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德與法治》八上全冊詳案 2024秋季 最新課題 5.2預防犯罪 課型 新授課 時間 本課為 1 課時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統編《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第三課的第一框。八上教材的主題是社會生活,在前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之后,本單元介紹的是“遵守社會規則”。本單元共設計了三課,分別為“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講道德”“做守法的公民”。本節課“預防犯罪”是“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內容,在上一課了解了一般違法行為的基礎上,這一框引導學生了解犯罪和刑罰這兩個刑法學的主要內容,重點了解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和刑罰的含義和種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加強自我防范,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本節課由“了解罪與罰”“加強自我防范”兩目組成。第一目“了解罪與罰”主要表達了兩層意思:其一,犯罪的定義及其基本特征;其二,刑罰的含義及我國刑罰的種類。第二目“加強自我防范”主要表達了三層意思:其一,重點闡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性,然后,指出青少年預防犯罪的重要性;其二,介紹了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關內容,強調了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其三,對學生提出預防犯罪、遵紀守法的具體要求:一是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二是從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學情分析 一是針對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和態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學生往往只看到法律約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認識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條件,從而不能自覺遵守法律,這不利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二是針對青少年學生法治觀念尚未牢固樹立的實際情況。一方面,青少年學生情緒不穩,做事易沖動,另一方面對法律、犯罪等知識了解不多,法治觀念淡薄,如果沒有接受相關法治教育,極易造成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三是青少年學生易受環境影響等心理特點及由此產生的某些不良行為。青少年學生易受環境影響,想表現自己,又不能很好約束自己,極易產生某些不良行為。如果不及時提高認識,進行糾正,就有可能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四是針對學生對依法維權認識和行為方面的偏差。由于中學生涉世不深,缺少社會經驗,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要么忍氣吞聲,要么私自報復。學生亟待了解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途徑和方法,幫助學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基于以上考慮,本課設計了“法不可違”“預防犯罪”“善用法律”三框內容。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與學段目標:【政治認同】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1)【道德修養】維護公共秩序,講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2)【法治觀念】了解法律對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國家發展的作用。認識違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3)【健全人格】養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態度。(參見2022版 新課標 P15)教學重點 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教學難點 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罰的種類有哪些?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1.【展示課題及學習目標】——心中有目標,學習更有效本單元學習目標是:(展示目標、學生朗讀) 本節課的核心素養與學段目標是:(展示目標、學生朗讀) 2.【導入新課】方案1——視頻提興趣,學習更有趣【新聞鏈接】 高空拋物:首例死刑!高空拋物首例死刑案:2023年12月13日,“長春高空拋物”案在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宣判,拋磚者周某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觀看視頻并思考:有人說高空拋物只是不文明行為,你怎么看?參考答案:我們作為社會成員,不要以為高空拋物只是不文明行為,犯罪的后果非常嚴重!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方案2:閱讀教材P52“運用你的經驗”中的圖文材料,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場景中的犯罪行為。場景一是盜竊的犯罪行為,場景二是非法拘禁的犯罪行為。查閱刑法,了解搶盜竊和非法拘禁罪的刑事處罰條款。參考答案::①《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②《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教師補充出示最高檢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2)》中2022年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罪名分布情況的數據圖:教師講述:2022年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罪名從占比數量排序依次為:盜竊罪26.7%、聚眾斗毆罪12.3%、強奸罪11.6%、搶劫罪8.9%、尋釁滋事罪7.9%。什么是犯罪、犯罪應受什么處罰、如何預防犯罪,是我們本課即將學習的內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預防犯罪》這一課。 明確目標,學習有方向通過播放高空拋物案件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高空拋物并認識到高空拋物的危害,從而警惕和遠離幫信罪,引出課題《預防犯罪》。本活動通過展示二個具體犯罪場景,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犯罪,從感性上認識犯罪的危害性,并初步了解犯罪與刑罰的關系。新課講授 了解罪與罰師出示知識點:1.刑法的主要內容和作用?P52 刑法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運用你的經驗】犯罪與刑罰教師出示一組與國旗有關的圖片,學生觀看圖片,思考并回答:圖一行為是什么性質?應該承擔什么法律責任?參考答案:①侮辱國旗、國徽、國歌罪(《刑法》修正案(十一)取消侮辱國旗、國徽罪,設立侮辱國旗、國徽、國歌罪,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②《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條規定: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涂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探究與分享】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的區別學生閱讀教材P53“探究與分享”中的材料,思考并回答:試對比分析上述行為。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答案與解析:(1)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觸犯的法律是有區別的,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是不同的。(2)例如酒后駕車,以酒精含量多少,≥80毫克/100ml,是犯罪行為。例如偷竊,以一千至三千元為起點,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師出示知識點:2.犯罪定義及基本特征是什么?P53 ①定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②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 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新聞鏈接】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 2022年6月10日凌晨2點40分許,河北唐山某燒烤店發生一起尋釁滋事、暴力毆打他人案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造成惡劣社會影響。6月12日,陳繼志等9名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8月11日,由當地檢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觀看視頻,思考并回答:該案件為什么會引起廣泛關注,造成了哪些惡劣社會影響?你覺得犯罪分子可能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配套視頻:唐山打人事件親歷者回憶現場答案與解析:犯罪分子有騷擾、侵犯、侮辱、毆打女性的嚴重情節,嚴重挑戰了法治社會底線和做人的良知。因為是刑事違法行為,所以會受到刑事處罰!師出示知識點:3.刑罰的含義及種類?P54 ①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 ②種類: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兩大類。【探究活動】認識主刑和附加刑教師出示陳繼志等惡勢力組織違法犯罪一案刑事判決書的內容:一、2012年以來,被告人陳繼志等人還長期糾集在一起,在唐山市等地以暴力、威脅等手段,實施非法拘禁、聚眾斗毆、故意傷害、開設賭場、搶劫、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違法犯罪活動,逐漸形成了以陳繼志為糾集者,王曉磊等7名被告人為成員的惡勢力組織。該惡勢力組織為非作惡,欺壓百姓,破壞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二、廊坊市廣陽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陳繼志犯尋釁滋事罪、搶劫罪、聚眾斗毆罪、開設賭場罪、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2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二萬元;對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處11年至6個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罰,另對其中19名被告人并處人民幣十三萬五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罰金。陳繼志等6名被告人對尋釁滋事罪4名被害人的醫藥費、護理費、誤工費、伙食補助費、營養費、交通費等各項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學生閱讀材料,討論并回答: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上述判決書,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知識小結】三類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教師總結本課的重點知識,請學生認真做筆記。【新聞鏈接】最低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刑法》修正案 : 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對刑事責任年齡相關規定作出調整。12至14周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等犯罪,不再是刑事“免責人群”,將對其進行刑事處罰。▲ 配套視頻: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學生觀看視頻《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討論并回答:根據所學知識說說國家為什么要下調刑責的年齡?對我們青少年有何警示?參考答案:(1)近年來未成年人的犯罪數量越來越多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給社會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大。為了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以更加契合罪刑相適應原則。(2)這告訴青少年要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依法律己;要杜絕不良行為,防微杜漸,預防違法犯罪。加強自我防范師出示知識點:1.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P49-50 ①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相關鏈接】刑事責任年齡教師出示最高檢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2)》中2020-2022年受理審查起訴14-16周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況圖:教師講述:從上面這張圖中可以看到,2020-2022年我國受理審查起訴14-16周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數量和占比呈逐年上升之勢。未成年人犯罪數量越來越多以及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越來越大,人大修改刑法后規定:“12至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嚴重暴力犯罪也將承擔刑事責任”。14至16周歲,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16周歲以上的人犯罪,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拓展知識:專門學校、少管所。教師出示專門學校和少管所圖片,適當解釋專門學校和少管所的用途。專門學校(原稱工讀學校)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的特殊教育學校,未成年人實施刑法規定的行為、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經有關部門同意可以決定將其送入專門學校接受專門教育。少管所(全稱少年犯管教所)是對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少年犯進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場所。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專門學校、少管所這類少年矯正機構著重教育、感化、挽救。【探究與分享】陳某滑向犯罪深淵的啟示學生閱讀教材P55“探究與分享”中的材料,了解陳某的事例,思考并回答: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答案與解析:陳某交友不慎,染上一些惡習。從曠課等不良行為到偷東西、打罵同學再到一般違法行為,仍然不思悔改,沒有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最終發展成為犯罪。學生交流、分享基礎上,師總結知識點: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作了明確的規定,給我們劃清了是非的界限,標示了生活中的“雷區”。【相關鏈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學生閱讀教材P56“相關鏈接”中關于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具體表現。教師出示最高檢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2)》中2020-2022年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情況圖文材料: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人數分別為583人、581人、271人,提起公訴人數分別為1341人、1062人、684人,呈逐年下降趨勢。2022年批捕、起訴人數分別較2020年下降53.52%、48.99%。教師講述: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現象的存在由來已久,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根據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嚴重程度,可以分為違規、違法行為和刑事犯罪。2016年4月國家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活動,在國務院總理批示、國家機關部門重視、全社會關注的情況下,近年來校園治理成效顯著。自2017年納入統計范圍以來,我國未成年人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數量逐年下降。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探討:如何避免、矯治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學生交流、分享基礎上,師總結知識點: 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 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本欄目通過對侮辱國旗、國徽、國歌罪的案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刑法的作用,理解犯罪和刑罰的關系。本活動呈現了兩個情境,啟發學生從行為所造成的的后果、觸犯的法律和性質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明確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異同,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本活動通過熱點事件唐山燒烤店打人案,幫助學生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理解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加深學生對犯罪的理解。本活動結合具體案例,接續上一活動環節,通過分析唐山燒烤店打人案一審刑事判決書的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刑罰的具體類型,幫助學生認識主刑和附加刑。本欄目對重點知識“三類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進行比較和總結,幫助學生鞏固重點知識,同時從法律性質、執法機關和適用對象等角度學習區分易混的法律術語“行政拘留”和“拘役”,“罰款”、“罰金”和“賠償損失”。本活動通過讓學生討論國家為什么要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引導學生認識到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性,糾正部分學生原有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要緊”的認識誤區,同時警示學生要樹立法治意識、依法律己,杜絕不良行為,預防違法犯罪。本欄目介紹刑事責任年齡的法律規定,主要是糾正學生的認識誤區,即“年齡小實施犯罪不要緊”的錯誤想法;通過分析“我國2020-2022年受理審查起訴14-16周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況圖”引導學生要認清犯罪危害,遠離危害。本拓展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對有嚴重不良行為或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挽救的特殊教育學校和矯正機構,讓學生明白對青少年處罰的目的還是教育。本活動引導學生分析陳某轉變過程的原因和危害,幫助學生認識到包括“朋友”在內的社會環境對自身的影響、法治觀念對自身行為的影響、犯罪對自身的危害,從而做到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遵紀守法。本欄目介紹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關于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兩條法律規定。這兩條法律規定詳細列舉了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具體表現,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本欄目分析了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的危害性和國家治理成效,引導學生認識不良行為的危害性,思考如何避免、矯治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以及刑罰的含義和種類,明白了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應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課堂練習 略。(詳見配套課件P18-27)課后拓展 【拓展空間】讓我們遠離不良行為,教材P57課后作業:請查詢相關資料和案例,完成表格。答案與提示:①曠課,原因:厭學、交友不慎;整改:改變學習方法,不交損友;②抽煙,原因:盲目從眾;整改:杜絕不良誘惑;③打架斗毆,原因:沾染不良習氣、沖動。整改:調節情緒,自覺遵紀守法。 本活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邊有哪些不良行為、明確其危害,尋找矯治的方法,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板書設計 刑法的主要內容和作用了解罪與罰 犯罪的定義及基本特征 刑罰的含義及種類 預防犯罪 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加強自我防范 杜絕不良行為 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從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學習認清犯罪特征,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通過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識內涵,培養學生樹立法律意識,防患于未然,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的經驗,對于違法犯罪的社會經驗都是從電視、報刊等了解到,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從法律的角度,客觀理性的運用法律知識去分析案例。本節課教學設計中,我選取了熱點事件唐山燒烤店打人案,將重要知識點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罰的種類融到案例當中講解,讓學生嘗試分析,案例是如何體現犯罪的特征,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