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年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考點+基礎+強化+真題練習+培優(yōu)測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年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考點+基礎+強化+真題練習+培優(yōu)測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第一卷  知識梳理卷
◆考點一◆科學在我們身邊
1、科學要研究各種      ,尋找它們     、     的    和     
2、對基本物理量的認識
(1)長度單位換算:1千米=     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納米。
(2)體積單位換算:1米3=    升,1升=    毫升,1毫升=    厘米3。
(3)對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在標準大氣壓下,把    的溫度定為0,水    時的溫度定為100。將0和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攝氏度。溫度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體溫計   ?。ㄌ睢翱梢浴被颉安豢梢浴保╇x開被測者讀數。
【填空提示:1、自然現象 產生 發(fā)展 原因 規(guī)律 2、(1)1 000 10 100 1 000 106 109?。?)103 103 1 (3)冰水混合物 沸騰 1 熱脹冷縮 可以】
【例1】 下列估算最接近實際的是( ?。?br/>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350米3 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
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毫米 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90℃
【答案】B
【詳解】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50分米3,故A不符合題意;
B.七上科學課本的18、5厘米=185毫米,故B符合題意;
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厘米,故C不符合題意;
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40℃,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跟蹤練習1-1】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br/>A.180立方米=180立方米×1/1000=0、18立方分米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千米=0、5千米×1000米=500米
D.1、05升=1、05×1000毫升=1050毫升
【答案】D
【詳解】A、180立方米=180×1000立方分米=180000立方分米,故錯誤;
B、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故錯誤;
C、0、5千米=0、5=×1000米=500米,故錯誤;
D、1、05升=1、05×1000毫升=1050毫升,故正確。故選D。
【跟蹤練習1-2】 小余在建立健康檔案時,用到以下幾個數據,其中換算正確的是( ?。?br/>A.身高:1、79米=1、79×1000=1790毫米
B.肺活量:3800毫升=3800毫升÷1000升=3、8升
C.體重:56千克=56千克×1000=56000克
D.平均每日睡眠時間:7、8小時=7、8×3600秒=28080秒
【答案】D
【詳解】A.換算過程中沒有單位,故A錯誤;
B.換算過程中不能用÷號,故B錯誤;
C.換算過程中的單位為g,故C錯誤;
D.小時化秒,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3600,將換算成的單位秒寫在進率的后面,故D正確。故選D。
◆考點二 ◆長度的測量
1、測量是一個把    的量與公認的    進行比較的過程。要測量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規(guī)定長度的標準即    ,然后選用合適的    進行測量。
2、長度的常用單位是    ,符號是    ,其他單位還有    、    、    、    、    、    等。
3、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
(1)會認:認識所用刻度尺的    、    和    的位置。
(2)會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刻度尺    被測物體。
(3)會看:看刻度時,視線與刻度尺及被測物體    。
(4)會讀:讀數時,先讀    ,再讀一位    。
(5)會記:記錄的數據后應寫上    。
4、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有卡尺法、化曲為直法、累積法等。    常借助一段無彈性細線與彎曲物體重合,再將線拉直測量。      常用于測量錐體高度、球體直徑等。    一般用于被測的量太小,小于刻度尺最小刻度時。
【填空提示:1、待測 標準 長度單位 測量工具 2、米 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納米(nm) 3、(1)最小刻度 量程 零刻度線?。?)緊貼?。?)垂直 (4)準確值 估計值?。?)單位 4、化曲為直法 卡尺法 累積法】
【例2】 小敏同學測得他自己的身高為167、6厘米,則他此次測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別為( ?。?br/>A、1cm B、1mm C、1dm D、1m
【答案】A
【詳解】刻度尺讀數時,最后一位為估讀位,估讀位的前一位為分度值位,則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跟蹤練習2-1】 如圖所示,下列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
B.
測正方體的棱長 測圓錐的高
C. D.
測圓的直徑 測量鉛筆的長度
【解答】解:A、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故A錯誤;
B、由圖可知,刻度尺測量的是錐體的斜邊長,故B錯誤;
C、測量圓直徑方法正確,故C正確;
D、刻度尺零刻度線沒有與被測物體對齊,故D錯誤。
故選:C。
【例3】?。▽幉ㄊ薪眳^(qū))下列圖中,關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
(1)首先要了解刻度尺:①量程是多少;②零刻度是否磨損;③分度值是多少;
(2)使用時:①刻度尺要與被測部分對齊;②讓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靠近被測部分,測量的始端與0刻度線對齊,如果0刻度線磨損,可以與其他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果要減去前面的數值;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④讀數時結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記錄數據要寫單位。
【跟蹤練習3-1】 科學家門捷列夫說“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請結合所學的科學測量知識,完成問題。下列測量鐵釘長度的四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br/>A、 B、
C、 D、
【解答】解:A、鐵釘左側與整數刻度線1、00cm對齊,有刻度的一面緊貼被測物體,故A正確;
B、使用刻度尺時要從0刻度線或其他整刻度線量起,圖中從沒有與刻度線的位置對齊,故B錯誤;
C、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沒有緊貼被測物體,故C錯誤;
D、鐵釘左側沒有與零刻線或與整數刻度線對齊,不方便讀數,故D錯誤。
故選:A。
【例4】 某同學用一把卷尺三次測得教室門的寬度為80、19厘米、80、20厘米、80、20厘米,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求平均值后,結果應記錄為80、2厘米
B、測量數據80、19厘米是錯誤的
C、此卷尺的最小刻度是1厘米
D、80、20厘米中最后一個“0”是有意義的
【答案】D
【解析】對于刻度尺測量結果的記錄我們一般要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對于一個完整的測量結果而言,我們也可以從數據上判斷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了減小誤差,我們還常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并且保留到與原測量值相同的位數。因此,明確了這些要求,可以幫助我們判斷選項中內容的正確性。
A、求三次測量的平均值,并四舍五入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可得,(80、19cm+80、20cm+80、20cm)÷3=80、20cm,故A錯誤;B、80、19厘米這個結果中80、1是準確值,0、09cm是估計值,結果中80、1或80、2是準確值,最后一位是估計值,三個測量值雖然不同,但主要是估讀值的差別,所以結果都是正確的,故B錯誤;C、根據測量結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計值,所以倒數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確;D、80、20cm最末位的“0”是估計值,長度測量時,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計值,當刻度正好在整數刻度時,我們就應估讀為“0”,故D正確。
【跟蹤練習4-1】 2023年杭州亞運會已經落下帷幕。觀看亞運會精彩賽事的同時,也可以體會到許多科學知識。根據信息回答下面小題。小實測量亞運會吉祥物“蓮蓮”的長度時,4次測量結果分別是18、12cm、18、14cm、18、62cm、18、13cm,則吉祥物的長度應記作( ?。?br/>A、18、13cm B、18、14cm C、18、17cm D、18、25cm
【解答】解:在五次測量的數據中,18、62cm與其他三個數據的相差較大,故18、62cm錯誤,應去掉;
物體的長度為:L18、13cm,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跟蹤練習4-2】 在某次測量活動中,老師要求同學們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測出一個圓柱體的直徑和高度。請分析回答:
(1)四位同學采用如圖四種方式對圓柱體的直徑進行了測量,其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編號)
A B C D
(2)小明同學對圓柱體的高進行了測量,并將五次測量的數據記錄如下:
實驗次數 1 2 3 4 5
測量值(cm) 17、72 17、69 17、7 17、18 17、71
上表記錄的數據中存在錯誤的是第    ?。ㄌ钚蛱?次;這次測量的最終結果為    。
(3)李紅同學在測量圓柱體的直徑時,想采用累積法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測量誤差。于是她想出了下面的辦法:用一條很長的薄紙條,緊密地疊繞在圓柱體上20圈,在重疊處用針扎個孔,然后將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得兩端孔之間的長度,然后除以20,就得到圓柱體的周長,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圓柱體的直徑。你認為她的方法合理嗎 請說明理由。
  。
【答案】(1)A?。?)3、4 17、71 cm (3)不合理,用紙條疊繞20圈,厚度增加,測得的直徑偏大
【解析】(1)B沒有對準零刻度線,C、D刻度尺容易發(fā)生傾斜,這樣測量出的數值不準確,故A正確?!。?)17、18與其余4個數據差別太大,所以是錯誤的數據,17、7沒有估讀,屬于記錄錯誤。
(3)測量圓柱體周長的方法有很多種,①用一紙條緊包在圓柱體上,在紙條重疊處用大頭針扎個孔,然后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量出兩孔之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
②在圓柱體上某點涂上顏色,使圓柱體在紙上滾動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紙上兩顏色處之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正確。
③用細絲線在圓柱體上繞上一圈,量出絲線的長度即可,這三種辦法都能用,只是有誤差,可以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辦法減小誤差。
但題目中這位同學的做法,在圓柱體上20圈會加大圓柱的周長,不僅不能減小誤差,反而加大了誤差,因此這種方法不可行。
◆考點三◆體積的測量
1、體積是物體    的大小。
2、體積的國際單位是    。常用單位還有    、    等。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    和    。
3、體積的測量
(1)形狀規(guī)則的固體(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的體積可用    直接測量,利用公式 求得。
(2)測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測量。量筒的特點是    零刻度,刻度值自下而 上     ,刻度線     。量杯不同于量筒之處是刻度線    。
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正確的使用方法:
①會認:弄清量筒的       和     ??;
②會放:放在     ??;
③會讀:讀數時,視線要     于筒壁,并與凸液面最    處或凹液面最     處     。仰視時,讀數偏     ,俯視時,讀數偏   ??;
④會記:記錄數據應注明    。
形狀不規(guī)則的固體常用    測量體積。
步驟為:①用燒杯將     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
②將被測物體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并被水    時,讀出體積V2;
③所測物體的體積為    。
(4)浮在水面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可用    法或    法進行測量。
【填空提示:1、占有空間 2、米3(m3) 分米3(dm3) 厘米3(cm3) 升(L) 毫升(mL) 3、(1)刻度尺?。?)無 增大 均勻 不均勻
①最小刻度 量程?、谒阶烂嫔稀、鄞怪薄「摺〉汀∠嗥健⌒ 〈蟆、軉挝弧。?)排水法?、龠m量?、谕耆] ③V2-V1 (4)針壓 沉錘】
【例5】 下圖所示的實驗中,若要測量金屬環(huán)的體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使用量筒可以直接測量液體的體積,可以通過排水法間接測量小塊固體的體積,可知測量金屬環(huán)的體積操作①③即可。
【跟蹤練習5-1】 量杯是實驗室測量體積的一種工具,其結構如圖。下圖能正確表示量杯中液體的體積V與液體高度H的關系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隨著液體高度H的增加,液體的體積V將增大,但增加速度變慢,即曲線變緩。
【跟蹤練習5-2】 用量筒量取15毫升水時,若仰視讀數,則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 (  )
A、小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 C、大于15毫升 D、無法確定
【答案】C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低。用量筒量取15毫升水時,仰視讀數,其讀數會比實際偏小,那么實際體積應大于15mL。
【跟蹤練習5-3】 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相平,讀數為30mL,將液體倒出一部分后,俯視讀數為20mL,則該同學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為( ?。?br/>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無法確定
【解答】解:量筒內原有液體的體積是按照正確的讀數方法讀出的,記為V1;倒出部分液體后,剩余液體體積記為V2,俯視讀數會造成剩余液體的體積V2讀數結果偏大;倒出液體的體積記為V3,則V3=V1﹣V2=30mL﹣20mL=10mL,因為V2偏大,所以V3偏小,即倒出液體的體積應該大于10mL。故選:A。
【跟蹤練習5-4】 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總體積V2,則石塊的體積為乙同學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總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
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1)哪位同學的實驗方法更好     (填“甲”或“乙”)。
(2)如果兩同學讀數都是正確的,兩同學計算出石塊體積可能不相等,比較大的是   ?。ㄌ睢凹住被颉耙摇?。
(3)如果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圖所示,則這塊石塊的體積是    厘米3。
(4)若一只量筒裝有50毫升水,當里面放入一木塊,木塊恰好一半浸入水中,此時量筒的讀數為58毫升,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厘米3。
【答案】(1)甲 (2)乙 (3)20?。?)16
【解析】(1)(2)乙同學的操作中,將小石塊取出量筒時,小石塊上會沾著一些水,使測量的小石塊的體積偏大。故甲測量比較準確而選甲,而乙測得石塊體積比較大。
量筒中水的體積V1=110mL,水和小石塊的總體積V2=130mL,小石塊的體積:
V=V2-V1=130mL-110mL=20mL=20cm3。
(4)木塊的體積是(58毫升-50毫升)×2=16毫升。
◆考點四◆溫度的測量
1、溫度是指物體的    ,要準確測量溫度,需要使用    ,它是根據液體的    的性質制成的。
2、溫度的單位是    ,符號為    。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把    的溫度規(guī)定為0,水    時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在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
3、常用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1)估:選擇溫度計前,先估計        ,溫度計    測量超過溫度計量程的溫度。
(2)選:根據估計選擇    和    適宜的溫度計。
(3)放: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    ,但不要接觸    。
(4)讀:    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數,要等溫度計    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面    。
(5)記:讀數要帶    。
【填空提示:1、冷熱程度 溫度計 熱脹冷縮 2、攝氏度 ℃ 冰水混合物 沸騰 1攝氏度 3、(1)被測物體的溫度 不能 (2)量程 分度值?。?)充分接觸 容器底或容器壁?。?)不能 液柱穩(wěn)定 相平?。?)單位】
【例6】 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步驟如下:
A、選取合適的溫度計; B、估計待測液體溫度;
C、在溫度計的液面穩(wěn)定時讀數; D、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幾分鐘。
(1)合理順序應該是    。
(2)測燒杯中的水溫時,圖中溫度計讀數為    ℃。
【答案】(1)BADC (2)26
【解析】(1)使用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的一般步驟:①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②根據被測物體的溫度,選擇合適的溫度計;③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被測物體中;④溫度計玻璃泡浸沒在被測物體中要稍候一會兒,待到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⑤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物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⑥取出溫度計; (2) 圖中溫度計讀數為26℃。
【跟蹤練習6】 如圖所示,下列用溫度計測液體的溫度,正確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要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要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
A、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燒杯側壁。故A錯誤;B、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但沒有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確;C、溫度計的玻璃泡未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故C錯誤;D、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燒杯底部。故D錯誤。
◆考點五◆體溫計的結構和使用
1、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    ℃至    ℃,最小刻度為    ℃。
2、體溫計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特別細而    的玻璃管,水銀柱可以在此處斷開。故體溫計    (填“可以”或“不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填空提示:1、35 42 0、1 2、彎曲 可以】
【例7】 小毛用體溫計測量一位生病同學的體溫為38、1℃,在未甩的情況下,又用該體溫計先后給甲、乙、丙三位同學量體溫,測得:甲為38、1℃、乙為38、4℃、丙為38、7℃,則 (  )
A、只有甲的正確 B、甲可能正確 C、只有丙的正確 D、僅有乙、丙的正確
【答案】B
【解析】如果待測人的體的溫度高于溫度計原來的示數38、1℃,體溫計中液面就會上升,如果要待測人的體溫度低于溫度計原來的示數38、1℃,溫度計示數還是會顯示38、1℃,如果待測人的體的溫度等于溫度計原來的示數38、1℃,溫度計顯示38、1℃.所以在使用溫度計測量體溫之前要用力向下甩。
所以用讀數為38、1℃的體溫計依次測量甲為38、1℃,甲的體溫低于或等于38、4℃,乙為38、7℃,則乙丙肯定正確,甲也可能正確,故選B。
【跟蹤練習7-1】 體溫計的玻璃泡與毛細管連接處有一段管徑極細的彎管,可以讓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將毛細管中的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年輕的護士在忙碌中用已甩過的同一支體溫計連續(xù)測了甲、乙、丙三人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38、2℃,有關三人的真實體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個人體溫一定都是38、2℃
B.甲的體溫一定是38、2℃,但乙和丙的體溫可能高于38、2℃
C.乙、丙兩人體溫一定都低于38、2℃
D.甲的體溫一定是38、2℃,但乙和丙的體溫可能等于38、2℃
【答案】D
【解析】體溫計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細的縮口,它可以使體溫計玻璃泡上方的水銀在溫度下降時不能退回玻璃泡內,所以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同時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幾下,將水銀甩回玻璃泡中。如果使用前不用力甩幾下,則體溫計只能測量更高的溫度。甲的體溫等于38、2℃,因為甲測體溫前用的是甩好的體溫計,所以,結果準確。給乙和丙測量時沒甩體溫計,結果不一定準確,可能等于38、2℃,也可能小于38、2℃,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跟蹤練習7-2】 小俊在使用水銀體溫計給同學測量體溫,在給甲同學測量前他看了讀數為37℃,直接給甲同學測量結束后是37℃,甩了之后給乙同學測量溫度為37℃,然后直接給丙同學測量的溫度為37、5℃,測量的體溫一定準確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
【答案】D
【詳解】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乙丙測量準確,甲不準確,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考點六◆實驗室安全及操作
1、能直接加熱的儀器:     、     等;不能直接加熱的儀器:     、     等;不能加熱的儀器:     、     等。
2、試管加熱時用試管夾夾持試管   ??;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超過容積的    ,加熱時試管外壁     ,不能     ,防止炸裂;加熱液體時試管口向上與桌面成     角,試管口    ??;加熱固體時試管口    ??;加熱時,先     ,后集中加熱。
3、膠頭滴管的正確使用
(1)膠頭滴管滴液時,滴管口不能      受滴容器,更不能      容器,應      于容器上方0、5 cm處。
(2)不能     ,也不能     于桌面上。
(3)滴管用后應立即     。
(4)如果是與滴瓶配套使用的滴管,就不能用水沖洗,不能吸取其他液體。
4、酒精燈的使用
(1)點燃:用     點燃,嚴禁用點燃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不要向燃著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
(2)熄滅:用     蓋滅,切不可用嘴吹。
(3)酒精的量:應控制在酒精燈容積的     。
(4)火焰結構:包括     、     、     三部分,加熱時用酒精燈     加熱。
5、實驗室藥品取用規(guī)則
(1)實驗室取用藥品時應注意的“三不”原則:不能             ;不能              ?。徊荒堋?。
(2)藥品的取用應遵循“節(jié)約原則”:不知道具體用量時,就應該取用最少量,一般液體     ,固體只要       。
(3)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      ??;不隨便      ;不拿出    ??;要放入     。
6、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
(1)酒精燈失火:立即用    撲滅。
(2)實驗桌面發(fā)生大面積失火:用滅火器滅火。
(3)燒傷或燙傷:                  ,然后敷藥。
(4)被化學試劑灼傷:               ,再進行敷藥處理。
(5)化學試劑濺到眼睛里:用大量水沖洗。
(6)如果意外傷害較嚴重,應在老師指導下及時去   ??;如果實驗室發(fā)生嚴重火災,必須              。
【填空提示:1、試管 蒸發(fā)皿(或燃燒匙) 燒瓶 燒杯 集氣瓶
水槽(或漏斗、量筒) 2、中上部 1/3 不能有水 驟冷 45°
不能對著自己或他人 略向下傾斜 預熱 3、(1)伸入 接觸
豎直懸空 (2)倒置 平放?。?)用水洗凈 4、(1)火柴 (2)燈帽
(3)1/4~2/3?。?)外焰 內焰 焰心 外焰 5、(1)用手接觸藥品 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
(2)1~2毫升 蓋滿試管的底部?。?)原瓶 丟棄 實驗室 指定容器 6、(1)濕布?。?)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 (4)用緩緩流水沖洗1分鐘以上 (6)醫(yī)務室或醫(yī)院 有序撤離并撥打火警電話119】
【例8】 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圖甲:被腐蝕性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圖乙:試劑濺入眼睛時,立即用手揉搓眼睛
C.圖丙:實驗中不慎被燒傷或燙傷時,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D.圖?。喝贾木凭珶舯淮蚍谧郎蠈е轮饡r,用濕抹布覆蓋滅火
【答案】D
【詳解】A、若被化學試劑灼傷,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沖洗,故方法錯誤;
B、若試劑不小心濺入眼睛內,應立即用水沖洗,不能立即用手揉搓,故方法錯誤;
C、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故方法錯誤;
D、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在地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覆蓋滅火,故方法正確。故選D。
【跟蹤練習8-1】 正確規(guī)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br/>A、 B、 C、 D、
【答案】D
【詳解】A、取用藥品時,瓶塞要倒放,圖中瓶塞沒有倒放,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在試管口上方垂懸滴加,不應伸入試管內,圖中操作錯誤;
C、點燃酒精燈應用火柴,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以防著火,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用試劑瓶向試管內傾倒液體時有以下注意事項: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標簽向著手心,試管要傾斜,試劑瓶口與試管口緊挨著,圖中所示操作正確。故選D。
【跟蹤練習8-2】 科學實驗過程中要規(guī)范操作,注意實驗安全,如果發(fā)生意外也要冷靜處理。下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br/>選項 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
A 實驗器材不慎打碎 繼續(xù)實驗,下課后由老師清理
B 被化學試劑灼傷 用緩緩流水沖洗以上
C 酒精灑在桌面上燃燒起來 立即用濕抹布撲滅
D 被熱的試管燙傷 用大量冷水沖洗
A、A B、B C、C D、D
【答案】A
【詳解】A、實驗器材不慎打碎,應該馬上碎片清除,防止誤傷其他同學,處理方法錯誤,符合題意;
B、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 1 分鐘以上,處理方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灑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燒起來,立即用濕抹布撲滅,可以隔絕氧氣,達到滅火的目的,處理方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被熱的試管燙傷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降溫,處理方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考點七◆科學探究
1、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    →    →    →    →    。
2、      法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用這種方法進行探究時只改變要研究的    個變量,而其他的變量保持不變。
3、評價環(huán)節(jié)往往要考慮到是否設置了    組。
4、重復實驗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獲取普遍規(guī)律      ,二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
5、實驗材料選擇的要求
(1)種子:籽粒飽滿。 植物:同種植物,生長狀況相同。
動物:健康狀況、性別、年齡基本相同。
(2)數量相同且一般為多個。
6、實驗設計時需要遵守的原則
(1)對照原則:設置對照,使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
(2)等量原則:每次實驗所加試劑量相同。
(3)單一變量原則:要研究量為唯一變量,其他量控制相同。
(4)平行重復原則:實驗的對象(樣本)盡量多一些。目的是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7、多次實驗的目的
(1)為了得到一個結論:多次實驗是為了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2)為了得到一個數據:多次實驗是為了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8、提出問題:研究對象與變化因素是否有關呢?(疑問句)
(1)……和……是否有關?
(2)……因素對……的影響?
9、建立猜想或假設【表述格式(注意“可能”兩字)】
(1)……可能受……的影響。
(2)……可能和……有關。
10、實驗結論
(1)在、、、、、、、相同時,、、、、、、、、怎樣、、、、、、、、怎樣。【相同因素條件下,研究對象和變化因素有關時,應具體寫出兩個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相同因素條件下,研究對象和變化因素存在何種規(guī)律。
11、實驗方案的評價(不足之處)
(1)沒有設置對照實驗? 答案:缺少對照實驗。
(2)沒有遵循等量原則? 答案:每次實驗應加入等量的試劑。
(3)實驗樣本選擇1個而不是多個?
答案:樣品數量太少,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規(guī)律。
(4)實驗次數只有一次,沒有重復實驗?
答案:只有一次實驗,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規(guī)律。
(5)對比實驗中有兩個變量?
答案:存在兩個變量,不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6)實驗操作是否符合規(guī)范、實驗器材選擇是否合理、實驗數據選取,是否具有代表性。
【填空提示:1、提出問題 建立猜想與假設 制訂計劃(設計實驗方案) 獲取事實與證據 檢驗與評價 合作與交流 2、控制變量 一 3、對照 4、減少偶然性 減小測量誤差】
【例9】 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的好成績,刷新了紀錄。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guī)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 ?。?br/>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說 D.獲取事實與證據
【答案】D
【詳解】科學探究的七個環(huán)節(jié)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
【跟蹤練習9-1】 小科在研究燕麥生長是否具有向光性現象時,列出了如表所示甲、乙、丙、丁四個敘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敘述
甲 窗臺上的盆栽燕麥幼苗為何向窗外彎曲
乙 或許是單向光刺激引起燕麥幼苗彎曲生長
丙 改變燕麥幼苗的光照環(huán)境,進行有無單向光刺激的對照,觀察燕麥幼苗的生長和彎曲情況
丁 燕麥幼苗的生長具有向光彎曲的特性
A.甲為提出問題,丙為做出假設 B.甲為做出假設,丁為記錄實驗結果
C.乙為提出問題,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 D.乙為做出假設,丁為得出結論
【答案】D
【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探究的過程是從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問題后,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作出假設。再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然后,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最后表達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表中,甲為提出問題、乙為做出假設、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丁為得出結論。
【詳解】A.甲為提出問題、乙為做出假設,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A錯誤。
B.甲為提出問題,丁為得出結論,B錯誤。
C.乙為做出假設,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C錯誤。
D.乙為做出假設,丁為得出結論,D正確。 故選D。
【跟蹤練習9-2】 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團隊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①招募血型為A、B、AB、О型的志愿者各30人。
②取150個培養(yǎng)皿,各加入2mL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
③從每個志愿者體內采10mL血液,分別加入培養(yǎng)皿中并搖勻,按血型分為甲、乙、丙、丁四組;向剩下的培養(yǎng)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鹽水并搖勻,記為戊組。
④把五組培養(yǎng)皿都擺放在蚊子較多的同一環(huán)境中,統(tǒng)計相同時間內各培養(yǎng)皿中吸引蚊子的數量。
⑤先統(tǒng)計各組吸引蚊子數,再算出各組吸引蚊子數占五組總數的百分比。
繪制成圖像如圖所示。
(1)該團隊開展以上實驗想研究的問題是: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否與 有關?
(2)實驗中戊組起 作用。
(3)各組采用志愿者30人,而不是一人,理由是 。
【答案】(1)血型 (2)對照 (3)避免偶然性,實驗結果更準確。
【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詳解】(1)根據實驗內容分析,該團隊開展以上實驗是以不同血型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想研究的具體問題是:哪種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或: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否與血型有關?
(2)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中戊組是對照組,起對照作用。
(3)科學探究中,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這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本實驗中,各組采用志愿者30人,而不是一人,目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論具有說服力。
【跟蹤練習9-3】 小虞的手電筒不亮了,他感覺很奇怪,昨天還好好的,為什么現在就不亮了?根據自己的常識和經驗,他認為: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種原因,他開始收集證據。他把手電筒打開,仔細檢查,發(fā)現線路等均正常;又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最后他換上新電池,手電筒正常發(fā)光。原來是電池沒電了,小虞很高興,他終于找到了答案。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小虞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
(2)他提出的假設有哪些? 。
(3)什么現象證明了不是因為小燈泡壞了? 。
(4)小虞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
【答案】(1)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
(3)又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
(4)手電筒不發(fā)光是因為電池沒電了。
【詳解】(1)[1]昨天還好用的手電筒今天不亮了,他想知道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所以他探究的問題是: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2]他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三個假設:燈泡壞了、線路接觸不良、電池沒有電了。
(3)[3]在其他情況不變時,用一個好的燈泡換上,手電筒還是不亮,說明不亮的原因不是燈泡問題。
(4)[4]在其他情況不變,換上新電池,手電筒發(fā)光了。說明其不亮的原因是:電池沒有電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第二卷  基礎達標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br/>A.180立方米=180立方米×1/1000=0.18立方分米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千米=0.5千米×1000米=500米
D.1.05升=1.05×1000毫升=1050毫升
2.科學實驗操作考試中,某些實驗中需要使用膠頭滴管。下列關于膠頭滴管的操作正確的是( ?。?br/>A.吸取液體 B.取液后橫放
C.滴加液體 D.使用后歸位
3.下列不符合實驗實驗室處理方法的是(  )
A.輕微燒傷或燙傷時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
B.實驗完畢后應整理好儀器,用過的廢水直接倒入水槽
C.實驗室使用有毒溶劑應該在通風櫥取用
D.燃燒的酒精燈側翻時用濕抹布蓋滅
4.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傾倒液體 B.點燃酒精燈
C.讀體積 D.測量溫度
5.小科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一本書的長度, 記錄的結果分別是 25.19cm.25.18cm.26.20cm.25.19cm, 則最接近課本的真實值是( )
A.25.44cm B.25.44cm C.25.19cm D.25.187cm
6.下列幾種測量金屬球直徑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7.小敏同學測得他自己的身高為167.6厘米,則他此次測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別為(  )
A.1cm B.1mm C.1dm D.1m
8.如圖是小科用刻度尺測量一個條形金屬片長度的情形,該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屬片的長度分別(  )
A.1cm.5.50cm B.1cm.2.80cm
C.1mm.8.30cm D.1mm.2.80cm
9.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被腐蝕性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圖乙:試劑濺入眼睛時,立即用手揉搓眼睛
C.圖丙:實驗中不慎被燒傷或燙傷時,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D.圖丁:燃著的酒精燈被打翻在桌上導致著火時,用濕抹布覆蓋滅火
10.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是一項基本技能。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
A.溫度計測水的溫度 B.測物體長度
C.測液體體積 D.測一元硬幣直徑
11.冬天烏蘇里江氣溫低到一50℃,冰面之下河水仍在流動,則與冰交界處水的溫度是( )
A.—50℃ B.0℃
C.低于0℃,高于-50℃ D.無法判斷
12.現在使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氣體溫度計卻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如右上圖所示,球形容器內是空氣,下方的燒杯內盛水,一天,發(fā)現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則表明氣溫( )
A.升高 B.降低 C. 不變 D.無法確定
13.往量筒里加入適量的水,某同學俯視凹液面最低處讀數為15mL,實際加入液體的體積是( ?。?br/>A.小于15mL B.大于15mL C.等于15mL D.無法判斷
14.下列球類器材,其中直徑最接近4cm的是(  )
A.乒乓球 B.足球 C.籃球 D.地球
15.漠河在冬天時,河流會結上厚厚的一層冰,冰的溫度有時低至一40℃,假如在一40℃的冰下有流動的河水,那么關于水與冰交界處的溫度以下可能正確的是(  )
A.低于-40℃ B.等于-40℃
C.0℃ D.略高于一40℃
16.小柯用最小刻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下列記錄結果中正確的是( ?。?br/>A.238.0mm B.23.8cm
C.237.90mm D.2.38dm
17.有甲.乙.丙三種量杯,它的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分別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現要測量體積約為40厘米 的酒精體積,選擇上述哪一種量杯進行測量好 ( )
A.甲 B.乙 C.丙 D.三種都可以
18.下列使用特殊方法對硬幣的直徑.厚度.體積.周長進行測量的實驗中,不能達成測量目的的是(  )
A.測硬幣的直徑 B.測硬幣的厚度
C.測硬幣的體積D.測硬幣的周長
19.體溫計的玻璃泡與毛細管連接處有一管徑更細的彎管,可以讓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在每次測量前必須將毛細管中的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學用已甩過的同一支體溫計連續(xù)測量了甲.乙.丙三個同學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37.8℃,有關三人的真實體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人的體溫都是37.8℃
B.甲的體溫是37.8℃
C.乙.丙兩人的體溫都低于37.8℃
D.乙.丙兩人的體溫都高于37.8℃
20.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的好成績,刷新了記錄。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guī)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說 D.獲取事實與證據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共32分)
21.要準確知道特體的冷熱程度,必須要用溫度計測出溫度。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有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煤油溫度計,測量體溫用體溫計。
(1)不論是何種液體溫度計和體溫計,它們都是利用液體的 性質制成的。如圖所示,請判斷甲.乙兩溫度計哪支溫度計是體溫計 ;
(2)使用溫度計必須能準確讀數。甲讀數是 乙讀數是 ,丙讀數是
22.在下列數字后面分別填上適當的單位并完成單位換算。
(1)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 。
(2)甲同學跳高成績?yōu)?10 。
(3)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 750 。
(4)50 cm= m;4.6 mL= m
23.如圖所示,體溫計的讀數是 ;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來讀數,是因為體溫計玻璃泡前面有 。
24.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請根據圖用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體的是 ;
(2)常用于取用固態(tài)粉末狀藥品的是 ;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 ;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 。
25.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均勻的米尺量得一塊玻璃的寬度為0.755m,將這把米尺與標準尺校準時,發(fā)現此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5m,如果此同學的測量方法完全正確,則這塊玻璃的真實寬度應為 m。
26.小敏用刻度尺測量一枚紐扣的直徑。
(1)觀察刻度尺,請你看圖甲填寫刻度尺上的相關概念;
① :刻度尺能測量的最大范圍。②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2)如圖乙所示,刻度尺測得一枚紐扣的直徑是 cm,若刻度尺受熱膨脹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7.有下列現象:①夏天雨后美麗的彩虹;②火山爆發(fā);③“海市蜃樓”;④含羞草開花;⑤人民幣升值;⑥“神舟十號”上天;⑦種子發(fā)芽;⑧大雁南飛;⑨昆蟲蛻皮;⑩青蛙冬眠。其中屬于自然現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8.如圖,表示測定金屬絲直徑的辦法,根據圖示情況,回答問題。
(1)細金屬絲的直徑是__________;
(2)若在數匝數時多數了2匝,則測量得到結果將偏__________;
(3)若在繞線時一匝與一匝之間有間隙,則測量出來的最終結果將偏__________。
29.(2分)一支溫度計的刻度均勻但不準確,將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4℃;放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示數為94℃。把該溫度計放在教室里的示數為22℃,那么教室里的實際溫度是__________℃。
三.實驗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8分)
30.小虞的手電筒不亮了,他感覺很奇怪,昨天還好好的,為什么現在就不亮了?根據自己的常識和經驗,他認為: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種原因,他開始收集證據。他把手電筒打開,仔細檢查,發(fā)現線路等均正常;又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最后他換上新電池,手電筒正常發(fā)光。原來是電池沒電了,小虞很高興,他終于找到了答案。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小虞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
(2)他提出的假設有哪些? 。
(3)什么現象證明了不是因為小燈泡壞了? 。
(4)小虞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
31.(8分)下面是某同學在探究“螞蟻是否喜歡甜食”的實驗設計:
材料用具:一段劈開的竹筒(長15厘米).一只螞蟻.一杯濃糖水.一杯清水.一個放大鏡.兩支滴管。
實驗步驟:
①在竹筒的兩端,分別用兩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濃糖水和一滴清水,將一只螞蟻等距離放在兩滴水之間。②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的覓食行為。
請根據以上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提出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實驗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實驗結果的預測和分析:
預測一:若實驗結果為螞蟻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處不動或不定向爬動,則不能說明螞蟻喜歡甜食。
預測二:若實驗結果是螞蟻爬向濃糖水一端取食,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雨認為本實驗設計的不足之處是實驗螞蟻數量太少,沒有設置重復實驗,你認為小雨的說法正確嗎 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為探究植酸酶對鱸魚生長的影響,某科研小組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具體操作
①飼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飼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飼料;并將加酶飼料和普通飼料分別制成大小相同的顆粒,在不高于某一溫度下烘干后儲存。
②鱸魚飼養(yǎng) 挑選體格健壯.大小一致的鱸魚苗,在兩個相同的海水魚池中各隨機放養(yǎng)600尾鱸魚苗。給一個魚池的鱸魚定時投喂適量的普通飼料,給另一個魚池的鱸魚同時投喂等量的__________。
③結果記錄 8周后,從每個魚池中隨機取20尾鱸魚稱重。結果顯示,對照組.實驗組魚體平均增重率分別為759.3%.947.2%。
請根據以上實驗,回答:
(1)在烘干加酶飼料時,要在不高于某一溫度下進行,若溫度過高,會導致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②空白處應填寫__________ ;步驟②選用鱸魚魚苗而不是成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3)根據實驗的記錄結果,你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第四卷  真題練習卷
一、選擇題
1.(2023·浙江臺州·中考真題)如圖是某溫度計的示數。該溫度最有可能是( ?。?br/>A.冰熔化時的溫度 B.人體的正常體溫
C.臺州夏天的室外溫度 D.人體感到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根據圖中的溫度計,0~10℃分為5個小格,說明分度值為2℃,對應示數即為0℃。
A.冰的熔化時的溫度是0℃,故A符合題意;
B.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故B不符合題意;
C.臺州夏天的室外溫度大約是30℃,故C不符合題意;
D.人體感到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是23℃,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2.(2023·浙江臺州·中考真題)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有助于達成實驗目的,并保證實驗安全。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br/>A. 過濾 B. 點燃酒精燈
C. 滴加液體 D. 聞氣味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詳解】A、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輕輕地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不能將鼻子湊到集氣瓶口去聞氣體的氣味,圖中所示操作正確。故選D。
3.(2023·浙江杭州·中考真題)由于感官觀察的局限,人們發(fā)明了許多儀器拓展人類的觀察力。使用下列觀察儀器不能實現其觀察目的的是(  )
A.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遙遠的星系 B.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結構
C. 用放大鏡觀察食鹽溶液中的鈉離子 D. 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并觀察人擊球的運動
【答案】C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顯微鏡的使用
【詳解】A、用天文望遠鏡能夠觀測遙遠的星系,選項正確;
B、用電子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結構,選項正確;
C、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太小,用放大鏡不能觀察到食鹽溶液中的鈉離子,選項錯誤;
D、用頻閃照相機能夠拍攝并觀察人擊球的運動,選項正確,故選C。
4.(2023·浙江杭州·中考真題)下列最接近1厘米的是( ?。?br/>A.一枚1元硬幣的厚度 B.一本初中科學課本的厚度
C.一個籃球的直徑 D.一張課桌的高度
【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詳解】A.一枚1元的硬幣厚度約是2mm,故A不符合題意;
B.一本初中科學課本的厚度約為0.8cm~1cm,故B符合題意;
C.一個籃球的直徑約為24.6cm,故C不符合題意;
D.一張課桌的高度約為80cm,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5.(2022·浙江衢州·中考真題)梅雨時節(jié),天氣多變,小科利用氣溫計對氣溫變化進行研究。如圖是某天 上午8:00小科觀察到的氣溫計內液面位置,其讀數為(  )
A.20.5℃ B.25℃ C.30.5℃ D.35℃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根據圖片知道,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由于刻度向上增大,所以,實際溫度在0℃以上,故示數為25℃,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在實驗中應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守則和操作規(guī)范。下列操作或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br/>A.輕微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 B.用手直接拿加熱的三腳架
C.鼻子湊到試管口聞氣味 D.手持試管加熱
【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詳解】A.輕微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該選項正確。
B.不能用手直接拿加熱的三腳架,以免造成燙傷,該選項錯誤。
C.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試管口輕輕地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不能將鼻子湊到試管口去聞氣體的氣味,該選項錯誤。
D.試管加熱時要用試管架夾持或固定在鐵架臺上,不能用手拿,以免造成燙傷,該選項錯誤,
故選A。
7.(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br/>A.點燃酒精燈 B.裝固體粉末
C.滴加液體 D.測溶液的pH
【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
【詳解】A.禁止用一個酒精燈會引燃另一個酒精燈,圖中操作錯誤,故A不符合題意;
B.取用粉末狀藥品,試管傾斜,用鑰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圖中操作正確,故B符合題意;
C.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膠頭滴管不能伸入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部,應垂直懸空后在試管上方,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操作錯誤,故C不符合題意;
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把試紙伸入液體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中操作錯誤,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2022·浙江紹興·中考真題)實驗室用于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是(  )
A. 刻度尺 B. 量筒
C. 溫度計 D. 秒表
【答案】B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
【詳解】A.刻度尺是用來測量長度的儀器,故A錯誤。
B.量筒是實驗室用來測量液體體積的容器,故B正確。
C.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物體的溫度,故C錯誤。
D.秒表是用來測量時間的,故D錯誤。
故選B。
9.(2021·浙江臺州·中考真題)正確規(guī)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A.蓋蓋玻片 B.熄滅酒精燈
C.裝粉末狀固體 D.取用砝碼
【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
【詳解】A、蓋蓋玻片應用鑷子,而不能用手,A選項錯誤;
B、熄滅酒精燈用燈帽蓋滅是對的,且要蓋兩次,操作正確,故B選項正確;
C、裝粉末狀固體的時候要一斜二送三慢豎,圖示里面是直立倒下去的,粉末狀固體容易粘到試管壁,C操作錯誤;
D、取用砝碼需要用鑷子,不能用手,D選項錯誤;
故選B。
10.(2021·浙江紹興·中考真題)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加熱液體 B.加固體藥品
C.滴加液體藥品 D.檢驗氣密性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
【詳解】A、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應用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圖中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B、往試管里裝入固體粉末時,為避免藥品粘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試管傾斜,把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用小紙條折疊成的紙槽)小心地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圖中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C、膠頭滴管加液時,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觸容器,應垂直懸空于容器上方0.5cm處。不符合題意。
D、檢查氣密性:將導管置于水中,用手緊握試管,觀察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有氣泡冒出,說明氣密性良好,符合題意。故選D
二、探究題
11.(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小金配合社區(qū)防疫工作,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所示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0℃到42.0℃,最小刻度為 ℃。消毒后用手指捏緊體溫計上部, (填寫操作),使體溫計的水銀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鐘,取出后直接讀數。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柱不會回落的原因是 。
【答案】 0.1 見解析 見解析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1]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
[2]體溫計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幾下,將已上升的水銀柱甩回玻璃泡中。
[3]體溫計存儲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縮口,測量體溫時,水銀膨脹通過該處上升,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因溫度降低而收縮,水銀柱便在該處斷開,使上面的水銀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
12.(2024·浙江·中考真題)西蘭花的營養(yǎng)價值較高,但采摘后易失水、失綠變黃,新鮮度降低,品質下降。某興趣小組以葉綠素含量(每克西蘭花所含葉綠素的質量)為指標,研究了用LED紅藍光照射對西蘭花保鮮效果的影響,實驗過程如下。
①挑選一定數量的西蘭花,隨機均分為A、B兩組。
②將兩組西蘭花分別放入兩個試驗箱,置于4℃、濕度適宜的同一貯藏環(huán)境中。A組西蘭花不進行光照,B組西蘭花采用LED紅藍光持續(xù)照射。
③在第0、2、4、6、8天,從每組隨機取3顆西蘭花,測定并記錄其葉綠素含量。
④多次重復實驗,統(tǒng)計并處理實驗數據,結果如圖所示。
請回答:
(1)采摘后的西蘭花在一定時間內仍會進行 (填一種生理活動),從而分解有機物,影響其品質。
(2)為減少實驗材料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應挑選一定數量 (寫出一點)相近的西蘭花進行實驗。
(3)興趣小組認為LED紅藍光照射能緩解西蘭花失綠變黃。據圖分析,其依據是 ;
(4)根據上述實驗判斷,用LED紅藍光照射的處理是否適用于各種水果和蔬菜的保鮮,并說明理由: ;
【答案】(1)呼吸作用
(2)新鮮、大小、生長狀況
(3)相同時間內,A組葉綠素含量明顯低于B組
(4)不能,未用其他蔬菜水果重復實驗得到普遍規(guī)律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分析】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詳解】(1)呼吸作用能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因此采摘后的西蘭花在一定時間內仍會進行呼吸作用。
(2)為減少實驗材料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保持單一變量,應挑選一定數量大小、新鮮、生長狀況等相近的西蘭花進行實驗。
(3)從圖中也可以看出相同時間內B組LED紅藍光照射后葉綠素含量高于A組,說明LED紅藍光照射能緩解西蘭花失綠變黃。
(4)通過本實驗可以證明LED紅藍光對植物體內的葉綠素含量有影響,但不是所有的蔬菜水果都含有葉綠素,因此不適用于各種水果和蔬菜的保鮮。
13.(2023·浙江紹興·中考真題)溫度計的發(fā)明及溫標(溫度的標準)的確定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1)當外界溫度升高時,伽利略發(fā)明的溫度計玻璃管中液面將會 (選填“升高”、“不變”或“下降”)。
(2)溫度計的發(fā)展史上,測溫物質在不斷改進,考慮的影響因素有 (寫出其中一條)。
(3)對于溫標的確定過程認識正確的有 。
A.測量是一個把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所以溫標必須具有穩(wěn)定性
B.西門特學院的學者選擇的溫標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C.施特默爾將這兩點的數值對調,可能是因為更符合人們的習慣
D.溫標的確定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
【答案】 下降 大氣壓(測溫物質的凝固點、沸點) AC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1)[1]伽利略發(fā)明的空氣溫度計是根據空氣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球形容器中的空氣受熱膨脹推動液柱下降。
(2)[2]由圖知道,在溫度計的發(fā)展史上,測溫物質在不斷改進,考慮的影響因素有大氣壓或測溫物質的凝固點和沸點。
(3)[3] A.測量是一個把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所以溫標必須具有穩(wěn)定性,溫度測量時的結果才是準確的,故A正確;
B.西門特學院的學者選擇的溫標具有一定缺陷,但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并把高溫與低溫對應的液面間距等分還是有意義,故B錯誤;
C.沸水較熱,冰水較涼,溫度分別記為100℃和0℃,符合人們的習慣,故C正確;
D.根據題意知道,溫標的確定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故D正確。
故選ACD。
14.(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斑馬身上的條紋非常醒目,如圖甲所示,條紋有什么作用呢?科學家提出以下假說:
①防蟲說:條紋能驅虻科昆蟲(如舌蠅)。
②防獵殺說:條紋能混淆捕食者的視覺從而逃避天敵。
③條形碼說:斑馬可以通過條紋識別出彼此。
科學家進行了以下實驗:挑選一批全白色的馬,隨機平均分為三組,分別套上材質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條紋外套,如圖乙所示。放養(yǎng)在同一環(huán)境中,分別記錄30分鐘內降落到各組馬外套上的舌蠅數量,并繪制圖像如圖丙所示。
(1)該實驗基于的假說是 。
(2)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對所選白馬的要求是 。
(3)實驗結果能否為該實驗所基于的假說提供證據?請說明理由。
【答案】 防蟲說 品種相同、年齡相近、體型相似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能,由數據可知,降落到條紋外套組的舌蠅數量遠少于其它組(或“不能,因為白馬和斑馬的品種不同”)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詳解】(1)據圖可知:套上黑外套、白外套和條紋外套的三組馬中,條紋組外套組的舌蠅數量最少。因此該實驗基于的假說是防蟲說。
(2)對照實驗的設置原則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因此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除了選用的外套色彩不同外,對所選白馬的要求是其他條件都應相同:如品種相同、年齡相近、體型相似等。
(3)該實驗結果能夠為基于的假設提供證據。因為據圖中數據可知:降落到條紋外套組的舌蠅數量遠少于其它組。
15.(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19世紀,法國學者沃泰默提出假設:狗的胃酸(主要成分為稀鹽酸)刺激小腸黏膜感受器,通過神經傳導最終將信息傳給效應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為驗證假設,他做了如下實驗:①將稀鹽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腸腸腔內,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有胰液分泌。②將稀鹽酸直接注入狗的靜脈中,一段時間后未觀察到有胰液分泌。③切斷與上段小腸相連的所有神經,但保留血管通暢。將稀鹽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腸腸腔內,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有胰液分泌?;卮鹣铝袉栴}:
(1)實驗結果是否支持沃泰默的假設? 。理由是 。
(2)英國科學家斯他林和貝利斯分析沃泰默的研究論文后,提出另一種假設:胃酸刺激小腸黏膜產生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進入血液,經血液循環(huán)到達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為了驗證此假設,請完善下列實驗方案:剪下狗的一段小腸(具有活性),刮下黏膜,與 和砂子一起研磨,將過濾后的提取液注入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一段時間后觀察 。
【答案】 否 若假設成立,則切斷與上段小腸相連的所有神經后,不會出現分泌胰液的現象 稀鹽酸/稀HCl 是否有胰液分泌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分析】科學探究是指為了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俗地說,就是讓我們自己去發(fā)現問題。主動去尋找答案,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茖W探究重在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詳解】(1)法國學者沃泰默針對“胃酸與胰腺分泌胰液”之間的關系提出的假設是:狗的胃酸(主要成分為稀鹽酸)刺激小腸黏膜感受器,通過神經傳導最終將信息傳給效應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
為了驗證假設是否正確,沃泰默設置的實驗中:
①將稀鹽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腸腸腔內,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有胰液分泌。說明胰腺分泌胰液與胃酸(稀鹽酸)有關系。
②將稀鹽酸直接注入狗的靜脈中,一段時間后未觀察到有胰液分泌。說明血液循環(huán)不能將“信息”傳遞給胰腺。
③切斷與上段小腸相連的所有神經,但保留血管通暢,將稀鹽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腸腸腔內,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有胰液分泌。說明“信息”不是由神經傳導的;因為與“上段小腸相連的所有神經”都切斷了,但是胰腺仍然有胰液分泌。
因此,沃泰默設置的實驗不能支持自己的假設。
(2)英國科學家斯他林和貝利斯提出的假設是:胃酸刺激小腸黏膜產生的一種化學物質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胰腺,這種化學物質能夠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為此,兩位科學家設計的實驗是:刮下具有活性的一段狗的小腸黏膜,與稀鹽酸和砂子一起研磨(模擬小腸的蠕動),將黏膜分泌物釋放出來,然后過濾,將過濾后的提取液(含有小腸黏膜產生的化學物質)注入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如果胰腺有胰液分泌,則假設成立;如果胰腺沒有胰液分泌,則假設不成立。
16.(2021·浙江寧波·中考真題)清明前后,有市民因食用“紅心”甘蔗而發(fā)生中毒事件。甘蔗出現“紅心”現象,是因甘蔗富含糖分和水分,易被節(jié)菱孢霉菌、鐮刀菌、假絲酵母、枝孢霉、刺黑烏霉等霉菌侵蝕。為確定引起食用“紅心”甘蔗中毒的霉菌種類,某微生物研究所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準備】
①取正常甘蔗,榨汁后滅菌,均分6組,每組。
②將從“紅心”甘蔗中分離得到的上述5種霉菌,分別接種于其中的5組甘蔗汁中。
③將上述5組霉菌培養(yǎng)液和1組未接種的甘蔗汁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15天,備用。
④選同種健康、斷乳小鼠750只備用。
【實驗步驟】
①喂養(yǎng)實驗:將備用的5組霉菌培養(yǎng)液和1組未接種的甘蔗汁各喂養(yǎng)20組小鼠(每組3只),每次給每只小鼠喂養(yǎng),未出現中毒癥狀的隔2小時加喂1次,最多4次。
②統(tǒng)計小鼠中毒組數:若每組3只小鼠中有2只或3只小鼠出現中毒癥狀,再用備用小鼠重復實驗,結果仍有2只或3只小鼠出現中毒癥狀,確定為中毒組。
③癥狀對比:將小鼠中毒癥狀與人食用“紅心”甘蔗的中毒癥狀對比。
【實驗數據】毒性試驗結果統(tǒng)計表
接種霉菌種類 節(jié)菱孢霉菌 鐮刀菌 假絲酵母 枝孢霉 刺黑烏霉 無
小鼠中毒組數 12 0 3 0 0 0
與人中毒癥狀對比 相同 — 不同 — — —
【實驗分析及結論】
(1)步驟①用未接種的滅菌甘蔗汁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目的是 。
(2)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判斷:食用“紅心”甘蔗導致人中毒的霉菌是 。
【知識拓展】進一步研究發(fā)現:甘蔗被該霉菌污染后,產生了一種毒素(3-硝基丙酸)。該毒素與黃曲霉素一樣,高溫下不易分解。由此聯系生活實際,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紅心”甘蔗榨汁后飲用
B.不食用發(fā)毒變質的面包
C. 被黃曲霉素污染的花生加熱后食用
【答案】 作對照 節(jié)菱孢霉菌 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分析】科學探究是指為了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俗地說,就是讓我們自己去發(fā)現問題。主動去尋找答案,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茖W探究重在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詳解】(1)步驟①用未接種的滅菌甘蔗汁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目的是作對照。
(2)根據“毒性試驗結果統(tǒng)計表”與人中毒癥狀對比,小鼠中毒組數最多,可以判斷:食用“紅心”甘蔗導致人中毒的霉菌是節(jié)菱孢霉菌。
【知識拓展】甘蔗被節(jié)菱孢霉菌污染后,產生了一種毒素(3-硝基丙酸)。該毒素與黃曲霉素一樣:高溫下不易分解。因此食品被節(jié)菱孢霉菌污染后,毒素仍然存在,不食用發(fā)霉變質的面包是正確的。
【點睛】此題綜合性強,只有全面掌握基礎知識,才能避免知識的遺漏,正確解答與教材相關的各種問題。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第三卷  高分強化卷
選擇題(本小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2024年3月,“星艦”勝利升空,它是迄今全球體積最大、推力最強的運載火箭,約40層樓高(如圖),其高度最接近于( )
A.40米 B.80米 C.120米 D.160米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詳解】由“約40層樓高”可知,一般一層樓高約3米,則運載火箭的高度最接近120米,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米=3.4 ×10000毫米=34000毫米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厘米=2.6×1/100米=0.026米
【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詳解】A.2.8 米=2.8×1000=2800 毫米,式子中間缺少單位,正確的寫法為2.8 米=2.8×1000毫米=2800 毫米,故A錯誤;
B.,故B錯誤;
C.4.5 升=4.5 升×1000毫升=4500 毫升,式子中間多些了單位升,正確的寫法為4.5 升=4.5 ×1000毫升=4500 毫升,故C錯誤;
D.,符合單位換算要求,故D正確。
故選D。
3.下列數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br/>A.人體正常體溫約為40℃ B.教室的體積是200dm
C.課桌的高度約為80cm D.洗澡時,熱水的溫度約為65℃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A.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7℃左右,變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題意;
B.一般的教室長在10米左右,寬6米,高3米,體積等于10乘6乘3等于180立方米等于180000立方分米,故B不符合題意;
C.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 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符合題意;
D.洗澡時,熱水的溫度約為40℃,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如圖所示的四種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br/>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A.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A錯誤;
B.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錯誤;
C.被測量物的長度過小,刻度尺的分度值較大,故C錯誤;
D.因為是測量圓的直徑,需要用兩塊直角三角板把圓柱體夾在中間,放到刻度尺上測出 它的直徑,用末端三角板直角邊所對的刻度值減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邊所對的刻度值, 即可得出圓的直徑,故D正確。故選D。
5.中秋節(jié),小嵊與爸爸出去游玩,寫了一篇游記,部分內容如下:“今天天氣晴朗,氣溫29℃,我和爸爸去五泄游玩。在登山過程中,一瓶550毫升的礦泉水被我喝完??粗?0km長的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狂奔,清涼的水濺到身上,溫度應該在25℃左右,美景讓我體會到一切的堅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庇斡浿猩婕暗臄祿?,最有可能是小嵊筆誤的是( ?。?br/>A.氣溫29℃ B.30km長的瀑布
C.礦泉水體積550毫升 D.水溫25℃左右
【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A.中秋節(jié),天氣晴朗,氣溫可能在29℃,不可能是筆誤,故A不符合題意;
B.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高度約為8848m,瀑布的長度不可能是30km,故B符合題意;
C.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故C不符合題意;
D.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水溫為25℃左右,略低于周圍環(huán)境,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關于體溫計的使用,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B.使用應將水銀甩到35℃以下
C.消毒時用醫(yī)用酒精擦拭 D.消毒時若無酒精,可放在沸水中進行消毒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A.由于體溫計下端的玻璃管有縮口,所以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故A正確,不符合
B.體溫計下端有一個很細的縮口,所以使用前要用力將水銀甩回玻璃泡,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用醫(yī)用酒精擦拭,既方便又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 42℃,而水的沸點是100℃,所以體溫計不能放在沸水中煮,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7.為了提高液體溫度計的靈敏度,下述哪些結構的改變是正確的( ?。?br/>A.把溫度計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B.把溫度計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C.把溫度計的內徑做粗一些
D.把溫度計的內徑做細一些
【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AB.玻璃泡容積越大,溫度變化量相同時,液體總體積的變化量會更大,表現在毛細管中會更明顯,玻璃泡體積變大,那么就意味著需要加熱相對更久才能使示數發(fā)生變化,不能提高靈敏度,故AB錯誤;CD.玻璃泡中的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體積膨脹相同,如果管越細,上升的刻度越多,越靈敏,所以內徑要細一些,故C錯誤、D正確。故選D。
8.小科測量了他的腳的長度,分別24.1cm,24.2cm,24.2cm,26.0cm,24.4cm,則小科腳的長度是(  )
A.24.52cm B.24.5cm C.24.225cm D.24.2cm
【答案】D【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詳解】BD.一個人腳長度是一定的,由于測量的原因,測量值可能不同,但差別應該很?。辉谶@五個測量值中26.0cm與其他數據偏差較大,所以是錯誤的數據,應該把這個數據排除在外,所以測量值的平均值即是腳的長度
故B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AC.24.52cm、24.225cm與刻度尺的分度值不相符,故AC不符合題意。故選D。
9.在小瓶里裝入紅墨水,用帶有小孔的橡皮塞塞住瓶口,往橡皮塞的小孔中插入一根細玻璃管。裝置甲裝滿水,裝置乙裝一部分水。將甲乙兩裝置放入同一杯熱水中后,玻璃管內液柱高度發(fā)生變化,如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細玻璃管讓水的體積變化更明顯
B.使用紅墨水便于觀察液面的升降
C.由現象可知,溫度上升會引起紅墨水體積增大
D.由現象可知,水體積隨溫度變化比空氣更明顯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A.當液體總體積一定時,升高的相同的溫度,增加體積相同,根據體積公式,體積一定時,高度與面積成反比,細玻璃管讓水的體積變化更明顯,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水是無色透明的,使用紅墨水便于觀察液面的升降,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液體有熱脹冷縮的現象,由現象可知,溫度上升時液柱升高,表明溫度上升會引起紅墨水體積增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乙裝置中有空氣,現象更明顯,是因為空氣體積隨溫度變化比水更明顯,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0.想要學好科學,很多時候經過自己的思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同學你幫她判斷一下,各選項中正確的是( )
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偏小
B.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 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偏小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 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偏大
D.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偏小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測量跳遠距離時,此距離是一定的,但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實長度變大,而分度值的示數沒有變化,所以測量結果比實際距離偏小,故A正確;
B.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會導致頭發(fā)絲的寬度測量結果偏大,所以計算的直徑偏大,故B錯誤;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 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否則溫度計示數會降低, 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
D.用量筒量液體體積時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體的凹液 面相平,否則測量的液體體積會不準確,俯視讀數會比實際值要大,故D錯誤。
故選A。
11.下列有關觀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觀察一定要借助于工具進行
B.觀察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一種重要方法
C.觀察除了用眼看,用耳聽外,更需用腦想
D.為了擴大觀察范圍,可以借助工具進行觀察
【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分析】科學觀察是指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并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
【詳解】A.觀察包括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種方式,借助工具儀器儀表是間接觀察,而不借助工具的是直接觀察,A錯誤。
B.科學研究要有正確的方法,觀察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B正確。
C.觀察不是盲目的看、聽、觸,更需用腦想,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注意思考和發(fā)現,并及時進行對比、歸納總結,C正確。
D.借助儀器工具進行觀察,可以拓展我們的觀察范圍,D正確。
故選A。
12.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為什么把身體藏在數厘米深的沙里這個問題,某同學做了一個模擬實驗,并測得以下一組數據根據所測得的數據,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br/>表面 2厘米深處 4厘米深處 6厘米深處
干細沙的溫度(℃) 26 24 22 20
濕泥土的溫度(℃) 24 23 22 21
A.干細沙深度越深溫度越低
B.干細沙隨深度增加降溫比濕泥土快
C.濕泥土深度越深溫度越低
D.干細沙的溫度總比濕泥土的溫度高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A.由圖表數據分析知道,干細沙子表面溫度高,越往深處,溫度越低,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干細沙子表面溫度26℃,6厘米深處20℃,而濕泥土6厘米處溫度21℃,所以干細沙隨深度降溫比濕土快,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濕泥土表面24℃,6厘米深處21℃,說明濕泥土深度越深溫度越低,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干細沙子6厘米深處20℃,而濕泥土6厘米處溫度21℃,干細沙溫度總比濕泥土的溫度高說法錯誤,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13.現有甲、乙兩支當前示數相同且準確的水銀溫度計,甲的玻璃泡的容積比乙的大,兩支溫度計玻璃管的內徑相等,當放入同一杯熱水中時( ?。?br/>A.甲的水銀柱長度的變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讀數比乙的大
B.甲的水銀柱長度的變化比乙的小,因此甲的讀數比乙的小
C.甲、乙水銀柱長度的變化相同,因此兩溫度計讀數相同
D.甲的水銀柱長度的變化比乙的大,但讀數仍與乙的讀數相同
【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已知兩只溫度計都是水銀溫度計且是準確的,所以周圍溫度改變時,顯示的溫度是相同的,但甲的玻璃泡的容積比乙的大,也就是水銀的質量大一些, 而兩支溫度計管的內徑相等,所以當周圍溫度改變 時,甲的水銀柱的長度變化更大一些;
A.甲的水銀柱長度的變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讀數比乙的大與分析不符,故A不符合題意
B.甲的水銀柱長度的變化比乙的小,因此甲的讀 數比乙的小與分析不符,故B不符合題意;
C.甲、乙水銀柱長度的變化相同,因此兩溫度計讀數不相同與分析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
D.甲的水銀柱長度的變化比乙的大,但讀數仍與乙的讀數相同與分析相符,故D符合題意。故選D。
14.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認為各選項中一致的是( ?。?br/>選項 操作 結果
A 零刻度線磨損時,測量物體的長度 偏大
B 木尺受潮膨脹,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 偏大
C 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 偏大
D 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A.零刻度線磨損時,測量物體的長度,則物體的一端不能對齊零刻度線,所以測量的結果不能確定是偏大還是偏小,故A不符合題意;
B.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用這樣的刻度尺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會偏小,故B不符合題意;
C.空氣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所以溫度計在移出沸水中后,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即示數偏小,故C不符合題意;
D.在用積累法測量頭發(fā)直徑時,若沒有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則測出的頭發(fā)總直徑偏大,導致求得的頭發(fā)直徑偏大,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5.測量一根曲線的長度,你認為最可取的方法是( ?。?br/>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線上從起點到終點慢慢移動,直接讀出數值
B.用橡皮筋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橡皮筋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把橡皮筋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這兩點間距離,即是曲線的長度
C.用一條無彈性的細絲線代替橡皮筋,測量過程同選項B
D.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細線繞圈總長度,除以細線繞圈的圈數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詳解】A.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曲線,不準確,不方便。故A不符合題意;
B.用橡皮筋代替細絲線,不準確,因為橡皮筋有彈性,把它拉直后測量值會變大。故B不符合題意;
C.用一條無彈性的細絲線代替橡皮筋與曲線完全 重合,在絲線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把絲線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這兩點間距離,即是曲線的長 度。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細絲線代替了曲線,便 于測量。故C符合題意;
D.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細線繞圈總長度,除以細線繞圈的圈數測量的是曲線的直徑,不是長度,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6.小俊在使用水銀體溫計給同學測量體溫,在給甲同學測量前他看了讀數為37℃,直接給甲同學測量結束后是37℃,甩了之后給乙同學測量溫度為37℃,然后直接給丙同學測量的溫度為37.5℃,測量的體溫一定準確的是( ?。?br/>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乙丙測量準確,甲不準確,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7.用體溫計測得小夏的體溫為37.5℃,若沒有把水銀甩回玻璃泡就先后去測量小徐和小鄭的體溫,如果小徐和小鄭的實際體溫為38.4℃和37.3℃,那么兩次測量結果應該是( ?。?br/>A.38.4℃和38.4℃ B.38.4℃和37.5℃
C.37.5℃和37.3℃ D.38.4℃和37.3℃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體溫計在每次使用完畢后應該向下用力甩,將水銀柱退回到玻璃泡內。如果沒有甩過的體溫計去測量后面的人的體溫,比原來體溫高的可以正常測量,比原來體溫低的不能正常測量,體溫計顯示的還是原來的體溫數值。用體溫計測得小夏的體溫為37.5℃,若沒有把水銀甩回玻璃泡就先后去測量小徐和小鄭的體溫,如果小徐和小鄭的實際體溫為38.4℃和37.3℃,那么兩次測量結果應該是38.4℃和38.4℃,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8.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測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體的長度。在5℃時測得的長度為L1,在30℃時測得的長度為L2,如果兩次的測量方法都正確,且L1>L2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種材料膨脹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脹程度大
B.如果在15℃時取甲、乙兩材料的長度均是1米,則降低相同溫度后甲的長度大于乙的長度
C.如果在15℃時取甲、乙兩材料的長度均是1米,則升高相同溫度后甲的長度大于乙的長度
D.以上三種情況都不對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詳解】A.由題意可知,在5℃時測得的長度為l1,在30℃時測得的長度為l2,且L1>L2,可知甲、乙兩種材料膨脹程度不同,材料甲的膨脹程度大,故A錯誤;
CD.如果在15℃時取甲、乙兩種材料的長度均是1米,升高相同溫度后,由于甲的材料膨脹程度要大于乙,因此甲的長度大于乙的長度,故D錯誤,C正確。
B.由于題目中沒有給出降低溫度后甲乙兩種材料的變化情況,在15℃時取甲、乙兩材料的長度均是1米,則降低相同溫度后的長度無法比較,故B錯誤。
故選C。
19.實驗室在測固體密度時,需用量筒測出固體的體積,如果固體的密度小于水,而不能在水中下沉,我們常用下圖的方法即“沉墜法”測出它的體積。如圖所示是用量筒測量蠟塊體積的過程,則蠟塊的體積為(V 、V 、V 為當前水和物體的總體積)( )
A.V -V B. C.V -V D.V -V
【答案】C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詳解】利用排水法得到蠟塊的體積,由可得蠟塊和鐵塊的總體積;由可得鐵塊的體積,則蠟塊的體積為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20.小科在研究燕麥生長是否具有向光性現象時,列出了如表所示甲、乙、丙、丁四個敘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敘述
甲 窗臺上的盆栽燕麥幼苗為何向窗外彎曲
乙 或許是單向光刺激引起燕麥幼苗彎曲生長
丙 改變燕麥幼苗的光照環(huán)境,進行有無單向光刺激的對照,觀察燕麥幼苗的生長和彎曲情況
丁 燕麥幼苗的生長具有向光彎曲的特性
A.甲為提出問題,丙為做出假設
B.甲為做出假設,丁為記錄實驗結果
C.乙為提出問題,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
D.乙為做出假設,丁為得出結論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探究的過程是從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問題后,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作出假設。再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然后,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最后表達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表中,甲為提出問題、乙為做出假設、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丁為得出結論。
【詳解】A.甲為提出問題、乙為做出假設,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A錯誤。
B.甲為提出問題,丁為得出結論,B錯誤。
C.乙為做出假設,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C錯誤。
D.乙為做出假設,丁為得出結論,D正確。
故選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共32分)
21.完成單位的換算或填入合適的單位:
(1)50m3= cm3;
(2)0.7m= cm。
(3)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50 ;
(4)我們上課的教室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0 。
【答案】(1)(2)70 (3)mL (4)m3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單位換算
【詳解】(1)由于 1 m=102 dm=103cm所以
(2)由于1 m=102 dm=103cm所以
(3)一瓶礦泉水的質量在550g左右,體積約為550毫升。
(4)教室的長、寬、高分別在9m、8m、3.5m左右,教室中空氣的體積約是V=9m×8m×3.5m=252m3
22.體溫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小科用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如圖甲,此時小科的體溫為 ℃。由于一時疏忽,忘記甩一下就直接測量小軍的體溫,結果如圖乙所示,則該次測得的結果 (填“準確”或“不準確”)。
【答案】 熱脹冷縮 37.8 準確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1][2]體溫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體溫計分度值是0.1℃,讀數為37.8℃。
[3]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該次測得的結果準確。
23.每個物理量都有一個客觀確定的值,這個值叫做真實值。測量時,因為錯誤的操作方法或誤差都會導致測量值與真實值出現差異。學會歸納、比較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如圖所示為小敏設計的思維導圖,請?zhí)顚懴鄳獌热? (填寫“大”或“小”)。
【答案】小,大,大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1]刻度尺受熱膨脹后會變長,分度值會變大,用此刻度尺來測量物體長度,測量值會比真實值偏小。
[2]用量筒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平,測量后仰視讀數,則測量值比真實值偏低;俯視讀數,則測量值比真實值偏高,最后計算的測量值偏大。
[3]39℃的體溫計不甩示數不會降,給37℃的同學測出的結果仍然為39°,故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
24.科學研究過程經常要進行各種測量。請根據圖示填空:
(1)圖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體的長度是 ;
(2)圖乙是體溫計,它的最小刻度為 此時指示的溫度是 ;
(3)圖丙中,金屬塊的體積為 ;該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適量,既要能淹沒金屬塊又要確保淹沒后的液面不能 。
【答案】(1) 1mm 1.72cm
(2) 0.1℃ 36.6℃
(3) 20cm3 超過最大刻度值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1)[1][2]圖甲中,刻度尺的一個小格代表1mm,故最小刻度值是1mm,物體的總長度是
3.82cm-2.00cm=1.72cm
(2)[1][2]圖乙中,體溫計中的每一個小格代表0.1℃,故最小刻度值為0.1℃,指示的溫度是36.6℃。
(3)[1]圖丙中,量筒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即量程為100mL;兩次量筒內液體讀數之差即金屬塊的體積為
76cm3-56 cm3=20 cm3
[2]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適量,既要能淹沒金屬塊,又要確保淹沒后的液面不能超過量程。
25.樂清某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決定每天早晨安排老師對進校學生進行體溫測量。
(1)樂樂早晨測量的體溫如圖甲所示,讀數是 。該老師用該體溫計再去直接測量清清的體溫發(fā)現體溫讀數是38.2℃,該讀數 (填“準確”或者“不準確”);
(2)對于低度發(fā)燒的新冠肺炎患者,醫(yī)生建議在進行物理降溫的同時,要進行補液,每次補液體積如圖乙所示,讀數是 ;
(3)新型冠狀病毒其體積很小,所以特別不容易防護。如圖丙是放大1011倍后的新型冠狀病毒,其放大后的圖示直徑為 。
【答案】(1) 37.8℃ 準確
(2)240mL
(3)1.10cm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長度的測量
【詳解】(1)[1]由圖知道,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其分度值為0.1℃,讀數為37.8℃。
[2]體溫計下面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可以防止水銀回流到試管底部,如果測了一個人體溫,沒有甩一下直接測下一個人體溫,則體溫計示數只能上升,無法下降,即讀數大于上一個人體溫,則示數準確,讀數等于上一個人體溫,則示數可能不準確。
(2)示數與凹形液面相平,量筒讀數不用估讀,故讀數為240mL。
(3)刻度尺讀數讀到最小刻度后一位,即讀到0.01cm,故讀數為1.10cm。
26.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經常要進行各種測量。圖甲中,硬幣的直徑是 cm;將20枚硬幣放入量筒中且完全浸沒,量筒中的液面變化如圖乙所示,則一枚硬幣的體積約是 cm3;如圖丙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 ℃。
【答案】 2.30 1 -24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長度的測量
【詳解】[1]由圖甲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5.00cm對齊,右側與7.3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7.30cm-5.00cm=2.30cm[2]由圖乙知道,量筒中水的體積V1=20mL,量筒中水和20枚硬幣的總體積V2=40mL,則20枚硬幣的體積則一枚硬幣的體積約是
[3]溫度計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數越大,因此對應的溫度是零攝氏度以下的溫度值(也可以用負數來表示),分度值為1℃,因此圖乙中的溫度值為-24℃。
27.2023年1月5日,中國郵政銀行發(fā)行了《癸卯年》特種郵票,當天小東用金屬刻度尺來測量郵票的寬度和厚度。
(1)如圖所示,小東測得郵票的寬度為 ,若在夏季用該刻度尺測量該郵票的寬度時(忽略紙張的熱脹冷縮),其測量結果將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為測出該郵票的厚度,小科將若干張郵票疊加壓緊后測量厚度,記錄4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61cm、2.60cm、2.15cm、2.59cm,則這疊郵票的平均厚度為 ,然后用這疊郵票的厚度除以張數就是一張郵票的厚度。在本次測量郵票的厚度中測量多次的目的是 。
【答案】 3.50cm 偏小 2.60cm 求平均值, 減少誤差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詳解】(1)[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mm=0.1cm
口罩左側與0刻度線對齊,右側與3.50cm對齊,故郵票的寬帶為3.50cm。
[2]由于金屬的熱脹冷縮,夏季尺子實際長度膨脹變大,而刻度依然是原來標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會偏小。
(2)[3]由題中數據可知,2.15cm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2.15cm是錯誤的,應去掉;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郵票的平均厚度是
[4]測量郵票的厚度中測量多次的目的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28.某次測量活動中,老師要求同學們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測出一個圓柱體的直徑和高度。
A.B.
C.D.
(1)四名同學采用下列四種方式對圓柱體的直徑進行了測量,其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
(2)小明對圓柱體的高度進行了測量,并將五次測量的數據記錄如右表。右表記錄的數據中存在錯誤的是第 次;這次測量的最終結果為 ;
實驗次序 1 2 3 4 5
測量值/厘米 17.72 17.69 17.7 17.18 17.71
(3)小紅在測量圓柱體的直徑時,想采用累積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測量誤差。于是她想出了下面的辦法:用一條很長的薄紙條,緊密地疊繞在圓柱體上20圈,在重疊處用針扎個孔,然后將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得兩端孔之間的長度,然后除以20,就得到圓柱體的周長,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圓柱體的直徑。你認為她的方法合理嗎? ,理由 。
【答案】 A 3、4 17.71cm 不合理 薄紙條緊密疊繞在圓柱體上20圈,會增大圓柱體的直徑,不僅不能減小誤差,反而會增大誤差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詳解】(1)[1]A.采用輔助工具法測量時,兩側的刻度都能準確讀出,故A正確;
B.圓柱體下方的刻度不是從刻度尺有刻度的地方開始,不能準確讀出,上方讀數準確,故B錯誤;
C.圓柱體下方的讀數準確,上方三角板的一個頂點與刻度尺接觸,不一定準確,故C錯誤;
D.圓柱體下方的讀數不準確,上方的三角板斜邊與圓柱體接觸,不能準確讀出圓柱體上邊緣的刻度,故D錯誤。故選A。
(2)[2]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讀數需要再估讀一位,所以第3次測量結果是錯誤的。
[3]第4次結果與其它測量的結果偏差較大,所以也是錯誤的,所以求平均值是,這兩組數據都要去掉;其最終結果為第1、2、5三次有效測量的平均值,即
(3)[4][5]薄紙條緊密疊繞在圓柱體上20圈,會增大圓柱體的直徑,不僅不能減小誤差,反而會增大誤差,所以小紅的方法不合理。
29)溫度計是根據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一支水銀溫度計連水銀泡總長10厘米,最大刻度A處離頂部2厘米。將此溫度計放入35℃的溫水中,液面升到B處,B離頂部6.2厘米,如圖所示。再將此溫度計放入40℃的熱水中,液面升至離頂部3.2厘米處;表示人體正常體溫37℃的刻度值位置距頂部 cm。
【答案】 熱脹冷縮 5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1]大多數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B處代表35℃,B離頂部6.2cm,再將此溫度計放入40℃的熱水中,液面升至離頂部
3.2cm處。可以得到,溫度升高5°C時,液柱升高3cm,即1cm代表的溫度是,或溫度變化1℃水銀柱變化0.6cm, 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7℃,再以B處的35℃為起點,37°C處距離B點的距離
正常體溫37℃的刻度值位置距頂部的距離
三、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8分)
30.第二十九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某同學憑借“維生素B1對玉米幼苗的生長有影響”等研究成果獲得金獎。某興趣小組為驗證該研究成果,制定了實驗方案,探究過程如表所示(實驗的裝置相同)
探究過程 花盆 花盆甲 花盆乙
適量加入 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各植入 1株相同的玉米幼苗
每天滴加 2mL含2.5%的維生素B1溶液 ①
每天觀察并記錄 幼苗的生長狀況
(1)表格中的①應填 。
(2)完善探究過程后,預期結果得出結論:如果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花盆甲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長勢比花盆乙的好,則實驗結論是 。
(3)本實驗方案中有一處不足之處,請指出 。
【答案】 2mL清水 維生素B1能促進玉米幼苗的生長 玉米植株1株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詳解】(1)為了控制單一變量,表格中的①應填2mL清水。
(2)花盆甲每天滴入2mL含7.5%的維生素B1溶液,花盆乙中每天滴入7mL清水,如果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花盆甲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長勢比花盆乙的好,則實驗結論是維生素B1能促進玉米幼苗的生長。
(3)本實驗方案中有一處不足之處是玉米植株1株,這樣會有偶然性,應增加玉米的植株數。
31.利用敞口大盤子、水、綠豆種子、不透光的紙盒來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中,50粒綠豆種子剛好可以平鋪在大盤子內。
組別 種子數量 溫度 大盤子中的水量 光照情況 根的長度大于2毫米的種子數量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① 50粒 25℃ 種子部分浸濕 正常光照 5 26 40 48 48
② 50粒 25℃ 種子剛好浸沒 正常光照 0 0 7 18 33
③ 50粒 25℃ 種子部分浸濕 不透光紙盒遮蓋 6 25 42 49 49
(1)該實驗判斷綠豆種子萌發(fā)的依據是 。
(2)組別①③對照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組別②中的種子在第3天也開始萌發(fā)了,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 。(寫出一點即可)
【答案】(1)種子根的長度大于2毫米
(2)種子萌發(fā)與光照無關
(3)水分蒸發(fā)和被種子吸收,使種子漏出水面,種子能夠獲得充足的空氣/水量過多影響氧氣的供應,導致種子在水被吸收和蒸發(fā)后才開始萌發(fā)。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種子的萌發(fā)
【分析】種子在環(huán)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fā)。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詳解】(1)根據實驗數據中,記錄了種子根的長度大于2毫米的數量,表明此為判斷種子是否萌發(fā)的依據。
(2)組別①和③的對照實驗中,唯一變量是光照,而兩組種子的萌發(fā)情況幾乎相同,說明光照不是種子萌發(fā)的必需條件。
(3)組別②種子剛好被水浸沒,缺乏氧氣導致萌發(fā)延遲,當水量由于自然蒸發(fā)和被種子吸收而降低后,氧氣增多,種子才開始萌發(fā)。
32.學習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學做了很多實驗:小科同學想測一枚大頭針的體積,具體如下:
①燒杯將適量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
②再放入100枚大頭針,沉底后讀出水面所示體積V2;
③一枚大頭針的體積是;
(1)下列實驗與上述實驗方法相同的是______;
A.測一頁紙的厚度
B.測銅絲的直徑
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
D.測乒乓球的直徑
(2)在實驗室里有一塊形狀不規(guī)則的礦石。因礦石體積較大,小科同學按如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求礦石的體積為 厘米3;
(3)同學們對實驗(2)的測量結果提出了疑問,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大了,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小了,請談談你的意見,并說明理由: 。
【答案】(1)AB
(2)70
(3)偏大,礦石帶出了水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詳解】(1)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再除以100,計算 出1枚大頭針的體積,用的是累積法;
A.測一頁紙的厚度用的是累積法,故A符合題意;
B.測銅絲的直徑用的是累積法,故B符合題意;
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一般用化曲為直,故C不符合題意;
D.測乒乓球的直徑用組合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B。
(2)在如圖所示的方法中,向燒杯中所添加水的體積 就等于礦石的體積,圖中礦石的體積
(3)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第四卷  真題練習卷
一、選擇題
1.(2023·浙江臺州·中考真題)如圖是某溫度計的示數。該溫度最有可能是( ?。?br/>A.冰熔化時的溫度 B.人體的正常體溫
C.臺州夏天的室外溫度 D.人體感到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
2.(2023·浙江臺州·中考真題)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有助于達成實驗目的,并保證實驗安全。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br/>A. 過濾 B. 點燃酒精燈
C. 滴加液體 D. 聞氣味
3.(2023·浙江杭州·中考真題)由于感官觀察的局限,人們發(fā)明了許多儀器拓展人類的觀察力。使用下列觀察儀器不能實現其觀察目的的是( ?。?br/>A.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遙遠的星系 B.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結構
C. 用放大鏡觀察食鹽溶液中的鈉離子 D. 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并觀察人擊球的運動
4.(2023·浙江杭州·中考真題)下列最接近1厘米的是(  )
A.一枚1元硬幣的厚度 B.一本初中科學課本的厚度
C.一個籃球的直徑 D.一張課桌的高度
5.(2022·浙江衢州·中考真題)梅雨時節(jié),天氣多變,小科利用氣溫計對氣溫變化進行研究。如圖是某天 上午8:00小科觀察到的氣溫計內液面位置,其讀數為(  )
A.20.5℃ B.25℃ C.30.5℃ D.35℃
6.(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在實驗中應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守則和操作規(guī)范。下列操作或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br/>A.輕微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 B.用手直接拿加熱的三腳架
C.鼻子湊到試管口聞氣味 D.手持試管加熱
7.(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br/>A.點燃酒精燈 B.裝固體粉末
C.滴加液體 D.測溶液的pH
8.(2022·浙江紹興·中考真題)實驗室用于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是(  )
A. 刻度尺 B. 量筒
C. 溫度計 D. 秒表
9.(2021·浙江臺州·中考真題)正確規(guī)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A.蓋蓋玻片 B.熄滅酒精燈
C.裝粉末狀固體 D.取用砝碼
10.(2021·浙江紹興·中考真題)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加熱液體 B.加固體藥品
C.滴加液體藥品 D.檢驗氣密性
二、探究題
11.(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小金配合社區(qū)防疫工作,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所示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0℃到42.0℃,最小刻度為 ℃。消毒后用手指捏緊體溫計上部, (填寫操作),使體溫計的水銀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鐘,取出后直接讀數。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柱不會回落的原因是 。
12.(2024·浙江·中考真題)西蘭花的營養(yǎng)價值較高,但采摘后易失水、失綠變黃,新鮮度降低,品質下降。某興趣小組以葉綠素含量(每克西蘭花所含葉綠素的質量)為指標,研究了用LED紅藍光照射對西蘭花保鮮效果的影響,實驗過程如下。
①挑選一定數量的西蘭花,隨機均分為A、B兩組。
②將兩組西蘭花分別放入兩個試驗箱,置于4℃、濕度適宜的同一貯藏環(huán)境中。A組西蘭花不進行光照,B組西蘭花采用LED紅藍光持續(xù)照射。
③在第0、2、4、6、8天,從每組隨機取3顆西蘭花,測定并記錄其葉綠素含量。
④多次重復實驗,統(tǒng)計并處理實驗數據,結果如圖所示。
請回答:
(1)采摘后的西蘭花在一定時間內仍會進行 (填一種生理活動),從而分解有機物,影響其品質。
(2)為減少實驗材料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應挑選一定數量 (寫出一點)相近的西蘭花進行實驗。
(3)興趣小組認為LED紅藍光照射能緩解西蘭花失綠變黃。據圖分析,其依據是 ;
(4)根據上述實驗判斷,用LED紅藍光照射的處理是否適用于各種水果和蔬菜的保鮮,并說明理由: ;
13.(2023·浙江紹興·中考真題)溫度計的發(fā)明及溫標(溫度的標準)的確定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1)當外界溫度升高時,伽利略發(fā)明的溫度計玻璃管中液面將會 (選填“升高”、“不變”或“下降”)。
(2)溫度計的發(fā)展史上,測溫物質在不斷改進,考慮的影響因素有 (寫出其中一條)。
(3)對于溫標的確定過程認識正確的有 。
A.測量是一個把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所以溫標必須具有穩(wěn)定性
B.西門特學院的學者選擇的溫標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C.施特默爾將這兩點的數值對調,可能是因為更符合人們的習慣
D.溫標的確定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
14.(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斑馬身上的條紋非常醒目,如圖甲所示,條紋有什么作用呢?科學家提出以下假說:
①防蟲說:條紋能驅虻科昆蟲(如舌蠅)。
②防獵殺說:條紋能混淆捕食者的視覺從而逃避天敵。
③條形碼說:斑馬可以通過條紋識別出彼此。
科學家進行了以下實驗:挑選一批全白色的馬,隨機平均分為三組,分別套上材質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條紋外套,如圖乙所示。放養(yǎng)在同一環(huán)境中,分別記錄30分鐘內降落到各組馬外套上的舌蠅數量,并繪制圖像如圖丙所示。
(1)該實驗基于的假說是 。
(2)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對所選白馬的要求是 。
(3)實驗結果能否為該實驗所基于的假說提供證據?請說明理由。
15.(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19世紀,法國學者沃泰默提出假設:狗的胃酸(主要成分為稀鹽酸)刺激小腸黏膜感受器,通過神經傳導最終將信息傳給效應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為驗證假設,他做了如下實驗:①將稀鹽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腸腸腔內,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有胰液分泌。②將稀鹽酸直接注入狗的靜脈中,一段時間后未觀察到有胰液分泌。③切斷與上段小腸相連的所有神經,但保留血管通暢。將稀鹽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腸腸腔內,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有胰液分泌?;卮鹣铝袉栴}:
(1)實驗結果是否支持沃泰默的假設? 。理由是 。
(2)英國科學家斯他林和貝利斯分析沃泰默的研究論文后,提出另一種假設:胃酸刺激小腸黏膜產生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進入血液,經血液循環(huán)到達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為了驗證此假設,請完善下列實驗方案:剪下狗的一段小腸(具有活性),刮下黏膜,與 和砂子一起研磨,將過濾后的提取液注入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一段時間后觀察 。
16.(2021·浙江寧波·中考真題)清明前后,有市民因食用“紅心”甘蔗而發(fā)生中毒事件。甘蔗出現“紅心”現象,是因甘蔗富含糖分和水分,易被節(jié)菱孢霉菌、鐮刀菌、假絲酵母、枝孢霉、刺黑烏霉等霉菌侵蝕。為確定引起食用“紅心”甘蔗中毒的霉菌種類,某微生物研究所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準備】
①取正常甘蔗,榨汁后滅菌,均分6組,每組。
②將從“紅心”甘蔗中分離得到的上述5種霉菌,分別接種于其中的5組甘蔗汁中。
③將上述5組霉菌培養(yǎng)液和1組未接種的甘蔗汁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15天,備用。
④選同種健康、斷乳小鼠750只備用。
【實驗步驟】
①喂養(yǎng)實驗:將備用的5組霉菌培養(yǎng)液和1組未接種的甘蔗汁各喂養(yǎng)20組小鼠(每組3只),每次給每只小鼠喂養(yǎng),未出現中毒癥狀的隔2小時加喂1次,最多4次。
②統(tǒng)計小鼠中毒組數:若每組3只小鼠中有2只或3只小鼠出現中毒癥狀,再用備用小鼠重復實驗,結果仍有2只或3只小鼠出現中毒癥狀,確定為中毒組。
③癥狀對比:將小鼠中毒癥狀與人食用“紅心”甘蔗的中毒癥狀對比。
【實驗數據】毒性試驗結果統(tǒng)計表
接種霉菌種類 節(jié)菱孢霉菌 鐮刀菌 假絲酵母 枝孢霉 刺黑烏霉 無
小鼠中毒組數 12 0 3 0 0 0
與人中毒癥狀對比 相同 — 不同 — — —
【實驗分析及結論】
(1)步驟①用未接種的滅菌甘蔗汁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目的是 。
(2)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判斷:食用“紅心”甘蔗導致人中毒的霉菌是 。
【知識拓展】進一步研究發(fā)現:甘蔗被該霉菌污染后,產生了一種毒素(3-硝基丙酸)。該毒素與黃曲霉素一樣,高溫下不易分解。由此聯系生活實際,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紅心”甘蔗榨汁后飲用
B.不食用發(fā)毒變質的面包
C.被黃曲霉素污染的花生加熱后食用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第二卷  基礎達標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A、180立方米=180立方米×1/1000=0.18立方分米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千米=0.5千米×1000米=500米
D、1.05升=1.05×1000毫升=1050毫升
【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詳解】A、180立方米=180×1000立方分米=180000立方分米,故錯誤;
B、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故錯誤;
C、0.5千米=0.5=×1000米=500米,故錯誤;
D、1.05升=1.05×1000毫升=1050毫升,故正確。
故選D。
2、科學實驗操作考試中,某些實驗中需要使用膠頭滴管。下列關于膠頭滴管的操作正確的是( ?。?br/>A、吸取液體 B、取液后橫放
C、滴加液體 D、使用后歸位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詳解】A、吸取液體試劑前,應先將膠頭滴管中的空氣排凈,不能將膠頭滴管伸入試劑時再排氣,以防造成試劑與空氣中的氣體發(fā)生反應而變質,故選項操作錯誤;
B、取液后的膠頭滴管不能橫放或倒置,以防試劑倒流腐蝕膠帽,故選項操作錯誤;
C、膠頭滴管加液時,不能伸入試管中,更不能接觸試管壁,應垂直懸空于試管上方滴加,故選項操作錯誤;
D、滴瓶上的膠頭滴管使用完畢后,無需清洗,直接放回滴瓶即可,故選項操作正確。
故選D。
3、下列不符合實驗室處理方法的是( ?。?br/>A、輕微燒傷或燙傷時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
B、實驗完畢后應整理好儀器,用過的廢水直接倒入水槽
C、實驗室使用有毒溶劑應該在通風櫥取用
D、燃燒的酒精燈側翻時用濕抹布蓋滅
【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詳解】A、輕微燒傷或燙傷時,可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故選項說法正確;
B、實驗完畢后應整理好儀器,用過的廢水不能直接倒入水槽,以防止腐蝕下水道,故選項說法錯誤;
C、易揮發(fā)且有毒性的試劑,為了保護實驗者的健康,要在通風櫥里完成,故選項說法正確;
D、燃燒的酒精燈側翻時,用濕抹布蓋滅,以隔絕氧氣,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4、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傾倒液體 B、點燃酒精燈
C、讀體積 D、測量溫度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詳解】A、取用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禁止用一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測量水溫時,溫度計的液泡要浸入液體中,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D。
5、小科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一本書的長度, 記錄的結果分別是 25.19cm、25.18cm、26.20cm、25.19cm, 則最接近課本的真實值是( )
A、25.44cm B、25.44cm C、25.19cm D、25.187cm
【答案】C
【知識點】估測、長度的測量
【詳解】測量數據中26.20cm與其他數據真實值不同為錯誤數據,則剩余的數據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物體的長度為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6、下列幾種測量金屬球直徑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詳解】依題意,測量金屬球直徑,須從零刻度線開始,故排除選項B;為減小誤差,測量時須保持三角板穩(wěn)定且三角板豎直邊與金屬球接觸,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7、小敏同學測得他自己的身高為167.6厘米,則他此次測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別為( ?。?br/>A、1cm B、1mm C、1dm D、1m
【答案】A
【知識點】估測、長度的測量
【詳解】刻度尺讀數時,最后一位為估讀位,估讀位的前一位為分度值位,則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8、如圖是小科用刻度尺測量一個條形金屬片長度的情形,該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屬片的長度分別( ?。?br/>A、1cm、5.50cm B、1cm、2.80cm
C、1mm、8.30cm D、1mm、2.80cm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詳解】由圖可知,刻度尺最小一格對應長度為1mm,所以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金屬片左端對齊刻度是5.50cm,金屬片末端對著的刻度線為8.30cm,故兩刻度值差即金屬片的長度
L=8.30cm-5.50cm=2.80cm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9、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圖甲:被腐蝕性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圖乙:試劑濺入眼睛時,立即用手揉搓眼睛
C、圖丙:實驗中不慎被燒傷或燙傷時,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D、圖?。喝贾木凭珶舯淮蚍谧郎蠈е轮饡r,用濕抹布覆蓋滅火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詳解】A、若被化學試劑灼傷,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沖洗,故方法錯誤;
B、若試劑不小心濺入眼睛內,應立即用水沖洗,不能立即用手揉搓,故方法錯誤;
C、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故方法錯誤;
D、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在地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覆蓋滅火,故方法正確。
故選D。
10、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是一項基本技能。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
A、溫度計測水的溫度 B、測物體長度
C、測液體體積 D、測一元硬幣直徑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長度的測量
【詳解】A、溫度計測水的溫度,碰到了燒杯壁,不規(guī)范,故A不符合題意;
B、測物體長度,有刻度的一面正對被測物的邊緣,規(guī)范,故B符合題意;
C、測液體體積,仰視讀數,體積測量不準確,不規(guī)范,故C不符合題意;
D、測一元硬幣直徑,要利用三角板卡住對齊測量,不規(guī)范,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冬天烏蘇里江氣溫低到-50℃,冰面之下河水仍在流動,則與冰交界處水的溫度是( )
A、-50℃ B、0℃
C、低于0℃,高于-50℃ D、無法判斷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冰下和水的交界處,有冰有水,其溫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2、現在使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氣體溫度計卻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如右上圖所示,球形容器內是空氣,下方的燒杯內盛水,一天,發(fā)現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則表明氣溫( )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無法確定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說明球形容器內的氣體壓強增大;球形容器內氣體壓強增大,是因為容器內氣體受熱體積變大;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氣溫度的,球內氣體受熱說明空氣的溫度升高了,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3、往量筒里加入適量的水,某同學俯視凹液面最低處讀數為15mL,實際加入液體的體積是( ?。?br/>A、小于15mL B、大于15mL C、等于15mL D、無法判斷
【答案】A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詳解】俯視讀數時,讀數偏大,實際量取的液體體積偏小,俯視凹液面最低處讀數為 15mL, 所以實際加入液體的體積小于 15mL。
故選A。
14、下列球類器材,其中直徑最接近4cm的是( ?。?br/>A、乒乓球 B、足球 C、籃球 D、地球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詳解】A、乒乓球的直徑在4cm左右,故A符合題意;
B、足球的直徑在22cm左右,故B不符合題意;
C、籃球直徑為24cm左右,故C不符合題意;
D、籃球的直徑為12742km左右,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5、漠河在冬天時,河流會結上厚厚的一層冰,冰的溫度有時低至一40℃,假如在一40℃的冰下有流動的河水,那么關于水與冰交界處的溫度以下可能正確的是( ?。?br/>A、低于-40℃ B、等于-40℃
C、0℃ D、略高于一40℃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冰和水的交界處,有冰有水,其溫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0℃,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6、小柯用最小刻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下列記錄結果中正確的是( ?。?br/>A、238.0mm B、23.8cm
C、237.90mm D、2.38dm
【答案】A
【知識點】單位換算、長度的測量
【詳解】刻度尺的讀數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以cm為單位小數點后保留2位;以mm為單位小數點后保留1位;以dm為單位小數點保留3位,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7、有甲、乙、丙三種量杯,它的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分別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現要測量體積約為40厘米 的酒精體積,選擇上述哪一種量杯進行測量好 ( )
A、甲 B、乙 C、丙 D、三種都可以
【答案】C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詳解】根據題意可知,要測量體積約為的酒精,則需要選擇量程接近,且分度值較小的,因此丙量杯合適,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8、下列使用特殊方法對硬幣的直徑、厚度、體積、周長進行測量的實驗中,不能達成測量目的的是(  )
A、測硬幣的直徑 B、測硬幣的厚度
C、測硬幣的體積 D、測硬幣的周長
【答案】B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長度的測量
【詳解】A、根據平移法測硬幣的直徑,能達成測量目的,故A不符合題意;
B、硬幣的厚度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測量硬幣的厚度,不能達成測量目的,故B符合題意;
C、根據排水法測量出硬幣的體積,能達成測量目的,故C不符合題意;
D、硬幣在刻度尺上滾動一周經過的距離即為硬幣的周長,能達成測量目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9、體溫計的玻璃泡與毛細管連接處有一管徑更細的彎管,可以讓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在每次測量前必須將毛細管中的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學用已甩過的同一支體溫計連續(xù)測量了甲、乙、丙三個同學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37.8℃,有關三人的真實體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三人的體溫都是37.8℃
B、甲的體溫是37.8℃
C、乙、丙兩人的體溫都低于37.8℃
D、乙、丙兩人的體溫都高于37.8℃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由題可知,體溫計使用之前甩了,故甲的體溫 是正確的,但是后來乙丙同學沒有甩,導致體溫測量出現錯誤,由此可知甲的體溫是37.8C,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20、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的好成績,刷新了紀錄。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guī)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  )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說 D、獲取事實與證據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詳解】科學探究的七個環(huán)節(jié)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獲取事實與證據,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共32分)
21、(共5分)要準確知道液體的冷熱程度,必須要用溫度計測出溫度。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有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煤油溫度計,測量體溫用體溫計。
(1)不論是何種液體溫度計和體溫計,它們都是利用液體的 性質制成的。如圖所示,請判斷甲、乙兩溫度計哪支溫度計是體溫計 ;
(2)使用溫度計必須能準確讀數。甲讀數是 乙讀數是 ,丙讀數是__________
【答案】(1) 熱脹冷縮 甲
(2) 37.6℃ 75℃ -3℃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1)[1]溫度計的原理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普通溫度計可精確到1℃,體溫計可精確到0.1℃,且體溫計設計有縮口,當溫度下降時液柱會在縮口處斷開,使上面液柱無法回流到液泡中,所以甲溫度計是體溫計。
(2)[1][2][3]溫度計讀數時,不需要估讀。注:丙溫度計數字上小下大,說明在0攝氏度以下。所以甲讀數是37.6℃;乙讀數是75℃;丙讀數是-3℃。
22、(共5分)在下列數字后面分別填上適當的單位并完成單位換算。
(1)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 。
(2)甲同學跳高成績?yōu)?10 。
(3)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 750 。
(4)50 cm= m;4.6 mL= m
【答案】(1)cm (2)cm (3)mm (4) 0.5
【知識點】單位換算
【詳解】(1)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接近兩個拇指指甲蓋的寬度,指甲蓋的寬度約為1cm,因此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cm。
(2)甲同學跳高成績?yōu)?10cm,合1.1m。
(3)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中學生身高的一半,約為 750mm,合75cm。
(4)[1]由可得
[2]由可得
23、(共2分)如圖所示,體溫計的讀數是 ;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來讀數,是因為體溫計玻璃泡前面有 。
【答案】 36.5℃ 有一段細小的彎曲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詳解】[1][2]圖中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讀數為36.5℃;由于體溫計玻璃泡前面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導致液柱不能自動回到玻璃泡內,因此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24、(共4分)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請根據圖用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體的是 ;
(2)常用于取用固態(tài)粉末狀藥品的是 ;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 ;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 。
【答案】(1)E和F(2)B(3)A(4)E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常用儀器的名稱
【詳解】(1)量取液體操作過程是根據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量程略大于所需體積的量筒,再將試劑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緊挨著量筒口,緩緩地將液體倒入量筒中,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最后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用于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故填:E和F;
(2)常用于取用固態(tài)粉末狀藥品的是藥匙,故填:B;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試管,故填:A;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故填:E。
25、(共2分)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均勻的米尺量得一塊玻璃的寬度為0.755m,將這把米尺與標準尺校準時,發(fā)現此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5m,如果此同學的測量方法完全正確,則這塊玻璃的真實寬度應為
m。
【答案】0.759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詳解】由測量結果的數值0.755m知道,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因為與標準尺相比,此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5m,說明該刻度尺的一小格相當于實際長度1.005cm;讀數是0.755m,相當于75.5個1.005cm,故物體的實際長度應該是75.5×1.007cm=0.759m
26、(共4分)小敏用刻度尺測量一枚紐扣的直徑。
(1)觀察刻度尺,請你看圖甲填寫刻度尺上的相關概念;
① :刻度尺能測量的最大范圍。②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2)如圖乙所示,刻度尺測得一枚紐扣的直徑是 cm,若刻度尺受熱膨脹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1) 量程 分度值 (2) 1.30 偏小
【知識點】特殊測量方法、長度的測量
【詳解】(1)[1][2]根據量程和分度值的定義可知:量程:刻度尺能夠測量的最大范圍。分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2)[1][2]刻度尺讀數需要估讀,紐扣一端對應刻度2.00cm,另一端對應刻度3.30cm,所以紐扣直徑等于
3.30cm-2.00cm=1.30cm
若此刻度尺受熱膨脹后,會使分度值的實際長度變長,而刻度依然是原來標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會偏小。
27、(共2分)有下列現象:①夏天雨后美麗的彩虹;②火山爆發(fā);③“海市蜃樓”;④含羞草開花;⑤人民幣升值;⑥“神舟十號”上天;⑦種子發(fā)芽;⑧大雁南飛;⑨昆蟲蛻皮;⑩青蛙冬眠。其中屬于自然現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④⑦⑧⑨①
【解析】自然現象即是自然發(fā)生的,不需要人的參與。
28、共6分)如圖,表示測定金屬絲直徑的辦法,根據圖示情況,回答問題。
(1)細金屬絲的直徑是__________;
(2)若在數匝數時多數了2匝,則測量得到結果將偏__________;
(3)若在繞線時一匝與一匝之間有間隙,則測量出來的最終結果將偏__________。
【答案】(1)0.16cm (2)小 (3)大
【解析】(1)由圖可知線圈長度:L=7.50cm-5.00cm=2.50cm,線圈匝數n=16,故金屬絲直徑d=L/16=2.5cm/16≈0.16cm;
(2)若在數匝數時少多數了2匝,n值變大,則測量值將偏??;
(3)若在繞金屬絲時,沒有密繞而是留有間隙,會使測量的線圈長度偏大,導致測得的直徑偏大。
29、(2分)一支溫度計的刻度均勻但不準確,將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4℃;放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示數為94℃。把該溫度計放在教室里的示數為22℃,那么教室里的實際溫度是__________℃。
【答案】20
【解析】此溫度計上每格刻度表示的實際溫度為100/(94 4)=100/90攝氏度/格,溫度計上示數從4℃變化到25℃,變化了22-4=18格,所以實際溫度為100/90×18=20℃。
三、實驗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8分)
30、(共8分)小虞的手電筒不亮了,他感覺很奇怪,昨天還好好的,為什么現在就不亮了?根據自己的常識和經驗,他認為: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種原因,他開始收集證據。他把手電筒打開,仔細檢查,發(fā)現線路等均正常;又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最后他換上新電池,手電筒正常發(fā)光。原來是電池沒電了,小虞很高興,他終于找到了答案。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小虞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
(2)他提出的假設有哪些? 。
(3)什么現象證明了不是因為小燈泡壞了? 。
(4)小虞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
【答案】(1)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
(3)又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
(4)手電筒不發(fā)光是因為電池沒電了。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詳解】(1)[1]昨天還好用的手電筒今天不亮了,他想知道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所以他探究的問題是: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2]他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三個假設:燈泡壞了、線路接觸不良、電池沒有電了。
(3)[3]在其他情況不變時,用一個好的燈泡換上,手電筒還是不亮,說明不亮的原因不是燈泡問題。
(4)[4]在其他情況不變,換上新電池,手電筒發(fā)光了。說明其不亮的原因是:電池沒有電了。
31、(8分)下面是某同學在探究“螞蟻是否喜歡甜食”的實驗設計:
材料用具:一段劈開的竹筒(長15厘米)、一只螞蟻、一杯濃糖水、一杯清水、一個放大鏡、兩支滴管。
實驗步驟:
①在竹筒的兩端,分別用兩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濃糖水和一滴清水,將一只螞蟻等距離放在兩滴水之間。②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的覓食行為。
請根據以上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提出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實驗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實驗結果的預測和分析:
預測一:若實驗結果為螞蟻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處不動或不定向爬動,則不能說明螞蟻喜歡甜食。
預測二:若實驗結果是螞蟻爬向濃糖水一端取食,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雨認為本實驗設計的不足之處是實驗螞蟻數量太少,沒有設置重復實驗,你認為小雨的說法正確嗎 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螞蟻是否喜歡甜食 (2)螞蟻喜歡吃甜食
(3)螞蟻喜歡甜食 (4)正確。螞蟻數量少易產生偶然性情況。
【解析】 (1)科學探究的三個要素依次是明確的目標、實驗的過程、還要有結果、從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所以,本實驗提出的問題是 螞蟻喜歡甜食嗎?
(2)做出的假設是:螞蟻喜歡甜食或螞蟻不喜歡甜食。
(3)由于生物具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若實驗結果是螞蟻爬向濃糖水一端取食,則說明螞蟻喜歡甜食、若實驗結果是螞蟻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處不動或不定向爬動,則不能說明螞蟻喜歡甜食、
(4)探究實驗一般不能只選取一個實驗對象,否則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而適量選取一定數量的材料可以減少誤差、該實驗不足之處是只用一只螞蟻做實驗、
32、(共12分)為探究植酸酶對鱸魚生長的影響,某科研小組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具體操作
①飼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飼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飼料;并將加酶飼料和普通飼料分別制成大小相同的顆粒,在不高于某一溫度下烘干后儲存。
②鱸魚飼養(yǎng) 挑選體格健壯、大小一致的鱸魚苗,在兩個相同的海水魚池中各隨機放養(yǎng)600尾鱸魚苗。給一個魚池的鱸魚定時投喂適量的普通飼料,給另一個魚池的鱸魚同時投喂等量的__________。
③結果記錄 8周后,從每個魚池中隨機取20尾鱸魚稱重。結果顯示,對照組、實驗組魚體平均增重率分別為759.3%、947.2%。
請根據以上實驗,回答:
(1)在烘干加酶飼料時,要在不高于某一溫度下進行,若溫度過高,會導致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②空白處應填寫__________ ;步驟②選用鱸魚魚苗而不是成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3)根據實驗的記錄結果,你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酶失去活性 (2)加酶飼料 魚苗生長的狀態(tài)較明顯,易觀察 (3)植酸酶對鱸魚的生長有促進作用
【解析】(1)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溫度過高會使酶失去活性、因此“在烘干加酶飼料時,要在不高于某一溫度下進行”,若溫度過高,會導致酶失去活性、
(2)“探究植酸酶對鱸魚生長的影響”唯一不同的變量是飼料是否加酶,其它條件都相同,因此步驟②空白處應填寫加酶飼料、步驟②選用鱸魚魚苗而不是成體的主要原因是魚苗生長發(fā)育旺盛,實驗現象更明顯、
(3)本實驗中投喂普通飼料的是對照組,投喂加酶飼料的是實驗組,“結果顯示,對照組、實驗組魚體平均增重率分別為759.3%、947.2%”,因此能得出的結論是植酸酶對鱸魚苗生長有促進作用、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第一卷  知識梳理卷
◆考點一◆科學在我們身邊
1、科學要研究各種       ,尋找它們     、     的     和     。
2、對基本物理量的認識
(1)長度單位換算:1千米=     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納米。
(2)體積單位換算:1米3=    升,1升=    毫升,1毫升=    厘米3。
(3)對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在標準大氣壓下,把    的溫度定為0,水    時的溫度定為100。將0和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攝氏度。溫度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體溫計    (填“可以”或“不可以”)離開被測者讀數。
【例1】 下列估算最接近實際的是( ?。?br/>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350米3 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
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毫米 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90℃
【跟蹤練習1-1】 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br/>A.180立方米=180立方米×1/1000=0、18立方分米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千米=0、5千米×1000米=500米
D.1、05升=1、05×1000毫升=1050毫升
【跟蹤練習1-2】 小余在建立健康檔案時,用到以下幾個數據,其中換算正確的是( ?。?br/>A.身高:1、79米=1、79×1000=1790毫米
B.肺活量:3800毫升=3800毫升÷1000升=3、8升
C.體重:56千克=56千克×1000=56000克
D.平均每日睡眠時間:7、8小時=7、8×3600秒=28080秒
◆考點二 ◆長度的測量
1、測量是一個把    的量與公認的    進行比較的過程。要測量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規(guī)定長度的標準即    ,然后選用合適的    進行測量。
2、長度的常用單位是    ,符號是    ,其他單位還有    、    、    、    、    、    等。
3、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
(1)會認:認識所用刻度尺的    、    和    的位置。
(2)會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刻度尺    被測物體。
(3)會看:看刻度時,視線與刻度尺及被測物體    。
(4)會讀:讀數時,先讀    ,再讀一位    。
(5)會記:記錄的數據后應寫上    。
4、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有卡尺法、化曲為直法、累積法等?!   〕=柚欢螣o彈性細線與彎曲物體重合,再將線拉直測量。      常用于測量錐體高度、球體直徑等?!   ∫话阌糜诒粶y的量太小,小于刻度尺最小刻度時。
【例2】 小敏同學測得他自己的身高為167、6厘米,則他此次測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別為( ?。?br/>A、1cm B、1mm C、1dm D、1m
【跟蹤練習2-1】 如圖所示,下列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br/>A. B.
測正方體的棱長 測圓錐的高
C. D.
測圓的直徑 測量鉛筆的長度
【例3】 下列圖中,關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  )
A、     B、     C、    D、
【跟蹤練習3-1】 科學家門捷列夫說“科學是從測量開始的”。請結合所學的科學測量知識,完成問題。下列測量鐵釘長度的四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br/>A、 B、
C、 D、
【例4】 某同學用一把卷尺三次測得教室門的寬度為80、19厘米、80、20厘米、80、20厘米,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求平均值后,結果應記錄為80、2厘米
B、測量數據80、19厘米是錯誤的
C、此卷尺的最小刻度是1厘米
D、80、20厘米中最后一個“0”是有意義的
【跟蹤練習4-1】 2023年杭州亞運會已經落下帷幕。觀看亞運會精彩賽事的同時,也可以體會到許多科學知識。根據信息回答下面小題。小實測量亞運會吉祥物“蓮蓮”的長度時,4次測量結果分別是18、12cm、18、14cm、18、62cm、18、13cm,則吉祥物的長度應記作(  )
A、18、13cm B、18、14cm C、18、17cm D、18、25cm
【跟蹤練習4-2】 在某次測量活動中,老師要求同學們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測出一個圓柱體的直徑和高度。請分析回答:
(1)四位同學采用如圖四種方式對圓柱體的直徑進行了測量,其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編號)
A、 B、 C、 D、
(2)小明同學對圓柱體的高進行了測量,并將五次測量的數據記錄如下:
實驗次數 1 2 3 4 5
測量值(cm) 17、72 17、69 17、7 17、18 17、71
上表記錄的數據中存在錯誤的是第     (填序號)次;這次測量的最終結果為    。
(3)李紅同學在測量圓柱體的直徑時,想采用累積法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測量誤差。于是她想出了下面的辦法:用一條很長的薄紙條,緊密地疊繞在圓柱體上20圈,在重疊處用針扎個孔,然后將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得兩端孔之間的長度,然后除以20,就得到圓柱體的周長,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圓柱體的直徑。你認為她的方法合理嗎 請說明理由。
  。
◆考點三◆體積的測量
1、體積是物體    的大小。
2、體積的國際單位是    。常用單位還有    、    等。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    和    。
3、體積的測量
(1)形狀規(guī)則的固體(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的體積可用    直接測量,利用公式求得。
(2)測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測量。量筒的特點是    零刻度,刻度值自下而上     ,刻度線     。量杯不同于量筒之處是刻度線    。
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正確的使用方法:
①會認:弄清量筒的       和     ??;
②會放:放在     ?。?br/>③會讀:讀數時,視線要     于筒壁,并與凸液面最    處或凹液面最     處     。仰視時,讀數偏     ,俯視時,讀數偏   ??;
④會記:記錄數據應注明    。
形狀不規(guī)則的固體常用    測量體積。
步驟為:①用燒杯將     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
②將被測物體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并被水    時,讀出體積V2;
③所測物體的體積為    。
(4)浮在水面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可用    法或    法進行測量。
【例5】 下圖所示的實驗中,若要測量金屬環(huán)的體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跟蹤練習5-1】 量杯是實驗室測量體積的一種工具,其結構如圖。下圖能正確表示量杯中液體的體積V與液體高度H的關系的是 (  )
     
B、 C、 D、
【跟蹤練習5-2】 用量筒量取15毫升水時,若仰視讀數,則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 (  )
A、小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 C、大于15毫升 D、無法確定
【跟蹤練習5-3】 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相平,讀數為30mL,將液體倒出一部分后,俯視讀數為20mL,則該同學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為( ?。?br/>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無法確定
【跟蹤練習5-4】 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總體積V2,則石塊的體積為乙同學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總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
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1)哪位同學的實驗方法更好     (填“甲”或“乙”)。
(2)如果兩同學讀數都是正確的,兩同學計算出石塊體積可能不相等,比較大的是    (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圖所示,則這塊石塊的體積是    厘米3。
(4)若一只量筒裝有50毫升水,當里面放入一木塊,木塊恰好一半浸入水中,此時量筒的讀數為58毫升,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厘米3。
◆考點四◆溫度的測量
1、溫度是指物體的    ,要準確測量溫度,需要使用    ,它是根據液體的    的性質制成的。
2、溫度的單位是    ,符號為    。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把    的溫度規(guī)定為0,水    時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在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
3、常用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1)估:選擇溫度計前,先估計        ,溫度計    測量超過溫度計量程的溫度。
(2)選:根據估計選擇    和    適宜的溫度計。
(3)放: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    ,但不要接觸    。
(4)讀:    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數,要等溫度計    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面    。
(5)記:讀數要帶    。
【例6】 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步驟如下:A、選取合適的溫度計;B、估計待測液體溫度;C、在溫度計的液面穩(wěn)定時讀數;D、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幾分鐘。
(1)合理順序應該是    。
(2)測燒杯中的水溫時,圖中溫度計讀數為    ℃。
【跟蹤練習6】 如圖所示,下列用溫度計測液體的溫度,正確的是 (  )
B、 C、 D、
◆考點五◆體溫計的結構和使用
1、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    ℃至    ℃,最小刻度為    ℃。
2、體溫計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特別細而    的玻璃管,水銀柱可以在此處斷開。故體溫計   ?。ㄌ睢翱梢浴被颉安豢梢浴?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例7】 小毛用體溫計測量一位生病同學的體溫為38、1℃,在未甩的情況下,又用該體溫計先后給甲、乙、丙三位同學量體溫,測得:甲為38、1℃、乙為38、4℃、丙為38、7℃,則 (  )
A、只有甲的正確 B、甲可能正確 C、只有丙的正確 D、僅有乙、丙的正確
【跟蹤練習7-1】 體溫計的玻璃泡與毛細管連接處有一段管徑極細的彎管,可以讓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將毛細管中的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年輕的護士在忙碌中用已甩過的同一支體溫計連續(xù)測了甲、乙、丙三人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38、2℃,有關三人的真實體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三個人體溫一定都是38、2℃
B.甲的體溫一定是38、2℃,但乙和丙的體溫可能高于38、2℃
C.乙、丙兩人體溫一定都低于38、2℃
D.甲的體溫一定是38、2℃,但乙和丙的體溫可能等于38、2℃
【跟蹤練習7-2】 小俊在使用水銀體溫計給同學測量體溫,在給甲同學測量前他看了讀數為37℃,直接給甲同學測量結束后是37℃,甩了之后給乙同學測量溫度為37℃,然后直接給丙同學測量的溫度為37、5℃,測量的體溫一定準確的是( ?。?br/>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
◆考點六◆實驗室安全及操作
1、能直接加熱的儀器:     、     等;不能直接加熱的儀器:     、     等;不能加熱的儀器:     、     等。
2、試管加熱時用試管夾夾持試管   ??;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超過容積的    ,加熱時試管外壁     ,不能     ,防止炸裂;加熱液體時試管口向上與桌面成     角,試管口     ;加熱固體時試管口    ??;加熱時,先     ,后集中加熱。
3、膠頭滴管的正確使用
(1)膠頭滴管滴液時,滴管口不能      受滴容器,更不能      容器,應      于容器上方0、5 cm處。
(2)不能     ,也不能     于桌面上。
(3)滴管用后應立即     。
(4)如果是與滴瓶配套使用的滴管,就不能用水沖洗,不能吸取其他液體。
4、酒精燈的使用
(1)點燃:用     點燃,嚴禁用點燃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不要向燃著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
(2)熄滅:用     蓋滅,切不可用嘴吹。
(3)酒精的量:應控制在酒精燈容積的     。
(4)火焰結構:包括     、     、     三部分,加熱時用酒精燈     加熱。
5、實驗室藥品取用規(guī)則
(1)實驗室取用藥品時應注意的“三不”原則:不能             ;不能              ??;不能 。
(2)藥品的取用應遵循“節(jié)約原則”:不知道具體用量時,就應該取用最少量,一般液體     ,固體只要       。
(3)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      ??;不隨便     ?。徊荒贸觥    。灰湃搿    ?。
6、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
(1)酒精燈失火:立即用    撲滅。
(2)實驗桌面發(fā)生大面積失火:用滅火器滅火。
(3)燒傷或燙傷:                  ,然后敷藥。
(4)被化學試劑灼傷:               ,再進行敷藥處理。
(5)化學試劑濺到眼睛里:用大量水沖洗。
(6)如果意外傷害較嚴重,應在老師指導下及時去   ?。蝗绻麑嶒炇野l(fā)生嚴重火災,必須              。
【例8】 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被腐蝕性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圖乙:試劑濺入眼睛時,立即用手揉搓眼睛
C.圖丙:實驗中不慎被燒傷或燙傷時,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D.圖丁:燃著的酒精燈被打翻在桌上導致著火時,用濕抹布覆蓋滅火
【跟蹤練習8-1】 正確規(guī)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跟蹤練習8-2】 科學實驗過程中要規(guī)范操作,注意實驗安全,如果發(fā)生意外也要冷靜處理。下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br/>選項 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
A 實驗器材不慎打碎 繼續(xù)實驗,下課后由老師清理
B 被化學試劑灼傷 用緩緩流水沖洗以上
C 酒精灑在桌面上燃燒起來 立即用濕抹布撲滅
D 被熱的試管燙傷 用大量冷水沖洗
A、A B、B C、C D、D
◆考點七◆科學探究
1、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    →    →    →    →    。
2、      法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用這種方法進行探究時只改變要研究的    個變量,而其他的變量保持不變。
3、評價環(huán)節(jié)往往要考慮到是否設置了    組。
4、重復實驗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獲取普遍規(guī)律      ,二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
5、實驗材料選擇的要求
(1)種子:籽粒飽滿。 植物:同種植物,生長狀況相同。
動物:健康狀況、性別、年齡基本相同。
(2)數量相同且一般為多個。
6、實驗設計時需要遵守的原則
(1)對照原則:設置對照,使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
(2)等量原則:每次實驗所加試劑量相同。
(3)單一變量原則:要研究量為唯一變量,其他量控制相同。
(4)平行重復原則:實驗的對象(樣本)盡量多一些。目的是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7、多次實驗的目的
(1)為了得到一個結論:多次實驗是為了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2)為了得到一個數據:多次實驗是為了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8、提出問題:研究對象與變化因素是否有關呢?(疑問句)
(1)……和……是否有關?
(2)……因素對……的影響?
9、建立猜想或假設【表述格式(注意“可能”兩字)】
(1)……可能受……的影響。
(2)……可能和……有關。
10、實驗結論
(1)在、、、、、、、相同時,、、、、、、、、怎樣、、、、、、、、怎樣?!鞠嗤蛩貤l件下,研究對象和變化因素有關時,應具體寫出兩個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br/>(2)相同因素條件下,研究對象和變化因素存在何種規(guī)律。
11、實驗方案的評價(不足之處)
(1)沒有設置對照實驗? 答案:缺少對照實驗。
(2)沒有遵循等量原則? 答案:每次實驗應加入等量的試劑。
(3)實驗樣本選擇1個而不是多個?
答案:樣品數量太少,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規(guī)律。
(4)實驗次數只有一次,沒有重復實驗?
答案:只有一次實驗,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規(guī)律。
(5)對比實驗中有兩個變量?
答案:存在兩個變量,不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6)實驗操作是否符合規(guī)范、實驗器材選擇是否合理、實驗數據選取,是否具有代表性。
【例9】 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的好成績,刷新了紀錄。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guī)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 ?。?br/>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說 D.獲取事實與證據
【跟蹤練習9-1】 小科在研究燕麥生長是否具有向光性現象時,列出了如表所示甲、乙、丙、丁四個敘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敘述
甲 窗臺上的盆栽燕麥幼苗為何向窗外彎曲
乙 或許是單向光刺激引起燕麥幼苗彎曲生長
丙 改變燕麥幼苗的光照環(huán)境,進行有無單向光刺激的對照,觀察燕麥幼苗的生長和彎曲情況
丁 燕麥幼苗的生長具有向光彎曲的特性
A.甲為提出問題,丙為做出假設 B.甲為做出假設,丁為記錄實驗結果
C.乙為提出問題,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 D.乙為做出假設,丁為得出結論
【跟蹤練習9-2】 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團隊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①招募血型為A、B、AB、О型的志愿者各30人。
②取150個培養(yǎng)皿,各加入2mL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
③從每個志愿者體內采10mL血液,分別加入培養(yǎng)皿中并搖勻,按血型分為甲、乙、丙、丁四組;向剩下的培養(yǎng)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鹽水并搖勻,記為戊組。
④把五組培養(yǎng)皿都擺放在蚊子較多的同一環(huán)境中,統(tǒng)計相同時間內各培養(yǎng)皿中吸引蚊子的數量。
⑤先統(tǒng)計各組吸引蚊子數,再算出各組吸引蚊子數占五組總數的百分比。
繪制成圖像如圖所示。
(1)該團隊開展以上實驗想研究的問題是: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否與 有關?
(2)實驗中戊組起 作用。
(3)各組采用志愿者30人,而不是一人,理由是 。
【跟蹤練習9-3】 小虞的手電筒不亮了,他感覺很奇怪,昨天還好好的,為什么現在就不亮了?根據自己的常識和經驗,他認為: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種原因,他開始收集證據。他把手電筒打開,仔細檢查,發(fā)現線路等均正常;又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最后他換上新電池,手電筒正常發(fā)光。原來是電池沒電了,小虞很高興,他終于找到了答案。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小虞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
(2)他提出的假設有哪些? 。
(3)什么現象證明了不是因為小燈泡壞了? 。
(4)小虞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第三卷  高分強化卷
選擇題(本小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2024年3月,“星艦”勝利升空,它是迄今全球體積最大、推力最強的運載火箭,約40層樓高(如圖),其高度最接近于( )
A.40米 B.80米 C.120米 D.160米
2.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br/>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米=3.4 ×10000毫米=34000毫米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厘米=2.6×1/100米=0.026米
3.下列數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br/>A.人體正常體溫約為40℃ B.教室的體積是200dm
C.課桌的高度約為80cm D.洗澡時,熱水的溫度約為65℃
4.如圖所示的四種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br/>A. B.
C. D.
5.中秋節(jié),小嵊與爸爸出去游玩,寫了一篇游記,部分內容如下:“今天天氣晴朗,氣溫29℃,我和爸爸去五泄游玩。在登山過程中,一瓶550毫升的礦泉水被我喝完??粗?0km長的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狂奔,清涼的水濺到身上,溫度應該在25℃左右,美景讓我體會到一切的堅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庇斡浿猩婕暗臄祿?,最有可能是小嵊筆誤的是(  )
A.氣溫29℃ B.30km長的瀑布
C.礦泉水體積550毫升 D.水溫25℃左右
6.關于體溫計的使用,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B.使用應將水銀甩到35℃以下
C.消毒時用醫(yī)用酒精擦拭 D.消毒時若無酒精,可放在沸水中進行消毒
7.為了提高液體溫度計的靈敏度,下述哪些結構的改變是正確的( ?。?br/>A.把溫度計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B.把溫度計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C.把溫度計的內徑做粗一些
D.把溫度計的內徑做細一些
8.小科測量了他的腳的長度,分別24.1cm,24.2cm,24.2cm,26.0cm,24.4cm,則小科腳的長度是( ?。?br/>A.24.52cm B.24.5cm C.24.225cm D.24.2cm
9.在小瓶里裝入紅墨水,用帶有小孔的橡皮塞塞住瓶口,往橡皮塞的小孔中插入一根細玻璃管。裝置甲裝滿水,裝置乙裝一部分水。將甲乙兩裝置放入同一杯熱水中后,玻璃管內液柱高度發(fā)生變化,如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細玻璃管讓水的體積變化更明顯
B.使用紅墨水便于觀察液面的升降
C.由現象可知,溫度上升會引起紅墨水體積增大
D.由現象可知,水體積隨溫度變化比空氣更明顯
10.想要學好科學,很多時候經過自己的思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同學你幫她判斷一下,各選項中正確的是( )
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偏小
B.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 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偏小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 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偏大
D.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偏小
11.下列有關觀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觀察一定要借助于工具進行
B.觀察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一種重要方法
C.觀察除了用眼看,用耳聽外,更需用腦想
D.為了擴大觀察范圍,可以借助工具進行觀察
12.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為什么把身體藏在數厘米深的沙里這個問題,某同學做了一個模擬實驗,并測得以下一組數據根據所測得的數據,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br/>表面 2厘米深處 4厘米深處 6厘米深處
干細沙的溫度(℃) 26 24 22 20
濕泥土的溫度(℃) 24 23 22 21
A.干細沙深度越深溫度越低
B.干細沙隨深度增加降溫比濕泥土快
C.濕泥土深度越深溫度越低
D.干細沙的溫度總比濕泥土的溫度高
13.現有甲、乙兩支當前示數相同且準確的水銀溫度計,甲的玻璃泡的容積比乙的大,兩支溫度計玻璃管的內徑相等,當放入同一杯熱水中時(  )
A.甲的水銀柱長度的變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讀數比乙的大
B.甲的水銀柱長度的變化比乙的小,因此甲的讀數比乙的小
C.甲、乙水銀柱長度的變化相同,因此兩溫度計讀數相同
D.甲的水銀柱長度的變化比乙的大,但讀數仍與乙的讀數相同
14.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認為各選項中一致的是(  )
選項 操作 結果
A 零刻度線磨損時,測量物體的長度 偏大
B 木尺受潮膨脹,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 偏大
C 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 偏大
D 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
A.A B.B C.C D.D
15.測量一根曲線的長度,你認為最可取的方法是( ?。?br/>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線上從起點到終點慢慢移動,直接讀出數值
B.用橡皮筋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橡皮筋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把橡皮筋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這兩點間距離,即是曲線的長度
C.用一條無彈性的細絲線代替橡皮筋,測量過程同選項B
D.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細線繞圈總長度,除以細線繞圈的圈數
16.小俊在使用水銀體溫計給同學測量體溫,在給甲同學測量前他看了讀數為37℃,直接給甲同學測量結束后是37℃,甩了之后給乙同學測量溫度為37℃,然后直接給丙同學測量的溫度為37.5℃,測量的體溫一定準確的是( ?。?br/>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
17.(23-24七年級上·浙江杭州·階段練習)用體溫計測得小夏的體溫為37.5℃,若沒有把水銀甩回玻璃泡就先后去測量小徐和小鄭的體溫,如果小徐和小鄭的實際體溫為38.4℃和37.3℃,那么兩次測量結果應該是( ?。?br/>A.38.4℃和38.4℃ B.38.4℃和37.5℃
C.37.5℃和37.3℃ D.38.4℃和37.3℃
18.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測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體的長度。在5℃時測得的長度為L1,在30℃時測得的長度為L2,如果兩次的測量方法都正確,且L1>L2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甲、乙兩種材料膨脹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脹程度大
B.如果在15℃時取甲、乙兩材料的長度均是1米,則降低相同溫度后甲的長度大于乙的長度
C.如果在15℃時取甲、乙兩材料的長度均是1米,則升高相同溫度后甲的長度大于乙的長度
D.以上三種情況都不對
19.實驗室在測固體密度時,需用量筒測出固體的體積,如果固體的密度小于水,而不能在水中下沉,我們常用下圖的方法即“沉墜法”測出它的體積。如圖所示是用量筒測量蠟塊體積的過程,則蠟塊的體積為(V 、V 、V 為當前水和物體的總體積)( )
A.V -V B. C.V -V D.V -V
20.小科在研究燕麥生長是否具有向光性現象時,列出了如表所示甲、乙、丙、丁四個敘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敘述
甲 窗臺上的盆栽燕麥幼苗為何向窗外彎曲
乙 或許是單向光刺激引起燕麥幼苗彎曲生長
丙 改變燕麥幼苗的光照環(huán)境,進行有無單向光刺激的對照,觀察燕麥幼苗的生長和彎曲情況
丁 燕麥幼苗的生長具有向光彎曲的特性
A.甲為提出問題,丙為做出假設
B.甲為做出假設,丁為記錄實驗結果
C.乙為提出問題,丙為設計并實施實驗
D.乙為做出假設,丁為得出結論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共32分)
21.完成單位的換算或填入合適的單位:
(1)50m3= cm3;
(2)0.7m= cm。
(3)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50 ;
(4)我們上課的教室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0 。
22.體溫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小科用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如圖甲,此時小科的體溫為 ℃。由于一時疏忽,忘記甩一下就直接測量小軍的體溫,結果如圖乙所示,則該次測得的結果 (填“準確”或“不準確”)。
23.每個物理量都有一個客觀確定的值,這個值叫做真實值。測量時,因為錯誤的操作方法或誤差都會導致測量值與真實值出現差異。學會歸納、比較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如圖所示為小敏設計的思維導圖,請?zhí)顚懴鄳獌热? (填寫“大”或“小”)。
24.科學研究過程經常要進行各種測量。請根據圖示填空:
(1)圖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體的長度是 ;
(2)圖乙是體溫計,它的最小刻度為 此時指示的溫度是 ;
(3)圖丙中,金屬塊的體積為 ;該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適量,既要能淹沒金屬塊又要確保淹沒后的液面不能 。
25.樂清某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決定每天早晨安排老師對進校學生進行體溫測量。
(1)樂樂早晨測量的體溫如圖甲所示,讀數是 。該老師用該體溫計再去直接測量清清的體溫發(fā)現體溫讀數是38.2℃,該讀數 (填“準確”或者“不準確”);
(2)對于低度發(fā)燒的新冠肺炎患者,醫(yī)生建議在進行物理降溫的同時,要進行補液,每次補液體積如圖乙所示,讀數是 ;
(3)新型冠狀病毒其體積很小,所以特別不容易防護。如圖丙是放大1011倍后的新型冠狀病毒,其放大后的圖示直徑為 。
26.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經常要進行各種測量。圖甲中,硬幣的直徑是 cm;將20枚硬幣放入量筒中且完全浸沒,量筒中的液面變化如圖乙所示,則一枚硬幣的體積約是 cm3;如圖丙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 ℃。
27.2023年1月5日,中國郵政銀行發(fā)行了《癸卯年》特種郵票,當天小東用金屬刻度尺來測量郵票的寬度和厚度。
(1)如圖所示,小東測得郵票的寬度為 ,若在夏季用該刻度尺測量該郵票的寬度時(忽略紙張的熱脹冷縮),其測量結果將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為測出該郵票的厚度,小科將若干張郵票疊加壓緊后測量厚度,記錄4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61cm、2.60cm、2.15cm、2.59cm,則這疊郵票的平均厚度為 ,然后用這疊郵票的厚度除以張數就是 一張郵票的厚度。在本次測量郵票的厚度中測量多次的目的是 。
28.某次測量活動中,老師要求同學們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測出一個圓柱體的直徑和高度。
A.B.
C.D.
(1)四名同學采用下列四種方式對圓柱體的直徑進行了測量,其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
(2)小明對圓柱體的高度進行了測量,并將五次測量的數據記錄如右表。右表記錄的數據中存在錯誤的是第 次;這次測量的最終結果為 ;
實驗次序 1 2 3 4 5
測量值/厘米 17.72 17.69 17.7 17.18 17.71
(3)小紅在測量圓柱體的直徑時,想采用累積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測量誤差。于是她想出了下面的辦法:用一條很長的薄紙條,緊密地疊繞在圓柱體上20圈,在重疊處用針扎個孔,然后將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得兩端孔之間的長度,然后除以20,就得到圓柱體的周長,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圓柱體的直徑。你認為她的方法合理嗎? ,理由 。
29.溫度計是根據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一支水銀溫度計連水銀泡總長10厘米,最大刻度A處離頂部2厘米。將此溫度計放入35℃的溫水中,液面升到B處,B離頂部6.2厘米,如圖所示。再將此溫度計放入40℃的熱水中,液面升至離頂部3.2厘米處;表示人體正常體溫37℃的刻度值位置距頂部 cm。
三、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8分)
30.第二十九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某同學憑借“維生素B1對玉米幼苗的生長有影響”等研究成果獲得金獎。某興趣小組為驗證該研究成果,制定了實驗方案,探究過程如表所示(實驗的裝置相同)
探究過程 花盆 花盆甲 花盆乙
適量加入 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各植入 1株相同的玉米幼苗
每天滴加 2mL含2.5%的維生素B1溶液 ①
每天觀察并記錄 幼苗的生長狀況
(1)表格中的①應填 。
(2)完善探究過程后,預期結果得出結論:如果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花盆甲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長勢比花盆乙的好,則實驗結論是 。
(3)本實驗方案中有一處不足之處,請指出 。
31.利用敞口大盤子、水、綠豆種子、不透光的紙盒來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中,50粒綠豆種子剛好可以平鋪在大盤子內。
組別 種子數量 溫度 大盤子中的水量 光照情況 根的長度大于2毫米的種子數量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① 50粒 25℃ 種子部分浸濕 正常光照 5 26 40 48 48
② 50粒 25℃ 種子剛好浸沒 正常光照 0 0 7 18 33
③ 50粒 25℃ 種子部分浸濕 不透光紙盒遮蓋 6 25 42 49 49
(1)該實驗判斷綠豆種子萌發(fā)的依據是 。
(2)組別①③對照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組別②中的種子在第3天也開始萌發(fā)了,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 。(寫出一點即可)
32.學習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學做了很多實驗:小科同學想測一枚大頭針的體積,具體如下:
①燒杯將適量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
②再放入100枚大頭針,沉底后讀出水面所示體積V2;
③一枚大頭針的體積是;
(1)下列實驗與上述實驗方法相同的是______;
A.測一頁紙的厚度
B.測銅絲的直徑
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
D.測乒乓球的直徑
(2)在實驗室里有一塊形狀不規(guī)則的礦石。因礦石體積較大,小科同學按如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求礦石的體積為 厘米3;
(3)同學們對實驗(2)的測量結果提出了疑問,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大了,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小了,請談談你的意見,并說明理由: 。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韩城市| 黑河市| 洪洞县| 当雄县| 永嘉县| 临夏县| 清苑县| 嘉鱼县| 新和县| 玉山县| 信丰县| 章丘市| 饶河县| 西昌市| 镶黄旗| 德阳市| 长宁区| 湘潭市| 额济纳旗| 阳春市| 黄大仙区| 海林市| 长寿区| 嵩明县| 杭锦后旗| 依安县| 长乐市| 凤阳县| 阿城市| 石河子市| 白沙| 沙湾县| 六枝特区| 福鼎市| 镇康县| 合作市| 泽库县| 安图县| 峡江县|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