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點針對練19 不同的二氧化碳固定方式一、選擇題1.光合作用過程中,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被固定后形成C3,C3會先被還原成中間產物磷酸丙糖(TP),再經過一系列反應轉化為蔗糖或淀粉。如圖為葉肉細胞中該過程的部分代謝途徑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O2轉化為TP的場所為類囊體薄膜B.淀粉需水解成TP等物質,通過載體運出葉綠體C.TP運出過多,也不會影響CO2的固定D.推測TR、GR和運出蔗糖的載體空間結構相同2.生長于熱帶干旱地區的景天科植物白天氣孔開放程度小,夜間開放程度大,經過長期適應和進化形成獨特的固定CO2的方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景天科植物白天氣孔開放程度小,防止蒸騰作用過度B.景天科植物夜間CO2凈吸收速率可能大于0C.景天科植物白天pH小于夜間,利于暗反應進行D.景天科植物在夜間不能將CO2轉化為糖類等光合產物3.(2024·梅州虎山中學高三開學考)景天科植物有一個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間氣孔開放,吸收的CO2先形成蘋果酸儲存在液泡中,當白天氣孔關閉時,液泡中的蘋果酸經脫羧作用,釋放出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代謝途徑可防止景天科植物在白天大量散失水分,有利于適應干旱環境B.景天科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暗反應固定的CO2來自蘋果酸脫羧作用C.與常見的C3途徑植物相比,夜間將景天科植物放置于室內更有益于人體健康D.白天,突然降低外界CO2濃度,景天科植物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無明顯變化4.(2023·宜春高三模擬)在干旱、高溫條件下,玉米(C4植物)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其利用 CO2的能力遠遠高于水稻(C3植物),具有明顯的生長及產量優勢。育種專家從玉米的基因組中分離出 PEPC 基因,培育出高光合效率的轉基因水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鑒定時須測定并比較轉基因水稻與非轉基因水稻同化 CO2的速率B.DNA聚合酶與PEPC基因上的啟動子結合后能驅動該基因轉錄C.可使用PCR技術檢驗PEPC基因是否在轉基因水稻中成功表達D.基于轉基因水稻的科學研究,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5.(2024·安慶二中高三月考)玉米葉肉細胞中有一種酶,通過系列反應將CO2泵入維管束鞘細胞,使維管束鞘細胞積累較高濃度的CO2,保證卡爾文循環順利進行,這種酶被形象地稱為“CO2泵”(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b的過程還需要光反應提供的 NADH、ATP等物質的參與B.抑制“CO2泵”的活性,短時間內維管束鞘細胞中b的含量減少C.晴朗的夏季11:00時,溫度升高,玉米維管束鞘細胞光合作用速率會明顯下降D.可用紙層析法分別分離玉米葉肉細胞、維管束鞘細胞中的色素并比較色素的含量和種類差別6.Rubisco是一種能催化CO2固定的酶,在低濃度CO2條件下,催化效率低。海水中的無機碳主要以CO2和HCO兩種形式存在,水體中CO2濃度低,擴散速度慢,某些藻類具有如圖所示的無機碳濃縮過程,極大地提高了Rubisco所在局部空間位置的CO2濃度,促進了CO2的固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真核細胞葉綠體中,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過程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B.由圖可知,相比于細胞質基質,葉綠體中的HCO濃度更高C.圖示HCO跨膜運輸及卡爾文循環過程所需的ATP僅來源于細胞呼吸D.可以利用同位素示蹤法驗證上述CO2濃縮機制中碳的轉變過程及相應場所7.(2024·重慶江北區高三期中)原產熱帶地區的玉米等C4植物的葉肉細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二氧化碳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結合形成草酰乙酸(C4),草酰乙酸被NADPH還原成蘋果酸,蘋果酸通過胞間連絲從葉肉細胞轉移到維管束鞘細胞,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核酮糖-1,5-二磷酸(RuBP,C5)羧化酶固定進入C3途徑(卡爾文循環);丙酮酸再次進入葉肉細胞葉綠體,轉化為PEP繼續固定CO2。上述途徑可以保證在較低CO2濃度下植物對CO2的利用。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玉米等C4植物的維管束鞘細胞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暗反應B.上述途徑中RuBP羧化酶固定CO2的能力比PEPC更強C.玉米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丙酮酸的運輸方向是從維管束鞘細胞到葉肉細胞D.上述CO2的固定途徑是植物對高溫環境中水分過度蒸發的適應8.(2023·福建龍巖一中高三月考)玉米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較小、數目較少,但葉綠體內有基粒;相鄰的維管束鞘細胞中葉綠體較大、數目較多,但葉綠體內沒有基粒。玉米細胞除C3途徑外還有另一條固定CO2的途徑,簡稱C4途徑(如圖)。研究發現,C4植物中PEP羧化酶對CO2的親和力約是Rubisco的60倍。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維管束鞘細胞中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都是C4分解釋放的B.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細胞呼吸速率時,植物的干重不一定增加C.玉米的有機物是在維管束鞘細胞通過C3途徑合成的D.干旱條件下C3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比C4途徑植物的慢二、非選擇題9.(2023·東莞實驗中學高三開學考)光合作用中,有一種特殊的固定CO2和節水的類型。菠蘿、仙人掌和許多肉質植物都進行這類光合作用,統稱為CAM(景天科)植物,其特別適應干旱地區,特點是氣孔夜間打開、白天關閉。如圖為菠蘿葉肉細胞內的部分代謝途徑(CAM途徑)示意圖,圖中蘋果酸是一種酸性較強的有機酸。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分析,推測圖中葉肉細胞右側過程a的活動發生在________(填“白天”或“夜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蘋果酸通過過程a運輸到液泡內,又會通過過程b運出液泡進入細胞質,推測過程b發生在______(填“白天”或“夜間”)。過程a的生理意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個方面即可)。(3)長期在強光照、高溫、缺水等逆境脅迫下,以菠蘿為代表的CAM植物形成了適應性機制:夜晚氣孔開放,有利于從外界吸收CO2,白天氣孔關閉,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可以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獲得光合作用暗反應所需的CO2。10.滸苔是一種常見的綠藻,如圖1表示滸苔細胞部分代謝過程,C4循環是植物進化中形成的一種二氧化碳濃縮機制。請回答下列問題:(1)滸苔細胞光反應的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與藍細菌相比,其結構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1中過程②需要光反應產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參與。滸苔細胞固定CO2的場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代謝過程分析,滸苔通過____________方式從低濃度CO2的海水中吸收HCO,還能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光合效率,實現快速生長。(4)Rubisco的活化需要一定的光照條件,科研人員研究了某種滸苔的Rubisco活性與環境條件的關系,部分結果如圖2。已知該滸苔細胞中Rubisco活性的最適溫度約為25~29 ℃。①從采樣到酶活性測定,需對藻體進行低溫處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磨前在樣品中加入液氮(-196 ℃)能使滸苔細胞快速冷凍并脆化,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結合圖2分析,Rubisco活性在14:00、18:00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熱點針對練19 不同的二氧化碳固定方式(解析版)一、選擇題1.光合作用過程中,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被固定后形成C3,C3會先被還原成中間產物磷酸丙糖(TP),再經過一系列反應轉化為蔗糖或淀粉。如圖為葉肉細胞中該過程的部分代謝途徑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O2轉化為TP的場所為類囊體薄膜B.淀粉需水解成TP等物質,通過載體運出葉綠體C.TP運出過多,也不會影響CO2的固定D.推測TR、GR和運出蔗糖的載體空間結構相同答案 B解析 CO2轉化為TP屬于暗反應過程,其場所為葉綠體基質,A錯誤;淀粉需水解成TP等物質,通過TR等載體運出葉綠體,B正確;若TP運出過多,葉綠體基質中的TP含量下降,會影響CO2的固定,C錯誤;TR、GR和運出蔗糖的載體功能不同,空間結構也不同,D錯誤。2.生長于熱帶干旱地區的景天科植物白天氣孔開放程度小,夜間開放程度大,經過長期適應和進化形成獨特的固定CO2的方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景天科植物白天氣孔開放程度小,防止蒸騰作用過度B.景天科植物夜間CO2凈吸收速率可能大于0C.景天科植物白天pH小于夜間,利于暗反應進行D.景天科植物在夜間不能將CO2轉化為糖類等光合產物答案 C解析 景天科植物采用蘋果酸代謝途徑,白天氣孔開放程度小,可減少水分的流失,防止其在白天蒸騰作用過度,A正確;景天科植物白天氣孔開放程度小,夜間氣孔開放程度大,吸收的CO2可以合成蘋果酸,故其夜間CO2凈吸收速率可能大于0,B正確;景天科植物CO2固定后能夠在夜間轉化為酸性物質儲存起來,而白天蘋果酸分解形成CO2用于暗反應,故其白天pH大于夜間,C錯誤;由于景天科植物在夜間沒有光反應提供的ATP和NADPH,所以不能將CO2轉化為糖類等光合產物,D正確。3.(2024·梅州虎山中學高三開學考)景天科植物有一個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間氣孔開放,吸收的CO2先形成蘋果酸儲存在液泡中,當白天氣孔關閉時,液泡中的蘋果酸經脫羧作用,釋放出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代謝途徑可防止景天科植物在白天大量散失水分,有利于適應干旱環境B.景天科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暗反應固定的CO2來自蘋果酸脫羧作用C.與常見的C3途徑植物相比,夜間將景天科植物放置于室內更有益于人體健康D.白天,突然降低外界CO2濃度,景天科植物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無明顯變化答案 B解析 該代謝途徑即白天關閉氣孔,可防止景天科植物在白天大量散失水分,有利于適應干旱環境,A正確;景天科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暗反應固定的CO2來自蘋果酸脫羧作用和細胞呼吸,B錯誤;景天科植物夜間打開氣孔吸收CO2,故夜間將景天科植物放置于室內,可以降低室內的CO2濃度,更有益于人體健康,C正確;景天科植物白天不從外界吸收CO2,故突然降低外界CO2濃度,其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無明顯變化,D正確。4.(2023·宜春高三模擬)在干旱、高溫條件下,玉米(C4植物)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其利用 CO2的能力遠遠高于水稻(C3植物),具有明顯的生長及產量優勢。育種專家從玉米的基因組中分離出 PEPC 基因,培育出高光合效率的轉基因水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鑒定時須測定并比較轉基因水稻與非轉基因水稻同化 CO2的速率B.DNA聚合酶與PEPC基因上的啟動子結合后能驅動該基因轉錄C.可使用PCR技術檢驗PEPC基因是否在轉基因水稻中成功表達D.基于轉基因水稻的科學研究,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答案 A解析 啟動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并結合的部位,驅動轉錄,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B錯誤;PCR技術可檢測目的基因及其轉錄出的RNA,但不能檢測蛋白質,C錯誤;基于轉基因水稻的科學研究,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錯誤。5.(2024·安慶二中高三月考)玉米葉肉細胞中有一種酶,通過系列反應將CO2泵入維管束鞘細胞,使維管束鞘細胞積累較高濃度的CO2,保證卡爾文循環順利進行,這種酶被形象地稱為“CO2泵”(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b的過程還需要光反應提供的 NADH、ATP等物質的參與B.抑制“CO2泵”的活性,短時間內維管束鞘細胞中b的含量減少C.晴朗的夏季11:00時,溫度升高,玉米維管束鞘細胞光合作用速率會明顯下降D.可用紙層析法分別分離玉米葉肉細胞、維管束鞘細胞中的色素并比較色素的含量和種類差別答案 D解析 a表示三碳化合物,b表示五碳化合物,a→b的過程表示三碳化合物的還原,需要光反應提供的NADPH、ATP等物質的參與,A錯誤;抑制“CO2泵”的活性,維管束鞘細胞中CO2含量會降低,導致CO2的固定受阻,消耗的五碳化合物減少,而三碳化合物還原生成五碳化合物仍正常進行,所以在短時間內,維管束鞘細胞中b(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B錯誤;晴朗的夏季11:00時,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原因是玉米葉肉細胞內有“CO2泵”,仍可以維持細胞內較高的CO2濃度,此時光照強度增強,光合作用速率增加,C錯誤;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不同,故可用紙層析法分別分離玉米葉肉細胞、維管束鞘細胞中的色素,并比較色素的含量和種類差別,D正確。6.Rubisco是一種能催化CO2固定的酶,在低濃度CO2條件下,催化效率低。海水中的無機碳主要以CO2和HCO兩種形式存在,水體中CO2濃度低,擴散速度慢,某些藻類具有如圖所示的無機碳濃縮過程,極大地提高了Rubisco所在局部空間位置的CO2濃度,促進了CO2的固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真核細胞葉綠體中,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過程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B.由圖可知,相比于細胞質基質,葉綠體中的HCO濃度更高C.圖示HCO跨膜運輸及卡爾文循環過程所需的ATP僅來源于細胞呼吸D.可以利用同位素示蹤法驗證上述CO2濃縮機制中碳的轉變過程及相應場所答案 C解析 卡爾文循環過程中所需的ATP來源于光反應,C錯誤。7.(2024·重慶江北區高三期中)原產熱帶地區的玉米等C4植物的葉肉細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二氧化碳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結合形成草酰乙酸(C4),草酰乙酸被NADPH還原成蘋果酸,蘋果酸通過胞間連絲從葉肉細胞轉移到維管束鞘細胞,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核酮糖-1,5-二磷酸(RuBP,C5)羧化酶固定進入C3途徑(卡爾文循環);丙酮酸再次進入葉肉細胞葉綠體,轉化為PEP繼續固定CO2。上述途徑可以保證在較低CO2濃度下植物對CO2的利用。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玉米等C4植物的維管束鞘細胞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暗反應B.上述途徑中RuBP羧化酶固定CO2的能力比PEPC更強C.玉米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丙酮酸的運輸方向是從維管束鞘細胞到葉肉細胞D.上述CO2的固定途徑是植物對高溫環境中水分過度蒸發的適應答案 B解析 PEPC固定CO2的能力要強于RuBP羧化酶,B錯誤。8.(2023·福建龍巖一中高三月考)玉米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較小、數目較少,但葉綠體內有基粒;相鄰的維管束鞘細胞中葉綠體較大、數目較多,但葉綠體內沒有基粒。玉米細胞除C3途徑外還有另一條固定CO2的途徑,簡稱C4途徑(如圖)。研究發現,C4植物中PEP羧化酶對CO2的親和力約是Rubisco的60倍。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維管束鞘細胞中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都是C4分解釋放的B.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細胞呼吸速率時,植物的干重不一定增加C.玉米的有機物是在維管束鞘細胞通過C3途徑合成的D.干旱條件下C3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比C4途徑植物的慢答案 A解析 在玉米的維管束鞘細胞中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來源有C4分解釋放和細胞呼吸產生,A錯誤;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細胞呼吸速率,但對于整個植株來說,還有部分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也會通過細胞呼吸消耗有機物,故植物的干重不一定增加,B正確;玉米的維管束鞘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暗反應,故玉米的有機物是在維管束鞘細胞中通過C3途徑合成的,C正確;在干旱條件下,植物葉片中的氣孔部分關閉,導致植物吸收的CO2減少,相比于C3途徑,C4途徑中的PEP羧化酶對CO2的親和力很高,C4進入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中分解產生CO2,故C3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比C4途徑植物的慢,D正確。二、非選擇題9.(2023·東莞實驗中學高三開學考)光合作用中,有一種特殊的固定CO2和節水的類型。菠蘿、仙人掌和許多肉質植物都進行這類光合作用,統稱為CAM(景天科)植物,其特別適應干旱地區,特點是氣孔夜間打開、白天關閉。如圖為菠蘿葉肉細胞內的部分代謝途徑(CAM途徑)示意圖,圖中蘋果酸是一種酸性較強的有機酸。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分析,推測圖中葉肉細胞右側過程a的活動發生在________(填“白天”或“夜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蘋果酸通過過程a運輸到液泡內,又會通過過程b運出液泡進入細胞質,推測過程b發生在______(填“白天”或“夜間”)。過程a的生理意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個方面即可)。(3)長期在強光照、高溫、缺水等逆境脅迫下,以菠蘿為代表的CAM植物形成了適應性機制:夜晚氣孔開放,有利于從外界吸收CO2,白天氣孔關閉,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可以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獲得光合作用暗反應所需的CO2。答案 (1)夜間 夜間氣孔打開,CO2才能進入細胞并轉變成蘋果酸儲存在液泡中 (2)白天 一方面促進CO2與PEP生成OAA進而生成蘋果酸(CO2的吸收),另一方面避免蘋果酸降低細胞質基質的pH,影響細胞質基質內的反應 (3)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 蘋果酸的分解和有氧呼吸解析 (1)葉肉細胞右側過程a顯示CO2進入細胞并轉變成蘋果酸儲存在液泡中,夜間氣孔打開,細胞才能完成此項活動,據此可推測圖中葉肉細胞右側過程a的活動發生在夜間。(2)白天時,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CO2,蘋果酸通過過程b運出液泡,在細胞質中分解產生CO2進行暗反應。夜間氣孔開放,從外界吸收的CO2與PEP發生系列反應生成蘋果酸,及時通過過程a將蘋果酸運進液泡中,其生理意義見答案。(3)干旱、光照充足的環境中,菠蘿光合作用強度大于細胞呼吸強度,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由兩種途徑提供:一是蘋果酸的分解,二是植物細胞有氧呼吸(細胞呼吸)產生。10.滸苔是一種常見的綠藻,如圖1表示滸苔細胞部分代謝過程,C4循環是植物進化中形成的一種二氧化碳濃縮機制。請回答下列問題:(1)滸苔細胞光反應的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與藍細菌相比,其結構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1中過程②需要光反應產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參與。滸苔細胞固定CO2的場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代謝過程分析,滸苔通過____________方式從低濃度CO2的海水中吸收HCO,還能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光合效率,實現快速生長。(4)Rubisco的活化需要一定的光照條件,科研人員研究了某種滸苔的Rubisco活性與環境條件的關系,部分結果如圖2。已知該滸苔細胞中Rubisco活性的最適溫度約為25~29 ℃。①從采樣到酶活性測定,需對藻體進行低溫處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磨前在樣品中加入液氮(-196 ℃)能使滸苔細胞快速冷凍并脆化,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結合圖2分析,Rubisco活性在14:00、18:00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葉綠體)類囊體薄膜 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NADPH和ATP 細胞質基質和葉綠體基質 (3)主動運輸 C4循環富集CO2(4)①低溫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 細胞破碎,充分釋放酶②溫度升高,Rubisco的空間結構改變 光照強度下降,Rubisco活化的比例下降解析 (1)滸苔是一種常見的綠藻,屬于真核生物,滸苔細胞光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類囊體薄膜。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與藍細菌相比,滸苔結構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具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過程②為C3的還原,需要光反應產生的NADPH和ATP參與。由圖1可知,在細胞質基質中CO2會被PEPC固定成C4,在暗反應過程中CO2會被C5固定成C3,其場所為葉綠體基質。(3)從代謝過程分析,滸苔通過主動運輸方式從低濃度CO2的海水中吸收 HCO,且消耗ATP。由圖1可知,在細胞質基質中低濃度的CO2會被PEPC固定成C4,并儲存在液泡中,C4又能分解成CO2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故滸苔還能通過C4循環富集CO2,提高光合效率,實現快速生長。(4)①從采樣到酶活性測定,需對藻體進行低溫處理,原因是低溫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而高溫會破壞酶的空間結構,使酶失活。研磨前在樣品中加入液氮(-196 ℃)能使滸苔細胞快速冷凍并脆化,細胞破碎,充分釋放酶,有利于酶促反應的進行。②由圖2分析可知,在14:00時,溫度升高,Rubisco的空間結構改變,使Rubisco活性明顯下降;Rubisco的活化需要一定的光照條件,在18:00時,光照強度下降,Rubisco活化的比例下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