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 八年級上冊 第三章 第4節 動物的行為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 八年級上冊 第三章 第4節 動物的行為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 八年級上冊 第三章 第4節 動物的行為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2023八上·長興月考)帝企鵝的孵蛋任務由雄企鵝完成,雄性帝企鵝將蛋放在兩只腳上,用腹部的皮毛包裹住蛋,不吃不喝地站著,等著企鵝蛋孵化出小企鵝。對帝企鵝這種行為的解釋正確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為 ②是后天學習行為
③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④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為是有遺傳因素控制的,生下來就有,后天學習行為由后天環境因素決定的,大腦皮層參與的,企鵝的這種行為叫育雛,屬于先天性行為。
【解答】A先天性行為由遺傳因素決定,A錯誤
B.后天學習行為由環境因素決定,B錯誤;
C.企鵝育雛是先天性行為,C錯誤;
D.育雛是先天性行為,由遺傳決定,D正確
故答案為:D
2.一只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給養魚池邊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魚喂食。紅雀的這種行為是()
①先天性行為 ②后天學習行為 ③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④由環境因素決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區別。解答時可以從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的特點方面來切入。
【解答】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例如:蜜蜂采蜜,螞蟻建巢,蜘蛛織網,鳥類遷徙等。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紅雀的這種行為,是生來就有的,不學就會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先天性行為。
故答案為:A。
3.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
A.孔雀開屏 B.鳥類遷徙 C.公雞報曉 D.小狗呼氣
【答案】D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動物行為是生物進行的從外部可察覺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
【解答】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行為,不僅包括身體的運動,還包括靜止的姿勢、體色的改變或身體標志的顯示、發聲,以及氣味的釋放等。公雞報曉、鳥類遷徙、孔雀開屏都屬于動物行為;小狗呼吸是生理現象,不屬于動物行為。
故答案為:D。
4.(2024八上·期末)下列各種行為中,與其他行為不屬于同一類型的是( ?。?br/>A.馬戲團的猩猩、猴子等動物會打籃球。
B.狗看見手持木棒的人就嚇得趕緊跑開,
C.幼袋鼠出生后會爬進母袋鼠的育兒袋內
D.家兔聽到飼養員的腳步聲就出來索食
【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 動物的行為復雜多樣 ,按行為的不同表現可分為覓食行為、貯食行為、攻擊行為(同類)、防御行為(不同類)、領域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洄游行為,遷徙行為)、社會行為、定向行為、通訊行為等;各種行為都是動物對復雜環境的適應性表現。行為幫助動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動物會有不同的行為,這些行為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按獲得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解答】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如蜘蛛織網、幼袋鼠出生后會爬進母袋鼠的育兒袋內等。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方式,也稱為后天性行為,題干中馬戲團的猩猩、猴子等動物會打籃球,狗看見手持木棒的人就嚇得趕緊跑開,家兔聽到飼養員的腳步聲就出來索食都屬于后天性行為,是一種學習行為。所以此題選C;
5.(2024八上·期末)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泵枋隽蓑唑训哪姆N行為( ?。?br/>A.防御行為 B.繁殖行為 C.覓食行為 D.社群行為
【答案】B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 動物的行為復雜多樣 ,按行為的不同表現可分為覓食行為、貯食行為、攻擊行為(同類)、防御行為(不同類)、領域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洄游行為,遷徙行為)、社會行為、定向行為、通訊行為等;各種行為都是動物對復雜環境的適應性表現。行為幫助動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動物會有不同的行為,這些行為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按獲得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解答】覓食行為:動物通過各種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防御行為:為了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各種行為都是防御行為,如逃跑、裝死、釋放臭氣、保護色、警戒色、機體防御等。繁殖行為: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如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為。 社群行為:是指同種動物間或異種動物間的集體合作行為。穿花蛺蝶深深見,是蝶類在采食花蜜,屬于覓食行為;點水蜻蜓款款飛,是蜻蜓在產卵,體現了動物的繁殖行為。 故選 B。
6.(2024八上·舟山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探究幾種動物的繞道取食情況,實驗數據如下表,對該實驗結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br/>動物種類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嘗試次數 51 28 4
A.丙的學習能力最強
B.動物的繞道取食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
C.動物行為與遺傳物質無關
D.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需建立在條件反射基礎上
【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不同的動物,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解答】A、丙學會繞道取食所經歷的嘗試與錯誤的次數最少,所以丙的學習能力最強,A正確;
B、動物的繞道取食是由生活經驗獲得的,是一種學習行為,B正確;
C、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受遺傳物質控制,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因此動物的行為與遺傳物質有關,不是無關,C不正確;
D、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需建立在條件反射基礎上,D正確。
故答案為:C。
7.(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3.4 動物的行為)下列關于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錯誤的是(  )
A.具有個體性 B.需經過訓練、學習獲得
C.由遺傳控制的 D.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解答】動物后天學習的特點: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過學習獲得的生活方式;是經過訓練學習后才能獲得的,是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個體性行為,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就越強,不受遺傳控制。A、B、D正確,不符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2022八上·蘭溪期中)野馬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只會在水槽中飲水,為了恢復野馬在野外條件下的飲水能力,飼養員把導水入槽的橡膠管拉向水坑,誘導野馬去水坑飲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野馬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在水槽中飲水是先天性行為
B.野馬在誘導下逐步在水坑中飲水是學習行為
C.在水槽中的飲水行為與遺傳因素有關
D.在水坑中的飲水行為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均有關
【答案】A
【知識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
【解答】人們對野馬進行了野外飲水訓練,野馬所形成的水坑飲水行為屬于學習行為,這種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BC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9.(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單元試卷)如圖表示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中陰影部分表示相同點。下列哪一項可以寫在陰影部分( ?。?br/>A.生來就有 B.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
C.有利于生存與繁殖 D.能伴隨動物一生
【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共同點方面切入解題即可。
【解答】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等;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如蚯蚓走迷宮等,但是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意義都是動物為了適應體內外環境的變化,有利于種族的延續,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0.(2023八上·金華月考)一張猴子邊泡溫泉邊玩手機的照片獲得了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特別獎:一向精靈古怪的猴子在愜意的泡著溫泉時搶了攝影師朋友的手機,表情認真嚴肅的研究起來。下列動物行為與猴子的這一行為類型不同的是( ?。?br/>A.貓聽到主人叫喚就過來 B.導盲犬引導盲人過馬路
C.烏賊遇到敵害噴出墨汁 D.小狗在舞臺上表演算術
【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解答】“猴子在愜意的泡著溫泉時候搶了攝影師朋友的手機,表情認真嚴肅的研究起來”是猴子由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屬于后天學習行為?!柏埪牭街魅私袉揪瓦^來、導盲犬引導盲人過馬路、小狗在舞臺上表演算術”都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屬于學習行為?!盀踬\遇到敵害噴出墨汁”是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屬于先天性行為,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二、填空題
11.(2023八上·東陽期末)大腦是人體智慧的集結,對大腦的研究被稱作是自然科學的”終極疆域”。請分析:
(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請繞道前行”會改變行走路線,而流浪狗卻照樣前行。這與人類大腦皮層中特有的   中樞有關。
(2)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常發于老年人,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等運動障礙癥狀。請根據模型圖,簡單說明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   。
【答案】(1)語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知識點】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請繞道前行”會改變行走路線,是條件反射,是由人體大腦中語言神經中樞控制的,語言神經中樞是人類特有的
【解答】(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請繞道前行”會改變行走路線,而流浪狗卻照樣前行,是因為人的大腦皮層中有語言中樞,狗的大腦中沒有。
(2)從圖中可以看出正常人的大腦可以分泌較多的多巴胺,但帕金森患者分泌的多巴胺很少,導致了運動障礙,因此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多巴胺分泌不足
故答案為(1)語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12.(2023八上·杭州月考)很多年前,在英格蘭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門外的奶瓶蓋,喝到了牛奶.從此,它學會了偷喝門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學會了偷喝牛奶.請回答:
(1)當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開了奶瓶喝到牛奶,這屬于   行為.
(2)其他大山雀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偷飲牛奶,這屬于   行為.
【答案】(1)先天性
(2)學習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動物行為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解答】(1)當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開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屬于先天性行為;
(2)其他大山雀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偷飲牛奶,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后天性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13.(2022八上·舟山月考)有下列現象:①植物在單側光照射下彎向光源生長;②草履蟲攝食;③聽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應;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計劃著假期去旅行。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   ,屬于后天學習行為的是   。
【答案】④⑤或⑤④;⑥
【知識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解下動物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過程。非條件反射是指不需要經過后天學習,與生俱來的行為,由動物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稱為先天性行為,是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學習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參與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不是與生俱來的,不一定可以伴隨動物的一生。
【解答】非條件反射是指不需要經過后天學習,與生俱來的行為,由動物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稱為先天性行為,是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 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④⑤,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學習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參與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不是與生俱來的,不一定可以伴隨動物的一生,屬于后天學習行為的⑥;①是植物的感應性,不屬于動物。②中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神經系統,沒有反射,③是條件反射;④是非條件反射;⑤是非條件反射,⑥是條件反射;
故答案為: ④⑤或⑤④;⑥
14.(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同步練習:3.4 動物的行為)仔細閱讀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隨著“生態城市”的建設,生態環境獲得了進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來臨之前,彌河又見野鴨歸來,鵲巢星羅棋布,喜鵲的叫聲悅耳動聽,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材料二隨著人類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加強和對動物行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們發現很多野生動物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些重要行為丟失,如野馬只會在水槽中飲水,為了恢復野馬在野生條件下的飲水能力,把原先導水入槽的橡膠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誘導野馬去水坑飲水,從而恢復野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舉了兩種生物的不同行為,從行為的功能看,其中喜鵲的叫聲是   行為;從動物獲得途徑看,應屬于   行為,這種行為是由動物體內的   所決定的。
(2)材料二中人們對野馬進行了野外飲水訓練,野馬所形成的水坑飲水行為屬于   行為,這種行為是在   的基礎上,通過   的作用,由   獲得的行為。
【答案】(1)繁殖;先天性;遺傳物質
(2)學習;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經驗和學習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動物的有些行為是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我們稱之為先天性行為;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動物極為重要的生命活動。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叫做動物的繁殖行為。例如,在繁殖季節,雌、雄性動物間會表現出各種有趣的求偶行為;動物要生存,就必須不斷地從外界獲取食物,這是動物的攝食行為;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生相互攻擊或爭斗,這種行為稱為攻擊行為;某些鳥類具有隨季節變化而變更棲息場所的遷徙行為。某些魚類也有周期性、定向的洄游行為;喜歡群體生活的動物,如猴、狒狒、象、鹿、蜂等,還具有一系列的社會行為,這些動物的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會形成不同的等級,動物園的母狼狗喂奶是與生俱來的,先天性行為,這種反射活動,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這是一種在相應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學習)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應;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 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后天學習行為,例如,我們在教室里聽課、記筆記等學習活動就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后天學習行為主要與神經系統的大腦皮層有關,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就越強。
【解答】(1)材料一中喜鵲叫是想表現出求偶的行為,也是動物為了繁殖的行為;這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先天性行為;
(2)材料二中,野馬通過訓練在水坑飲水的行為,誘導野馬去水坑飲水,重復訓練達到了飲水的能力,是后天學習的行為,這種行為是在遺傳物質影響的基礎下,在環境因素的影響,通過學習和生活的經驗而獲得的行為為后天學習能力。
故答案為:(1)繁殖,先天性,遺傳物質;(2)學習,遺傳物質,環境因素,生活經驗和學習。
15.(2020八上·金華期中)科學家長期在野外觀察黑猩猩時發現,黑猩猩群體中有“首領” ,群體內分工合作, 有 等級現象,黑猩猩這種行為從功能上屬于社群行為;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黑猩猩能用草
根從白蟻窩中鉤出白蟻。
(1)從行為的發生上(即獲得途徑) 來看,黑猩猩這種鉤出白蟻的行為屬于   行為;
(2)科學家的這種研究方法主要是   法。
【答案】(1)后天學習
(2)觀察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先天性行為是與生俱來的行為,與遺傳物質有關;后天學習行為是后天根據經驗學習得來的,需要進行不斷地強化;
【解答】 (1)、黑猩猩這種鉤出白蟻的行為屬于后天學習行為;
(2)、科學家長期在野外觀察黑猩猩發現的這些現象,科學家的這種研究方法主要是觀察法。
故答案為:(1) 后天學習 (2) 觀察
16.(2020八上·金東期末)在中國,乒乓球運動十分普及,乒乓球被稱為國球。在2019年4月乒乓球世界錦標賽上,中國乒乓球隊又一次包攬全部5枚金牌。
(1)當乒乓球飛速地朝眼前襲來時,眼睛會眨,這種行為屬于   ,是生來就有的反應。
(2)某人因車禍導致胸椎(脊椎的一段)斷裂,在下肢肢體完好的情況下出現了癱瘓癥狀。這表明運動系統完成動作還需要在   的調節下才能實現。
【答案】(1)先天性行為
(2)神經系統(或神經)
【知識點】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動物的有些行為是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我們稱之為先天性行為,也成為本能;所有的動物都有先天性行為。例如,嬰兒饑餓時的啼哭、碰到乳頭時的吮奶動作都是一出生就有的。這種反射活動,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這是一種在相應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學習)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應;在 遺 傳 因 素 的 基 礎 上, 通 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后天學習行為。
【解答】(1)眼睛在相應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學習)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應,當乒乓球飛速朝眼前來,眼睛本能的眨眼,屬于生來就有的先天性行為;
(2)脊髓是由許多神經元組成的,有許多軀體和內臟反射的低級神經中樞,能完成一些軀體和內臟的反射活動,而運動系統完成動作需要利用反射弧的參與,就需要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實現。
故答案為:(1)先天性行為;(2)神經系統。
17.(浙教版科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 3.4 動物的行為 同步練習)不同白冠雀鳥群的鳴叫聲基調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組對此進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鳥群A的幼雛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鳥群B中去,待其長成成鳥時,a的鳴叫聲雖然還是鳥群A的基調,但已明顯帶有鳥群B的“方言”特點;而如果把白冠雀鳥群A的幼雛a移到黃鶯鳥群中生活,它卻學不會黃鶯的鳴叫聲。這說明:
(1)a的鳴叫聲基調與鳥群A相同,這是   行為起作用;具有鳥群B的“方言”特點,這是   行為起作用;
(2)a學不會黃鶯的鳴叫聲,是因為體內不具有控制黃鶯鳴叫聲的   ;
(3)上述實驗說明:   行為是在   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
【答案】(1)先天性;學習
(2)遺傳物質
(3)學習;先天性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根據動物的行為與遺傳物質的關系解題即可。
【解答】(1)聲調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a的鳴叫聲基調與鳥群A相同,這是先天性行為起作用;具有鳥群B的“方言”特點,這是后天學習所獲得的,是學習行為起作用;
(2)聲調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遺傳物質不同,聲調不同,a學不會黃鶯的鳴叫聲,是因為體內不具有控制黃鶯鳴叫聲的遺傳物質;
(3)上述實驗說明: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
故答案為:
(1)先天性;學習;
(2)遺傳物質;
(3)學習;先天性。
三、實驗探究題
18.(2021八上·余杭月考)科學探究是學生應具備的科學核心素養之一。某科學小組利用青蛙探究“甲狀腺激素是否具有促進動物生長發育的作用”,實驗設計如表所示,請分析回答問題:
組別 實驗對象 加入物質 實驗條件 預期現象
甲 同期孵化、生長發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處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適量甲狀腺激素 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 提早發育成小青蛙
乙 切除甲狀腺 1000mL 自來水 等量食物 發育停止
丙 不做處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 發育正常
(1)你認為乙,丙能否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并闡明理由:   。
(2)某山區水塘里出現類似乙裝置的預期實驗現象——巨型蝌蚪,科學小組根據所學的科學知識推測,該地區嬰幼兒易患   (填“呆小癥”或“侏儒癥”)。
(3)科學小組通過分析甲、丙兩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4)春末夏初的雄蛙發出悅耳的鳴叫,根據行為獲得的途徑,試分析青蛙此行為屬于   (選填“先天性行為”或“后天學習行為”)。
【答案】(1)不能,乙與丙有是否切除甲狀腺和水質兩個變量,不符合變量唯一原則
(2)呆小癥
(3)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動物生長發育的作用
(4)先天性行為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內分泌腺和激素;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生物生長發育的功能,能夠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幼年時缺少甲狀腺激素,易患呆小癥;本實驗探究甲狀腺激素是否具有促進動物生長發育的作用”,所以控制甲狀腺激素的有無作為單一變量,其他的因素都應該保證相同;先天性行為是與生具有的行為,是生物的本能,包括求偶行為,繁殖行為,哺乳行為等等。;后天學習行為是通過后來的學習和經驗形成的行為,需要不斷的強化,否則會消失。
【解答】(1) 你認為乙,丙能否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并闡明理由:不能,乙與丙有是否切除甲狀腺和水質兩個變量,不符合變量唯一原則 ;
(2) 某山區水塘里出現類似乙裝置的預期實驗現象——巨型蝌蚪,由于缺少甲狀腺激素導致的,所以該地區的嬰幼兒易患呆小癥;
(3)春末夏初的雄蛙發出悅耳的鳴叫,此行為是吸引異性,屬于繁殖行為,為先天性行為;
故答案為:(1)不能,乙與丙有是否切除甲狀腺和水質兩個變量,不符合變量唯一原則;(2)呆小癥
(3)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動物生長發育的作用;(4)先天性行為;
19.(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表是某生物小組同學探究“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嗎?”設計了三組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說明:菠菜屬于藜科,白菜和卷心菜屬于十字花科):
  A組 B組 C組
第一步
 
 
 
第二步 放涂白菜汁的濾紙 放涂菠菜汁的濾紙 放涂卷心菜汁的濾紙
第三步 放菜青蟲 放菜青蟲 放菜青蟲
第四步 觀察記錄結果 觀察記錄結果 觀察記錄結果
(1)該小組同學第一步是采取   (選填“使用菜青蟲幼蟲或“取菜青蟲卵隔離培養”),其目的是   。
(2)每一組應該選擇菜青蟲的數量是1條、2條還是10條?并說出理由   。
(3)根據猜想,最可能出現的結果是   。
【答案】(1)取菜青蟲卵隔離培養;防止后天取食某種植物造成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實驗具有可信度
(2)10條;排除實驗偶然性,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3)青菜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采用對照實驗探究青菜蟲取食的植物,而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只有一個變量,即實驗中所有探究的問題,是可以改變的量,為了保證只有一個變量。
【解答】(1)培養菜青蟲:尋找菜青蟲卵,找到后將卵隔離飼養.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的目的: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才可能說明觀察或檢驗菜青蟲的某些行為究竟是本能,還是后天習得的行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2)探究實驗一般不能只選取一個實驗對象,否則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而適量選取一定數量的材料可以減少誤差。
(3)結論: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
故答案為:(1)取菜青蟲卵隔離培養;防止后天取食某種植物造成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實驗具有可信度(2)10條;排除實驗偶然性,提高實驗的準確性(3)青菜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
20.(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學期 3.4動物的行為)請根據以下材料,完成有關的探究實驗:
資料一:繁殖期間的雄性三刺魚腹部會變成紅色,相互間經常發生猛烈的搏斗。
資料二:身穿紅色衣服的人經過魚缸時,魚缸中腹部變紅的三刺魚會出現攻擊行為,而對穿非紅色衣服的人無反應。為了探究引發繁殖季節的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生物實驗小組將自制的4種模型分別投入到4個魚缸中(內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間的雄性三刺魚各1條),觀察三刺魚的反應情況。模型形狀與顏色和三刺魚的反應情況記錄如下表:
魚缸 模型 三刺魚的反應
1號 三刺魚外形,腹部灰褐色 無反應
2號 三刺魚外形,腹部紅色 有攻擊行為
3號 鯧魚外形,腹部灰褐色 無反應
4號 鯧魚外形,腹部紅色 有攻擊行為
(1)如果作出的假設是   ,驗證該假設的最簡單的實驗組合是1號和2號。
(2)1號和2號、3號和4號兩組對照實驗的變量都是  ??;通過這兩組對照實驗,你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3)若以魚體外形為實驗變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對照實驗組合有   。
(4)如果去掉2號、3號兩組實驗,只考慮1號和4號兩組的實驗,大家認為得出的結論會不準確,請說明理由   。
(5)雄三刺魚的攻擊行為是由它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這種行為屬于   行為。
【答案】(1)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
(2)腹部顏色;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
(3)1號與3號、2號與4號
(4)1號與4號模型中包含2個變量,不符合單一變量的要求
(5)先天性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就是所要探究的問題。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是先天性行為。
【解答】(1)1號和2號、3號和4號兩組對照實驗的變量都是腹部的顏色,2號和4號外形相同,體色都是紅色,結果都有攻擊行為,因此可以提出問題:紅色是引發繁殖季節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嗎?
(2)1號和2號、3號和4號兩組對照實驗的變量都是腹部顏色,因此它們的變量都是腹部顏色,通過兩組對照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結論與假設一致。
(3)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若以魚體的外形為實驗變量,構成對照組的分別是1號與3號、2號與4號。
(4)如果去掉2號、3號兩組實驗,只考慮1號和4號兩組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會不準確,1號與4號模型中包含2個變量,不符合單一變量的要求。
(5)雄三刺魚的攻擊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稱為先天性行為。
故答案為:(1)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2)腹部顏色;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3)1號與3號、2號與4號(4)1號與4號模型中包含2個變量,不符合單一變量的要求(5)先天性
四、解答題
21.閱讀資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 自 1985 年11 月 12 日紅嘴鷗首次從西伯利亞等地飛到昆明進行越冬,34 年來昆明人與這群白色精靈相遇、相識、相守。
資料二 滇金絲猴是云南省特有的物種,它是世間最美的動物之一。研究人員發現,想跟蹤觀察滇金絲猴非常困難,因為它們在白天的活動不規律,原因是周圍環境中人類活動對其產生干擾;而在滇金絲猴國家公園中,滇金絲猴會在早上9~10 點去投喂點取食工作人員投喂的食物,吃飽喝足后又再次散去,不見蹤影。
(1)紅嘴鷗從西伯利亞飛到昆明,從行為的獲得途徑看,該行為屬于   行為。該行為是由   因素所決定的。
(2)從行為的獲得途徑看,滇金絲猴定點取食屬于   行為。紅嘴鷗也具有這種行為,二者相比,   的這種行為能力更強。
【答案】(1)先天性行為;遺傳物質
(2)學習;滇金絲猴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1)動物的行為按照獲得的途徑來看把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從行為的功能來看,動物的行為分為:取食行為、繁殖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遷徙行為等。
【解答】(1)紅嘴鷗從西伯利亞飛抵昆明。隨著滇池水體質量改善,市民愛鷗護鷗意識增強,“人鷗和諧”已成昆明一道亮麗景觀,體現了動物的繁殖行為。不論是遷徙行為還是繁殖行為都屬于先天性行為,它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材料二中滇金絲猴定點取食行為屬于學習行為。這種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滇金絲猴比紅嘴鷗高等,所以滇金絲猴的學習行為高等。
22.成年虎鯨捕食時,用尾部叩擊魚群聚集的海水,使鯡魚受到襲擊而暈厥,仔鯨模仿成年鯨的這種捕食方式,通過反復練習,仔鯨捕獵技能逐步提高。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虎鯨是海洋大型魚類()
(2)母鯨哺育后代是先天性行為 (  )
(3)仔鯨對鯡魚的捕食行為是后天學習行為()
(4)虎鯨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適應環境的行為()
【答案】(1)×
(2)√
(3)√
(4)√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
(2)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3)動物行為是生物進行的從外部可察覺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行為。不僅包括身體的運動,還包括靜止的姿勢、體色的改變或身體標志的顯示、發聲,以及氣味的釋放等。
【解答】(1)虎鯨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錯誤。
(2)母鯨哺育后代,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一種哺育后代的先天性行為,正確。
(3)仔鯨對鯡魚的捕食行為,是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學習行為,正確。
(4)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一方面可以尋找食物。另一方面逃避敵害保護自己,有利于動物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繁衍,更好的適應生活環境,故虎鯨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適應環境的行為,正確。
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 八年級上冊 第三章 第4節 動物的行為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2023八上·長興月考)帝企鵝的孵蛋任務由雄企鵝完成,雄性帝企鵝將蛋放在兩只腳上,用腹部的皮毛包裹住蛋,不吃不喝地站著,等著企鵝蛋孵化出小企鵝。對帝企鵝這種行為的解釋正確的是( ?。?br/>①是先天性行為 ②是后天學習行為
③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④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一只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給養魚池邊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魚喂食。紅雀的這種行為是()
①先天性行為 ②后天學習行為 ③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④由環境因素決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
A.孔雀開屏 B.鳥類遷徙 C.公雞報曉 D.小狗呼氣
4.(2024八上·期末)下列各種行為中,與其他行為不屬于同一類型的是(  )
A.馬戲團的猩猩、猴子等動物會打籃球。
B.狗看見手持木棒的人就嚇得趕緊跑開,
C.幼袋鼠出生后會爬進母袋鼠的育兒袋內
D.家兔聽到飼養員的腳步聲就出來索食
5.(2024八上·期末)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泵枋隽蓑唑训哪姆N行為( ?。?br/>A.防御行為 B.繁殖行為 C.覓食行為 D.社群行為
6.(2024八上·舟山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探究幾種動物的繞道取食情況,實驗數據如下表,對該實驗結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br/>動物種類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嘗試次數 51 28 4
A.丙的學習能力最強
B.動物的繞道取食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
C.動物行為與遺傳物質無關
D.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需建立在條件反射基礎上
7.(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3.4 動物的行為)下列關于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錯誤的是( ?。?br/>A.具有個體性 B.需經過訓練、學習獲得
C.由遺傳控制的 D.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8.(2022八上·蘭溪期中)野馬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只會在水槽中飲水,為了恢復野馬在野外條件下的飲水能力,飼養員把導水入槽的橡膠管拉向水坑,誘導野馬去水坑飲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野馬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在水槽中飲水是先天性行為
B.野馬在誘導下逐步在水坑中飲水是學習行為
C.在水槽中的飲水行為與遺傳因素有關
D.在水坑中的飲水行為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均有關
9.(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單元試卷)如圖表示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中陰影部分表示相同點。下列哪一項可以寫在陰影部分(  )
A.生來就有 B.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
C.有利于生存與繁殖 D.能伴隨動物一生
10.(2023八上·金華月考)一張猴子邊泡溫泉邊玩手機的照片獲得了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特別獎:一向精靈古怪的猴子在愜意的泡著溫泉時搶了攝影師朋友的手機,表情認真嚴肅的研究起來。下列動物行為與猴子的這一行為類型不同的是( ?。?br/>A.貓聽到主人叫喚就過來 B.導盲犬引導盲人過馬路
C.烏賊遇到敵害噴出墨汁 D.小狗在舞臺上表演算術
二、填空題
11.(2023八上·東陽期末)大腦是人體智慧的集結,對大腦的研究被稱作是自然科學的”終極疆域”。請分析:
(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請繞道前行”會改變行走路線,而流浪狗卻照樣前行。這與人類大腦皮層中特有的   中樞有關。
(2)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常發于老年人,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等運動障礙癥狀。請根據模型圖,簡單說明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   。
12.(2023八上·杭州月考)很多年前,在英格蘭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門外的奶瓶蓋,喝到了牛奶.從此,它學會了偷喝門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學會了偷喝牛奶.請回答:
(1)當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開了奶瓶喝到牛奶,這屬于   行為.
(2)其他大山雀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偷飲牛奶,這屬于   行為.
13.(2022八上·舟山月考)有下列現象:①植物在單側光照射下彎向光源生長;②草履蟲攝食;③聽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應;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計劃著假期去旅行。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   ,屬于后天學習行為的是   。
14.(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同步練習:3.4 動物的行為)仔細閱讀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隨著“生態城市”的建設,生態環境獲得了進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來臨之前,彌河又見野鴨歸來,鵲巢星羅棋布,喜鵲的叫聲悅耳動聽,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材料二隨著人類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加強和對動物行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們發現很多野生動物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些重要行為丟失,如野馬只會在水槽中飲水,為了恢復野馬在野生條件下的飲水能力,把原先導水入槽的橡膠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誘導野馬去水坑飲水,從而恢復野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舉了兩種生物的不同行為,從行為的功能看,其中喜鵲的叫聲是   行為;從動物獲得途徑看,應屬于   行為,這種行為是由動物體內的   所決定的。
(2)材料二中人們對野馬進行了野外飲水訓練,野馬所形成的水坑飲水行為屬于   行為,這種行為是在   的基礎上,通過   的作用,由   獲得的行為。
15.(2020八上·金華期中)科學家長期在野外觀察黑猩猩時發現,黑猩猩群體中有“首領” ,群體內分工合作, 有 等級現象,黑猩猩這種行為從功能上屬于社群行為;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黑猩猩能用草
根從白蟻窩中鉤出白蟻。
(1)從行為的發生上(即獲得途徑) 來看,黑猩猩這種鉤出白蟻的行為屬于   行為;
(2)科學家的這種研究方法主要是   法。
16.(2020八上·金東期末)在中國,乒乓球運動十分普及,乒乓球被稱為國球。在2019年4月乒乓球世界錦標賽上,中國乒乓球隊又一次包攬全部5枚金牌。
(1)當乒乓球飛速地朝眼前襲來時,眼睛會眨,這種行為屬于   ,是生來就有的反應。
(2)某人因車禍導致胸椎(脊椎的一段)斷裂,在下肢肢體完好的情況下出現了癱瘓癥狀。這表明運動系統完成動作還需要在   的調節下才能實現。
17.(浙教版科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 3.4 動物的行為 同步練習)不同白冠雀鳥群的鳴叫聲基調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組對此進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鳥群A的幼雛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鳥群B中去,待其長成成鳥時,a的鳴叫聲雖然還是鳥群A的基調,但已明顯帶有鳥群B的“方言”特點;而如果把白冠雀鳥群A的幼雛a移到黃鶯鳥群中生活,它卻學不會黃鶯的鳴叫聲。這說明:
(1)a的鳴叫聲基調與鳥群A相同,這是   行為起作用;具有鳥群B的“方言”特點,這是   行為起作用;
(2)a學不會黃鶯的鳴叫聲,是因為體內不具有控制黃鶯鳴叫聲的  ??;
(3)上述實驗說明:   行為是在   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
三、實驗探究題
18.(2021八上·余杭月考)科學探究是學生應具備的科學核心素養之一。某科學小組利用青蛙探究“甲狀腺激素是否具有促進動物生長發育的作用”,實驗設計如表所示,請分析回答問題:
組別 實驗對象 加入物質 實驗條件 預期現象
甲 同期孵化、生長發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處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適量甲狀腺激素 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 提早發育成小青蛙
乙 切除甲狀腺 1000mL 自來水 等量食物 發育停止
丙 不做處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 發育正常
(1)你認為乙,丙能否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并闡明理由:   。
(2)某山區水塘里出現類似乙裝置的預期實驗現象——巨型蝌蚪,科學小組根據所學的科學知識推測,該地區嬰幼兒易患   (填“呆小癥”或“侏儒癥”)。
(3)科學小組通過分析甲、丙兩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4)春末夏初的雄蛙發出悅耳的鳴叫,根據行為獲得的途徑,試分析青蛙此行為屬于   (選填“先天性行為”或“后天學習行為”)。
19.(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表是某生物小組同學探究“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嗎?”設計了三組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說明:菠菜屬于藜科,白菜和卷心菜屬于十字花科):
  A組 B組 C組
第一步
 
 
 
第二步 放涂白菜汁的濾紙 放涂菠菜汁的濾紙 放涂卷心菜汁的濾紙
第三步 放菜青蟲 放菜青蟲 放菜青蟲
第四步 觀察記錄結果 觀察記錄結果 觀察記錄結果
(1)該小組同學第一步是采取   (選填“使用菜青蟲幼蟲或“取菜青蟲卵隔離培養”),其目的是   。
(2)每一組應該選擇菜青蟲的數量是1條、2條還是10條?并說出理由   。
(3)根據猜想,最可能出現的結果是   。
20.(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學期 3.4動物的行為)請根據以下材料,完成有關的探究實驗:
資料一:繁殖期間的雄性三刺魚腹部會變成紅色,相互間經常發生猛烈的搏斗。
資料二:身穿紅色衣服的人經過魚缸時,魚缸中腹部變紅的三刺魚會出現攻擊行為,而對穿非紅色衣服的人無反應。為了探究引發繁殖季節的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生物實驗小組將自制的4種模型分別投入到4個魚缸中(內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間的雄性三刺魚各1條),觀察三刺魚的反應情況。模型形狀與顏色和三刺魚的反應情況記錄如下表:
魚缸 模型 三刺魚的反應
1號 三刺魚外形,腹部灰褐色 無反應
2號 三刺魚外形,腹部紅色 有攻擊行為
3號 鯧魚外形,腹部灰褐色 無反應
4號 鯧魚外形,腹部紅色 有攻擊行為
(1)如果作出的假設是   ,驗證該假設的最簡單的實驗組合是1號和2號。
(2)1號和2號、3號和4號兩組對照實驗的變量都是  ?。煌ㄟ^這兩組對照實驗,你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3)若以魚體外形為實驗變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對照實驗組合有   。
(4)如果去掉2號、3號兩組實驗,只考慮1號和4號兩組的實驗,大家認為得出的結論會不準確,請說明理由   。
(5)雄三刺魚的攻擊行為是由它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這種行為屬于   行為。
四、解答題
21.閱讀資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 自 1985 年11 月 12 日紅嘴鷗首次從西伯利亞等地飛到昆明進行越冬,34 年來昆明人與這群白色精靈相遇、相識、相守。
資料二 滇金絲猴是云南省特有的物種,它是世間最美的動物之一。研究人員發現,想跟蹤觀察滇金絲猴非常困難,因為它們在白天的活動不規律,原因是周圍環境中人類活動對其產生干擾;而在滇金絲猴國家公園中,滇金絲猴會在早上9~10 點去投喂點取食工作人員投喂的食物,吃飽喝足后又再次散去,不見蹤影。
(1)紅嘴鷗從西伯利亞飛到昆明,從行為的獲得途徑看,該行為屬于   行為。該行為是由   因素所決定的。
(2)從行為的獲得途徑看,滇金絲猴定點取食屬于   行為。紅嘴鷗也具有這種行為,二者相比,   的這種行為能力更強。
22.成年虎鯨捕食時,用尾部叩擊魚群聚集的海水,使鯡魚受到襲擊而暈厥,仔鯨模仿成年鯨的這種捕食方式,通過反復練習,仔鯨捕獵技能逐步提高。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虎鯨是海洋大型魚類()
(2)母鯨哺育后代是先天性行為 (  )
(3)仔鯨對鯡魚的捕食行為是后天學習行為()
(4)虎鯨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適應環境的行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為是有遺傳因素控制的,生下來就有,后天學習行為由后天環境因素決定的,大腦皮層參與的,企鵝的這種行為叫育雛,屬于先天性行為。
【解答】A先天性行為由遺傳因素決定,A錯誤
B.后天學習行為由環境因素決定,B錯誤;
C.企鵝育雛是先天性行為,C錯誤;
D.育雛是先天性行為,由遺傳決定,D正確
故答案為:D
2.【答案】A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區別。解答時可以從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的特點方面來切入。
【解答】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例如:蜜蜂采蜜,螞蟻建巢,蜘蛛織網,鳥類遷徙等。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紅雀的這種行為,是生來就有的,不學就會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先天性行為。
故答案為:A。
3.【答案】D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動物行為是生物進行的從外部可察覺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
【解答】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行為,不僅包括身體的運動,還包括靜止的姿勢、體色的改變或身體標志的顯示、發聲,以及氣味的釋放等。公雞報曉、鳥類遷徙、孔雀開屏都屬于動物行為;小狗呼吸是生理現象,不屬于動物行為。
故答案為:D。
4.【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 動物的行為復雜多樣 ,按行為的不同表現可分為覓食行為、貯食行為、攻擊行為(同類)、防御行為(不同類)、領域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洄游行為,遷徙行為)、社會行為、定向行為、通訊行為等;各種行為都是動物對復雜環境的適應性表現。行為幫助動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動物會有不同的行為,這些行為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按獲得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解答】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如蜘蛛織網、幼袋鼠出生后會爬進母袋鼠的育兒袋內等。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方式,也稱為后天性行為,題干中馬戲團的猩猩、猴子等動物會打籃球,狗看見手持木棒的人就嚇得趕緊跑開,家兔聽到飼養員的腳步聲就出來索食都屬于后天性行為,是一種學習行為。所以此題選C;
5.【答案】B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 動物的行為復雜多樣 ,按行為的不同表現可分為覓食行為、貯食行為、攻擊行為(同類)、防御行為(不同類)、領域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洄游行為,遷徙行為)、社會行為、定向行為、通訊行為等;各種行為都是動物對復雜環境的適應性表現。行為幫助動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動物會有不同的行為,這些行為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按獲得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解答】覓食行為:動物通過各種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防御行為:為了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各種行為都是防御行為,如逃跑、裝死、釋放臭氣、保護色、警戒色、機體防御等。繁殖行為: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如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為。 社群行為:是指同種動物間或異種動物間的集體合作行為。穿花蛺蝶深深見,是蝶類在采食花蜜,屬于覓食行為;點水蜻蜓款款飛,是蜻蜓在產卵,體現了動物的繁殖行為。 故選 B。
6.【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不同的動物,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解答】A、丙學會繞道取食所經歷的嘗試與錯誤的次數最少,所以丙的學習能力最強,A正確;
B、動物的繞道取食是由生活經驗獲得的,是一種學習行為,B正確;
C、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受遺傳物質控制,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因此動物的行為與遺傳物質有關,不是無關,C不正確;
D、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需建立在條件反射基礎上,D正確。
故答案為:C。
7.【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解答】動物后天學習的特點: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過學習獲得的生活方式;是經過訓練學習后才能獲得的,是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個體性行為,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就越強,不受遺傳控制。A、B、D正確,不符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答案】A
【知識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
【解答】人們對野馬進行了野外飲水訓練,野馬所形成的水坑飲水行為屬于學習行為,這種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BC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9.【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共同點方面切入解題即可。
【解答】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等;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如蚯蚓走迷宮等,但是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意義都是動物為了適應體內外環境的變化,有利于種族的延續,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0.【答案】C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解答】“猴子在愜意的泡著溫泉時候搶了攝影師朋友的手機,表情認真嚴肅的研究起來”是猴子由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屬于后天學習行為?!柏埪牭街魅私袉揪瓦^來、導盲犬引導盲人過馬路、小狗在舞臺上表演算術”都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屬于學習行為?!盀踬\遇到敵害噴出墨汁”是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屬于先天性行為,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答案】(1)語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知識點】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請繞道前行”會改變行走路線,是條件反射,是由人體大腦中語言神經中樞控制的,語言神經中樞是人類特有的
【解答】(1)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請繞道前行”會改變行走路線,而流浪狗卻照樣前行,是因為人的大腦皮層中有語言中樞,狗的大腦中沒有。
(2)從圖中可以看出正常人的大腦可以分泌較多的多巴胺,但帕金森患者分泌的多巴胺很少,導致了運動障礙,因此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多巴胺分泌不足
故答案為(1)語言 (2)多巴胺分泌不足
12.【答案】(1)先天性
(2)學習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動物行為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解答】(1)當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開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屬于先天性行為;
(2)其他大山雀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偷飲牛奶,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后天性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13.【答案】④⑤或⑤④;⑥
【知識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解下動物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過程。非條件反射是指不需要經過后天學習,與生俱來的行為,由動物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稱為先天性行為,是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學習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參與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不是與生俱來的,不一定可以伴隨動物的一生。
【解答】非條件反射是指不需要經過后天學習,與生俱來的行為,由動物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稱為先天性行為,是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 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④⑤,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學習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參與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不是與生俱來的,不一定可以伴隨動物的一生,屬于后天學習行為的⑥;①是植物的感應性,不屬于動物。②中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神經系統,沒有反射,③是條件反射;④是非條件反射;⑤是非條件反射,⑥是條件反射;
故答案為: ④⑤或⑤④;⑥
14.【答案】(1)繁殖;先天性;遺傳物質
(2)學習;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經驗和學習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動物的有些行為是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我們稱之為先天性行為;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動物極為重要的生命活動。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叫做動物的繁殖行為。例如,在繁殖季節,雌、雄性動物間會表現出各種有趣的求偶行為;動物要生存,就必須不斷地從外界獲取食物,這是動物的攝食行為;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生相互攻擊或爭斗,這種行為稱為攻擊行為;某些鳥類具有隨季節變化而變更棲息場所的遷徙行為。某些魚類也有周期性、定向的洄游行為;喜歡群體生活的動物,如猴、狒狒、象、鹿、蜂等,還具有一系列的社會行為,這些動物的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會形成不同的等級,動物園的母狼狗喂奶是與生俱來的,先天性行為,這種反射活動,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這是一種在相應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學習)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應;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 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后天學習行為,例如,我們在教室里聽課、記筆記等學習活動就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后天學習行為主要與神經系統的大腦皮層有關,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就越強。
【解答】(1)材料一中喜鵲叫是想表現出求偶的行為,也是動物為了繁殖的行為;這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先天性行為;
(2)材料二中,野馬通過訓練在水坑飲水的行為,誘導野馬去水坑飲水,重復訓練達到了飲水的能力,是后天學習的行為,這種行為是在遺傳物質影響的基礎下,在環境因素的影響,通過學習和生活的經驗而獲得的行為為后天學習能力。
故答案為:(1)繁殖,先天性,遺傳物質;(2)學習,遺傳物質,環境因素,生活經驗和學習。
15.【答案】(1)后天學習
(2)觀察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先天性行為是與生俱來的行為,與遺傳物質有關;后天學習行為是后天根據經驗學習得來的,需要進行不斷地強化;
【解答】 (1)、黑猩猩這種鉤出白蟻的行為屬于后天學習行為;
(2)、科學家長期在野外觀察黑猩猩發現的這些現象,科學家的這種研究方法主要是觀察法。
故答案為:(1) 后天學習 (2) 觀察
16.【答案】(1)先天性行為
(2)神經系統(或神經)
【知識點】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動物的有些行為是與生俱來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我們稱之為先天性行為,也成為本能;所有的動物都有先天性行為。例如,嬰兒饑餓時的啼哭、碰到乳頭時的吮奶動作都是一出生就有的。這種反射活動,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這是一種在相應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學習)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應;在 遺 傳 因 素 的 基 礎 上, 通 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后天學習行為。
【解答】(1)眼睛在相應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學習)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應,當乒乓球飛速朝眼前來,眼睛本能的眨眼,屬于生來就有的先天性行為;
(2)脊髓是由許多神經元組成的,有許多軀體和內臟反射的低級神經中樞,能完成一些軀體和內臟的反射活動,而運動系統完成動作需要利用反射弧的參與,就需要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實現。
故答案為:(1)先天性行為;(2)神經系統。
17.【答案】(1)先天性;學習
(2)遺傳物質
(3)學習;先天性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根據動物的行為與遺傳物質的關系解題即可。
【解答】(1)聲調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a的鳴叫聲基調與鳥群A相同,這是先天性行為起作用;具有鳥群B的“方言”特點,這是后天學習所獲得的,是學習行為起作用;
(2)聲調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遺傳物質不同,聲調不同,a學不會黃鶯的鳴叫聲,是因為體內不具有控制黃鶯鳴叫聲的遺傳物質;
(3)上述實驗說明: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
故答案為:
(1)先天性;學習;
(2)遺傳物質;
(3)學習;先天性。
18.【答案】(1)不能,乙與丙有是否切除甲狀腺和水質兩個變量,不符合變量唯一原則
(2)呆小癥
(3)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動物生長發育的作用
(4)先天性行為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內分泌腺和激素;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生物生長發育的功能,能夠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幼年時缺少甲狀腺激素,易患呆小癥;本實驗探究甲狀腺激素是否具有促進動物生長發育的作用”,所以控制甲狀腺激素的有無作為單一變量,其他的因素都應該保證相同;先天性行為是與生具有的行為,是生物的本能,包括求偶行為,繁殖行為,哺乳行為等等。;后天學習行為是通過后來的學習和經驗形成的行為,需要不斷的強化,否則會消失。
【解答】(1) 你認為乙,丙能否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并闡明理由:不能,乙與丙有是否切除甲狀腺和水質兩個變量,不符合變量唯一原則 ;
(2) 某山區水塘里出現類似乙裝置的預期實驗現象——巨型蝌蚪,由于缺少甲狀腺激素導致的,所以該地區的嬰幼兒易患呆小癥;
(3)春末夏初的雄蛙發出悅耳的鳴叫,此行為是吸引異性,屬于繁殖行為,為先天性行為;
故答案為:(1)不能,乙與丙有是否切除甲狀腺和水質兩個變量,不符合變量唯一原則;(2)呆小癥
(3)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動物生長發育的作用;(4)先天性行為;
19.【答案】(1)取菜青蟲卵隔離培養;防止后天取食某種植物造成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實驗具有可信度
(2)10條;排除實驗偶然性,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3)青菜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采用對照實驗探究青菜蟲取食的植物,而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只有一個變量,即實驗中所有探究的問題,是可以改變的量,為了保證只有一個變量。
【解答】(1)培養菜青蟲:尋找菜青蟲卵,找到后將卵隔離飼養.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的目的: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才可能說明觀察或檢驗菜青蟲的某些行為究竟是本能,還是后天習得的行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2)探究實驗一般不能只選取一個實驗對象,否則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而適量選取一定數量的材料可以減少誤差。
(3)結論: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
故答案為:(1)取菜青蟲卵隔離培養;防止后天取食某種植物造成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實驗具有可信度(2)10條;排除實驗偶然性,提高實驗的準確性(3)青菜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
20.【答案】(1)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
(2)腹部顏色;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
(3)1號與3號、2號與4號
(4)1號與4號模型中包含2個變量,不符合單一變量的要求
(5)先天性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就是所要探究的問題。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是先天性行為。
【解答】(1)1號和2號、3號和4號兩組對照實驗的變量都是腹部的顏色,2號和4號外形相同,體色都是紅色,結果都有攻擊行為,因此可以提出問題:紅色是引發繁殖季節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嗎?
(2)1號和2號、3號和4號兩組對照實驗的變量都是腹部顏色,因此它們的變量都是腹部顏色,通過兩組對照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結論與假設一致。
(3)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若以魚體的外形為實驗變量,構成對照組的分別是1號與3號、2號與4號。
(4)如果去掉2號、3號兩組實驗,只考慮1號和4號兩組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會不準確,1號與4號模型中包含2個變量,不符合單一變量的要求。
(5)雄三刺魚的攻擊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稱為先天性行為。
故答案為:(1)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2)腹部顏色;紅色是導致繁殖期間雄性三刺魚發生攻擊行為的誘因(3)1號與3號、2號與4號(4)1號與4號模型中包含2個變量,不符合單一變量的要求(5)先天性
21.【答案】(1)先天性行為;遺傳物質
(2)學習;滇金絲猴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1)動物的行為按照獲得的途徑來看把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從行為的功能來看,動物的行為分為:取食行為、繁殖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遷徙行為等。
【解答】(1)紅嘴鷗從西伯利亞飛抵昆明。隨著滇池水體質量改善,市民愛鷗護鷗意識增強,“人鷗和諧”已成昆明一道亮麗景觀,體現了動物的繁殖行為。不論是遷徙行為還是繁殖行為都屬于先天性行為,它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材料二中滇金絲猴定點取食行為屬于學習行為。這種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滇金絲猴比紅嘴鷗高等,所以滇金絲猴的學習行為高等。
22.【答案】(1)×
(2)√
(3)√
(4)√
【知識點】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
(2)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3)動物行為是生物進行的從外部可察覺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行為。不僅包括身體的運動,還包括靜止的姿勢、體色的改變或身體標志的顯示、發聲,以及氣味的釋放等。
【解答】(1)虎鯨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錯誤。
(2)母鯨哺育后代,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一種哺育后代的先天性行為,正確。
(3)仔鯨對鯡魚的捕食行為,是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學習行為,正確。
(4)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一方面可以尋找食物。另一方面逃避敵害保護自己,有利于動物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繁衍,更好的適應生活環境,故虎鯨的繁殖和捕食都是適應環境的行為,正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和田县| 蒙山县| 堆龙德庆县| 潮安县| 红河县| 黄骅市| 杭州市| 修武县| 西乌珠穆沁旗| 沈丘县| 栖霞市| 青铜峡市| 仪陇县| 固镇县| 田林县| 皋兰县| 涡阳县| 正阳县| 富民县| 会东县| 青海省| 定日县| 思南县| 白河县| 临清市| 开原市| 榆林市| 改则县| 沾化县| 友谊县| 遵义市| 东宁县| 吴忠市| 平遥县| 抚顺县| 抚远县| 昌平区| 沙河市| 武功县|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