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們知道的植物》教學目標【科學觀念】識別植物,能簡單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學思維】通過植物和塑料花的對比觀察,區分真實事物與實物模型。【探究實踐】尋找圖片中出現了多少鐘植物,發現植物的共同點;嘗試種植一棵植物,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態度責任】意識到植物具有生命體的特征,產生認識植物的濃厚興趣;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環境,能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教學重點:能識別植物,并能說出一些常見植物的名稱及簡單描述其特征。教學難點:通過植物和塑料花的對比觀察,區分真實事物與實物模型。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導入:小朋友們,我們在美麗的環境里生活、學習、成長,我們周圍綠樹成蔭,五彩斑斕。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提問: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是什么?(預設:植物)二、探索:初步認識植物1.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提問:小朋友們,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植物呢?你能介紹一下它嗎?預設:學生根據之前的生活經驗舉例說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名稱:桂花樹、小草、太陽花、桃樹、蘋果樹、青菜、蘿卜……教師在“班級記錄表上”邊記錄學生提到的植物名稱或圖畫,邊引導學生描述見過的植物是什么樣的。追問:在哪里看到的?它是長什么樣的?你能描述一下嗎?誰能補充一下?課外書中介紹的這種植物生長在哪里?2.找找大圖中哪些是植物()過渡:大自然中有各種各樣的植物,這些植物把大自然裝點得可真美呀!看,這里有一張圖片,漂亮嗎?提問:小朋友,你能找到大圖中哪些是植物嗎?用鉛筆把植物圈出來。挑戰大家的眼力,誰觀察得更仔細找得更多。分享的時候你可以跟大家說說:我圈出了哪些植物?它們長什么樣?它們長在哪里?提問:誰來說說你找到的植物?預設1:老師先來舉個例子,用白板筆圈出“小草”:我找到了小草,它的葉子有綠色也有黃色的,它長在土里。預設2:給學生白板筆,讓孩子上來圈,介紹植物。預設3:水中也有植物、石頭縫里也有。提問:這些植物都有什么共同點?(預設:會開花、有葉子)(板書記錄)提問:石頭上的蝴蝶,它是植物嗎?為什么?(預設:蝴蝶會飛,而植物不會動。)(板書:不會動)三、研討:進一步認識植物——塑料花是植物嗎[材料準備:小組的植物,每組一盆塑料花,教師一盆塑料紅掌]1.提問:老師這一盆紅掌是植物嗎?(預設:不是植物,因為它是塑料花)2.提問:塑料花是植物嗎?老師給每組都準備了一盆,把它和自己帶來的植物放一起比較,仔細觀察,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鼻子聞一聞,還可以用小手輕輕摸一摸,再來說說塑料花是或不是植物的理由。預設1:植物需要澆水,會長高,葉子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要種在土里。預設2:植物也可以種在水里,但要經常換水,不然會臭的。(提示這種方法叫水培)預設3:植物用手折,枝條容易折斷;用手捏,有水出來,它是活的。(滲透要愛護植物)預設4:植物葉子聞起來沒什么氣味,花聞起來有點香,塑料花聞起來是塑料的氣味。(板書記錄)四、拓展:種一棵植物[材料準備:大蒜、綠蘿枝條、綠豆、向日葵籽]過渡:小朋友們真厲害,找到這么多證據來說明塑料花不是植物。1.種植方式過渡: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可以種植的植物:大蒜、綠蘿枝條、綠豆、向日葵籽(邊展示邊介紹)提問:說一說這些植物的種植方法有哪些?預設:大蒜、綠豆、向日葵籽可以種在土里,綠蘿可以養在水里,也可以種在土里。介紹:種植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種在土里,叫土培;還有一種是種在水里,叫水培。像一般植物的種子適合種植在土里,大蒜、番薯等可以種植在土里,也可以種植在水里。2.種植植物過渡:瞧,這是水培的大蒜和土培的小麥。提問:預測一下植物種下去后,在以后的日子里會發生變化嗎?同學們想知道它都發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嗎?展示活動手冊P2,看,這是一張科學記錄表,我們每周上好科學課回去記錄一次,把它生長變化的特點畫下來。第一周畫的是植物最開始的樣子。在大蒜、綠蘿枝條、綠豆、向日葵籽中,每人選一樣,在家進行種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