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齋里的文人寫出來的“純文學”,而是扎根于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踐的集體創作,包含著許多經過驗證的,具有科學性的經驗、技術、知識,是指導農業生產、安排日常生活的百科全書,例如,“冬吃蘿卜夏吃姜”等民間諺語有效推動著有關防病、治病傳統知識的世代傳承與社會實踐。又如,各地普遍流傳的二十四節氣農諺,好懂易記,實用性強,涵蓋了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和領域,千百年來被廣大勞動人民視作農業生產的知識寶典民間文學是口頭文化表達的集大成者,展現著人民群眾的審美觀念和藝術趣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民群眾創造并傳承著神話、傳說、故事、史詩、歌謠、敘事詩、諺語、謎語、說唱。戲曲等諸多文類。與依托文字書寫和文本傳播的作家文學不同,民間文學不是“閱讀”的藝術,而是“說唱”的藝術、“悅耳”的藝術,只有在動態的口頭演述中、立體的民俗生活里,才能領悟其藝術的美感和真諦。中國文學中的詩、詞、曲等韻體文學,白話小說等散體文學的誕生、發展及其表現手法、藝術風格等,無不深受民間文學的影響。同時,民間文學的語言質樸有力、剛健清新、生動活潑,更是充分彰顯著人民群眾樸素、自在的美學藝術追求民間文學是扎根于生產生活實踐的藝術花朵。千百年來,民間文學深度融入勞動生產、日常生活、人生禮儀、歲時節令等領域,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和精神滋養,推動著中華文明的賡續綿延(摘編自張建軍《新時代民間文學賡續中華文脈》)材料二:民間文學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其研究對象不完全屬于“文學”。民間文學的創作和流傳是民眾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和民眾的其他生活融為一體,并非一個單純的審美過程。民間文學是文學,但又確實是“非”文學的。文學是一種寫作,而民間文學顯然不是寫作出來的,它雖具有文學或審美的屬性,但不是其突出特征;民間文學具有濃厚的生活屬性,民眾在從事民間文學活動時,并不把它當作藝術創作來對待,民間創作行為常常是伴隨著生產或其他活動一道進行的。民間文學有著充分的實用意義,是民眾進行生產和娛樂的基本方式,可稱之為“民間文學生活”。此外,民間文學是一個民族歷史、宗教、信仰、倫理、民俗等的情感表達,是一個區域民眾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在歷史進程中不斷演化的敘事。這些均與作家文學和其他文學形式有很大的區別。從生活的角度定位民間文學,可以更科學更全面地認識民間文學;將民間文學復歸為原本的生活狀態,從實際生活中進入其存在空間,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民間文學。同時,對民間文學現實意義的把握,也只能在現實生活的寬廣維度中進行,否則,這種把握就是不充分的、不全面的。以往對民間文學現實意義或價值的認識局限于文學范疇,事實上,只有將民間文學置于其現實生活中加以審視,才能突顯其意義和價值高二語文試題第2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