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府谷縣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檢測七年級歷史(統編版)考生注意:本試卷共6頁,滿分60分,時間60分鐘。題號二總分得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計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盡1.下列有關古人類的描述,符合北京人特征的是①群居生活②使用天然火③有審美意識④會制造磨制工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在湖北屈家嶺遺址,考古工作者發掘出距今約5100年的規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以及大量稻作遺存、磨光黑陶等。這些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A.炎黃部落起源B.原始農耕生產C.史前建造技術D,大禹治水過程3.2023年12月3日,首屆“良渚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國家如此重視良褚遺址,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里()A.出現了最早的階級分化B.產生了非常發達的手工業C.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D.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4.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王朝的產生。下列圖示文明成果屬于夏朝的是A.殷墟出土的甲B.二里頭遺址出C.半坡遺址出土的D.何尊骨(殘片)土的青銅爵人面魚紋陶盆5.公元前841年,周王朝發生了“國人暴動”。當時周王朝的統治者是(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厲王D.周幽王[府谷縣七年級歷史期中檢測A-統編版第1頁共6頁]6春秋初期,中原列國對吳國以蠻夷視之;直到春秋晚期,晉國開始拉攏吳國抗楚,吳國才真正進人中原國家的視野,并被承認其諸夏的身份。這表明,春秋爭霸戰爭()A.導致了政局動蕩B.造就了文化繁榮C.推動了民族認同D.削弱了周主威信7.下表為《春秋戰國鐵器出土情況對比)。由此可知,當時()廣西平樂河南輝縣長沙衡陽遼寧撫順山西長治鐵器出土地點銀山嶺固圍村61座楚墓蓮花堡分水嶺鐵器數量(件)1819370余80余36鐵農具數量(件)9158176821A.鐵器使用區域較為廣泛B.鐵農具制造技術成熟C.南方冶鐵業較北方發達D.鐵主要用于制造農具8.某同學在情景劇《百家爭鳴》中扮演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下列臺詞中屬于他的是A.“兼愛”“非攻”B.“知己知彼,百戰不殆”C.“順應自然”“無為而治”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9.《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所揭示的生命話動規律和思維方式,對當代生命科學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這表明《黃帝內經》A.理論體系完善B.思想內容豐富C.尊重生命規律D.影響歷久彌新I0.下面圖組所示內容反映的主題是圓形方孔半兩錢銅量銅權A.秦朝疆域的幅員遼闊B.秦朝經濟的統一措施C.素朝思想的活躍開放D.秦朝交通的四通八達11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次起義爆發并得到各地農民紛紛響應的原因是秦朝()A.戍漁陽,違背人民意愿B.征百越,不利民族交融C.修長城,阻礙南北交流D.施暴政,加劇社會矛盾12.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兩千多年來留給后人無盡的思考。素朝從建立到滅亡,一共存在了()A.12年B.13年C.14年D.15年[府谷縣七年級歷史期中檢測A-統編版第2頁共6頁]一、選擇題1. A2. B3. D4. B5. C6. C7. A8. C9. D10. B11. D12. B二、非選擇題13.(1)洛邑;尊王攘夷;戰國七雄;長平之戰(2)原因:秦國商鞅變法取得很大成果,“富國強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實現;地理位置優越,攻守均得其便;內部紛爭較少,幾代君主在位時間較長,內部相對穩定。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3)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統一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等。14.(1)禪讓制;賢德(品德高尚、有才能等合理表述均可)(2)原因:靠當時原始通訊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轄廣大地區。對象:國王的后裔和親戚、國王親信和地方貴族。(3)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郡縣制。特點: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員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襲等。(4)不斷創新與變革;符合時代發展需求;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等。15.(1)特點:數量增多,種類豐富,功能多樣,規模宏大,組織嚴密,分工細致。舉例:司母戊鼎。(2)孔子。指導意義:要誠實對待學習;要虛心向他人學習;要學思結合;要溫故知新;要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等。(3)功能:改善生態環境,擴大灌溉效益。修建理念:追求人與自然一體、協調,利用自然規律。(4)《詩經》。《離騷》。作用: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題.pdf 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