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點強化練47 生物育種的原理及方法1.(2024·廣州高三月考)水稻育種有兩次綠色革命,一次是高稈變矮稈,一次是常規稻變雜交稻。兩次綠色革命都使水稻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倍體水稻同樣具有大幅度提高產量的潛力,一旦成功,可以說是水稻育種的第三次綠色革命。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高稈變矮稈的原理是基因突變B.雜交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可產生新的性狀C.多倍體水稻谷粒更大,莖稈也更加粗壯,營養含量更高D.一般來說,通過雜交獲得純合四倍體品種比純合二倍體品種所需時間更長2.(2024·廣東湛江一中高三期中)2022年12月4日,攜帶有水稻種子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進入太空的水稻發生基因突變,實質上是發生了基因堿基的替換B.同一批次進入太空的不同水稻種子將產生相同的突變性狀C.太空返回的水稻種子部分細胞中染色體的結構可能已經改變D.在太空遨游過程中水稻種子若產生了新基因,則形成了新物種3.(2024·北京五十七中高三月考)為拓寬蔬菜育種資源,科學家用大白菜(2n=20)、青花菜(2n=18)和葉用芥菜(2n=36)為材料,進行體細胞融合獲得大量再生植株。染色體計數顯示,再生植株染色體數為38~64,未發現與3個親本染色體總數一致的個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雜種細胞培育成再生植株需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B.染色體數為38的再生植株,最可能是大白菜和青花菜細胞的融合C.由再生植株的染色體數目可知,3個細胞融合時發生了染色體的丟失D.再生植株的獲得實現了遠緣雜交育種,且獲得的再生植株均可育4.(2023·海南中學高三三模)穿梭育種是近年來小麥育種采用的新模式。農業科學家將一個地區的品種與其他地區的品種進行雜交,然后通過在兩個地區間不斷地反復交替穿梭種植、選擇、鑒定,最終選育出多種抗病高產的小麥新品種。下列關于穿梭育種的敘述,錯誤的是( )A.穿梭育種有效克服了地理隔離B.由于地區間不斷地反復交替穿梭種植,不同地區的小麥基因庫無差異C.穿梭育種利用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組D.穿梭育種培育新品種充分利用了環境的選擇作用5.(2024·邢臺高三月考)雜種優勢是雜種后代在一種或多種性狀上優于兩個親本的現象。有一類單向雜交不親和玉米能為其他種類玉米授粉,卻不能接受其他不同種類玉米的花粉。育種工作者將單向雜交不親和顯性純合玉米植株與普通隱性純合玉米植株間行種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作物的雜種優勢往往會逐年下降,所以需要年年制種B.單向雜交不親和純合玉米植株上的子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C.將普通隱性純合玉米植株上的籽粒種下,所得植株全具有雜種優勢D.利用植物組織培養育種可以保持親本的雜種優勢6.(2024·衡陽高三質檢)我國育種專家袁隆平解決了水稻雜交育種這一世界性難題,培育出了高產、抗病、抗倒伏的水稻品種,為解決全球糧食短缺作出了巨大貢獻。水稻是具有雜種優勢的作物,雌雄同株同花,花較小,花中雌蕊與雄蕊緊緊相靠。下列與雜交水稻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水稻花的結構使其幾乎難以避免發生自交,這使得水稻雜交育種成為世界性難題B.解決水稻雜交育種的關鍵可能是獲得雄性不育植株C.為解決雜種優勢的品種需年年制種的缺點,可采用花藥離體培養技術D.在雜交育種過程中,人工選擇使得水稻向高產、抗病、抗倒伏方向進化7.(2023·綿陽高三二模)利用普通大麥和球莖大麥進行雜交,培育單倍體大麥的過程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可利用甲紫溶液將大麥根尖細胞的染色體著色B.利用花藥(花粉)離體培養可獲得單倍體大麥幼苗C.培育單倍體大麥幼苗的過程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D.利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大麥幼苗可獲得穩定遺傳的純系8.(2024·深圳高三一模)如圖是科研人員利用陸地棉(異源四倍體,4n=52)與索馬里棉(二倍體,2n=26)培育栽培棉的過程示意圖,圖中不同字母代表來源于不同種生物的一個染色體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雜交后代①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共39條染色體B.雜交后代②在減數分裂Ⅰ前期可以形成39個四分體C.用秋水仙素處理雜交后代①的種子可以獲得雜交后代②D.通過誘導多倍體的方法可克服遠緣雜交不育的障礙,培育作物新類型9.(2024·海南直轄縣高三模擬)普通小麥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糧食作物,普通小麥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種雜交和染色體自然加倍過程。在此基礎上,中國首創的小黑麥的育種過程如圖所示(其中A、B、D、R分別代表不同物種的一個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均含7條染色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小黑麥為二倍體,體細胞中有56條染色體B.將普通小麥的花粉粒進行花藥離體培養得到的三倍體高度不育C.擬二粒小麥和滔氏麥草可以雜交產生雜種二,所以它們是同一物種D.雜種三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無同源染色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10.(2023·鄭州高三三模)禾本科三倍體具有重要的育種價值,如圖表示利用三倍體獲得新品種的4種方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方式①對材料進行處理后,一定需要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才能獲得植株B.方式②是體細胞與配子雜交獲得的,這種變異屬于基因重組C.方式③通過雜交獲得,產生的異源五倍體植株一定能產生可育后代D.方式④可利用低溫處理三倍體幼苗,抑制有絲分裂中紡錘體形成11.(2024·北京西城區高三質檢)栽培稻由野生稻馴化而來,但馴化過程使其失去多年生能力。我國科研人員將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培育出多年生栽培稻PR24,又通過PR24將多年生相關基因引入栽培稻“楚粳28”,培育出多年生栽培稻新品系(如圖),降低了勞動力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在DNA水平篩選含有多年生基因的植株B.應將篩選出的植株與PR24回交,以逐步清除楚粳28的基因C.連續多代自交是為了獲得多年生性狀穩定遺傳的品系D.保護野生稻等生物資源是維護國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12.(2023·重慶南岸區高三一模)在獲得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的過程中,為方便雜種細胞的篩選和鑒定,科學家們利用紅色熒光蛋白和綠色熒光蛋白分別標記了番茄和馬鈴薯的原生質體上的蛋白質,其培育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過程①中應在等滲環境中進行,可使用蝸牛消化道提取液來降解兩種植物的細胞壁B.在挑選融合后的原生質體時,在熒光顯微鏡下能觀察到細胞表面具有兩種熒光顏色的才是雜種細胞C.過程③和④采用了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其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D.若圖中雜種細胞為四倍體,則用該植物體的花粉離體培養后獲得的植株為二倍體13.(2024·天津新華中學高三期末)香蕉的原始種是尖苞野蕉和長梗蕉兩個野生芭蕉屬品種,尖苞野蕉味甜但多籽,長梗蕉軟糯但酸澀??蒲腥藛T利用這兩個品種培育出五個新品種,圖中A、B分別表示不同的染色體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FHIA-02蕉可以通過低溫處理尖苞野蕉的種子獲得B.大麥克香蕉品種無籽的原因是其原始生殖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C.尖苞野蕉和長梗蕉雜交能培育出后代,但不是同一物種D.五個新品種香蕉的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可能增多14.(2023·福建寧德一中高三一模)水稻的高稈、矮稈分別由A和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別由B和b控制。現有基因型為aabb與AABB的水稻品種,如圖為不同的育種方法培育矮稈抗病植株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雜交育種包括過程①③,其原理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B.人工誘變育種為過程②,B可能來自b的基因突變C.單倍體育種包括過程①④⑤,過程⑤常用花藥離體培養法D.多倍體育種包括過程①⑥⑦,原理是染色體結構和數目變異15.(2024·湖北沙市中學高三月考)油菜中基因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而芥酸會降低菜籽油的品質。研究人員擬利用高芥酸油菜品種(gg)和水稻抗病基因R培育低芥酸抗病油菜新品種(GGRR),育種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過程①發生基因突變,基因g中的堿基可能發生增添、缺失或替換B.過程②需要用限制酶、DNA連接酶和載體等基因工程的工具C.過程③還可用單倍體育種,需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D.過程③的原理是基因重組,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的自交和篩選重點強化練47 生物育種的原理及方法(含解析)1.(2024·廣州高三月考)水稻育種有兩次綠色革命,一次是高稈變矮稈,一次是常規稻變雜交稻。兩次綠色革命都使水稻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倍體水稻同樣具有大幅度提高產量的潛力,一旦成功,可以說是水稻育種的第三次綠色革命。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高稈變矮稈的原理是基因突變B.雜交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可產生新的性狀C.多倍體水稻谷粒更大,莖稈也更加粗壯,營養含量更高D.一般來說,通過雜交獲得純合四倍體品種比純合二倍體品種所需時間更長答案 B解析 高稈變矮稈是基因突變產生的新性狀,A正確;雜交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可產生新的性狀組合,基因突變產生新的性狀,B錯誤;4個等位基因涉及到配對、交換、分離之后全部純合的過程,這比二倍體要復雜得多,獲得純合穩定的品種,所需時間可能更長,D正確。2.(2024·廣東湛江一中高三期中)2022年12月4日,攜帶有水稻種子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進入太空的水稻發生基因突變,實質上是發生了基因堿基的替換B.同一批次進入太空的不同水稻種子將產生相同的突變性狀C.太空返回的水稻種子部分細胞中染色體的結構可能已經改變D.在太空遨游過程中水稻種子若產生了新基因,則形成了新物種答案 C解析 進入太空的水稻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條件下發生基因突變,實質上是發生了基因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A錯誤;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同一批次進入太空的不同水稻種子產生相同突變性狀的概率極低,B錯誤;在太空遨游過程中水稻種子若產生了新基因,則可以產生新品種,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要產生生殖隔離才能形成新物種,D錯誤。3.(2024·北京五十七中高三月考)為拓寬蔬菜育種資源,科學家用大白菜(2n=20)、青花菜(2n=18)和葉用芥菜(2n=36)為材料,進行體細胞融合獲得大量再生植株。染色體計數顯示,再生植株染色體數為38~64,未發現與3個親本染色體總數一致的個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雜種細胞培育成再生植株需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B.染色體數為38的再生植株,最可能是大白菜和青花菜細胞的融合C.由再生植株的染色體數目可知,3個細胞融合時發生了染色體的丟失D.再生植株的獲得實現了遠緣雜交育種,且獲得的再生植株均可育答案 D解析 大白菜的染色體數為20,青花菜的染色體數為18,二者的細胞融合后染色體數為38,B 正確;3個細胞融合,染色體總數理論上是20+18+36=74,而事實上再生植株的染色體數為38~64,因此3個細胞融合時發生了染色體的丟失,C 正確;再生植株的獲得實現了不同物種間的遠緣雜交育種,但獲得的再生植株的染色體不完全同源,減數分裂時可能會出現聯會紊亂,因此再生植株不一定可育,D錯誤。4.(2023·海南中學高三三模)穿梭育種是近年來小麥育種采用的新模式。農業科學家將一個地區的品種與其他地區的品種進行雜交,然后通過在兩個地區間不斷地反復交替穿梭種植、選擇、鑒定,最終選育出多種抗病高產的小麥新品種。下列關于穿梭育種的敘述,錯誤的是( )A.穿梭育種有效克服了地理隔離B.由于地區間不斷地反復交替穿梭種植,不同地區的小麥基因庫無差異C.穿梭育種利用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組D.穿梭育種培育新品種充分利用了環境的選擇作用答案 B解析 穿梭育種是將一個地區的品種與其他地區的品種進行雜交,故該方法克服了地理隔離,A正確;兩個地區環境條件不同,自然選擇方向不同,使不同地區的小麥基因庫存在差異,B錯誤;穿梭育種利用的主要原理為基因重組,將不同品種個體的優良基因組合到一起,C正確;穿梭育種培育新品種充分利用環境的選擇作用,可以將不同地區品種的優良性狀集中在一起進行育種,D正確。5.(2024·邢臺高三月考)雜種優勢是雜種后代在一種或多種性狀上優于兩個親本的現象。有一類單向雜交不親和玉米能為其他種類玉米授粉,卻不能接受其他不同種類玉米的花粉。育種工作者將單向雜交不親和顯性純合玉米植株與普通隱性純合玉米植株間行種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作物的雜種優勢往往會逐年下降,所以需要年年制種B.單向雜交不親和純合玉米植株上的子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C.將普通隱性純合玉米植株上的籽粒種下,所得植株全具有雜種優勢D.利用植物組織培養育種可以保持親本的雜種優勢答案 C解析 雜種優勢是雜種后代在一種或多種性狀上優于兩個親本的現象,是不能穩定遺傳的,故作物的雜種優勢往往會逐年下降,所以需要年年制種,A正確;單向雜交不親和純合玉米植株不能接受其他不同種類玉米的花粉,故其只能自交,所以單向雜交不親和純合玉米植株上的子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B正確;將普通隱性純合玉米植株上的籽粒種下,所得植株不一定全具有雜種優勢,因為也可能出現隱性植株,C錯誤;植物組織培養是無性生殖,可以保持親本的雜種優勢,D正確。6.(2024·衡陽高三質檢)我國育種專家袁隆平解決了水稻雜交育種這一世界性難題,培育出了高產、抗病、抗倒伏的水稻品種,為解決全球糧食短缺作出了巨大貢獻。水稻是具有雜種優勢的作物,雌雄同株同花,花較小,花中雌蕊與雄蕊緊緊相靠。下列與雜交水稻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水稻花的結構使其幾乎難以避免發生自交,這使得水稻雜交育種成為世界性難題B.解決水稻雜交育種的關鍵可能是獲得雄性不育植株C.為解決雜種優勢的品種需年年制種的缺點,可采用花藥離體培養技術D.在雜交育種過程中,人工選擇使得水稻向高產、抗病、抗倒伏方向進化答案 C解析 水稻雌雄同株同花,難以避免發生自交,這使得水稻雜交育種成為世界性難題,A正確;解決水稻雜交育種的關鍵可能是獲得雄性不育植株,避免人工去雄,B正確;雜種優勢的品種需年年制種,通過花藥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不能保持雜種優勢,C錯誤;人工選擇是根據人的需要進行的選擇,使得水稻向高產、抗病、抗倒伏方向進化,D正確。7.(2023·綿陽高三二模)利用普通大麥和球莖大麥進行雜交,培育單倍體大麥的過程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可利用甲紫溶液將大麥根尖細胞的染色體著色B.利用花藥(花粉)離體培養可獲得單倍體大麥幼苗C.培育單倍體大麥幼苗的過程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D.利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大麥幼苗可獲得穩定遺傳的純系答案 C解析 染色體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甲紫溶液可使大麥根尖細胞的染色體著色,A正確;花藥(花粉)是經減數分裂形成的,所以利用花藥(花粉)離體培養可獲得單倍體大麥幼苗,B正確;雜種胚的染色體為14條,單倍體大麥幼苗染色體為7條,培育單倍體大麥幼苗的過程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C錯誤;秋水仙素能抑制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所以利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大麥幼苗可獲得穩定遺傳的純系,D正確。8.(2024·深圳高三一模)如圖是科研人員利用陸地棉(異源四倍體,4n=52)與索馬里棉(二倍體,2n=26)培育栽培棉的過程示意圖,圖中不同字母代表來源于不同種生物的一個染色體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雜交后代①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共39條染色體B.雜交后代②在減數分裂Ⅰ前期可以形成39個四分體C.用秋水仙素處理雜交后代①的種子可以獲得雜交后代②D.通過誘導多倍體的方法可克服遠緣雜交不育的障礙,培育作物新類型答案 C解析 雜交后代①由陸地棉與索馬里棉雜交而來,陸地棉含有4個染色體組、52條染色體,索馬里棉含有2個染色體組、26條染色體,雜交后代①的體細胞含有3個染色體組,(52+26)/2=39(條)染色體,A正確;雜交后代②的染色體組成為 AADDEE,共含有78條染色體,在減數分裂Ⅰ前期可以形成39個四分體,B正確;由雜交后代①得到雜交后代②使染色體數目加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雜交后代①的幼苗,C錯誤;通過誘導多倍體的方法克服了遠緣雜交不育的障礙,培育了作物新類型(栽培棉),D正確。9.(2024·海南直轄縣高三模擬)普通小麥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糧食作物,普通小麥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種雜交和染色體自然加倍過程。在此基礎上,中國首創的小黑麥的育種過程如圖所示(其中A、B、D、R分別代表不同物種的一個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均含7條染色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小黑麥為二倍體,體細胞中有56條染色體B.將普通小麥的花粉粒進行花藥離體培養得到的三倍體高度不育C.擬二粒小麥和滔氏麥草可以雜交產生雜種二,所以它們是同一物種D.雜種三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無同源染色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答案 D解析 小黑麥中含有8個染色體組,是八倍體,每個染色體組中含有7條染色體,所以體細胞中有56條染色體,A錯誤;利用普通小麥的花粉粒進行花藥離體培養得到的植株,是由配子直接發育而來的,為單倍體,B錯誤;同一物種不會出現生殖隔離,擬二粒小麥和滔氏麥草可以雜交產生雜種二,但雜種二不可育,所以它們不是同一物種,C錯誤;雜種三是由普通小麥和黑麥雜交得到的,基因型為ABDR,所以雜種三無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的時候不能正常聯會,造成雜種三高度不育,D正確。10.(2023·鄭州高三三模)禾本科三倍體具有重要的育種價值,如圖表示利用三倍體獲得新品種的4種方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方式①對材料進行處理后,一定需要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才能獲得植株B.方式②是體細胞與配子雜交獲得的,這種變異屬于基因重組C.方式③通過雜交獲得,產生的異源五倍體植株一定能產生可育后代D.方式④可利用低溫處理三倍體幼苗,抑制有絲分裂中紡錘體形成答案 D解析 對材料進行轉基因之后,受體細胞需要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才能獲得植株,但是輻射對象是種子的情況下,正常種植即可,不需要植物組織培養,A錯誤;基因重組是指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Ⅰ前期和后期,所以體細胞和配子雜交不屬于基因重組,B錯誤;雜交后產生的五倍體,減數分裂過程中會發生聯會紊亂,無法產生配子,所以不可育,C錯誤;低溫處理三倍體幼苗,可以抑制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D正確。11.(2024·北京西城區高三質檢)栽培稻由野生稻馴化而來,但馴化過程使其失去多年生能力。我國科研人員將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培育出多年生栽培稻PR24,又通過PR24將多年生相關基因引入栽培稻“楚粳28”,培育出多年生栽培稻新品系(如圖),降低了勞動力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在DNA水平篩選含有多年生基因的植株B.應將篩選出的植株與PR24回交,以逐步清除楚粳28的基因C.連續多代自交是為了獲得多年生性狀穩定遺傳的品系D.保護野生稻等生物資源是維護國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答案 B解析 利用PCR等現代生物技術,可在DNA水平篩選含有多年生基因的植株,A正確;實驗目的是通過PR24將多年生相關基因引入栽培稻“楚粳28”,故應將篩選出的植株與“楚粳28”回交,以逐步清除PR24的無關基因,B錯誤;連續多代自交是為了淘汰雜合子,獲得純合子,即獲得多年生性狀穩定遺傳的品系,C正確。12.(2023·重慶南岸區高三一模)在獲得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的過程中,為方便雜種細胞的篩選和鑒定,科學家們利用紅色熒光蛋白和綠色熒光蛋白分別標記了番茄和馬鈴薯的原生質體上的蛋白質,其培育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過程①中應在等滲環境中進行,可使用蝸牛消化道提取液來降解兩種植物的細胞壁B.在挑選融合后的原生質體時,在熒光顯微鏡下能觀察到細胞表面具有兩種熒光顏色的才是雜種細胞C.過程③和④采用了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其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D.若圖中雜種細胞為四倍體,則用該植物體的花粉離體培養后獲得的植株為二倍體答案 D解析 為避免植物原生質體的破裂,應在等滲環境中進行,蝸牛以植物為食,其消化道中的酶能水解植物的細胞壁,A正確;利用植物體的花粉離體培養后獲得的植株,無論含有幾個染色體組,都為單倍體,D錯誤。13.(2024·天津新華中學高三期末)香蕉的原始種是尖苞野蕉和長梗蕉兩個野生芭蕉屬品種,尖苞野蕉味甜但多籽,長梗蕉軟糯但酸澀??蒲腥藛T利用這兩個品種培育出五個新品種,圖中A、B分別表示不同的染色體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FHIA-02蕉可以通過低溫處理尖苞野蕉的種子獲得B.大麥克香蕉品種無籽的原因是其原始生殖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C.尖苞野蕉和長梗蕉雜交能培育出后代,但不是同一物種D.五個新品種香蕉的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可能增多答案 B解析 FHIA-02蕉的染色體組成為AAAA,是尖苞野蕉(AA)的2倍,因此FHIA-02蕉可以通過低溫處理尖苞野蕉的種子,使其染色體數目加倍后獲得,A正確;大麥克香蕉品種無籽的原因是其原始生殖細胞中有三個染色體組(含有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時出現聯會紊亂,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B錯誤;尖苞野蕉和長梗蕉含有不同的染色體組,二者雜交后代AB不育,即二者具有生殖隔離,屬于不同物種,C正確;五個新品種香蕉均屬于多倍體植株,與二倍體植株相比,多倍體植株的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有所增加,D正確。14.(2023·福建寧德一中高三一模)水稻的高稈、矮稈分別由A和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別由B和b控制。現有基因型為aabb與AABB的水稻品種,如圖為不同的育種方法培育矮稈抗病植株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雜交育種包括過程①③,其原理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B.人工誘變育種為過程②,B可能來自b的基因突變C.單倍體育種包括過程①④⑤,過程⑤常用花藥離體培養法D.多倍體育種包括過程①⑥⑦,原理是染色體結構和數目變異答案 B解析 過程①③為雜交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A錯誤;過程②是人工誘變育種,將aabb誘變成aaBB,所以B可能來自b的基因突變,B正確;圖中①④⑤為單倍體育種過程,過程⑤常用秋水仙素處理其幼苗,C錯誤;①⑥⑦為多倍體育種過程,其原理是染色體數目變異,D錯誤。15.(2024·湖北沙市中學高三月考)油菜中基因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而芥酸會降低菜籽油的品質。研究人員擬利用高芥酸油菜品種(gg)和水稻抗病基因R培育低芥酸抗病油菜新品種(GGRR),育種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過程①發生基因突變,基因g中的堿基可能發生增添、缺失或替換B.過程②需要用限制酶、DNA連接酶和載體等基因工程的工具C.過程③還可用單倍體育種,需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D.過程③的原理是基因重組,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的自交和篩選答案 C解析 過程①誘發基因突變,使g基因發生堿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導致基因g的堿基序列改變,進而性狀發生改變,A正確;過程②是將R基因導入到油菜細胞中,采用的是基因工程技術,需要用限制酶、DNA連接酶和載體等基因工程的工具,B正確;過程③可以利用單倍體育種,但該過程中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單倍體一般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種子,且處理幼苗節約時間,C錯誤;過程③需要多代自交,原理是基因重組,為了選擇所需要的純合子,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的自交和篩選,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