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試卷高二語文參考答案 2024.111. C(“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又反對人民解放戰爭”錯,這是文中對伯夷的評價,說“沒有如聞一多等的民族英雄氣概”太過絕對。)2. C(主要原因是“殖民政府的潰散”錯,“全體中國人民的覺醒”錯。)3. A(在材料一中,此句是客觀說明中國的戰略地位,不能體現“無限的豪邁和樂觀”。)4.①運用反語,戳穿“對華友好的傳統政策”都是假象,揭露美國“變中國為美國的殖民地”的險惡用心。②使論證具有幽默感和諷刺性,加強文章論證力度。(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①從國際全局分析中國的處境。②從了解其他國家和了解中國的全局深入分析,知己知彼。③從中國國情出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④中國的崛起已勢不可擋,樹立大國自信。(每點2分,給滿6分為止。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B(A選項并未徹底擺脫世俗對他的束縛,真正做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C選項“這是貫穿一生的悲劇”錯,文中提到“青蔥自樂的時代沒有多時”。D選項并不是內心的悲傷,有對自己困窘孤獨人生處境的泰然自若,也有對人性和社會的更深層次的反思。)7.B(“莊子為形而上的友誼”錯,莊子去找惠子,不完全是為了單純的友誼,也有物質求助的因素。)8.①揭示人物性格,通過莊子與髑髏的對話描寫,表現了他對世俗觀念的超然態度,以及超脫物欲、淡泊名利的人格特征。②推動情節發展,從髑髏出現,到莊子去找惠子,到最后“向白云流蕩著的青天擲去”,都圍繞著髑髏敘事。③深化主題,髑髏象征死亡,作者借莊子對待髑髏的態度,探討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小說借“髑髏”這一物象,及莊子反復說的“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批判當時社會的功利主義和物質追求,倡導人們應該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答出一點給2分,給滿4分為止。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9.①歷史:小說取材于《莊子》中的寓言故事,以真實的歷史人物莊子為原型,將莊子打草鞋等幾個生活小故事串聯在一起,這些生活小故事基本符合歷史的真實性。②現實:小說中的“莊子”被抽象成一類寓言化了的角色,是當時無依無靠、郁郁不得志、四處碰壁的令人同情的底層知識分子和思想家的形象。③自我:作者在“莊子”的形象塑造中投射了自我的心緒,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生機、友誼的渴盼;在現實的打擊下產生的人生幻滅感受;志向高遠卻不為世人理解與接納所產生的絕望、憤懣的心態。(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0.BDF11. D(文中是“懲治”的意思,《兼愛》中是治理的意思。)12. C(“新州府借此聲張正義,卻引發了豪賊聚眾攻城”錯誤,由原文“至城下,言不效,皆潰去。而新州聲張,以為豪賊挾眾攻城”可知,是岑探蠱惑的周邊的百姓都潰散離去,但新州對外宣揚,人們以為叛賊聚眾攻城。)13.(1)他們(魚和人)所處的環境不同,他們的好惡因而也不一樣。所以先輩的圣人不強求才能的統一,不讓大家做相同的事。(4分)(2)知道滿足的人就是富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夠長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長壽。(4分)14.沒有順應自然,而是傷其根本:①改變了鳥的生活環境。②破壞了鳥的飲食習慣。③違逆了鳥的生活狀態。(5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5. C(“對人情冷漠的心寒”錯。)16.①杜甫的狂是一種“疏放”的灑脫,用一種倔強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的磨難。②李白的狂是一種自信的豪放。也是現實無奈(或現實的反叛),縱情享樂的狂放不羈。(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7.(1)與子同澤 (《詩》)可以興(2)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3)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18.B(文中“焦桐”是特定稱謂,A表示強調,C特殊含義,D引用)19.3月17日,習近平到河南蘭考縣焦裕祿紀念館參觀,強調全黨繼續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時間1分,主語1分,地點1分,做法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20.已廣栽在蘭考大地上的泡桐樹,被制作成一件件美妙的樂器、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成為蘭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產業。(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21.示例: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使用比喻修辭1分,比喻恰當,突出焦裕祿精神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2分。)22.不贊同。材料二介紹了種桐的背景以及桐樹在當今的價值意義(1分)材料一是微博報道,敘事簡練(2分)加入背景不符合文段整體的敘述特點與邏輯(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23.參考高考作文評價標準參考譯文:材料一:從前有只海鳥棲息在魯國國都郊外,魯侯把它迎進太廟,斟酒給它喝,演奏《九韶》娛樂它,準備了豐富的祭品作它的餐食。鳥見了卻眼目昏花憂郁悲傷,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去養鳥呀,不是用養鳥的方法去養鳥啊。要是用養鳥的方法去養鳥,就應該讓鳥棲息在深林中,在沙洲上漫游,在長江大湖上翱翔,捕食泥鰍白峰等魚,讓它隨鳥群隊伍而息止,從容自在地生活。魚待在水中可以生存,人待在水中就會死亡。他們(魚和人)所處的環境不同,他們的好惡因而也不一樣。所以先輩的圣人不強求才能的統一,不讓大家做相同的事。材料二:黃幾復年齡很小的時候,就有志于六經,分析道理深入細致,能夠難倒授業老師和資深學者。方士和士大夫們還不懂得閱讀莊老著作的時候,黃幾復多次為我講解,莊周雖然名義上是闡發老子學說的,但要理解(老子思想)的要旨心得,(如果)不能夠領會莊周,后世也很難走入(道家思想)的門徑。我曾經請教(他)莊子命名《逍遙游》(的深意),黃幾復說:“逍,就像陽氣萌動,冰塊消融,雖然消耗了卻沒有消解到根本;遙,就像舟船劃行,水流搖蕩,雖然流動了卻不妨礙水體內核;像這樣游處于世間,只有體悟了大道的人才能做到。常常遺憾魏晉以來,學者錯誤地跟隨向秀和郭象,將莊周的思想誤歸為齊物論。尺鸚和海鵬,這兩個蟲鳥又知道什么,竟然能夠逍遙嗎?”熙寧九年,黃幾復以同學究出身,調任程鄉尉。后被舉薦為廣州教授。嶺南人士承蒙黃幾復講解文辭篇章語句,他們聽都沒有聽說過,(這以后嶺南)稍稍有了一些廣為人知的學者。(黃幾復)改任楚州團練推官,擔任四會知縣。新興縣的百姓岑探說自己有神靈附身,敗壞良俗迷信鬼神互相傳播,幾個郡縣推崇岑探為頭領。新州府抓捕岑探的哥哥弟弟、妻子孩子關押治罪,岑探欺騙鄉民,謊稱“我喊三聲能夠陷落新州城。”不得志的年輕人和跟隨的老人弱小有幾百人。到了新州城下面,岑探喊了沒有效果,人們都潰散離去。可新州向外宣揚,人們以為叛賊聚眾攻城。經略使派遣將領童政抓捕斬殺,于是官兵將遇到的那些砍柴的、汲水的、行路的和經商的百姓都殺了,經略使也傳令黃幾復派出武裝力量策應童政。黃幾復發現童政屬下大多不守法令,就說經略司不能管理將領下屬,可以靠鄉兵維護治安。還說童政用來領軍功的人頭,沒有不是朝廷的子民,挖出已埋葬的棺材,殺死待產的孕婦,一百個岑探帶來的禍患,說出來也不夠一個童政帶來的禍患。這以后的實際情況都像黃幾復說的那樣。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試卷(2024.11)高 二 語 文(考試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卷上。準考證號要填涂清楚。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 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卷的整潔。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尚未到達的日子——八月五日發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中國有相當廣泛的社會聯系,在中國辦過多年的教會學校,在抗日時期坐過日本人的監獄,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因此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系統中的風云人物之一。在馬歇爾系統看來,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他代表馬歇爾系統的政策在中國當大使的整個時期,恰恰就是這個政策徹底地被中國人民打敗了的時期,這個責任可不小。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的白皮書,當然應該在司徒雷登將到未到的日子發表為適宜。中國是亞洲的重心,是一個具有四億七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國,奪取了中國,整個亞洲都是美國的了。可是,一則,美國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戰爭;二則,歐洲人民的覺悟,東歐各人民民主國家的興起,特別是蘇聯這個空前強大的和平堡壘聳立在歐亞兩洲之間,頑強地抵抗著美國的侵略政策,使美國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則,這是主要的,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和民眾組織的力量已經空前地強大起來了。這樣,就迫使美帝國主義的當權集團不能采取大規模地、直接地武裝進攻中國的政策,而采取了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的政策。好辦法,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變中國為美國的殖民地,實現“對華友好的傳統政策”。那些近視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聽著,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你們所設想的美國的仁義道德,已被艾奇遜一掃而空。不是嗎?你們能在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里找到一絲一毫的仁義道德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開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么呢?他看見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沒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摘編自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材料二:《別了,司徒雷登》是毛澤東于1949年8月18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抨擊艾奇遜發表的《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和美國扶持國民黨發動內戰的政策,向美帝國主義告別,表達了無限的豪邁和樂觀。《別了,“不列顛尼亞”》是新華社記者于1997年7月1日合寫的一篇短新聞,向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告別,表達了民族強盛的自豪感。“別了”一詞被當代中國人民普遍理解和使用,與《別了,司徒雷登》這篇文章緊密相關。這篇文章寫在新中國誕生前夕,是中華民族向帝國主義列強欺凌史的告別宣言。不說“再見”,只道“永別”,“別了”一詞被賦予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別了,司徒雷登”,別了,帝國主義欺凌史。1945年2月,美國在雅爾塔會議上與蘇聯達成分割遠東的秘密協定,意圖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后,美蘇以中國長城為界南北劃分勢力范圍。1945年4月,羅斯福逝世,落實雅爾塔秘密協定的任務轉到馬歇爾身上,他相中了司徒雷登,1946年的7月,司徒雷登被正式任命為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5月,解放軍橫渡長江,為避免中國倒向蘇聯,司徒雷登向美國國內提出承認中共新政權的建議,遭到拒絕,無奈回國。此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用種種策略,企圖扼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甚至不惜發動朝鮮戰爭,中國人民歷經血與火的考驗,將帝國主義的欺凌史掃進了垃圾桶。別了,“不列顛尼亞”,別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史。別了,“不列顛尼亞”,既是向不列顛尼亞號郵輪告別,也是向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告別。英國、美國等國家在之后也始終沒有停止攪亂香港的圖謀,1997年掀起金融危機沖擊香港金融市場、2013年挑動“占領中環”非法集會、2019年煽動香港暴亂,均被祖國一一化解。中國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帝國主義的殖民史、欺壓史都將一“別”不復返。(摘編自王洪濤《從<別了,司徒雷登>到<別了,“不列顛尼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司徒雷登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的原因是其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這可以讓美國更好地實施侵略政策。B.美國不能采取大規模地、直接地武裝進攻中國的政策,而采取了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的政策,原因不止局限于中美兩國,也在于世界整體局勢。C.那些近視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又反對人民解放戰爭,沒有如聞一多等的民族英雄氣概。D.“別了”一詞在兩則材料中都有告別之意,都有深刻內涵,都展示出中國人強烈的民族豪情,也將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續奮斗。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美國“對華友好的傳統政策”,幫助蔣介石政府,其目的是變中國為美國的殖民地。B.美國的白皮書本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結果卻成了證明其沒有仁義道德的依據。C.司徒雷登離開的主要原因不僅是殖民政府的潰散,更是全體中國人民的覺醒。D.1949年,司徒雷登向美國國內提出承認中共新政權的建議,是出于其本國利益考慮。3.根據材料一的內容,下列不能支撐材料二中“《別了,司徒雷登》表達了無限的豪邁和樂觀”的觀點的一項是(3分)A.中國是亞洲的重心,奪取了中國,整個亞洲都是美國的了。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和民眾組織力量已經空前地強大起來了。C.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D.司徒雷登大使老爺沒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4.材料一中畫線句子運用反語修辭,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效果。(4分)5.如今國際形勢復雜,面對其他國家對我國新霸權主義的威脅,我們應該如何從全局去“看問題、想問題”,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概括。(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漆園吏游梁 郭沫若莊周自從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園吏的微職丟掉,他的門徒們也就逐漸地風流云散了。他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錢去買了些個麻來打草鞋過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卻在冥想著宇宙間消長盈虛的道理。“苧麻的種子播在田地間,受著溫暖的陽光護攝,無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條。苗條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這打成的草鞋,被人踐踏穿了的時候,又要委棄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人的一生不就是這樣的嗎?青蔥自樂的時代沒有多時,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沒有什么榮幸。”有一次,接連幾天一雙草鞋也賣不出,他是餓得不能忍耐了。他記起有一位舊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著餓,提了幾雙草鞋想去向他貰兩升小米。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邊,他覺得不像他自己在走,好像有股風吹送一團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時候他實在是一團火,一團饑火好像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毀了的一樣。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風一吹又漸漸燃熾起來,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邊。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啊,你就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莊周夫子嗎?我幾乎不認識你了。你的頸子怎瘦得那么細長,就好像白鶴的頸子一樣?你的面孔怎變得那么黃熟,就好像臃腫的南瓜?”正當他在照影自嘲的時候,他聽見有得得的馬蹄聲走來。他抬頭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監督的朋友。他看見他的朋友,就好像爐火遇著油煤一樣,熱烈烈地便去接著:——“啊啊,朋友,我有好幾天沒吃饅頭了。我這里有幾雙草鞋作抵押,請你貰幾升小米給我煮粥吃罷!”——“啊啊,朋友,我這個月還沒有領薪水呢!”河堤監督毫不躊躇地回答。莊周只聽了他這一句話掉頭便跑。他息了一會兒之后,他餓得連動也不能動彈了。他便無意識地把手里提的草鞋來亂嚼,足足嚼盡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覺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樣。——“啊啊,我真感謝你這真宰!真是道無所不在,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麻屑嚼多了,雖然可以勉強充饑,但是有時總想要點有血有肉的鮮味。有血有肉的鮮味!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個鐵針來敲成鉤,把麻條來續成線,想去釣幾只魚兒。——“蚯蚓呀,罪過,可憐你不該有能夠引誘魚兒上鉤的質。因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小河邊上的田野中偃著一個髑髏,他把那髑髏翻開,又才發現了幾條蚯蚓。他把蚯蚓穿在針上,把麻線投在水里的時候,他看見魚兒一對對地銜尾接首在水里面優游。直到這時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為她揮灑了幾行清淚。夫人在生的時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總以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為有了她,所以不得不過世俗的生活:因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場小官:因為有了她,才教了幾個無聊的弟子。但是,如今呢?他只對著孤影嚼麻屑了。——“啊啊,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呀!”他一連叫了幾聲,把釣緡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個髑髏。——“啊啊,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我是饑渴著人的鮮味呀!”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時,他想起那時唯一的一個吊孝者來了,唯一的知己惠施。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飛去和他見面。于是,莊周提起那個髑髏,便一個人飄飄然往大梁走去。——“一位提著一個髑髏的瘋子!”——“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騙子!”莊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驚怪的風聲。人還沒有走到大梁,風聲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哼,奇怪,老莊這一來,是想奪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總要先事提防。”可憐饑渴著友情,饑渴著人的滋味的莊周,人還沒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著,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莊周一見惠施,便說不出來的歡喜。但是惠施向著他,罵道:——“老莊呀!你真是太丑!你要來奪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來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種妖異惑俗的行徑!”——“啊,惠施!你這說的話,才是‘孤駒未嘗有母’啦!”——“你別要盡那樣假裝瘋蒙!國法是國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經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唉!”莊周到此才長嘆了一聲,他接著說道,“惠施!你聽我向你說一段趣話罷。南方有一種奇鳥名叫‘鹓雛’,它吃的是竹實,飲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樹。它在路上遇著一只含著死老鼠的鴟鸮,它因為都是同類便招呼了鴟鸮一下。鴟鸮抬起頭向上怒吼:‘哼,你是要來奪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這死老鼠是什么?”惠施被莊周搶白了一場,面上雖是發燒,卻立刻倒堆一臉的笑容來向莊周賠罪:——“朋友,我們打是心疼罵是愛呢,請你別誤會罷。”莊周默默不作一聲,只是飄然走出大門。他舉起手中的髑髏向白云流蕩著的青天擲去:——“唉,人的滋味就是這么樣!人的滋味就是這么樣!”1923年6月22日(有刪改)鏈接:據郁達夫的回憶:“當時,我和他(指郭沫若)窮極無聊,寄住在上海灘上,度比乞兒還不如的生活。忽然有一個人,因為疑沫若去奪他的編輯的飯碗,就促使了許多的人出來,在他的機關月報和一個官僚新聞上,大放攻擊之辭。沫若把這時的感情,不好全部發泄出來,所以只好到歷史上去找了一個莊子和惠施來代他說話。”“因為創作的動機是由現實人生得到的實感,所以寫來容易動人,也容易成功。”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莊子在夫人死后,丟掉漆園吏,解散門徒,從此徹底得擺脫了世俗對他的束縛,真正做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B.莊子去向朋友貰米時,把自己比作是一團火,既寫出了當時饑餓之強烈,又寫出了相信朋友能夠給予幫助的情感炙烈。C.在莊子看來,人與蚯蚓無異,因為有用,所以才被人利用了,終是“可供人利用的器皿”, 這是貫穿一生的悲劇。D.結尾對“人的滋味”的感慨,寫出了莊周熱心訪友卻遭遇惡意后內心的悲傷,也暗含著他對人性的絕望。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中一問一答的形式,推動了情節的進展,“莊子”的獨白則是借人物語言給抒情達意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B.小說善用對比。莊子熱情真誠,監河督冷漠虛偽;莊子有熾熱靈魂,髑髏干枯空洞;莊子為形而上的友誼,惠子為形而下的權勢。C.小說的語言流暢華美、抒情味重、哲理性強,生動的比喻、鋪陳的排比如泉噴涌,流貫全篇,具有觸動人靈魂的魅力。D.文中多引用或化用《莊子》中的話語以及相關寓言故事,給人以再現歷史的真實感,同時也增強了文化味和文章的厚重感。8.小說中多次出現“髑髏”這個物件,它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9.歷史小說作為一種特殊文體,處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由歷史、現實、自我三種成分組合而成,請結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鰍峰,隨行列而止,委蛇而處。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節選自《莊子·外篇·至樂》)材料二:幾復年甚少,則有意于六經,析理入微,能坐困老師宿學。方士大夫未知讀莊、老時,幾復數為余言,莊周雖名老氏訓傳,要為非得莊周,后世亦難趨入。予嘗問名《逍遙游》,幾復曰:“逍者如陽動而冰消,雖耗也而不竭其本;遙者如舟行而水遙,雖動也而不傷其內;游于世若是,唯體道者能之。常恨魏晉以來,誤隨向、郭,陷莊周為齊物。尺鸚與海鵬,之二蟲又何知,乃能逍遙游乎?”熙寧九年,乃得同學究出身,調程鄉尉。后舉廣州教授。嶺南人士承幾復講解章句,聞所未聞,稍有知名者。改楚州團練推官,知四會縣。新興民岑探自言有神下之,越俗祈鬼相傳,數郡推宗焉。新州捕得探兄弟妻子系治,探欺野人,言“吾能三呼陷新州城”。不逞子及老弱從者以百數。至城下,言不效,皆潰去。而新州聲張,以為豪賊挾眾攻城。經略使遣將童政捕斬,而官軍所遇薪水行商皆殺之,亦檄幾復護槍手策應。幾復察童政部曲多不法,即自言經略司不隸將下,得以土丁捕賊。且言童政所效首級,莫非王民,斫已瘞之棺刳方娠之婦一童政之禍百岑探不足云。其后皆如幾復所言。(節選自黃庭堅《黃幾復墓志銘》)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斫已瘞之A棺B刳方娠之C婦D一童政之E禍F百岑G探H不足云。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具,動詞,準備,與《兼愛》中“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的“具”意思不同。B.處,處于、待在,與《老子》中“故有道者不處”中的“處”意思不同。C.困,使……困,使動用法,與《大學之道》“先齊其家”的“齊”用法相同。D.治,治理,與《兼愛》中“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中的“治”意思相同。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莊子講述“魯侯養鳥”的寓言故事,是為了生動形象地闡明:如果違背事物的本性,心懷好意也會導致結局糟糕。B.黃幾復認為,向秀和郭象用“齊物論”訓注莊子,是對莊子思想的誤讀,誤導了魏晉以來的學者,是一大遺憾。C.新興縣百姓岑探,裝神弄鬼,敗壞良俗,蠱惑周邊的百姓;新州府借此聲張正義,卻引發了豪賊聚眾攻城。D.黃幾復認為,經略司沒有好好管理將領部下,可以組織鄉兵負責治安,不打算執行接到的檄令。1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以及教材內句子。(8分)(1)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2)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四章)14.根據材料二中黃幾復對“逍遙游”的理解,簡要概述材料一中“魯侯養鳥”致鳥亡的原因。(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狂夫① 杜甫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篠②娟娟凈,雨裛③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本詩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時。②篠:通“筱”,細小的竹子。③裛:通“浥”,沾濕、滋潤。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詩人的居住環境,萬里橋與百花潭,草堂與滄浪,相互襯托,自然天成,表明了詩人在經歷顛沛流離后獲得了一處安居之所,心情是輕松舒展的。B.頷聯用疊詞、色彩對比、多感官描寫等手法,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微風輕吹,翠竹輕搖,細雨蒙蒙,荷花妖嬈,紅翠相映,色彩鮮明。C.頸聯描述了詩人的現實處境:故人書信斷絕,家人飽受饑餓之苦,與前文景色形成對比。“厚祿”二字點出作者對人情冷漠的心寒。D.尾聯中“填溝壑”是死的委婉說法,順接上句的思想情感,意為倒斃路旁無人收葬,意猶餓死,引出后面對現實處境的態度。16.杜甫自稱“狂夫”,卻與李白《將進酒》中的“狂”大相徑庭,請簡要闡述兩部作品“狂”的內涵。(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詩經·無衣》中,“ ”句寫戰事緊急之下,連貼身穿的衣服都可以與同伴分享,表現了戰士間深厚的情誼。詩句激發了我們讀者的情感,這正反映了《論語·陽貨》中所述《詩經》作用之一:“ ”。(2)《春江花月夜》中“ , ”兩句,寫出江水、天空一片澄澈,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3)《將進酒》中“ , ”兩句,呼應前文“惟有飲者留其名”,化用三國時曹植洛陽宴飲典故,表現自我的憂憤不平。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材料一:①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道,春暖花開時節,中原大地充滿生機。習近平17日來到他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系點——河南蘭考縣。蘭考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工作過的地方。一下車,他就直接來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2009年4月,習近平曾來蘭考參觀焦裕祿事跡展,并種下一棵泡桐。②參觀過程中,總書記認真聽取講解。在焦裕祿半身銅像、“十條工作方法”電子屏、“干部十不準”圖示、辦公桌和舊藤椅等展品前,他仔細察看。遇到前來參觀學習的河南省中牟縣的黨員、干部,總書記說:“我們來是同一個目的,我也是來學習的。”③總書記說,雖然焦裕祿離開我們50年了,但焦裕祿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體現了共產黨人精神和黨的宗旨,要大力弘揚。只要我們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要我們還是共產黨,這種精神就要傳遞下去。黨中央號召全黨繼續學習焦裕祿精神。材料二:為與風沙、鹽堿、內澇“三害”抗爭,1963年,焦裕祿親手栽下一棵泡桐,這棵樹被蘭考人民親切地稱為“焦桐”。如今的“焦桐”挺拔偉岸,亭亭如蓋。蘭考人民沿著當年焦書記開辟的道路,種下一株株泡桐。如今,已廣栽在蘭考大地上,被制作成一件件美妙的樂器、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成為蘭考人民重要的致富奔小康的產業。他用生命凝聚的精神,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激勵我們求實務真、開拓進取,成為了億萬人們心中( )。18.下列選項中,引號用法與材料二畫波浪線處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但卻是我們“相機包圍”了蔣介石的騎兵,并把他們給殲滅了。(《長征勝利萬歲》)B.英國皇家郵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別了,“不列顛尼亞“》)C.這場全方位大考,是對新時代中國的一次全面“體檢”。(《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D.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導,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須首先了解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19.請對材料一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40字。(4分)20.材料二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請在材料二括號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補寫恰當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3分)22. 有同學覺得,材料二可以放在材料一①和②中間,你是否贊同?請簡要說明原因。(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艱苦走長征的紅軍,誓要改變蘭考面貌的焦裕祿,逆行的抗疫人員……“吃苦”的一代代人,挺起了中國的脊梁。而今,省小花大、沒活硬干、有福不享、有病硬挺……長輩們的“吃苦”被年輕人稱為“沒苦硬吃”,成了網絡熱梗。什么苦該吃,什么苦不該吃,似乎每代人的衡量標準有不同。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1105高二期中答案.docx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