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六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2025年高考政治專項復習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目錄壹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壹教材知識萃取①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產生 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本質 在階級社會中,法所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決定因素 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特征 ①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②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③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職能 政治(維護統治)職能和社會(管理社會公共事務)職能②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重大成就。教材素材變式1.[必修3 P75相關鏈接變式]我國擁有幾千年優秀的法律文化,很多古代法律和經典判例給現代人以啟迪。例如,南宋時期,法律對女兒所能繼承的財產份額作出規定:“父母已亡,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宋朝,在新郎新娘成親之前,雙方要交換婚帖。其中,女方的婚帖會列出陪嫁的嫁妝,將來萬一夫妻離婚,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妻子改嫁,這婚帖上的嫁妝,妻子是可以帶走的。這表明( )A①中華法系源遠流長,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②宋朝出嫁女子對婚前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 ③我國南宋時期的女性已經擁有其父母財產的平等繼承權 ④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根本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我國擁有幾千年優秀的法律文化,很多古代法律和經典判例給現代人以啟迪,這說明中華法系源遠流長,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①符合題意。宋朝時,夫妻離婚,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妻子改嫁,妻子可以帶走婚帖上的嫁妝,這說明宋朝出嫁女子對婚前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②符合題意。由“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可知③中“平等繼承權”的說法錯誤。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而不是“根本保障”,④說法錯誤。2.[必修3 P76探究與分享變式]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資本主義法的本質時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①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②法律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所有制發展的產物 ③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④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社會規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這說明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統治的工具,①符合題意。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②說法錯誤。“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這說明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③符合題意。材料強調法的本質和法的決定性因素,沒有強調社會規范對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性,④不符合題意。3.[必修3 P78專家點評變式]2023年1月1日,修訂后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第78條是我國首個將“生前預囑”以立法形式確立的條款。《條例》規定,在患者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者臨終時實施醫療措施,應當尊重患者生前預囑的意思表示。其中包括采取或者不采取插管、心肺復蘇等創傷性搶救措施,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等。該《條例》的修訂體現了( )B①對患者人權的尊重和保障 ②生命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③堅持以人為本的法治精神 ④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該《條例》第78條是我國首個將“生前預囑”以立法形式確立的條款,《條例》規定,在患者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者臨終時實施醫療措施,應當尊重患者生前預囑的意思表示,這體現了堅持以人為本的法治精神,體現了對患者人權的尊重和保障,①③符合題意。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而生命權是公民最基本的人權,②說法錯誤。材料強調對患者人權的尊重和保障,不是強調社會主義法律的平等屬性,④與題意不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貳教材知識萃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 標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①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 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②全面依法治國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黨的領導要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 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 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教材素材變式1.[必修3 P80探究與分享變式]從“法制”到“法治”,法治建設在路上。從材料中可以看出( )C①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開始于黨的十五大 ②全面依法治國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 ③1978年我國法治建設從法律體系制定轉向實施 ④“法制”向“法治”的轉變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但并不意味著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開始于黨的十五大,①說法錯誤。材料強調黨的十九大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這說明全面依法治國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②符合題意。1978年之后,我國法治建設的重點逐漸從法律體系制定轉向實施,③說法錯誤。我國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歷程經歷了從“法制”到“法治”的轉變,這說明“法制”向“法治”的轉變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④符合題意。知識拓展法制和法治的區別“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強調法律的制定與修改等(立法);“法治”強調法律的實施(執法、司法、守法)。2.[必修3 P82探究與分享變式]2023年6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該法明確規定:國家采取措施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為殘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屬設施、搭乘公共交通運輸工具,獲取、使用和交流信息,獲得社會服務等提供便利。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出臺( )B①是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的內在要求 ②為擴大殘疾人、老年人基本權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③能確保殘疾人、老年人平等、便捷地融入社會生活 ④堅持了人民至上理念,彰顯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溫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④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出臺為殘疾人、老年人獲得出行便利提供法律保障,這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體 現,堅持了人民至上理念,體現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溫度 √②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為殘疾人、老年人基本權利的實現提供了法律保障,并沒有擴大殘疾人、老年人 的基本權利 ×③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出臺有利于殘疾人、老年人平等、便捷地融入社會生活,“確保”一詞說法絕對 ×3.[必修3 P83探究與分享變式]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條款從立法的層面豁免救助人對受救助人造成的損害,消除了見義勇為者在扶貧濟困、挺身而出之后的顧慮。2023年7月,中央政法委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見義勇為勇士榜,這些勇士的善行義舉激勵更多人民群眾參與到見義勇為中來。這告訴我們( )B①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②推進公正司法,必須確保審判權依法獨立行使 ③要凝聚正能量,為正風揚善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④民法典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民法典的相關條款消除了見義勇為者在扶貧濟困、挺身而出之后的顧慮,弘揚了見義勇為的美德,這表明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要凝聚正能量,為正風揚善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①③正確。材料強調我國通過立法激勵人民群眾見義勇為,未涉及推進公正司法,②與題意不符。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④選項中的“根本保證”一詞夸大了民法典的作用。4.[必修3 P83相關鏈接變式]對于法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他曾引用《商君書》中“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的觀點對此加以說明。這啟示我們法治建設要( )A①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②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③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堅持黨的領導 ④全面繼承中華傳統法律文化,服務于當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材料解讀《商君書》中的觀點的大致意思是,在考察風俗民情的基礎上立法,才能治理好國家,弄清國情、抓住根本,才能制定出適宜的政策。如果不考察當時的風俗,不弄清國家的情況,法令政策制定后民眾會混亂,政務再繁忙也是收效甚微。【解析】《商君書》中的觀點啟示我們進行法治建設時要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要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①②符合題意。材料強調法治建設要與本國國情相適應,沒有涉及黨的領導,③不符合題意。中華傳統法律文化具有兩面性,不能全面繼承,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辯證否定,④說法錯誤。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