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經濟的發展一1.農業的發展根據教材,完成下表的填寫領域 表現 作用耕作制度經濟結構種植作物邊疆開發一年兩熟(一年三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普及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棉花、茶葉、蠶桑等)的農戶棉花在內地的種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廣在遼夏金元的統治下,邊疆地區進一步開發土地利用率提高,糧食產量增加,人口增多推動商品經濟發展,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帶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元朝開始棉布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中原農耕文明向周邊擴展:漠北、東北、西北、西南的農業都有了顯著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一1.農業的發展稻麥復種制6月種水稻11月收獲水稻收獲后種麥,來年5月收獲利用稻麥不同的生長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北宋自越南引進的良種,生長時間短、耐旱占城稻棉花種植的推廣宋朝:開始在內地種植元朝:大力推廣(南方植棉普遍)黃道婆改進棉紡織技術高轉筒車經濟的發展一2.手工業的發展行業 概況 影響紡織業制瓷業冶礦業印刷業根據教材,完成下表的填寫宋朝出現五大名窯;景德鎮成為瓷都北宋普遍用煤做燃料(南宋用焦炭冶鐵)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畢昇創造活字印刷術(膠泥活字)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棉紡織業發展推動棉紡技術革新;棉布逐漸成為當時民眾的主要衣料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繼絲綢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經濟的發展一2.手工業的發展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青花瓷《清明上河圖》仇英摹本上的書坊唐代書價:手抄書:每卷1000文(約120斤米價)印刷書:每卷約100文宋代書價:每卷幾十文至100文左右(約24斤米價)經濟的發展一3.商業與城市的繁榮農業發展(糧食增加)種植經濟作物商業的發展;城市的繁榮手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概況市場城市貨幣外貿①市、坊界線的打破;②基層市場的蓬勃涌現;③官方設置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也相當活躍。①兩宋:東京、臨安;②元朝:杭州、元大都商業繁華;③元朝漕運發達,運河沿岸興起了工商業集鎮。①北宋:開始出現紙幣——交子;②元: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①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②主要外貿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經濟的發展一3.商業與城市的繁榮思考:宋代的城市發生了什么變化?北宋東京城布局:坊市分離,商業發展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功能:城市經濟功能得到加強;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出現了娛樂場所。一直南過去州橋,兩邊皆居民,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茶坊每五更點燈……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當時開封以經商為業的有兩萬多戶,其中640家資本雄厚的商戶,分別屬于160行,囊括米、鹽、茶等各類商品貿易。號稱“正店”的大酒樓有72家,……酒樓、茶坊適應商業大潮,與娛樂場所瓦子,都通宵營業。——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經濟的發展一3.商業與城市的繁榮思考:榷場設置起到了什么作用?北宋與遼、夏榷場分布圖南宋與金榷場分布圖有利于邊境的和平與穩定;促進少數民族政權地區的開發與經濟發展;增加宋朝賦稅收入;加強各民族政權間經濟文化聯系,促進民族交融。宋朝在宋遼榷場貿易中每年有四十余萬的收入,以致每年給遼國繳納的歲幣(三十萬)可以從榷場貿易中收回。——霍賀《淺析宋代的對外貿易》經濟的發展一3.商業與城市的繁榮思考:紙幣出現的原因?城市空前繁榮,商品流通規模擴大,貨幣需求量劇增;貿易發達,貨幣外流;紙幣輕便易流轉。南宋會子中統元寶交鈔北宋交子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 《宋史·食貨志下三》貿百金之貨,走千里之途,卷而懷之,皆曰錢不如楮(chu紙的代稱)便也。——《客亭類稿》經濟的發展一4.經濟重心南移魏晉南北朝奠定基礎元朝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南宋完成南移北宋南移繼續唐安史之亂后開始南移魏晉南北朝唐中葉以來北宋南宋元朝南方的經濟實力漸漸超過北方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①大批中原人口南渡,進一步奠定南方的經濟重心地位。②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南北經濟差距縮小經濟的發展一4.經濟重心南移經濟格局 促進了江南經濟發展,使之成為國家賦稅的主要承擔者文化重心 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斷發展;北宋科舉實行南北分卷制度交通貿易 元朝重新開通大運河,裁彎取直,縮短航程;開辟長途海運航線;促進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運輸的發展人口分布 南方人口迅速膨脹,激化人地矛盾民族關系 使各民族更好地交融,有利于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生態環境 導致南方某些地區過度開發,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可持續發展思考: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經濟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社會的變化二1.門第觀念淡化,社會階層流動加快唐朝宰相出身北宋宰相出身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于簿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宋)鄭樵:《通志》門第觀:隋唐時期,士族階層在政治上已經衰落,但重視家族背景的門第觀念仍然十分流行。宋朝時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改變。科舉制:宋朝科舉制不僅原則上面向全社會開放,而且更加強調公平競爭。大批出身平民的士人進入政壇,給政治增添了活力。婚姻觀:人們的婚姻擇偶,也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而不再關心祖先名望。社會的變化二2.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仁宗朝,商人、佃農、奴婢均為編戶齊民。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郭尚武《兩宋良賤制度的消亡及其影響》宋朝賤民階層的數量顯著減少。宋以前,家內服役大都用世襲奴婢承擔,宋朝更多地來自雇傭。宋朝無地農民通常與地主簽訂契約,租種土地,也較少受到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人身束縛松弛)3.社會控制相對松馳男去耒耜則不禁;女去織纴則不禁;工作奇巧則不禁;商通珠貝則不禁。——石介《明禁》不抑制土地兼并、管理放松。重視契約關系。百姓更換職業自由,官府限制松弛。社會的變化二縱向:階層流動增強(高層門第觀念淡化、底層人身自由增加);橫向:人口遷徙、更換職業自由(官府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古代社會與近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古代社會是固態的,每個人都被束縛在固定的戶籍地,限制在固然的社會等級中;而近代社會則是液態的,流動的。流動,既包括地理意義上的橫向流動,即可以從一地自由遷徙到另一地;也包括階層意義上的縱向流動,即固化的等級結構被打破,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上升的機會。這種豐富、廣泛、持續的社會流動性,是從宋朝才開始涌現出來的。儒學的復興三溫故知新:儒家思想發展的歷程春秋時期戰國后期秦朝漢武帝時期魏晉南北朝隋朝時期唐朝時期應運而生蔚然大宗遭到打擊成為正統受到挑戰三教合一復興儒學宋明時期宋明理學儒學的復興三(一)背景材料1: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幾乎滅矣。——歐陽修《新五代史》材料2:宋雖統一,但并未恢復漢唐舊境,面對異邦的存在,趙宋在想方設法抵抗異族之外,凸顯自身國家合法性,張揚自身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葛兆光《中國思想史》材料3:社會的動蕩不安造成人們對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繼興盛發展。——趙世瑜《文化發展歷程》材料4:商人唯利是圖,社會上出現道德下滑的現象…人們追求財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斷膨脹。——孫學功《從商品經濟的發展看理學的興起》材料5:漢朝獨尊儒術后,儒家思想以社會、家庭的道德規范為主體,理論性不強。另外,古代研究儒學的學者,也只注重對儒家經典作咬文嚼字式的考證和注解,結果儒學逐漸變得僵化和流于瑣碎。 ——《中華文明傳真(兩宋)》①唐末以來社會動蕩,儒家綱常受到巨大沖擊,不能適應統治需要②宋代統治者重構政權合法性的需要③佛、道盛行,沖擊儒學正統地位④宋代商品經濟發展,沖擊倫理道德⑤傳統儒學日益僵化,缺乏創新與活力⑥其他:三教合流,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及印刷術的發展,為儒學復興創造了有利條件。儒學的復興三(二)程朱理學1、含義:目的:理學以“理”(或“天理”)為核心,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維護封建統治的新儒學。道、佛儒(根本)(目的)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學。重建儒家道德倫理體系,維護封建制度與儒家的獨尊地位儒學的復興三2.內容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朱子語類》實質是客觀唯心主義,即認為世界統一于人的意識之外的絕對精神、上天的意旨,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守的普遍原理。實質就是儒家的道德倫理和等級秩序。特點:從哲學高度論證專制統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的合理性。(1)宇宙觀(世界觀):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核心思想)人倫者,天理也。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理)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朱熹《朱子文集》(2)道德觀:“理”是倫理道德,表現為三綱五常。儒學的復興三2.內容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含義: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獲得其中理。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3)方法論:窮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朱熹《朱子文集》(4)人生觀:存天理,滅人欲,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渡的欲望。儒學的復興三“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指違反了社會規范和倫理道德的欲望。程朱理學認可道德規范內的人欲。本意規諫統治者,但演變成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朱熹認為道德的關鍵在于教育。他提出儒家要“正君心”就是要“教”,他強調“格物致知”就是要“學”。他編訂的《四書》實際上就是教材。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 四書,并加以注釋,作為先于“五經”儒學基礎讀物。朱熹生活的南宋時代,整個社會統治階級鮮廉寡恥,生活奢侈無度。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滅人欲”之說。——洪映萱《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等理學觀念的反思》存天理、滅人欲概念解讀儒學的復興三3.特點進一步思辨化,理論化(從宇宙本體論的角度論證了社會倫理的本體性、先驗性、客觀存在性)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將人倫升至天理,提出人生修養的辦法,存天理滅人欲,發明本心。無論是理學哲學的本體論、人性論、“存理滅欲”或“存心滅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等,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吸收了佛道因素(糅合儒佛道三派思想,形成結構完整,論證嚴密的哲學體系。)回歸孔孟(四書之名始于宋朝,五經之名始于漢武帝。孟子地位提升,也進了孔廟,儒學從“周孔之道”發展為“孔孟之道”)理學逐漸世俗化、生活化(程朱理學控制教育與科舉,并通過授徒、書院講學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傳播,甚至深入族規、家訓之中。朱熹的《家禮》和《小學》也成為家庭和幼童的行為規范。)儒學的復興三4.影響朱熹生活的南宋時代,整個社會統治階級鮮廉寡恥,生活奢侈無度。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滅人欲”之說。——洪映萱《另一種聲音——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等理學觀念的反思》積極:注重氣節品德;講求自我節制;強調責任使命;增強宗族的凝聚力;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征,適應了統治者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消極:成為統治者加強專制統治的工具;扼殺了人們的自然欲求;具有尊卑等級、重男輕女、重禮輕法、因循守舊等封建觀念。中國的“節烈”文化,要求婦女為男子守節,守得越苦越好,節得越慘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衛道士的父母還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文學藝術和科技四1.文學藝術特點 代表人物或作品文學 宋詞元曲 話本 藝術 書法 繪畫句子長短不等,不同的詞牌散曲更靈活通俗的長短句雜劇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角色,表達完整故事情節。宋元城市中, 說書演出非常盛行;實質是早期的 白話小說 。追求個性 ,不拘法度 宋元以山水畫成就最為突出,注重 意境和筆墨情趣;花鳥畫、人物畫、風俗畫豪放派: 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柳永、李清照。元雜劇標志著古代戲曲的成熟。代表:關漢卿、王實甫《錯斬崔寧》《碾玉觀音》《西湖三塔記》 行書—“宋四家”宋徽宗《芙蓉錦雞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文學藝術和科技四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映。思考:宋代詞興盛的背景是什么?宋朝重文輕武,文人政治地位提高商業和城市日趨繁榮,市民隊伍壯大,詞更適應市井生活的需要兩宋之際,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需要表達復雜情感的新形式印刷業的繁榮發展宋《西湖三塔記》:清明節西湖畔,白蛇所化白衣娘子白卯奴迷途,被一位叫奚宣贊的男子所救。白卯奴的母親白衣婦愛上了奚宣贊,不久又想吃其心肝,得白卯奴救護。后有道士奚真人出來,捉住眾妖,包括白卯奴,將它們鎮壓在西湖的三個石塔之下。體裁從詩文擴大到詞曲話本內容從自然風物擴大到生活百態創作及閱讀主體從士族文人到市井大眾世俗化平民化文學藝術和科技四1.文學藝術米芾:《苕溪詩卷》黃庭堅《花氣熏人帖》蔡襄:《山堂詩帖》蘇軾:《中山松醪賦》文人畫風俗畫山水畫花鳥畫追求個性化、注重個人情感抒發文學藝術和科技四2.科技發明 成就 意義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雕版印刷普及,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發展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擊火器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加速歐洲封建社會衰落。廣泛應用于航海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三大發明其他成就北宋:沈括元:郭守敬元: 王禎《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監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新的歷法《授時歷》《農書》集南北方農業技術為一體,農業工具記載尤為豐富。文學藝術和科技四思考:宋元時期文化繁榮的原因?①政治:國家由分裂割據逐步走向統一,政治局面相對安定;②經濟: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奠定物質基礎;③民族交融:宋元時期,民族交融加強;④國家政策: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元朝科舉制度被極度破壞,民族高壓政策,大多數漢族文人在官場失意;⑤思想與技術:理學思想的影響;印刷術的推動;⑥對外交流:宋元時期對外政策開明,對外交流頻繁,兼收并蓄;⑦階級:市民階層的擴大,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