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史料價值類題型的解題思路與步驟一,考情分析:史料實證類試題在高考中的出現頻率是非常高的,北京高考歷史卷第17題“致敬!致遠號!”要求學生辯證和考證材料,描述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過程。年北京高歷史考卷第16題回答哪些類型的文獻史料,年北京市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歷史卷第16題“玄武門之變”考察了史實有哪些,并分析史料價值 ……史料最能體現歷史本色,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重要的核心素養,在高考中備受重視。二,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目標層次1:能夠認識不同史料的不同價值,嘗試運用史料作為證據論證自己的觀點。目標層次2:能夠初步對史料進行價值辨析,能夠初步在辨別史料作者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史料互證形成合理解釋。三,史料與史料分類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幫助我們認識、解釋歷史的痕跡,是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和基礎。2.按照內容對史料進行分類:①文字史料:包括:史書、檔案、地方志、文集筆記、契約等。②實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遺跡、遺址、遺物、圖片。③口述史料:包括:回憶錄、神話傳說、史詩。俗諺、歷史故事。三,史料與史料分類:3.按照價值對史料進行分類:①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指未經中間人修改的史料,為原始史料,當事人和目擊者提供的材料,其客觀,真實、學術價值較高②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指經中間人修改的史料,主觀色彩濃厚,史料研究價值偏低。總之:實物史料一般為第一手史料,文獻史料屬于二手史料,口述史料代代相傳,需要仔細甄別。三,史料與史料分類4.史料價值與史料實證: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利用具有較高史料價值的史料來認識歷史就能更大程度上接近客觀的歷史。四,例證探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個村支書的工作筆記(蘇寺村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山區村落。以下內容節選自該村原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筆記。)81.12.12號1天 召開兩委擴大會議會議開始由祁鳳元匯報了縣委召開農業責任制代表會議和真理問題補課會的精神。趙桂枝傳達了公社黨委當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 討論記錄:……(4)當前幾項工作時間如何安排 ……2.抓致富:兩委隊長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帶)那(哪)一戶的規劃搞出來。3.責任制與端正黨風……83年3月3日1天 召開兩委擴大會議……會議首先由公社武書記講關于“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的文明禮貌月”活動的意見和公社安排。大隊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戶和文明戶怎么確定和召開座談會。84年4月12日半天 召開兩委擴大會議會議由老馮同志傳達了“鄉黨委、鄉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員會)實施方案”……討論記錄:(1)建村領導小組怎么成立?組長:張明德;副組長:馮青山;成員:姜合、崔玉海、張玉林。——摘自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當代史研究中心《一個村支書的工作筆記》提取材料信息,說明上述材料對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農村改革有哪些史料價值。(14分)四,例證探究:解題步驟第一步:總說1、首先根據材料。確定材料的來源和史料屬性,屬于一手還是二手史料,是文獻史料還是實物史料等,從而來確定其史料研究價值的高低(材料選自一個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筆記,屬于一手史料,史料價值很高)2、閱讀材料,對于材料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對材料結合課本進行時空定位,清楚該材料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及階段特征,還有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時間為20世紀80年代,空間為中國農村,在結合內容引申出材料為80年代出農村改革的相關內容,所以馬上就可以得出一句答題術語:是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改革的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第二步:具體說明3、歷史主觀題答題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所以需對材料進行逐句的分析,對材料具體內容進行概括,歸類,看具體內容屬于何種領域,以便我們用相關的答題屬于組織答案,例如本題的具體內容通過歸類涉及政治、經濟、思想領域,進行概括就是政治領域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問題,經濟領域可概括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產承包制等,思想文化方面可以概括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問題,那么我們組織答案所用的術語就是:可用于研究...........,或對于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第三步:總結點題概括。例如本題:材料從何領域反應了何時何地何事件的發展狀況,是當時何事發展的縮影(工作筆記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改革情況。蘇寺村的社會變遷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一個縮影)四,例證探究: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價值材料 來源 材料選自一個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筆記。 村黨支部書記是農村基層干部,作為改革的親歷者,其工作筆記是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 內容 農業責任制、抓致富、先富帶后富、評選致富戶等,反映了農村改革中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脫貧致富、重視經濟發展的情況。 可用于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工作筆記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改革情況。蘇寺村的社會變遷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一個縮影。公社、大隊、鄉黨委、鄉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撒社建鄉、村民自治的情況。 可用于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民主建設。真理問題補課、端正黨風、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評選文明戶等,反映了農村改革中加強黨的領導、解放思想、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情況。 可用于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改革中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四,例證探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中國人的房屋里既無衛生設備、玻璃窗,也沒有壁爐。房間的地面一般鋪石板,要不就鋪松軟、易滲透的磚。我把一堵堵的隔墻都砸去,做成五大間“外國式”的房間,鋪上了木地板,把紙窗換成了玻璃窗,接上了水管、電線。另外,我還鋪張了一下,造了兩個壁爐和三個火爐。如此華居,算租金的話,每月只需三十五元中國貨幣,相當于十二美元。當時的兌換率是一美元兌兩塊九角中國貨幣。這棟中式房屋因這些院于而生輝,更顯得美輪美奐。我來時,其中的兩個院子已經覆蓋了綠菌,用的草種是英倫進口的。一些院墻涂了象牙色,顯得奢華。那段日子里,歷史的腳步邁動急驟。中日濟南沖突發生后,北洋聯盟敗象已現。……——【美】哈雷特·阿班《一個美國記者眼中的真實民國》提取材料信息,說明上述材料對研究民國社會發展有哪些史料價值。(14分)四,例證探究:第一步:總說1、首先根據材料。確定材料的來源和史料屬性,屬于一手還是二手史料,是文獻史料還是實物史料等,從而來確定其史料研究價值的高低(題中材料出自【美】哈雷特·阿班《一個美國記者眼中的真實民國》可進行基本的時空定位,材料反映中國民國時期的社會狀況,并且是當時美國記者所述而成,屬于一手史料,具有一定可信度,但又可能受到作者個人因素的影響而具有主觀性。)第二步:具體說明歷史主觀題答題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所以需對材料進行逐句的分析,對材料具體內容進行概括,歸類,看具體內容屬于何種領域,以便我們用相關的答題屬于組織答案。據材料“中國人的房屋里既無衛生設備、玻璃窗,也沒有壁爐。房間的地面一般鋪石板,要不就鋪松軟、易滲透的磚”→可知民國中式房屋內部功能不全,裝修較為簡陋;據材料“我把一堵堵的隔墻都砸去,做成五大間‘外國式’的房間,鋪上了木地板,把紙窗換成了玻璃窗,接上了水管、電線。另外,我還鋪張了一下,造了兩個壁爐和三個火爐”“我來時,其中的兩個院子已經覆蓋了綠菌,用的草種是英倫進口的”→可知民國建筑具有中西結合的特點,說明社會生活呈現出近代化趨向,可用于研究民國時期物質生活的狀況;據材料“如此華居,算租金的話,每月只需三十五元中國貨幣,相當于十二美元。當時的兌換率是一美元兌兩塊九角中國貨幣”→可知中國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兌換情況,反映中外金融聯系;據材料“其中的兩個院子已經覆蓋了綠菌,用的草種是英倫進口的”→可知當時中外貿易持續發展,貿易物品種類涉及裝飾性植物,可用于研究民國時期的對外貿易;據材料“中日濟南沖突發生后,北洋聯盟敗象已現”反映中日關系的發展情況和北洋政府的執政情況,→可用于研究民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狀況。那么我們組織答案所用的術語就是:可用于研究...........,或對于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第三步:總結點題概括。材料從何領域反應了何時何地何事件的發展狀況,是當時何事發展的縮影(可用于研究民國時期物質生活的狀況、對外貿易、政治、軍事、外交狀況,但新聞記者的報道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四,例證探究: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價值材料來源 材料選自一個美國記者在中國的記錄 記者是新聞工作者,作為親歷者,其生活記錄是研究民國歷史發展的一手史料材料內容 中國人的房屋里既無衛生設備、玻璃窗,反映了中國近代社會的落伍 可用于研究民國時期物質生活的狀況 新聞工作紀錄從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等方面反映了民國歷史發展狀況;新聞記者的報道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中式房”“水管、電線”“英倫”等,反映了民國時期中國傳統民居與西式生活方式的結合以及社會生活的近代化“兌換率是一美元兌兩塊九角”, “草種是英倫進口的”反映了北洋軍閥時期的對外貿易的相關情況 可用于研究民國時期的對外貿易“中日濟南沖突”“北洋聯盟”,反映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北洋軍閥混戰 可用于研究民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狀況四,例證探究:.武昌起義“第一槍”到底由誰打響,歷來眾說紛紜 如表列舉了相關觀點,據此可以得出出處 觀點首義人士胡祖舜回憶 城外起義總指揮李鵬升指揮羅金玉打響了武昌首義第一槍,時間是10月10日晚上6時零5分孫中山《建國方略》 為自存計,熊秉坤首先開槍發難史學家章開沅等主編《辛亥革命史》 屆時,羅金玉首發一槍,輜重隊的革命者即將馬草房點燃,舉火起義A. 當事人的回憶接近史實 B. 革命家的觀點具有權威性C. 史學家的著作更為可信 D. 歷史研究應準確考證史料四,例證探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舊唐書》與《資治通鑒》都有關于“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材料一 唐高祖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等于玄武門誅之。甲子,立為皇太子,庶政皆斷決。……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運屬文皇,功成守正。善惡既分,社稷乃定。——后晉劉煦《舊唐書》材料二 立嫡以長,禮之正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刀同氣,貽譏千古,惜哉!夫創業垂統之君,子孫之所儀刑(效法)也,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乎!——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劉晌與司馬光對“玄武門之變”的不同態度,并結合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評析。(2)研究“玄武門之變”時,你如何看待《舊唐書》與《資治通鑒》的史料價值。四,例證探究:(1)態度:劉昫持贊賞(理解、同情、肯定等也可)態度。司馬光持否定態度。評析: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換頻繁,統治者大都通過政變上臺,《舊唐書》迎合了時局的需要。北宋時期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儒家倫理道德和忠孝觀念的影響,便于統治者尋找借鑒、吸取教訓。(2)皆屬官修史書,是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與權威性的文獻類史料。官修史書受時代的影響,政治性強,不一定完全反映客觀史實。須與其他史料印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