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寧聯盟24-25學年度上期高2023級期中聯考語文本試卷共8頁,23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 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籍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5.考試結束后,只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心理型” 人物觀在文學創作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強調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與呈現,認為人物的行為、情感和命運不僅僅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更源于其復雜的心理結構。與傳統的人物塑造方式相比,“心理型” 人物觀更加注重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動機以及潛意識等層面的刻畫。這種人物觀使得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真實,能夠引發讀者更強烈的共鳴。列夫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展現了主人公們在戰爭背景下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娜塔莎在經歷愛情的挫折后,內心的痛苦、悔恨、自責以及重新尋找生活意義的掙扎,都被托爾斯泰深刻地描繪出來,讓讀者仿佛能親身感受到她的情感起伏,這種對人物心理的深度挖掘使娜塔莎這一人物形象具有了超越時代的魅力。然而,“心理型” 人物觀在文學創作中也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過度關注人物心理可能導致對外部現實世界的描繪相對薄弱,使作品缺乏一定的歷史感和社會批判力度。另一方面,對人物心理的復雜刻畫需要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使作品顯得晦澀難懂,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例如,某些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為了追求對人物心理的極致表現,采用了過于復雜的敘事結構和隱晦的象征手法,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到困惑和吃力。這就需要作家在運用 “心理型” 人物觀進行創作時,要把握好度,在深入挖掘人物內心的同時,兼顧作品的可讀性和對現實世界的反映。(《“心理型” 人物觀:文學創作中的深度探索》)材料二:“心理型” 人物觀的興起與心理學的發展密切相關。隨著心理學理論的不斷豐富和完善,作家們開始借鑒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來塑造人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對 “心理型” 人物觀的影響尤為顯著。該學說強調潛意識對人的行為和情感的決定性作用,這一觀點啟發了許多作家深入探索人物的潛意識層面,揭示那些隱藏在人物內心深處的欲望、恐懼和沖突。在詹姆斯 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運用意識流手法來展現人物的內心獨白和潛意識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讀者能夠直接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看似瑣碎的行為背后所隱藏的深層心理動機。這種對人物心理的獨特呈現方式,不僅拓展了文學創作的邊界,也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摘編自《“心理型” 人物觀:文學創作中的深度探索》)材料三在敘事研究領域,“心理型”人物觀指注重人物內心活動、強調人物性格的一種認識傾向。傳統小說理論重視人物內心活動,這是小說理論界不爭的事實。這一觀念的形成源于小說藝術的自律。眾所周知,歐洲小說是從“傳奇”演化而來。在大部分“傳奇”故事中如《堂吉訶德》《巨人傳》,小說家通過構建曲折離奇的情節吸引讀者,至于事件是否真實,人物是否可信則是次要考慮。與此不同,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家十分注重人物內心活動(如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狄更斯)。為了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小說家們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敘述模式,對人物外部行為和內心思想進行充分展現。小說中的人不僅是故事世界里的主體,同時也是小說家們揭示人性、針砭時弊的一個重要手段。依照哈維的觀點,小說藝術通過構建生動形象的人物,不僅使得小說具有了道德倫理功能,而且為人們搭建了個人與他者進行交流的一個渠道。這種觀念把人物看作小說藝術倫理維度的一個重要因素,至于敘事作品中的其他成分,則被視為服務于人物逼真性的輔助手段。重視故事,強調人物似真效果,使讀者宛如置身于故事世界——這些觀點不僅突出了人物在“心理”層面的真實性,同時也成為傳統小說藝術的美學原則之一。真正從理論上對人物內心活動進行論述的評論家是前述提到的福斯特。福斯特明確指出“既然故事中的行動者通常是人,為了方便起見,我們不妨把人物叫作人。小說中雖然也不乏動物作為行動者的現象,但是塑造成功的并不多,因為我們對動物心理的了解實在有限……故事中的行動者是人,或者說假裝是人?!睙o須贅述,福斯特不僅把人物放在了故事層的中心位置,而且強調了人物心理的重要意義。在《小說面面觀》中,福斯特以“人”為標題,用兩章的篇幅闡述小說家如何運用技巧使人物首先在外部行為方面具有真人特征(如生、死、飲食、睡眠)。需要指出的是,福斯特對人物心理似真性的高度重視,主要是從讀者立場進行考慮的。在他看來,如果小說藝術把人物外部行動作為敘述的主要對象,那么,就小說與讀者的關系而言,這樣的小說只能滿足讀者粗淺層次上的好奇心,而真正優秀的作品則必然通過描述人物內心世界的豐富與矛盾,揭示虛構人物與現實人物之間的類比關系,也只有這樣的小說才能將讀者的好奇心提升到審美層面的藝術欣賞。福斯特指出,人物是敘事作品中的首要因素,因為具有豐富內心活動的人物通常包含深刻的心理感受,如幸福或痛苦;小說藝術的魅力在于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的豐富性,而關于人物內心世界的敘述則有利于讀者從小說中獲得道德知識。(摘編自《“心理型”人物觀》)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心理型”人物觀強調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認為人物的行為等更源于復雜心理結構,且能使人物形象更立體真實。B.因為現代主義文學作品采用復雜敘事結構和隱晦象征手法,所以讀者閱讀起來必然感到困惑和吃力。C.《尤利西斯》運用意識流手法展現人物的內心獨白和潛意識活動,證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對“心理型”人物觀影響巨大。D.福斯特從讀者立場出發,認為優秀小說應通過描述人物內心世界將讀者好奇心提升到審美層面的藝術欣賞。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藝術通過構建生動形象的人物,具有道德倫理功能,為人們搭建交流渠道,也突出人物“心理”層面真實性。B.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促使作家更多關注人物潛意識,這是“心理型”人物觀面臨挑戰的原因之一。C.列夫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對娜塔莎的心理描寫,證明了“心理型”人物觀的優勢,即能引發讀者強烈共鳴。D. 在“心理型”人物觀下創作的作品,如果能在深入挖掘人物內心的同時增強故事性,將更具藝術魅力。3.下列選項中的人物,哪位符合“心理型”人物塑造(3分)( )A.《三國演義》中,描寫足智多謀的諸葛亮。B.《簡 愛》中,描寫與羅切斯特戀愛的簡 愛。C.《聊齋志異》中,描寫尋求促織的成名。D.《魯濱遜漂流記》中,描寫荒島上生存的魯濱遜。4.結合材料,概括“心理型”人物觀對文學創作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4分)5.三則材料都談到“心理型”人物觀,但側重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時,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十八歲的李響蔡楠說實話,我比較討厭李響。我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來添亂。他這么大歲數了,冷不丁就會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還一直蹦來跳去的。他耳不聾眼不花,就是嘴笨,說話磨磨唧唧的。我就討厭他這一點,有話就說,說完就走不好嗎?還有,我還怕他蹦來跳去摔壞了,我可沒時間送他去醫院。李直也沒時間。李直比我更討厭他。于是我想趕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給他端過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邊,喝點吧,喝完了,哪里來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還出門呢!李響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響的體內,他的身體就不飄了,也不蹦不跳了,穩穩當當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沖掉了這些年堵在他喉嚨里的東西,他的聲道開始通暢了。我拿出一個宜興紫砂陶壺,又拿出一罐好茶給他:“你可以走了!”他把東西撥拉到一邊去,清清爽爽地說:“我不是來要東西的,我想跟你出門,去南泥灣——”我吃了一驚。他怎么會知道我要去南泥灣?我趕緊去扶他,我怕他說胡話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來,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卻不坐,腰板挺直了盯著我:“李游,你說到底帶我去不?”“我去是有項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給你當向導,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過仗!”李響一字一頓地說。“快別說你打仗的事了,你當年是偷著跑出去的,瞞著父母,連新婚10天的媳婦都瞞著。知道李直為什么討厭你嗎?就是討厭你偷著跑了。”“我那不是偷著跑,是當兵抗日去了。”李響爭辯著。“那你打仗了嗎?”“打了,不過,也算沒……沒打?!崩铐戇@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隊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莊附近的陳莊和鬼子打了一仗,還沒沖鋒,我的腿就中了一槍。后來腿瘸了,我就當了炊事員。”我“噗嗤”一聲,剛喝進去的一口茶差點噴出來:“那后來呢?”“后來我還參加了百團大戰,后來就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崩铐懙难凵裢蝗挥辛斯饷?,“我是一瘸一拐地跟著部隊來到延安來到毛主席身邊的。那時候,我和戰友們都覺得這回有仗要打了,我們得保衛延安?。】墒恰墒敲飨瘏s讓我們去南泥灣種地?!?br/>“你是說,你去南泥灣開過荒?”我覺得李響順暢的話有點離譜,“怎么這些年也沒聽你說過呢?”“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沒種過地!”李響擺了擺手,“再說了,你和李直哪里關心過我啊?”李響說得對,李直和我確實不大關心他。他從18歲就扔下媳婦跑了,李直出生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李直他們娘倆在動亂的時光里自己熬過來就不錯了,哪里還能關心他?“你們不關心我,可我惦記你們!”李響嘆了口氣,“原來我想打完鬼子就回來,后來我又想等南泥灣的地種好了再回來??赡夏酁澈茈y纏啊……”“你就別找理由了,你根本沒想過回來!”我慰著李響。“別……別瞎說,我李響不是那種人。那時候的南泥灣,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部隊開拔到這里,沒吃沒穿沒住的。我當炊事員還不知道嗎?紅米飯南瓜湯,那是后來才有的,挖野菜也當糧,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沒飯可做,我就拿起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跟大家去開荒了……”我不說話了。聽李直講過,他兩歲的時候,縣上的干部送李響的包裹回來時,確實帶著一把鐵鏟,不過鏟子剩了個破片片。見我不說話,李響來勁了:“你承認我說的是真的吧?帶我去吧!”我湊近李響,把他抱住了。他的身體很輕,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單是李響,還有李響的故事。我決定帶李響走。李響跟著我來到了南泥灣,卻蒙圈了。他找不到開過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給他當向導。我開著導航,帶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舊址、南泥灣墾區政府舊址,帶他去了黨徽廣場,還帶他去了南泥灣風景區,參觀了南泥灣特有的民宿……“看,我就在這里開過荒,在這里住過……”李響在一個被改造成農家院的窯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來。我知道,我應該辦我的大事了。我走進窯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灣開發區的領導。我從電腦包里拿出了一份簽好字的合同。我說:“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在我無償地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保。再有,我的集團公司,捐獻一批白洋淀環保充電車,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經在路上了?!?br/>辦完這件大事,我回頭再找李響,卻沒有他的蹤影了。我不能弄丟李響。我知道李響去了哪里。我急匆匆來到了九龍泉烈士紀念碑前,果然看到李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確切地說,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紀念碑里。我聽到了導游的講解: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創造一天開荒4.23畝的記錄,他用鐵鏟和镢頭連續開荒一個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我的眼淚急速地涌了出來,我大聲喊道,爺爺,你的孫子來看你了……(有刪改)[注]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小說開頭說“李直比我更討厭他”,為后文李直父子不關心李響等情節描寫奠定了感情基礎。B.小說開頭用“李響”,后面又用“爺爺”稱呼,體現了作者由漠不關心到仰慕尊重的情感變化。C.寫“李響的身體很輕。我抱住的不單是李響,還有李響的故事”,為文章結尾寫他的犧牲以及開荒故事埋下伏筆。D.小說寫李響當年是偷著跑出去的,瞞著父母,連新婚10天的媳婦都瞞著,目的是為了體現家人對李響的不理解和埋怨。關于文本藝術特色的鑒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響把一杯茶喝光后,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響的體內,他的身體就不飄了。這個情節看似隨意,實則有心,體現了小說的荒誕離奇的特點。B.小說運用插敘,通過李響的講述,補充了他參加抗戰、前往南泥灣開荒等情節,豐富了人物形象,使故事更加完整。C.小說運用雙線結構,將李響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使小說結構精巧,敘事集中。D.小說人物語言極具個性化,既體現了老一代革命者艱苦奮斗的壯志豪情,又體現了李響這個十八歲青年人的活潑。8.小說采用對話形式展開,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這樣寫有什么妙處?(4分)9.本文曾榮獲“南泥灣杯”全國征文大賽一等獎,故事在真實與幻想之間創造了奇妙的藝術效果。請結合文本內容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br/>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陽貨》)材料二:(孔子)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br/>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本肮f。桓子②嬖臣曰仲梁懷,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懷益驕,陽虎執懷?;缸优柣⒁蚯艋缸樱c盟而釋之。陽虎由此益輕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執國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于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粥③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涂;涂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也。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夫子言天道與性命,弗可得聞也已。”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br/>(節選自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有刪改)注:①五羖(gǔ), 亦作五羖大夫,指春秋時期 秦國的大夫 百里奚。因百里奚是被秦穆公以五張黑羊皮贖回,故稱。②桓子,即季桓子,春秋時魯國卿大夫。③粥:同“鬻”,賣。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聰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議[D]人者也[E]博辯廣大[F]危[G]其身者[H]發人之惡者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句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慎,謹慎之意。“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四章)中“慎”的用法與之不同。B.“仁以為己任”意為“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當察亂何自起”(墨子《兼愛》)與之句式相同。C.適,前往、去之意?!岸崤c子之所共適”(蘇軾《赤壁賦》)一句中的“適”與之同意。D.攝,表示代理、兼理某職務,此處指孔子由大司寇代理國相事務。 文言文中表示兼代官職的詞語還有兼、領、權、假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認為,作為君子,不能像小人一樣只追求外在的物質享樂,比如飽食安居,而應該有遠大的目標、崇高的追求,如“義”和“仁”。B.孔子認為,《詩經》在個人情感表達、社會觀察、人際交流和對社會問題的批評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對詩歌社會功能的高度認識和總結。C.秦國雖國小處辟,但穆公志向遠大且行為正直,還能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任用身份卑微的百里奚。孔子認為,這樣的秦穆公可以稱王,但離稱霸還差一點。D.孔子因不滿魯國從大夫以下都超越本分不守正道,所以就退閑在家整理文獻資料,這對傳承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做出了巨大貢獻。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4分)(2)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4分)14.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請結合兩則材料內容簡要概括其教育思想。(3分)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江村杜甫(唐)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初夏江村高啟(明)輕衣軟履步江沙,樹暗前村定幾家。水滿乳鳧翻藕葉,風疏飛燕拂桐花。渡頭正是橫漁艇,林外時聞響緯車。最是黃梅時節近,雨余歸路有鳴蛙。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甫詩寫江村的形勢,“清江一曲抱村流”中一個“抱”字,形象地再現了江村的地理形勢,為詩歌藝術氛圍的營造奠定了基礎。B.杜甫半生飄泊流離,幸好有“故人供祿米”。尾聯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內心別無所求的幸福與滿足。C.高詩敘述詩人在鄉村行走,用一“步”字,可見詩人被鄉村美景所吸引,不忍破壞環境的清靜,行走起來也是輕腳細步,顯出一種既悠閑自得又小心翼翼的情狀,與“輕衣軟履”又很好地照應。D.高啟的詩對仗工整,音韻和諧,形式整飭而優美,看上去舒心,讀起來朗朗上口,堪稱古代詩苑精品。16.杜詩和高詩都描寫了江邊鄉村景和事,但詩作情感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情感異同。(6分)(三)名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曾子認為讀書人任重道遠,具體表現為“ ”和“ ”。(2)《新唐書·元行沖傳》中有一名句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老子看來,能夠做到“ , ”的人尤其可貴。(3)《春江花月夜》中寫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閃爍的奇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木槿花在《詩經》中被稱為“舜華”“舜英”,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八础币布础八病保⒁猓? A ),剛好也符合木槿花朝開暮落的自然特性。木槿花都是早上綻放,傍晚凋謝,而且是整朵花一起掉落,有“槿花不見夕,一日一回新”之說,因此又名“朝開暮落花”。雖然作為個體的木槿花壽命只有一天,但作為整體,( B ),永遠都是滿樹繁花的狀態,花苞會連續不斷地開放,全株花期可以從初夏持續到深秋,唐代詩人徐凝有詩云:“ 甲 ”。木槿文化內涵豐富,古人對木槿一般有三種情感意向。第一種是朝開暮落短暫的傷感派,如李商隱的《槿花》“ 乙 ”。第二種為暮落朝開不息的積極派,如洪咨夔《槿花》“ 丙 ”。第三種是( C ),如南朝女詩人張文姬的《雙槿》“不學桃李花,亂向春風落”。木槿既有觀賞價值,還有實用價值。如“ 丁 ”,生動描繪了木槿籬笆的實用價值和美觀性。18.將以下詩句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對應的位置,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漫栽木槿成籬落,已得清陰又得花 ②風露凄凄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③誰道槿花生感促,可憐相計半年紅 ④一秋朵朵紅相續,比著人情大段長A.③②①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19.請在文中A、B、C處的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6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內圣外王”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內圣”指加強自我修養,踐行君子人格,追求圣賢氣象,做一個有德性的人??鬃訉τ凇皟仁ァ钡臉嫿耐性凇叭省钡膶用?。如“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奔s束自己,使言行歸復于先王之禮,就達到了仁者的境界。這是正面的闡釋。也有反面闡釋的,如“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花言巧語,裝出 ① 的樣子,這自然非仁人君子所為??鬃泳次诽?,他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br/>“外王”指經世濟民,治國理政,注重政績,做一個有事功的人。孔子認為,作為國君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即社會財富分配合理,社會秩序安定,這才是百姓 ② 的基礎。他提倡“德政”,認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君主只有行德政,才能得到臣民的擁護。孔子內圣外王思想的結合在于提倡表率與民本的道德教化思想。他認為道德示范在于 ③ ,如果上位統治者僭越肆欲,肯定會激起庶民的貪欲失序。在位者如果秉持仁義,營造良性的政治生態環境,庶民備受環境的浸染,自然會有如影隨形的仁義。20.請在文中①②③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做出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2.在故宮古建筑命名中,“內圣”的思想有著相當廣泛的體現。如“養心殿”,“養心”一詞,出自《孟子》中“養心莫善于寡欲”,即有意識地控制欲望,這是古代儒家思想中修心養性的至高境界。養心殿內有“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書房?!叭!币鉃椤笆肯Yt,賢希圣,圣希天”。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三希堂”這個名字的理解。(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①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老子》)②子曰:“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br/>老子強調,“無為”“無執”才能“無敗”“無失”,體現了“退”的智慧;而孔子卻強調“進”,認為即使進一小步,也是自己的收獲。老子的“退”和孔子的“進”,對新時代的個人、社會都有著積極作用。請結合材料,聯系社會人生,談談自己的思考和認識。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安寧聯盟24-25學年度上期高2023級期中聯考語文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答案:B。解析:解析:B項中 “必然” 表述過于絕對。材料一指出某些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為了追求對人物心理的極致表現,采用了過于復雜的敘事結構和隱晦的象征手法,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到困惑和吃力,但并不是說只要采用這些手法讀者就必然感到困惑和吃力。A 項,材料一明確表述 “心理型” 人物觀強調對人物內心世界深入挖掘,人物的行為等源于復雜心理結構且使人物形象更立體真實;C 項,材料二指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對 “心理型” 人物觀影響顯著,《尤利西斯》運用意識流手法展現人物內心活動是受其影響的體現;D 項,材料三表明福斯特從讀者立場出發,認為優秀小說應通過描述人物內心世界將讀者好奇心提升到審美層面的藝術欣賞.答案:B。解析:B 項說法錯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促使作家更多關注人物潛意識,這是 “心理型” 人物觀興起和發展的推動因素,而不是其面臨挑戰的原因。A 項,材料三提到小說藝術通過構建生動形象的人物,具有道德倫理功能,搭建交流渠道,突出人物 “心理” 層面真實性;C 項,材料一以列夫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對娜塔莎的心理描寫為例,說明 “心理型” 人物觀能引發讀者強烈共鳴;D項,心理型” 人物觀在文學創作中面臨過度關注人物心理可能導致對外部現實世界描繪薄弱的挑戰,若能在深入挖掘人物內心的同時增強故事性,既兼顧了人物內心的深度刻畫,又能通過豐富的故事吸引讀者,從而使作品更具藝術魅力。答案:B。解析:A 選項,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主要是以其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以及對劉備的忠誠等形象示人。作品更多地側重于展現他的智慧謀略在各種政治、軍事事件中的運用,如草船借箭、空城計等情節,更多是對其行為和事跡的描寫,對于他內心深處的矛盾、潛意識等復雜心理層面的刻畫相對較少,不符合 “心理型” 人物塑造注重人物內心矛盾、沖突、動機以及潛意識等層面刻畫的要求。B 選項在《簡 愛》中,簡 愛的人物塑造符合 “心理型” 人物塑造。在她與羅切斯特的愛戀過程中,作者深入挖掘了簡 愛的內心世界。例如她的自卑與自尊交織的復雜情感,她對平等愛情的強烈渴望以及面對愛情中的種種狀況時內心的掙扎等心理活動。她在舅媽家寄人籬下的痛苦與反抗心理,在寄宿學校時的孤獨、堅韌等心理狀態都有細致的描寫,這些描寫使得簡 愛的形象非常立體,符合 “心理型” 人物觀強調的對人物內心世界深入挖掘與呈現的特點。C 選項,在《聊齋志異》中的《促織》里,成名這一人物更多地是在故事的情節發展中被描繪。故事重點在于他為了尋找促織所經歷的種種奇遇和磨難,更多的是在敘述事件的發展以及他在這些事件中的行為表現,對他內心世界的深度挖掘相對不足,沒有充分展現出其內心的矛盾、沖突、動機以及潛意識等復雜的心理層面,不符合 “心理型” 人物塑造的特點。D 選項《魯濱遜漂流記》主要描述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生存過程。如他如何建造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動物等生存活動,重點在于他的生存能力、冒險精神以及克服困難的堅韌品質,雖然可能會涉及一些簡單的心理描寫,如孤獨感等,但總體上沒有對其內心世界進行深度的、多層面的挖掘,不符合 “心理型” 人物塑造所要求的深入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要求。4. 答案:積極影響(2 分)①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真實,能引發讀者更強烈的共鳴。(1分)。②拓展了文學創作的邊界,為讀者提供全新的閱讀體驗。(1 分)。③將讀者的好奇心提升到審美層面的藝術欣賞和有利于讀者從小說中獲得道德知識。(1分)(任答兩點給2分)消極影響(2 分)①過度關注人物心理可能導致對外部現實世界的描繪相對薄弱,使作品缺乏一定的歷史感和社會批判力度。(1 分)。②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使作品顯得晦澀難懂,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1 分)。5.答案:每點2分①材料一側重闡述 “心理型” 人物觀在文學創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面臨的挑戰。②材料二側重論述 “心理型” 人物觀的興起與心理學發展的關系,尤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對其的影響。③材料三側重闡述 “心理型” 人物觀在傳統小說理論中的體現以及哈維、福斯特對其的論述。6.答案:C解析:A.“奠定感情基調”錯,本文的情感基調是對老一輩革命者的崇敬和緬懷而不是討厭。B.“體現了作者由漠不關心到仰慕尊重的情感變化”錯,作者開頭稱“李響”不是漠不關心。從“我怕他蹦來跳去摔壞了”“我不能弄丟李響”等情節可以看出,作者是關心李響的,稱呼的變化是情感由客觀冷靜到熱烈仰慕的轉變。D.小說寫李響當年是偷著跑出去的,瞞著父母,連新婚10天的媳婦都瞞著,目的是為了頌揚革命先輩舍小家、顧大家的偉大情懷。而不是為了表達家人的不理解和埋怨。7.答案:B解析:“插敘”錯。李響的講述起到補充情節的作用,是補敘的手法。答案:①情節方面:對話形式使故事緊湊,銜接自然,為后文寫“我”的公司對南泥灣的援建作鋪墊,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②人物方面:文本通過對話,豐富了人物李響的形象,讓我們看到老一代革命者勇于犧牲、樂于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特點。③環境方面:對話形式補充交代了故事背景,體現了小說中革命戰爭和南泥灣建設的艱苦奮斗歷程。④主題方面:對話中體現了深化主題,歌頌了先烈們獻身革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⑤拉近了讀者距離,更直觀地展示角色性格和情感,使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答對一點1分,答對其中四點滿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信息篩選分析的能力。通過李響的對話“我想跟你出門,去南泥灣——”為后文寫“我”的公司對南泥灣的援建情節作鋪墊。通過“你當年是偷著跑出去的,瞞著父母,連新婚10天的媳婦都瞞著。”的對話描寫,讓我們看到李響這樣的老一代革命者舍小家為大家的犧牲奉獻精神。從李響對話中看出他先去抗日,后來又參加了百團大戰,然后去了晉西北,去了延安,后來又去了南泥灣種地,可以看出他吃苦耐勞的精神特點,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通過對話中“那時候的南泥灣,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钡沫h境描寫和拿著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跟大家去開荒的描寫,可以看出對小說對南泥灣建設的艱苦歷程的再現。整個小說以對話為主體,歌頌了先烈們獻身革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拉近了讀者距離,更直觀地展示角色性格和情感,使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答案:真實:①真實的歷史事件:以八路軍三五九旅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為背景。②真實的人物經歷:李響參加抗日戰爭、南泥灣開荒等,經歷真實。幻想:①融入想象、虛實結合等超現實描寫,如李響在辦公室蹦跳等情節,情節荒誕離奇。藝術效果:①真實與幻想的結合,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也使小說富有奇幻色彩。②深化主題,表達對革命先輩敬仰緬懷,傳承弘揚南泥灣精神,更具感染力和想象力。③豐富閱讀體驗,讓讀者感受歷史厚重與超越現實的精神力量。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本特征的能力。題干的關鍵詞是“真實與幻想”和“藝術效果”。真實體現在故事中提到的歷史背景和人物的思想情懷方面。從人物對話中提到的抗日戰爭中的百團大戰到晉西北戰役,到延安會師,再到南泥灣大生產運動都是歷史上真實的事情和背景。小說中,李響對革命的執著和奉獻犧牲的精神正是老一代革命者精神的真實寫照。我對李響故事的緬懷和對李響精神的傳承也是新時代青年人對老一代人革命精神的傳承的真實寫照。小說中,李響十八歲便在南泥灣犧牲,卻與我在辦公室對話,還跟隨我到南泥灣等情節荒誕而離奇,又是作者通過想象和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虛構出來的故事,富有奇幻色彩。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10.答案:CEH翻譯:聰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瀕臨死亡,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揭發別人丑惡的緣故。11.答案:C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中的“適”是“享受”之意。12.答案:C 原文是“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意為“秦國這樣就是稱王也可以,稱霸還算小的了”。13.(1)老師善于循序漸進地誘導人,用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用禮儀來規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循循:循序漸進;博: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豐富、拓展;罷:停止;“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狀語后置句式。各1分。)(2)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道:根本宗旨、準則;明明德:彰明美德;止:達到;至善: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各1分。)14.答案:①謙虛、勤勉的學習態度;②強調學習榜樣的重要性(就有道而正焉);③舉一反三、注重啟發、因材施教;④以“進德”為目的(重視德育);⑤重視《詩》的教育作用;⑥強調循序漸進地誘導(1點1分,任答三點即可。)翻譯:孔子前往周京洛邑詢問周禮,據說見到了老子??鬃痈孓o離去時,老子送他說:“我聽說富貴之人用財物來送人,仁義之人用言語來送人。我不能富貴,只好盜用仁人的名義,用言語來送你,這幾句話是:‘聰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瀕臨死亡,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揭發別人丑惡的緣故。做人兒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br/>魯昭公二十年,這時孔子大約是三十歲了。齊景公帶著嬰來到魯國,齊景公問孔子:“以前秦穆公國家小,地方又偏僻,為什么能稱霸呢?”孔子回答說:“秦國雖然小,但其志向遠大;地方雖偏僻,但行為正直。從監獄中啟用百里奚,并授予大夫爵位,和他談論了三天,把國家大事交給他。秦國這樣就是稱王也可以,稱霸還算小的了?!本肮犃撕芨吲d。季桓子的寵臣叫仲梁懷,與陽虎有矛盾。陽虎想趕走仲梁懷,公山不狃阻止了他。那年秋天,仲梁懷更加驕橫,陽虎把他給抓了起來。季桓子大怒,陽虎就把季桓子也給囚禁起來,陽虎與桓子談定條件后放了季桓子。陽虎因此更加輕視季氏。季氏也有超越魯君的權力,家臣陽虎執掌了國政,因此魯國從大夫以下都超越本分不守正道。所以孔子不愿出任魯國的官職,退閑在家,專心研究整理《詩》、《書》、《禮》、《樂》,弟子們越來越多,直到遙遠的地方,無不向孔子求教。魯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歲,由大司寇代理國相事務,面有喜色,于是誅殺魯國擾亂政事的大夫少正卯。參與治理國政三個月,賣羊羔豬豚的不隨意抬價;男女行路分道而走;遺留在路上的東西沒人撿拾;從四方來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請求,全都給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孔子教育弟子有四個方面:學問、品行、忠恕、信義。孔子不去啟發那些求知欲望不強、不刻苦研讀的人,弟子不能舉一反三地推演出相似的道理,他就不再重復講解了。子貢說:“老師在文獻方面的成績很顯著,我們是知道的。老師講論有關天道與人的命運的深微見解我們就不知道了?!鳖仠Y感慨地長嘆一聲說:“我越是仰慕老師的學問,越得它無比崇高,越是鉆研探討,越覺得它堅實深厚??匆娝窃谇懊妫鋈婚g又在后面了。老師善于循序漸進地誘導人,用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用禮儀來規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答案:B解析:“但有故人供祿米”說明前面的和樂安寧是建立在故人接濟的基礎之上,詩人經歷半生飄泊流離,被社會時代沖擊得生活無著?!拔④|”一詞表明了詩人對個人處境的無奈與辛酸,尾聯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前途命運隱隱的擔憂 。答案相同點:表達了對鄉村生活的喜愛與贊美。不同點:杜詩①在經歷動蕩后對安寧生活的渴望,同時也隱含著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憂慮。②流露出詩人因顛沛流離,投靠他人的無奈,以及對自身處境的一絲惆悵。(每點2分,簡要結合詩歌進行分析即可)解析:①從詩歌內容的選取來看,兩首詩都選取了江邊鄉村典型的景物和生活場景進行描繪。杜甫寫了江村的江水、燕子、鷗鳥、家人等;高啟寫了江沙、村莊、乳鳧、飛燕、漁艇、緯車、鳴蛙等。這些景物和場景都具有鄉村生活的特點,是構成鄉村生活美好的要素。都能看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喜愛與贊美。②杜甫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唐朝由盛轉衰,他一生坎坷,經歷了安史之亂等諸多變故,長期漂泊。在這種背景下,他的詩中即使描繪美好的江村生活,也會帶有自己身世的影子。他的詩中情感層次更豐富,不是單純的贊美,而是在贊美中有對自己生活狀態的反思和感慨。如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看似在寫燕鷗的自由和諧生活,也可能在對比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羨慕燕鷗的同時,有一種自己身世飄零的暗示。“但有故人供祿米” 體現出他生活的物質基礎是依靠他人,這種生活狀態是不穩定的,所以有無奈之感。而 “微軀此外更何求” 又有一種在無奈中尋找安慰,對現有相對安寧生活的感恩。17.參考答案(每空1分)(1)仁以為已任。死而后已。(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18.C解析:甲處,前文提到“全株花期可以從初夏持續到深秋”,差不多半年時間,故選③;乙處,此處突出“朝開暮落短暫的傷感”,“可憐榮落在朝昏”符合這個特點,故選②;丙處,此處屬于“暮落朝開不息的積極派”,“紅相續”“比著人情大段長”符合這一特點,故選④;丁處,此處需要突出木槿的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得清陰”是實用價值,“得花”的觀賞價值,故選①19.A.美麗的容顏轉瞬即逝 B.木槿花卻是生生不息 C.不與桃李爭春的高潔派(贊譽不與桃李爭春的美好品格)20.①和顏悅色、和藹可親 ②安居樂業、安身立命 、安家立業、豐衣足食 ③上行下效21.如果在位者秉持仁義,營造良性的政治生態環境,庶民受到環境的浸染,自然會有如影隨形的仁義。解析:該句有兩處語?。孩俣嘀髡Z,關聯詞語“如果”應放在主語“在位者”之前;②動賓搭配不當,“備受”改為“受到”。“備受” 意思是受盡、嘗盡,后面一般接一些表示積極或者消極的動作、行為或狀態的詞匯,如 “備受關注”“備受煎熬”“備受贊譽” 等。“浸染” 意思是逐漸沾染或感染,通常用于描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如 “在不良風氣的浸染下”。22.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圣人,圣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1分)乾隆以此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1分)體現“內圣”道德修養路徑追求逐步遞進的特點。(1分)“士希賢”是開端,“賢希圣”是發展,“圣希天”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1分)四、寫作(60分)一、材料分析這是一篇材料作文,此題的設計體現了教考銜接的出題意圖,對標統編版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第二單元“先秦諸子散文”??疾鞂W生對傳統文化之根的理解,以及對不同思想的“思辨性”認識。材料給出了老子和孔子的兩句話。老子強調 “無為”“無執” 才能 “無敗”“無失”,體現了一種 “退” 的智慧,即不刻意去作為、不執著于結果,以避免失敗和損失,代表著 “不敢為天下先” 的態度??鬃觿t強調 “進”,以堆山和平地為例,說明哪怕只是前進一小步,也是收獲,體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無論從個人,還是社會層面都需要這種積極進取精神。對于個人而言,“進”意味著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對于社會而言,“進”是推動發展的動力源泉,科技的進步、經濟的增長、文化的繁榮,無一不是人們積極進取的結果。然而,一味地“進”也可能帶來問題。過度進取可能導致壓力過大、身心疲憊,甚至迷失自我。這時,老子的“退”便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考。退不是消極逃避,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在個人層面,退可以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腳步,反思自己的行為和目標。在社會層面,退可以避免過度競爭帶來的不良后果。當人們學會退讓和包容時,社會將更加和諧穩定。退還可以讓我們保護自然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總之,進與退是人生的平衡之道。我們既要擁有孔子的進取精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為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又要學會老子的退讓智慧,在適當的時候停下腳步,反思自我,調整方向,以更加從容的姿態面對生活的挑戰。只有在進與退之間找到平衡,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二、素材推薦(一)進取方面1.蘇翊鳴: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冠軍,從國內賽場到國際舞臺,一路拼搏進取,為國家贏得榮譽,也激勵著無數年輕人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2.2024年法國奧運會張雨霏,泳壇金花,不斷超越3.2024年法國奧運會難民代表團,逆境中的進取“天問一號” 開啟了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對火星的地形地貌、土壤特性、大氣環境、水冰分布等進行深入探測,為人類認識火星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和全新的視角。自 1980 年 5 月中國向南太平洋發射東風五號彈道導彈進行全程試驗后,2024 年 9 月 25 日 8 時 44 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 1 發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展示了中國在核武器技術上的進步以及強大的戰略威懾能力(二)以退為進方面1.在國際外交舞臺上,中國倡導的 “一帶一路” 。中國通過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幫助他們建設基礎設施、發展經濟,看似是中國在付出,但實際上,這種合作不僅促進了沿線國家的發展,也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增強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2.休漁期制度:漁業資源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但長期的過度捕撈導致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為了保護漁業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實行了休漁期制度。在休漁期內,禁止漁民進行捕撈作業,讓魚類有足夠的時間繁殖和生長。這種退讓的做法,雖然在短期內會讓漁民的收入受到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卻保證了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維護了海洋生態環境的平衡。3.退耕還林還草:在過去,為了滿足糧食需求,人們大量開墾荒地,導致森林和草原面積減少,生態環境惡化。后來,國家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政策,鼓勵農民將不適宜耕種的土地退還為森林和草原。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減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問題,還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了有利條件。退耕還林還草的過程,就是人類在向大自然退讓,以實現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4.共享單車行業:曾經共享單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各大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大量投放車輛。一時間,城市的街道上堆滿了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不僅造成了交通擁堵,還帶來了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等問題。后來,一些企業意識到這種過度競爭的不可持續性,開始調整策略,主動減少車輛投放,與其他企業合作,共同規范市場。這種退讓和合作的行為,讓共享單車行業逐漸走向健康發展,既避免了資源的過度浪費,也為城市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安寧河高中振興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答案.docx 四川省安寧河高中振興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