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2課抗日戰爭的勝利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學習,使同學們了解全民族堅持抗戰的基本史實;識記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及會議的主要內容,抗日戰爭勝利的時間和歷史意義,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教材,歸納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共同討論分析中共七大的歷史意義。聯系所學知識思考、討論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和原因,進一步提高綜合歸納、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抗日戰爭勝利原因的分析,認識到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全民族共同抗戰,以及世界正義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才能獲得勝利,人民才能得以安寧。人們只有相互支援、團結一心,才能戰勝共同的敵人,贏得進步。 二、教學重點: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三、教學難點:中共七大的召開和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945年8月15日,我們中國迎來了抗日戰爭最后的勝利。為了這場勝利,中華民族付出了太多太多。歷時14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以正義的勝利作為終結,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抗日戰爭的過程(進入重點回顧)提出,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必然的,但是也存在阻礙。新課講授全民堅持抗戰抗戰相持階段到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日軍對國民黨政府進行政治誘降,輔之以軍事打擊;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加強對占領區的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變,對中國抗戰的影響:在日本的誘降下,汪精衛公然叛國投敵,在南京建立了偽國民政府。國民黨頑固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面對新的情況,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爭鋒相對的斗爭,堅持抗戰,反對妥協,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的破壞行動。同時在各敵后抗日根據地掀起了大生產運動,打破了日偽軍的封鎖。偉大領袖毛澤東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大生產運動打破了日偽軍對中國共產黨的全面封鎖。全民族抗戰的表現:1.國民黨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 2.共產黨在反“掃蕩”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血灑疆場; 3.青年青年學生紛紛投筆從戎; 4.婦女參加抗日宣傳、救護和戰地服務; 5.工人不分晝夜,加班生產、支援前線; 6.華僑積極捐款捐物,支援抗戰,數萬華僑青年回國參戰; 7.藝成立抗戰協會,宣傳抗戰,振奮士氣;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全國各族、各政黨、各政治派別求同存異,共同抗敵,全世界中華民族的共同努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華民族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共七大 1.學生觀看圖片,閱讀教材,從會議召開的背景、時間、地點、主要內容、歷史意義去了解中共七大。 時間:1945年4月 地點:延安 內容:①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八年抗戰經驗;②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③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④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意義: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 2.補充中共七大召開的背景:國內:在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企圖奪取抗戰勝利的果實,中國人民面臨著黑暗和光明兩種前途和命運的選擇。國際:處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前夕。 3.根據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樣道路的問題。 中共七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從哪里可以看得出? 從中共七大制定黨的政治路線可以看得出。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4.中共七大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它使全黨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形成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中共七大是一次勝利的大會,它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奮斗的方向。 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日本逐漸走向失敗的過程:根本原因: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陷入困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率先發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勝利。直接原因: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各投擲一顆原子彈。1945年8月,蘇聯向日本宣戰并出兵中國東北;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臺灣回歸祖國的懷抱。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偉大意義: 抗日戰爭的勝利的原因: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中國抗日戰爭是近代以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