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學評一體化】6.2.2 碳的氧化物 課件+教學設計+分層作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學評一體化】6.2.2 碳的氧化物 課件+教學設計+分層作業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6.2.2 碳的氧化物 分層作業
基礎練習
吸煙對人體有害。香煙燃燒產生的煙氣中含有一種能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它是( )
A.氮氣 B.氫氣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下列關于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用途的說法,錯誤的是( )
A.CO2可用于滅火
B.CO2可用作氣體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
下列關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確的是( )
A.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性質: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氣
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氣體肥料
D.危害:CO2會導致酸雨;CO會引起霧霾
歸納與比較是化學學習的主要方法。關于CO2與CO的知識總結錯誤的是( )
A.構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
B.性質:通常情況下,CO2不支持燃燒;CO支持燃燒
C.用途:固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無毒:CO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應采用的方法是( )
A.點燃混合氣體
B.通過澄清的石灰水
C.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D.通過灼熱的炭粉
現有二氧化碳、氧氣、空氣和氫氣四種氣體。一次性鑒別出這四種氣體可用( )
A.燃著的木條 B.水
C.澄清石灰水 D.帶火星的木條
下列物質的鑒別或除雜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名稱 操作方法或所加試劑
A 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 紫色石蕊試液
B 鑒別CO和CO2 通過灼熱氧化銅
D 除去CO中的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點燃氣體
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br/>A.CO用于冶煉金屬、做氣體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滅火
B.碳在空氣中充分燃燒時生成CO2,不充分燃燒時生成CO
C.CO比CO2少一個氧原子
D.清明上河圖至今都清晰可見,是因為在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穩定
9.下列有關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用來滅火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可以相互轉化
C.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個氧原子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組成元素相同的氣體
10.物質的性質是由微觀結構決定的,用有關微觀粒子的知識解釋下列問題。
(1)關于CO、CO2化學性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不同;
(2)金剛石與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但物理性質卻有很大差異________。
能力提升
1.歸納與比較是化學學習的主要方法。關于CO2與CO的知識總結錯誤的是( )
A.構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
B.性質:通常情況下,CO2不支持燃燒;CO支持燃燒
C.用途:固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無毒:CO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2.一定條件下物質間可以轉化。結合如下轉化過程和初中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C→CO-→CO2→H2CO3→CaCO3→CaO
A.CO是有毒氣體 B.CO2不是空氣污染物
C.H2CO3受熱易分解 D.CaCO3可直接轉化為Ca(OH)2
3.如圖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簡圖(X為H2CO3,Y為C6H12O6)。下列說法
錯誤的是( )
A.圖一中X溶液顯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圖二轉化1實現了無機化合物到有機化合物的轉化
C.圖一、圖二對比說明,反應物相同,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的相對穩定
4.木炭還原氧化銅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
B.兩個實驗的相關反應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C.兩個實驗中都可觀察到紅色固體變黑
D.兩個實驗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體倒吸
5.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先點燃處酒精燈再通一氧化碳
B. 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紅
C. 處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D. 處酒精燈作用是處理尾氣
6.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
二氧化碳可以滅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 ______物理性質和 ______化學性質的性質;
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可用于 ______寫出其中一種用途;
請寫出一氧化碳的一種化學性質 ______,及對應的用途 ______。
7.用以下物質序號填空:金剛石石油干冰一氧化碳石墨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可用來切割玻璃的是 ______。
具有毒性的氣體是 ______。
有優良導電性可以做電極是 ______。
8.化學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創造物質。試從科學家認識物質的視角認識CO2。
(1)分類角度,CO2屬于______(填字母)。
A.單質 B.氧化物 C.混合物
(2)微觀角度,我國研制的一種新型催化劑可將CO2和H2轉化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畫出X分子的微觀示意圖:______。
(3)性質角度,三百多年前,人們發現一些洞穴內有一種能使燃燒的木柴熄滅的氣體,后來該氣體被證實是CO2。據此推測CO2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
(4)變化角度,如圖是某同學整理的物質間轉化圖。
實驗室中常用CO2→CaCO3檢驗CO2氣體,寫出其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
(5)應用角度
Al-CO2電池是一種新型電池。電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與CO2生化合反應生成Al2(C2O4)3。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6)環保角度,全球參與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的根本對策。下列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國際規定
B.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開發太陽能等新能源
C.工廠通過加高煙囪直接排放含CO2的廢氣
9.達州盛產天然氣,有“中國氣都”之稱的美譽。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烷燃燒的產物產生了興趣,請你參與:
【提出問題】甲烷燃燒后生成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含碳元素的物質完全燃燒生成CO2,不完全燃燒生成CO;無水CuSO4遇水變藍。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CO2,濃硫酸可作干燥劑,吸收水。
【猜想與假設】
(1)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
你認為___________同學的猜想是不正確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實驗探究】
(2)為了驗證上述猜想與假設,先向下列裝置中通氮氣一段時間,再將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燒的產物依次通過下列裝置:
AB裝置的順序能否顛倒?___________(填“能”或“否”)。
(3)實驗中甲烷的燃燒用純凈O2而不用空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實驗中觀察到A中無水CuSO4變藍,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E中粉末由黑色變成紅色,由此推斷___________同學猜想成立。
(5)請寫出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反思與交流】
(6)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環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質燃燒必須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
是一種無色、無味、有毒的可燃氣體污染物,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某興趣小組為探究其具有還原性,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請回答以下有關問題:
氣體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______。
實驗開始時,先通入一段時間后,再加熱,其原因是______
實驗中圖處玻璃管中發生的現象是______,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實驗中圖處發生的現象是______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該裝置中有一個明顯的缺陷______,請指出改正方法______。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1張PPT)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2 碳的氧化物 第2課時
(人教版)九年級

01
學習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課堂練習
05
課堂總結
06
板書設計
學習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比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讓學生體會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01
02
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還原性,能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還原性等反應;
03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毒性及對環境的污染,并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新知導入
探究新知
觀察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的分子區別在哪里?CO2和CO的性質會相同嗎?
二氧化碳分子
一氧化碳分子
CO2、CO——分子構成不同
C、O——組成元素相同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顏色 氣味 狀態 溶解性 密度
無色
無味
氣體
難溶于水
比空氣略小
收集CO得用什么方法?
CO的密度與空氣接近,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初探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任務一
探究新知
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可燃性
再探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任務二
現象:燃燒時產生藍色的火焰,
放出熱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操作:在導管口點燃一氧化碳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
化學方程式:2CO + O2 == 2CO2
點燃
注意:
氣體點燃前要驗純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你知道在燃燒很旺的蜂窩煤爐中發生了哪些反應嗎?
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比氧氣強,使人體缺少氧氣而窒息死亡。
防治措施:用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輕者呼吸大量空氣,重者送往醫院治療。
探究新知
為了讓人們易于察覺一氧化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如發生煤氣泄露怎么辦?
迅速關上煤氣總開關,打開門窗,并且不要使用家里的任何電器
有人說,只要在煤爐邊放一盆水,就可以預防煤氣中毒了?
這個說法毫無根據。因為CO難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
為什么家用煤氣中會具有難聞氣味的氣體?
探究新知
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還原性
現象:
(1)試管中黑色粉末變為紅色;
(2)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CO + CuO === Cu + CO2
失氧
得氧
尾氣含有有毒的CO,需用酒精燈點燃或用氣球收集。
探究新知
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以下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為什么實驗前先通CO,再加熱?
為什么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繼續通CO至試管冷卻?
將試管內的空氣排盡,防止CO和空氣混合加熱發生爆炸
防止空氣進入試管,使生成的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再被氧氣氧化成氧化銅
探究新知
一氧化碳的用途
①作燃料:如管道煤氣
②冶煉金屬:如煉鐵等
2CO+O2 2CO2
點燃
CO+CuO Cu+CO2

一氧化碳的來源
大量CO的會造成大氣的污染 ,主要來源:汽車排放的尾氣,其余來自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燒和石油的煉制等。
一氧化碳的用途和來源
探究新知
物質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質 色 態 味
密度
水溶性
化學性質 可燃性
還原性
與水反應
與石灰水反應
毒性
主要用途
聯系
2CO+O2 ===2CO2
滅火、溫室肥料、化工原料等
燃料、冶煉金屬
CO2+ C === 2CO
相互轉化
點燃
高溫
劇毒
難溶于水
比空氣稍小
無色無味氣體
無色無味氣體
無毒
CO2+Ca(OH)2==CaCO3↓+ H2O
CO2+H2O==H2CO3
在一般情況下,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能溶于水
比空氣大
CO+Cu===Cu+CO2

2CO+O2 === 2CO2
點燃
探究新知
C +CO2 == 2CO
高溫
2C + O2 == 2CO
點燃
C +CO2 == 2CO
高溫
C + O2 == CO2
點燃
C + 2CuO == 2Cu + CO2↑
高溫
C、CO和CO2之間的轉化關系
2CO + O2 == 2CO2
點燃
CO + CuO == Cu + CO2

CO
C
CO2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怎樣區分CO和CO2?
①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的是CO2,不變的是CO。
②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2,不變的是CO。
③在尖嘴玻璃管口點火,氣體被點燃的是CO,不能被點燃的是CO2。
④分別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氧化銅變紅的是CO,不變的是CO2 。
2.怎樣除去CO中的CO2?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最好用NaOH溶液)。
CO2 + Ca(OH)2===CaCO3 ↓+ H2O
3. 怎樣除去CO2混有的少量CO?
(最好用NaOH溶液)
CO + CuO Cu + CO2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
課堂練習
1.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中國控煙協會呼吁要了解“二手煙”的危害,對“二手煙”說“不”。香煙燃燒釋放出幾百種有毒物質(如圖所示),其中一種物質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該物質是(   )
A.二氧化碳
B.焦油
C.一氧化碳
D.尼古丁
C
課堂練習
C
2.下列對一氧化碳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
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小,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D.一氧化碳能與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致使人體缺氧中毒。
3.下列敘述中不符合實驗設計意圖的是( )
A.說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B.說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C.說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銅的反應需要加熱
D.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氣體對空氣的污染
B
課堂練習
4.桌上放有兩瓶無色氣體,只知它們分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種。下列方法中,不能將二者區分開來的是(   )
A.分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蕩
B.分別伸入一根燃著的木條
C.分別倒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并振蕩
D.分別放入一只小白鼠
D
課堂練習
5.下列關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個氧原子
B.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除去
C.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
B
6.甲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質并驗證產物。實驗時,在點燃B處酒精燈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裝置中的空氣,然后繼續實驗。
(1)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CuO=====Cu+CO2
(2)實驗過程中,C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處點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
(3)甲同學認為A裝置用于證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應,乙同學認為省略A可達到同樣的目的,理由是為了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反應前已經通入一段時間的CO,而加熱前C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變渾濁。
沒有
課堂總結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一氧
化碳
毒性
CO + CuO Cu + CO2
3CO + Fe2O3 2Fe + 3CO2
高溫
還原性
可燃性 2CO + O2 2CO2
點燃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區別、聯系
用途
燃料、冶煉金屬
板書設計
課題2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2課時
一、物理性質: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
二、化學性質
(1)可燃性:2CO+O2 2CO2
(2)毒性:與血紅蛋白結合
(3)還原性:CO+CuO Cu+CO2
三、一氧化碳的用途
1.作燃料;
2.冶煉金屬。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基于新課標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內容 課題2 碳的氧化物 第2課時
教學分析 課標解析:了解CO的物理性質;知道CO可燃性,還原性,毒性;知道CO可作燃料、冶煉金屬;防止CO中毒。 教材分析:本課題是在初中學生學習二氧化碳之后,繼續學習碳的第二種氧化物,此節內容起著承接和對比的作用,它是對碳和碳的氧化物學習的繼續,同時又通過比較,認識到一氧化碳雖與二氧化碳組成元素相同,但化學性質差異大。所以說,本課題在理論上是對化學概念的完全提升(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的性質不同的原因就是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本課中,一氧化碳毒性的相關知識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而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與生產生活聯系最緊密。由于一氧化碳有劇毒,對探究實驗的開展是一個嚴重阻礙,所以本課宜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并聯系實際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創新思維。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還原性、毒性與生活密切相關,它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發生在廚房的煤爐當中;同時一氧化碳的毒性與環保緊密相連也體現現代化學的理念。 學情分析:學生已對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有所掌握,為學習一氧化碳奠定了基礎。由于九年級學生剛接觸化學不久,對化學充滿興趣, 但實驗的動手、分析思維能力較弱,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學習目標 1. 通過引導學生比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讓學生體會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2. 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還原性,能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還原性等反應; 3.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毒性及對環境的污染,并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達成評價 學生能夠知道一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理解一氧化碳的還原性與毒性,建立阿全意識。
重難點 重點:CO的可燃性、毒性、還原性。 難點: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注意事項。
先行組織 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例,二氧化碳的性質。
問題與活動 活動設計: 創設情境,構建項目,引入課題。 【新課導入】視頻導入 【講解】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知道碳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而在氧氣不充足的情況下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如果沒有排煙管可能會一氧化碳中毒。 C+O2CO2 2C+O22CO 【交流討論】觀察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的分子區別在哪里?CO2和CO的性質會相同嗎? 【總結與交流】從分子結構看:一個CO2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一個CO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組成相同,但分子構成不同,因此這使得它們的性質有很大不同。 【過渡】那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項目任務一:初探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講解】CO通常狀況下為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思考】收集CO得用什么方法? 【總結】因為CO密度與空氣接近,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項目任務二:再探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在導管口點燃一氧化碳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觀察現象。注意:可燃性氣體點燃前要驗純,所以CO點燃前要驗純。 【現象】燃燒時產生藍色的火焰(圖片展示),放出熱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CO+O22CO2 【提問】利用CO的可燃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總結】可以做燃料。 【思考】在CO燃燒的火焰上方,分別罩冷而干燥的燒杯和內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觀察到什么現象? 【交流討論】在北方,人們還常用蜂窩煤爐來取暖、燒飯,但必須要加裝煙囪,你知道在下面的燃燒很旺的蜂窩煤爐中發生了哪些反應嗎? 【總結】最下層:C+O2CO2 中層:2C+O22CO,CO2+C2CO 上層:2CO+O22CO2 【過渡】人們常說:不能在密閉房間里燒炭取暖,還有經常有新聞報道稱“煤氣(主要成分CO)中毒”,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講解】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因為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比氧氣強,使人體缺少氧氣而窒息死亡。 【提問】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呢?萬一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應該如何處理? 【講解】用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輕者呼吸大量空氣,重者送往醫院治療。 【交流討論】我們的家用煤氣中常常會添加一些具有難聞氣味的氣體(如乙硫醇),你知道為什么嗎? 【總結】因為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加入難聞的氣體以后,發生泄漏時就可以及時被人察覺,防止事故的發生。 【交流討論】有人說,只要在煤爐邊放一盆水,就可以預防煤氣中毒了? 【總結】一氧化碳難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所以在房間里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說法是錯誤的。 【交流討論】如發生煤氣泄漏怎么辦? 【總結】發現煤氣泄漏應及時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并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檢查管道是否漏氣。切忌馬上打開用電器等。 【過渡】一氧化碳還具有還原性,能和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常用來冶煉金屬。 【實驗探究】演示實驗《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現象】(1)試管中黑色粉末變為紅色;(2)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反應】CO + CuO Cu + CO2 【注意】尾氣含有有毒的CO,需用酒精燈點燃或用氣球收集。 【思考】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以下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1.為什么實驗前先通CO,再加熱?(將試管內的空氣排盡,防止CO和空氣混合加熱發生爆炸) 2.為什么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繼續通CO至試管冷卻?(防止空氣進入試管,使生成的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再被氧氣氧化成氧化銅) 【過渡】冶金工業上利用一氧化碳的還原性來冶煉金屬,如煉鐵。 【總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區別、聯系: C、CO和CO2之間的轉化關系: 【討論交流】1.怎樣區分CO和CO2? 【總結】①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的是CO2,不變的是CO。 ②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2,不變的是CO。 ③在尖嘴玻璃管口點火,氣體被點燃的是CO,不能被點燃的是CO2。 ④分別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氧化銅變紅的是CO,不變的是CO2。 【討論交流】2.怎樣除去CO中的CO2? 【講解】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最好用NaOH溶液)。 CO2 + Ca(OH)2===CaCO3↓+ H2O 【討論交流】3.怎樣除去CO2混有的少量CO? 【講解】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CO + CuOCu + CO2 教學評價 1.通過視頻能夠吸引學習興趣 能夠總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知道收集CO的方法。 學生知道煤爐中的化學反應,知道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掌握預防和處理方法。 學生能夠掌握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知道還原與氧化的關系,知道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能夠對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知道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6.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識碳的氧化物的性質,提高實驗探究能力和認識,增加安全意識。
遷移運用(當堂檢測): 1.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中國控煙協會呼吁要了解“二手煙”的危害,對“二手煙”說“不”。香煙燃燒釋放出幾百種有毒物質(如圖所示),其中一種物質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該物質是(  C  ) A.二氧化碳 B.焦油 C.一氧化碳 D.尼古丁 2.下列對一氧化碳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C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 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小,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D.一氧化碳能與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致使人體缺氧中毒。 3.下列敘述中不符合實驗設計意圖的是( B ) A.說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B.說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C.說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銅的反應需要加熱 D.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氣體對空氣的污染 4.桌上放有兩瓶無色氣體,只知它們分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種。下列方法中,不能將二者區分開來的是(  D  ) A.分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蕩 B.分別伸入一根燃著的木條 C.分別倒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并振蕩 D.分別放入一只小白鼠 5.下列關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個氧原子 B.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除去 C.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 6.甲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質并驗證產物。實驗時,在點燃B處酒精燈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裝置中的空氣,然后繼續實驗。 (1)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過程中,C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處點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學認為A裝置用于證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應,乙同學認為省略A可達到同樣的目的,理由是為了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反應前已經通入一段時間的CO,而加熱前C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變渾濁。 【答案】 (1)CO+CuO=====Cu+CO2 (2)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 (3)沒有
成果集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6.2.2 碳的氧化物 分層作業
基礎練習
吸煙對人體有害。香煙燃燒產生的煙氣中含有一種能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它是( )
A.氮氣 B.氫氣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缺氧,故該氣體是一氧化碳。故選C。
下列關于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用途的說法,錯誤的是( )
A.CO2可用于滅火 B.CO2可用作氣體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
【答案】C
【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于滅火,此選項說法正確;B、由于二氧化碳能夠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常作為氣體肥料,此選項說法正確;C、固體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升華后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CO無此性質與用途,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選項說法錯誤;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此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
下列關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確的是( )
A.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性質: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氣
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氣體肥料
D.危害:CO2會導致酸雨;CO會引起霧霾
【答案】A
【解析】A、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此選項正確;B、性質:CO2的密度大于空氣,CO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稍小,此選項錯誤;C、用途:CO2不支持燃燒,可用于人工降雨,CO2也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用于氣體肥料,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O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此選項錯誤;D、危害:CO2會導致溫室效應,SO2會導致酸雨,CO會引起中毒,此選項錯誤。故選A。
歸納與比較是化學學習的主要方法。關于CO2與CO的知識總結錯誤的是( )
A.構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
B.性質:通常情況下,CO2不支持燃燒;CO支持燃燒
C.用途:固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無毒:CO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A、構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個氧原子,一個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個氧原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不符合題意;B、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燒,符合題意;C、固體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干冰升華吸熱,能使周圍溫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無毒,一氧化碳有毒,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缺氧,不符合題意。故選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應采用的方法是( )
A.點燃混合氣體 B.通過澄清的石灰水
C.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D.通過灼熱的炭粉
【答案】C
【解析】A、CO有可燃性,而CO2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從理論上講點燃混合氣體,CO氣體轉變為CO2,可以達到除去雜質的效果。但由于少量CO混在CO2中,難以與O2充分接觸,也就難以被充分點燃反應消耗掉,不符合題意;B、一氧化碳不與澄清石灰水反應,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所以通過澄清的石灰水后,反應的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除去,不符合題意;C、CO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因此把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可以較徹底地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氣體,符合題意;D、通過灼熱的炭粉,碳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消耗的是二氧化碳氣體,而雜質氣體CO沒有除去,不符合題意。故選C。
現有二氧化碳、氧氣、空氣和氫氣四種氣體。一次性鑒別出這四種氣體可用( )
A.燃著的木條 B.水
C.澄清石灰水 D.帶火星的木條
【答案】A
【解析】A、把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四種氣體中,熄滅的是二氧化碳,燃燒更旺的是氧氣,正常燃燒的是空氣,能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的是氫氣,可以鑒別,此選項正確;
B、氧氣、空氣和氫氣均難溶于水,無法鑒別,此選項錯誤;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氧氣、空氣、氫氣與澄清石灰水均不反應,無法鑒別,此選項錯誤;D、把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二氧化碳、氫氣中都會熄滅,無法鑒別,此選項錯誤。故選A。
下列物質的鑒別或除雜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名稱 操作方法或所加試劑
A 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 紫色石蕊試液
B 鑒別CO和CO2 通過灼熱氧化銅
D 除去CO中的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點燃氣體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試液中,溶液變紅,氮氣通入石蕊試液中,溶液無明顯變化,可以鑒別,鑒別方法正確;B、一氧化碳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會觀察到黑色粉末逐漸變紅,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鑒別,鑒別方法正確;C、CO2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CO不與澄清石灰水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除雜方法正確;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夠點燃,這是因為當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大量存在時,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會燃燒的,不能除去雜質,除雜方法錯誤。故選:D。
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CO用于冶煉金屬、做氣體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滅火
B.碳在空氣中充分燃燒時生成CO2,不充分燃燒時生成CO
C.CO比CO2少一個氧原子
D.清明上河圖至今都清晰可見,是因為在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穩定
【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還原性,CO用于冶煉金屬、做氣體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滅火,故選項說法正確。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氣中充分燃燒時生成CO2,不充分燃燒時生成CO,故選項說法正確。C、1個CO分子比1個CO2分子少一個氧原子,故選項說法錯誤。D、清明上河圖至今都清晰可見,是因為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穩定,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
9.下列有關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用來滅火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可以相互轉化
C.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個氧原子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組成元素相同的氣體
【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用來滅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來滅火,故選項說法錯誤。B、CO和C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故選項說法錯誤。C、1個二氧化碳分子比1個一氧化碳分子多1個氧原子,故選項說法錯誤。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是組成元素相同的氣體,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
10.物質的性質是由微觀結構決定的,用有關微觀粒子的知識解釋下列問題。
(1)關于CO、CO2化學性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不同;
(2)金剛石與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但物理性質卻有很大差異________。
【答案】(1)分子構成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填:分子構成;(2)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質,但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導致兩物質化學性質差異很大,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能力提升
1.歸納與比較是化學學習的主要方法。關于CO2與CO的知識總結錯誤的是( )
A.構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
B.性質:通常情況下,CO2不支持燃燒;CO支持燃燒
C.用途:固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無毒:CO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A、構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個氧原子,一個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個氧原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不符合題意;B、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燒,符合題意;C、固體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干冰升華吸熱,能使周圍溫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無毒,一氧化碳有毒,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缺氧,不符合題意。故選B。
2.一定條件下物質間可以轉化。結合如下轉化過程和初中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C→CO-→CO2→H2CO3→CaCO3→CaO
A.CO是有毒氣體 B.CO2不是空氣污染物
C.H2CO3受熱易分解 D.CaCO3可直接轉化為Ca(OH)2
【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缺氧,故一氧化碳有毒,不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是空氣的組成成分之一,不屬于空氣污染物,不符合題意;C、碳酸受熱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題意;D、碳酸鈣不能直接轉化為氫氧化鈣,碳酸鈣可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符合題意。故選D。
3.如圖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簡圖(X為H2CO3,Y為C6H12O6)。下列說法
錯誤的是( )
A.圖一中X溶液顯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圖二轉化1實現了無機化合物到有機化合物的轉化
C.圖一、圖二對比說明,反應物相同,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的相對穩定
【答案】A
【解析】A、圖一中X溶液,即碳酸溶液顯酸性,但是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B、圖二轉化1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葉綠體的作用下轉化為葡萄糖和氧氣,二氧化碳和水屬于無機物,葡萄糖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實現了無機化合物到有機化合物的轉化,不符合題意;C、圖一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溫下反應生成碳酸,圖二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葉綠體的作用下轉化為葡萄糖和氧氣,故圖一、圖二對比說明,反應物相同,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不符合題意;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的相對穩定,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4.木炭還原氧化銅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
B.兩個實驗的相關反應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C.兩個實驗中都可觀察到紅色固體變黑
D.兩個實驗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體倒吸
【答案】D
【解析】A.置換反應: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所以木炭與氧化銅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選項說法錯誤。B.兩個實驗的相關反應中,碳元素、銅元素的化合價都發生改變,選項說法錯誤。C.木炭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故兩個實驗中都可觀察到黑色固體變紅,選項說法錯誤。D.兩個實驗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體倒吸,炸裂試管,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
5.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先點燃處酒精燈再通一氧化碳
B. 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紅
C. 處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D. 處酒精燈作用是處理尾氣
【答案】
【解析】A 、實驗過程要先通一氧化碳排盡空氣后,再點燃 處酒精燈,防止爆炸,故 A 說法不正確; B 、氧化銅變為銅,由黑色變為紅色,故 B 說法正確; C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 處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 C 說法正確; D 、 處酒精燈作用是處理尾氣,防止污染空氣,故 D 說法正確。 故選: 。
6.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
二氧化碳可以滅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 ______物理性質和 ______化學性質的性質;
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可用于 ______寫出其中一種用途;
請寫出一氧化碳的一種化學性質 ______,及對應的用途 ______。
【答案】密度比空氣大 不可燃、不助燃 切割玻璃 可燃性 作燃料
【解析】解:二氧化碳可以滅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大,化學性質是: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質,故答案為:密度比空氣大;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質。 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可用于切割玻璃,故答案為:切割玻璃;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答案為:可燃性;作燃料。
7.用以下物質序號填空:金剛石石油干冰一氧化碳石墨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可用來切割玻璃的是 ______。
具有毒性的氣體是 ______。
有優良導電性可以做電極是 ______。
【答案】
【解析】解: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其升華吸熱,常用于人工降雨,故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質為干冰; 金剛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常用于切割玻璃,故用來切割玻璃的物質是金剛石; 一氧化碳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氧而死亡,一氧化碳中毒也稱為煤氣中毒,故具有毒性的氣體是一氧化碳; 石墨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常用于制作電極或電刷,故有優良導電性可以做電極是石墨。
8.化學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創造物質。試從科學家認識物質的視角認識CO2。
(1)分類角度,CO2屬于______(填字母)。
A.單質 B.氧化物 C.混合物
(2)微觀角度,我國研制的一種新型催化劑可將CO2和H2轉化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畫出X分子的微觀示意圖:______。
(3)性質角度,三百多年前,人們發現一些洞穴內有一種能使燃燒的木柴熄滅的氣體,后來該氣體被證實是CO2。據此推測CO2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
(4)變化角度,如圖是某同學整理的物質間轉化圖。
實驗室中常用CO2→CaCO3檢驗CO2氣體,寫出其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
(5)應用角度
Al-CO2電池是一種新型電池。電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與CO2生化合反應生成Al2(C2O4)3。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6)環保角度,全球參與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的根本對策。下列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國際規定
B.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開發太陽能等新能源
C.工廠通過加高煙囪直接排放含CO2的廢氣
【答案】(1)B;(2);(3)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4)Ca(OH)2+CO2=CaCO3↓+ H2O;(5)2Al + 6CO2 Al2(C2O4)3;(6)C
【解析】(1)CO2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故選B;(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氫、氧、碳原子的個數為6、2、1,反應后氫、氧、碳原子的個數4、1、1,反應前后相差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故X分子應為水分子,其微觀示意圖為:,故填:;(3)洞穴內的二氧化碳氣體能使燃燒的木柴熄滅,據此推測CO2具有的化學性質是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填: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 + CO2=CaCO3↓ + H2O,故填:Ca(OH)2 +CO2=CaCO3↓ +H2O;(5)在O2的催化下,Al與CO2生化合反應生成Al2(C2O4)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 + 6CO2 Al2(C2O4)3,故填:2Al + 6CO2 Al2(C2O4)3;(6)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國際規定,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選項做法合理;B、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開發太陽能等新能源,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選項做法合理;C、工廠通過加高煙囪直接排放含CO2的廢氣,雖然加高了煙囪,但是二氧化碳還是排放到了高空中,不能減少CO2的排放,故選項做法不合理。故選C。
9.達州盛產天然氣,有“中國氣都”之稱的美譽。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烷燃燒的產物產生了興趣,請你參與:
【提出問題】甲烷燃燒后生成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含碳元素的物質完全燃燒生成CO2,不完全燃燒生成CO;無水CuSO4遇水變藍。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CO2,濃硫酸可作干燥劑,吸收水。
【猜想與假設】
(1)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
你認為___________同學的猜想是不正確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實驗探究】
(2)為了驗證上述猜想與假設,先向下列裝置中通氮氣一段時間,再將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燒的產物依次通過下列裝置:
AB裝置的順序能否顛倒?___________(填“能”或“否”)。
(3)實驗中甲烷的燃燒用純凈O2而不用空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實驗中觀察到A中無水CuSO4變藍,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E中粉末由黑色變成紅色,由此推斷___________同學猜想成立。
(5)請寫出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反思與交流】
(6)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環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質燃燒必須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
【答案】 丙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物中不含氮元素,則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氨氣 否 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會對產物的檢驗造成干擾 丁 有充足的氧氣
【解析】(1)丙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物中不含氮元素,則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氨氣;(2)A、B裝置的順序不能顛倒,是因為顛倒后,氣體通過澄清石灰水時帶出水蒸氣,影響對水的檢驗;(3)實驗中甲烷的燃燒用純凈O2而不用空氣的原因是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影響對生成物的檢驗;(4)實驗中觀察到F中無水CuSO4變藍,說明反應生成水,G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E中粉末由黑色變成紅色,是因為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時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由此推斷丁同學猜想成立;(5)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6)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環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質燃燒必須滿足的條件是提供充足的氧氣。
是一種無色、無味、有毒的可燃氣體污染物,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某興趣小組為探究其具有還原性,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請回答以下有關問題:
氣體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______。
實驗開始時,先通入一段時間后,再加熱,其原因是______
實驗中圖處玻璃管中發生的現象是______,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實驗中圖處發生的現象是______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該裝置中有一個明顯的缺陷______,請指出改正方法______。
【答案】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失去了攜氧能力,造成人體內缺氧;
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黑色粉末逐漸變成紅色;;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一氧化碳有毒,沒有尾氣處理,在處加一個尾氣處理裝置。
【解析】解:中毒機理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氧氣混合在點燃的條件下會發生爆炸;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氧化銅是黑色粉末,銅是紅色的固體;根據可以知道玻璃管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使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現象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為:;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入空氣中會污染空氣,所以該裝置中有一個明顯的缺陷是:一氧化碳有毒,沒有尾氣處理,改正的方法為:在處加一個尾氣處理裝置。本題主要對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考查,該實驗是中考的熱點,要加強訓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武清区| 土默特左旗| 阜新市| 八宿县| 故城县| 濮阳市| 周宁县| 秀山| 凤凰县| 山阴县| 化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常州市| 沭阳县| 天峻县| 英超| 柳林县| 盘山县| 永清县| 嘉荫县| 金湖县| 巴林右旗| 常德市| 浏阳市| 宁津县| 友谊县| 尼木县| 许昌市| 新巴尔虎右旗| 梁平县| 禹州市| 呈贡县| 调兵山市| 瑞丽市| 永济市| 高淳县| 土默特左旗| 榕江县| 德昌县|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