由密度制約因素引起的
B.③取代②是因為鼠尾草灌木和蒿類繁殖力較強
C.經過較長時間發展,③就能演替到森林階段
D.人為干擾和生物因素均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
答案 D
解析 從①到②,高草種群數量下降是由燒荒、放牧引起的,燒荒、放牧的影響與種群密度無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A錯誤;③取代②是因為②中出現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類釋放出萜烯類化學物質,抑制了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長,進而演替成③,B錯誤;只有當環境條件適宜時,③才能通過較長時間的發展演替到森林階段,C錯誤。
10.(2024·福州第一中學高三模擬)在中國悠久的淡水漁業養殖歷史中,人們發明了高產低耗的“四大家魚混養技術”。如圖為夏季一個池塘中魚的種群數量與水層優勢種之間的關系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四大家魚混養技術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特征,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空間和食物資源
B.若引入喜棲池底水草,以蝦、螺螄為食的河蟹,可能會導致能量耗損增加,青魚產量降低
C.若多年后該池塘廢棄,其中的優勢種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化,該過程屬于初生演替
D.與夏季相比,冬季該池塘中四大家魚在各水層的分布發生改變,這體現了群落的季節性
答案 C
解析 廢棄的池塘內仍然保留了土壤條件和多種生物,在此基礎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C錯誤。
二、非選擇題
11.(2024·廣州白云中學高三月考)由于氣候變化和工業污染等原因,廣東某地的河涌和果園出現了河涌淤塞、果園減產、環境退化等問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現已被建成有嶺南水鄉特色的垛基果林,成為受大眾歡迎的濕地公園,其結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長期種植單一品種果樹,果園中容易出現某些害蟲爆發式增長,為監測這些害蟲的種群數量,在實踐中常用____________法調查其蟲卵的密度;一般在害蟲種群數量達到__________之前進行滅蟲效果最佳。
(2)修復過程中,用開挖溝渠的泥土堆積成垛基,在垛基上種植果樹,逐漸形成穩定的垛基果林,這個過程發生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垛基果林包含深水塘、淺灘、草地和果樹區,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結構。
(3)當果林枝葉密度過大時,管理人員會對果林進行適度疏伐,剪去部分枝葉,試分析這樣做的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吸引更多的鳥類在該濕地公園棲居,請你為垛基果林設計一個種植方案,并簡要說明設計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樣方 K/2 (2)次生演替 水平 (3)減少葉片相互遮擋,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
(4)種植多種當地植物,為不同的鳥類提供食物和棲息空間
12.(2024·福建龍巖第一中學高三模擬)黃秋葵是一種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深受人們喜愛,其制品可用于食品、醫療保健、美容等行業。蟲害是影響黃秋葵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員在不同時間調查了黃秋葵種植園主要害蟲棉蚜、棉大卷葉螟以及害蟲天敵的種群密度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調查棉蚜種群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選用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棉蚜與棉大卷葉螟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__。
(2)生態位重疊指數反映了不同物種對資源的利用在空間、時間維度上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員調查了不同類生物之間時間生態位的重疊指數,結果如表所示。
種類 棉蚜 棉大卷葉螟 瓢蟲 蜘蛛
棉蚜 - 0.139 7 0.859 3 0.302 6
棉大卷葉螟 - - 0.404 5 0.722
瓢蟲 - - - 0.542 6
蜘蛛 - - - -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棉蚜的捕食性天敵主要是______________,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黃秋葵生長季,采用化學方法防治黃秋葵蟲害時,應盡量選擇高效、低毒力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1點)。
(4)農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是群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與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沒有人工干預,農田生物群落______(填“能”或“不能”)長期保持農田的特征。
答案 (1)樣方法 棉蚜個體小、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 種間競爭 (2)瓢蟲 棉蚜與瓢蟲種群數量在同一時間內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且瓢蟲與棉蚜的生態位重疊指數高 (3)降低農藥對黃秋葵和農田的污染程度;降低農藥對害蟲天敵的毒害,充分發揮天敵控制蟲害的作用 (4)在相同時間聚集在農田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即農田生物群落 農田生物群落屬于人工生物群落,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較低,群落結構簡單,易受外界影響,需要人工干預才能維持群落的物種組成和結構 不能
解析 (1)由于棉蚜個體小、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故調查棉蚜種群密度宜采用樣方法。棉蚜與棉大卷葉螟都是黃秋葵種植園的主要害蟲,二者之間為種間競爭關系。(2)研究人員調查了不同類生物之間時間生態位的重疊指數,由圖可知,棉蚜與瓢蟲種群數量在同一時間內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且瓢蟲與棉蚜的時間生態位重疊指數高,故棉蚜的捕食性天敵主要是瓢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阳县| 长寿区| 神木县| 东海县| 洪江市| 镇赉县| 铜鼓县| 梁山县| 诏安县| 乡宁县| 吐鲁番市| 太保市| 桂阳县| 肇源县| 八宿县| 武平县| 无锡市| 工布江达县| 察雅县| 霍林郭勒市| 泾川县| 阿拉善右旗| 通山县| 云南省| 黄大仙区| 海伦市| 成安县| 延川县| 都江堰市| 鹤山市| 海城市| 巧家县| 临泉县| 青河县| 津市市| 麦盖提县| 阜南县| 胶南市| 南宁市| 山东|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