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材料綜合題——高考歷史二輪復習題型歸納與解題技巧二輪復習目錄影響、意義類04概括類背景、原因類比較類010203概括類PART 1題型解讀1.設問:一般會出現“概括”二字,有時也會出現“概述”“歸納”“闡述”“簡述”等。2.特點:要求把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的相同之處、特點、原因、背景、目的、作用、措施等歸結在一起,用簡潔的語言對其進行敘述,屬于本質性的提升和抽象性的總結。第三步:對關鍵詞句進行概括,規范作答第一步:審設問,明確答題指向第二步:讀材料,找關鍵詞或主旨句做到精準化、要點化(點要多、面要寬)、簡潔化、層次化①逐句找有效信息,標序號、圈畫關鍵詞句②重視標點符號,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轉折、并列等關系解答技巧對接高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內容,概括中國明清時期與近代英國在棉紡織業發展上的不同路徑。(1)不同:中國家庭棉紡織生產自給自足,分布廣泛,基礎較好;出現紡、織分工,產品更多用于出售和交換;始終屬于家庭手工業,并未步入手工工場階段。英國紡織手工工場出現較早,分工細致,生產經驗豐富;棉紡品市場需求擴大,催生新技術,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以蒸汽動力的應用為主要標志的工業革命,帶動棉紡織業進入大機器生產階段。對接高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涉縣石堰梯田體現出的中國古代農業技術特點。(1)特點:精耕細作;因地制宜。對接高考(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治沙失敗的原因。(2)①治理方式落后(原始、不科學);②治理力量薄弱對接高考(3)根據材料三,概括埃及治沙的歷史經驗。(3)①政府領導與扶持;②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相結合(科研成果運用,發展沙漠農業);③爭取國際援助(世界幫助、國際合作)。對接高考(1)根據材料一,概括南宋士人擇業多元化的原因。(1)變化: 南宋取士人數較多,官員職數有限; 經濟文化發達,士人擇業觀選擇多樣;擇業更加多元。對接高考(1)根據材料一,概括北宋政府為保障都城安全所采取的措施。(1)暢通河道,保障供應;串連河道;治理河患;修城開濠,加強防御。背景、原因類PART 2題型解讀解答技巧第一步:審清設問解答技巧第二步:根據設問及材料信息確定答題思路解答技巧第二步:根據設問及材料信息確定答題思路(2)回答根本原因時主要從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方面思考(3)主觀/客觀原因①主觀原因:一般是從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階級、階層、團體、個人的主觀目的、動機、決策或政策、方針、具體經驗的歷史因素等方面進行思考②客觀原因:主要從自然或社會環境(形勢)、經濟狀況、政治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第三步:聯系所學,確定答案根據材料關鍵信息(時間、空間、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明確題目中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所處的時空環境,結合所學有關這一時空環境的知識組織答案。同時需注意材料所給的相關信息,并非所有答案要點都可結合所學得出。對接高考(1)據材料一概括毛瑟槍在研制技術上的創新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毛瑟槍研制的背景。(1)創新之處:改進槍械結構(發明直動式單發步槍、使用彈倉、使用套筒);發明無煙火藥子彈。背景: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德國重視發明,德國對外侵略擴張,擴軍備戰。對接高考(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詔古道修建的歷史背景。(1)歷史背景:唐朝實行開明、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南詔仿效唐朝制度、或學習唐朝(中原)制度 ;南詔重視發展交通;南詔經濟文化發展。對接高考(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不同時期國人對旅行功能的認識。(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針對問題(1)得出的認識,聯系時代特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對接高考(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不同時期國人對旅行功能的認識。(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針對問題(1)得出的認識,聯系時代特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1)晚清時期,國人旅行印證外國風土人情,察考制度,改造思想;抗戰時期增強愛國情懷;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旅行具有集體主義教育功能。(2)原因:晚清時期: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國人對世界的認識逐漸加深,民族覺醒??箲饡r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需要增強愛國主義,共同抗日。新中國成立時期:處于過渡時期,人民當家作主,經濟恢復的需要,強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對接高考(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49-1965年國慶紀念活動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對接高考(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49-1965年國慶紀念活動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1)變化:閱兵式和群眾游行規模有所縮減(或整體規模從隆重盛大到逐漸減小);紀念活動日益規范化;參加國家和地區增加,蘇聯不再派代表出席;紀念形式日益多元化。原因:國家政權逐漸得到鞏固;國際形勢發生變化;中國對外交往不斷拓展,中蘇關系惡化(或新中國外交的發展變化);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對接高考(2024·廣東·高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12世紀中期形成的漢薩同盟是一個松散的商業聯盟,它由波羅的海、北海沿岸等地的獨立城市國家和城鎮組成。1370年,同盟獲得了對丹麥和波羅的海諸國的貿易壟斷權,在北方所有的商業中心擁有貿易站。15世紀,同盟勢力和重要性開始下降,諾夫哥羅德、倫敦、布魯日等貿易站特權被所在國收回。17世紀,中歐和北歐的戰爭成了對漢薩同盟的最后一擊,同盟城市數量逐漸減少。——摘編自[美]布萊恩·蒂爾尼等《西歐中世紀史》等(2)根據材料二,分析漢薩同盟衰落的原因。(2)內部松散、缺乏統一領導,貿易中心轉移削弱其影響力,西歐王權加強使其失去地區貿易壟斷權,歐洲戰爭頻發導致的沖擊。對接高考(2024·廣東·高考真題)鄉里制度是古代中國的“治國之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大約抄寫于秦滅六國前的秦簡《法律問答》記載,里典(里正)和里老共同負責里中的戶口,賦稅和治安。其中,里典被稱為“率敖”,指鄉里豪強財力、能得眾人擁戴之人。最遲抄寫于秦滅六國前后且晚于《法律答問》的秦簡《尉卒律》規定,“置典、老,必里相誰(推)”,且典、老由里中年長無爵者擔任。——摘編自陳侃理《秦漢里吏與基層治理》等(1)指出材料一所體現的秦鄉里制度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1)變化:①選拔方式由自然形成到互相推選;②選拔標準從個人實力(財力、名望等)轉向了年齡和社會地位。 原因:秦朝統一后,需要建立更加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基層治理體系,以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秦朝推崇法家思想的影響。對接高考(2024·湖北·高考真題)[五四期刊與社會思潮]材料一 以五四運動為中心的前后時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現。下圖是五四時期期刊創辦情況:——摘編自杜波《五四時期期刊研究》材料二 創辦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學》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當時思想界的動態。文化類期刊有《湘江評論》《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國故》《學衡》等保守主義文化期刊,《偵探世界》等通俗文學期刊,《小說月報》《創造》等新文學期刊?!犊茖W》“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職志”,主張科學救國,同類期刊有《電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發政論文章,主張政治革新。政府及政黨亦辦期刊,如中共刊物《共產黨》《勞動界》,國民黨刊物《建設》等。——摘編自《五四時期期刊介紹》等(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五四時期期刊蓬勃發展的背景。(2)五四運動的影響;新文化運動中對民主和科學的宣傳;政黨政治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國民黨等的宣傳;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新思想的傳播等等。對接高考23.(2024·湖北·高考真題)[大國對外政策的轉變]材料一 19世紀末,法國共和黨領袖茹爾·費里曾直言不諱地宣稱:“對于富強的國家來說,殖民地是最有利可圖的投資對象之一?!贝鞲邩吠瑯邮且晃唤吡S護法蘭西殖民利益的帝國派軍人,一向視遍及全球的殖民地為法蘭西輝煌業績的一部分。他在首次執政期間(1944年9月至1946年1月),奉行老殖民主義政策。1946年8月17日,戴高樂在向報界講話時強調:“同海外領地聯結在一起,法國是一個大國;失去這些領地,法國將不再成為大國?!?br/>——摘編自陳永祥《戴高樂對第三世界國家外交政策的調整》(1)根據材料一,指出二戰結束后法國政府堅持殖民主義政策的原因。(1)殖民主義傳統的影響;法國政治人物戴高樂固守殖民帝國的政策;殖民地與法國大國的地位相結合。比較類PART 3題型解讀解答技巧主要分類 設問模式 答題規范求異類:比較歷史事件的不同特點或差異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或比較……不同點 首先明確比較角度,然后分別作答。常用答題術語:“前者……后者……”求同類:比較歷史事件的共性或相似性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或比較……相同點 明確比較角度,條目清晰。常用答題術語:“都……”對接高考(2024·福建·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宋都城東京通過汴河與江淮相連,水運優勢明顯,但東京地勢平坦,不易防守,且時刻面臨著黃河決溢的威脅。為此,北宋政府一方面采取各種措施維持汴河等河道暢通,確保漕運順利至京,并將東京城內的諸運河與護城河連接起來,形成水道縱橫的交通網;另一方面,運用引黃淤灌、修造遙堤、束埽護岸等技術治理河患,并按照邊城戰斗式樣修筑外城,同時深挖外城濠河,達到“高城深池”的效果,確保都城安全。 ——據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等材料二 抗戰時期,中共將便于開展游擊戰的山地作為創建和發展根據地的首選,但也不放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更為豐富的平原地區。在山地根據地政權利用地形優勢,充分發揮靈活性,降低敵軍武器效力;在平原,則以挖道溝、平毀敵方封鎖溝和開展地道戰等方式,限制敵人的大規模進攻。根據地政權一方面通過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植樹造林等措施,改善自然條件,提高農業產量;另一方面,挖掘和利用土產原料,創辦日用品替代工業,開發礦藏和發展重工業,并自制彈藥等,保證軍需民用。——摘編自李金錚:《中共抗戰的生態環境解釋》(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宋都城營建與中共抗日根據地建設在利用改造生態環境上的共通之處,并分析利用改造生態環境對抗日根據地政權的作用。(2)共通之處:揚長補短;因地制宜;服務于政權建設。作用:促進根據地形成;自給自足;發展壯大。對接高考(2024·湖北·高考真題)[農耕文明與疆域變遷]材料一西漢形勢圖張騫“鑿空”后,西漢開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連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圖,形狀如圖。西漢末年,西域為匈奴所控制。東漢前期,朝廷恢復對西域的管控。東漢末年,中原政權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晉時期,該形狀的版圖再一次形成。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西域為高車等游牧政權所據有。盛唐時期,該形狀的版圖又一次形成。——摘編自翦伯贊《中國史綱要》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西漢時期西部版圖相較秦朝時的變化,以及相應的管理機構設置。(1)變化:西漢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系,并逐漸控制了西域地區。機構:在河西走廊設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在西域設西域都護府進行軍政管理。對接高考(2022·湖南·高考真題)【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98年6月,光緒皇帝頒布科舉改革的諭旨,主要內容是:在鄉試、會試中以策論取代八股文;調整鄉試、會議三場考試的內容,將史論與政論列為第一場,時務與實學列為第二場,四書五經列為第三場;每場發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參加次場考試。這次改革因政變而中斷。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新政的深入,廢除科舉猶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擋。但廢科舉事關重大,阻力重重。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態度,對科舉制進行局部改革。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舉,文科舉取消八股,鄉、會試改用策論,注重實學和時務,“考官閱卷,合校三場,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場”。——改編自關曉紅《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等(1)根據材料,比較1898年和1901年科舉改革舉措的異同。(1)相同點:鄉試、會試各三場考試;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增加實務及實學內容。不同點:1901年廢武科舉;錄取方式不同。對接高考(2023·天津·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1年春,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等部門根據“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的部署,著手試編第一個五年計劃。在蘇聯政府的幫助下,采取邊制定、邊執行的辦法,經過多次修改,1955年,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原則通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審議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計劃中規定優先發展重工業和相應地發展農業、輕工業;輕、重工業的投資比例為1︰7.3;大中型工業建設項目的53%分布在內地,222個項目分布在東北和沿海城市,合理地利用原有工業基礎。——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材料二 1996年,經中共中央建議,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提出指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針,更多關注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戰略布局、改革開放的主要任務和部署、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基本政策等宏觀經濟問題;綱要要求,到2000年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加快現代企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到20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十五年的努力,使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個大的臺階,為下個世紀中葉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開創新的局面。——摘編自《中國改革開放30年》對接高考(2)比較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內容,指出兩個有關五年計劃的文件在主要內容上的不同,并略述從中得到的啟示。(2)不同:“一五”計劃以國家計劃為主導,推動建立計劃經濟體制,“九五”計劃注重市場的作用,推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五”計劃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九五”計劃注重國民經濟各個產業門類的協調發展,注重改善人民生活,還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的目標任務;“一五”計劃以五年為期,“九五”計劃提出了未來十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規劃。啟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改善民生;堅持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工業化建設,增強經濟獨立自主,提升國防實力。對接高考(2023·廣東·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墨西哥和美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單位:1990年國際元)——據[英]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統計》(1)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對于美國的變化,并結合材料二解釋變化的原因。(1)變化:墨西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但與美國的差距加大。原因:墨西哥獨立后社會經濟結構依然依賴于進口;經濟大危機的影響;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展開。1820年 1930年墨西哥 759 1618美國 1257 6213影響、意義類PART 4題型解讀解答技巧對接高考(2024·河北·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材料摘自1933年3月8日《紅旗周報》刊登的中國共產黨紀念巴黎公社的相關文章。材料一 今年國際無產階級紀念巴黎公社,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機中舉行的……因此今年巴黎公社紀念的意義,是更加重大,而學習巴黎公社的革命經驗以及蘇聯無產階級的偉大的歷史創造是更加迫切了。材料二 動員黨、團、工會及一切群眾組織到廣大的群眾中,經過各種集會、演講和刊物宣傳巴黎公社的意義與教訓,并使這一宣傳與擁護中國蘇維埃,揭穿國民黨投降帝國主義緊密地聯系起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中國共產黨紀念巴黎公社的活動對當時中國革命的意義。(2)意義:有助于堅定人民革命信念;有助于堅決反對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方針;有助于推進蘇維埃政權建設;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對接高考(2024·重慶·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四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1984年,國家允許農民承包治理荒地。石光銀同海子梁鄉政府簽訂合同,承包治理了3000畝荒沙,成為榆林地區承包治沙第一人。三十多年來,他帶領鄉親們多措并舉,歷經千辛萬苦,在25萬畝荒沙、堿灘上種活了5300多萬株(叢)喬灌木,在毛烏素沙地南緣筑起一道長百余里的“綠色長城”,扭轉了“因沙致窮”的千年困局。中國對毛烏素沙地的成功治理樹立了生態治理的國際典范。——據任仲文編《千秋偉業百年風華》等整理(4)根據材料四及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治沙的意義。(4)①改善了當地環境;②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地方經濟);③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執政能力加強,改革開放政策的政確性);④為世界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提供中國模式,樹立典范,樹立了生態治理的國際典范);⑤治沙精神。對接高考(2024·江西·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戰后,嚴復提出實行變法,就會“自強保種”,符合“天演”和進化:否則就要亡國滅種,為“天演”所淘汰。1898年,康有為用“據亂”“升平”“太平”三世說,來解釋歷史的演進。1903年,康有為表示“有競爭則不能平等,則人人不能皆強……于是有弱者矣,于是有危者矣”。進化論的介紹和傳播,影響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摘編自李侃、李時岳等《中國近代史(1840-1949)》材料二: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1917年1月,胡適表示“以今世歷史進化的眼光觀之,則白話文學之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又為將來文學必用之利器,可斷言也”。1918年11月,李大釗指出歐戰的勝利“是赤旗的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是廿世紀新潮流的勝利”。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齊集天安門廣場示威,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同年6月5-11日,上海參加罷工的工廠企業達50多家,參加罷工工人前后有六七萬人。五四運動以后,新文化運動得其助力仍在發展,各種宣傳新文化的報刊數量增加不少,但其主導趨向卻有了明顯的變化。——摘編自《中國近代史》編寫組《中國近代史》等(2)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與維新思想啟蒙相比,概述五四后新文化思想啟蒙的變化特點及其歷史意義。(2)變化特點: ①從面向知識階層到人民大眾; ②從學習歐美(西方)到學習俄國。意義: ①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②為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基礎 ③促進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④推動國民的第一次全面覺醒。對接高考(2024·江蘇·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南詔古道是唐代云南地區的地方交通網。唐朝時西南各少數民族聯合建立的南詔政權興起,逐步統一了云南地區。開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皮邏閣為云南王。作為中央治下的地方政權,南詔推崇儒家文化,學習和接受中原的生產技術,派遣大臣子弟入唐學習,參照唐朝的制度文化推行改革。南詔仿效唐制,大力發展交通,建成了通達四方的道路網,既通往中原,也連接了通往緬甸、印度的“西南絲綢之路”。通過南詔古道,中原的絲綢、布匹、鐵器等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南,海外的琉璃、寶石、翡翠等異域方物也輸入國內,促進了我國西南地區與中原以及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摘編自潘岳等《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等(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南詔古道修建的影響。(2)影響:推動西南邊疆(西南地區、云南地區)的開發(經濟文化的發展);少數民族、南詔接受(學習)中原文化(唐文化、漢文化、認同中原文化 ;促進民族交融/交流/交往 ;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或中外交流)(或促進西南絲綢之路繁榮,或促進對外貿易、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對接高考(2024·安徽·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把發展民族地區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設方面,經過幾年艱苦的修筑,世界聞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時通車,“所有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摘編自瞿曉琳《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地區民生建設研究》(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加強西南地區公路建設的意義。(3)意義: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網絡;有利于加強民族交融;方便民眾,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西南地區發展;加強邊防,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對接高考(2024·甘肅·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遼朝設南、北面官,太祖將皇族分為近親組成的南面與遠親組成的北面,并任命南、北府宰相。太宗令北面官穿契丹服裝。南面官著漢式服裝。南、北面并非嚴格按地理劃分,北面官掌治契丹與詣部,不管他們生活在哪里;南面官掌治漢人。世宗正式確立按地域劃分的南、北兩套職官系統,南面包括漢人與渤海人居住的南部和東部地區,北面為契丹及其屬部居住的地區。北面官本質上是部落領袖的私人扈從,南面官相比更加成熟,模仿了唐和五代的官制。——摘編自《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材料二 西夏職官建置,大多效仿宋朝。朝賀禮儀,雜用唐、宋制度。李元昊仿宋里置書令,設十六司,官制漸備。毅宗李諒祚設各部尚書、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書學士等官,增設昂聶、昂星、謨個、阿泥等本族官號。——摘編自《宋史·夏國傳》等材料三 天會四年,建尚書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頒新官制及換官格,除拜內外官,始定勤封食邑入銜。而后其制定。然大率皆循遼、宋之舊。——《金史·百官態》(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遼夏金職官制度的共同特點及其意義。(2)共同特點:雙軌制,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保持民族特色;借鑒漢制,強化君主權威。意義:有利于學習借鑒漢族的先進文明,鞏固政治統治;推動了遼政權的封建化進程;適應了南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差異,促進了民族交融;根據具體國情調整統治政策,進行制度創新,為之后的少數民族統治提供了經驗,也對后世的治理提供了借鑒。對接高考(2024·廣東·高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2世紀歐洲最有名的集市是香檳集市,它們是位于巴黎東面香檳地區的四個城市。商人用馬車或馱畜運來貨物,在預定時間、地點相互交易。香檳伯爵在騷亂年代維持了秩序,給商人和旅行者提供居所和保護。到12世紀中葉,香檳集市因其貿易量而蜚聲于整個大陸。14世紀初,香檳地區成為法蘭西國王屬地,國王收取比交易費用更高的費用,如棚舍出租費和銷售稅等。隨著歐洲貿易量的增長,集市城市里的運輸和交易已不能滿足需求,其重要性開始下降。——摘編自[英]諾爾曼·龐茲《中世紀城市》等(1)根據材料一,簡析香檳集市的影響。(1)促進了商品貿易發展,推動了城市的繁榮,加強了不同地區文化交流,鞏固了封建王權。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