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多樣的動物》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多樣的動物單元主題 《多樣的動物》是四年級上冊科學課程的第一單元,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識別常見的動物,理解它們的特征,并根據這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同時,本單元還著重介紹了我國的珍稀動物,旨在培養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思想。生命系統是一種復雜的開放系統,具有層次性,遵循自然界的共同規律。學習內容:地球上存在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類型的生物。根據某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識別常見的動物類別,描述某一類動物(如昆蟲、魚類、鳥類、哺乳類)的共同特征。列舉幾種我國的珍稀動物。學業要求:根據某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認同熱愛自然、保護環境以及保護當地動植物資源的積極意義。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設計了3課時,包括《鳥和哺乳動物》、《動物的分類》和《我國的珍稀動物》。第1課《鳥和哺乳動物》:引導學生觀察鳥和哺乳動物的特征,如鳥類的羽毛、喙和足的結構,以及哺乳動物的毛發和喂養方式。第2課《動物的分類》:介紹動物分類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掌握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的特征,并能運用分類方法對不同動物進行歸類。第3課《我國的珍稀動物》:介紹我國的珍稀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等,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分布區域及面臨的威脅,掌握保護珍稀動物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動物的基本特征、分類有一定的了解,但對珍稀動物及其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生具備觀察、描述和表達的能力,但系統性和邏輯性有待提高。此外,學生在合作學習和科學探究方面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但缺乏深入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動物,不同的動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種動物也存在個體差異。知道可以根據動物的某些特征進行分類。能列舉我國的幾種珍稀動物。科學思維: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進行觀察與比較,找出不同動物的特征,歸納概括出同類動物的共同特征。通過搜集和分析有關動物的信息,獲取動物分類的證據,能根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探究實踐:具有觀察動物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根據自己的發現,如實陳述觀察到的現象,能以事實為依據,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分工協作,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樂于為完成探究活動分享彼此的想法。態度責任:認識到保護珍稀動物的重要性,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激發學生關愛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增強社會責任感。單元結構化活動 1. 參觀動物園:組織學生參觀動物園,觀察不同種類的動物,記錄它們的特征和生活習性。2. 分類游戲:設計動物分類游戲,讓學生通過比較和歸納,將動物分類并解釋分類依據。3.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珍稀動物的保護現狀,提出保護方案,并準備小組展示。4. 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制作珍稀動物宣傳海報,撰寫保護動物的短文等。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課堂表現: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小組討論:評價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活動:評估學生實踐活動的完成情況,包括宣傳海報的制作質量、短文的邏輯性和創意。知識測試:通過課后作業和單元測試,檢查學生對動物分類和保護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三課時《我國的珍惜動物》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科學探究能力:通過觀察、資料搜集、分類整理等方式,學生能夠識別并了解我國珍稀動物的種類及其特征,提高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科學思維能力:通過分析珍稀動物瀕危的原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自然現象的因果關系理解。科學素養: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理解珍稀動物保護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動物保護知識。責任態度: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態責任感,激發他們參與珍稀動物保護活動的熱情,形成愛護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難點重點:識別并了解我國珍稀動物的種類及其特征,理解珍稀動物保護的重要性。難點:分析珍稀動物瀕危的原因,以及提出保護珍稀動物的有效措施。三、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一)情境導入 活動:播放一段關于我國珍稀動物的視頻,如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等,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二)探究活動 活動1:珍稀動物大搜索學生分組,利用網絡資源或圖書資料,搜索并整理我國珍稀動物的種類及其特征。活動2:珍稀動物特征展示每組選擇一種珍稀動物,制作PPT或海報,展示其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活動3:瀕危原因分析學生討論并分析珍稀動物瀕危的原因,如棲息地破壞、過度捕獵等。活動4:保護措施探討學生分組探討并提出保護珍稀動物的有效措施,如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法律保護等。活動5:模擬保護項目策劃學生分組策劃一個珍稀動物保護項目,包括項目目標、實施步驟、預期效果等。 通過資料搜集和整理,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展示活動,加深學生對珍稀動物特征的理解,同時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創造力。通過討論和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對自然現象的理解。通過探討和提出保護措施,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通過模擬策劃項目,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加深對珍稀動物保護重要性的理解。(三)生活應用 活動:制作珍稀動物保護宣傳海報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設計并制作一張珍稀動物保護宣傳海報,用于校園或社區宣傳。 通過制作宣傳海報,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宣傳能力,同時傳播珍稀動物保護的理念。(四)知識總結 活動: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珍稀動物的種類、特征、瀕危原因及保護措施。 通過回顧和總結,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珍稀動物保護的理解。四、作業設計(一)、填空題1、大熊貓是我國的______級保護動物。答案:一2、藏羚羊主要生活在我國的______地區。答案:青藏高原3、東北虎是典型的______動物。答案:肉食性(二)、判斷題1、珍稀動物之所以珍稀,是因為它們數量稀少且難以繁殖。(×)2、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珍稀動物的有效措施之一。(√)3、金絲猴是我國獨有的珍稀動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肅等地。(√)4、珍稀動物保護只需要政府部門的努力,與普通人無關。(×)(三)、選擇題1、下列哪種動物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A)A. 大熊貓 B. 獅子 C. 長頸鹿2、下列哪項不是珍稀動物瀕危的原因?(C)A. 棲息地破壞 B. 過度捕獵 C. 氣候變暖(注:雖然氣候變暖對動物生存有影響,但通常不是珍稀動物瀕危的直接原因)3、下列哪種措施不屬于保護珍稀動物的方法?(B)A. 建立自然保護區 B. 捕殺天敵 C. 加強法律保護(四)簡答題1、請列舉出我國至少三種珍稀動物,并簡述它們面臨的主要威脅。答案:我國珍稀動物眾多,以下是其中三種及其面臨的主要威脅:大熊貓: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主要分布在四川、陜西和甘肅等地。它們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食物資源減少以及繁殖率低等。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大熊貓的棲息地不斷被蠶食,導致它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有限。東北虎:東北虎是我國最大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的森林中。它們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獵殺、棲息地破壞以及食物鏈的斷裂。由于虎骨、虎皮等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歷史上曾遭到大量獵殺。同時,森林砍伐和農業擴張等人類活動也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朱鹮:朱鹮是一種體型中等的涉禽,曾廣泛分布于我國東部和中部地區。然而,由于環境污染、食物短缺和人類捕殺等因素,朱鹮的數量急劇下降,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目前,通過人工繁殖和野化放歸等措施,朱鹮的數量有所回升,但仍處于瀕危狀態。2、為保護我國的珍稀動物,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請列舉至少兩種。答案:為保護我國的珍稀動物,我們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以下是其中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珍稀動物及其棲息地的重要手段。通過在珍稀動物的主要分布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有效地減少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干擾,為它們提供一個相對安全和穩定的生存環境。加強法律法規和執法力度:我國制定了一系列保護珍稀動物的法律法規,如《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同時,政府還加大了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獵殺、販賣珍稀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這些措施有效地保護了珍稀動物的生存安全。3、為什么說珍稀動物的保護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答案:珍稀動物的保護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動物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珍稀動物都扮演著特定的生態角色,與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一旦珍稀動物滅絕,其生態角色將被空缺,可能導致生態系統失衡。生態系統功能維持:珍稀動物在生態系統中往往具有關鍵功能,如傳播種子、授粉、捕食害蟲等。這些功能對于維持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行至關重要。一旦珍稀動物數量減少或滅絕,這些功能將受到影響,進而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科學研究價值:珍稀動物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樣本和資源。通過研究珍稀動物的生理、生態和行為特征,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奧秘和規律,為生態保護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學支持。因此,保護珍稀動物不僅是為了拯救它們本身,更是為了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驗探究題題目:設計一個關于珍稀動物保護的調查問卷,并在校園或社區內進行調查,分析調查結果并提出保護建議。答案:調查問卷設計:問卷應包含關于受訪者基本信息(如年齡、性別等)、對珍稀動物的了解程度、保護意識、參與保護行動的情況等問題。調查實施:在校園或社區內隨機選擇受訪者進行問卷調查,確保樣本具有代表性。調查結果分析:整理調查結果,分析受訪者對珍稀動物保護的了解程度、態度及行為特征。保護建議:根據調查結果,提出針對性的保護建議,如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意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