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生物答案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60分)1-5CCBCB 6-10CCDDD 11-15DBBBB 16-20BCCCC第II卷(非選擇題 共40分)二、非選擇題:包括第21題~第24題4個大題,共40分。21.(1)傳入神經→大腦→傳出神經→脊髓→傳出神經→肌肉(2)傳入神經→脊髓→傳出神經→肌肉(3)>22.(1)體液 (2)B 細胞因子 (3)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 (4)b、c、d (5)⑥⑧⑨ 反應迅速,產生抗體多23(1)促進 抑制 (2)適當稀釋 生根數目大于6生根數目小于624.(1)溶酶體 細胞因子 細胞毒性T細胞和靶細胞結合,導致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抗原 T細胞和記憶(T)細胞 (2)(下丘腦)體溫調節 (腎上腺素和)甲狀腺 人體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組織進行無氧呼吸,乳酸含量升高 (3)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腎小管和集合管 (4)神經—體液—免疫 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2024年天水市高二級第一學期期中學業質量檢測卷(3)生 物時長:75分鐘 總分:100分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60分)1.下列關于神經系統說法,錯誤的是( )A.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B.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C.手被針扎后是先感到疼再把手縮回來D.人類所特有的反射是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2.為研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心臟的支配作用,分別測定狗在正常情況、阻斷副交感神經和阻斷交感神經后的心率,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實驗處理 心率/(次·min-1)正常情況 90阻斷副交感神經 180阻斷交感神經 70A.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臟搏動減慢B.對心臟支配占優勢的是副交感神經C.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是相互協同的D.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均可檢測到膜電位變化3.下列有關神經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脊髓、腦干屬于中樞神經系統B.位于大腦皮層的呼吸中樞是維持生命的必要中樞C.神經系統調節機體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高級神經中樞和低級神經中樞對軀體運動都有調節作用4.B淋巴細胞發育成熟和分裂、分化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的核遺傳物質相同,mRNA完全不同B.甲發育為乙的主要場所是胸腺C.乙分裂、分化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可完成核DNA的復制和基因的表達5.取某實驗小鼠皮膚片,分別移植到同種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種小鼠乙身上。一段時間后,觀測到該皮膚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時間比小鼠甲的長。由此推斷,對該皮膚片發生排斥反應(一般指移植物作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統識別、破壞和清除的免疫反應)的主要細胞是 ( ) A.中性粒細胞 B.T淋巴細胞C.B淋巴細胞 D.吞噬細胞6.下圖表示細胞間信息交流的一種方式,能以此方式進行信息交流的一組細胞是( )A.反射弧中相鄰的神經元B.甲狀腺細胞與下丘腦細胞C.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D.根尖成熟區相鄰的細胞7.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有關T細胞“剎車”分子研究的兩位科學家,該“剎車”分子是T細胞合成的蛋白質,能抑制T細胞的激活,從而避免T細胞過度激活而導致健康細胞的損傷。研究者通過阻斷“剎車”分子的作用,使細胞全力攻擊癌細胞來進行癌癥治療。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只有T淋巴細胞才有控制合成“剎車”分子的相關基因B.T淋巴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與癌細胞結合形成細胞集團C.抑制“剎車”分子的合成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手術的成功率D.T細胞發現并攻擊癌細胞體現免疫系統的免疫監視功能8.下圖是植物體內赤霉素(GA)和脫落酸(ABA)的形成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甲瓦龍酸A.GA與ABA的形成都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B.GA與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組織中含量不同,但是含量都極低C.GA與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調節作用D.夏季植物體內ABA產生量增加,生長加快;冬季GA產生量增加,生長受抑制9.用正常的黃瓜雌花驗證生長素的作用,設計的實驗步驟是將用于實驗的黃瓜雌花在開花前套上紙袋,然后再分別做如下處理:①1號花開花后在雌蕊柱頭上涂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再套袋;②2號花開花后進行人工授粉再套袋。此種實驗設計的缺陷是( )A.1號花未進行人工授粉B.2號花未涂生長素C.缺少自然傳粉的雌花D.缺少只套袋不處理的雌花10.下列有關春化作用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北方的植物引種到南方,可能因為當地的溫度高不能完成春化B.利用春化處理可以在春天補種冬小麥C.對春小麥種子進行人工春化,可以適當晚播D.植物開花只與春化作用有關11.醫院給病人輸液治療時,所用溶液是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生理鹽水)或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等溶解藥物,不用蒸餾水溶解藥物進行輸液的原因是( )A.蒸餾水營養價值不高,輸入過多的水分,給病人的代謝帶來負擔B.生理鹽水有殺滅病菌的作用,能輔助治療C.5%的葡萄糖溶液可以使血漿濃度升高,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D.維持內環境正常的滲透壓,保證細胞正常的活性12.下列關于內環境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內環境是細胞賴以生存的液體環境 ②內環境是細胞內的環境 ③高等動物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④內環境主要由血漿、淋巴液、組織液構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13.下列物質中,在正常情況下不應該出現在人體內環境中的是( )A.抗體 B.糖原 C.胰島素 D.氨基酸14.下圖表示人體內的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分別代表血液、淋巴液和組織液,它們共同構成人體的內環境B.①中滲透壓過低時,會導致組織水腫C.正常情況下,①②③的成分保持不變D.蛋白質長期供應不足時,①處的滲透壓會上升15.如圖表示某人從初進高原到完全適應,其體內血液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曲線,下列對AB段和BC段變化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為人初進高原,呼吸頻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緩沖物質轉化為其他物質;二是造血功能逐漸增強,紅細胞數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為此段時間內,人體只進行無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乳酸進入血液D.AB段產生的乳酸,在BC段與Na2CO3反應16.下列有關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與人腦的高級功能的描述,錯誤的是( )①人腦的高級功能是指大腦皮層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功能 ②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在小腦,維持生命的呼吸中樞在下丘腦 ③患者若S區受損則看不懂文字,若視覺中樞發生障礙則看不見文字 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這說明高級中樞可以控制低級中樞A.①②④ B.②③C.①④ D.①③④17.醉酒的人駕車時明顯表現為反應慢、動作不協調,從而影響各項操作。造成駕車人反應慢和動作不協調的主要原因分別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A.大腦 腦干 B.大腦 脊髓C.大腦 小腦 D.小腦 小腦18.某人在交通意外中受傷,醫學測試證明他的腦正常。蒙上他的雙眼,進一步測試,當他的手接觸到燒熱的針時,他感到痛但沒有發生縮手反應。該病人受傷的部位可能是(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C.傳出神經 D.神經中樞19.下列有關植物激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可利用適宜濃度的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使植物增高 ②將枝條插入高濃度的2,4-D溶液中,可促進生根 ③乙烯可促進果實的成熟 ④在太空失重狀態下植物激素不能進行極性運輸,根失去了向地生長的特性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20.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幼嫩葉片中的色氨酸可轉變為生長素B.成熟莖韌皮部中的生長素可以進行非極性運輸C.幼嫩細胞和成熟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長素濃度的影響第II卷(非選擇題 共40分)二、非選擇題:包括第21題~第24題4個大題,共40分。21.(8分)某運動員遵從教練的指導,一見燈亮就用力舉起啞鈴,附在手臂上的記錄儀器經a時間后,測到肌肉活動的電位變化。在一次訓練中,教練趁運動員不備,用針刺其手臂,運動員手臂收縮,經b時間后,測到肌肉活動的電位變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在a時間內,神經沖動傳遞的途徑是眼→ 。 (2)在b時間內,神經沖動傳遞的途徑是皮膚→ 。 (3)a時間 (填“>”“<”或“=”)b時間。 22.(9分)下圖表示病原體侵入人體后機體發生的特異性免疫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所示的是 免疫過程。 (2)圖中c是 細胞,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物質稱為 。 (3)與e細胞發揮功能相適應的細胞器有 。(寫出三種) (4)圖中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有 。(填圖中字母) (5)預防接種后,當病原體侵入時,免疫的主要途徑是 (用圖中數字表示),其特點是 ,因此可迅速消滅病原體,有效預防某些疾病。 23.(9分)探究植物激素對根生長的影響,科研人員以菊花為實驗材料進行以下實驗:對菊花幼苗施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10天后對主根長度和側根數目分別進行計數,結果如下表。測定項目 生長素濃度/(×10-6 mol·L-1)0 50 100 150 200主根長度 (相對值) 1 0.9 0.7 0.5 0.3側根 數目/個 4 6 8 6 3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生長素濃度為150×10-6 mol/L時, (填“促進”或“抑制”)生長側根,促進側根數量增加的生長素濃度 (填“促進”或“抑制”)主根伸長。 (2)某同學由于操作疏忽,未對某濃度生長素溶液做標記,用該生長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后側根的數目是6,為確定該生長素的實際濃度,最簡便的方法是將生長素溶液 (處理)后作用于插條,若 ,則生長素濃度為150×10-6 mol/L;若 ,則生長素濃度為24.(14分)寨卡熱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蚊媒傳染病,其癥狀為發熱、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如圖所示為人體感染該病毒后的信息傳輸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寨卡病毒侵入機體后,吞噬細胞對病毒的處理和清除過程與 (細胞器)直接相關。體液免疫過程中,在受刺激的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 和抗原刺激的共同作用下,B細胞開始分裂、分化。若該病毒侵入到細胞內部,免疫系統將細胞內的病毒釋放到內環境的途徑是 。 在機體清除病毒的過程中,能夠分裂、分化形成細胞毒性T細胞的細胞有 。 (2)感染寨卡病毒后,“致熱源”直接作用于 中樞,會導致體液中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細胞代謝加快,體溫升高。同時,病人會感覺肌肉酸痛,原因是 。 (3)當上述病人處于退燒過程中時,臨床表現為大量出汗,此時 感受到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引起 分泌量增多,作用于 并促進其對水的重吸收。 (4)病人感染病毒后恢復正常的過程中,通過人體的 調節網絡,最終實現穩態。其中,免疫系統在維持機體穩態方面的主要功能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參考答案.docx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質量檢測生物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