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難點突破練37 遺傳系譜圖的推斷與概率計算一、選擇題1.(2024·東莞實驗中學高三月考)將人類致病基因所在位置分為四個區域:①區——X、Y染色體同源區段、②區——X染色體非同源區段、③區——Y染色體非同源區段、④區——常染色體上。結合某家庭遺傳系譜圖,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區且為隱性基因,則個體3的Y染色體一定不含致病基因B.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區且為隱性基因,則致病基因的傳遞途徑是1→5→7C.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區,則患病個體的生殖細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為1/2D.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區且為顯性基因,則個體5與6再生一個患病男孩且為雜合子的概率為1/82.(2024·天津十四中高三期末)甲病和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 某家族遺傳家系圖如下, 其中Ⅱ4不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Ⅱ1與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4C.Ⅱ3與Ⅱ4的后代中理論上共有9種基因型和4種表型D.若Ⅲ7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則產生異常生殖細胞的最可能是其母親3.囊性纖維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CFTR蛋白異常,其中70%的患者CFTR蛋白第508位苯丙氨酸缺失。利用探針1和2分別能檢測出決定第508位苯丙氨酸正常和缺失的CFTR基因,對兩個家系成員基因的檢測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家系Ⅰ-1、Ⅰ-2、Ⅱ-1均含有決定苯丙氨酸缺失的CFTR基因B.若甲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探針1、2檢測出兩條條帶的概率為1/2C.乙家系成員CFTR蛋白的第508位苯丙氨酸沒有缺失D.探針1、2不適用于對乙家系Ⅱ-2的CFTR基因進行產前診斷4.(2024·佛山高三月考)一對表型正常的夫婦,生育了一個表型正常的女兒和一個患甲型血友病的兒子。目前患兒母親孕有三胎,并接受了產前基因診斷。對該家庭成員與此病有關的基因經限制酶HindⅢ切割,酶切位點如圖a,PCR擴增產物酶切電泳帶型如圖b。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人群中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男性多于女性B.女兒與母親基因診斷結果相同的概率是1/2C.第三胎的電泳帶型與父親相同的概率是1/4D.該家庭的基因檢測信息應受到保護5.(2024·成都高三期中)苯丙酮尿癥是一種由PAH基因編碼的酶異常引起的遺傳病。一對表型正常的夫妻(①為父親,②為母親)生育一個患苯丙酮尿癥的女孩③。②再次懷孕,為確定后代是否患該病需要進行產前診斷。已知PAH基因兩側存在兩種形式的限制酶切點,酶切后電泳分離并利用熒光標記的PAH基因片段與酶切片段雜交,得到DNA條帶,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①②均為攜帶者B.母親②個體19 kb DNA條帶代表正常PAH基因C.子女④的23 kb片段可以來自①,也可以來自②D.根據電泳結果推測④不患病6.研究表明,C14orf39基因突變會導致男性罹患非梗阻性無精癥(NOA),女性罹患卵巢早衰(POI),進而導致不孕不育,我國正常人群中C14orf39致病基因攜帶者比例高達10%。圖1為某家庭的NOA/POI遺傳病系譜圖,圖2為此家系中部分成員體內單個C14orf39基因部分片段的測序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遺傳病在男女中的發病率相同B.Ⅲ-1既含有正常C14orf39基因,也含有致病基因C.C14orf39基因中某個堿基替換導致該遺傳病發生D.Ⅳ-4和妻子生育一個患NOA孩子的概率是1/807.(2024·潮州松昌中學高三月考)圖1、圖2表示甲、乙兩種遺傳方式不同的單基因遺傳病,其中一種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甲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關基因用B、b表示;圖3表示A、a和B、b四種基因經過電泳所形成的條帶分布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Ⅱ5的甲病基因和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均來自Ⅰ1和Ⅰ2B.圖3中的條帶1、2、3、4對應的基因分別是A、a、B、bC.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別是AAXbY、aaXBY、AAXBXBD.Ⅱ6與Ⅱ9婚配生出兩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1/248.(2024·廈門二中高三月考)圖1表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圖2表示部分成員乙病相關基因電泳條帶。據圖分析,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2號個體只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B.3號個體是乙病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為1/2C.根據電泳結果可以判斷7號個體不患乙病D.3號個體和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為5/6二、非選擇題9.圖1為某家族遺傳病系譜圖,甲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和乙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為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兩種病中,有一種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家族患該病的成員中,有一人是因基因突變而患上此病。研究者通過對家族中部分成員的兩對基因進行電泳分離,得到了如圖2的電泳圖譜。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可知,乙病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圖中發生基因突變的個體是______。(2)根據電泳圖譜,代表a、b基因的分別是條帶________________(順序不能顛倒)。(3)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乙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625,那么Ⅳ1與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下兩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10.(2024·河北衡水中學高三檢測)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ALD)是一種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致病基因用d表示),患者發病程度差異較大,科研人員對該病進行了深入研究。圖1是關于該病的某家系的遺傳系譜圖。研究人員提取了該家系中四名女性與此基因有關的DNA片段并進行PCR,產物用限制酶Ⅰ酶切后進行電泳(已知正常基因中含一個限制酶Ⅰ的酶切位點,突變基因中增加了一個限制酶Ⅰ的酶切位點),結果如圖2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2可知,突變基因新增的酶切位點位于________(填“310 bp”“217 bp”“118 bp”或“93 bp”)。圖2所示的四名女性中______________是雜合子。(2)已知女性每個細胞所含兩條X染色體中的任意一條總是保持固縮狀態而失活,推測失活染色體上的基因無法表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斷,Ⅱ-3、Ⅱ-4發病的原因是來自________(填“父親”或“母親”)的X染色體失活概率較高,以另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表達為主。(3)ALD可造成腦白質功能不可逆損傷,圖1家系中Ⅱ-1(不攜帶d基因)與Ⅱ-2婚配后,不考慮新的突變,若生女孩,則__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LD可造成腦白質功能不可逆損傷,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通過遺傳咨詢和____________對該病進行檢測和預防。難點突破練37 遺傳系譜圖的推斷與概率計算(解析版)一、選擇題1.(2024·東莞實驗中學高三月考)將人類致病基因所在位置分為四個區域:①區——X、Y染色體同源區段、②區——X染色體非同源區段、③區——Y染色體非同源區段、④區——常染色體上。結合某家庭遺傳系譜圖,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區且為隱性基因,則個體3的Y染色體一定不含致病基因B.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區且為隱性基因,則致病基因的傳遞途徑是1→5→7C.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區,則患病個體的生殖細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為1/2D.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區且為顯性基因,則個體5與6再生一個患病男孩且為雜合子的概率為1/8答案 C解析 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區且為隱性基因(設為a),則個體7的基因型為XaYa,個體6的基因型為XAXa,個體3基因型可能為XAYA或XAYa或XaYA,A錯誤;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區且為隱性基因(設為a),則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隨X染色體傳給女兒,且只能來自其母親,所以個體7的致病基因來自個體6,由于個體3(XAY)不攜帶致病基因,所以個體6的致病基因來自個體4,B錯誤;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區,患者只有男性,患病個體的生殖細胞中只有含有Y染色體才有致病基因,由于男性產生的生殖細胞含X的和含Y的各占1/2,所以患病個體的生殖細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為1/2,C正確;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區且為顯性基因(設為A),則個體2、3、4和6的基因型均為aa,個體5的基因型為Aa,個體5與6再生一個患病男孩且為雜合子的概率為1/2×1/2×1=1/4,D錯誤。2.(2024·天津十四中高三期末)甲病和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 某家族遺傳家系圖如下, 其中Ⅱ4不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Ⅱ1與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4C.Ⅱ3與Ⅱ4的后代中理論上共有9種基因型和4種表型D.若Ⅲ7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則產生異常生殖細胞的最可能是其母親答案 D解析 由Ⅱ3和Ⅱ4正常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為隱性遺傳病,且Ⅱ4不攜帶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斷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錯誤;用A、a表示甲病基因,B、b表示乙病基因,則Ⅱ1的基因型為BbXAXa,Ⅲ5的基因型為BbXAX-,兩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B錯誤;Ⅱ3與Ⅱ4的基因型分別是BbXAXa和bbXAY,理論上其后代共有8種基因型、6種表型,C錯誤;若Ⅲ7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而親本有關的染色體組成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親的卵原細胞在減數分裂Ⅱ后期出現異常,D正確。3.囊性纖維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CFTR蛋白異常,其中70%的患者CFTR蛋白第508位苯丙氨酸缺失。利用探針1和2分別能檢測出決定第508位苯丙氨酸正常和缺失的CFTR基因,對兩個家系成員基因的檢測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家系Ⅰ-1、Ⅰ-2、Ⅱ-1均含有決定苯丙氨酸缺失的CFTR基因B.若甲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探針1、2檢測出兩條條帶的概率為1/2C.乙家系成員CFTR蛋白的第508位苯丙氨酸沒有缺失D.探針1、2不適用于對乙家系Ⅱ-2的CFTR基因進行產前診斷答案 B解析 囊性纖維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相關基因是A、a,甲家系中Ⅰ-1和Ⅰ-2正常,Ⅱ-1患病,說明雙親基因型均為Aa,Ⅱ-1基因型是aa,Ⅰ-1、Ⅰ-2、Ⅱ-1均含有決定苯丙氨酸缺失的CFTR基因a,A正確;甲家系中Ⅰ-1和Ⅰ-2基因型均為Aa,若甲家系Ⅱ-2表型正常(1/3AA、2/3Aa),用探針1、2檢測出兩條條帶(Aa)的概率為2/3,B錯誤;乙家系的條帶只有1條,且Ⅰ-1和Ⅰ-2均正常,說明乙家系成員CFTR蛋白的第508位苯丙氨酸沒有缺失,編碼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其他部位的變異,而探針檢測的原理是堿基互補配對,探針1和2分別能檢測出決定第508位苯丙氨酸正常和缺失的CFTR基因,故探針1、2不適用于對乙家系Ⅱ-2的CFTR基因進行產前診斷,C、D正確。4.(2024·佛山高三月考)一對表型正常的夫婦,生育了一個表型正常的女兒和一個患甲型血友病的兒子。目前患兒母親孕有三胎,并接受了產前基因診斷。對該家庭成員與此病有關的基因經限制酶HindⅢ切割,酶切位點如圖a,PCR擴增產物酶切電泳帶型如圖b。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人群中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男性多于女性B.女兒與母親基因診斷結果相同的概率是1/2C.第三胎的電泳帶型與父親相同的概率是1/4D.該家庭的基因檢測信息應受到保護答案 C解析 由一對表型正常的夫婦,生育了一個患甲型血友病的兒子可知,該病是隱性遺傳病,分析電泳圖可知,父親只有一種基因(即基因①),由此可知,該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群中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男性多于女性,A正確;結合圖b可知,母親的基因型是XAXa,父親的基因型是XAY,則女兒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則女兒與母親基因診斷結果相同的概率是1/2,B正確;第三胎的電泳帶型與父親相同的基因型為XAXA和XAY(只含有A正常條帶),概率是1/2,C錯誤。5.(2024·成都高三期中)苯丙酮尿癥是一種由PAH基因編碼的酶異常引起的遺傳病。一對表型正常的夫妻(①為父親,②為母親)生育一個患苯丙酮尿癥的女孩③。②再次懷孕,為確定后代是否患該病需要進行產前診斷。已知PAH基因兩側存在兩種形式的限制酶切點,酶切后電泳分離并利用熒光標記的PAH基因片段與酶切片段雜交,得到DNA條帶,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①②均為攜帶者B.母親②個體19 kb DNA條帶代表正常PAH基因C.子女④的23 kb片段可以來自①,也可以來自②D.根據電泳結果推測④不患病答案 C解析 表型正常的父母生出患病女兒,說明該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雙親皆為攜帶者,A正確;PAH基因兩側存在酶切位點,切下來的23 kb和19 kb為DNA片段,片段中可能含有正常基因PAH或者患病基因pah,根據電泳圖結果可知,③號患者23 kb中含有患病基因pah,并且該患病基因來自①和②,由于①和②為攜帶者,故①中PAH和pah均為23 kb,②中23 kb中含有患病基因pah,19 kb中含有正常基因PAH,B正確;子女④含有23 kb和19 kb片段,由圖可知,19 kb一定來自②并且片段為正常基因PAH,23 kb必然來自①,因此子女④不患病,C錯誤,D正確。6.研究表明,C14orf39基因突變會導致男性罹患非梗阻性無精癥(NOA),女性罹患卵巢早衰(POI),進而導致不孕不育,我國正常人群中C14orf39致病基因攜帶者比例高達10%。圖1為某家庭的NOA/POI遺傳病系譜圖,圖2為此家系中部分成員體內單個C14orf39基因部分片段的測序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遺傳病在男女中的發病率相同B.Ⅲ-1既含有正常C14orf39基因,也含有致病基因C.C14orf39基因中某個堿基替換導致該遺傳病發生D.Ⅳ-4和妻子生育一個患NOA孩子的概率是1/80答案 C解析 Ⅲ-1和Ⅲ-2正常但生育了一個患病女兒,所以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遺傳病在男女中的發病率相同,A正確;該病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于Ⅲ-1生有一個患病的女兒,因此Ⅲ-1屬于攜帶者,既有正常基因也有致病基因,B正確;Ⅳ-2和Ⅳ-3均為隱性純合子,設為aa,由圖2可知,a的部分片段為-ACAGTGAGG-,Ⅲ-2基因型為Aa,其測序結果為-ACATAGTGA-,應為A的部分片段,對比可知,A基因缺失中部TA兩堿基,突變為a基因,故此遺傳病的變異可能是C14orf39基因內堿基缺失導致,C錯誤;由圖2可知,Ⅳ-4為攜帶者,其妻子是攜帶者的概率為10%,且只有男性會患NOA,所以Ⅳ-4和妻子生育一個患NOA孩子的概率=10%×1/4×1/2=1/80,D正確。7.(2024·潮州松昌中學高三月考)圖1、圖2表示甲、乙兩種遺傳方式不同的單基因遺傳病,其中一種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甲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關基因用B、b表示;圖3表示A、a和B、b四種基因經過電泳所形成的條帶分布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Ⅱ5的甲病基因和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均來自Ⅰ1和Ⅰ2B.圖3中的條帶1、2、3、4對應的基因分別是A、a、B、bC.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別是AAXbY、aaXBY、AAXBXBD.Ⅱ6與Ⅱ9婚配生出兩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1/24答案 D解析 Ⅰ1和 Ⅰ2均正常,Ⅱ5是甲病患者,所以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7兩病皆患,說明乙病也是隱性遺傳病,根據題意,乙病與甲病是不同的遺傳方式,故乙病為伴 X 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僅分析圖1,Ⅱ5基因型為 aaXBX-,則Ⅰ1基因型為 AaXBXb,Ⅰ2基因型為 AaXBY ,Ⅱ5的甲病基因(a)來自Ⅰ1和Ⅰ2,Ⅱ7患乙病,其致病基因(Xb)只來自Ⅰ1,A 錯誤;據圖可推知,Ⅱ5基因型為aaXBX-,Ⅰ3基因型為AaXBX-,Ⅰ4基因型為AaXBY,Ⅱ10基因型為A-XBX-,Ⅰ3、Ⅰ4、Ⅱ10都含有基因A,而Ⅱ5不含基因A,結合圖3可知,條帶1代表A,又Ⅰ3、Ⅰ4、Ⅱ5、Ⅱ10都含有B,所以條帶4代表基因B,Ⅰ4不含b,所以條帶3代表基因b,條帶2代表基因a,B錯誤;Ⅱ7患兩種病,其基因型為aaXbY,圖3中條帶1為 A、條帶4為 B、條帶2為 a、條帶3為 b,可判斷Ⅰ3基因型為AaXBXB,Ⅰ4基因型為AaXBY,故Ⅱ9基因型是aaXBY,Ⅱ10基因型是AAXBXB,C錯誤;Ⅰ1基因型為 AaXBXb,Ⅰ2基因型為 AaXBY,Ⅱ6基因型為(1/3AA、2/3Aa)(1/2XBXb、1/2XBXB),Ⅱ9的基因型是aaXBY,二者婚配生出兩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2/3×1/2×1/2×1/4=1/24,D正確。8.(2024·廈門二中高三月考)圖1表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圖2表示部分成員乙病相關基因電泳條帶。據圖分析,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2號個體只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B.3號個體是乙病致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為1/2C.根據電泳結果可以判斷7號個體不患乙病D.3號個體和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為5/6答案 D解析 分析遺傳系譜圖可知,1號和2號正常,3號為患甲病女性,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4號和5號正常,6號為乙病男性,可推知乙病為隱性遺傳病。分析電泳圖2可知,6號個體的乙病致病基因來自4號,5號無乙病致病基因,說明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分別用a和b表示,則2號的基因型為AaXBY,2號個體只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A正確;由圖2可知,4號個體關于乙病的基因型為XBXb,則Xb來自1號個體,因此1號個體關于乙病的基因型為XBXb,又3號個體患甲病,故1號個體關于甲病的基因型為Aa,所以1號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Xb,則3號個體的基因型為1/2aaXBXB和1/2aaXBXb,B正確;圖2中上方電泳帶為正常基因B,下方電泳帶為致病基因b,所以7號個體不患乙病,C正確;人群中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A_XBY,但無法確定其攜帶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因而無法計算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D錯誤。二、非選擇題9.圖1為某家族遺傳病系譜圖,甲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和乙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為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兩種病中,有一種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家族患該病的成員中,有一人是因基因突變而患上此病。研究者通過對家族中部分成員的兩對基因進行電泳分離,得到了如圖2的電泳圖譜。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可知,乙病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圖中發生基因突變的個體是______。(2)根據電泳圖譜,代表a、b基因的分別是條帶________________(順序不能顛倒)。(3)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乙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625,那么Ⅳ1與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下兩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Ⅱ5 (2)②④ (3)AaXBXb (4)1/208解析 (1)Ⅰ1、Ⅰ2不患甲病,生出患甲病的Ⅱ5,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1、Ⅱ2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Ⅲ2,說明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與題意“有一種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不符,由題意“有一人是因基因突變而患上此病”可知,Ⅱ5或Ⅲ2是基因突變,從遺傳圖譜可知,如果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Ⅳ1患乙病,Ⅲ1也必患乙病,與遺傳圖譜不符,說明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5發生了基因突變。(2)Ⅲ4兩病皆患,其基因型為aaXbY,說明②④代表a、b基因,Ⅲ2(aaXBX-)患乙病不患甲病,說明條帶③代表B,Ⅱ4(A_XbY)、Ⅱ5(A_XbXb)都含有A和Xb,與Ⅲ4(aaXbY)比較,條帶①代表A,條帶④代表b,則條帶②代表a。(3)Ⅱ2生出患病的Ⅲ4(aaXbY),說明Ⅱ2的基因型為AaXBXb,Ⅰ1的基因型為AAXBY,說明Ⅰ2的基因型為AaXBXb。(4)若乙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625,則aa=1/625,a=1/25,A=24/25,AA=576/625,Aa=1/25×24/25×2=48/625,人群中正常男性為攜帶者的概率=Aa÷(Aa+AA)=1/13,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1/13AaXBY、12/13AAXBY,Ⅳ1的乙病基因已確定為aa,Ⅲ2的甲病基因型為XBXb,Ⅲ1的甲病基因型為XBY,Ⅳ1的甲病基因型為1/2XBXb、1/2XBXB,Ⅳ1的基因型為1/2aaXBXb、1/2aaXBXB,Ⅳ1與正常男性生下兩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1/13×1/2×1/2×1/4=1/208。10.(2024·河北衡水中學高三檢測)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ALD)是一種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致病基因用d表示),患者發病程度差異較大,科研人員對該病進行了深入研究。圖1是關于該病的某家系的遺傳系譜圖。研究人員提取了該家系中四名女性與此基因有關的DNA片段并進行PCR,產物用限制酶Ⅰ酶切后進行電泳(已知正常基因中含一個限制酶Ⅰ的酶切位點,突變基因中增加了一個限制酶Ⅰ的酶切位點),結果如圖2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2可知,突變基因新增的酶切位點位于________(填“310 bp”“217 bp”“118 bp”或“93 bp”)。圖2所示的四名女性中______________是雜合子。(2)已知女性每個細胞所含兩條X染色體中的任意一條總是保持固縮狀態而失活,推測失活染色體上的基因無法表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斷,Ⅱ-3、Ⅱ-4發病的原因是來自________(填“父親”或“母親”)的X染色體失活概率較高,以另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表達為主。(3)ALD可造成腦白質功能不可逆損傷,圖1家系中Ⅱ-1(不攜帶d基因)與Ⅱ-2婚配后,不考慮新的突變,若生女孩,則__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LD可造成腦白質功能不可逆損傷,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通過遺傳咨詢和____________對該病進行檢測和預防。答案 (1)310 bp Ⅰ-1、Ⅱ-3、Ⅱ-4 (2)染色體固縮,DNA不能解旋為轉錄過程提供模板 父親 (3)不一定 女孩的基因型為XDXd(是雜合子),不能確定哪一條X染色體發生固縮 (4)產前診斷解析 (1)已知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分析系譜圖可知,Ⅰ-1、Ⅰ-2正常,但其后代患病,可知二者基因型分別為XDXd、XDY。正常基因含一個酶切位點,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兩種長度的DNA片段;突變基因增加了一個酶切位點,則突變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種長度的DNA片段。結合圖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長度為310 bp和118 bp的兩種DNA片段,而突變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長度為217 bp、118 bp和93 bp的三種DNA片段,這說明突變基因新增的酶切位點位于長度為310 bp的DNA片段中,經酶切后長度為310 bp的DNA片段分別切成217 bp和93 bp的兩種長度,正常純合個體的基因經過酶切只能形成兩種長度的DNA片段,雜合個體的基因經過酶切后可形成四種長度的DNA片段,因此圖2所示的四名女性中Ⅰ-1、Ⅱ-3、Ⅱ-4是雜合子。(2)已知女性每個細胞所含兩條X染色體中的一條總是保持固縮狀態而失活,染色體呈固縮狀態,DNA不能解旋,不能為轉錄過程提供模板,故導致其失活,染色體上的基因無法表達。Ⅱ-3、Ⅱ-4為雜合子,但表現為發病,其父親的基因型為XDY,XD必傳給女兒,由此推斷Ⅱ-3、Ⅱ-4發病的原因是來自父親的X染色體失活概率較高,以突變基因表達為主。(3)ALD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圖1家系中Ⅱ-1(不攜帶d基因,基因型為XDXD)與Ⅱ-2(XdY)婚配后,所生男孩的基因型均為XDY,不患病;所生女孩的基因型均為XDXd,是雜合子,不能確定哪一條X染色體發生固縮,因此不能確定是否患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