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蒙城縣匯賢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思想政治第一次學業質量檢測高一思想政治考試時間:60分鐘 滿分:100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 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的。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1.電影《瘋狂原始人》講述原始人咕嚕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護下生活。每天搶奪鴕鳥蛋為食,躲避野獸的追擊,在山洞里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下面對原始人咕嚕一家生活的描述可能的是( )①一家六口共同分享采集來的野果②老爸瓜哥使用鐵制工具進行狩獵③咕嚕用石頭使勁切割獸肉④大女兒用羽毛制成的筆在樹葉上寫下心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堯舜時代,華夏民族就有專業農官“后稷”。戰國農學家許行說:“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正因為這樣,先民們得以定居共存,一個依靠農業種植發展為生活主導的部落文化誕生了。可見,在堯舜時代( )①得益于生產力的發展,先民們已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②先民們實現定居生活,氏族仍是先民們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③先民們處于原始社會的中前期,開始出現原始畜牧業和農業④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全面取代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運動、血跡斑斑的奴隸貿易、對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屠殺、鴉片貿易等罪惡的歷史事實說明( )①對外掠奪是資本家發財致富的唯一途徑 ②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③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歷史的倒退 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依靠暴力和通過掠奪來實現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到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時指出:事實一再告訴我們,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沒有過時。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有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②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和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之間的矛盾③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④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新中國成立前,四川等地的彝族地區大約100萬人保留著奴隸制度,西藏、云南西雙版納等地區大約400萬人口保留著封建農奴制度。新中國為保障人權,于20世紀50年代對這些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廢除了奴隸制和封建農奴制,昔日廣大奴隸和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成為新社會的主人,西藏等地區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發展進程是一模一樣的 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決定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③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④西藏等地區超越社會發展規律步入更高級社會形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近代以后,西方列強入侵,封建統治腐敗,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赴后繼,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這說明( )①在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②探索復興之路必然要經歷屈辱③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必須另辟新路④民主革命不能改變中國人民悲慘的命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世紀初,中國人民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道路屢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下列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及其影響,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③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8.董必武曾經是中國同盟會會員,他回憶說,“我們過去和孫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發展了,孫中山掌握不住,結果叫別人搞去了。于是我們就開始研究俄國的方式。”此說法可以印證的觀點有( )①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經之路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③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才是出路④孫中山沒有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縱觀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黨的理論創新,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①創立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②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④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高一某班開展以“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為主題的探究性學習,以下是幾位同學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是( )①社會主義改造本質上是對生產關系的變革 ②社會主義改造旨在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④黨在過渡時期是要實現對農業、手工業、服務業的社會主義改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宣言》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理論寶庫,值得我們反復學習、深入研究,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通過學習研究《共產黨宣言》,我們可以了解到( )①本書第一次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②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深刻理解剩余價值學說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然性④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品格和崇高理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發表了《烏托邦》一書,標志著空想社會主義誕生;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之處在于( )①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無情批判②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提出許多積極合理的設想③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④看到了階級斗爭的巨大作用,找到了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3.從俄國十月革命到二戰后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再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表明,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這表明( )①回看走過的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②比較別人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全面借鑒他國之路③遠眺前行的路,科學社會主義探索需要不斷超越現有發展階段④審視自己的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應與本國實踐有機結合起來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4.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眾多空想社會主義者,將社會的變革寄托于一種理想,或者寄托于資產階級良心的發現,注定其必然要失敗。與科學社會主義相比,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的弊端是( )①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剝削和階級壓迫②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③沒有看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④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不會被取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奴隸主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宣稱:“奴隸是一種最好的財產,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這表明( )A.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 B.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C.奴隸有一定的財產和人身自由 D.奴隸主占有奴隸大部分勞動成果16.杜甫的《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反映了( )①封建統治者強迫農民從事各種徭役②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③封建君主憑借政治權力對農民進行殘暴統治④農民階級反對統治者的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2分)評卷人得分二、主觀題【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探索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歷程】17.(14分)閱讀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 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國人相繼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材料二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回望歷史,我們看到的是一條中華民族從獨立到富強的復興之路,是中國人民改天換地創造人間奇跡的輝煌之路。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100多年里,中國頻遭侵略和蹂躪之害,飽受戰禍和動亂之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0年,是沿著民族復興之路奮勇前行的7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篳路藍縷,辟除榛莽,一路走來,走向輝煌,走向復興。(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8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6分)【生產關系的產生與確立】18.(10分)閱讀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 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歷程中的一個階段。資本主義(capitalism)就是資本歸個人私有和雇傭關系。資本家通過雇傭關系賺取生產要素創造的利潤。以資本家擁有資本和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材料二 “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馬克思(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資本主義社會的特點?比較與封建社會的不同點。(6分)(2)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是什么?(4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19.(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毛澤東同志在革命中撰寫過《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該文指出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最基本的動力,農民階級是革命的主力軍,民族資產階級具有革命性與妥協性,必須對其采取既聯合又斗爭的態度。無產階級通過它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實現革命的領導權,在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代表了最廣大階級,最終取得了勝利。材料二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掃除內外障礙,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繼而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消滅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即社會主義革命。(1)結合材料一,分析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9分)(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6分)(3)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一個經過千辛萬苦的歷程。某校為了讓學生加深對這段歷史的認識,準備開展一系列活動,請你策劃三個活動方案。(3分)【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20.(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立志選擇最能為人類謀福利的職業,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您認為男人最好的品德?剛強。/ 您認為女人最好的品德?溫柔。您的特點?對目標始終如一。/ 您對幸福的理解?斗爭。您對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喜歡做的事?啃書本。您喜愛的顏色?紅色。/ 您喜愛的座右銘?懷疑一切……——《馬克思的自白》材料二 他是一位杰出的經濟學家,卻債務纏身,大半生窮困潦倒;他出身于中產階級上層,卻熱情捍衛工人的權益。他一生清苦,顛沛流離。從來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活著的時候受到各國政府——無論是專制政府還是共和政府的驅逐。他忍受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貧困、疾病、喪子、亡妻、忌恨、誹謗的折磨。盡管如此,馬克思一生義無反顧地追求真理。 ----英國《焦點》月刊(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克思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條件和理論基石。(6分)(2)閱讀材料,你能獲得怎樣的人生感悟? (4分)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C D B B A C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C C B A1.A【詳解】①③:電影《瘋狂原始人》反映的是原始社會,原始社會人們共同勞動,所使用的工具為石器,因此,原始人咕嚕一家六口共同分享采集來的野果,咕嚕用石頭使勁切割獸肉,①③符合題意。②:鐵制工具是封建社會出現,②不符合題意。④:原始文字還沒有出現,文字在奴隸社會出現;因此,大女兒用羽毛制成的筆在樹葉上寫下心愿,屬于原始社會的現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2.A【詳解】①:根據材料“教民稼墻,樹藝五谷”可知堯舜時代先民們處于新石器時代,開始出現原始農業,人們已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故①正確。②④:根據材料“依靠農業種植發展為生活主導的部落文化誕生了”可知當時仍然是以氏族作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故②符合題意,故④排除。③:堯舜時代屬于原始社會后期,故③表述錯誤。故本題選A。3.C【詳解】②④: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事實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依靠暴力和通過掠奪來實現的,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②④符合題意。①:對外掠奪是資本家發財致富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①錯誤。 ③: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是歷史的進步,③錯誤。 故本題選C。4.D【詳解】③④: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當矛盾尖銳化,使社會生產結構就會嚴重失調,③④符合題意。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是任何社會的基本矛盾,①不合題意。②: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和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②不合題意。故本題選D。5.B【詳解】①③:各地不同的歷史發展軌跡,表明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發展進程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發展進程是一模一樣的,①③正確。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社會發展的方向,②說法錯誤。④:規律是客觀的,因此應該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夠突破規律制約,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6.B【詳解】①③: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赴后繼,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這說明在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必須另辟新路,①③符合題意。②:探索復興之路未必要經歷屈辱,該選項的說法太絕對,②排除。④: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得以改變,該選項的說法不符合實際,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7.A【詳解】③: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③排第一。①: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①排第二。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④排第三。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1949年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②排第四。因此正確的順序是③→①→④→②。故本題選A。8.C【詳解】①:俄國十月革命走從城市到農村的道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兩國道路不一樣,故①錯誤。②③:“我們過去和孫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發展了,孫中山掌握不住,結果叫別人搞去了”說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才是出路,故②③正確。④:題干中并沒有體現孫中山沒有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9.D【詳解】①:毛澤東思想創立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①不符合題意。②: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②不符合題意。③④: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0.A【詳解】①②: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本質上是對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主義改造旨在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①②說法正確。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③說法錯誤。④:黨在過渡時期是要實現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1.D【詳解】①:第一次系統闡述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是《德意志意識形態》,①不選。②:《資本論》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使得人們深刻理解剩余價值學說,②不選。③④:《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然性,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先進品格,③④入選。故本題選D。12.C【詳解】①②:這兩項屬于空想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而不是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之處,故①②不符合題意。③④:依據題意,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之處是揭示社會發展的規律,闡明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的經濟根源;提出階級斗爭的主張,找到了社會變革的階級基礎和正確路徑,故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3.C【詳解】①④:從俄國十月革命到二戰后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再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表明,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這表明回看走過的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審視自己的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應與本國實踐有機結合起來,①④正確。②:比較別人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立足中國實際,而不是全面借鑒他國之路,②排除。③:遠眺前行的路,科學社會主義探索要有發展的目光,但并不是需要不斷超越現有發展階段,③排除。故本題選C。14.C【詳解】①:空想社會主義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剝削和階級壓迫,①說法錯誤。②③: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性是,他們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②③說法正確。④:空想社會主義并不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不會被取代,只是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5.B【詳解】A: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出現、文字的發明和使用,腦體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邁入文明時代,A與題意無關。B:依題意知,“奴隸是一種最好的財產,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這說明在奴隸社會,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B正確。C:在奴隸社會,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C錯誤。D:在奴隸社會,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D錯誤。故本題選B。16.A【詳解】①③:該詩反映封建統治者強迫農民服軍役,從事無償勞動,憑借政治權力對農民進行殘暴統治,①③符合題意。②④:材料介紹的是農民被強制服役,未涉及收取地租,也未涉及農民階級的反抗,②④不選。故本題選A。17.(1)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2)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③新中國的誕生,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分析】背景素材: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探索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歷程考點考查: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公共參與【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屬于分析類主觀題,知識限定明確,屬微觀考查。解答時,考生可根據材料內容和設問要求調動教材知識加以回答。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國人相繼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可說明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因此中國人民面臨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解答本題,考生可根據設問要求,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說明近代中國所面臨的歷史任務。(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屬于說明類主觀題,知識限定明確,屬微觀考查。解答時,考生可根據材料內容和設問要求調動教材知識加以回答,注意不要直接表述教材內容。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回望歷史,我們看到的是一條中華民族從獨立到富強的復興之路,是中國人民改天換地創造人間奇跡的輝煌之路→可從“辭舊”角度,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效信息②: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100多年里,中國頻遭侵略和蹂躪之害,飽受戰禍和動亂之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0年,是沿著民族復興之路奮勇前行的7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篳路藍縷,辟除榛莽,一路走來,走向輝煌,走向復興→可從“迎新”角度,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可從“國際”角度,說明新中國的誕生,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解答本題,考生可根據設問要求,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從辭舊、迎新、國際意義等角度組織答案,做到觀點和材料相結合。18.(1)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封建制社會: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點土地,勞動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2)無償占有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這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詳解】(1)此題屬于簡答題型,根據課本知識回答,資本主義社會的特點: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封建社會: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點土地,勞動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2)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是:無償占有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這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19.(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只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新民族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3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已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2)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②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3)示例:參觀革命紀念館:觀看革命影片:走訪老軍人;舉辦革命照片展。(寫出三個即可)【分析】本題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為話題設置試題情境,以毛澤東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闡述為材料,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角度設置問題,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再現能力,考查考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闡釋事物、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詳解】第(1)問,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一,分析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知識的考查具體而明確,屬于微觀考查。考生可先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的相關知識,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教材P24“專家點評”有明確的闡釋:三個層次,考生根據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結合材料分析作答: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只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新民族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3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已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第(2)問,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知識的考查具體而明確,屬于微觀考查。考生可先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的相關知識,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教材P24有明確的闡釋,考生然后根據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結合材料分析作答: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②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第(3)問,本題要求考生為學校舉辦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系列學習活動策劃三個活動方案。試題具有開放性,考生圍繞主題,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分析作答。考生可從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革命紀念館;觀看革命影片;走訪老軍人;舉辦革命照片展等方面思考作答。【點睛】本題第(1)問,第(2)問,均屬于簡答題,考生根據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書寫作答即可。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再現能力,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整合能力。第(3)問,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對開放性題目,要用好發散思維方式。解答好開放題切記要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從教材內外知識的結合上來回答問題,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創新。20.(1)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②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③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石。(2)感悟示例:志存高遠;頑強意志;創新精神。【分析】本題以科學社會主義為話題設置試題情境,以經典文獻為材料,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角度設置2個問題,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再現能力,考查考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詳解】第(1)問,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克思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條件。知識的考查比較具體,屬于微觀層面的考查。關于馬克思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條件,教材從思想來源、歷史前提、理論基石三個方面進行了明確而具體的闡釋,考生依據教材知識書寫即可: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考生根據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書寫作答即可。第(2)問,本題要求考生閱讀材料,寫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試題具有開放性,考生圍繞主題,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材料介紹了馬克思對真理的追求,具有遠大的志向、堅強的意志,和各種困難作斗爭,因此考生可以從個人志向、個人意志、創新方面分析作答。也可從其他角度分析。【點睛】第(1)問,空想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一個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另一個歷史前提。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義應運而生。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第(2)問,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對開放性題目,要用好發散思維方式。解答好開放題切記要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從教材內外知識的結合上來回答問題,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創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